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医论舌诊2 国保2楼名医馆

舌诊的临床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判断邪正盛衰

正气之盛衰,可在舌象方面反映出来,如舌体淡红,柔软灵括,苔薄白而润,说明正气充足,气血运行正常,津液未伤;舌色淡白,是气血两虚;舌干苔燥,是津液已伤;舌苔有根,是胃气充足;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是胃气衰败;舌苔厚则为邪气盛,舌苔薄则为邪气不盛。

(二)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的病邪致病,在舌象上反映出不同的变化。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外感风热,苔多薄白而干;寒湿为病,多见舌淡苔白滑;湿浊、痰饮、食积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燥邪为患,则舌红少津;实热证,则舌红绛苔黄燥;内有瘀血,舌紫暗或有斑点,或舌下络脉怒张。故风、寒、热、燥、湿、痰、瘀、食等诸种病因,大多可从舌象上加以鉴别。

(三)辨别病位浅深

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质同时变化。如外感病中,苔薄白是疾病初起,病情轻浅;苔黄厚.舌质红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主气分热盛;邪入营分,可见舌绛;邪人血分,可见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尤苦。说明不同的舌象提示病位浅深不同。内伤杂病中,若脏腑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舌。一般舌尖红起芒刺,属心火亢盛;舌边红多属肝胆有热;舌苔白而厚腻,多因脾失健运,湿邪内阻,如见于湿浊、痰饮等;舌中苔黄厚腻,多属脾胃湿热;舌体颤动,多为肝风内动;舌体歪斜,为中风或中风先兆等。

(四)推断病势进退

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测知疾病发展的进退趋势。从舌苔上看,若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为灰黑,苔质由薄转厚,由润转燥,多为病邪由表人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邪热内盛,津液耗伤.为病势发展。反之,若舌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转润,为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变。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所致。如薄苔突然增厚,是邪气急骤人里的表现;若满舌厚苔突然消退,是邪盛正衰,胃气暴绝的表现,二者皆为恶候。从舌质上看,舌色由淡红转为红、绛或绛紫,或舌面有芒刺、裂纹,是邪热内人营血,有伤阴、血瘀之势;若淡红舌转淡白,淡紫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为阳气受伤,阴寒内盛.病邪由表人里,由轻转重,病情由单纯变为复杂,为病进。

(五)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有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胃气未败,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虚,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

舌为心之苗。《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昧矣。”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与心、神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而《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如章虚谷说:“脾胃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其他脏腑一旦发生病变,舌象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对此古代医籍有不同的划分记载.其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舌质候五脏病变为主,侧重血分;舌苔候六腑病变为主,侧重气分。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另外,《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根据临床观察,如舌尖红赤或破溃,多为心火上炎;舌体两侧出现青紫色斑点,多为肝经气滞血瘀;若舌见厚腻苔,多见于脾失健运所致的湿浊、痰饮、食积;若舌苔出现剥脱,在舌中多为胃阴不足,在舌根多为肾阴虚等等。说明某些内脏病变在舌象变化方面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为疾病表现是错综复杂的,故还须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 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舌下肉阜部有唾液腺体的开口,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挺为脾液,皆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望舌质诊病法

1、正常舌质

正常的人,由于血液充足,阳气和畅,能够充养,温润于舌,因此,舌质淡红而活泼光润,上布薄白苔。由于人有老幼之不同,四时有阴阳之差异,因此,老人正常舌色也可略深,春夏舌色淡红之中也也可略红,此体质、四时之有别也。

2、淡白舌

望诊 可见患者从舌尖到舌根均呈淡白色

临床意义

(1)血气亏虚 血乃不能充养于舌,故色淡白;气主温煦、统血、帅血,气虚不能帅血于上,则舌色淡白。常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治法 补益气血。亏虚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
古人名医论舌诊(2) 国保2楼名医馆

