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GS建功斯里兰卡内战:锁定即开火 击落敌机 一架敌机侵犯我领空
成飞出口到斯里兰卡,并在斯里兰卡国内统一战争中建功的歼-7G型战斗机。(资料图)
“歼7是架好飞机!”——当记者向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设计师方锦星提问时,方总是这样评价歼7的。
方锦星,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歼7GB总设计师,歼7系列飞机主管总师。长期负责中航工业成飞军机、外贸机的开发、制造技术、生产交付,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成都市劳模、市优秀共产党员。
“我是1968年大学毕业的,一毕业就来到成飞,一来到成飞就赶上了歼7刚刚开始的研制工作。”1968年,方锦星从航空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成都飞机制造厂。当年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来讲非常不乐观,中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出于“生存与安全”的考虑,国家领导人决定将东北和沿海的国防工业逐步向内地转移。
当时的第三机械工业部根据战备要求,决定将由沈阳生产的歼7转往更为安全的大后方工厂生产。那时成飞已经能生产歼5甲和歼教5飞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歼7飞机的第一复制厂。当沈阳飞机制造厂把歼7的全套设计图纸、工艺资料及模线样板、标准样件等工艺移交完毕后,便专心地投入到歼8的研发之中,从此与歼7再无瓜葛。
得到歼7全套图纸和工装的成飞没有急于开展歼7原型机的试制工作。因为当时一些歼7已经交付部队使用,尽管该机比部队当时装备的歼6更为先进,但也暴露出飞机设计的缺陷和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三机部于1968年指示成都飞机制造厂停止原型的试制工作,尽快开始歼7飞机的改进改型,立足首先解决部队提出的迫切要求改进的问题。此后的几十年里成飞不断挖掘歼7飞机的潜力,发展出8个机型、36个型别。歼7不但担负着解放军空、海军的主力歼击机的重任并出口十余个国家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出口创汇的最主要军用飞机。
歼-7战机谱系(资料图)
中国的歼-7战斗机(资料图)
方锦星进入成飞以后历任技术员、工艺组副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专业厂副厂长、部副部长、成飞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处处长、公司副总工程师等,先后主持参加了歼7系列6个机型的开发研制,其中主管的4个机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国外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力装备。
“我们做装备出口,就要认真了解客户的需要。只有了解客户的需要,让歼7飞机满足客户需要,我们的歼7才可能赢得国外客户的喜爱,才会有更大的市场。”方锦星提到自己主持的出口机型时这样说道。由于歼7飞机出口国家多,方锦星经常要去这些国家了解歼7的售后使用情况。在考察中总会发现使用中产生的问题,将问题带回来加以解决在方锦星看来如同家常便饭。
成飞歼-7战斗机组装车间。(资料图)
某次方锦星出差到非洲某国,发现当地飞行员天气稍有变化就放弃战斗值班飞行。方锦星感觉甚是奇怪,明明是可以飞行的天气,为什么会放弃?经过与飞行员交谈得知该国飞行员由于缺乏训练,飞行员整体水平较低,飞行技术差,一旦驾机进入云层后,前后上下都是云团,易产生飞行错觉。飞行员十分紧张,不敢做任何机动动作,生怕云中机动后不分天地,万一辨别错误,出云后会一头扎向地面造成事故。
了解到问题根源后,方锦星回国后着手研究在出口歼7上加装自动飞行装置,该装置解决了飞行员在穿云或夜间在海上飞行时不辨天地的问题,一旦飞行员无法辨识飞机飞行状态时,无论飞机当时何种状态,只要按下操作面板上一个控制按钮,飞机将会自动进入平飞状态。该设备在非洲国家的歼7上后,受到了飞行员的普遍欢迎。从此,穿云或夜间飞行中不辨天地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在成飞生产歼7的前20年间,歼7Ⅰ、歼7Ⅱ只是对歼7飞机的使用维护性有了一定改进,而歼7M、歼7ⅡH系列飞机则主要改进了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这些改进对于飞行性能的提升却没有多少改观。而且当时局部战争的空战也表明,战斗机的机动飞行性能对空战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如何解决歼7旧有机型中低空机动性能不好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成飞公司根据当时国家经济状况、现有装备使用情况和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联合西工大研制了歼7E飞机,歼7E将原来的后掠三角翼更换为面积加大并带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在提升飞机在跨亚声速时机动格斗性能的同时又保持超声速飞行性能。但遗憾的是,歼7E没有安装火控雷达,依旧安装的是雷达测距器,这与当时流行火控雷达相去甚远。
这个遗憾一直在方锦星心头萦绕,挥之不去。如何能给歼7一双明亮的“眼睛”、配合优秀的身板,将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这是方锦星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1993年,歼7E型飞机设计定型后,他就组织参研人员对歼7飞机改进改型的关键技术进行预研。成飞先后投入3架试验机与外方开展雷达验证评估试飞。5年时间里,飞行近550架次,完成了对国外3种雷达的验证评估试飞和关键技术的验证。
歼-7E型战斗机(资料图)
