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52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52军

悲壮的52军保定城垣保卫战

37年9月,日军攻陷涿县后,我守军因战局变化太快,部署未定,形成混乱局面,而日军利用其反应迅速的特点,快速推进。19日,蒋介石对刘峙下达“我军应在保定附近与敌决战”的命令。同日,易县被日军第二十师团攻陷。20日,日军第六师团突破保定北约20公里的徐水阵地。当日,日军3个师团已抵达漕河一线。

此时,我方的部署是:以第五十二军为基干,以该军第二十五师守备保定北部的漕河防线,从平绥路撤退的第十四军团守备满城,该部东侧是第十七师防守。保定城垣由关麟征率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守备。在这一地区的还有第四十七师、第三军,连同前线后撤的部队,共计6万余人。

9月21日,日军第十四师团以主力进攻满城。据守满城西北426高地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四九团一部,与日军浴血苦战,最后全部牺牲。满城于22日失陷。与此同时,日军第二十师团已迂回至保定西南铁路和方顺桥一带,对保定形成远近多重包围。

自7月底,日军为摧毁我守军战斗意志,连续向保定城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许多无辜市民伤亡。7月31日晨7时后,日军飞机开始对保定城内外进行侦察。下午1时,日军飞机7架在城内盘旋后,在火车站投炸弹10余枚,并以机枪向繁华的西大街扫射。停在车站南端的军用列车4辆被炸毁,引发车内子弹爆炸,伤亡士兵10余人。西关大街被日军飞机打死数人。日军又向第四十一次列车投弹,死伤旅客40余人。以后每日都有敌机投弹。9月16日,日军飞机轰塌西门北城墙一段,保定火车站的月台、站房均被炸毁,进入车站防空洞的车站工作人员、军警、难民,因防空洞被炸塌窒息而死者有60人之多。晚8时后,敌机再次轰炸,河北省政府、第五十二军军部均中弹。17日晨6时,日军飞机13架再次飞临保定上空,市内最繁盛的西大街商业区成为主要轰炸目标,许多楼房中弹倒塌,许多居民惨遭其祸。市民们相率出城逃难。到下午4时,保定城内街上已空无一人。到19日,不但城内居民逃匿一空,就连政府工作人员与维持治安的军警也全部逃之夭夭。

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的指挥所原设在保定城西的富昌村。22日夜,关麟征决定缩短防线,将指挥所移入保定城内。但又因内城居民全部逃出,市内电话已被破坏,乃决定将指挥所移到保定城东南5公里的连庄。

9月22日,主攻保定的日军第六师团以飞机为掩护,向保定防线的左翼发起进攻。守备漕河铁桥阵地的我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四九团在阵地被敌炮火摧毁的情况下,拼死与敌苦战。中午,日军300余人强渡漕河,被我守军消灭。之后,日军再次发动强攻,守军死伤严重,我左翼防线被日军突破。23日晨,日军3个师团(第六师团、第二十师团、第十四师团)分东、北、西三面,在其空军配合下,向保定城垣发起进攻。

我守军第二师进行了有力地反击。在城郊的近战中,该师各部队多次与日军白刃相搏,将进犯之敌击退。24日晨,日军第六师团配属之野战重炮兵第二旅团进入保定附近,开始以重炮轰击城墙,西北角城墙被轰塌。9时45分,日军第六师团以战车部队为先导,从缺口猛攻入城内,与我守军展开巷战。11时,我守军第二师在第四十七师的接应下,由城南部撤出战斗,退向清苑县张登、温仁一带。午后,保定城被敌第六师团攻占。9月25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乘火车到达保定,将其司令部设于河北省政府(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院内。

这次日军进攻保定,共动用3个师团,140余辆坦克、装甲车,260余门火炮,60余架轻、重轰炸机,向我守军阵地进行猛烈的进攻。我国守军为了抵御侵略,与之进行顽强的战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日军自承参战兵力为88500人,被我守军击毙1488人,重伤4000人以上。我参战部队伤亡约两万余人。其中第二十六路军和第五十二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伤亡尤为严重。在南撤时,第二师和第二十五师战斗兵员所剩不满3000人。其战况之激烈,正如《大公报》记者所说:“(保定城垣保卫战)抗战之激烈,牺牲之悲壮,在平汉线为最甚。”

浅谈堪称“国军第六大主力”的52军

张明敏《爸爸的草鞋》与国军第六主力52军的故事,感人!

香港歌星张明敏曾演唱过一首《爸爸的草鞋》(本文背景歌曲)。歌中这位“爸爸”的经历正与国军52军从长城抗战到撤往台湾的经历相吻合,《爸爸的草鞋》说的就是52军的故事,这首歌有着曲折的历史背景。

歌词:

(獨白)爸爸有雙草鞋, 搁在鞋柜台上,他常默默盯著它望。

仿佛注視著茫茫大海的一艘船, 忽且一顆淚滴到鞋上。映出這段往事, 好長, 好長。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載满仓。

满怀少年17的梦想

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

船儿行到黄河岸,

厚厚的黄土堆上船。

夜来停泊青纱帐,

天明遥遥山海关!

(早在1933年,日寇侵犯长城各关口,中央军第2师,第25师受调北上与83师,编成第17军(52军前身),在长城抗战中英勇抵抗,立下了功劳。)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装满仓。

一股离乡的惆怅噎满腔,

蓦然回首又将启航、启航!

一路跋涉到江南,

洞庭风景无暇看。

峨嵋山下好荒凉,

不堪回首泪暗弹!

(艰苦的八年抗战中,52军转战南北,英勇守土,是国军中的一支精锐主力。1940年法国战败后,日寇有从越南方向入侵云南的危险。关麟征的第9集团军(52军是其主力)和卢汉的第1集团军紧急奉调长途跋涉入滇,从此52军在滇南担任国境守备4年之久。)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故国的叮咛不敢望。

强忍无奈小别的悲伤,

信誓旦旦又将启航、启航! 船儿行到澎湖湾,

多劳妈妈来操槳。

深情勃勃升起疲惫的帆,

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满载半世纪漂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抗日胜利后。52军被调到东北战场,参加内战。后于上海战役后撤到台湾,曾驻澎湖。当年他们从上海撤退即开往澎湖列岛的马公岛驻扎。)

1949年逃到台湾的国军共约50万人。比较完整的军有: 高吉人(陕西靖边人)的5军、高魁元的18军、沈向奎的25军、刘玉章的52军 、阙汉骞的54军等,实在是可怜。

《爸爸的草鞋》原唱者是台湾著名校园歌手潘安邦,也是《外婆的澎湖湾》原唱者。这两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叶佳修,他就是52军的后代。歌曲体现了浓浓的乡愁,表现了流浪与漂泊的情怀。国军的“五大主力”尽人皆知,此外蒋中正嫡系第52军,桂系“钢7军”,71军,35军等也是精锐主力,这里主要谈谈堪称“国军第六大主力”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二军。

第52军在国军军史上是一支很具有代表性的部队,从最初成立到“围剿”红军,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会战,从長沙会战再到中越國境的防御,都少不了第52军的身影,是正宗的老蒋嫡系。第52军在東北战场上也是主力之一,其事迹可比新1军,新6军,是東北战场上的一支劲旅。52军是唯一从辽沈战役中撤退的成建制的一个军,上海整補后,又有“月浦大捷”,52军曾给林彪,粟裕部造成过严重损失,后安全撤退。撤退到台之後成為台島国军的基幹,堪称王牌主力,朝鲜战争中曾计划支援美军与志愿军作战.可见蒋介石为了通过朝鲜战争反攻大陆,将自己最后的王牌都愿拿出来。

第一章。五十二军及主力25师与红军的作战

52军的前身是第二十五师,52军的老军长关麟征在同陈诚发生矛盾时有一段话:"我带领的第二十五师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我带领它南征北战不知打过多少仗。"

第五十二军主力 二十五师早期历史:

教导第二师(师长张治中)教6旅---》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独立旅(旅长关麟征)--->

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25师(师长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25师

1932年,蒋介石“围剿”鄂豫皖苏区,徐庭瑶第四师部署在蚌埠一线。第四师乃蒋系王牌,德式装备,汤恩伯、关麟征、杜聿明等大将皆出自该师,此时关麟征独立旅一马当先,进攻正阳关。红二十五军旷继勋部在正阳关前与敌酣战一日,弃关而走,向西南撤回霍丘。7月7日,徐庭瑶接到蒋介石全面进攻的命令,全师四个旅十二个团(包括关麟征独立旅),从东、北两个方向分道击破当地赤卫军的层层阻击,大举进攻苏区。关麟征旅则通过正阳关,在其他各部之前先抵霍丘城下。 霍丘之战是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红白两军进行的第一次血战。

关麟征旅猛攻霍丘4天,多有伤亡.第五天,守城红军官兵日夜盼望的红军援兵没到,由东路而来的徐庭瑶率四师师部和杜聿明二十四团却至霍丘城下。此时守城红军连日苦战后伤亡惨重,关麟征旅与杜聿明二十四团合力围攻, 13日,霍邱城失守。旷继勋率少数人从西门突围,有的说从西门出去的,有的说从西城墙上撑伞跳下去跌伤了腿,别人把他抬走的。究竟是怎样走的,不得而知。一年以后,被张国焘杀害在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血战结束后,城里有一千多名红军战士、干部、农民、灾民,统统作了俘虏。霍丘县委书记詹成金叛变,最后挑出了四十四名,以红二十五军全体官长的名义押送到南京去了。

徐廷瑶此战有功次年三月升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军长.1932年冬,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二十五师,关麟征任师长.杜聿明晋升少将,升任该军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不久又升任该师副师长。霍丘之战是杜聿明在“中央军”内飞黄腾达的起点,据说战后宋美龄同杜聿明跳还了一曲华尔兹。

国军名将杜聿明

红军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後,东渡黄河。红军东渡黄河的目的是脱离陕北的死角,开发晋北的根据地,此时驻在晋北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便成为红军此举之心腹大患。此时52军军长便是关麟征,副军长是後来闻名於世的杜聿明。五十二军当时全军驻扎在晋北一个县城里,有正式武装一万余人。东渡黄河红军人数大大多于国民党军。一日有该县城城远处的村庄村民来城里报告,红军全军已达该村修整以图进攻。 得到此消息之後,关麟征便问杜聿明何以应之。杜聿明答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出北门正面图敌。第二日上午,关麟征召集全军,开南门杀出,使在南门外作伏的红军措手不及,红军南门外伏军全线溃退。在城北的红军闻讯後知妙计败露,便离村北撤。关麟征得理饶人,获胜後便收兵回城,天黑後,关麟征全军远途奔袭直捣红军总部,又将红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役是国共两党军事冲突二十多年中少数的几次国民党军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以上的所言,可见於关麟征本人的回忆录,另外有一本《抗日名将关麟征》也有类似的言语。一九八三、八四年间的香港《明报》的副刊中有一位叫张梦还的撰稿人喜欢写短评,也曾有详述。不过,张梦还本人并未亲历此役,他是关麟征当黄埔军校校长时的得意门生,张梦还的所言是自关麟征而来。

第二章。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

一。参加长城抗战

一九三三年,中央军第二师(师长黄杰)、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和八十三师(师长刘戡)三个师北上,统由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指挥。一向热心“剿共”的徐庭瑶,本来奉命到江西上饶担任赣东北清剿指挥的任务,但此时也请求北上抗日,可见要求抗日已成全国人心之所向。

一九三三年元旦,第四师独立旅扩编而成第25师,二月即匆匆北上抗日。该师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无坚固阵地可凭,加以官兵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计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四千余人。但敌自侵入热河以来,又一次遇到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敌军伤亡不下二千人,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役为“激战中之激战”。

长城抗战古北口之战时,国军名将杜聿明是第25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从蚌埠赶到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阻击日军。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关麟征决定要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他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七十五旅主力。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敌人的战斗前哨发生遭遇。后关麟征亲率一四九团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敌人的潜伏侦探狙击,双方短兵相接,关虽首先被手榴弹击伤,仍继续指挥一四九团与敌搏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我军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并与一四五团取得联系。是役一四九团团长王润波阵亡。据关麟征说,在他身旁的士兵由于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即行掷出,结果并不爆炸,否则他是不会受伤的。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教训,所以后来他要求二十五师士兵,每人都要投几个手榴弹才算及格。关麟征负伤,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25师继续同敌浴血奋战。日军伤亡2000多人,始终未能攻破25师阵地。至12日第67军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后为52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敌得第4旅团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17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

在这里有一件事值得补述:一四五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崩溃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七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 (K注:见杜聿明 郑洞国 覃异之合著的《古北口抗战纪要》)

纪要, 抗战

一、所谓“中央军”的调动

一九三三年一月,日寇侵占山海关、九门口以后,二月分兵三路进攻热河。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南京工人通电抗日,平津等地工人、学生电请对日宣战。蒋介石在全国舆论的压迫下,不得不调一部分所谓中央军北上抗日。驻在徐州蚌埠一带的第二十五师(属十七军建制)奉命于二月二十六日开始输送,限三月五日以前在通县集中完毕。驻潼关、洛阳一带之第二师奉命于二月二十八日集中洛阳开始输送,限三月八日以前到达通县待命。在湖北花园孝感一带的八十三师,于二月下旬集中汉口,三月上旬开洛阳(据说是为了对日寇保密,故在洛阳绕道),三月二十日前后到达北平附近,三月二十五日集中密云。独立炮兵第四团、炮兵第七团、骑兵第一旅、重迫击炮第一营及其他直属部队等,均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间,先后开到密云。以上各部队均归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指挥。(战争末期八十八师的一个旅曾开至北平待命。)

当时北上抗日部队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战呼声的鼓舞下,敌忾同仇的情绪很高,人人摩拳擦掌,准备效命疆场。就是一向热心“剿共”的徐庭瑶,本来奉命到江西上饶担任赣东北清剿指挥的任务(该军第四师正在上饶一带“剿共”),也请求北上抗日,可见要求抗日已成全国人心之所向。蒋介石为了欺骗人民,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他既无抗日决心,更谈不上抗日的准备工作。正因为这样,部队平日训练都以“剿共”为目的,对抗日所需要的对空和对战车以及近代的筑城作业等的训练,根本不加注重。甚至二十五师二月二十五日由徐州出发,三月份的伙食费还没有领到;该师临时在地方上借了十万元,部队才能开动。当时北平,尤其古北口一带,仍然是冰天雪地,而二十五师到达时,尚是赤足草鞋;至于大衣等防寒服装,则更谈不到了。当时北平各界所组织的抗日后援会,尤其朱庆澜先生等所领导的后援会,竭尽全力为二十五师捐送皮大衣等防寒装备,该师官兵对人民支援抗战的热忱非常感动。更荒唐的是第二师的轻机关枪还在仓库里,未发到士兵的手上。据说第二师师长黄杰怕损失了,不好补充。各部队的工作器具很缺乏,尤其在长城一带的山地,多半是岩石坚土,工具消耗又大。幸赖朱庆澜、车向忱等所领导的抗日后援会及时捐赠,全军官兵受到极大鼓舞。后勤部队卡车很少,勉强可供运输弹药之用;粮秣运输全靠骡驼和牛车,一日行程不及八十里。为了防空,行动都在下午五时以后,至翌日午六时前,必须在树林中隐匿。由石匣往返北平一次,需六七日,给养时有中断之虞。

二、二十五师接防古北口前后  二十五师接到动员北上命令后,师长关麟征先遣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乘快车赴北平,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以下简称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请示机宜,并了解日寇进犯的情况。  杜聿明大概是三月一日到北平,住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中国饭店。在上午十时前后,打电话给军分会,要求见张学良,军分会交际处说张今天不会客。再打电话到顺承王府,张的左右也说张今天不会客;经杜一再说明是奉“蒋委员长”派来的(其实是杜假借的),张的左右才答应“向少帅请示后答复”。直到下午二时,尚未接到通知。杜有些着急,再用电话询问。张的左右说:“少帅今天开会,恐怕今天不会客。”杜无可奈何,只好等着;直到第二天(二日)才得到通知,约杜午后四时在顺承王府会见。  张学良见杜时,对二十五师的编制、装备、训练及日常事务生活等情况,问得非常详尽;但对于日寇侵占热河,东北军抗战的情况,以及我军抗战计划,战略战术与经验教训等则毫无指示。杜聿明为急于了解这些情况,就问张:“热河的情况如何?”张答当天尚未得到电报,但说日军并不多。杜又问我军现在何处作战?张说在承德附近。再问:对二十五师计划如何使用?张说先到通县休息休息再说。最后杜问对日作战应注意些什么?张说日军飞机很厉害,要注意防空,详细情形将来同王以哲军长研究研究。张又假装镇静地对杜说:“东北军打得很好,日军吃了很大的亏,中央军来更有办法。”  但什么办法,张并未对杜说出,即连喊副官倒茶,似乎怕杜追问下去,难以答复。杜见此情况,即行辞去。杜当时的印象是:张学良对小事(日常事务)聪明,对大事(对抗日战事)糊涂。

以后杜为了解情况,曾到军分会去,见各处人员表面镇静,实际极为慌乱。参谋处的主要负责人,办公时间都不在,据说是料理私事去了(实际上准备逃走),仅有些看守办公桌的小参谋,一问三不知。就这样,杜在北平好几天,未得到热河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据说就是张学良本人也不十分了解。

三月五日,二十五师在通县集中完毕,这时第十七军军部尚在蚌埠,该师归军分会直接指挥。六日奉张学良战字第五0一五号命令,着该师即进驻密云待命。七日该师正向密云前进间(密云距通县一百四十华里),中途奉张学良急电,大意是敌已侵入平泉、承德,其先头似达滦平;第一○七师在青石梁、曹路口、巴克什营构筑工事;第一一二师在古北口加紧构筑坚固阵地,阻止敌人等语。八日午后六时该师全部到达密云县城,晚间各部队正在就寝中,于午后十时奉到张学良齐戌电:“据报敌人今晨向我古北口外阵地开始攻击,刻正对战中。着第二十五师迅速向古北口前进,与在古北口之王以哲军长极力联系。”该师奉令后,即于夜十一时出发,于九日午前八时到达石匣镇。为避免日寇飞机轰炸,休息至午后八时,继续向古北口前进。此时部队暂归七十五旅旅长张耀明指挥。师长关麟征和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乘汽车先到古北口与王以哲联络,了解情况,以便决定作战部署。

关、杜二人的汽车从石匣镇北开数里,即见东北军车马人员,狼狈不堪地向南奔驰,步骑炮兵及行李辎重毫无行军序列,道路为之阻塞。车行如牛,深夜十二时前后始到古北口。当时一○七师正由热河撤退下来,古北口街道,人喊马嘶,杂乱异常。这时王以哲和一一二师师长张廷枢正在王的司令部,大声争吵。张说:“你的队伍能走,我的队伍就不能走,是什么道理?”王说:“没有命令你就不能走。”张说:“听谁的命令?你能走,我也能走。”他们双方站在门口的卫兵都怒目相对,好象真要厮杀的样子。关、杜到后,争吵犹未停止。据王以哲说,有诸兵种联合之敌,兵力未详,已逼近长城,刻正与我占领长城一带阵地的一一二师对战中。但关、杜二人当时未闻有枪炮声,似乎当日长城沿线并无战斗。

事实上也是在翌日(十日)午后三时敌人才开始向古北口攻击。但此时王以哲要二十五师接替长城一带一一二师的阵地,关麟征则要一一二师在第一线担任防守,第二十五师在古北口南城占领第二线阵地;并说:“如果一一二师阵地被突破,二十五师一个反攻就把敌人打回去,恢复阵地。”(显然关是说大话耍滑头,企图利用别人掩护自己。)关并请王以哲坐镇古北口指挥。王则既不同意二十五师占领第二线阵地,又不欲在古北口指挥,而想急于交防撤退。双方争执,相持不下。

在争执间,关曾问杜的意见,杜认为东北军士无斗志,王、张二人意见不和,既不可能强留,即留亦不能力战。从地形上看,长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得之则占先制之利,可以瞰制敌人;失之则处于不利的态势(因古北口南城地形低于长城,是历史上战役中驻军后方所在,形成一个小市镇,北关大,城内小,军事上的价值不及市外的长城)。如我们坚持占领第二线阵地,第一一二师将弃长城而撤退,反不如以二十五师接防古北口将军楼第一线阵地,让第一一二师占领古北口以西、河西镇以北长城及八道楼子之阵地,使双方阵地正面缩短,互有依托;而第一一二师不担任正面,尚可能多留几天。因之向关建议,可以照王以哲的意见,接替古北口长城一一二师防务,但一一二师必须担任河西镇及八道楼子防务,与二十五师协同作战。当时关以杜未支持他的意见,内心非常不满,他坚决不同意接替长城第一线阵地,仍与王相争不已。直争到十日午前四时前后,王见二十五师先头部队已到达古北口,遂令一一二师守长城第一线,令第二十五师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并向两侧高地延伸,布置第二道防线。王下令后,即匆匆退去,第一一二师亦同时退出古北口,仅留一团步兵在长城第一线阵地。

十日上午六时,二十五师七十三旅已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及龙儿峪阵地(即第一一二师右翼之第一线阵地),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该旅的一四五团在右地区,一四六团(欠一营)在左地区,并以一四五团的一营在右翼第一线占领龙儿峪阵地。一四六团的一营为旅预备队。七十五旅集结于黄道甸附近,师部及直属部队位置于古北口之关帝庙。

10日上午该师抵古北口。当第112师不支而退、阵地出现缺口时,第25师第73旅即占领古北口镇南的东西两侧高地,第75旅集结在黄道甸附近,另以第112师1个团在第73旅右翼的将军楼担任防守。

3月10日下午3时,日军以一部兵力在炮火掩护下进行正面宽大的战斗侦察性进攻,数小时后撤退。11日拂晓,日军第8师团主力向右翼阵地发起进攻。战至上午10时,第112师不支而退。日军迅速占领了古北口关口,并乘胜向第25师右翼包围攻击。防御该地的第73旅第145团因孤立突出被敌包围。师长关麟徵指挥第75旅驰援,出古北口东关不远与敌遭遇,双方短兵相接,关师长负伤,团长王润波牺牲,但终将敌击退。关麟徵负伤后,第73旅旅长杜聿明代理指挥。12日4时,日军再度发起进攻,战斗更为激烈。至午后3时,右翼第145团伤亡殆尽。师属各部与师指挥所联络中断,形成各自为战的状态。守军各部不支,纷纷溃退,古北口被日军占领。到下午5时,师属各部退到南天门左右高地之线,其防御任务由第2师接替。日军占领古北口后停止前进,中日双方暂时形成对峙。对峙期间,日军不断以小部队对第2师阵地发动攻击。均被守军击退。第2师利用战斗间隙加构阵地工事,在南天门阵地右自潮河岸黄士梁起,左到长城上的八道楼子止,在正面宽约5公里的中段,以421.3高地为据点,纵深配置,并在南天门后方构筑了6道预备阵地。4月5日,军事委员会电令调第67军王以哲部增防滦西,由第83师接第110师防地,古北口方面全由第17军防守。