(2)阳虚 阳主化。阳虚,特别是脾肾阳虚,运化不足,生化无力,湿气内停,故可致舌质淡白湿润,若阳虚津不上布,也可舌质淡白少津。常伴有畏寒,手足不温,纳少或浮肿等

治法 温补脾肾。可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

(3)脾胃衰败 脾胃衰败,化源枯竭,血无由生,胃气欲无,故可见舌质淡白,薄苔全部脱光,热新剥皮之鸡肉。同时可见身羸、面色萎黄、恶心、纳食少进等

治法 养脾。可选当归黄芪建中汤

淡红舌

望诊 可见舌质淡红,不深不浅,红润内充

临床意义

(1)正常人 气血充盈、营养于舌,故淡红而润,是为无病

(2)邪犹在表 外感伤人,邪气轻浅,尚未入里,邪未入营血,正气未伤,故舌质淡红而苔薄白。多有头痛,鼻塞,身微热等

治法 解表法 。可选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

(3)气血尚旺 在杂病中,如见舌质淡红而明润,是气血尚旺,病势轻浅或转愈之佳兆

治法 可酌情对症治疗

4、淡红干裂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干而无津,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裂纹

临床意义

(1)寒邪化火 寒邪在表 ,初入里化热,热已伤津或阴虚之质,故可见舌淡红干裂、苔黄白相兼,同时看伴有身热,心烦,口干渴等

治法 透热生津。可选竹叶石膏汤

(2)温燥犯卫 温燥之邪干犯,最易伤人津液,胆邪气在卫尚浅,故可见舌淡红而干,同时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

治法 扶正祛邪。可选用加减葳蕤汤

5、淡红滑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而滑湿多津,舌体稍胖,边缘齿痕

临床意义

(1)脾虚湿停 由于脾气虚,运化无力,水湿泛滥,可致舌淡红滑润。同时可见脘痞纳少、体倦,或有水肿。

治法 健脾利湿。可选春泽汤或苓桂术甘汤

(2)肾虚水泛 肾阳虚,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水气上犯,可致舌淡红湿润,同时可见水肿,手足不利,腰酸等

治法 温肾利水。可选济生肾气丸

6、红干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红且干少津

临床意义

(1)里热伤津 里有热则舌质红,热伤津液则舌干,其苔或黄或白,同时可伴有口渴喜凉饮、心烦

治法 清热生津。方选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

(2)阴虚火旺 阴虚生内热,虚寒上炎,可致舌红且干,多无苔或剥花苔,同时可伴有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盗汗等

治法 养阴清热。 可选知柏地黄汤

(3)温燥伤肺 温燥伤肺,最易出血舌红而干,同时可有干咳、口燥喜饮、鼻干等

治法 清燥润肺。可选清燥救肺汤

7、红镜舌

望诊 可见舌质鲜红,从舌尖至舌根光滑无苔

临床意义

(1)热伤营血 温病热入营已久,津液耗伤亦甚,可致红镜舌。同时看伴有身体消瘦,筋脉拘挛等

治法 养阴透热。可选复脉汤或增液汤加丹皮、地骨皮、青蒿、鳖甲等

(2)阴虚内热 内伤杂病,阴液不足,阴虚生热,亦可见红镜舌。常伴有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

治法 滋阴清热。可选知柏地黄汤或百合固金汤

8、红舌红点

望诊 可见患者全舌红色,在舌尖或两侧,亦有在舌中有鼓起于舌面的红色小点.

临床意义

(1)脏腑热盛 红点部于舌边的,多为肝胆火盛所致,可伴有心烦目赤等症;红点布于舌边的,多为肝胆火盛所致,可伴有胁痛口干等症;红点布于舌中心的,多为胃火所致,常伴有口臭便秘等症

治法 心火盛者,宜清心降火,可用泻火汤;肝胆火盛者,宜用清泻肝胆法,可用龙胆泻肝汤;胃火盛者,可用清胃散

(2)温毒入血 温病毒热之邪入于营血,上映于舌,可致红舌红点,舌苔或白或黄,同时可见面赤,燥扰,身热等症

治法 清热透营凉血.可选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3)湿热久蕴入血 湿热之邪不解,久蕴入深入血,可致红舌红点,苔黄腻,小便黄等

治法 清热利湿.可用菌陈蒿汤

9.红裂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色红赤,舌面有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裂纹,或有苔,或无苔

临床意义

(1)热盛伤阴 温热之邪深入营血,耗伤阴液,舌少滋荣则干裂,其苔白或黄干,或无苔.

