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技术2 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表

课堂观察技术(2)

四、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

用来收集课堂活动信息的观察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所谓定量方法,就是观察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量表或者登录图,按照事件的类型或时间的顺序逐一记录事件发生的数量,然后分析事件发生的频次。两种普遍采用的取样方法是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所谓定性方法,就是观察者并不看重把课堂上的事件归于某某类型,而是努力收集关于事件原貌的详实的描述性信息。这种丰富的描述性材料先得以客观地记录,然后再加以分析。分析的重点是在记录的事件的质的方面,即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态度变化。

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

界 定

特 点

区 别

定量观察

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

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

在观察前提出问题,然后具体设计指标系统来分析。

定性观察

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

●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

●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

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观资料后,才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常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时间较长。

(一)全息性客观描述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录音、录像、详细笔录,全息描述教室环境,师生的语言、行为、表情和气氛。目的是为课后分析提供客观、详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包括:

⑴教师的教案、教师背景材料,学生的学情分析(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课堂教学实录、教师的说课稿和教后札记。

⑵ 课堂录音,自然情境下的录像、广角摄影。

⑶ 课堂观察记录。

⑷课后深度访谈,包括对教师的访谈(处理事件的动因及理论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回应,课堂上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困惑,教学中关键事件的处理);对学生的访谈(家庭背景、互动交流、师生关系、兴趣爱好、学习中的问题及疑难,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看法、心理活动)。

⑸ 对教师、学生和观察者的问卷。

其中,比较难以掌握的是分角色课堂观察记录,机构听课观察者可以分工合作。一组观察者侧重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另一组观察者侧重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如何,然后汇总交流现场观察到的数据和信息。

观察教师行为的角度与技术选择

观察角度

技 术选择

讲授过程

⑴ 教学程序表; ⑵课堂教学实录;

⑶ 深度访谈; ⑷轶事记录;

⑸ 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关键如何把握。

提问水平

⑴ 提问、理答行为类别检核及统计;⑵ 提问及理答技巧分析。

练习水平

⑴ 布置学习任务的层级分布;⑵ 如何针对学生差异,分层练习;

⑶ 学习任务认知水平保持或下降的原因分析。

师生互动

⑴ 教学时间分配表; ⑵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体系(FJAC);

⑶ 教师巡回路线图; ⑷倾听儿童心声;

⑸ 串联儿童思考; ⑹反刍教材表述。

(二)选择性行为观察技术

皮尔斯指出,为使观察更具时效,“它们必须是有结构的,并关注事先准备分析的特定事件”,并准备相应的观察量表。

这种技术是根据观察者对课堂教学诊断的需要,将观察的焦点集中在某些学生,某个因素或某个事件上,做深度、细致的定向观察。这里扼要介绍几种技术。

1.语言流动图

“语言流动图”是记录谁对谁说话的最基本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①学生参与表达的机会分布;②师生语言行为的偏差;③教师对学生回答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观察者在课前要画一张班级座位表,在格内标明学生姓名和有关资料(如性别、民族、家庭背景、特殊教育需要、学业成绩),以便了解教师是否会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

用箭头表示语言流动的方向:“+”表示赞赏、鼓励等积极反应;“-”表示批评、谴责等负面反应;“○”表示教师无视学生的回答;“?”表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表示生生交流及次数。

“语言流动图”特别适用于讨论、回答、背诵或其他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活动上,而不适用于观察低语言互动的课程(如讲解或自学)。

借助座位表,还可以在上面用线条描述教师“巡回移动路线图”,从中可以显示出教师移动的偏好,关注的重点,控制课堂、巡回辅导的机会和效果。

2.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法

语言互动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课堂观察技术。它是把师生的所有语言行为分成10类,然后采用时间线标记法,每间隔3秒钟或5秒钟把师生语言互动标识记录一次,从中可以分析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取向和语言水平。

语言交互分类

教师讲

回应

① 接纳学生感觉

② 赞许学生行为

③ 接受学生观念

中立

④ 文学生问题

自发

⑤ 演讲

⑥ 指示或命令

⑦ 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

学生讲

回应

⑧ 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的要求表述

中立

⑨ 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 向老师提出问题

静 止

自发

⑩ 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按Flanders和其他研究者的发现,教师使用间接教学风格(第①②③类),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其意见和看法(第⑨类),教师作风较为开放;相反的,直接教学风格(第⑤⑥⑦类),将促使学生对老师的期待做出回应(第⑧类),是较具结构性的行为,限制学生回答。围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灵活地交替采用直接或间接教学方式。