4月11日,为配合冷口作战,第17军令第2、第83师各编1个大队对敌后方古北口背面和巴克会营进行夜袭,杀伤日军多人。何应钦怕引起敌人更大的进攻,令部队停止了袭击行动。 [ 注:杜聿明等:《古北口抗战纪要》。载《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 但日军并未因此不再进攻,自4月中旬以来不断向古北口方面增兵。16日之后,日飞机即向古北口、南天门一带进行轰炸侦察,为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作准备。

20日拂晓,日第16旅团主力一部向八道楼子守军阵地发起进攻,另一部攻击南天门两侧高地。守军凭借险要地形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当晚,日步兵第32联队第3大队用汉奸带路,偷袭南天门左翼高点八道楼子。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守卫在这里的1个连的官兵麻痹,放松了警戒,致使敌偷袭成功,8座碉楼全被敌人占领。(13)4月21日,第2师师长黄杰严令第6旅反攻。该旅虽给敌以杀伤,但地处低下,仰攻不易,连、营长牺牲、负伤者甚众,终未奏效。又派第4旅旅长郑洞国率第7团,并指挥第6旅的第11团继续反击,因敌居高临下,徒遭伤亡,阵亡官兵1500名。 [ 注:杜聿明等:《古北口抗战纪要》。载《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 第2师被迫于22日夜将阵地变换到田庄子、小桃园一线。

24日,日军又增加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南天门中央据点421.3高地连续冲击。守军第11团伤亡过重。至是日下午,师长乃令第7团增援,才将敌人击退。这时,第2师战斗了5昼夜,伤亡甚大,疲劳已极,乃于当日黄昏后将阵地交予第83师刘戡部防守。第83师防守的南天门右翼阵地交予第25师防守。

因第8军团总指挥杨杰他调,徐庭瑶代理总指挥。25日,又将部署作如下调整:第25师接替第83师守备地区,第83师接替第2师守备地区,第2师进驻九松山一带整理,以骑兵第1旅接替骑兵第2师的警戒地区。

26日拂晓,日军集中兵力向南天门中央阵地421.3高地进攻。敌炮火将该高地工事夷为平地,尔后步兵在坦克车掩护下发起攻击。守军虽奋勇作战,但因兵力、火力悬殊,第83师2团又1营激战数日,阵地全毁,作战失去依托,因而于28日晚撤往南天门以南600米的预备阵地。经过7昼夜的血战,日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占领了南天门阵地。

当古北口战斗正激烈之时,日军以第8师团第4旅团第31联队的第3营大队为基干,附伪军5000余人,沿烧锅营、寿王坟、鹰手营子公路南进,企图威胁古北口侧背,掩护其主力作战。4月20日南进途中与守军骑兵第5师李福和部遭遇。该师败退。日军于21日占领兴隆,24日分向马兰、黄崖两关口进行战斗侦察,并以一部向墙子路方向活动,意在吸引中国军队的注意力,掩护正面进攻南天门。

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清除侧背的威胁,令第26军萧之楚部(仅2个旅的兵力)加强马兰关、将军关、黄崖关方面的防守,并于26日命其“将兴隆之敌驱逐于远方,以便保持龙井关及南天门侧背之安全”。 [ 注:见《长城抗日战纪》。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萧之楚随即进行部署:将骑兵第5师编成骑兵支队,以骑5师师长李福和为支队长,向兴隆县东北龙潭沟、杨树沟之线搜集前进,掩护第1纵队右侧;将独立第4旅(欠1个团)和师属山炮、骑兵各1连编成第1纵队,以独立第4旅旅长王金镛为纵队长,向兴隆县荞麦岭、土城头一带挺进,并相机截断兴隆敌人北退之路;将第132旅(欠1个团)、独立第4旅1个团,另师属工兵、炮兵各1连编成第2纵队,以第132旅旅长于兆龙为纵队长,向兴隆攻击前进;第3纵队以第132旅的第264团编成,以该团团长郝奇为纵队长,主要任务是协助第2纵队攻击兴隆之敌。



图1-6-2、长城抗战:中国军队由黄崖关、马兰关向兴隆进攻要图(1933年4月27日—29日)

4月27日凌晨2时,各队向指定目标攻击前进。第1纵队和骑兵支队分别于晨5时和8时占领预定位置;第2纵队于4时到达兴隆,迅即抢占有利位置,向敌发起攻击;第3纵队随后赶到,即投入战斗。经激战,将兴隆县署和兴隆山之敌予以分割。日军利用工事顽抗。到8时,日军飞机六七架飞来轰炸。攻击部队未构掩体,无险可据,官兵伤亡300余人。下午敌机3架又来投弹,被中国军队击伤1架,降落于兴隆山麓。是日黄昏,日军在县署300人,山上七八十人被包围。兴隆县四周高山林立,日军突围不成,增援不得,粮食全赖空投。但中国攻击部队既无重武器,又无后援,无力歼灭被围的日军。4月29日,何应钦命令中止围攻,第26军主力退守墙子路长城一线。

长城各口战役中,日军死伤约6000人,中国军队死伤多少?说不准!请看下面记载:

“时事日报”二卷二期载:各军死伤失踪之数达6.5万,徐廷瑶17军损失最大,几

达65%。可见17军的作用与贡献.

中国政府通知美国大使馆,谓:中国战役损失达3万人。

《关麟征传略》简洁地描述了古北口作战的情形:“……关麟征奉命率25师北上至古北口抗日。是役,他亲率149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炸五处受伤,浑身是血,身边官兵全部战死……”,

“……起初是关麟征25师在第一线,被打残了。黄杰第2师顶上去,换下第25师。第2师被打残了,刘戡的第83师又顶上去,换下第2师。……”

1933年春,郑洞国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1935年秋,任第二师师长。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他率第二师参加保定会战。次年3月,他率52军第二师参加“徐州会战”,在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中战功显著。后任新一军军长,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古北口

25师师长关麟征抗日受伤住院,在北京协和医院,天天有人民团体代表去慰问,后获“青天白日勋章”。而当时一位因“围剿”红军受伤住院的将领连一个来探望的人都没有,心里十分渴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80年7月30日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一位已昏迷不醒的老人被送了进来。在急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发现老人胸前疤痕累累,以为是过去动什么手术留下来的。当得知这位老人是昔日的抗日名将,那些疤痕是与日寇在长城古北口血战中,被手榴弹炸伤留下的,人们不禁肃然起敬。两天后,老人病逝。这位老人,就是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所任命的最后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

第52军军长关麟征将军

关麟征字雨东,1906年出生于陕西户县一贫穷的农民家中。18岁那年,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引荐,赴黄埔军官学校求学,从黄埔一期毕业后纵横沙场25年,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诸役,身经百战。1949年秋,蒋介石任命关麟征担任陆军总司令。

二。第52军在台儿庄大捷

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52军是攻击兵团,担负战场上关键性的任务和第八十五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台儿庄大战前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后日军拼力争夺台儿庄,占领市街大。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数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战胜利.

曾在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中与第52军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评价说:

“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

前排右起: 杜聿明, 徐庭瑤, 黃杰.後排右起: 邱清泉, 郑洞國, 刘嘉树.

三。第52军在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后,五十二军新成立第一九五师,由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覃异之(早年加入共产党,后脱党.曾任第八兵团中将副司令兼五十二军军长等职务)任师长。1939年9月,覃异之率一九五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在守卫草鞋岭战斗,该师某营,奋勇抗击日军进攻,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1939年8月湘北主攻方向,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守卫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是以关麟征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下辖第52、第79、第37军共3个军)。9月18日,该路日军约5万人配有飞机支援,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国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一场激战由此展开。新墙河全长只有80里,此时第52军是关麟征手下最能打的一个军,军长张耀明(陕西人,后曾任南京卫戍总司令).集结岳阳方面之敌第六、第十三两师团,各以一个大队附炮兵一部,分向第五十二军赵公武、覃异之两师警戒阵地金龙山、雷公山、铜鼓山等地先行炮击二小时,8时许,步兵开始进犯。敌、我不断增援,相持至19日拂晓后,两处阵地因比较突出,工事全被敌炮轰毁,守兵赵公武部胡春华营自战斗开始即誓死坚守阵地,已与敌相持达三昼夜。在战斗中,除7个负重伤的士兵先后退出阵地外,其余自营长以下全部与阵地共存亡,无一生还。黄昏前,阵地陷入敌手。18日、19日两天,双方在下燕安、大桥岭等阵地反复争夺,张耀明本着逐次抵抗、消耗敌人的方针,顽强作战,失去阵地后,常常“几经肉搏冲击,又完全夺回”。52军各师均英勇抗敌,其中以守卫草鞋岭阵地的官兵英勇牺牲精神,尤为悲壮。

草鞋岭阵地守军是52军第195师第1131团第3营,全营官兵500余人,营长史思华少校。 从20日开始,奈良支队5000余人开始向草鞋岭猛攻,史思华营以一当十,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抗击,激战两天全营伤亡过半但没有丢掉阵地。 日本人十分吃惊,他们一直以精良的装备同人数多于自己的国军作战,屡战屡胜已经使鬼子觉得:他们的铁蹄踏到哪里,哪里就会被攻克。而现在固守阵地的仅仅一个营却硬是把他们两个联队挡在了小小的草鞋岭面前。 他们不敢再轻视眼前的国军,支队长奈良于是亲自跑来进行新的调整、部署。

按照师长覃异之给该营下达的任务主要是迟滞日军,为全师调整部署争取时间。现在,史营已经在此阻挡敌人近3天了,任务已经完成。 黄昏时分,覃异之师长的电话接到了阵地,覃异之说:“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和战士们决心杀身成仁。 第二天太阳傍晚,第3营官兵全部阵亡。 日军支队长奈良晃少将,毕恭毕敬地向他的敌人躬身…… 战后,为褒奖史思华营的悲壮事迹,国民政府在当时激战的地点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9月23日晨,日军第6师团在80多门大炮的火力掩护下,由“稻叶四郎中将亲临指挥,从七步塘附近强渡水可没膝的新墙河。张耀明率守军乘日军行至河中央时,轻重火器齐发,日军死伤无数,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亦被击毙。日军随后出动10余架战机,对中方阵地俯冲轰炸,工事多被炸毁,不少人被活活埋在掩体内,但守军并未退缩,待日军第二次渡河时,又奋起阻击。就这样,日军8次渡河,均未成功。于是,稻叶师团长下令大量施放毒瓦斯,毒气顺风飘向南岸,第52军守卫阵地官兵始呈惊恐状态,终使日军得以渡过新墙河。 日军奈良支队也在河床较窄的杨林街等处强渡,企图绕过中方依新墙河、汨罗江筑起的两道防线,从侧面把中国军队压迫至洞庭湖岸进行围歼。52军第195师在覃异之师长率领下,为挫败日军企图,保证战区其他部队行动,在此处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激战中,该师某营在营长阵亡、4个连长或亡或重伤的情况下,所余士兵由一位排长带领,继续坚持战斗,直到24日晨接到转移命令后,才撤离阵地。

26日,日军猛烈向汨罗江南岸攻击,第52军和37军奋战竟日,后放弃汨罗江南岸阵地,诱日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设伏区。28日,日军第6师、上村支队遭到伏击,损失严重。同日奈良支队攻陷平江,30日与第33师团在献钟附近会合,东进受阻。这时,日军由于补给困难,伤亡增多,陷于中国军队伏击区内的不利境地,遂中止攻势,于月底相继北撤。第九战区令第52、第37、第4军等部实施正面追击和侧后围堵。至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此役为抗战以来第一次击退日寇的大会战,共歼敌约20000人,是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日军士气打击严重具有重要的意义。冈村宁次对军部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承认:“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美国《时代周刊》载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盛赞关麟征是“中国的巴顿”。

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讲话时说:“中国军队如都像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章。52军在国共内战中

一。光头将军刘玉章

52军抗战胜利后到越南受降,驻军越南,1945年冬自越南海防海运到秦皇岛。此时52军军长是赵公武将军,下辖第2师、25师、195师三个师,而第2师的师长就是将来52军的军长刘玉章。这位光头将军是在国共内战中蒋系将领里少数能对共军造成威胁的人,也使人想到美国的巴顿将军,同样的外表给人一种粗鲁的假象,实则粗中有细。也同样喜欢大纵深长驱直入的攻击。刘玉章将军是国民党的四星上将,心直口快,也不失为至性之人。有一次部下认为不公,有怨言,他挺身而出,大骂说:“我爱你们,我是,你们是毛,拔哪一根我都疼,我对谁都一样,绝对公平,都是他妈毛给我下去!”这一骂,部下变成下部,也都骂服了。

陸軍一級上將刘玉章

这里摘录一段台湾方面刘玉章的简历仅供参考:

“劉將軍,陜西興平人,生於民國前九年。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畢業。隨即參加北伐與討馮之役,所至有功。十九年中原大戰及廿二年古北口之役,兩次負傷 。抗日戰起,積功任團長,魯南戰役有功升旅長兼長沙警備司令,旋任52军第二師師長,抗戰勝利,率師入越受降。將軍率師進軍東北 與匪首林彪阓部激戰於摩天嶺,長程挺進,五天攻克安東,有「常勝將軍」之稱。 三十七年任五十二軍軍長。上海保衛戰,力挫共匪,完成任務,轉進舟山。

來台後,任中部防守區司令官,四十三年任金防部司令官, 積極建築防禦工事,使成堅強堡壘。四十六年任陸軍副總司令,旋?#123;預訓部司令, 值八七水災,兼指揮國軍支援災區工作。四十九年晉任陸軍二級上將。五十二年?#123; 台灣警總襄助陳大慶將軍,五十六年七月繼任台灣警備總司令、兼軍管區司令,在 任三年,樹績輝煌。將軍對警總工作性質剴切指出:「警總是民眾的軍事機關,是 軍中的民事機構。」勉勵官兵要愛民、便民。五十九年晉任陸軍一級上將 , 膺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將軍治軍,紀律嚴明,對部阓訓練,要求精純。著有 「戎馬五十年」,其一生戰績,將永為戰史典筥。”

郝柏村在回忆中写到:1955年秋,我到金门任第8炮兵指挥,同时兼任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指挥官。当时金门司令是刘玉章将军,也是沙场老将,属于52军关麟征的系统。刘司令看似老粗,实则心细,战场经验丰富,治军很严,做事踏实。他每日看部队,把所见记在小本子上,每周开一次会报,首先检讨上次会报裁示执行情形,如该做而未做是过不了关的。他这种务实的作风,对我尔后行事有很大影响。 金门是我第一次追随刘玉章将军做事。

二。猛攻山海关打开通向东北的大门

1945年11月杜聿明下达了进攻命令。他重申了蒋介石的“连坐法”规则。 15日,以第52军主力及第13军共5 个师,在炮兵和飞机配合下,猛攻共军阵地,并以第52军之25师和第13军之89师出九门口,经角山寺东麓对山海关共军侧背的薄弱部位进行包围。 杜聿明本人亲自督战。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杨国夫的7 师尽管全力阻击也拦不住强大敌人的全力冲击。

杨及全师从山东由陆路长途行军至山海关,没经休整即投入战斗。当时幻想到东北后能拿到新枪新炮,到了山海关才发现根本不可能。战斗中与山东地区完全不同,没人送饭送水,甚至连伤员都找不到人抬。左右配属的部队,大多是临时“扩军”凑合起来的部队,一听见炮响就四下溃散。当杨国夫得悉九门口、义院口均已失守,如再不转移,全师将有被合围的危险情况后,没等李运昌的命令,于16日撤出山海关,仅留下少数部队担任掩护。

对于撤退的原因,李运昌这样说:“从11月8 日至16日,敌以7 万人向山海关九门口正面进攻,激战多次均被我军击退,乃以三个团出城子峪口,迂回山海关和九门口侧后,企图包围我军。我因兵力不足,无预备队阻击敌人,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下,不得已于11月16日撤出山海关。是日下午,13军与52军一部在山海关以东地区会合,蒋军终于占领了山海关城,打开了陆路通向东北的大门。”

三。防守营口作战和参加对四平的进攻

1946年1月10日,52军25师进入营口。因为苏军定于15日将沈阳移交国民政府,国军兵力不敷分配。1月13日,国军将25师主力调去沈阳,只留下52军25师一个加强营守卫营口。辽东军区4纵此前让出营口是为了不吃眼前亏。一见25师主力走了,马上卷土重来。用五个团对付一个加强营,以人海战术一直攻击到午夜停战令生效,但此时海关、邮局和市公署大楼三处制高点仍然在国军手中。

1946年 四平保卫战战至5月17日,民主联军的平东、哈福车站,被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占领,南部塔子山阵地被敌三面包围。 5月18日,国军向四平各阵地发起全线进攻,以进攻塔子山阵地尤为猛烈。但终因与敌力量相差悬殊,塔子山阵地被敌占领。 同日,林彪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中共中央的电报说:“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提出:四平再守无益,应主动撤出四平。是日夜至19日晨,民主联军撤离四平阵地,作战略转移。四平保卫战结束。东北民主联军以劣势装备英勇抗击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一军、七十一军、新六军、五十二军共十个师兵力的疯狂进攻,历时31天, 同日深夜,我军部队指战员和市党政机关人员,向北撤离四平。

国民党精锐的新五军就是以五十二军195师和43师等部队为基础1947年成立的.扩建新军方面,仅是将军队原来建制拆开,而增加番号,如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新八军、第六军等。1946年夏以五十二军195师为首的部队曾在蚰岩重创辽南独立师,46年11月195师在通化重创6纵17师。47年195师纵横辽中,在阜新小败3纵(廖耀湘称为“旋风纵队”),在通辽又重创6纵两个师,6纵减员约9000余人。黄永胜曾是6纵司令员,16师是全军历史最老的部队,来自叶挺独立团,朱毛红4军,17师是东野有名的攻坚老虎,后来一直打到海南岛,是“主力中的主力”。怪不得当时我军许多人认为:“南满苦”。看过黄仁宇的《黄河青山》,感觉195师就是东北国军的救火队。195师八面城钻隙穿插是极其危险的举动,但最后导致我军后撤。K以为95师“赵子龙师”的绰号应该给195师才对。最后,在公主屯战役中,新第5军军部及195师、43师被歼灭。

四。"千里驹"走麦城

国军的许多优秀部队都有一个好听的绰号,比如独立第95师被称为“赵子龙师”,新22师被称为“虎师”,第四十八军被称为“加钢黄鳝”,第一快速纵队被称为“金刚钻”,此外还有“钢军”—-桂系主力第7军,“铁军”—-第4军,“铜军”—-粤军第64军等等,而52军25师因善于长途奔袭,号称“千里驹”师。

1946年10月,国民党52军和新1军(号称“天下第一军”)、新6军共1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进攻南满根据地,企图将共军主力压缩于风城、安东地区。打头阵的52军“千里驹”师师长李正谊,人称“李大麻子",根本不把“土共”放在眼里。第52军两个师分成两路:右路第2 师和第25师第75团,从桥头出发,经连山关、摩天岭、凤城,沿通往安东的铁道线向安东攻击前进。第25师主力加上装甲车、汽车各一个排为左路,由本溪出发,沿公路向赛马集、宽甸方向攻击前进,协同军主力会攻安东市。23日“千里驹”师主力猛攻赛马集,一个冲锋就攻入赛马集。25师在赛马集留下两个营防守,师主力继续“追击”共军。四纵赛马集西南双岭子设伏,与25师激战一夜,为诱敌深入于拂晓主动撤出战斗。25师休整后继续冒进,29日晨分两路向风城进发。右路75团出发不久即发现“小股共军”,团长赵振戈当即令全团追击,眼看前方零散共军若隐若现,75团来了劲头,很快超越师主力,一直追到新开岭,赵才发现落入埋伏,只见四周高地共军人影晃动,赵团想掉头回窜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急电李正谊请求火速增援。李率25师主力匆匆赶到,发现自己也中埋伏。“千里驹”师是机械化装备,重武器多,在狭长山谷里排成一字长蛇阵,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我军3、4纵(4纵因此役和塔山之役成名)及炮9团有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其中炮9团更有恐怖的240迫击炮。战至11月2日,25师被歼,曾趾高气扬的李正谊求援未果化妆成伙夫逃跑,被我军俘虏。

新开岭战役歼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1个整师的最佳战果,荣获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令嘉奖。延安《解放日报》于11月5日发表题为《第二十五师的毁灭》的社论,予以祝贺。(二十五师后又重建)

五。52军占领辽阳

52军占领辽阳的最大成果也许是他因战后的赏罚不公而脱离了廖耀湘兵团的建制与指揮,避免了日后的灾难,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下是時任52軍2師5团团長的張晴光將軍的回憶: 民国三十七年春,自新5軍挫敗,東北局勢即急轉直下,三十多萬大軍,全部瑟縮在瀋陽四周不及六十華里方圓的一小塊土地上,頭也不敢動,腿也不能伸,上百萬軍民的吃穿及日常用品,急遽減少,軍糈民食,以此當然絕非長久之計。

七月中旬,勦總為了掩護民間秋收,決心向南發動攻勢,先奪取有東北糧倉之稱的遼陽。由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指揮,52軍擔任主攻,新一軍、新三軍擔任助攻。本軍戰鬥序列:以第二師在右,二十五師在左,強渡太子河,以鉗型作戰態勢,對遼陽採取包圍攻擊。2師以第四、六團為第一線攻擊部队,我團為預備队。待攻擊部队接近遼陽城,我團奉命超越第一線向北大山迂迴,截斷匪軍退路,廣收戰果。因為長官對我較有信心,我也自信每戰必能夠達成任務,只是此時青紗帳起,地面視界受到障礙。我為顧慮匪軍慣用後退包圍突擊戰法,以致不常採用窮追猛打,深恐陷我軍於不利。