方锦星对歼7的执著精神加上充分的前期预研和市场开发,终于赢得了用户的理解和支持。2001年8月22日,歼7G型飞机通过立项。2002年3月正式进入样机试制阶段。仅3个月时间,完成了飞机零件、成品配套、飞机部装、总装,6月28日实现首飞。首飞一年多,又完成了飞机调整试飞、火控雷达和头盔瞄准具的选型、设计定型鉴定试验、试飞和部队适应性试验等。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定型的全过程,创造了飞机研制史上少有的速度!
歼7G是在歼7E型飞机基础上主要对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进行改进的而成的,作战性能比歼7E有了很大提高,它是目前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歼7型号,能接受预警机指挥配合其他战斗机进行体系作战。尽管歼7G型飞机研制经费少、研制周期短,却是关系成飞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机型,对拓展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是成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歼7G型机飞机主管副总工程师方锦星,把这个重要型号的担子接下来,并且不辱使命,如期完成了歼7G的研制工作。
歼7G的国产多普勒雷达配合头盔瞄准具可以充分发挥“霹雳”空空导弹的离轴发射能力,一改老式歼7由于瞄准具视场小,限制“霹雳”空空导弹打击范围的缺陷。再加之“手不离杆”的设计,使飞行员能够通过设置在操纵杆上的按钮和开关来实现雷达、发射武器的所有功能。
性能如此先进的飞机自然会引起许多国家空军的青睐,2007年中航技与斯里兰卡签订歼7GS外贸飞机合同。根据斯里兰卡空军的要求,该型除更换部分机载设备外,其他与歼7G飞机基本相同。由于用户要求急迫,合同中规定从签订合同到首批交付仅半年时间,成飞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压力。方锦星带领参研人员采用并行工程,科学管理,日夜兼程,顽强奋战,再次创造了飞机研制史上的新速度!
交机后一年,也就是2008年,歼7GS遇到了真正的考验。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一个美丽的岛国,但长期以来饱受内战之苦。要求分裂的泰米尔猛虎与反分裂的斯里兰卡政府进行了长达30年的斗争,猛虎组织甚至一度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濒于应付的斯政府一度搬来印度救兵,但印度救兵自身难保仓皇撤出斯里兰卡。志得意满的猛虎组织甚至能够动用空中力量空袭首都科伦坡!不堪袭扰的斯政府全球寻找一种能够保卫领空的武器,歼7GS的出现让该国政府和空军看到了这种希望。在这种大背景下,歼7GS来到斯里兰卡。
歼-7EB飞行表演机(资料图)
得到了歼7GS的斯里兰卡空军满心欢喜,盼望着“一招制敌”。在首次出战中,驾驶歼7的斯里兰卡飞行员一度锁定了猛虎组织的飞机,但飞行员对头盔瞄准具系统掌握不熟练,加之猛虎飞机飞的又低又慢,歼7速度较快,因而痛失战机。
面对首战失利,各种质疑扑面而来,买来的歼7能不能用?歼7GS是不是“和平鸽”?这时,成飞紧急派方锦星赶赴斯里兰卡指导飞行员使用。在给飞行员的讲课上,方锦星问斯方飞行员为什么头瞄光圈已经套住敌机却不按导弹发射按钮?斯方飞行员如实回答:西方同类产品的瞄准锁定时间很长,估计你们中国的更长。听到这个答案,方锦星微微一笑,他一边安慰飞行员一边解释使用方法:“你要对我们的飞机有信心、对中国头瞄和导弹有信心!只要头瞄光圈套住敌机,你就按按钮发射导弹,不用等。保证击落!”方锦星拍胸脯的保证让飞行员们有点惊愕,这堂使用讲解在斯方飞行员们的半信半疑中结束了。
培训结束后没几天,歼7GS表现的机会终于来了。2008年9月9日3时许,瓦武尼亚空军基地防空雷达突然发现,一个不明身份的飞行目标从猛虎组织驻地穆莱蒂武方向飞来。3时31分许,瓦武尼亚空军基地防空雷达发现,另外一架猛虎组织的兹林143轻型飞机也飞了过来。
空军司令部立即下令起飞3架歼7GS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两架歼7GS战斗机已经分别飞往伊拉纳马杜和普特胡库里普,使用航空炸弹破坏了猛虎组织的两条跑道,使两架轻型飞机难以降落。剩下的一架歼7GS开始使用机载雷达搜索,发现了一架飞往穆莱蒂武的轻型飞机,开始加速追击。由于敌机采取500米高度低空飞行方式,妄图逃避歼7GS的打击,这个高度是歼7不曾设想过的作战高度,能不能成功谁都没有把握。3时50分许,飞行员请示基地,获得攻击指令后,打开火控雷达,按照方锦星教授的办法锁定前下方低空飞行的轻型飞机,随即发射了一枚空空导弹。几秒钟后,轻型飞机中弹爆炸。歼7GS飞行员完成任务后胜利返航。
返航后的斯方飞行员向方锦星报告了战斗经过并称赞道:“我就是按照您教的方法击落了敌机。歼7真是太好用了。”击落猛虎飞机后,方锦星受到了斯里兰卡政府和军方高层的接见,他们一致称赞中国的飞机性能先进,完全满足斯里兰卡的需求;为该国的反分裂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已经不在一线工作的方锦星谈到歼7还是兴高采烈,如数家珍。他满怀深情地说:“歼7系列飞机经过不断地改进改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不仅曾是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同时也是我国生命周期最长、改型种类最多、出口数量最多、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飞机。”
歼-7战斗机,其原型为前苏联生产的米格-21,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1966年1月,首架歼7首飞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歼-7战斗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之一。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系统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歼-7已于2006年停产。