治法 养阴凉血.可选用增液汤合犀角地黄汤

(2)阴虚 杂病内伤阴虚,水不济火,虚火上炎,可见红裂舌,多无苔或少苔,常有五心烦热等症.

治法 滋阴降火.可选大补阴丸

10 中红边紫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或暗红,边缘处有紫斑,瘀点,苔薄白或薄黄.

临床意义

(1)热瘀 有热则舌红,热盛动血上映于舌则有青紫瘀斑.如为肝胆热瘀,可见中红边紫舌,其苔薄黄或黄白相兼,多有胁痛易怒等

治法 清肝化瘀.可选丹栀逍遥散

(2)阴虚夹瘀 阴虚生内热,其舌可红,肝肾夹瘀,可见中红边紫舌,无苔或少苔.

治法 滋补肝肾,佐以化瘀.方选化肝煎

11 红肿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肿大,鲜红或暗赤,甚则瞋塞满口,活动不灵

临床意义

(1)心脾热盛 心脾热盛,熏蒸于上,可致红肿舌,苔多薄黄或少苔,同时可见心烦便秘等

治法 清心泻肝.方选大黄黄连泻心汤

(2)温热毒疫 温热毒疫充斥三焦,燔内炎上,可致红肿舌,同时可见身热痉厥等症

治法 清热解毒.可选清瘟败毒饮

(3)瘀甚 瘀血内甚,上映于舌,可见肿胀红舌,苔多薄白,常有疼痛不移,脉结代等

治法 化瘀兼以利湿.可选桂枝茯苓丸合参苏饮

12 绛舌

望诊 可见患者全舌深红如绛紫.

临床意义

(1)营血热极 温热毒疫深入营血,壅瘀血脉,故可见舌质红绛,并有芒刺,同时可壮热,神昏,肢厥等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

(2)阴液大亏 温病后期,阴液大伤,或内伤之病,阴液暗耗太甚,可见舌绛无苔.常伴有身体消瘦,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等

治法 滋阴降火.可选三甲复脉汤

(3)瘀滞较重 内瘀血,血不畅行,可见绛紫舌,其苔多白,常伴胸痛或胁痛,痛有定处.

治法 活血化瘀.可选用冠心I号或血府逐瘀汤

13.青紫舌

望诊 可见患者 舌质青紫而淡,不干滑润,苔白

临床意义

(1)寒盛 寒邪直上,阴寒血脉,可见舌色青紫,滑润不干,苔白,同时伴有形寒肢厥,腹痛等

治法 温里散寒.可选用暖肝煎或四逆汤

(2)阳衰 阳气衰微,不能帅血则瘀滞,可见舌青紫,常伴有痛症,手足厥逆,神衰,脉微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可选用急救回阳汤

14 绛肿舌

望诊 可见患者舌体肿大,甚则满口,其色绛紫,有台或无苔

临床意义

(1)热毒上冲 心脾热盛,或酒毒上冲以及其它中毒,热毒壅瘀血脉,上映于舌,可见绛肿舌苔黄,同时可见唇肿,心烦,便秘等

治法 清心泻脾.可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2)阴虚内热 阴虚生内热,阴火上炎,以致舌绛肿而干,无苔,多有五心烦热

治法 滋阴清热.方选大补阴丸

15 杨梅舌

望诊 可见患者全舌鲜红上有红点较大,状如杨梅

临床意义

温毒入于营血 温热毒邪入于营血,欲发或已发斑疹猩红热等.可见杨梅舌

治法 清营凉血,透热.可选用清营汤或紫斑汤

望舌苔诊病法

1、淡白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舌质呈淡白色,舌质上有一层薄白苔,不燥不滑

临床意义

(1)气血虚 气血亏虚,则舌淡,湿邪不胜,则苔薄白,不滑不燥。同时可伴有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

治法 补益气血。亏虚当归黄芪建中汤或十全大补丸

(2)血虚 或因失血过多,或因化源不足,面致血虚,故可见淡白薄白苔。多伴有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等