於是我命第一線展開攻击,採取廣泛正面威力搜索,散開兩個步兵連,每排攜帶木梯或凳子,當搜索前進一段時,他們就爬上木梯或凳子觀察高梁地內之動靜,若發現農地內梁苗波動,即證明有匪軍潛伏或移動。搜索部队多攜行衝鋒槍、卡賓槍、槍榴彈、手榴彈等近戰武器,如遭遇匪軍潛伏之密集队形,則以近戰強大火力對付之。請別笑看我所取的笨法子,但可使前進部队安全,進展快速及時到達北大山,然匪軍已逃向鞍山方向去了。此一戰役,雖然用的是鉗行攻擊態勢,並未捕捉到匪軍主力,但還是有幾個單位,仍然得到了一些小小戰果,直得一記的是第四團第八連,攻擊蛤蜊附近村子時,在二十分鐘的近戰中,只發射了兩百多發子彈,傷斃匪軍七十餘名,也可算是「彈不虛發」,證明了平時射擊教育的成功。其次為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的梁鳳彩連,於徒涉渡過太子河後,趁著拂曉,首先攻入遼陽城西門,並沿城門及南林子攻擊,張國棟所屬之第七連,擊斃匪軍二十餘名,生俘匪軍五十餘名,大車五輛,騾馬十餘匹。

遼陽之戰,規模雖大,但戰果卻小。原因是雷聲大,雨點小,犯了打草驚蛇過於審慎用兵的大忌。然而廖司令官耀湘卻大肆招待瀋陽中外記者,虛報戰果,竭力宣揚,開慶功大會,並在會中頒發大量勳章、獎章。奇怪的事是,左右兩個助攻軍,並無一兵一卒渡過太子河,而且也未發生戰鬥,其所得的勳獎章,比五十二軍多了好幾倍,軍長劉玉章將軍,看到如此是非不明,賞罰不公的长官,思之何以激勵士氣?會後即謁見衛總司令立煌,報告其攻擊遼陽的作戰經過及在慶功會上所見的怪現象。為了保持士氣,乃要求脫離第九兵團廖耀湘兵團的建制與指揮。經衛總司令考慮後,終於命本軍改由總司令部直轄,同時也因此在其後廖兵團在遼西會戰覆滅時,使本軍避免了陪葬的厄运。

没过多久,在辽沈战役辽西会战中东北野战军只用了两昼夜就大规模的分割围歼了廖耀湘兵团所部五个军十二个师及直属部队共十余万人,其中包括“五大主力”之新1军和新6军,战果之大,进展之快,不仅在东北,就是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此时脱离廖耀湘兵团的第52军刚占领营口并接到卫立煌向沈阳收缩的命令,军长刘玉章未敢轻动。后又接到蒋介石的据守营口,待命撤退的命令。便在营口等待撤退。

六。辽沈战役成功地由营口从海上撤走

在辽沈战役解放沈阳的同时,解放军第9纵队和独立第2师日夜兼程向营口疾进。10月31日进抵营口外围,对营口构成半圆形包围。11月1日,第52军一部为掩护其主力从海上撤走,大胆地对第9纵队进行反攻,有2个团一度突入第9纵队阵地。第7、第8纵队于10月31日进占辽阳、鞍山、海城后,也直逼营口。2日晨,第9 纵队在独立第2师协同下发起攻击,经3小时激战,攻占营口,摧毁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22只。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共1万余人乘船撤走。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在"西进兵团"被围歼时,未敢北援,沈阳失守后,也于9日从海上撤走。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12日收复承德。至此,东北全境解放。看看附录的《国军东北部分兵力》,一支大军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关于营口之战我军战史如此记载:9纵(詹才芳)在围歼廖兵团后期即奉命南下抢占营口,7纵(邓华)、8纵(段苏权)及辽南独2师则是在歼灭廖兵团之后星夜兼程南下营口的。10月31日黄昏,9纵25师与敌小股警戒部队交火,追击至石桥子,其1个团追至金家屯、青堆一带遇到敌有组织抵抗。5个团被1个加强营堵住,规定时间内未克!11月1日,9纵26师及配属的重炮团进至营口以北,占领阵地。9纵27师进至营口以东,占领阵地,准备围攻营口。国民党52军2、25两师早有准备,全线逆袭。其中两个团攻占9纵27师8团团部,双方激战至14时,国民党军撤回。另一部敌军伏击了运动中的80团3营。9纵25师也遭到敌军7次进攻。1日夜,52军开始登船。7纵、8纵、辽南独2师于11月1日到达营口以北、以东地区,统一由詹才芳指挥。2日拂晓部署完毕,7时发起总攻,敌军未登船部队被歼灭。计:52军2师全部、25师1个团、军属输送团。52军军部及25师大部登船撤离。

而东北野战军内部战史提到:我军因远袭疲劳,未带重武器等原因,战斗不利,我九纵二十五师师部被攻破(九纵二十五师大战52军25师),被俘约1700人,还被缴获不少机密文件,这一战事在辽沈战役亲历记、中国人民解放军资料从书中的辽沈战役一册都略有提及,根据东野内部战史说,25师被俘1700人,也许陈光被免职,和这一战有点儿关系。

被25师俘虏的解放军一部分随52军25师上了船,一部分禁锢于码头一大厂房内(见《辽沈战役亲历记》(”52军营口撤逃记”一文,52军少将参谋长廖传枢撰)52军军部、25师大部撤出;52军2师倒霉,装载2师的运兵船起火,但仍然有五六百人想办法乘机帆船到达葫芦岛。

以下是台湾陆军指参学院战史教材中的描述:

"第五十二军在我海军舰炮支持下,且战且撤,先撤退非战斗人员、伤患、车辆,及少数骡马,各战斗部队一面与匪军浴血奋战,一面按计划逐次登轮撤退,三十一日五时许,全军逐次登轮完毕,在海军舰艇掩护下,驶出港口,惟第二师所乘之宜怀轮起火,除甲板上人员得临时弃船复行登岸,一面战斗一面临时另觅小舟外,未及逃出火海者丧身二千余人,十一日一日午后最后一艘运输船抵达葫芦岛,乘小舟之官兵亦于二日抵达。"

国军“渤海号”运兵船烧毁事件揭密

晓东 撰稿

1948年11月2日,营口获得最后解放。当时,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在上报“东总”的战报中称:“我军击沉敌运兵船一艘……”而当时亲自指挥解放营口战斗的我军高级将领,也有提到总攻(2日7时)后,击沉一艘敌运兵船或运兵舰后烧毁的事儿。而且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笔者还曾亲自拍下过营口战役中被“击中”后烧毁的国民党军舰的照片。

圣茨伯里曾说过一句话,叫做“历史家可以说谎,但是历史不行。”最近,笔者多次翻阅敌我将领等有关解放营口的回忆文章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敌运兵船失火烧毁

原东北野战军辽南独立第二师师长左叶在《忆辽沈战役中的独立二师》一文中描述1948年11月1日夜间情况时写道:“……我同参谋长商量,要设法抓一个了解内情的敌军官。参谋长立即派师侦察连谢连长带上一个侦察班去执行此项任务。……拂晓前抓回一名敌军官。据这名俘虏交待:当晚(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已开始登船,由于逃命心切,秩序十分混乱,致使一艘轮船失火烧毁。”从左叶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敌运兵船失火烧毁是在我军发动总攻前的1日夜间,而非2日早我军发动总攻后被击毁的。

原国民党五十二军少将参谋长廖传枢在《第五十二军营口撤逃记》一文中写道:“11月1日下午,解放军大队涌到,与二十五师发生激战。……解放军由于乘胜急进,重武器没有跟上,兼之长途疲劳,无心鏖战,于黄昏前向大石桥方面转移。我军仅派小部佯追了一下,主力即乘机撤离阵地,于寂静的寒夜中悄悄趋向码头。夜11点各特种部队都已登船完毕,步兵部队也开始到达码头。我同刘玉章(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才上了舰队司令马纪壮的旗舰。……这时,刘玉章鼾然入睡,我却睡不着,听外面有无动静。忽然听到外边水兵们在说某处起火。我到甲板上一看,上游河边火光烛天,问是什么地方,众说不一。正惊疑间,岸上有人来说是第二师所乘的船着了火。……烧掉的这只船是三北公司的渤海轮,上面半截有炮兵营、通信营、第二师师部和第二、第六两团”。后来听说“当时司机张昆以大衣扑救无效,迅速蔓延,人各逃命,就无法挽救了。”从廖传枢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有“寂静的寒夜中悄悄趋向码头”字样,说明夜11时以后敌我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而且是在没有听到炮声的情况下发现渤海轮起火的。廖后来还听说有司机救火的事儿。11月2日国民党逃离营口后,廖传枢还在回忆录中写道:“下午4点,决定由我坠上驳轮到葫芦岛见到杜聿明,报告撤退和失火经过”。当时,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协商后,决定让廖传枢去向杜聿明报告撤退和失火经过的。说明从营口撤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一致认为,渤海号运兵船是失火烧毁的。

地下工作者派人引爆敌船

最有力的证据是原国民党五十二军兽力营中校营长、我地下工作人员高恺在《辽阳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中上发表的《我参加“地工”的经过》一文,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年传说的中央军逃跑时的'营口烧船事件’,就是我们抓准良机采取措施,及时把弹药船炸毁给五十二军以重创的。”“那是1948年11月,当时,五十二军集结于营口,即将从水路南逃。兽力营把大批弹药装入渤海号商船完毕后,副参谋长刘朝槐到码头上对我说:'原命令中指定,征调渤海号归你高恺指挥。但因情况有变,船只没有按时到齐,因而军长临时决定,把渤海号弹药船交给第二师使用,令兽力营官兵转上军部用的登陆艇’。我听完,心情振奋,认为获得了阻军南逃的绝妙时机,弹药船极易引爆;由别人管这只弹药船,同我再无责任关系了;我营官兵不能遭险。所以,我立即与高衡计议,密派可靠人曲某某及时引爆炸船”。这就直接造成了“渤海号”的“失火”。

看到这儿,有的读者会问:高恺何许人也?高恺1910年生,少时在辽阳县立中学(旧时称东师范)读书。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军校第八期)。1946年5月任国民党五十二军军部参谋处第三科科长。同年秋,我东北局社会部(相当于今安全部)部长邹大鹏派高衡(高恺的堂弟)来到五十二军高恺处。经过高衡的工作,高恺开始为我工作,并在1948年解放鞍山的“2.19”战斗前,为我军提供了国民党鞍山守军的兵力部署、工事位置等大量有价值的情报。1948年5月,经邹大鹏部长批准正式发展已是兽力营营口的高恺为社会部地工人员。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高恺将高衡安排在手下任副官。于是发生了当时的营口“烧船事件”。后来,高恺、高衡随国民党五十二军前往葫芦岛。1949年上海战役后,高恺与高衡由于没有接到上级“撤回”的命令,随国民党五十二军撤到台湾并从基隆登陆,后到澎湖整编。一天,高恺的好友、五十二军的陈某某突然告诉他:“军长(指刘玉章)说:'营口弹药船为什么无故爆炸,高恺应负全责’,我看您应该注点意!”高恺问道:“你听谁说的?”陈某某回答道:“昨天我到军部,正赶上军长对副军长(李运成)说的。”高恺听后,感到事情不妙,立即同高衡商议。两人决定即刻以去基隆接家眷为由,请假7天。由于当时五十二军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烧船事件”为高恺所为,就准了他们的假。离开部队后,高恺与高衡立即前往基隆接家眷,随后乘英客轮到香港,然后转道回到天津。高衡到中共中央社会部天津办事处向马次青处长汇报了离开台湾回来的缘由。马次青告诉高衡回北京社会部工作;并提出高恺的分配意见:一是到警卫师工作。二是到鞍钢工作。三是回社会部。三者可以任选其一。在征求高恺意见时,高恺说自己多年在敌营中工作,对革命理论欠缺,需要学习,以便今后工作。最后,组织安排高恺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营口历史见证人的说法

原营口日报社总编辑王维成在回忆时说:“1948年11月9日前后,我登上了这艘烧毁的运兵船,船上船下都是烧焦的国民党官兵的尸体,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一些民工开始从船舱里往外抬死尸。看得出火是从船舱里燃烧起来的,在整个船体上,我没有发现被炮弹击中过的痕迹”。

当时,受辽南贸易公司派遣来营口贸易公司修船组担任会计工作的原营口市纺织品公司党委书记徐荐珍在回忆中说:“我们当时有十来个人共同负责修缮这艘被烧毁的运兵船,负责人是刘少逸,我当时主要负责修缮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每天都工作在这艘船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艘的失火原因是炮火击中引起的,我也没有看到炮弹击中的痕迹。甲板无烧过痕迹,只有船舱有烧过的痕迹。如果船体有被炮弹击中爆炸的地方,我们根本修复不了。这艘运兵船是在1949年9月修好的,经近海拭船后交给大连的,我也去交的帐目,结束了此项工作”。

从以上两位登上这艘运兵船的历史见证人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渤海号”运兵船起火是从船舱开始的,他们根本没有看到“渤海号”被我军炮火击中起火的痕迹,因此说,解放军击中“渤海号”运兵船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的。

“击沉”一说的原因分析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再次发问:那当时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上报“击沉”敌运兵船的战报不是报错了吗?我认为,战报报错的主要原因是,敌运兵船失火是在夜间,这时我军还在营口外围待命,不了解渤海号失火的真实情况。待次日我军攻入市区,来到码头时,见到起火的渤海号时,误认为其是被我军炮火击中的,并非故意而为之。虽然当时我辽南独立二师师长左叶从俘虏口中了解了真实情况,但由于第九纵队是军级建制的主攻部队,而辽南独立二师是辽南军区所属部队,是配合作战,加之双方战后可能没有沟通,所以造成了“击沉”敌运兵船一艘的“事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东总”后来真的知道真相,也可能为了保护仍在国民党军中工作的当事人,不得不将错就错。

上述事实说明,国民党运兵船渤海号是我地工人员高恺、高衡指派曲某某引爆后造成“失火”的,而非我军击沉这一新说法应该是站得住脚的。我觉得,在营口解放54周年前夕,很有必要让营口人了解这一历史史实,做为一个营口人也有必要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高恺。

七。52军上海战役的“ 月浦大捷”

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军士气高昂,而国军真是兵败如山倒,此时在月浦一带第52军以十几个连硬顶解放军三野10兵团28,29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以掩护国军在上海的撤退,最终全部拼光打完牺牲殆尽.

月浦是屏障吴淞、宝山的重要阵地。国军在该地筑有密集的钢筋水泥地堡群,构成纵深防御体系,易守难攻。汤恩伯特派52军守卫该地。 1949年5月12日晚,雨。担任主攻月浦任务的粟裕三野10兵团29军(原属苏北地方纵队11纵)260 团在政委肖卡、副团长梅永熙率领下快速插到月浦镇北端。按师指挥部指示,在夜幕掩护下挖掘工事,直把交通壕、掩体挖到离月浦街七八十米处。

此时担任助攻的253 团在奔袭途中从俘虏口供中得知52军在月浦镇没有多少工事,便乘夜大胆向前穿插。当晚部队进入月浦街旁的一片“坟地”,在细雨中发现"坟地”一个挨一个。253 团就地待命,团指挥所就设在“坟场”中部。 天亮了,“坟包”变成了一座座钢筋水泥碉堡。这意外的情况使指战员们大为震惊,团领导赶紧组织部队撤离,但为时已晚。 “坟包”变成了恶魔,喷射着火焰。指战员们左射右扫,前赴后继。向月浦街以西发起两次攻击,均被52军多层火力阻止,伤亡甚大。 此时260 团也遭飞机轰炸和军舰炮击,匆匆挖起的工事大半被毁。52军的火力封锁着通往月浦街的各条道路,我军前进道路受阻。前冲的战士纷纷倒下。肖政委向后续部队高喊停止冲击!但声音被炮火轰击声和部队的喊声淹没,部队如洪水般向月浦街涌去。但那强大的交叉火力网依然把我军阻挡在月浦街外。15日晨,我军占领月浦镇,但伤亡很大,主攻的第260 团最后只剩下64人。

52军很快开始反扑,十余艘军舰首先向我阵地猛烈炮击,飞机也不断轰炸、扫射。随后,52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我军依托工事勇猛阻击,击退敌人连续5 次冲击。第259 团团长胡文杰阵亡。第260 、253 、259 团始终守卫在已占的月浦阵地上,52军与我第29军双方形成暂时的对峙态势。

再看三野10兵团28军的进攻情况,第83师在刘行初战受挫于52军25师73团一营和该团迫击炮连及督战队坚强的防御.后我第244 团再次向刘行守敌发起攻击,最终攻占刘行镇,全歼守军. 第84师对杨行的攻击因52军工事坚、火力强,一时难以拿下。该师第252 团只好先攻占杨行以西的朱家宅,插人杨行西南的村庄,切断了杨行与大场、江湾的联系。 52军主阵地刘行已被突破,杨行危在旦夕,驻江湾的第99师火速驰援杨行。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集中兵力向我第252 团阵地实施反冲击。第252 团指战员终因深入敌纵深后立足未稳,难以抵御敌猛烈炮火和集团兵力的反击,被迫退至朱家宅一线。战史曰:该团过于突出,阵地被突破。252团陷入混乱,在太仓补充的俘虏兵乘机倒戈向国民党军投降,252团在撤退中损失600多人。

三野10兵团28、29军在月浦、杨行、刘行一线受挫。在上海的国民党宣传机器大肆“祝捷”,称为”月浦大捷“,庆祝游行、“祝捷”大会不断。汤恩伯在“祝捷”大会上说道:“月浦大捷证明国军在上海修筑的阵地是铜墙铁壁,坚守阵地的部队是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共军这一次并不是战无不胜,第52军前方大捷说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有信心确保上海安全!”与此同时,上海市区武装起义宣告流产。上海地下党安插在敌人中的“眼线”因“月浦大捷”发生动摇叛变,致使地下党领导人张权、李锡伯、泰然轩等先后被俘。不过由于粟裕在月浦与52军打成对峙,支援不了起义,所以起义就算能够举行也很难成功,反倒容易造成起义者的大规模流血牺牲。

24日下午,吴淞口外军舰上的汤恩伯密令其嫡系各军及各特种兵部队准备登船撤离上海。至25日,第52、54、12军及第四第99师和各特种兵团均已集结在高桥、吴淞一带地区,陆续登船离开。 52军在月浦,杨行,刘行一带与三野10兵团28、29军激战,使三野主力伤亡损失8000余人以上,28,29军大伤元气。可比后来的金门大捷。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刘玉章都是陕西人,可以说52军是由秦将带出来的一支能攻善守的精锐劲旅。

2002年5月27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碑名的"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在月浦公园落成并举行揭碑仪式。纪念碑座采用红褐色的大理石,碑的主体是两个高擎红旗、手持钢枪、充满怒火的战士塑像;战士的身边,是经过战火洗礼的碉堡残垣,告诉后人攻坚战的艰苦卓绝和战况的惨烈。纪念碑高5.27米,象征着上海胜利解放的日期。碑的背景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背面镌刻着纪念碑文:

"......此战,259团团长胡文杰、253团政治处主任王里等约两千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为解放上海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八。尾声

安全“转进”到台湾的国军其阵容与三大战役前的国军阵容相比,不禁联想到胜利“长征”到延安的红军。苦海余生的国军部队首推刘玉章的52军。

52军來台之后成为台岛內防御部队的主力,此军产生出大批高级将领,形成了一个山头。1950年到1956年 国军进行了4 次大规模整编:从50年的12个军部、40个步兵师和 1个装甲旅,整编为56年的2个军团部、6个军部、21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 1个空降团,约36万人.兵团是第一、第二兵团,军是1、2、3、8、9、10军。52军这个番号消失了,如果按照解放军的传统,也许还会用“古北口团”,“营口英雄营”,“月浦连”这样的称号来纪念部队的历史吧。52军整编后始终是保卫台澎金马的重要力量,第2师改编的三三三師及25师改编的二三四師,在国军「精实案」前是保卫南台湾及中台湾的主力部队。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二軍軍史



孫建中, 中國 (民國 : 1949- ). 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成军前军之沿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成军前军之沿革

第二章 抗战时期

第一节 军之成军与组织递嬗

第二节 平汉铁路北段沿线之作战

第三节 徐州会战

第四节 武汉会战——瑞昌附近战斗

第五节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六节 守备滇南与入越受降

第三章 戡乱时期

第一节 组织递嬗

第二节 出关初期作战

第三节 抚顺与本溪攻略

第四节 辽东与安东长白山区作战

第五节 辽北与辽南战役

第六节 沈阳附近与辽南扫荡作战

第七节 营口转进战役

第八节 津浦铁路南段作战

第九节 凇沪保卫战

第四章 在台整军备战时期

第一节 组织递嬗与变革

第二节 重要战绩

第五章 结论

小说:52軍浴血諾曼第,中國才獲五常席位

蔣公介石在二戰期間,不但把目光放在了中國戰場,更放在了歐州戰場,而這些史實却被埋沒在歷史的尘埃之中。很長一段時間裏,國軍一直被認爲是無能的代名詞。殊不知,在一九四四年的諾曼底戰場上,一支國軍部隊用鮮血告訴了世界,什麽是國軍的血性。在二戰之後成立的聯合國當中,中國取得了至關重要的五常席位,從而獲得了國際事務的發言權。世人都以爲這個席位只不過是羅斯福等巨頭們的施捨,殊不知,它却是由幾萬國軍戰士的鮮血換來的,在美國最近解密的二戰檔案中,這段歷史真相才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讓我們把時鐘調回到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時二戰已經進行了四年。在東歐,經過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已經轉入戰略反攻,納粹德國節節敗退。在西歐,經過不列顛空戰失敗的德國空軍早已無力控制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在這種有利形勢下,丘吉爾和羅斯福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商討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同時,面對勝利的曙光,羅斯福初步提出了聯合國的構想,提議由英美蘇法中擔任常任理事國,擁有否决權。但是這個建議遭到了丘吉爾的强烈反對。丘吉爾認爲國軍在中國戰場上的表現極其糟糕,讓中國成爲常任理事國簡直是在“開玩笑”。羅斯福很明白的告訴丘吉爾,讓中國加入安理會的目的就是爲了戰後鉗制蘇聯。丘吉爾的回答是“讓中國人鉗制蘇聯?你認爲中國人的戰鬥力比意大利更强嗎?”羅斯福沒有爲丘吉爾的無知而生氣,反而是列舉了國軍在淞滬戰役,台兒莊中的優秀表現,試圖讓這位不瞭解中國戰場的朋友改變主意。但是從鴉片戰爭以來大英帝國所積累的對中國的蔑視感不是幾句話能消除的。爲此,羅斯福又拿出了一個解决方案,提出在第二年進行的開闢第二戰場的戰鬥中,讓中國軍隊參與進來,如果證明“其戰鬥力符合一個常任理事國的標準”,那麽丘吉爾就不得反對中國進入安理會。對這樣的折衷方案,二人達成拹議。