来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赫拉姆奇欣认为,无论美军第5代战斗机F-22性能如何先进,但是在实际空战中,也很难抵抗数量占优的中国第2代飞机歼-7战斗机。中国20架第2代战斗机歼-7,可以全歼两架F-22。
中国歼-7战斗机 - 发展历史
中国歼7型战机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中国。
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1]
1961年3月30日签订转让米格-21及其发动机和卡-13(K-13,北约代号AA-2“环礁”,仿制中国转交的美蒋AIM-9B“响尾蛇”导弹而成)空空导弹制造技术的有关协议。但由于当时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还有很多错误,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
1961年国内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工作,赋予这一新歼击代号“62式”。次年5月,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局联合做了部署。
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因此中国的米格-21研制历程与印度、捷克非常不同。
1964年62式改名歼-7。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
1966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
中国歼-7战斗机 - 技术研究
涡喷7甲发动机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了经验。
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其中包括26种新合金、涂层等新材料,试验并掌握了46项新技术和新工艺。
中国歼-7战斗机 - 机体结构
中国歼-7战斗机座舱
采用加强型可收放前三点式单轮起落架,摇臂式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支柱式主起落架机轮旋转收入机身,支柱收入机翼。单人全密封座舱,固定式风档,座舱盖向右侧翻。风挡上方有WG113-1甲型后视镜,座舱红光照明。改用与歼-7P相同的IV型(HTY-4)弹射救生座椅。MF型采用切尖三角形悬臂式中单翼,下反角2°,前缘后掠角57°。对称翼型,翼根处相对厚度5%,翼梢处4.2%。展弦比2.22,尖削比12.5,安装角0°,翼根弦长5.97米,翼尖弦长0.46米。襟翼面积2×0.92平方米,轴补偿副翼面积2×0.59平方米。
机翼上方靠近翼梢处装有附面层板。全金属结构,有两个主梁和一个辅梁。副翼由液压助力器操纵,大型“吹气”平板后缘襟翼由液压作动。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截面近似圆形,最大直径为1.24米(不包括座舱)。冲压式机头进气道,进气口直径0.87米,大于早期米格-21型。机头上部有向前打开的电子设备舱门,在沿机身从座舱延伸到垂直安定面的大型背鳍内装有操纵杆、电子设备、单口加油口盖和燃油箱。靠近机翼前缘处的机身下部两侧各有一块减速板,还有一块减速板设在腹鳍的前边,三块减速板均由液压操纵。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尾翼,全部翼面都有大后掠角。液压助力全动式平尾,1/4弦线后掠角55°。相对厚度6%。平尾前缘最大上偏+7.5°,下偏-16.5°,面积7.9米2。平尾翼梢有配重块。操纵系统有力臂调节器,可根据不同的高度与空速调节传动比,尾翼配平开关设在驾驶杆上,无配平调整片。垂尾1/4弦线后掠角60°27′,面积5.32米2,平均气动弦长3.14米,相对厚度4.4%。方向舵面积为1米2,偏角±25°,腹部有大型单片式腹鳍。
中国歼-7战斗机 - 动力系统
关于涡喷-1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静推力加大到了4100千克,单台最大加力推力6600千克。机身尾部采用简单收敛式引射喷管,机尾整流罩左右各有1个缺口,以便利用尾喷流调整飞行中的航向不平衡。与以往歼-7使用的涡喷-7相比,涡喷-13体积小,压气机和轴承得到改进,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导致事故。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
中国歼-7战斗机 - 武器配置
中国歼-7战斗机
武器装备较以往型号有较大提高。航炮采用1门23-3型23mm双管航炮,备弹200发。该炮由847厂在米格-21MF配用的双管机炮基础上进行研制,1979年首次获得部件不完整的该炮样品,1984年研制成功,并获得批准定型。该炮改为加斯特自动原理,通过滑板、连杆实现双炮自动交替射击。细分为带炮口装置的23-3型和不带炮口装置的23-3A型。除机炮外,还装有HK-03D航空照相枪。
机身下1个外挂点,可挂480升或760升副油箱、组合式炸弹挂架、导航吊舱、瞄准吊舱、侦察吊舱、电子对抗吊舱等。机翼下共有4个外挂点,使用PF-5/8D挂架,可挂近距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包括PL-5B/C/E、PL-7A/B、PL-8、PL-9/9C,火箭发射器包括57mmHF-7B/C型、90mmHF-16A型、130mmHF-14型,航弹有50-500千克低阻常规航弹、反跑道航弹、反坦克子母航弹。机翼外侧挂架除上述武器外,还可外挂480升副油箱。
中国歼-7战斗机 - 改进型号
歼-7战斗机改型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
歼七I
中国歼-7战斗机
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歼7II