治法 补血养营。可选四物汤加紫河车、鹿角胶

(3)阳虚 阳气亏虚,不能温煦血脉,可见淡白舌薄白苔。多伴畏寒、肢冷等症

治法 温阳补虚。可选右归饮

(4)正虚外感 正气不足,初感风寒,尚没化热,可见淡白色薄白苔。常伴有头痛、恶风寒、身热不甚,汗出等症

治法 益气解表。可选玉屏风散

2、淡红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舌色淡红,薄白苔平铺舌上,颗粒均有,干润得中

临床意义

(1)常人无病 淡红则气血尚充,苔薄白则里无积滞实蚀,胃肠亦无燥实。临床亦无病证

治法 无需治疗

(2)邪轻位浅 风、寒、湿邪在表,内无积滞热实,则可见淡红舌白薄苔,可伴见头痛、恶风寒,身微热等表征

治法 辛温发散。可选用荆防败毒散或杏苏散。

3、边尖红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边尖红赤,苔薄白

临床意义

(1)温邪在卫 温病初起,温邪在卫,在表,多见舌边尖红,苔薄白。可伴有咳嗽、咽痛等症

治法 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散或桑菊饮

(2)温燥伤肺 早秋温燥之邪伤于上焦肺卫,可见边尖红舌,苍薄白且干,同时可有干咳、口干、咽干、鼻干等症

4、红绛舌白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深红而绛,其苔薄白不干

临床意义

(1)温邪初入营血 温热之邪速入营血,津液尚未大伤,白苔尚未变黄,可见红绛舌薄白,同时可有身热、烦忧等症

治法 凉血透营汤

(2)外寒里热 病人素体阳盛,外受风寒闭束,热不得越,里热外寒,可见红绛舌白薄苔,常伴喘逆、麻疹等

治法 清丽解表。可选麻杏石甘汤合清营汤

5、淡白色白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舌上满布一层白厚苔,不滑不燥。

临床意义

(1)气血虚夹湿 气血亏虚,则舌质淡白。气虚,特别是脾气虚运化不足,湿蕴于里,则苔白厚。常伴有体倦乏力,脘痞纳少等症

治法 补益气血,温化湿浊。可选八珍汤合苓桂术甘汤

(2)阳虚不化 脾肾阳虚,运化不及,可见淡白舌白厚苔。常伴有水肿,畏寒,手足不温等症

治法 温补脾肾 ,利湿。方选济生肾气丸

(3)肺虚夹痰 久咳久喘之人,肺气大虚,水津不布,痰湿内盛,可见淡白色白厚苔

治法 补肺化痰。方选补肺汤

6、淡红舌白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上布白厚苔,不滑不燥

临床意义

(1)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运化不及,湿饮内生,可见淡红舌白厚苔,常伴有脘腹隐痛、饮食减少、手足易冷等症。

治法 温中化痰。可选苓桂术甘汤或胃苓汤

(2)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气化矢司,水饮内停,上映于舌,可见此淡红舌白厚苔。常伴有水肿,畏寒等

治法 温肾利水。可选济生肾气丸-汤

(3)外感寒湿 外感寒湿不解,舌苔由白转厚,淡白有肢体头痛,头重如裹。

治法 发散风寒湿邪。方选羌活胜湿汤

10、红绛舌白腻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绛,上布白腻苔

临床意义

(1)毒湿深入营血 热毒湿邪深入下焦,犯于营血,则可见红绛舌白苔腻。常伴有神昏、抽搐

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方选至宝丹等

(2)血热夹积 五志化火,热壅血瘀,复又脾湿夹积,可故见红绛舌白腻苔,常伴有胁、脘胀痛或刺痛,口苦、口臭、嗳腐纳呆、烦躁易怒等

治法 清热凉血消积。可选导赤牛黄散或导赤承气汤

11、淡白舌积粉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全舌面布满白苔,如像白粉,涩而不燥

临床意义

(1)温疫毒邪 素体气血亏虚,复受温疫之毒侵袭,邪入少阳,犯于膜原,上映于舌,可见淡白舌积粉苔,同时可有往来寒热、恶心欲吐等症。

治法 和解少阳。方选达原饮或蒿苓清胆汤等

(2)痰热郁积,上映于舌,可见淡白舌积粉苔,常伴有胁痛、脘痛、咳逆等症

治法 清热化痰。方选青州白丸子

(3)风寒夹积 素有食积,复感风寒,更碍运化,可见淡白舌积粉苔,常伴身热无汗、恶寒、脘痞不饥、大便不爽等

治法 表里双解。方选防风通圣丸

(4)痈毒初结 痈肿初期,邪毒开始郁结,上映于舌,可见苔白如积粉

治法 解毒消痈。方选仙方活命饮

12、红绛舌积粉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绛,舌上布厚白苔,颗粒松疏,形如白粉,涩而不燥

