到喜洲要找到喜林苑其实不容易,虽然它离村口不远。不过,你只要随便问个遇到的村民,说是老外开的那家客栈,他们都能给你指出确切的位置。严格来说,不是一个老外,是一家老外。这家人在村民当中应当享有倍受尊敬的地位,用他们的话是“那老外很谦虚”。后来,我知道这家客栈的主人来自美国,用“谦虚”和“美国人”做个比对,觉得应有很大差距才是。在我所知概念当中的美国人“热情”“坦诚”,妄自揣测下这“谦虚”的来源:1、一个外国人要在一个传统的中国村庄中开店,要落户于有着悠长历史的古老宅院,需要和怎样的村干部打交道,其过程可想而知,这其中定能练出几成“谦虚”的功力;2、中国人自古以“谦虚”为美德,在西南边陲白族聚居的地方,人们天性朴实温和,“谦虚”也是浑然天成的性格,在这样的村庄里生活,久而久之,也会被这种风气润染。
我住进店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checkin的时候见到了客栈的女主人,Jeanee,一个秀丽的东方女子,说着地道英文。第二天早餐,和老板林登先生聊天时,才知道因店里装修,这几天本不接待住客,因我预定的网站漏了关闭预订功能,才有了我这么一个特例入住的客人。他们因为装修书房觉得对客人很不礼貌,也因此特别关照我的饮食起居。这还是我那么多住店经验里少有的体验。像是住到一个当地朋友家里,不陌生,很受关怀,只不过,这家的主人是老外。
想象一下,一个白族传统的三进院落,有舒适的客房,敞亮的餐厅,硕大的中式书房。尽管房间里没有电视,影音室也能满足客人摆脱不了的城市生活需求,此外,健身房和冥想室,对于入住在民居客栈的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享受,这里一应俱全。当然,如果再给你一个精致的花园加上四周被绿油油的稻田包裹着的露台,可以远眺青瓦白墙的村庄和苍山秀美的轮廓,你定是不舍得离开,愿日日在这里晒太阳和数星星了。
喜林苑开设的初衷,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这里提供汉语课程、中餐烹饪课程以及绘画、摄影等诸多交流机会。同时还像入住的客人(尤其是外国团队)推荐白族的特有民俗,包括建筑、音乐等方面的内容。在此,我不得不在这里强调他们文化推介的对象是外国人而非本地游客,不是因为老外更懂得欣赏,而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拥有的宝贝往往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而打开这个窗口的人不是当地的白族大叔,抑或某个国学大师的子弟,而是本该身为游客的老外一家。
——谁让我们中国人这么忙碌呢?忙着挣钱,忙着为生活奔波。
自从我在黑井住过那100多年的武家大院绣楼,半夜被烟雾报警器吓个半死,后来在有几百年历史的绍兴老台门客栈,被那潮乎乎的气味熏得一宿难以入眠,之后,我再出游找地方住,就对住宿落脚的地方极为挑剔。大理不乏有特色的店,比如双廊的粉四。后来在粉四不远的玉几岛,参观了颇有名声的青庐。这家要价1200元一晚的临海别墅,装饰得别具匠心——但却远远背离了当地白族渔村人家的朴素本色,古怪得不知所谓。尤其入口处供着南怀瑾大师的照片,照片下的香炉焚着香,当时我几欲被雷倒。若我要收了个徒弟,在我还没归西就给我烧香,我定打得他屁股开花!
文物保护有句名言,叫“修旧如旧”。在保护古老文物时,忌大肆翻新,变更了文物本来的面目。看看这些洱海边的大理院子,不断翻新加盖的海边会所,清一色的钢制框架、落地大玻璃窗,新烧出来的青砖没有一点点时间的颜色。那些发家致富的村民也比赛似地拆掉老宅的照壁,砌起帖瓷砖的小楼。我年年回云南,每年回去的频率都在增加,就是想看看记忆里的那些分割菜花蚕豆水稻田地之间的泥泞小路、那些用泥巴和草制成砖头再盖成的房子、那些逢周一才有的热闹集市什么时候全都消失成浮云。不过,喜洲有了喜林苑,这消失的速度总归算是慢下来了,至少,他让人懂得,一个知道大理的人怎么去保护一个大理院子,怎么去照顾它,并且赋予它生命力。不在乎这个人是不是大理人。
写在最后
海子的诗像毒药一样,蛊惑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我想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这些有这个梦想的人逐渐年长,终究意识到想要的不是那所房子,而是“劈柴喂马”的朴实生活心境。所以,当你逃离城市,去找寻那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时,要怀抱一颗安静的心,才能忍受短暂孤寂的日子,劈柴喂马,看春暖花开。
有关喜林苑的信息,各位可以上他们的网站:http://linden-centre.com,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