1975年7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7I型基础上进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实"6改"外,主要改进为由带离式弹射改为抛盖弹射,采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时内安全弹射的Ⅱ型火箭弹射椅,还有机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减速伞舱由机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更重要的是,歼七II采用了一台涡喷-7乙(WP7-B)新型祸轮喷气式发动机,静推力为61O0公斤。
歼-7ⅡH型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1983年8月2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歼-7II型改装霹雳8型导弹的任务,1984年3月完成改进设计,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1985年9月9日通过技术监定,被命名为歼-7IIH型,后来又改称歼-7H型。
歼-7B/M型
1978年11月中国政府派出专家代表团到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访问、参观和考察,并与有关外国厂商进行了商谈。代表团回国后,认为整机引进价格太高、难以负担,而歼-7、歼8电子火控设备是弱点,如果只是引进技术,则花钱不多之余,又可以改善飞机的作战能力。于是1979年着手与英国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商谈歼-7、歼8火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系列的引进安装问题。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国于英国马可尼公司经过十轮会谈后,签订了改装歼-7的合约,并决定进口抬头显示器、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量电脑、通讯电台和照相枪共6项设备,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进口124套雷达高达计,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双方合约包含7项电子系统对中国作技术转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约旦访问时接到80~110架改良型歼-7的采购意向,但用户提出5项改良要点:弹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围扩大至180~850公里/小时并应把下限进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时、飞机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对空导弹、飞机机翼需增加一对挂架以供挂载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弹、装有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和延长飞机机体、发动机及其他部件的寿命。由于对方要求交机时间太急,决定先以第一、二、五项改良内容交付应急,并称为歼-7B型,容后再完成其余两项改良的歼-7M型,而M是外贸型的意思。1981年6月签约规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歼-7B型飞机、1983年10月开始交付歼-7M型飞机并于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货量为20架歼-7B型、60架歼-7M型。1982年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了两架装有英国航电的歼-7ⅡA型作测试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试飞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双方同意改装完成,1984年7月开始生产并于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歼-7M型的交机。但该批飞机最后并没有在约旦空军服役,而是转口到伊拉克。其后歼-7B型也出口到埃及、苏丹,而歼-7M型则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津巴布韦等国。
歼-7ⅡM型
歼-7ⅡM型为歼-7M型的国内使用版本,航电使用歼-7M型上的授权生产版本,而敌我识别器和弹射救生系统沿用歼-7Ⅱ型版本,发动机为改良型涡喷7乙B型。歼-7ⅡM型跟歼-7ⅡH型同样可以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和霹雳8型导弹,也同样在机头增加配重。1986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产量不详。
歼-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考察了该国装备的米格-21MF型飞机。回国后同年6月在会议上决定要发展以米格-21MF型为基础的歼-7大改型飞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贵州011基地共同承担设计工作。同年8月中国派出两批人员分别到罗马尼亚和孟加拉,考察并测绘了当地的米格-21MF型飞机,还带回了座舱盖、机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从埃及购买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样机各一架并于1979年初运抵中国,同月歼-7大改型正式命名为歼-7Ⅲ型。
