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 乌金活血止痛胶囊

各论>>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药>>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以活血止痛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多种瘀滞疼痛证的药物,称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既能活血化瘀,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以主治多种瘀血证,尤其适宜于瘀血疼痛的病证,如瘀血所致的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等。
  活血止痛药各有其特点,有的辛温,有的辛寒,并多兼有行气作用。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血瘀而兼肝郁者,宜配疏肝理气之品;若伤科损伤瘀肿,应配入活血疗伤之品;若为妇科经产诸痛,宜配活血调经之品;若癥积瘀痛,还宜与活血消癥之药及软坚散结之品合用;若外科疮疡痈肿,则还应与解毒消痈之品配用。


川芎 Chuanxiong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主产四川,系人工栽培。五月采挖。晒后烘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凡气滞血瘀诸痛,本品均为常用。此外,本品兼有祛风止痛之功,为治头痛要药。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2.《本草汇言》:“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3.《本草新编》:“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止金疮疼痛。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若单用一味以止痛,则痛止,转有暴亡之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主要为藁本内脂、香烩烯等),酚类物质(如阿魏酸),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所含阿魏酸的中性成分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子宫平滑肌;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的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能抑制多种杆菌;有抗组织胺和利胆作用。
3.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片,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1.25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83例有效。(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资料汇编(第二辑),1972,12)。每日用川芎嗪8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66例,恢复期154例,后遗症期47例。结果:急性期有效率100%,恢复期有效率95.4%,后遗症期有效率70.2%。(陕西中医,1988.(9):408)。用川芎24—28克,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均有效(陕西中医,1990,11(4):150)。

川芎古代的名称叫做芎qiong,自古以来它就叫芎qiong。这个药至少在唐代的后期,由于现在的都江堰一带,掌握了川芎的很多先进的种植和加工的一些方法或技术,所以就形成了道地药材,就叫做川芎。从此以后,一般都不再叫芎qiong,而叫川芎。首先称为川芎的是唐代的末年,有一个蔺道人理伤的一个什么方,专门治疗外伤的,裡面的芎qiong普遍的称为川芎,它就是残唐时期。因为这个川芎在过去估计就是说一个是品种有关,川芎这个品种比如说比什么东芎、抚芎这些品种要好一些,一个是品种的优良,再加上当地的人採用了无性繁殖,就把这个川芎採挖的时候它的茎一节一节的把这个茎掩埋起来,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再把它种植起来,这样子品种不容易退化。古代的川芎呢,描写它的入药的部位是直根状的,直的,不是这样团块状的,所以品质不好。后来因为无性繁殖,就长得越来越大,就成了团块状。而且要不退化,当地冬天还要把它放在青城山,海拔比较高的,寒凉一点,更不容易退化。
川芎功效八个字: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也就是说川芎既是活血化瘀药,又是行气的药,同时还是祛风的药,三个功效都可以止痛,所以它可以活血止痛,可以行气止痛,也可以祛风止痛,它可以任意组合。

川芎的第一个功效,可以叫做活血化瘀,行气解鬱。它既是活血化瘀药,又是行气药,所以前人把它叫做血中气药。血中气药就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有行气作用的药物,行气是次要的。川芎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不管外伤,妇科,或者胸痹,痹证,甚至于疮痈都能用,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作用的部位非常广泛,前人就说它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鬱结,旁达四肢,全身的方方面面它都能使用,这是一。但是要注意一点呢,川芎是一个温燥的药物,所以在活血化瘀方面,如果是热证,兼有阴血不足,那么这种温燥的药是要慎用的。如果是寒湿比较重的瘀血证,那是最佳的,寒湿比较重,它是偏于温燥的。
第二,行气。是一个疏肝理气的药。川芎的行气主要在肝,脾胃有一点。主要行气舒肝,或者舒肝解鬱。肝鬱,气机就容易阻滞。气机阻滞,血液的调畅也要受到影响,所以经常就气滞而血瘀。所以川芎对于气滞而血瘀,或者血瘀兼有肝鬱的,就是两个功效同时发挥作用,效果是很好的。
如果把川芎单纯作为一个行气药,它可以舒肝理气,比如今后学柴胡疏肝散,它和柴胡这些药配伍在一起,不一定用它来活血化瘀,主要用它来疏肝理气,疏肝解鬱的。