临床意义

(1)温毒直中 素有脾湿,复受温疫毒邪,迅入营血,舌苔未速变黄,可见红绛舌积粉苔,同时可有壮热、燥扰等症

治法 凉血解毒,化湿。方选清瘟败毒饮

(2)郁毒夹积 姿偏无度,食物中毒,毒热内发,积滞未消,可见红绛舌积粉苔。常伴有脘腹满、痛,便闭或里急后重。

治法 解毒消积。可选大黄黄连泻心汤加丹皮、赤芍

13、淡白舌白干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上布白苔且干。

临床意义

(1)正虚感温 气血亏虚之人,感受温热之邪,在肺在卫,津液有伤,可见淡白舌白干苔,常伴有身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等症。

治法 扶正解表。方选生脉散合桑菊饮

(2)凉燥袭肺 晚秋凉燥之邪袭人,口干舌燥,故可见淡白舌白干苔,常伴有身热无汗、鼻干、干咳等症。

治法 辛温解燥。方选杏苏散

14、红绛舌白干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绛,舌上布有白干苔

临床意义

(1)阴虚外感 素体阴虚,复受温邪,尚未深入,可见红绛舌白干苔。常有身热、咽痛、干咳、口渴、恶风等症

治法 滋阴解表。可选加减葳蕤汤

(2)温毒初入营血 斑疹温毒,初入营血,津液有伤,可见红绛舌白干苔。除发斑发疹外,常伴有身热、燥扰、口干渴等

治法 解毒透表。可选化斑汤或解毒透表汤

(3)燥邪入营 燥邪初入营血,可见红绛舌白干苔。常伴有干咳、身热、口干咽燥,鼻干便秘,烦躁等症

治法 辛甘寒润法。方选清燥救肺汤合犀角地黄汤

15、淡红舌白滑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舌面上布满白苔,津液较多,浸淫滑润

临床意义

(1)感受湿邪 外感寒湿之邪,由表渐入于里,影响脾胃运化,可见淡红舌白滑苔。常伴有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脘痞、纳减不香等