1979年3月歼-7Ⅲ型改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主承担厂,4月决定以样机为基础仿制、改良之后再做。1980年12月完成总体设计,1982年1月完成全部国纸。1984年1月11日02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2月6日01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3月25日由埃及运到中国的米格-21MF型飞机在修复后首飞,同年4月12日01号原型机首次地面滑行试验,4月26日首飞,同年5月2日03号原型机也完成总装,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号原型机先后首飞。1987年4月用于装备歼-7Ⅲ型的JL-7型雷达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于装备歼-7Ⅲ型、仿制自米格-21MF型配备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歼-7Ⅲ型飞机设计定型。1988年首8架歼-7Ⅲ型出厂,但由于涡喷13型发动机生产进度问题,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歼-7Ⅲ型才交付中国空军部队。歼-7Ⅲ型于1996年停产,只生产了17架。
1988年成都飞机二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主要改进是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飞,1994年11月设计定型,1995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1999年停产,产量只有32架。由于中国空军在90年代初引进了远比歼-7系列先进的苏-27战斗机,歼-7Ⅲ/ⅢA的总产量不到50架。[2]
歼-7E型
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
1,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此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改型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歼-7G型
G型是以E型为基础改良的型号,装有整体或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歼7G型
杆(HOTAS)设计。2002年6月28日首飞,2004年7月通过定型设计,2005年公开,2006年11月装备部队。装有整体或风档、西方的航电设备、火控雷达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Sky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可使用中国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对空导弹。巴基斯坦于2001年订购了一批歼-7MG型(巴方称为F-7PG)及歼教7型飞机,采用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已于2004年运交完毕,数量为57架单座和9架双座教练型。
歼-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1992年初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教5使用寿命快装完结,正寻求新坐驾,而当时主要由教练型(K-8)高级教练机和歼-7E型战斗机竞争,后来八一飞行表演队选择了歼-7E型飞机。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型首飞,并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选用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太空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开表演。后来经过多年高强度使用,原本的歼-7EB型剩余使用寿命不再适合当表演机,为些送回仍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并于1999至2000年间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并改用新型蓝白表现涂装,但这批飞机没使用多久就被歼-7GB型取代,同样交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GB型则是2004年开始接替歼-7EB型飞机成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同样采用蓝白表演涂装,拥有跟G型一样的整体式风档和特技飞行需要的装备,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机灯和拉烟盒。歼-7GM型于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由于歼七系列己于2006年停产,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已挑选歼-10为后继机。
歼教-7型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社基础参照仿制。本来准备在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后来决定把仿制任务交给贵州011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机七型飞机,简称歼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样机由成都运抵贵州安顺的011基地双阳飞机制造厂。1981年1月4日国防部批准了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KG、最大最飞重量8500KG,最大外挂能力1300KG。