运用时间线标记表,可以分析师生语言互动行为。表中每一栏位代表3秒或5秒,如果每3秒记录一个观察,一个表可记录1分半钟的师生互动情形。有些行为(如⑤类教师讲述)可能会持续十几分钟。表的上半部记录的是间接教学方式,下半部记录的是直接教学方式。它像心电图一样,描述出课堂上师生语言互动的轨迹.

3. 提问技巧分析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和提问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运用“语言流动图”可以对师生的问答做出定量的分析。通过录音把教师一节课的所有提问和学生的全部回答分类整理出来进行质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应该能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运用所学内容分析或讨论。问题应该包括多种认知层次,还应该清晰、简洁、自然和发人深思。问题应该有选择地编排,以便实现预期的教学计划。问题还应让更多学生有回答的机会并留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回答应立即收到积极的反馈或跟进的追问。

课堂讨论不宜过于频繁,要注意讨论的深度和激发学生不同意见的交流。教师要从主讲者的角色转换为组织者。教师不是要过多地控制讨论,而是要通过提问、陈述、建议、聆听、激疑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讨论逐步深入。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理解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3

78

22

2

0

2.9

74.3

21.0 1.9

0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0

44

57

1

3

0

41.9

54.3

1.0

2.9

C、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2

2

13

78

0

11.4

1.9

12.4

74.3

0

D、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2

39

45

18

1

1.9 37.142.917.11.0

课堂观察技术(2) 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表
E、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4、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5、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91

5

8

1

0

86.7 4.87.61.00

4. 教学程序表

“教学程序表”可以非常简洁、清晰地呈现一节课的教学程序和结构。一般来说,教学程序表可由3—4栏组成。左手栏是课堂环节及时间分配,中间栏是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右手栏是板书、投影。这样,这节课是怎么上的,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出一个概貌。

高二《垃圾的处理》教学程序表

教 学环节

学 生活动

教 师活动

一、作业讲评

(0′00″——2′31″)

讲评作业中的问题及原因,引入“垃圾问题”。

二、阅读材料

(2′31″——6′21″)

介绍资料重点

三、小组讨论

(6′21——

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

(15′20″——40′10″)

第一组讨论“旧电池”(4′11″)

第二组讨论“塑料袋”(3′03″)

第三组讨论“污水”问题

(3′45″)

第四组讨论“塑料袋”(3′39″)

第五组讨论“废电池”(3′17″)

第六组讨论“塑料袋”(3′49″)

介绍小交流竞赛规则;

介绍讨论发言内容。

五、小结、布置作业

(40′10″——45′10″)

课后完成调查报告

总结学习情况,提出作业要求。

5. 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堂教学的时空,基本可以切成三大块,一块是教师独占的时间,包括教师的讲授,演示和总结;一块是学生独占的时间,包括学生的看书、作业、自学、实验和小组学习;一块是师生共享的时间,主要是课堂提问。另外,还可以剔除非教学时间,主要是教学时间之外浪费的时间(例如,教师骂学生,电脑出故障等)。通过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例,可以看出教师是否给学生留出了必要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时间分配表

教师讲解(%)

师生问答(%)

合作伙伴学习(%)

学生自学(%)

非教学时间(%)

合 计

时 间

11′46″

25′37″

0

9′07″

0

46′30″

占总课时

25.3%

55.1%

19.6%

100%

6.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教师可以采取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2分钟扫视一下全班学生,看看有多少学生在集中注意状态,有多少在精力分散状态(如下座位,打闹,做小动作,瞌睡等),用记号笔在座位表上标出来,然后进行数量统计。这样便不难看出,全班学生集中精力投入的程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8151.html

更多阅读

信息的定义 组织结构的定义

狭义上,信息就是符号的排列的顺序。但作为一个概念,信息有着多种多样的含义。一般来说,与信息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包括约束(constraint)、沟通(communication)、控制、数据、形式、指令、知识、含义、精神刺激、模式、感知以及表达

声明:《课堂观察技术2 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表》为网友单人超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