治法 化湿解表。方选藿香正气散

(2)水饮内停 脾肾阳虚,运化不及,水饮停蓄,可见淡红舌白滑苔。常伴有咳嗽稀痰,或水肿、手足不温等

治法 温阳利水。可选真武汤或春泽汤

(3)寒痰壅肺 寒痰壅肺,洋溢于上,可见淡红舌白滑苔,常伴咳逆、白痰较多、口不思饮

治法 温肺化痰。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

16、淡红舌白厚剥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舌苔白厚,兼有大片剥脱无苔。

临床意义

(1)温湿燥化 温湿已久,阴液已伤,可出现淡红舌白剥苔,常伴低热,心烦口渴、尿黄等症

治法 养阴利湿。方选百合滑石汤或冬瓜皮汤

(2)阴虚夹积 积滞存内,运化无权,津液亏虚,可见白厚剥苔。多有腹胀纳差,大便不爽或秘,五心烦热等

治法 消积养阴。可选保和丸合叶氏养胃汤

(3)痰湿宿疾 痰湿宿疾存内,有碍运化,阴津不生,可见白厚剥苔。常伴有咳嗽稀白,纳差,腰酸,便秘运迟等

治法 化痰养阴。可选金水六君煎

17、红舌偏白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舌苔纵分两半,一半是薄白苔,一半是厚白苔

临床意义

(1)邪入少阳 少阳居半表半里,亦居身之侧、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

治法 和解化湿。方选蒿苓清胆汤

(2)水饮积胁 水饮久积一侧之胁,上映于舌,可见偏白苔,多伴有胁痛、咳逆等

治法 化痰逐饮。方选控涎丹

(3)肝瘀 肝瘀化热,犯脾生湿,久之可见红色偏白苔,常有胁痛、纳差脘痞、小便黄等

治法 化瘀利湿。方选当归芍药散

18、淡红舌黄白相兼苔

望诊 舌质淡白,上布白苔兼黄苔。

临床意义

(1)寒热夹杂 伤寒未接,表邪未尽,已始入里化热,外寒里热;或素有里热,复受寒邪,以及素有里寒,又感暑热,寒热互结,均可见黄白相兼苔

治法 寒热并投,表里双解。可选马英石甘汤,或黄连汤、泻心汤

(2)邪居少阳 邪居少阳半表半里,或居膜原,枢机不利,阴阳表里不能通达,亦可见黄白相兼苔,多伴有往来寒热、胁痛等。

治法 和解少阳。可选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

(3)寒邪化热 伤寒邪初入里化热,表证已解,身热、腹满痛呕吐、口苦、便秘、舌苔前白舌根黄

治法 清泻里热。可用大柴胡汤或防风通圣散

19、红舌尖白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尖有白苔,中根部红少苔,或舌尖部白苔,中、根部黄苔

临床意义

(1)邪在半表半里 邪在半表半里,半表者舌尖部白苔,半里者则中、根部黄苔,同时可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

治法 和解少阳。方选小柴胡汤

(2)表寒里热 素体阳盛,复受寒邪,伤于肺卫,寒邪束表,热不得越,可见舌质红、舌尖白苔、中根部黄苔。

治法 表里双解。方选防风通圣散

20、红舌边白中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舌边白苔,中间黄苔

临床意义

(1)太阳阳明合病 伤寒表未解,已始入里化热,初转阳明,故可见红舌边中黄苔,润滑不燥。多伴有身热、头痛等症

治法 清热解肌。宜柴葛解肌汤

(2)温邪初入中焦 温邪表证未解,故舌边苔白,已入中焦伤津,故舌中部黄苔且干,伴有口渴引饮、壮热等

治法 清热生津,宜竹叶石膏汤、银翘加白虎汤;大便闭者,宜白承气汤

21、红暗舌剥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暗红,舌苔花剥大片,边缘不齐,露出红色舌质

临床意义

(1)阴虚 肾阴亏虚,胃阴不足,不能生苔反剥脱,同时可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便秘等症。

治法 肾阴虚者,滋补肾阴,宜用麦味地黄丸,肾阴虚者,补养胃阴,宜王氏益胃汤

(2)血虚生熟 精血亏虚,则生内热,可见红暗舌薄苔,常伴有头晕目昏,耳鸣健忘、五心烦热等症

治法 养血健忘。可用左归饮

(3)血瘀夹湿 杂病日久入络入血,血瘀则舌暗,凡有所瘀,必阻滞生机,痰湿内停,脾胃虚弱,可致苔剥脱。可伴x瘦、胁、脘痛等

治法 化瘀利湿健脾 方选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

淡白舌薄白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舌面上布有薄薄一层黄苔

临床意义

(1)里有微热 黄苔刮之不净,舌质淡白,是里有热邪不甚,以及胃有微热居多,常伴恶心、脘部不适

治法 清胃热。方选清胃散

(2)正虚感受热邪 气血不足,感受暑温之邪,由卫传气,可见淡白舌薄黄苔,多伴有身热,乏力,汗出而热不解,口干等症。

治法 扶正解热。可选清暑益气汤

(3)伤寒初入阳明 伤寒初入阳明,始有化热之趋,胆热不甚,可见淡白舌薄黄苔,常伴有身微热、心烦、头痛、口渴等

治法 清热透邪。可选竹叶石膏汤

(4)血虚加热 血虚之人,故舌质淡白,内虽有热,可见薄黄苔,但舌质不能红。常伴有呕恶欲吐,小便黄小,口有臭味等

治法 养血清热。可用清胃散合猪苓汤

红舌薄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赤,上布均匀薄黄苔。

临床意义

(1)里热较重 杂病五志化火,里热较重,上蒸于舌,常见舌质红苔薄黄而干,多伴有心烦易急,口干口渴饮等

治法 清泻阳明。可选竹叶石膏汤或玉女煎

(2)寒邪化热 伤寒化热入于阳明,由表入里,可见舌质红苔薄黄,可伴有身热、腹满,便秘

治法 清解里热。方选大柴胡汤或调胃承气汤

(3)温热暑邪 人体感受温热暑邪,由表而里,可见舌红苔薄黄而干,常伴有身热、头痛、口干喜饮等症

治法 清解热邪。方选银翘散或黄连香薷饮,白虎汤

绛舌薄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绛,上布薄黄苔

临床意义

(1)热邪初入营血 温热邪气初入营血,气分之热未罢,可见绛舌薄黄苔。可伴斑疹,薄黄苔

治法 透营转气。方选清营汤

(2)内热郁瘀 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热壅瘀,可致壅毒。吐血、尿血等症,可见绛舌薄黄苔