在與丘吉爾達成協議之後,羅斯福將此消息知會了正在美國進行第一夫人外交的宋美齡。蒋夫人雖然對丘吉爾的無理感到生氣,但是這位有著强烈政治直覺的女人知道,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好機會,一旦進入安理會,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就將確定。于是宋美齡在得知這一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將其告訴了蔣介石。此時的蔣介石正爲日本對重慶的轟炸心煩不已,但是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他難得的從躲了兩年的掩體當中走了出來。雖然正面戰場上日本給國軍的壓力依然很大,但是蔣介石還是决定抽調駐守雲南的五十二軍,爲即將到來的歐洲戰役做準備,幷且指示宋美齡爲這支部隊爭取到足够的裝備。在宋美齡的斡旋下,羅斯福對蔣介石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援助,幷且在運力吃緊的情况下,將五十二軍運往夏威夷,由美軍陸戰一師對其進行訓練,同時按照重裝部隊的指標,爲其配備坦克大炮等裝備。在半年的時間裏,五十二軍的將士們在陸戰一師嚴苛的教鞭下,進行著艱苦卓絕的訓練。首先一關便是體能訓練,要求所有人的萬米成績必須達到十八分鐘,否則就要淘汰回國。面對陸戰一師“東亞病夫”的嘲笑,五十二軍的將士們夜以繼日的訓練。幷且在隨後的兩軍運動會中,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陸戰一師。除此之外,戰術,武器的操練都堪稱魔鬼般,但是將士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一九四四年初舉行的一次演習當中,五十二軍用了一個小時,就攻克了陸戰一師把守的灘頭。從此之後,陸戰一師再也不敢小看五十二軍的將士,甚至瓦胡島上的姑娘們,見到了五十二軍的將士們,也會送來飛吻,常常惹得害羞的中國小夥面紅耳赤。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一九四四年五月,在和護士們舉行了最後一場party之後,將士們準備出發了。這一夜,軍長Shir Wong中將特意爲士兵們放了一個晚上的假,因爲他不知道自己手下這些可愛的士兵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回到這些美麗的護士身邊。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大霧籠罩著諾曼底的海灘,五十二軍將作爲盟軍的先頭部隊,打響對德國作戰的第一槍。其中第二師在Wat-Long Lim的帶領下,負責左翼突破,第二十五師在師長Yuep Shir帶領下,負責中路的攻堅,而195師的師長Lim Young則負責帶領本部對右側進行佯攻。和他們幷肩作戰的是美國的王牌部隊,也是他們的老師——陸戰一師。在炮擊和轟炸之後,慘烈的登陸戰開始了。

第一個登上灘頭的士兵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我們只知道他有個很淳樸的外號“劉大棒槌”(Wooden Club,Liu),這應該是一個山東漢子。在他踏上灘頭的一瞬間,就被德軍的二十四磅 榴彈炮炸飛,如今,世界忘記了他,中國也忘記了他,只是在塵封的文字裏,還有著零星的記載。負責中路的二十五師在德國的炮火之下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前面的一個碉堡吐出邪惡的火舌,吞噬著士兵的生命,師長石越見此,心急如焚。此時副師長Chung-Go Sun主動要求組織一個十人的小隊,進行攻堅。在火力的掩護下,chung-go sun抱著炸藥包,匍匐前進? 到了碉堡之下,一躍而起,托起炸藥包,高呼“爲了中華民國,前進”。一聲爆炸聲過後,橫在二十五師前面的攔路虎終于被拔掉,二十五師順利占領了灘頭,幷且建立起臨時陣地。左側突破的第二師在付出了五千人的代價之後也占領了灘頭,師長Wat-Long Lim陣亡,由副師長Buk-Yee,Shar代理師長之職。

相比之下,負責佯攻的195師很輕鬆的就拿下了陣地。此後的幾個月時間裏,三百萬盟軍從五十二軍守護的陣地當中登陸,源源不斷的向前攻擊,像一把利刃,插入納粹德國的心臟。原本這支部隊在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將要和盟軍一起攻克柏林,但是由于豫湘桂會戰的爆發,國內戰事緊張,他們被緊急抽調回國,留下了未能攻克柏林的遺憾。

在得知五十二軍輝煌的戰績之後,丘吉爾終于不再反對中國成爲五常之一,于是在接下來的雅爾塔會議當中,確定了中國在聯合國當中的地位。抗戰勝利之後,五十二軍被調入東北,阻擊第四野戰軍野。諷刺的是那位在諾曼底登陸戰中陣亡的Wat-Long Lim師長,是林彪的表兄。手足相殘至于此,杜魯門也覺得很憤怒,隨著國軍內戰失敗,杜魯門對蔣介石極度不滿,于是將怒火發到五十二軍頭上,命令銷毀所有與五十二軍有關的公開資料,將五十二軍的功勞記在美國陸戰一師的頭上,因爲他認爲“這支軍隊已經喪失了他的血性,他不配擁有諾曼底戰役的榮耀”。在美國的淫威下,西方國家也不再宣傳五十二軍的光輝戰績,敗退臺灣的蔣介石自顧不暇,而占領大陸的共産黨也不會允許對敵人的宣傳。在官方的記載中,只有“五十二軍在長沙會戰之後,駐防雲南,負責後方的安全”。

-----------------------------------------------------------------------------------

最近又有人吹嘘什么52军在诺曼底登陆,那我们就来看看国军第52军的历史战绩,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去过诺曼底!

第52军在国军军史上是一支很具有代表性的部队,从最初成立到“围剿”红军,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会战,从長沙会战再到中越國境的防御,都少不了第52军的身影,是正宗的老蒋嫡系。第52军在東北战场上也是主力之一,其事迹可比新1军,新6军,是東北战场上的一支劲旅。52军是唯一从辽沈战役中撤退的成建制的一个军,(注:从营口撤退),上海整補后,又有所谓“月浦大捷”,52军曾给林彪,粟裕部造成过严重损失,后安全撤退。撤退到台之後成為台島国军的基干,堪称王牌主力.

52军的前身是第二十五师,第一任军长是关麟征,第五十二军主力 二十五师早期历史:教导第二师(师长张治中)教6旅---》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独立旅(旅长关麟征)---> 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25师(师长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25师

52军的前身在红军时期多次与红军交战,互有胜负,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重点看抗战时期,

一九三三年元旦,第四师独立旅扩编而成第25师,二月即匆匆北上抗日。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师长关麟征)从蚌埠赶到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阻击日军。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但该师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无坚固阵地可凭,加以官兵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计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四千余人,师长关麟征也身负重伤.随后25师第2师第83师合编为52军.

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52军基本都在第一线血战,

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52军属攻击兵团,归汤恩伯指挥,担负战场上关键性的背后攻击任务,和第八十五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台儿庄大战前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后日军拼力争夺台儿庄,占领市街大。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数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战胜利.

曾在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中与第52军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评价说:“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

武汉会战后,五十二军新成立第一九五师,由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覃异之(早年加入共产党,后脱党.曾任第八兵团中将副司令兼五十二军军长等职务)任师长。1939年8月湘北主攻方向(即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守卫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是以关麟征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下辖第52、第79、第37军共3个军)。9月18日,该路日军约5万人配有飞机支援,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国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一场激战由此展开。新墙河全长只有80里,此时第52军是关麟征手下最能打的一个军,军长张耀明(陕西人,后曾任南京卫戍总司令).第52军和37军奋战竟日,后放弃汨罗江南岸阵地,诱日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设伏区。28日,日军第6师、上村支队遭到伏击,损失严重。同日奈良支队攻陷平江,30日与第33师团在献钟附近会合,东进受阻。这时,日军由于补给困难,伤亡增多,陷于中国军队伏击区内的不利境地,遂中止攻势,于月底相继北撤。第九战区令第52、第37、第4军等部实施正面追击和侧后围堵。至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此役为抗战以来第一次击退日寇的大会战,共歼敌约20000人,是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日军士气打击严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直至抗战结束.

52军抗战胜利后到越南受降,驻军越南,1945年冬自越南海防海运到秦皇岛,随后便参加了内战,一直在东北与林彪作战。此时52军军长是赵公武将军,下辖第2师、25师、195师三个师,而第2师的师长就是将来52军的军长刘玉章。这位光头将军是在国共内战中蒋系将领里少数能对中共军造成威胁的人.此公后驻防台湾,曾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

1945年11月杜聿明以第52军主力及第13军共5 个师,在炮兵和飞机配合下,开始进攻山海关,16日进入山海关,52军就此一直在东北与林彪作战,直到辽沈战役结束,成功从营口成建制撤退,是唯一一支成功撤出东北的部队,给辽沈战役留下了一丝遗憾!撤出东北的52军随后防守上海月浦一带,在渡江战役中的上海大战中,打出了让国民党吹嘘一时的所谓的月浦大捷,随后52军登船撤退到台湾,52军來台之后成为台岛內防御部队的主力,此军产生出大批高级将领,形成了一个山头。1950年到1956年 国军进行了4 次大规模整编:从50年的12个军部、40个步兵师和 1个装甲旅,整编为56年的2个军团部、6个军部、21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 1个空降团,约36万人.兵团是第一、第二兵团,军是1、2、3、8、9、10军。52军这个番号消失了.

不得不承认52军的命真硬,能两次从大规模包围战中成功撤出.但本文的重点在52军到底有没有参加诺曼底登陆,"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直至抗战结束." 已经很清楚了,52军根本没有去欧洲,而是一直在滇南待到了抗战结束,后驻防越南去了!你们要吹牛也得先了解一下历史嘛!

====================================================================

刘玉章回忆52军的两次全身而退

辽南三捷──收复辽阳

三十七年七月中旬,上级为挽回颓势,并掩护民间秋收,决心发动攻势,收复辽阳。

作战军以沈阳为根据地,向南展开攻势,以辽阳为攻击目标;总兵力共为三个军,由廖耀湘将军指挥(已升任兵团司令),除廖兵团原辖的新一军与新六军外,本军亦编入战斗序列。廖兵团完全美式装备,本军和他们站在一起,相形见拙,颇感自卑。但在战斗精神与战力方面,自信决不相让。在以往的战役中,我对廖特别是作战指挥方面,觉得他过于拘泥定则,行动犹豫迟缓,对奸诈诡谲、飘忽奔窜的X军,根本无法捉摸,反而有随时暴露弱点,遭X暗算的危险;再则,因为他们的过份自负,遂与友军之间,缺乏协调合作的精神。前在安东会战期间,第二十五师被五倍包围时,该军X师奉命前往解围,竟以一日行程二十公里的速度,缓缓蠕进,待其尚未抵达时,友军早已无法支持,被X击溃;既无「救兵如救火」的意念,亦乏「有我才有他」的思想。是以我和他比肩作战,老实说,心理上「深具戒心」!

辽阳为辽南重镇,沈阳屏障,太子河水深流急,成为当前天险,易守难攻,故有「铁打的辽阳」之称,当日俄战争时,俄军退到辽阳,企图集中优势兵力,凭险固守,以挽回颓势,作最后的挣扎,但结果仍遭乃木大将统率的日本军,迂回强渡太子河,使俄军一蹶不振,是为有名的辽阳会战,这也是今昔状况完全不同之另一问题。

我们这次攻略辽阳,是三个军的绝对优势兵力,本军沿中长路居中,左右两侧为廖兵团的两个美式装备的新军;本军以第二师在右,第二十五师在左,以钳形之势,对辽阳采取包围攻击,我指示各师,绵密侦察太子河徒涉各点,并准备必要的渡河器材,利用夜暗秘密行动,务于拂晓前一举而渡之。

七月十五日入夜后,各攻击部队秘匿行动,推进至太子河北岸,翌日拂晓前,两师主力均渡河成功,仅于徒涉时,溺毙不谙水性的官兵数人。迄十二时,第二师以一部占领辽阳车站,主力抵达双台子西八里庄之线,第二十五师亦占领峨嵋庄杏花村,未经激烈战斗而克复了辽阳。尔后为巩固辽阳,并继续向南扫荡,占领首山大北山,俘获X人员武器甚多,战斗间,有一事值得一提者,第二师第四团第八连,当他们向据守蛤蜊附近村落的X军攻击时,在二十分钟的火战中,恪遵「弹不虚发」的射击军纪以消耗二百余发子弹的代价,伤毙X七十余名,迫使残余的X众投降,命中率几达百分之五十,这是我们平时严格要求射击训练的效果之又一证明。

本军收复辽阳后,两侧的美装新军,尚仍逗留在太子河北岸,好象他们的任务不在进攻=X军,而只为本军助阵,甚至在监视本军,所幸我们在全军官兵齐心协力的行动下,一举而完成此一艰巨之攻击任务。

事后,廖司令为了此一胜利,大事宣传,在沈阳兵团部,举行庆功大会,邀请长官部及新闻界等人士参加,除大肆宣扬胜利经过,及辉煌战果外,会中并颁授有功官兵勋奖,使我惊奇不置的,是本军的获奖人数,尚不及那两个没有渡河、未发一弹的任何一个新军之多;我只好冷眼观察,并抑制着不平之气。会后即晋见卫长官,把这次作战经过,以及庆功大会授奖情形,详为报告,乃坚决要求,今后本军绝不能归其指挥,否则,士气将荡然无存矣。经卫长官考虑后,终于命本军改由长官部直接指挥,想不到因此其后廖兵团在覆灭时,本军避免了陪葬的厄运,而免遗恨终身死不瞑目之憾。

东北的局势,日益趋于恶化,林彪的部队,已经扩充至十二个纵队,另外尚有很多独立师团,及支队等番号,总兵力已达四十万之多。我们自从进入东北以来,由失去「面」的掌握,而至「线」的处处中断;更由「线」的中断,而形成「点」的孤立;渐渐各个孤立的「点」,被匪逐次消灭,于今我们所占有的,只剩下长春、沈阳、锦州三大据点。目前兵源补充、后勤运送,均大部份依赖空中走廊,更由于我们的控制区,日渐缩小,军食渐渐不能仰赖于当地,也须由后方空运追补,而这次发动收复辽阳的攻势,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巩固沈阳的安全,及掩护秋收,争取粮食两点。

在此最重要的时机,领袖在日理万机之中,亲自莅临沈阳,检讨局势指示方针,回想我们接收东北之初,浩浩荡荡,任何方面,都比X占有绝对的优越。曾几何时,弄成如此的尴尬局面,使他老人家操忧挂虑,一个高级军事干部,内心自应感到无限的惶愧!天不予我乎?人谋不臧乎?记得当时关雨东将军,以视察干部教育莅临东北,某报的一位记者访问谓:「最初上级曾令将军到东北(此时任陆军副总司令),果尔,你将以何种决策,对付林X关将军坚决而简要的答曰:「自始即集中优势兵力,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略,惟一的是:彻底歼灭林X羽毛未丰的有生力量,林彪窜到那里,我就打到那里。」后来东北局势益形危急,他又因公莅临,有人再问,依目前情势将军复将何以决策乎?关将军说:「现仍有十数个装备优良的国军,应立即放弃消极的『守点』现状。如即行调整部署,集结兵力,以平津葫芦岛为后方,以锦州为前进据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裕如也,随后相机反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非常佩服其卓见,我们进入东北后,若照前一种说法,不急于争城夺地,先消灭X军有生力量,不让林X壮大,何致有今日之无可挽回的局面;其后局势恶化时,若能忍一时之痛,照后一种所谈的,依然不失为当机立断的明智之策,即先求稳定局势,整顿补充,恢复战力,再策后图。可惜战地高级指挥阶层,未作此谋,不顾实际,见近不见远,计小不计大,终至江河日下,演成不可收拾之局面,曷胜痛惜!

领袖回京后,又命参谋总长顾墨公老师来沈阳,召开作战会议,会议前夕,廖司令打电话到辽阳给我:「到沈阳后,先来我公馆一谈。」我自当如示前往,廖告我:「明日会议时,希望大家坚持不能撤出长渖之说,因为以热血头胪收的东北,现在仅剩三个要点,已够丢脸,如果再弃长渖,孤立锦州,有何面目以对关内外之父老乎?」我骤听之下顿觉啼笑皆非。返后,曾自我感叹:「既不敢进,又不敢亡,真是:『庸医临险症,劣手对残棋』东北何辜,十八年前送之于张学良,今将送之于卫立煌、廖耀湘矣。面子!面子!东北将因汝而陷入魔掌,国家将因汝而危及全面,徒唤奈何!」次日会场中,与会人员果受廖的影响,一致反对顾总长转达领袖之指示,我格于他已控制了多数,未曾发言,在昏瞶的气氛中纵发言,亦于事无补,愤恨曷极。

辽南三捷-刘二堡之役

刘二堡,位于辽阳西南四十华里,鞍山西北二十五华里,为东北两大村镇之一,约三千余户,我为掩护购粮,决以两师主力向鞍山以北地区,作广正面扫荡。

九月十五日。第二师第四团,占领了刘二堡,嗣得悉,X第八纵队,及独二师全部(附炮兵),将于十七日晨由海车运鞍山,企图当晚配合长江支队,施展其所谓「百里奔袭」的惯技,以进犯刘二堡,我乃将计就计,令该团于当日午后,向南作有限度的扫荡,黄昏后主力撤回,秘密在该堡外围要道设伏;是夜X果以三千之众,分三路来袭,利用高粱掩护,向我锐进,至夜十一时,X各路接近刘二堡外围时,其先头均遭我伏兵袭击,继又遭我有计画的,化大为小的,到处游动伏击,在前后二小时伏击战中,毙X五百余,我仅伤亡士兵五名、第四团于得手后,立即主动离刘二堡。

我在十八日上午八时,明了全般状况后,再亲率军主力,主动出击,暂将辽阳防务交军直属部队负责,令第二师为主攻部队,由辽阳出发,直接突击刘二堡;第二十五师主力沿中长路,向鞍山佯攻,以一部掩护第二师左侧背,为出X意表,采取迅速机动。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出发直前,以电话向卫长官报备。卫长官以轻率出动,恐遭X所乘为虑,我乃向长官保证,如有失误,愿负全责,此时在东北各部队,能主动去寻找X军攻击者,真可说是绝无仅有,我鉴于X利用青纱帐,步步向我进迫,企图囊括行将收割的高粱地,使我军食陷于困境,若不断然予匪打击,后果实甚堪虑,最后长官同意,但一再叮嘱「要小心」!

国民革命军第52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52军
我各部队,按照计划展开行动,最初,X顽强抵抗,及至南堡(刘二堡分为东堡、南堡、北堡)战斗中,X一团长阵亡后,战志顿告消失,X三百余人,被我压迫到一所酒厂中(即当地人称「糟房」),全部出降,,在某河的桥下,,是役歼两个团,我四、六两团伤亡亦重。黄昏时,据报,X独一师,正向鞍山集结,似有增援反扑之意,遂令第二师,以一部在刘二堡担任掩护,军主力,连夜撤至辽阳外围,在层层低气压的环境中,这次刘二堡捷讯,有如一声春雷,振奋了民心士气,当我前往沈阳时,铁路当局特别为我挂了花车,我俨然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到处被新闻记者包围,问长问短,殊觉索然乏味。

辽南三捷-收复鞍山

三十七年十月初,锦州被X围攻,战斗日趋激烈,我统帅部为解锦州之围,决在辽西地区与X决战,以沈阳附近国军主力,集结五个军,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负责指挥,而以本军仍暂留于辽南地区待命。

这时,X正集中全力围攻锦州,辽南X军已大部西窜,正将鞍山物资及重要工矿设备,抢运瓦房店一带,但仍故作镇静,并不时以小部队向我扰袭,眩惑我方视听。我洞烛其奸,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方针,出X不意,攻占鞍山。

攻击部署,仍以两师采取钳形的包围态势。第二师在右,扫荡刘二堡以南X部后,向千山站、唐家房身迂回X左侧背;第二十五师击破七岭子附近X部后,迅速向孤山子方向进出,迂回X右侧背,包围而歼灭之。

十月五日黄昏后,各部队,在严密的警戒与封锁下,秘密行动,分别到达预定位置;翌(六)日拂晓,开始攻击前进,X毫无所知,疑为神兵天降,在我包围攻击下,伤亡惨重,X向海城逃,于是此闻名世界的钢都,又入我掌中,但我击鞍山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以攻为守,使X在我威胁下,灭少窜扰,一方面还是为了解决军食问题,盖鞍山至辽阳六、七十华里之间,为丰盛的产粮地区,由于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攻城略地,故于占领鞍山后,仅留置第二十五师的刘明奎团,就地担任守备,其余各部队均于七日晚返防辽阳。

本军建制三个师,新成立的暂五十四师黄建墉部,阻于锦州,己见前述,实际掌握的只有第二、第二十五两师,第二师比较完整,第二十五师则曾两次受挫,虽经整理补充,战力尚未复元,故在兵力运用上,暂未赋予主要任务,以培养并磨练其士气,增强其信心与经验,这次我派刘明奎团,留置鞍山,用意亦在于此,但鞍山市南北之长,有二十余华里,少数兵力,是几如沙中之一粒,焉能有效据守。因是我指示刘团长,在目前的情况下,除对付当面X军的战法,要采取机动守备方式。所谓机动守备,在我的着眼是:原则上,守面不守点。放弃阵地,不放弃空间;战法上,以攻为守,以退为进,遇强则避,见弱即攻。并具体指示刘团长以下的诸种作法:

一、要有计划的,布设情报网,情报人员派出于二十华里以外,绵密侦察,俾随时对X军动态,了如指掌,以获致恰到好处之决心与处置。二、部队位置,在通信连络确实下,不妨三天一动,二日一移,不可久驻一地,以混淆X之视听。三、在驻地外围要点,布置有效之警戒网,时时巡察,不可疏虞。四、发现小股来犯时,以绝对优势兵力出击;大部队来犯时,先在远处设伏阻击,主力由中间地区撤离,一面后撤,一面于其进路侧方,选适当地点布设伏兵,并把握时机,出其不意,以主力回头猛击;如误遭强大,则立即撤离。五、情况万不得已时,化整为零,规定各部队,撤退目标,由不同的方向道路,各别行进,依现况即以辽阳为目标亦可。

但在事实上,X始终迄未来犯,是役我曾获授四等宝鼎勋章。

挺进营口

三十七年十月初,林彪倾全力围攻锦州,意图至为明显,厥在切断我东北与关内的连系,使我长春与沈阳,更陷于孤立,然后再缩小范围,续歼在我东北境内的全部实力。

于此,使我想起,前此最高统帅,莅沈阳巡视,了解东北实际状况后,派顾总长前来指示战略方针,准备放弃长渖,集中兵力于锦州,实为最明智之卓见,惜为卫、廖在会议中梗阻,致未克奉行,今反被取得先机,陷全局于不可救药之厄运,不禁深为之悲哀。

西进兵团,赴援锦州,时机上,虽然落后了一步,但以堂堂五个军、一个青年旅、三个炮兵团、四个骑兵师的庞大兵力,一切尚优于X军,尤其葫芦岛,约以四个军之众此时恰在积极解围攻击中,若能应用得当,指挥适切,迅速进出战场,内则利用锦州守军,拘束大量X军,外则以两兵团前后夹击,确切稳操胜利左券。惜乎!廖兵团计不出此,战志低沉,有可战之兵,而乏能战之将,受命后,先则迟迟不决,开会复开会,准备又准备,徒费时日, 所谓:「宋人议论未定,而金兵业已渡河矣」;既则蠕蠕行动──每日行程二十公里,抵达新民后,又为破坏X军补给基地,抽分军力,前往彰武,而致兵团,屯兵多日,实急其所缓,明知我锦州守军,兵力单薄,比较完整而堪战的部队,仅约两个军,本军暂五十四师亦居其一,在X军压倒优势的包围攻击下,想见其必难持久,然赴援兵团,却狐疑无为,以致贻误良机。尤有甚者,锦州失守后,竟又以沈阳空虚为由,欲行折返,经上峰怒斥,严命必须收复,乃不得不遵命,再行西进,终以一再往返延误,正好予林以调整部署的大好时机。故当廖兵团主力,沿北宁路北侧,进出黑山县附近,企图经义县攻击时,X早已洞悉行径,且已预筹妥备,以骑兵部队,乘隙窜入我大军之中,到处扰袭,摧毁其指挥中枢,破坏其通信系统,乘其纷乱之际,徒见其处处被人海围击,痛哉!数十万大军,竟在数小时内全部崩溃,如此无用,夫复何言!

