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7月的广州赤日炎炎,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75岁的黄少英老太,急火火奔走于五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黄少英自1979年退休后一直能按时领到社保费。今年7月,她从银行卡上发现账户上没了社保金划拨。到医院看病用医保卡交费时,医院告诉她医保卡内没有钱了。突然失去养老和医疗保障,对一位独居老人来说,当然是件天大的事,谁遇到这种事都会竭尽全力去解决。碰上这样的“奇遇”,一般人的估计是有关部门认定这位服务对象已经死亡了,故而在发放费用的名单中删除并执行停发程序。果然,黄老太找到医保机构那里后,被告知需要到街道开出“未死亡证明”。◆
对一般人而言,面对面提出“证明你没死”的要求,都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伤害。而黄少英老人又被五个职能机构踢来踢去,一次次地重复着“我没死”的申告:开出“未死证明”,去越秀区社保中心;排队两小时后,被告知去海珠中社保中心;再被告知要到建设五马路退管办;到了退管办,被打发出门了事……
如果说一个人已经失踪或死亡,为了防止别人冒领,应该根据《死亡证明》及时的注销社保账户,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明明活着,你是凭什么认定人家已经死亡的呢?毫无根据,仅仅靠想当然来办理这样严肃的事,这种注销行为本身是不是有点儿太不负责任了?而老人站在你面前,只要能证明她还是她自己(而不是冒充的),还用得着什么《未死亡证明》吗?中国的人口13亿,被纳入社保的也应该不在少数,如果每个人都要时不时地缴上一张《未死亡证明》来证明自己还活着,那相关的职能部门是不是该要一派繁忙的景象了呢?
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喊“构建和谐社会”,可在这篇新闻里的政府部门有一点“和谐”的影子么?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你的管理行为也要有一些“人性化”才是。如果怀疑某个人已经死亡,而又没有收到《死亡证明》,那你就应该下去调查走访一下,至少基层单位对这些情况还是掌握的,做起来也并不太难。而一旦发现工作中存在纰漏,就应该及时改正,绝不能拿不是当理说——让一位古稀老人来来回回地跑,你们真的就这样忍心?知礼明耻、尊老爱幼那样高尚的词儿就别用了,至少把本部门的失误积极补救过来,让人们知道虽然只是地方一级政府,但“中国人民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绝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这样不好吗?
说到底,我们无须让老人去拿什么《未死亡证明》,倒是那些推诿扯皮的政府工作人员们,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一个《未死亡证明》来呢?哀莫大于心死,至少得让人知道你的心脏还在跳动,你的血管里那种红色的液体还没有凝固,你还是正常的37℃体温,你还站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没有倒下……
到底是谁死了?我仍在观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