治法 清心凉肝。方选犀角散地黄汤合当归龙荟丸

(3)肝阳上亢 因于大怒,肝阳上亢,气血箢郁于上,可见绛舌薄黄苔,常伴有面赤,眩晕等

治法 平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

紫暗舌薄黄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紫暗,上布薄黄苔

临床意义

(1)血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滞,气郁则生热,因此可见舌质紫暗,苔薄黄,多伴有疼痛,如头痛胁痛 痛经 赤带等

治法 化瘀清热.方选化肝煎合丹栀逍遥散

(2)热毒入血 温热毒邪入于血分,可见紫癜舌薄黄干苔.常伴身热燥扰等症

治法 凉血解毒.方选清瘟败毒饮

淡白舌黄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白,舌上布满黄色厚苔,分布均匀,润泽不燥,或边尖有少许白苔

临床意义

(1)虚实夹杂 气血不足则舌质淡白,里有湿热实邪,特别是有脾胃湿热,则舌苔黄厚而不燥,常伴有面色萎黄脘痞纳呆等症.

治法 益气养血,化湿清热.方选当归补血汤合胃苓汤

淡红舌黄苔

望诊 舌质淡红,上布黄厚苔,分布均匀,润而不燥.

临床意义

(1)里有湿热 脾胃湿热,肝胆湿热,下焦湿热及肺部痰热等,均可见到淡红舌黄厚苔.常伴有纳呆,胁痛,尿黄,咳痰黄痰等.

治法 脾胃湿热者,清热化湿,可选用半夏泻心汤;肝胆湿热者,清泻肝胆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下焦湿热者,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肺有痰热者,清肺化瘀,可选青州白丸子

(2)伤寒传里化热 外邪入里,传于阳明化热,易生黄厚苔,常伴有大便干燥,腹满,口渴,目哺发热等

治法 清泻胃热.方选小承气汤或大承气汤

(3)内有积滞 脾胃宿食积滞,运化失常,郁而化热,则苔黄厚,常伴恶心嗳腐吞酸等

治法 消导积滞.方选积实导滞丸

红舌黄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赤,上布黄厚苔,少津或干

临床意义

(1)治法热盛 脏腑热盛,火热蒸上,可见舌质红苔黄厚而干,多伴有心烦喜冷饮脉实数等

治法 清热泻火.宜用十全苦寒救补汤

(2)外邪化热入里 伤寒化热入里,温邪由卫入气,均可见舌红苔黄而干,常伴有身热等症

治法 清热透邪.可选白虎汤或大黄黄连泻心汤

绛紫舌黄厚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绛紫,上布黄厚干苔或燥苔

临床意义

(1)气血里燔 温热毒邪由表入里,气血两燔,可见舌质绛紫,苔黄厚干燥,并可见壮热燥扰 衄血 发斑等症

治法 清气凉血,方选清瘟败毒饮

(2)温湿入里化燥 湿温久不解,入于下焦营血,化燥津伤,可见舌质绛紫,苔黄厚干.常伴身热,燥扰等症

治法 清营凉血,化湿生津.方选犀角地黄汤加竹沥叶竹茄等

(30)脏腑瘀热 心瘀夹热,肾瘀夹热,特别是肝脾郁热,均可见到绛紫舌红厚苔。常伴有胸痛、胁痛、脘腹痛等症

治法 化瘀清热。可选血府逐瘀汤加黄连、石菖蒲;亦可选用益肾汤。

淡白舌黄腻苔

望诊 可见舌质淡白、上布黄腻舌苔

临床意义

(1)正虚夹有湿热 气血亏虚,故舌质淡白,内夹热痰湿浊,故苔黄腻,常伴面色萎黄,身体倦怠,脘痞纳呆等。

治法 益气血、滑湿浊。方选八珍汤合小仙熊骨头

(2)湿温入内 湿温之邪,右表入里,犯于脾胃、肝胆等,湿重于热,可见淡白舌黄腻苔,常伴恶心、呕吐、泻利等

治法 清热化湿。方选藿朴夏苓汤

(2)黄疸 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可见淡白舌黄腻苔,常伴身目皆黄,小便黄赤等症