是役,本军未列入西进兵团序列,奉命为特遗支队,掩护西进兵团左侧,经海城、大石桥进攻营,占领出海港口,打通海上的交通,我于十月二十一日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就现态势,以第二十五师,经腾鳌堡,向营口攻击前进,本夜,以驻鞍山的第七十五团,在腾鳌堡亘鞍山之线,广正面占领阵地,严密封锁消息,使辽南X军,无法探知我军动向;第二师,经鞍山、海城、大石桥,向营口攻击前进;军部及直属部队,在第二师后跟进。

翌二十二日拂晓,开始行动,二师以郭永团为前卫,郭团沿途,击破海城及大石桥之匪后,于二十四日下午一时许,到达营口;以张晴光团为左侧支队,因山地道路崎岖,复数次攻击受阻,于黄昏前方抵营口,第二十五师,以张文博团在右,刘明奎团在左,沿途击破牛庄匪之抵抗后,先于同日上午九时进入营口,计由辽阳至营口,近三百华里,沿途且战且行,而于两日半之时间内,沿途奋战,全军到达目的也,不谓不速,倘我西进兵团,亦能以同样速度行进,则约四天即可赶到锦州附近,相信战局,与东北前途必也大为改观了。

海运撤退

西进兵团,沿北宁路北侧,攻击黑山县时,本军曾于十月廿六日,奉命派第二师代师长尹先甲,率五、六两团,由田庄台附近渡过辽河,准备进出盘山、沟帮子,攻击匪之侧背,策应西进兵团之作战,该处为辽河近海处,河幅很宽,无轮渡及其它舟楫,仅能利用小民船操渡,因此费时费事,二十七日渡河完毕后,先头搜索部队,已达盘山以南,与X接触,主力亦已开始前进时,忽奉卫长官十万火急电,以西进兵团失利,命本军连夜兼程到达苏家屯集结待命,我一面令第二师归建,一面先派一部向沈阳前进,当日午夜,第二师回渡完毕,正拟放弃营口率军北上,又奉卫长官电令,辽西匪主力,直扑沈阳,鞍安已陷X手,饬本军固守营口待命,我除令向潘阳前进部队归建外,速令各部队,在原地加紧备战,另由二十五师派一个营,据守营口北之石桥子「据点」前进阵地。

林击溃我西进兵团后,以主力直扑沈阳,其第九纵队李运昌部,则径向营口急进,沿途张贴标语:「解放五十二军!活抓刘光头!」此时,X第八纵队,及长江支队,亦由盖平向北移动,二十九日,匪先头一营,全部乘马,歌唱言欢,得意忘形,似入无人之境,既未搜索,亦不疏散,由牛庄向营口前进,及午后抵达我石桥子阵地前,竟不料我守军在严密荫蔽下,待其接近至最近距离时,突然以炽盛火力奇袭,其前卫部队几全部遭我击灭,当晚我调整部署:

一、大石桥人力输送团(步兵团编装),撤回营口。

二、营口主阵地,全部交军师直属部队接替。

三、两个师之各步兵团,均分别控制。

次晨,X会合其第八纵队、长江支队,全力猛扑我营口阵地。斯时也,后有大海,前有超我三倍之强敌,背水为阵,置之死地而后生,此亦即我军在东北最后奋战之时机,终于一举粉碎来犯X军,以五个团全面反击,斩获三千余众,余溃退十余里,我未行乘胜紧追,以期养精蓄锐,各部队复进入原阵地,及其机动位置,遭此两次重大打击后,显然自须喘息,迅予整备,不致即行贸然进犯也,但我午夜自忖,胜则胜矣,而此局部暂时的胜利,又何补于大势的扭转耶,除心情万分沉重外,仍作更积极之作战准备。

进犯石桥子之先一日,国防部派来两艘中字号运输舰,我料当为接运本军撤退之需,即令所有非直接参战人员及辎重,依计划先行装载。翌日经激战后,海总参谋长马纪壮将军乘太康号来,并携最高统帅令,饬本军海运转进,嗣海军总司令桂率真将军,又乘重庆号到达营口外海,我乘小艇登舰面谒,并与马参谋长商讨装载问题。马意以仅有商船三艘,容量不足,主张牺牲部份人员,我坚持不忍将同生死之官兵,轻易拋弃,结果我以人员不须坐卧而一同站立之要求,达成协调。

返部召集团长以上开会,我指示:

一、本(三十)日,X倾全力向我营口外围,作猛烈之攻击,均被击溃,尤其在白庙子附近,遭我猛烈反击,除一团长被击毙外,余在溃退中损失惨重,谅今夜明晨,不致轻易再犯。二、命两师于营口外围,原作战地境线内,各选五个要点,每点派兵力一排据守,担任撤退上船之掩护,各排另配大卡车一辆-俟守备至今夜十二时后,迅速乘车驶往码头登轮。三、各部队在十一时半以前,除掩护排外,上船完毕,带不走的东西,一律破坏,有机密性的文件,检查焚毁,船位分配,及上船次序时间等,由参谋长会同各单位有关幕僚商定之。四、各部队上船前,军师特务营连,分别在码头各轮上船入口处,分两列对面排列,中间仅容一路纵队通过,严格监督上船人员,秩序之遵守,及陌生人混入,违者当场格杀勿论。五、前往码头上船途中,各连排班长须在先头,到达上船入口处时,连排班长即停止,监视本连排班士兵,依次全部上船后,再随后最后一人跟进,营团师军长,同此类推,我最后乘小艇上太康号,登船完毕后,所遗车辆,用手榴弹炸毁引擎,骡马因不忍枪杀,任其所之。

我全军之能安全上船,主要在击溃X之进犯,其次得力于驻守太平山为军担任掩护的辎重营,X到达白庙子后,该营陷于包围,苦战竟日,坚守不屈,营长王有道壮烈成仁,官兵三百余名,亦同归于尽,诚为「血肉长城」,以生命为我全军做了最大的奉献,当不让「上海八百壮士」专美于前矣。

此次撤退中,我想起了「敦克尔克」之役。

各单位上船完毕,待命发航之际,忽第二师所乘的宣怀号轮起火,陡见浓烟弥漫,火光冲天。好在船未离岸,人员尚可纷纷撤离。惟炮兵营装于舱底,惨痛损失自在意中,后据报第二师下船人员,均自动保持建制,井在码头附近,占领阵地,防匪袭击,其临危不乱,时时不忘战斗的精神,可圈可点。

我目睹宣怀号起火,然而我是在太康号轮上,焦灼如焚,徒呼奈何。各轮于夜一时启航出港约二十华里,在辽河口左岸西炮台,原有旧遗工事,军初到营口时,我曾派兵一连连长王德贤据守,并令侯程达团长转饬该连先行搜集民船,俟各部队乘轮通过后,即乘民船自行撤离,但当我所乘的太康号通过该处时,舰上海军见该处有部队,马参谋长疑为X军,即令舰上发炮轰击,经我再三解说阻止,均未置理会,我痛心非常,有如身陷贼船之感。

出海后,我被请登旗舰重庆号,将撤退经过报告桂总司令,第二师的情形仍在存亡不卜,澈夜不能入睡。次日至葫芦岛,下船时见到第二师代师长尹先甲,该员身为师长,在营口上船时,不但未按规定,竟然抢先上船,及后船上起火时,则又置部队于不顾,最先下船,并独自另登他轮,而逃之夭夭,提前先抵葫芦岛,我非常不屑其人,彼见我有不悦之色,竟乘机即潜往北平,「患难见义节,板荡识人心」,尹先甲在本军经历悠久,致我失察,不意稍经危难便暴露了懦怯卑劣的表现,良可叹也。在葫芦岛,我谒见了杜长官,是晚后续轮艇陆续到达。

我遭遇过不少艰困忧伤之事,从未轻易弹泪,但这次宣怀号起火,眼看多年同生共死患难弟兄,陷于无助的死地,或将作毫无价值的牺牲,不觉澘澘泪下。

杜长官将新成立的第二九六师刘梓皋部,拨归本军建制,该师仅有各半数之两个团,且系接收新兵未久,要蔚成劲旅,须付出相当之努力代价。

军于葫芦岛休整三日,奉命乘轮航运上海,分驻丹阳、无锡、常州、苏州一带整训,军部驻武进。

部队驻定后,我到南京向国防部报告部队现况,及缺员缺装情形,上级洞悉本军在东北之特出表现,战绩辉煌,是一支坚强善战的部队,遂优先补充,故未及两个月,人员装备均获齐全,我对第二九六师,系新隶本军,是以我在领导上,对该师特予优遇,除优先予以补充外,另成一个团,使该师成为三个团的建制完整部队。

后记

上海保卫战

徐蚌会战方酣时,本军正在京沪路前述地区整补,主力并未参与,仅于徐州陷匪,蚌埠吃紧时,军奉命派一部接替怀远城防,因第二及第二十五师,均无驮载骡马,故派第二九六师担任此项任务。稍后该师并参与第六兵团,为双堆集黄维兵团解围战役。黄兵团失败后,卽归还建制;又于此期间军复奉命,派第二十五师驻明光、沙河集一带,担任护路,其间与X在严集,发生战斗一次,俘百余名,及至大军南撤时,方归建。

三十七年十二月下旬,本军奉命至上海布防,归汤恩伯将军统辖指挥。上海当时区分为警备、防卫两部,警备部由陈养浩将军负责,防卫部由石为开将军负责,区分浦西、浦东两个防卫区,赋我以兼浦西防卫副司令名义,负责浦西防务。

到达上海后,卽着手部署,以第二师为右守备队,占领狮子林、月埔、杨行、顾十房之线;第二十五师为左守备队,右与第二师连系,占领国际无线电台、刘行、庙行、大场之线,左与第五十四军连系;第二九六师以一个团,担任浏河亘罗店嘉定间之机动作战,主力控置于宝山吴淞间,为军预备队;奉拨本军指挥之第三○八师,仍在太仓机动守备,掩护交通线之安全。

部署就绪后,卽着手构筑工事,并行机会教育,加强战技训练。我为振奋士气,提高斗志,分别至各部队精神讲话,特别强调总统卽将复职,在海上基地遥为领导,大上海有丰富的作战资源,背后有广泛的海上补给,我们是处于有利的作战地位。同时全般战局虽有失利,但本军在所有大小战役中,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须保持此光荣传统;坚定信心,奋勇杀敌,达成上级赋与的任务,为壮烈成仁的战友复仇。更强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之大义,今日之战如能获胜,为神圣的一战,庶可挽救国家之危急,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来达成此任务。

其次,在防御设施上,上海附近是一片平原,无险要地形可资利用。且因地滨海域,掘地数尺卽及水层,必须构筑钢筋水泥碉堡,由军方经始设计,原则上每隔三百公尺,构筑碉堡一座,射口在两侧方开设,利用斜射侧射,构成火网。各碉堡互以火力掩护。碉堡位置及型式,由防卫部决定,发包于民间建筑商承造,军民敌忾同仇,协力合作,进度甚为迅速,碉堡完成后,覆以集土,倾斜稍缓须配合自然地形,俾增抗力而免过份暴露,碉堡外围,均构筑野战工事,X炮射击时,守兵利用碉堡掩蔽,待X步兵攻击前进时,守兵迅速入野战阵地,从事战斗,夜间更应特别警惕。

工事完成后,各部队卽在阵地上,实施预期战斗中之各种训练-格外注意射击训练与夜间战鬪。在阵地前方,预想X之接近路线及附近,布置射击标靶,举行射击比赛,以增强部队对我阵地及火网编成之信心。

此外,我仍运用多年来,在平时训练,与作战体验中,对于发挥战力的基本规定与组织,诸如「三人小组」,「全面督战」,「三级代理人」等办法(本军各级三级代理人,均曾以正式命令颁布),重申其要点与精神,作进一步之恳切告诫,同时要求各级部队长,必须对其所属,分别重复讲述,以加深印象,俾彻底奉行,而收上下惕励,交互策勉之功效。

南京撤退之当晚,国防部长在上海主持紧急军事会议,军长以上及高级幕僚均参加,惟在开会致词时,未提及如何作战,只以研讨上海如何撤退为题。疾听之下,大家默默相顾,无人发言,我则起而激昂陈词,认为:「官兵四、五个月以来,夜以继日的经营防卫战备;目前已大体就绪,正兵法所谓『毋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之时,轻言撤退,严重的影飨民心士气。若认为无可守之必要,当初又何必劳师耗帑;若认为防守困难,我愿担当此间最艰巨方面的责任,倘有防卫不力情事,愿受最严厉之处分。」于是会中不再提及撤退问题。

上海防卫战开始前,领袖莅临上海,于太康舰上召集三军重要干部,首先听取汤总司令演示文稿备战情形,随卽训示,大意对上海防卫战寄予之期望,特别对本军过去战绩,及目前战备成就,甚多掖之词。

三十八年五月上旬,陈毅部利用和平攻势,乘虚突破长江天险,强渡江阴后,向东进犯,其先头在浏河、嘉定、太仓间,与我前进据点守军,发生前哨战,此为上海保卫战之开始。

五月十二日,X第二十九军及警备第八旅,由浏河太仓,绕越我罗店前进据点,奔袭吴淞,向我狮子林、月浦、杨行阵地猛扑,企图断我咽喉,截我航运,阴谋得逞后,使我上海军民及物资,无法撤离而囊括之,但经我极力阻击,X伤亡甚重,未能如愿。窜入月浦之三百余人,在麦田中全部歼俘。翌十三日午后,X增调其第二十六军加入战斗,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再向我右翼狮子林、月浦、牛角尖一带阵地,以人海反复冲锋,致月浦、牛角尖之间被X突破,逐渐向后扩展,但突破两侧阵地后,仍坚强固守不稍动摇。战况空前惨烈,我以预备队向窜入之X逆袭,激战至午后八时许,将突入月浦之X围歼,恢复原阵地。

经两昼夜猛犯不逞,伤亡甚为惨重;至十四日,复以全力向我牛角尖、王家牌楼、国际电台、刘行阵地猛攻,其一部虽由沟渠突入,因两侧阵地仍固守,X实已进入我之口袋,我卽以暂归军指挥之邹鹏奇部,九十九师之二九六团,附战车一连,与地区预备队协力,以钳形包围出击,除毙伤数百外,俘X约一千二百余名,此为上海保卫中俘X最多之一次。尔后卽乘胜调整部署,以第二九六师接替狮子林、月浦第五团阵地,七十五团原守大场防务,奉命交第五十四军接替,此时军掌握第二师的两个团,及第二十五师的一个团为预备队。

十五日以后共军又增加第二十八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及第一警备旅,继续向我右翼阵地攻击,迄十七日止,除顾家宅守军(一个连)遭X炮击,伤亡殆尽,一部碉堡弃守外,我主要阵地,仍屹然无恙,事后,共军在不得已中,乃将主力转向浦东,但该方面之友军战斗失利,影响了全般战局。事后,阅友人剪寄香港X报:陈毅在本军阵地前攻击之伤亡数,约六、七万之众,该报纸我曾剪存数年,而后失落。

上海撤退

保卫大上海的战斗,持续到五月二十五日,从前哨战开始,已逾半月,无日不在浴血奋战之中。在本军阵地正面,始终无法得逞,而付出了出其意外之人海代价。本日将第二十五师龚宅、蕴藻滨、河口、滑宅之线以南及庙行阵地,奉命交第二十一军接替,命该师守备宝山沿泗塘河至吴淞镇的斜交阵地,准备再行痛击犯X。

唯日来发现上海市至吴淞沿途,重兵器及装甲部队、后勤部队、及运转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均驰往吴淞码头,对今后动向似有预感;由于我有过营口撤退的经验,深感敌前海上转进,不是一项简单的作业,必须要有周到绵密的准备,方克有济。我虽有浦西副司令的名义,对实情竟一无所知。遂派副军长李运成,至浦西指挥部连络,期能较早获知行动消息,以便早作策画,然迄无回报。但情况所显示之撤退迹象,则又愈来愈显明?于是我在不得已中亲往探察。先当面就连日战况,有所陈述,期司令将尔后行动,有所透露,结果仍毫无所获。不已得,复以市区中及沿途所见情形,相询是否撤退,司令方告以浦东方面战况逆转,X已向吴淞侧背,压迫而来,现仅距吴淞约二、三十华里,准备今夜撤守,一再要我绝对保密。因此我乃陈述我的意见,海上转进非陆地撤离可比,船只数量,码头设施,秩序维持,撤退掩护等,稍有疏虞,卽可造成混乱,不堪设想。特别对各部队上船时间,必须详密计算,避免在码头发生拥挤。此事固须保密,但对必要之部队长,必须提前告知,俾预作妥切准备云云。待我在返部途中,街上已一片混乱,车辆拥挤难行,尤以后勤部队为甚。回到军部后,卽召集各师长、及主要僚属等,指示必要之事项。不意时间仓促,因当日十五时许,力奉命应于十九时前,除掩护部队及所要辎重外,一律轻装在海军码头,登轮转进;此时,X似已察觉我军有撤退迹象,倾其全力,对我全般阵地猛扑,幸我第一线十五个连,均能凭堡与X续作殊死搏鬪,使撤退部队安抵码头,而他们终以达成掩护任务,但无法于敌前脱离,为全军做了最伟大的牺牲,演成营口撤退之辎重营的再版,痛心曷极。

当时我规定,除第一线连继续在原阵地抵抗外,其余于十九时后开始撤退,我于二十时后,离开军指挥所。吉甫车行不多久,卽无法前进,只得下车,在人潮中步行到码头附近,见我官兵整齐席地,等待上船,心中甚觉安慰,然要在人潮中通过,则十分困难,迨士兵发现,遂大喊「军长来了,赶快让路」,我才勉强挤到船边。停靠码头的,是一艘三千余吨的商轮,没有经过舣装,船身侧面,仅有可容一路纵队之一座舷梯,部队沿梯循序而上。不久,因舷梯不胜负荷而折断。事前旣无应急准备,情急中,将空汽油桶用里腿捆绑叠起,勉为攀登。然上船我站在码头船边,从二十时许直到二十三时,才由船上士兵,用里腿连接,将我吊上。上船后,首先派人暗中监视船上工作人员,特别是轮机驾驶人员,以防万一。其最着急者,此时本军尚有约一万之众,急待依次攀登,我最后决心「要人不要枪」,大喊:「武器拋海,徒手上船,愈快愈好」,转瞬叠集之油桶塌垮,营救乃益觉无望。悲惨之情,何甚言状。

二十四时,卽将退潮,炮射弹的爆炸声,距码头愈来愈近;同时,在上船之处,有一匪谍,将一枚手榴弹,投上甲板。适在我所站附近,幸未爆炸。该X谍当卽被我岸上士兵,乱刀刺死,船长要求开船,我仍请其稍延,因能多上船一人,心理上的沉痛,就可以减弱一分。直到零时三十分,己至启碇最后时限,只得挥泪发航,看到岸上未能上船的官兵,仍在整装等待,不知其将遭受何种噩运,生离死别怆然心伤。

上次营口转进时,宣怀轮起火之痛,记忆犹新,因之特具戒心,但船上并非本军一个单位,管制不易,其时我力未竭而声先嘶,乃由参谋长代为广播,先对本军官兵作战的英勇与成功特为嘉勉,其次要求任何人不准吸烟,严守秩序违者弃海。

汤总部于撤退前,赏本军银元五万元,以战况激烈,各师均未及来领。上船时,装在大卡车上,派特务连士兵押赴码头,不料中途车辆,无法通行,押车兵不得己,尽可能携取二千余元,上船缴我,他们的忠勇,深可感激。我当时在船上各发奖金若干,后于初到台湾时,一时无台币使用,卽以此款济急,否则囊中羞涩,恐将流于告贷无门。综此次大军撤退,在毫无准备状况下,本军部队仍能在人潮中,始终井然有序,实非一朝一夕之所幸致。海峡航行中,我默想这又像是一次「敦克尔克」。

三十八年,以在军长任内具有功勋,奉颁三等云麾勋章一座。

刘玉章,陕西省兴平人,(1902—1981),黄埔四期, 和林彪是同学。

毕业后不过是个排长,后来累计战功, 历任排、连、营、团等职,是一步一个叫脚印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战将。

刘在国军中不是老蒋很赏识的人,政治手腕不够,是个比较纯粹的军人,抗战后才升到52军第2师师長。后来在东北和林彪的几个纵队来来往往打了很多硬仗,才勉强升到副军长、军长。可以说仕途上够坎坷的。

今天回过头来看,刘玉章的指挥才能升到兵团司令是足够的,至少比老蒋喜欢的那几个弟子和留学生强。刘后来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抱怨明珠暗投,怀才不遇。