祛风止痛,尤其是治疗头风的最重要的一个药,因为中医认为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所以风最容易侵犯人的头部,形成头风痛。头风痛有各种原因,寒热虚实都有,川芎几乎都可以用。前人认为它是一个治疗头痛的要药,李东垣就提出了头痛需用川芎,有的甚至说头痛必用川芎。研究显示,川芎的有效止痛成分,比如藁本内脂,川芎嗪这些,不管挥发油当中的或者生物硷当中的与止痛有关的成分,发现在脑干裡面的含量很高,也就是它很容易透过脑-血屏障,在头部发生疗效,这就和前人川芎上行头目,长于治疗头痛是非常能够吻合起来的。
川芎结合到它的作用,可以有瘀血头痛,它既止头痛,又活血化瘀,常常配伍活血化瘀的药。
另外它能够祛风寒,本身是个辛温的发散药,甚至于川芎可以认为是个辛温解表药。汪昂或者明清很多医家都有这个观点,在很多发散风寒,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当中都有川芎,比如说九味羌活汤以及很多的方。所以有人就说它是辛温解表药,它能够发散风寒。所以风寒头痛,常常配伍像前面学过的白芷、细辛这样的发散风寒又止头痛的药。
对于风湿头痛,它既能够祛风寒,又能够燥湿,本身它又是温燥的药物,对风湿头痛它配伍比如说防风、羌活、独活这些能够祛风、散寒、胜湿的药。血虚的,它可以配伍补血的药。风热的,把它配伍发散风热的药菊花,比如说桑叶,甚至于黄芩、石膏这一类的清热的药,用于风热的头痛,川芎也很常用。
对于肝阳的头痛,古代是比较避忌的,因为它是辛温、温燥、辛散,肝阳头痛是阴虚阳亢,应该说是忌用的。
近年来,因为很多的肝阳头痛与高血压有关,发现川芎对于高血压的患者不完全禁止使用。它对于降血压,改善症状有好处。所以现在在治疗肝阳头痛的方当中,也开始比较广泛的使用。当然古代也有,比如说最有名的大川芎丸,就是川芎和天麻的两味药,天麻平肝的,川芎祛风止痛的,主要是治疗肝阳头痛的。
现在更多的,比如说配伍我们今后要学的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等等,所以也用于肝阳头痛。所以它在头痛当中是一个要药,各种原因引起的它都能用。
此外,川芎的燥湿作用除了痹证,它往往还用于中焦寒湿阻滞的腹泻,这是李时珍的一个经验,朱丹溪也有这个经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裡面就谈到了就是说湿泻,寒湿的泄泻他最喜欢用川芎,而且这个“效如回应”,疗效非常好。我们往往在《中药学》裡面,把川芎的辛温香燥作为一个使用注意,就是说血虚的,阴虚的,有热的,因为它是香燥的,温燥的药,一般不宜使用。那么我们反过来也是一个逆向思维,寒湿内盛的,需要香燥,需要温燥的,那川芎能是有治疗的功效的,所以它能够燥湿止泻,这个作用不亚于白芷,不亚于吴茱萸,这一类的药白芷燥湿止带,吴茱萸燥湿止泻,那个防风、羌活也有这方面,燥湿升清止泻,川芎同样有。
=====================================
延胡索
【出处】 ------《雷公炮炙论》
【来源】 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T. Wang的块茎。主产于浙江及江苏、湖北等地。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切厚片或捣碎,醋炙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延胡索辛散温通,既行气分,又行血分,长于止痛,上下内外凡属气滞血瘀之疼痛,均为要药。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
  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多种疼痛证。本品辛散温通,作用温和,尤长于止痛,《本草纲目》称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止痛良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单用即可止痛。若证属热者,可与丹参、郁金、川楝子等泄热行气、活血止痛药配用。证属寒者,可与木香、砂仁、干姜、高良姜等温里止痛药配伍。若为胸痹心痛,属心脉瘀阻者,可与活血通脉之品同用。属痰浊闭阻,胸阳不通者,又可与化痰通阳宽胸之品合用。若为妇女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又宜配入活血养血、调经止痛之品。临床用治多种内脏痉挛性或非痉挛性疼痛,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2g;研末服,1.5~3g。醋炙延胡索可增强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的化学成分以生物碱为主,并含挥发油、树脂、粘液质等。本品有镇痛作用,其中以延胡索乙素(四氢掌叶防己碱)、甲素(右旋紫堇碱)、丙素(原鸦片碱)、丑素和去氢延胡索甲素生物活性较强,乙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延胡索的醇提取物,特别是去氢延胡索甲素可明显扩张动物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并有降血压、减慢心率、解痉、抗溃疡及肌肉松弛等作用。
  2.延胡索的古代炮制方法有炒、醋制、盐制、酒制等,现代应用生延胡索及醋制品(包括醋炒、醋煮、醋蒸等)。生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醋制后增强其止痛作用,延胡索止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以延胡索乙素为代表。醋制后,使其游离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生成醋酸盐而易溶于水,这使得醋制延胡索饮片的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止痛作用,也提高了临床疗效。
  3.夏天无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块茎。性味苦、微辛,温。归肝经。功能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常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跌仆损伤,肝阳头痛及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等。煎服,5~15g。或研末服,1~3g。亦可制成丸剂使用。