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米格-21UC型的前后座仓和加大型背鳍,机腹由单腹鳍改为双腹鳍,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底一块,把翼根处的30mm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mm机炮,其余飞机结构和机载设备尽量用回歼-7Ⅱ型的。1981年歼教7的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但由于歼教7飞机没列入国家计划,经费不足,研制进步缓慢,011基地先后自筹资金2300万元填补缺口。1983年歼教7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来。到1983年3月歼教7的全部设计图纸完成,工厂随即开始5架原型机的零件制造。1985年4月9日01号原型机组装完成,随后用于静力试验的02号原型机也完成组装,6月12日完成整机静力试验,7月5日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11月8日01、04、05号原型机转飞到西安阎良飞行试验院进行国家鉴定试飞,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过设计定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教7飞机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由于歼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构型的歼-7为基础,所以低空机动性差,降落速度快,后座飞行员视野差,后座飞行员需要使用潜望镜降落。
歼教-7A型
随着改良型的歼-7和歼8陆续加入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跟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贵州飞机设计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并名命为歼教7A型。飞机加装了抬头显示器和视频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新型飞行纪录仪、座仓盖天线及新型供氧设备。此外还对机身和机载设备进行改进工作,改善了飞机的维护性。1995年5月24日歼教7A型首飞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随后开始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
歼-7ⅡK型
歼-7ⅡK型为歼-7ⅡH型的基础军援缅甸的版本,对外称为F-7BK,使用了歼-7M型的机翼和涡喷7乙C型发动机,但没有使用歼-7M型的进口设备。1990年首批交机歼-7ⅡK型10架和歼教7K型2架,到1999年为止交机歼-7ⅡK型58架和歼教7K型14架。
歼-7BS型/GS型
歼-7BS型是在歼-7ⅡK型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机载设备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兰卡,发动机为涡喷7乙Ⅳ型,对外称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歼-7BS型和1架歼教7BS型。另外斯里兰卡于2007年再跟中国购买4架歼-7GS型,除小部分航电设备根据要求修改后其余跟国内使用的歼-7G型一样。
歼-7ⅡN型
歼-7ⅡN型是歼-7Ⅱ型基础上出口津巴布韦的改良型,对外称F-7BN。采用歼-7M型的机翼、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能够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但其他航电使用中国国产货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机8架,与之前军援的4架歼-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津巴布韦再次进口两架歼教7Z型飞机以自行训练飞行员。
歼-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于1983年歼-7ⅡA型试飞时已对歼-7M型飞机表示兴趣,并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歼6型飞机。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飞行员到中国试飞歼-7ⅡA型,反来中国于1984年6月9日派出歼-7ⅡA型和歼-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试飞,并跟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强5、幻影5及F-16进行模拟对抗,反来提出采购55架的意向。由于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进,直到1985年才签下首批20架的订单,称为歼-7MP型,对外称F-7P。歼-7MP型主要为歼-7M型基础上安装巴方要求的航电设备,座仓增加后视镜,仪表版调整,改装英国的零零弹射椅,使用西方武器并同时使用四枚对空导弹的能力和维护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歼-7MP型交机。歼-7MP型茵机后于1987年底决定增购40架,并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飞机主要改良了部入机载设备和使用国产零零弹射椅。1989年9月开始歼-7P型开始交机,巴基斯坦同时订购的歼教7P型则1991年起开始交机15架。1991年美国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后续订单,于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军再次订购32架歼-7P型以填补战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军方又选中了意大利Grifo-7雷达升级歼-7MP/P型机队。1997年中巴双方又开始谈判进口以歼-7MG型为基础的新飞机,经多年谈判后中巴两国于2001年6月23日签订合同,引进歼-7PG型战斗机和歼教7PG型战斗教练机,最终进口了57架歼-7PG型和9架歼教7PG型飞机。歼-7PG型跟歼-7MG型周样使用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和整体式风档,但左右翼根各一门30mm机炮,雷达最后选用了意大利Grifo-7。[3]