杂谈国军悍将,52军“光头将军”刘玉章 转贴

发贴人:219.141.6.*发贴时间:2008-3-6【复制本帖地址】[必看]

作者:平田一郎

辽沈战役战绩是辉煌的,不必多言。

可是,每次在总结这次辉煌战役的结尾时,总是不免带有些遗憾 。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国军,共约16000人从海上逃逸 。

相对于四野歼灭了50万正规军来讲,这本来算不了什么,林彪倒台后批林时是当作一个反对***证据来批的 。政治气氛变化后,这种不地道政客的手法消失了,人们更多的从军事上的角度来查看这次失手 。

逃逸的 部队是国军的52军,这个 部队是国民党正规军,但不属于老蒋的那个亲信圈子里的 。现在谈军史一开口就是张灵甫74师,孙立人新1军,胡链兵团,52军2师知道的人较少 。其实这是国民党后期十分出色的一个 部队,在 东北初期打败过林彪嫡系主力梁兴初,四保临江中对阵另一个更凶悍的上将韩先楚也没吃亏,临跑之前还踹9纵詹才芳一个窝心脚 。这里主要谈52军的主脑人物, 后来的国民党的四星上将刘玉章,'刘光头’ 。

国军中有两个光头是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老蒋,但没有人敢当面叫他;另一个是刘玉章,别人称'刘光头’,那是抗日时打鬼子留下的光荣印记,自己叫,长官叫,朋友叫,***林彪的 部队也叫,绰号比本人有名 。

刘玉章,陕西省兴平人,(1902—1981),黄埔四期,和林彪是同学 。

毕业后不过是个排长, 后来累计战功,历任排、连、营、团等职,是一步一个叫脚印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战将 。

刘在国军中不是老蒋很赏识的人,政治手腕不够,是个比较纯粹的军人,抗战后才升到52军第2师师長 。 后来在 东北和林彪的几个纵队来来往往打了很多硬仗,才勉强升到副军长、军长 。可以说仕途上够坎坷的 。

今天回过头来看,刘玉章的指挥才能升到兵团司令是足够的,至少比老蒋喜欢的那几个弟子和留学生强 。刘 后来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抱怨明珠暗投,怀才不遇 。他最恨的几个人是陈诚、廖耀湘,恨廖尤其露骨 。

要了解刘玉章的坎坷军履,就必须了解些他的老师、老上级关麟征 。

关麟征字雨东,人称'雨公’,抗日名将 。18岁那年,蒙于右任引荐,赴黄埔,一期毕业后纵横沙场25年,身经百战 。52军是关麟征手创,副军长是 后来闻名於世的杜聿明 。

关麟征熟读中外兵法,私下以武圣'关公’自许 。关麟征经常告戒部下不懂文化就打不好仗;七七抗战爆发前在北平的几年,他经常和北平的一些学者和教授交往 。有这样的儒将为主帅,52军读书风气甚盛,士兵认字、练字,官长的房间都有书架,有各种军事书籍供阅读,因此行伍出身的排、连、营、团长并不比学生干部差 。

关麟征在滇南驻防时,打破学历资历,提拔刘玉章为二师师长,曾激起52军从未有过的一场大风波 。二师几个资格较老的将领,参谋长、师长、团长一起请长假对抗,关麟征大笔一挥——准!以后事实证明关麟征是正确的 。一个精锐的 部队,交给庸人领导,即成废物 。关提拔刘玉章,并无丝毫之徇私,虽然刘玉章也是陕西人,但他们素无来往,关只知道刘玉章鲁南会战、瑞昌防守战战功卓著 。

关麟征是黄埔出名的战将,作战练兵自成一套为同学们刮目相看,可叹原籍陕西,老蒋喜用浙人,所以一直作同学浙江人汤恩伯或胡宗南的手下 。关麟征在抗战中除领52军参加台儿庄之战外,也在此前参加过北京外围的古北口战役 。曾经名动一时 。

关麟征黄埔的派别中本应该属于土木系的陈诚,但关征始终不买陈诚的帐 。一意孤行走何应钦的路线 。而何应钦却自“西安事变”中主战要轰炸西安取蒋而代之而失宠於蒋 。关麟征於是一直并不得意 。 后来孤苦伶仃,客死香港 。

跟着这样一位老师刘玉章命运可想而知 。

刘本人少年是个读过书的人,可以写得古朴翔实的文章,可人在军中,天天枪林弹雨,身不由己,所以外表常给人一种粗鲁的假象,粗到什么程度?只要在兵营,开口就是“日他娘”一副十足的丘八作风 。刘玉章***湾军管区司令时,张大千拉关系'做公关’,搞个赠画仪式,把刘玉章请过来,就是要送这幅画给他的时候,张大千忽然看着他,跟他说:“刘司令,你穿起军服来看起来好神气,很威武 。”刘玉章接碴就说:“当我***的时候啊,我更威武,更神气 。”心直口快,不失为至性之人 。

外表大大咧咧的刘玉章带兵练兵很有一套,粗中有细,很多战术和练兵方法独有心得,在 东北很林彪部下作战时,这些战法影响了解放军的打法 。

在 东北之前,林彪是有些名气的,但还不是全国知名,国统区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号人物,林彪不过是个小有名气的战将,即使是平型关那样的战斗,也是局部地区的一个小规模的作战,没有改变战略上的形势 。'林总’这个称呼是解放战争47年以后才叫响的 。而在45年底到46年底这段时间,林彪基本上是挨打的、撤退的 。

林彪不是天生会打仗的,也不是天生会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林彪是打出来的 。

这里我是试图通过国军的一个师长的视角来看 东北解放军成长 。

第1节【接收 东北日抢三关】

争夺 东北,***有2个人可以候选:林彪、陈毅,***点了林彪 。

蒋介石也有两个人候选人:关麟征、杜聿明,关杜都是一期,两人同乡,又是拜把兄弟;老蒋点了杜聿明为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关麟征打仗稳而猛,从指挥讲更适合大兵团的作战,而杜聿明资格欠缺些, 后来受他节制的军长均对他指挥不满,认为杜就是个军长、师长的材料,把杜气病了 。

1945年10月,当52军的还在越南海防的兵营时,国防部的紧急命令下来, 部队立即开拔 东北 。52军甚至连自己的骡马物资都来不及带,就整个建制的登上了美第七混合舰队的运输舰 。此时52军军长是赵公武,下辖2师、25师、195师三个师,而2师的师长就是将来的军长刘玉章 。同时赴往 东北的还有石觉的13军,13军、52军久经战场,大部分为经过抗战的老兵 。

林彪在 东北率四***,后编成二十七个团,老百姓称为“旱八路”,吕正操所部四***,由山东半岛渡海至辽东半岛,称之为“水八路”加上各种杂牌共10万 。

1945年11月4日,13军、52军先后登陆秦皇岛,前进攻击山海关 。52军因为从云南紧急调入,而 东北正是北风肆虐时候, 部队衣着单薄 。但问题是:和刘同时开来13军却是全套美式装备,衣甲鲜明,让老刘着实郁闷 。16日早晨,13军与52军以七***向山海关九门口正面发起总攻 。山海关有李运昌部杨国夫部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抵抗几下就撤了,杜聿明轻松获胜,打开了通向 东北的大门 。***得知山海关失利,直接发电指示李运昌19旅:必须死守山海关、绥中、兴城一线,时间至少三星期 。李运昌回电:山海关至兴城一线只有正规 部队不到1***,战力有限,恐怕难胜此任 。

17日早上,杜聿明乘吉普车亲临前线,监督1l3军快速前进 。当时国军第2,25,4,89,54五个师混乱地挤在一条公路上行进,绵延五十公里,向绥中前进 。下午15时,杨国夫师刚刚撤到绥中,还没喘口气,杜聿明尾随而至,立刻展开迂回包围 。杨国夫观察了几分钟形势,只得继续后撤 。当夜24时,进驻绥中 。杜聿明连胜之时,林彪正匆匆南下,奔往前线,从锦州一直跑到兴城、锦西一带才停住了脚 。来得太晚,手上无兵他无法再前进了 。林彪等着黄克诚和梁兴初的主力 部队了 。先等来了李运昌杨国夫衣衫不整的残兵败将 。

11月21日,等来山东军区1师8,000人在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的率领下,终于赶到了兴城 。这个师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的685和686团,是林彪的老部下 。看到他们长途强行军后疲劳不堪的样子,林彪忧心忡忡 。现在的条件,不要说打胜仗,就是基本的作战条件都不具备 。11月22日,国军到达兴城 。杨国夫师再撤 。占领兴城之后,杜聿明命令13军沿公路继续向前推进,52军2师则跃进攻击锦西、葫芦岛 。守在葫芦岛沿岸的冀东31团见侧翼受到威胁,也不战而撤 。于是,仅在11月22日这一天,国军便连占兴城、锦西、葫芦岛三处要地 。11月24日,杜聿明乘胜赶到锦州城下,立即下令52军为右攻击兵团,向大凌河东岸进攻 。13军为左攻击兵团,主力沿塔山、高桥向锦州进攻,锦州再失 。几次抵抗中林彪就近仔细观察敌军队的作战特点,有一次端着望远镜跑到了前沿,硝烟引发了林彪的灵感,把梁兴初吓个半死 。时近12月,林彪迎着寒风北撤,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他到了 东北,先丢了山海关,弃了整个辽西走廊 。一败再败,令人想起了长征前的征兆 。不过这次不同了,林彪观察着对手,研究他的长处和弱点,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 东北作战的初期由于敌我军力的差别悬殊,我军整个思想上、组织上的混乱状态,国军的胜利是明显的 。从战术角度,和林彪初次交手后,刘玉章对林彪的 部队印象不佳,觉得'没有坚强的战力’ 。他对部下的训导是:“快动、猛打、穷追” 。这些作战方针是以前国军对***作战中少见的 。刘玉章抗战开始,开始也是采取国内战争猛冲、硬拼死斗的方式,在日军精确的射击下,攻难克,守难固,伤亡惨重众,于是领悟战术因素,主要为射击技术,对 部队教育,特别是近战、夜战射击训练痛下决心 。对来自农村知识简单的士兵,经常以浅显引喩说服,经年累月,锲而不舍的训练 。所以刘的部下敢于打近战、突袭 。遭遇强敌时有'我方愈静则敌愈怯’的据守态度 。这些战术特点逐渐对林彪的原先那些习惯于游击和'便宜仗’的 部队产生了影响 。这个时期的国军士气上还是很高的,那些经过近抗日战火锤炼的老兵还集中在班、排、连等基本作战单位 。比例很大,小股兵力也敢于主动出击作战 。

第2节【血战摩天岭智赚程世才】

1946年1月初, 东北局人民自治军改称为民主联军 。建东、南、满、北满四大军区 。北满军区由高岗担任司令员,陈云任政委;南满军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肖华;东满军区司令员是周保中,政委林枫;西满军区司令员为吕正操(后为黄克诚)、政委李富春 。12月底美国特使马歇尔主持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已告成立 。中央的刘***和他在 东北的部下彭真都对这次调和大肆宣扬,但这是真的和平吗?

停战令生效后,蒋介石借机大举向 东北增兵 。美国海军第7舰队集中所有运输舰,从上海、广州、越南等地陆续运送国民党新1军、第60军、71军、93军到秦皇岛、葫芦岛登陆 。杜聿明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更是四处延展,1月15日,52军25师到达沈阳,国民党不费一枪一弹,轻松占领了沈阳以西和辽东半岛的大片地区 。

1946年2月9日,著名的主力王牌军新6军廖耀湘登陆秦皇岛,挺进锦州 。杜聿明顿时鼓舞,下令沿铁路线发起新一轮进攻 。

在战场在前线的将军最有发言权,林彪在全党第一个站出来向中央呼吁:“此次和平协定的实质,实为蒋之一重大阴谋 。这一阴谋是对我党力量采取避实就虚、各个击破的方针 。他不等中央的回复,于1月15日向所属各 部队连下两道命令:第一,时局尚在动荡中,各部须严整战备,只有战争才能争取和平;第二,切勿向下级指战员散布和平空气,以免解除精神武装 。只应鼓励为和平而战,为停止敌之进攻而战 。

刘玉章的 部队仍然是国军的主力,对我军由陈云萧劲光萧华领导的南满造成了强大的威胁 。特别是是在摩天岭战斗后,刘师锋镝所向,使我军在南满地区节节败退 。唐将薛仁贵征东时,就在摩天岭打过仗 。摩天岭分大小摩天岭,层峦迭嶂,形势险峻,高500-700公尺,周边多为悬崖削壁,对安东〔丹东〕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屏障,二十一日,开始拂晓攻击,刘玉章夺取警戒阵地后,继续仰攻,最后至短兵相接,白刃搏斗,敌我双方,伏尸壕内,比比皆是 。摩天岭战斗绵亘余脉八十余里,苦战两日夜,解放军终于抵挡不住,刘玉章打开进出安东的唯一门户 。1975年,台湾制片厂曾向刘玉章索取此战役资料,摄制「大摩天岭」影片,还重提此事,这是刘一生中的得意战斗 。

摩天岭战后,四纵司令程世才指挥 部队分成五道阶梯,逐次抵抗,程世才湖北人,是原来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麾下的猛将,因作战勇猛24岁即被破格提拔成军长 。

这次经不起刘玉章的轮番超越前进,剑及履及,前锋一到炮击发射,接着是一波接一波的冲杀突击,程世才的12旅节节败退,国军乘车经公路上遗体二百余塞在公路,卡车竟在尸体上辗压而过 。

刘玉章到达雪里站,由俘虏口供,得知当面是程世才部之鞠文义团 。鞠系山东籍,刘玉章一时心血来潮,玩笑式的命少校参谋山东人,试接公铁路长途电话线,叫安东程司令员通话,居然一叫即应,袁称为自己是十二旅鞠文义团长,报告战况十分危急,请求迅速增援 。正被气得脑门儿冒烟的程世才紧急中竟没有辨出真伪,答称:安东现在只有一个营,无能为力 。目前凤凰城正在撤运物资中,你们必须坚持住 。这是千真万确的直接情报 。国军哄然而笑,用所有卡车,循环运输 部队,向凤凰城急进 。竟在一日之间长程挺进一百六十华里,下午五时抵达凤凰城城 。驻凤凰城城一营,在营区内解放军以为自己人到,措手不及,整队投降 。

这一时期刘玉章 部队作战有几个特点:

1.指挥官位置超前人人奋勇当先作战,战斗间,那里危险就到那里,各级指挥官在战备行军时的位置,向前推进一级,即连长要在尖兵排先头,前卫营长要在尖兵连先头,团长要在前卫营先头,师长亦在前卫团先头,因此对前方的情形地形,提前明了,把握战机 。

2.'当面指示重于命令下达’:使部下彻底了解情况,以期贯彻,加深其责任感,2师内'师长总有办法的’说法 。

3.全面督战,在火在线,谁退人人都可以打死他 。

4.三不打,看不见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中不打;

......

我军在战役中的经验,总结过52军第二师(刘玉章师)的作战特点:守备和野战均较暂二十一师为强,一般军官指挥能力较好,守备中能组织反突击,有一定突击力 。一般战斗狡猾,见形势不利及早逃窜 。林彪四野 后来总结的很多作战原则,都是从一次次和刘玉章这样强硬的对手血战中摸索出来的 。国军中并非尽是酒囊饭袋,林的对手空前的强悍,对手强悍,林彪才变得更强悍!

第3节.【林彪再生关麟征论战局】

东北战役的第一阶段告落后,形成国军占领了主要大城市和主干运输线而我军主力则退守松花江,占领广大乡村的国共形成僵持局面 。这时陈诚走马上任,接到接替了杜聿明,由于争功和派系矛盾,以及和上司冲突以及刘玉章愤而挂冠,请了长假离开2师 。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林彪的 部队,前后历时3个多月,粉碎了杜聿明的“北守南攻”战略 。国军队的机动削弱,逐渐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而民主联军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林彪经过新式整兵已经扩充至十二个纵队,另外尚有很多独立师、团、支队等番号,总兵力已达四十万之多 。48年初,国军在彼长我消中渐渐龟缩,新五军遭受挫败 。刘玉章长假期间,新开岭战役歼52军25师8900余人,25师师长胡晋生在鞍山被俘,首创 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一个整师的最佳战果,荣获中央军委电令嘉奖 。延安《解放日报》于十一月五日发表题为《第二十五师的毁灭》的社论,予以祝贺(二十五师后又重建))

国军52军各团长催返和陈诚廖耀湘堵气的刘玉章,老军长关麟征从旁劝导 。到部的第一天,即奉调任军长,此时 东北司令长官易人,陈诚托病,由卫立煌继任 。很多有经验的国军将领看出了局势的严重 。刘玉章 后来总结说:国军由失去'面’的掌握,而至'线’的处处中断;更由'线’的中断,而形成'点’的孤立;渐渐各个孤立的'点’,剩下长春、沈阳、锦州三据点 。

关麟征期间2次到 东北,希望有所作为,但老蒋因关难于驾驭放心不下,关于 东北战局,有记者访问:“最初上级曾令将军到 东北(此时任陆军副总司令),果尔,你将以何种决策,对付林匪?”关麟征简要的回答:“自始即集中优势兵力,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略,惟一的是:彻底歼灭林匪羽毛未丰的有生力量,林彪窜到那里,我就打到那里 。” 后来 东北局势益形危急,他又来考察,有人再问:“依目前情势将军复将何以决策乎?”关将军说:“现仍有十数个装备优良的国军,应立即放弃消极的『守点』现状 。如即行调整部署,集结兵力,以平津葫芦岛为后方,以锦州为前进据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裕如也,随后相机反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平心而论,关麟征的想法是国军内部有见识的思想,这种优势时以歼敌为目标,失利时以自保为根本是深得兵法的原则 。***在整个与国军的对抗过程一直非常自觉的采取这个原则,***给林彪的无数电报林彪给部下的指示在这个问题上都是非常一致的 。但由于政治目和宣传需要,国军始终处于犹豫和摇摆的选择中,这样直到林彪量出底牌,锁住锦州,南京才知道大势已去 。

4.【抢占营口海运撤退】

林彪打廖耀湘兵团的路线和当年他撤退的方向是整体逆向的,林的十几个纵队像狼群一样紧紧盯着廖耀湘这只猛虎,寻找他的露出的一丝一毫的空隙 。现在看来刘玉章的逃逸就绝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刘已经预见到整个 东北的陷落,所以他一直留着一条后路,远在西柏坡的***也一直担心着海上逃敌这个大空隙 。看到廖耀湘眼高于天,且好吹功,刘玉章不服廖耀湘的指挥,直接向 东北总司令卫立煌要求脱离廖兵团的建制,改由卫直接指挥 。这事闹得满城风雨,不过由于老蒋在南京特地召见过刘玉章,也知道廖耀湘这样的外国军校留学生指挥不了这些打了几十年仗,土生土长的老兵油子,也就格外恩准 。

这个偶然的决定使52军在廖兵团全线崩溃时可以自行定夺,避免了陪葬的命运 。

围住锦州后,廖耀湘行动迟缓,以高度机械化 部队,十余***每日行程仅20公里,主力沿北宁路北侧移动 。

正所谓:“宋人议论未定,而金兵业已渡河矣!”锦州失守后,一直伺机窥视的林彪在这千载难逢的一瞬间看到了战机,他好像解牛的疱丁,洞悉了敌人经脉,预筹妥备,以骑兵 部队,扰袭大军,摧毁中枢,破坏通讯,数十万大军,群盲无首,竟在数小时内全部崩溃,此时的刘玉章老谋深算,首先他没有进入援救锦州的西进序列,其次他得到了占领出海港口,打通海上的交通的绝好差事,第三,10月21日后他的一个军占领鞍山营口一线后严密封锁消息,使辽南解放军居然对这股准备潜逃的大 部队毫不知情 。

刘玉章的52军10月26日、27日接到卫立煌2份电报:一是回归沈阳,二是固守营口 。刘玉章一看就明白:沈阳已经成死地,自己没有必要陪葬,于是营口备战,据守营口北之石桥子阵地 。林彪击溃廖耀湘兵团,以主力直扑沈阳,同时惊醒营口方向有漏洞 。于是急派七纵邓华、八纵段苏权、刚在锦州活捉了范汉杰的九纵詹才芳〔原李运昌部,真是冤家路窄,〕及辽南独二师则是在歼灭廖兵团之后星夜兼程南下营口 。沿途张贴标语:“解放五十二军!活抓刘光头!”29日,段苏权先头一营,全部乘马,既未搜索,亦不疏散,由牛庄向营口前进,午后抵达石桥子阵地前,竟不料刘玉章25师在严密荫蔽下,近至最近距离时,突然奇袭,前卫 部队几全部遭到击灭,30日晨,八纵、九纵、长江支队,全力猛扑营口阵地 。这时侯,后有大海,前有超过52军三倍的虎狼之师,刘玉章背水为阵,属下也知道再无退路全都杀红了眼,以五个团全面反击,刚刚打完胜仗解放军没有料到残敌竟然会摆这样的陷阱溃退了十余里,喘息整备 。刘玉章胆大包天,以攻为守,我军因远袭疲劳,未带重武器等原因,战斗不利,我25师师部被攻破(9纵25师大战52军25师),被俘约一千七百人,还被缴获不少机密文件 。这一战事在辽沈战役亲历记、中国人民解放军资料从书中的辽沈战役一册都略有提及 。根据东野内部战史说,25师被俘1700人,也许陈光被免职,和这一战有点儿关系 。

10月31日黄昏,九纵25师与敌小股警戒 部队交火,追击至石桥子 。五个团被一个加强营堵住,规定时间内未克!