延胡索功效六个字,活血、行气、止痛。就说它既是一个活血药,又是行气药,都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重点在是一个止痛的良药。
从明代以前的本草,就强调这个延胡索是个止痛的良药,比如说《雷公炮炙论》,在它的这个序裡面就有“心痛欲死,快觅玄胡”。就说胃脘痛,痛得很厉害,剧烈的疼痛,那么马上就去找一点延胡索来服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它的止痛作用高度地评价“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延胡索首先它比较温和,作用比较温和,所以在临床上对这个疼痛证,不管寒热虚实,它都可以选择配伍使用,甚至单用。它这个偏性不是很大,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个安全性比较高的一个止痛药。
而在中药裡面,凡是止痛作用比较强的,很多偏性都比较大,更多的是毒药,比如说川乌、乌头或者附子,前面我们学过的细辛、马钱子,或者书上没有收载的什么羊踯躅,等等,这些都是在中药裡面止痛作用比较强的药,同时毒性都比较明显。那么有的偏性,刚才讲的白芷、川芎,它也是有比较好的止痛,但是川芎、白芷都是偏于温燥,还是比较容易耗伤阴血的。
延胡索,偏性儘管是一个温性的药,但它温燥性不明显,所以安全性很高,它的止痛作用也相当强。现在很多研究延胡索的止痛作用,都是用吗啡来作对照,它也能够作出阳性的结果,儘管这个强度不能和吗啡相比,一般认为不完全一样,或者几十分之一。但是吗啡镇痛的强度,那就是西药当中都是算非常强的,那么这个延胡索也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的,也是止痛效果相当强。
在中医的疼痛证当中,要么就是瘀血阻滞,要么就是气机阻滞,它既能够活血化瘀,又能够行气,所以对这个瘀血引起的疼痛和气滞引起的疼痛,它都可以使用,再加上作用部位非常广泛,就李时珍说的一身上下诸痛,它都表现了良好的止痛作用。
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止痛作用强,温和,很少不良反应,既能够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对机体的作用部位非常广泛它都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所以一般把它称为一个止痛的良药。那么结合到现代的研究呢,延胡索应该是一个不典型的活血化瘀药,也是一个不典型的行气药,它的重点是止痛,就是中药当中的常用的一个止痛药。
至于典型的活血化瘀药,比如说有的能够明显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或者改善整个的血液迴圈,有的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或者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有的比如说能抗肿瘤、抗结缔组织增生等等,它有比较公认的很多药效学或者药理学的相关一些指标。就活血化瘀来说,在当代仅仅是发现了延胡索裡面有部分的成分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够和活血化瘀这个功效能够联繫起来,除此之外还没有发现典型的当代活血化瘀药这些有效的药效指标。也就是说这个延胡索,假如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上使用,比如说用于妇女的瘀血引起的痛经,或者行经腹痛,那么它主要在于缓减疼痛这个症状,对改变这个瘀血引起的经期、经质、经量,它是没有明显的效果,它用了以后,这个月经后期,它週期也不一定能够提前,那么月经的量偏少,它也不一定能让它增多,裡面这个月经的颜色比如比较紫暗,比较深,或者有瘀血的一些块状物,这些方面呢,可能要靠其它的活血化瘀药,同样的比如说用于其它的跌打损伤的瘀血证,消散局部的瘀血的肿块,比如说有这个筋骨损伤的,促进筋骨的癒合,这些方面,延胡索都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止痛很快,实际上就是作为一个止痛药。
行气的药,一般都能消除胀满,延胡索没有消胀的作用,比如说脘腹胀满,服用了以后,并不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很多气滞的,内脏的疼痛,比如说胃肠、胆或者子宫,这样的一些疼痛,它能够收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所以它不是一个典型的行气药,重点也是在止痛。