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方选菌陈五苓散

淡红舌黄腻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苔黄腻,或干或不干。临床意义

(1)脏腑湿热 里有湿热,特别是肺有痰热、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多见红舌黄腻苔,或伴有胸闷咳逆,吐黄痰;或伴有脘痞纳呆;或伴有胁痛、口干、头晕等症

治法 肺有痰热者,清肺化痰,方选青州白丸子;脾胃湿热者,清化湿热,方选蚕矢汤;肝胆湿热者,邪利肝胆,方选龙胆泻肝汤

(2)积滞 饮食失节,积滞内生,化热生湿,则舌质淡红苔黄腻,常伴嗳腐吞酸等

治法 消解导滞。方选枳实导滞丸

(3)湿温在气 湿温之邪,由卫转气,犯于脾胃,肝胆,多见舌质淡红,苔黄腻,常伴有身热,纳呆,尿赤

治法 清热化湿。方选甘露消毒丹

绛紫舌黄腻苔

望诊 可见患者舌质红绛,上布黄腻苔

临床意义

(1)湿温入于下焦,故舌质绛紫,尚无燥化,苔乃黄腻,常伴有身热、神昏等症

治法 凉血解毒化湿。方选菖蒲郁金汤送至宝丹

(2)中恶、中秽 夏季秽、恶之邪卒中,每致神昏、肢厥、舌质绛紫、舌体黄腻

治法 开窍辟秽。方选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3)痰热中风 痰热阻滞清窍,可致卒中、口眼涡斜,半身不遂,舌质红绛,苔黄腻

治法 熄风豁痰开窍。方选羚角钩藤汤加竹沥

(4)疫毒 疫毒之邪之直中脏腑,内素有湿,可见绛紫舌黄腻苔,多伴有壮热,吐泻、肢厥等

治法 清热解毒化瘀。方选大剂清瘟败毒饮合燃照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7930.html

更多阅读

国保 京杭大运河/嘉兴长虹桥 扬州京杭大运河保护

2013年10月1日。京杭大运河,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时代为春秋至清,地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这里拍摄的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长虹桥,位于浙江嘉兴,申嘉湖高速王江泾出口

小儿咳嗽的辨证与护理 小儿舌诊辨证图谱

本文不再更新,最新内容见大家社区http://dajia.zydp.org/question/2675如有疑问请看小儿个案(生病、调理、喂养等等相关问题)咨询引导http://dajia.zydp.org/question/11652小儿咳嗽需要辩证处理,不能只想着要止咳。咳嗽有因食、因寒、

罗大伦:看着舌头诊病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看着舌头诊病摘自罗大伦新浪博客 现在大家去医院看中医,一般都是号脉,看舌头,我们都习惯了,其实大家不要以为中医从一开始时就擅长舌诊,这个舌诊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时间并不久,虽然看舌头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面略

转载 中医辨证——舌诊:舌苔发白,发黑,发黄,舌苔厚_alfar

原文地址:中医辨证——舌诊:舌苔发白,发黑,发黄,舌苔厚腻发黄脾胃虚弱积滞所致!没有舌苔作者:新疆红枣这是偶找了很久的东东,哈哈终于找到了,发上来与喜欢中医养生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哇哈哈!!看舌诊病人体的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它就像

沪上国保之二 松江唐经幢 沪共有产权保障住房

将福泉山遗址追溯为上海历史之源可能有些牵强,原址也仅仅是一个可看性不高的大坑,除非路过,不去也罢;不过松江唐经幢,作为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和第二古老的国保,则是必须一看的。由于是周六,位于西司弄43号的中山小学大门紧闭,门后站一

声明:《古人名医论舌诊2 国保2楼名医馆》为网友诗人诗意仅于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