这时国名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率领的海军乘重庆号到达营口外海,但同来的商船只有三艘,船上只有立锥之地,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刘玉章担心混乱,上船之前格令:各排班长须在先头,到达上船入口处时,连排班长即停止,监视本连排班士兵,依次全部上船后,再随后最后一人跟进,营团师军长,同此类推,各 部队特务营连,分别在码头各轮上船入口处,分两列对面排列,中间仅容一路纵队通过,严格遵守,违者当场格杀勿论 。52军军部及25师大部居然井井有条的登船撤离 。2师倒霉,装载2师的运兵船起火,但仍然有五六百人想办法乘机帆船到达葫芦岛 。

因为这次逃逸,无碍大局,只是未能使 东北的解放战争在战争艺术上完美无瑕,因此林彪遭到了***的批评 。而刘玉章则打肿脸充胖子,恬称为 东北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老蒋十分珍惜 东北战场率遗留下的仅的一点骨血,遂优先补充编制,从此倚为重镇 。故未及两个月,人员装备均获齐全,又过了半年,粟裕指挥的三野打到上海,创伤复原的52军又和三野在上海近郊开战,重创担任主攻月浦任务的十兵团29军,史称'月浦之战’,俘虏解放军约1200名,三野主力伤亡损失8000余人以上,28,29军大伤元气 。这是国民党在解放军的四面楚歌,全面溃退下少有的胜仗 。 后来弃掉上海,52军再次坐着军舰跑掉 。〔据KHC兄权威考证《爸爸的草鞋》就是讲52军的在大陆经历的〕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52军逃到台湾后成为老蒋手边仅有的几张主牌,那时他叫嚷着反攻大陆,就是以52军为核心主力编制了作战计划 。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老蒋想重演戴高乐故事,38线上助阵美军打志愿军,想借机打回大陆,坚持不懈要派台湾军队参战朝鲜战争 。美国国务院考虑到政治操作方面的麻烦,3次明令回辞,52军随后成为金门的驻军,刘玉章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和大陆对峙数十年 。

岛内军队派系固然是老蒋一手遮天,但新生的派系都是从这几个漂流过去残余 部队分化而来 。五十二军整编后始终是保卫台澎金马的重要力量,2师改编的333師及25师改编的234,是保卫南台湾及中台湾的主力 部队 。

国民革命军第52军

该军前身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所属的6个教导团。1930年春,在中原大战前,蒋介石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所属的6个教导团编为教导第2师。同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教导第2师改编为教导第4师,徐庭瑶任师长。1932年冬,教导第4师扩编为第17军,徐庭瑶任军长。下辖:第2、第4、第25师。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后,该军急调北平,参加了长城抗战和冀东作战。1935年6月,中日《何梅协定》签署后,该军奉命撤出北平,开赴河南洛阳休整。1936年春,该军在中央红军发起东征战役后,调至晋南地区,参加了阻击红军东征。

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第17军以第25师为主扩编为第52军,隶属第1战区,关麟徵任军长。下辖:

第2师,郑洞国任师长;

第25师,张耀明任师长。

该军组成后,参加了平汉路北段作战。

1938年,该军转进至山东,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同年6月,关麟徵升任第32军团军团长,张耀明继任军长,欧阳芬任副军长。同时,新建第195师转隶该军,梁恺任师长。此时,该军下辖:第2、第25第195师。

1939年,该军隶属第15集团军,先后参加了南昌会战、第1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1940年,占领越南的日军进犯云南,该军由湖南进入云南,改隶第9集团军,担负滇越铁路以东的滇越边境的防务。该军曾多次击退日军的进犯,保证了滇南边境的安全。

1943年2月,张耀明免军长职,赵公武接任军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奉命开进越南担任接受日军投降任务。同年10月,国民党军为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该军由美舰海运秦皇岛登陆,归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白先勇解读国共内战:战后东北之争

蒋中正鉴于马歇尔由美返华后必然又将施压令东北国共军队停战,乃下令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限其4月2日前抢先攻占四平街。国军之所以迟迟未能一举攻下四平,主要原因之一为共军在本溪集结了十万大军,与防守四平之人数相当。本溪为辽南战略重镇,有“煤铁之都”之称,是沈阳的门户,共军扎重兵于此,既可威胁沈阳,又可牵制一部分国军,令其不克北上。国军欲全力攻下四平,必先解除本溪共军的威胁,才能抽兵北进。此时杜聿明因病住院北平,熊式辉乃亲自指挥攻打本溪,令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指挥第二十五师由抚顺出发,新六军之第十四师由辽阳出发,分两个纵队于四月七日向本溪进攻。讵料第二十五师竟遭共军集优势兵力围歼,损失一团人,师长刘世懋率部撤逃。第十四师亦损失重大。熊式辉原想邀功,第一次攻打本溪失败,反而受辱,颇感苦恼。由于攻打本溪受挫,进攻四平亦呈胶着状态。

4月16日,杜聿明病愈返沈阳,重新部署,加强五十二军及新六军,以二军全军部队附七十一军之第八十八师,在空军掩护下,于4月28日分两路向本溪攻击前进。经过激烈战争,国军空军以低空投掷美制杀伤力极强之“面包篮”炸弹,共军伤亡两千多人。5月7日,国军攻下本溪。杜聿明如此评论此役:“本溪之共军已被我军击溃,伤亡惨重,向连山关以南安东境内溃退。”)195师攻打四平也颇有功劳。

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破坏东北停战协定后,该军配合主力向安东(今辽宁丹东),通化进攻,其第25师在新开岭地区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师长李正谊被俘。此次作战后,该军进驻辽阳鞍山一带整训,重建第25师,胡晋生任师长。

1946年12月至1947年6月,该军先后参加了对临江的四次进攻战役和1947年夏季防御作战。1947年8月军长赵公武调离,梁恺接任第52军军长。

同年9月,梁恺升任第1兵团副司令,覃异之接任该军军长。此时,该军奉命进行整编,第195师调出做为骨干扩编新编第5军,隶属东北“剿匪”总司令部。陈林达任军长,下辖:第43师,谢代蒸任师长;第195师,留光天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参加了1947年东北冬季战役。1948年1月,该军在辽西公主屯被东北人民解放军全歼,中将军长陈林达被俘。

王家善保安第4纵队(代号独立9师)改暂编第58师归入52军,王家善任师长。此次整编后,该军参加了东北秋季战役和冬季战役。在冬季战役中,第25师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后,又重建了第25师。

1948年2月,暂编第58师在师长王家善率领下,于营口举行了战场起义,脱离了国民党军队,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

1948年5月,该军隶属第9兵团时,军长覃异之调离,刘玉章接任该军军长,平尔鸣任副军长,廖传枢任参谋长。此时,该军下辖:

第2师,尹先甲任师长;

第25师,李运成任师长。

同年9月,该军在辽沈战役中,第2师和第25师1个团全部被歼。军部率第25师主力乘船南逃上海后重建第2师。同时,新建第296师拨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隶属淞沪警备司令部,下辖:第2、第25、第296师。奉命与第37、第75军在长江沿岸,共同防守苏州和上海地区。

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退守黄浦江以西地区。同年5月27日,该军登船先逃往舟山群岛,后撤往台湾。

52军军长张耀明

1924年春经于右任介绍,与关麟征、杜聿明等数十名陕西学生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在黄埔学生军中任初级军官,历经东征、北伐及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1930年冬中原大战结束后,关麟征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师步兵第11旅旅长,张任第11旅第21团上校团长。从此,成为关麟征集团的骨干成员。

1932年6月,蒋介石集结重兵第4次“围剿”鄂豫皖苏区时,关麟征任第4 师独立旅旅长,张任该旅第1团团长,率部进攻皖西苏区,遭受沉重打击,张亦身负重伤。同年冬,第4师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25师,关麟征任师长,张升任该师步兵第75旅旅长。

1933年1月,日寇进攻山海关、九门口。2月,分兵攻我热河,其时张任陆军第25师第75旅旅长,换防东北军第67军阵地。由于敌占领古北口一带有利地形,第25师伤亡很大。张耀明和师长关麟征亲临火线指挥作战。关师长决定强攻454高地。经反复争夺,第75旅夺占该高地,打退敌多次进攻,稳住阵地。通过古北口、南天门作战,张耀明与关麟征等研究敌情和攻守策略,决定将散兵坑和战壕挖在攻击发起线之后,使敌人飞机大炮无法发挥威力,减少伤亡,这一战术称之为“反斜面作战”。

1935年5月2日,国民政府任张耀明为陆军上校,并于1936年1年获五等宝鼎勋章。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耀明任第52军第25师师长。9月初,第52军在保定和沧州之间海河南岸占领阵地,构筑工事。9月20日,日军向第52军阵地进攻,第25师和第2师部队顽强阻敌。经两昼夜激战,两师伤亡过半。在无援兵的境况下,向保定以南唐河南岸撤退,至漳河以南地区补充修整。10月13日,日寇占领漳河以北的邯郸、磁县。第52军由林县绕至涉县附近,以涉县为根据地,由彭城、武安等处向邯郸、磁县之敌昼夜袭击。邯郸城外飞机场有敌机十多架和汽油库,周围架铁丝网工事,一个中队守卫。张耀明派梁志伟营长先侦察,然后将全营官兵分为突击队、放火队,乘夜突破机场周围障碍,包围攻击守敌营房,放火队烧毁全部飞机和油库。

10月20日,敌第14师团土肥原部开至邯郸磁县一带增援。10月底,土肥原师团向漳河三线发动进攻,其一部乘夜晚在西保障附近强渡漳河。关麟征指挥第2师一个旅乘夜包围攻击敌人在河南的部队,同时命令第25师在河北的一个团,乘夜由西向东对敌河北岸的炮兵阵地和后方部队猛烈袭击。敌被前后夹击,遂向河北岸溃退。

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时,第52军奉命向台儿庄东北的白城集中,迎击敌第10师团濑谷支队。3月28日,第25师和第2师向进犯之敌侧背攻击。29日占领台儿庄以北的南北路。北大窖战斗极为激烈,敌试图夺取南北路,都被两师击退。3月31日,第85军赶到台儿庄东北河西乡杨家庙一带,4月1日两军联合向敌猛攻。时敌第5师团坂本支队4千余人由临忻南下增援濑谷支队。张耀明率师堵截,对敌坂本支队形成包围。敌乘夜向杨楼、底阁方向逃窜,骑兵支队被第25师包围于兰陵镇西北之村庄全部歼灭。4月3日,第二师配合第25师,将敌坂本支队包围于杨楼、底阁附近,敌死亡累累,残部向底阁西南之肖旺附近逃窜,被我军又包围于肖旺。4月5日晚,坂本支队向濑谷支队求援,敌濑谷支队陷于第85军和孙连仲部包围。4月7日,敌坂本支队乘夜突围,濑谷支队向峰县以西溃逃。中国军队取得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捷。

4月21日,敌第5师团由临忻南下,企图与第10师团会合。张耀明率第25师和第二师由老县以东向邳县以北地区,在艾山至燕子河的大小刘庄一带。4月23日至4月底,敌不断进攻,张耀明指挥全师利用艾山高地,给敌以痛击。徐州会战因功,张耀明升任第52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

8月,第52军奉命支援江北岸第92军李仙洲部。在阳新附近,迅速占领瑞昌以南,黄桥铺至排沙周之间的高地,阻敌西进。8月14日,敌第9师团发动多次进攻,在第25军反击下,伤亡惨重,无法冲破第25军防线。9月27日,张耀明升任第52军军长,辖第2师,师长赵公武;第25师,师长张汉初,第195师,师长梁恺。

11月上旬,张耀明率部向湘北进发,在南新墙河击败占领城陵矶,岳阳后向南进犯之敌。

1940年9月,敌畑俊六部向第52军阵地发起多次进攻,均被击溃。中旬,张指挥第52军向汨罗河新市附近日军猛烈进攻,日军抵挡不住,遂向河北岸溃退。此役称湘北大捷。

这年,日军占领越南,企图进犯云南。张耀明率部由湘进滇,担负滇越铁路以东的滇越边境防务,多次打退日军进犯,保证了滇越边境安全,为中国远征军向滇西一带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打通中缅交通线,起了很大作用。 1942年6月,张耀明升任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辖第50军、第54军,1943年接替黄维任第54军军长,后调任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陆军第38军军长。1943年4月24日,塔山日军进犯铁山,张指挥部队将敌击退,毙敌百余。26日,张指挥部队袭击龙头咀、米河镇、马驹岭,给敌重创。同日,张耀明根据报告,虎头关西十里铺敌构筑工事,即派遣敌后游击部队搜索敌情,集中局部兵力,攻取敌之据点。29日,第38军分别向老龙头、塔山、马窖、虎头关各据点攻袭,毙敌百余。30日,第17师攻占米家河、马驹岭的一营,中午再攻塔山。5月2日,敌五六百人由庙宇夹鱼沟向中国守军米家寨主阵地猛攻,另一股五六百人窜入柿树沟。第38军官兵战斗昼夜将敌击退。5月3日,敌主力六七百人攻取冷沟寨,张耀明闻讯后,即派部队猛烈反攻,克服冷沟寨。4日1时许,敌千余人猛扑洪河村新35师师部,该师师长率直属部队迎击,苦战三个小时毙敌甚多。9时,敌增兵,主力向姜沟、涉村流窜,第38军预备队之一营前往堵截,反复肉搏,战况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十时许,部队转至铁生沟,友军第96军步兵二营增援,激战竟夜。5日拂晓,敌向西南流窜,张令35师105团追击,至圣水附近激战两小时,敌复窜至张沟、摇岭附近据险顽抗,此战役称豫中会战,张因此获4等云麾勋章。

1945年3月,一部日军进攻西峡官道口,张耀明率第38军先至龙头岩,阻敌西进,后在大南岭、马家山之线阻敌。日军投降后,8月22日,张率第38军由豫西挺进开封附近,担任开封、郑州间的接收与警备。张参加在郑州举行的接受日军投降仪式。10月,张获仲勋奖章。

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实行整编,军改为整编师,张任整编第38师师长,曾参加进攻豫北解放区。1948年1月获二等云麾勋章,9月晋升为陆军中将。11月,出任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 次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张率残部撤往台湾。11月又返成都,继关麟征后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为黄埔军校毕业生出任母校校长之第二人。 不久,西南全境面临解放,12月22日,张耀明监督军校办公厅人员把该校多年来积存的档案和历史资料、文物付之一炬。然后在24日,即胡宗南逃离成都的第二天,也乘飞机去了台湾。

张耀明到台湾后,蒋介石因他丢掉了军校被拘禁,然而不久又被释放,国民政府当局对他仍不放心,又在他家中安排了武装特务,说是为了保护,实是监视。张耀明至此终生不再被录用,结束了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生活在忧郁之中。1972年10月11日,因肝疾不治,卒于台北。

香港的醋钱:1950年,关麟征要到香港定居,张耀明特地赶去话别。他们分别是黄埔创建后的第二、第三任校长。两位陕西老乡谈起当年投考黄埔时,转道香港的事,还记忆犹新。他们十一个老乡在大街上走饿了,就决定去吃饭。关麟征抢着说:“我来选个地方,一定又便宜又实惠。”张耀明说:“要是不便宜,你赔不赔损失?”大家跟着来到一个小摊前,每人花八便士要了一碗面。才付了钱,大家就嚷起来了,说上了当了,一点也不便宜。关麟征看到桌子上有壶醋,得意地说:“有了这壶醋,就不用买菜了,还不实惠呀?”大家觉得有道理,纷纷拿过醋壶朝自个儿碗里倒。谁知这香港老板小气,吃醋要另外加钱。他们吃完面条起身就走,店伙计追出老远要醋钱。那个伙计当然不可能知道,在这群土得掉渣的学生中,日后会出七个中将。否则,他也不好意思追着要醋钱了。如今关麟征离开军界找清静去了,大陆那边,阎揆要是共产党将军;郑洞国是投诚将领;而杜聿明却成了战俘。人生难料,命如浮云啊!他俩好一阵感慨。

1.关麟征,陕西户县人,1905-1980 中央军校校长,陆军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中将 国民党 ;

2.杜聿明,陕西米脂人, 1904-1981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中将 先入国民党,后为民革成员 ;

3.张耀明,陕西临潼人,1906-1972 南京卫戍总司令,成都中央军校校长 中将 国民党 ;

4.阎揆要,陕西佳县人,1955年授(解放军)中将军衔,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共产党;

5.邓毓玫, 陕西咸阳人, 1900-1967, 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 中将,国民党;

6.马师恭 陕西绥德人 1903-1973 ,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兼第八十八军军长 ,中将 ,国民党 ;

7.马励武 陕西华县 1904-? 第二十六军军长, 中将, 国民党;

8.赵云鹏 陕西临潼 1903-1967 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长 少将 国民党

8.董钊 陕西长安 1902-1977 第八绥靖区司令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中将 国民党

9.李绍白于北伐中战死河南

10.雷云孚第二次东征时牺牲于广东梅县

11.杜聿昌阵亡在河北

关麟征应该是加二级陆军上将,他和张耀明是一生的挚友和兄弟,在湖南雪峰山抗战时,他和张耀明一起誓死保卫国土,后来他在香港病危是时,医生检查身体发"三十余创..."夫人泣言:"抗日所伤..."他因为和陈诚不对路而遭排挤,愤然离开军界,当年罗卓英邀他推举陈诚任十一师师长,他慨然说:"陈矮子只知拉拢人,搞小圈子,战场上没什么本事,我举荐这样的只会说大话的人"由此得罪了陈诚,随着陈诚在国军中发迹,关麟征由是被排挤 赋闲,任中央军校校长闲职.张耀明作为他的兄弟也被拖累,排挤到扬虎臣系38军任军长,未几,孔从周起义加入解放军,张耀明受到军令部的严斥和处分,陈诚借以谗言老蒋云陕将不可重用,后虽任南京卫戍总司令,成都中央军校校长 ,但直接指挥军队的

机会再不复存在,重庆随老蒋飞至台湾后既以肝病为借口,不复重用,一家几十口,度日艰难,72年惨然去世后,身上战倭寇的旧伤赫然累累,张耀明赫赫战功都是在抗日取得的,和其他国民党嫡系将领不同,他的勋章都是染着倭寇的鲜血的,家父八十年代末带我回乡时,从县城回行者乡时路过张家庄,指着说:"那是我们临潼抗日将军张耀明的老家,他没辱没我们陕西人血性,从军打仗就要象他那样不记生死和个人得失!"

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张汉初(1902~ ),别号斌,四川巴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后在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德国陆军大学肄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毕业于黄埔二期以后,在兵站工作,北伐开始后进入野战部队,1939年6月授陆军少将。担任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 先后参加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后离开了52军去了胡宗南那边干军校,1946年担任整编27师副师长兼任第二十四旅少将旅长,1948年3月3日在陕西宜川被解放军俘虏。中共新政权成立后,曾任西北高级步兵学校军事教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著有《整编第二十四旅宜川被歼记》等。

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

(1900 — 1953 ) ,原名世清,字懋森,今广东梅州古野乡古田村人,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幼年时,与儿童们游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及长,毕业于高陂仰文中学,为校长张琨阶得意门生。旋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后,服务于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历任排、连、营、团长。1931年任第二师上校团长,1933年率部参与了古北口长城抗战。 1935 年积功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四旅少将旅长,旋即奉命入庐山将官班六期受训。1936 年调任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少将司令。 1937 年,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坚守江湾阵地达 80 天。后又完成掩护大军撤退任务,于苏州河北岸,率军击退犯日军 10 余次进攻,毙敌甚众。1938 年春,因功奉调第十四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嗣又代理师长。其间,徐州会战爆发,公武奉命保卫砀山、归德两城及铁路沿线阵地。会战结束,升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随即率部参加保卫武汉战役,在瑞武一线激战 49 昼夜,击溃日军号称最精锐之久留米师团(即18师团) 3 万余人。此后参与三次长沙会战。 1942 年秋,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中将副军长;同年冬升任52军中将军长,率军镇守广南、文山、砚山、西畴、攀枝花等地。同时乘隙整军习武,实施部队训练。 1945年底,赵公武担任52军军长,参与东北内战,一路攻克山海关、锦州、沈阳、丹东等要地,但其所辖52军的25师在新开岭战役被东北民主联军全歼。1953 年夏,因患膀胱病逝于香港,时年 54 岁。[1]

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李正谊

(1903~1992) 陕西乾县人姜村镇神坊上堡子人。庐山中央训练团暑期校官班毕业。1925年到广州,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第一团排长,第一军独立第十五旅连长,第八十九师一四九团二营营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七十五旅副团长、团长,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1945年初起任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1946年10月在东北南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被俘,后返原籍定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乾县政协委员、常委,成阳市政协委员,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去世后葬于家乡。

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千里驹师)覆灭记

1946年10月中旬,东北剿总杜聿明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的战略,决心首先集中兵力消灭南满民主联军,企图将南满3纵,4纵压缩到凤城,安东地区加以歼灭,得手后,北上再与北满主力决战,从而拉开了新开岭战役的序幕。

此次战役,杜聿明集中了国军8个师的主力,分兵三路向民主联军南满解放区进攻,作战部署如下:右翼兵团「新六军(辖第十四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之一团、欠第二零七师)、配属第六十军之第一八四师、保安第十支队)」由海城沿海大(孤山)公路两侧,以广正面击破当面之敌,攻占岫岩后,分向庄河、大孤山攻击前进,与中央兵团连系,将敌包围歼灭。中央兵团「第五十二军(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一九五师),配属保安第一、第六、第十一支队──尔后增加第七十一军之第九十一师)」以主力与右翼兵团连系,由本溪沿沈安铁路、经连山关向凤城、安东攻击;第二十五师之一部,由清河城经赛马集,迂回连山侧北,尔后即沿沈安路以东地区前进,掩护主力侧背;另一部及第一九五师由新宾分向桓仁、通化攻击,牵制该方面之匪军,使主力作战容易。左翼兵团「新一军之新编第三十师,配属第六十军之第一八二师之一部由柳河向当面之匪佯攻,使中央兵团作战容易,并相机协力收复通化。预备兵团「新编第二十二师欠一团)位置于海城附近,随战况之进展,适时策应各兵团之作战。

此时的形式对南满解放区极为不利,民主联军4纵主力呈分散态势,其中,12师34团,36团扼守在摩天岭一线,准备利用地势阻击2师攻击,10师(11师32团)永陵,新宾一线,在沈阳和吉林线上和敌195师作战,纵队司令员胡奇才率11师主力(欠32团)和纵队直属炮兵团在10师侧后小市,碱厂,赛马集一带一带,对25师设防,这样,4纵三个师从西向东梯次排开,整体态势极为被动,尤以主力10师离其它两个师为远,政委彭嘉庆在辽东军区开会,不仅部队分散,领导也是很分散的。