歼-7MB型/BG型
歼-7MB型是在歼-7M型基础上出口孟加拉的机型,基本上跟歼-7M型相如,但使用涡喷7C型发动机。1989年4月签订14架购机合同,同年10月交机。后来孟加拉空军又购买了9架歼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军再次购买12架以歼-7MG型型成基础的歼-7BG型和4架歼教7BG型,以填补把MiG-29卖掉后的战力空隙。
歼-7MG型
由于歼-7M型的热卖,当1993年5月歼-7E型设计定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马上计划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并跟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及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合资改装了一架飞机,称为歼-7MG型("G"为改进的意思)。歼-7MG型尚未改装完就参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并引起多国的兴趣。1998年改装完成的歼-7MG型飞机在珠海航空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事实上歼-7MG型飞机并没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装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三架自用飞机。其中0143号飞机是歼-7M型的原型机,负责航电系统测试,而0142及0144号飞机则改装了双三角翼。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N型
歼-7N型为出口伊朗的歼-7M型飞机。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机30架,此外让文付了数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飞机。据说后来因伊朗不满中国的售后服务,不但不再订购并把大部份飞机卖掉,其中已知的有卖给坦桑尼亚两架、苏丹27架。
歼-7NI型
歼-7NI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尼日利亚的飞机。尽管已于2005年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I型飞机,但由于资金问题这批飞机2007年才开始生产。
歼-7NM型
歼-7NM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纳米比亚的飞机。2005年8月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M型和2架歼教-7NG型飞机,歼-7NM型飞机于同年交机,而歼教-7NG型飞机肮在2006年10月23日交机。
中国歼-7战斗机 - 失事
2012年12月4日早上九点,有一架空军小型直升机坠毁在汕头市区护堤路赤窖路段,导致该路段交通堵塞,随后汕头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及时到场。据了解,机上驾驶员在坠毁瞬间已跳伞逃生;截至目前(12月4日16点),其他伤亡情况不明。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16点25分消息:经广东消防确认,坠毁飞机为歼-7战斗机。
更多阅读
但斌:A股一定会经历一波87年的股灾
但斌:A股一定会经历一波87年的股灾原创2015-06-21但斌创业家杂志在喧嚣的中国股市里,他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在他眼中,价值投资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哲学。他就是但斌,被称为巴菲特最忠实的中国信徒。在6月18日于深交所举办
疑将重返:华为与天才李一男的纠葛
2015年3月2日,微博介绍为“金沙江创投 投资合伙人”的李一男沉寂了2年之后再次发声,为无污染的自行车、电动两轮车的道路出行权发出倡议,但回应者寥寥——曾经的通信技术天才、业界红人已经淡出了年轻一辈的生活。进入3月下旬,频频有媒
最新提示:上海市居住证须每年签注一次逾期将注销
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公告:《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应在证件每届满1年之前的30日内,到居住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办理,可在60天内补办签注手续,否则将被注销。所需材料、不能办签注的情形等详见下文:一、办理签注手续的
特别关注:北京海淀地税局又对一例境外个人间接股权转让征税
特别关注:北京海淀地税局又对一例境外个人间接股权转让征税北京海淀地税局追征境外企业股权交易税款中国税务报2015年9月22日星期二作者:田艳春 宋春辉纳税人申报个税时,其股权交易合同引起了税务人员的注意。境外企业股权交易,为何
爱因斯坦:“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
爱因斯坦:“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教育。那个剩下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习惯,也是精神能力和心灵品质以及具有真善美的高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