结合现代的药理研究,其实延胡索它既是一个镇痛药,又是一个解痉药。镇痛药它主要是用于神经性的一些疼痛;解痉药主要是内脏、平滑肌的一些痉挛,引起的疼痛。平滑肌的痉挛,很多都是属于气滞证的范畴,所以是从这个角度(表示延胡索有行气作用,实际还是止疼)。结合到现代的研究,就把它作为这个止痛的药,当然比较多的是用于瘀血或者气滞引起的,但真正要改善瘀血和气滞的其它的一些病理改变,依靠延胡索可能临床效果不是很明显,就包括现在说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但是真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它的使用率并不高,也就说它和同类药的比较呢,它这个作用还是比较次的。

在用法上面一般要炮製,主要就用醋制。现在研究醋制,因延胡索的主要的止痛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硷,那么醋制了以后,它相当一部分的生物硷可以变成醋酸盐,这种生物硷的醋酸盐,水溶性增大,所以在汤剂当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就明显增高,那么这样子止痛的作用增强,所以延胡索醋制,是增效的,增强它的止痛效果的,另外延胡索如果用散剂,当然比用汤剂的效果好,所以在有的时候经常是把它作为散剂吞服。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 乌金活血止痛胶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9537.html

更多阅读

活血镇痛胶囊 活血镇痛胶囊哪里有卖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活血镇痛胶囊活血镇痛胶囊头痛、头昏、偏瘫日久不愈,由实转虚,运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及“气行则血行”的机理,采用祛风通络,活血镇痛,益气补虚的治法,达到增加脑血流,双向调节脑血管,改善脑循环,乃为治疗头痛之根本。目

常用中成药(疏肝理气类 疏肝理气活血的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疏肝理气止痛药)中国公众科技网:http://heal.cpst.net.cn/ypsc/2001_06/991462927.html舒肝丸〔组成〕香附、柴胡、砂仁、豆蔻仁、陈皮、沉香、枳实、厚朴、延胡索、牡丹皮、片姜黄、白芍、川芎、甘草、朱砂。〔功能〕舒

云南白药粉 伤口化脓用什么药好

云南白药是云南著名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原名“曲焕章百宝丹”。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云南白药粉原名曲焕

失笑散 失笑散合丹参饮

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五灵脂 蒲黄各二钱上方先用酽醋一合,熬药成膏,以水一小盏,煎至七分,热呷。【主治】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小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亦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黄瘦不思饮食,并能治之;亦可疗心痛。【方论选萃】

全蝎红花汤 全蝎乌梅红花汤

全蝎红花汤处方全蝎红花枣灵仙 桂附续断杜牛地全蝎10-20克,红花5-15克,威灵仙20-40克,大枣6-10枚,红糖10-20克,(兑化服)兼寒者或老年人兼寒体弱者,可加炮附子,肉桂各5克左右,肝肾虚者加牛膝,川断,杜仲,以上为成人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完,初次服可温复取微汗。

声明:《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 乌金活血止痛胶囊》为网友第一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