面对国军的的凶猛而迅急的攻势,南满根据地仓促迎战,19日,国军到了家门口,打,是背向南打,还是背向东打,是正面阻敌,守据城市,还是转到敌人侧翼,机动作战的问题摆到了南满军事领导面前,背向南正面迎战, 势必全线迎战,分散兵力,于我不利,向东可利用地形优势,部队亦可集中兵力 打击敌人,在东总的一再强调不要分兵,要集中兵力的严令下,辽东军区关于4 纵队的集中兵力运动歼敌作战方针终于于19日下达,电话通知12师可以只坚守摩天岭三天,而后转入侧后待机歼灭敌人,但事与愿违,民主联军低估了国军的攻击精神,10月20日拂晓,国军2师利用迂回战术攻占天险摩天岭,连山关也是岌岌可危,原定阻击敌人3天的34团,36 团不得以撤出阵地向赛马集集中,激战中,36团参谋长张彦川牺牲。20日下午,情况继续恶化,敌25师陆续攻占了小市,碱场,直奔11师驻地赛马集扑来,像一把锋利匕首直向4纵侧后插来,敌人来势如此之猛,攻击效率如此之高是辽东军区没有预料到的,迫于无奈决定以4纵打击中路之敌,掩护辽东军区向临江转移,为了争取时间,4纵决心集中兵力就近打击国军25师,决定由11师31团守住分水岭阵地,先堵住25师,争取时间保障12师主力和纵队直属队向赛马集以南的新开岭一带集结,12师卢燕秋师长率领35团沿安沈线正面边打边走,迟滞国军2师前进,掩护后方机关转移,余下34,36团向新开岭隐蔽集结。23日黄昏,经过两昼夜的战斗,国军25师突破了民主联军的分水岭阵地,攻占赛马集,师长李正宜留下了2个营驻守赛马集,屏障本溪,主力向凤城推进 ,其他两路国军亦向安东靠拢,为了将25师拉回来,4纵11师,12师决心趁赛马集敌人立足未稳,威胁25师后方,集中11、12师和辽东军区警卫团一部(2个营) 共约5个团的兵力加上纵队炮团的9门野炮配合下,以5:1的优势,24日深夜攻击赛马集,并与25日攻占赛马集,留守部队梁济民部见势不好,有被围歼的危险,便率部放弃赛马集突出民主联军重围,向小市转进,此仗国军损失200余人,赛马集的失去,使25师失去侧后依托,并且本溪,抚顺门户大开,考虑到后方补给,25师不得不回师救援,民主联军适时的放弃赛马集,决心在赛马集西南山谷决战,国军重新夺回了赛马集,依照上级长官命令继续向宽甸进军,27日,民主联 军在赛马集西南30余里的双岭子集中11师3个团,12师2个团向国军发起攻击,激战一昼夜,,进展极不顺利,打不动敌人,在俘虏口中得知,原属52军预备队的75团和赛马集残部已经于27日黄昏归建25师,这样国军就不是预先估计的5000人,而是3个团完整建制8000人,4纵又不得不退出战斗,重新部署计划,决定将敌人诱至新开岭,调集10师,集中主力加以歼灭。

10月29日,民主联军12师34团,36团奉命,开进至新开岭东南邵家堡子,刘家堡子隐蔽集结,待敌入瓮,断敌后路,师领导并下达动员命令,各团,各部必 须做到绝对隐蔽,对村庄道路严格阻断,所有人员马匹一律进入住户人家,或深沟林木之中,警戒人员和值班干部都要严密伪装 10月30日下午3时,在11师的引诱下,国军25师一路穷追至新开岭山谷地带,由于轻敌,先头斥侯左右两路的搜索范围不过1里多路,根本就没有发现隐蔽在他们眼皮底下的民主联军12师,为日后歼灭厄运埋下伏笔,当敌人大队开进至东爱阳边门不远时,遭到迎头炮击,事后才知道,这是在爱阳边门东高地的纵队炮兵团,由于提前进入阵地,前沿又没有大部队警戒,见到敌人,便以榴弹重炮轰击敌人(虚张声势?),民主联军这一急中生智,国军果然中计,李正宜错误判断有重炮必有共军主力,便不得不停下来查明情况,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造成被民主联军合围,事后看来,如果没有这次炮击,国军按原计划是要连夜奔进宽甸的,这次停滞,国军的厄运降临了。

10月30日晚,25师的部队已经全部抵达爱阳边门,先头部队遭到民主联军11 师两个团的阻击,在15公里的狭长地带,25军被拉成了一条长蛇,此时埋伏在25 师侧后的民主联军12师两个团也打响了战斗,34团在左,36团在右,发起攻击, 但25师并没有慌乱,后卫部队边打边靠拢,12师乘机攻下503,506高地,李正宜此时并没有清醒判断局面,认为当面之敌只有11师一个师,并没有把对手放在眼 里,凭借武器优良,部队素质好,25师开始组织收拢部队,抢占制高点,向老爷岭高地发起进攻,几个冲锋击溃了民主联军11师警卫营及33团的两个连,占领了老爷岭阵地。老爷岭是及有价值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新开岭整个高地,并且山顶有日本人修建的工事,易守难攻。但民主联军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重要山头,占据了地形的优势,25师力图扭转被动局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日,25师仍力图冲开南进的道路,以一个团的兵力向黄家堡子进攻,民主联军11师32团2营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丢失了阵地,但11师阻击线并没有崩溃,仍竭力卡住瑷阳门的通道,但形势逐渐不利,一些制高点丢失了,侧后的民主联军12师在这一天攻势愈加猛烈,猛攻潘家堡子,姚家堡子及尾部某高地要点,力图切断敌人退路,在12师攻占了607高地时,火力已经与右翼的11师取得配合,但12师的积极作为遭到了纵队领导的抑制,认为扎口袋动作过快了,12师师长江燮元却认为:自己的行动快一点,可以减轻正面部队的压力,并且完全断敌退路,保证全胜,而估计纵队领导怕的是,这几鞭子抽的狠了,千里驹撒了欢,前面的11师挡不住,战斗进行到此,看来仅凭11师,12师是制服不了这只千里驹了,要命的是如果时间拖长了,11师真的挡不住25师的攻击,整个战役就会前功尽弃 ,民主联军取胜的希望只有寄托在长途奔袭而来的10师身上,所幸的是,在饿着肚子一天一夜的急行军130里后(民主联军老干这样的事),10师于31日下午到达了。

由于战况紧急,纵队做出战斗部署如下:10师(欠30团两个营)担任主攻,首先攻击老爷岭一线地区,而后向黄家堡子进攻,12师(欠35团)首先攻占605,693高地,然后向571,586进攻,断敌后路,而后协同10师聚歼进入黄家堡子,潘家堡子的敌军,11师攻占404高地,而后向小黄沟,王家沟方向进攻,12师35团于石头城,三股流地区担任阻击任务, 纵队炮兵团在车轱辘泡占领阵地,支援10师战斗,10师30团(欠1营)为预备队 。迫于战况紧急,10师马上投入了战斗,从黄昏开始,28团向老爷岭之敌发起攻击 ,因为战术僵硬,只从正面强攻,缺乏炮火支援,后续部队跟不上,只有3个战士冲到了碉堡下,突击失败了。这一夜民主联军10师,11师,12师三面包围了25 师,但25师占领了大多数的制高点,反客为主,占据了地形优势,但是以美械为主的国军重武器上不了山,发挥不了火力的优势,这只千里驹在新开岭这片谷地被牢牢圈住了。11月1日,毕竟人不是马,打就向前跑,鉴于12师在31日的积极动作,李正宜感到侧后的威胁太大,为了保证退路,便调集了重兵与民主联军争夺公路左侧 的无名高地,一天之内发起3次大规模攻势,民主联军11师34团1营顽强防守,营 长高尚贤重伤,2连指导员牺牲,伤亡极大,但终于守住了阵地。这一天,10师 29团在正面亦取得进展,攻占了黄家堡子西北,东北两个高地,威胁到老爷岭阵 地侧翼,25师为了巩固阵地,停止了向外的冲击,放弃404等部分高地,集中兵 力收缩到瑷阳河北岸老爷岭,组织防御,11师乘机占领了瑷阳河南岸高地,12师 攻占潘家堡子高地,完全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此时25师虽然放弃了攻势,但仍没有弄清楚民主联军的兵力,认为民主联军无力歼灭他们,与沈阳方面联系时,仍高喊:不要援兵,要炮弹,坚持自己突围,断送了逃生的最后一丝机会,此时10 师不顾疲劳和伤亡,连续向老爷岭主阵地发起攻击,此时,下起了雨加雪,山坡又陡又滑,10师28团心急火燎,依旧没有组织好炮火,急攻猛打,连续发起9次攻击都未奏效,伤亡500余人,算上炊事员,全团只剩下300来人,10师受挫.。这天深夜,侧后12师发觉敌人的师指挥部可能在己方阵地东北方向约1公里距离的丛家堡子大庙里,决定要34团夺取从家堡子大庙,同时令36团攻击丛家堡子左边高地,以配合34团行动,战斗开始后,攻击从家堡子34团3营却打得极不顺利,7连长牺牲,士兵伤亡很大,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配合作战的36团没有打下左翼的高地,敌侧射火力严重威胁我攻击部队,12师领导见状急了,赶到36团指挥所,批评了个别干部的疲劳避战情绪,在严令下,36团攻下了高地,34团3营也很快攻下了大庙。

11月2日是对交战双方性命攸关的一天,经过两昼夜的战斗,被围困的25 师也早已弹尽粮绝,全没有当初的骄横气焰,两天两夜的鏖战下来,师长李正宜也有些支撑不住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固守待援,下面的部队全靠飞机空投弹药支撑,民主联军攻击部队亦极为疲劳,主攻的10师28团因为伤亡过大,进展缓慢,有的战斗人员擅自脱离战场。外围局面也呈复杂化发展,国军增援部队已经进至双岭子地区,正在向新开岭前进,离新开岭只有10个小时的路程,态势极为不利,4纵领导经过商讨,认为我困难,敌更困难,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利用剩下的10个小时歼灭敌人,否则前功尽弃,对辽东整体战局不利,正在沿鸭绿江向临江撤退的后方机关处境也会更加危险,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消灭25师,决定破釜沉舟,同25师拼到底。事后看来,民主联军这一颇具勇气的决定是胜败的关键,可能跟4纵的主力是山东人有关,连日的鏖战,激发的了山东人的倔脾气,至于自己的安危却是不顾了,经过商讨,作出以下决定:老爷岭为全局的关键,决定将作为预备队30团拉上去。集中纵队和师的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老爷岭的碉堡。掩护我10师强攻,11师,12师从侧后积极配合,于2日拂晓前发起总攻。纵队司令员胡奇才,纵队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韩先楚等领导同志分头下到部 队,加强指挥,胡司令员,彭政委到10师指挥所,与10师师长杜光华,政委葛燕璋等同志一起在阵地上指挥部队。2日清晨,总攻发起,民主联军10师30团的两个营向老爷岭西北、正北侧翼发起攻击,正面攻击的10师28团在师作战科长段然组织下重新发起攻击,4纵的炮兵团吸取了前两天的教训,集中重迫击炮和榴弹炮向敌人轰击,在民主联军 的优势火力攻击下,8.30老爷岭终于失守,血战两昼夜的的千里驹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全线崩溃,李正宜先是率部向南突围,被11师堵回。又向潘家堡子突围,又被12师堵回。10师,11师,12师四面围攻,25师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了,被压缩到河套里,至10.30被全部歼灭. 师长李正宜被俘, 副师长段培德、73团团长李公言等负伤被俘,74团团长董魁武、75团团长赵振武等战死,突围而出之官兵不足两千五百,于凤城附近整补。

新开岭战役,四野战史统计:民主联军总计歼敌8000人,俘国军少将师长李正宜下5000人,缴获步枪,轻重机关枪,战防枪冲锋枪短枪共2887支(挺) ,山炮,战防炮机关炮速射炮117门,汽车三辆装甲车4辆,电台13部,各种弹药 100余万发,4纵伤亡2128人。

新开岭战役是民主联军第一次以一个纵队的兵力在东北战场取得歼敌一个整师的战役,而且人数上也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这在民主联军日后的战斗中也是不多见的,虽然在整体上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迫于国军的整体优势,后来南满根据地基本丧失,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这里面,苏东有个疑问,4纵领导究竟一开始就怀有全歼25师的企图吗?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否,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苏东估计,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所以,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先祖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苏东认为不妥,先祖集中兵力思想是胜敌在先的战法,2、3个人乃至4、5个人打一个人,不出 意外情况,这1个人是受不了的,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 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很奇怪),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 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形势虽然一度不利,但咬紧牙关,依据战场形势,下了决心,坚持到最后,并最终吃下了这锅夹生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比较下华东战场的孟良崮战役,二者有些形似之处,不过前者少些战前的明显的决心与企图。

解放军虽然勇敢,但在战斗中同样暴露了一些问题: 1.部队之间的协同不好,34团,35团攻击从家堡子战斗可以看出,35团看到34团进攻受阻,仍抱着不是自己的事不上心的做法,不肯牺牲,为兄弟部队铺路,造成34团的严重伤亡,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47年的12月7日的沙后战斗中,由于友邻部队不肯协助2纵5师攻击敌人,瞪眼让敌人跑掉,这说明在在当时的民主联军中,相机协同的意识也是很差的。 2.炮兵技术不好,虽然装备了很好的火炮,据说有恐怖的240重迫,但炮兵团并没有发挥应有威力,零敲碎打,而且打得也不准,可以看出,沙岭一战中暴露出的炮兵老问题在新开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步兵进攻不讲战术,强攻硬打,造成巨大的伤亡,尤以老爷岭为先,主力攻坚的10师28团几乎打光。

国军方面

新开岭战役结束以后,杜聿明在对新1军38师校级军官训话时说:今后我们应该切忌骄傲,对共军的战斗力万万不可存轻视心理,这次25师疏忽冒进,以至全部被消灭,25师这样好的部队真是令人痛心之及,如果大家都像25师这样 ,就会亡党亡国,杜聿明的一席话可谓道出25师的失败原因,但只是一方面,25 师在安东战役中的确暴露出轻敌的问题,但严格来说这轻敌只具体体现在战术上未作两翼宽正面搜索上,25师向宽甸进攻是国军上级的命令,算不上擅自冒进。 况且26日的赛马集战斗,4纵以5个团的兵力消灭不了25师的近一个团的兵力,从常理上说,国军不应害怕民主联军围攻,因为战斗素养,战斗指挥上,双方的确有不小差距,杜有推脱责任之嫌。失败的原因之二,在于新开岭的地势,使国军发挥不了美械的优势,山地作战,装甲车辆,重炮都发挥不了优势,这时最有效的火力支援就是迫击炮了,这点,国军并不占优势,相反民主联军有恐怖的240 重迫击炮,步兵火力上国军是落在下风的。失败原因之三:指挥上的失误,自始至终,李正宜没有及早判断民主联军的意图,向沈阳发电,说不要援兵,只要炮弹,坚持自己突围,实在是失策,另外战斗后期,收缩部队放弃老爷岭周围拱卫阵地,这让解放军得以集中火力和兵力攻击一点,老爷岭的最终的失守,使得全局崩溃,这也是败笔!三.友军协调不利,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救援行动不算,25师狂妄自大,是自取灭亡,怨不得2师)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协调的问题,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四。这实际上是国军无法解决的 问题,就是兵力不敷问题,国军这次进攻,纵深侧翼都缺乏保护,基本上都是孤 军纵向深入,各军之间又协调不好,相互之间没有掩护,所以,部队始终处于后路被切断的危险之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部队的战斗素质。



双方参战部队

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 原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第2纵队,3纵合编而成,主要由胶东军区主力部队6 师,5师组成,司令胡奇才,副司令韩先楚,政治委员彭嘉庆,下辖10,11,12 三个师:

第10师,师长杜光华,辖第28,29,30团,是101的五虎之一

第11师,师长李福泽,辖31团,32团,33团

第12师,师长江燮元,辖34团,35团,36团

国民革命军第52军25师: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半美械装备,战斗力极强,号称:千里驹,师长, 刘世懋,1946年,李正宜接任师长,外号李大麻子,副师长段培德,下辖73,74 ,75三个团:

73团,团长赵振戈

74团,团长董显武

75团,团长李公言

第52军25师师长刘世懋(1905~?) 陕西武功县靳家原村人。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校参谋,警卫团营长,第一师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副团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独立旅团长、副旅长、旅长。1946年后任第二十五师师长,中央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教育处长.1948年9月授陆军少将。1949年初任第一一二军军长,同年9月到台湾,任金门防卫司令部驻台北办事处处长。1959年退役。(黄埔三期 石觉 口述:以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师长胡家骥(军校六期)及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军校四期)去职之事为例:胡师长能力甚强,作战经验丰富,临时归廖耀湘指挥;廖对其部署干涉太多,涉及细节,胡只说二句「请司令官不必费心」,廖报告杜聿明,杜即刻将胡师长撤换,以非带兵作战出身干军需的同乡韩增栋充任,以致战力大受影响,而在四平溃灭。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忠厚木讷,他在部队甚久,上下和睦,杜聿明认为他能力不行,将之撤换,又改派与此部队毫无关系的同乡李正谊担任师长,结果在辽东半岛亦遭覆灭,李正谊被俘。国家多难之时,总有些人弄权误国,实在令人扼腕。)

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1907—1993)

生于1907年3月21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八)。湖南耒阳永济人,字克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任教导第2团(团长王柏龄)少尉排长。25年8月所部改称第1师(师长何应钦)第2团(团长沈应时),任中尉排长。26年6月调升第20师(师长钱大钧)第59团(团长赵锦雯)上尉连长。27年6月升任第20师(师长王文翰)第59团(团长蒋超雄)少校营长。28年8月调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张治中)第七期步兵大队少校中队长。30年3月调任教导第3师(师长钱大钧)第1团(团长张世希)中校团附。6月升任教导第3师补充第1团上校团长。11月7日教3师改称第14师,任独立旅(旅长霍揆彰)第1团上校团长。31年1月13日所部改编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攻城旅(旅长李延年)第1团,仍任上校团长。22日调任总部上校侯差员。2月调任第4师(师长徐庭瑶)补充第2团上校团长。33年1月补2团编入第25师(师长关麟征),任第73旅(旅长杜聿明)第146团上校团长。3月升任第73旅(旅辖两团)少将旅长。35年4月30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36年10月5日晋任陆军少将。11月12日获颁五等云麾勋章。37年8月20日升任第25师(师长张耀明)副师长兼第73旅旅长。38年4月调升第195师(师辖两旅)中将师长。39年6月17日升任第52军(军长张耀明)中将副军长。40年5月调任中央军校第6分校(主任冯璜)中将副主任。41年8月回任第52军副军长兼衡耒师管区司令。42年6月调任昆明防卫司令部(兼司令杜聿明)中将副司令。43年4月15日调任第5军(军长邱清泉)中将副军长。8月3日回任第52军(军长赵公武)中将副军长。45年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47年3月14日晋颁四等云麾勋章。8月升任第52军(辖第2师、第25师)中将军长。10月升任第1兵团(司令官孙渡)中将副司令官。48年1月22日第1兵团改称第6兵团(司令官孙渡),仍任中将副司令官。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49年4月调任国防部(部长徐永昌)部员。9月辞职后避居香港。51年3月移居台湾。93年2月5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第五十二军军长覃异之

覃异之 中将,1907年7月7日出生,汉族,广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广西宾阳。原名异存,因小时聪明过人,老师为其改名异知。早年就读于私塾和中学。1924年夏赴广州,入建国桂军军官学校第1期学习。1925年6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炮兵科学习期间参加北伐。1925年10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少尉副区队长,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任第四期入伍生第3团连、中队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离开黄埔军校。1928年去上海,不久与中国共产党脱离,更名异之。1928年入南京中央军校学习。曾在国民党政府军历任师参谋处科长,师部参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区队长及副中队长。1930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第2师团附、营长。1932年8月参加对红军第4次“围剿”,同年任第25师参谋处处长代理参谋长。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任149团团长。同年10月赴江西参加第5次“围剿”中央红军。1936年3月入山西“围剿”陕甘红军,任西北“剿总”第11纵队25师75旅149团上校团长。

抗战时期

1937年9月奉命参加平汉路北段对日作战,在保定保卫战中胸部中弹负伤。1938年3月任第52军2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台儿庄战役。4月任该师第73旅少将旅长。同年7月参加了武汉会战。不久任第52军第195师中将师长,此时参加了著名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在长沙外围新墙河地区率部阻击日军给予日军以重创,其部下史恩华营长率领全营官兵在笔架山与日军奈良晃支队苦战七日全营阵亡,由于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英勇表现覃异之师长及其部下一战成名。1942年4月任第52军副军长兼衡耒师管区司令。不久任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战术学校副校长。1944年返国参加衡阳战役。1945年初蒋介石钦点其任青年军第204师师长。

香港起义

1946年9月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同年青年军第6军整编为第205师,覃异之出任205师师长。1947年10月任东北行政长官部第8兵团副司令兼第52军军长。1947年9月选为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3月当选第1届国民大会代表,所部52军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在营口起义(王家善起义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11月任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淮海战役期间兼任总统府战地视察组组长, 并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在任首都卫戍副总司令期间保护了大批革命人士,并掩护了号称御林军的其部下国民党首都卫戍97师师长王晏清起义(王晏清起义后55年授予大校军衔)。

1949年去香港。同年8月与黄绍竑等通电反蒋,宣布脱离中国国民党在香港起义并担任香港起义第一组召集人,主持政治,军事方面的联络和策反工作,12月全家回到北京。其后受副总参谋长李克农委派返回香港继续从事国民党高层将领的策反工作,后由于身份行踪的暴露及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中共中央为了保护其安全将其接回北京,从事土改工作。

职务

是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副主任、主任,1959年起任第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57年起连续担任第二、三、四、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军事组副组长,民革中央五、六、七届中常委、民革中央学习委员会主任,民革北京市委第八、九届主委,第十届名誉主委,民革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埔同学会总会副会长,北京市黄埔同学会首任会长等职。1995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享年88岁。

覃异之从蒋家“臣子”到“叛将”

段子文

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宜山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著名的爱国将领。解放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水利部参事室主任等职,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作者系原国民政府第二十八军军部作战参谋段德峻之长子,覃异之与作者的祖父辈诸亲属系旧雨同窗,与作者也系忘年交。

深得蒋介石“宠爱”

1934年春,国民党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师奉令,各抽一个旅(两个团),参与第五次“围剿”。第二十五师抽去的是张耀明的第七十五旅,覃异之时任其中一四九团团长。覃异之很苦恼、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离开抗日前线去打共产党违背自己的良心;另一方面蒋介石对他既有师生之谊,又有知遇之恩,他不便违抗命令。

这次蒋介石调覃异之参战,是因为事前他了解到覃异之十分英勇善战,还在南昌总司令部单独召见了他。覃异之对王阳明、曾国藩十分熟悉,蒋介石大为吃惊。覃异之解释说:“在军校学习时,校长您提倡要学习曾国藩、王阳明,自那时起我才很用功学的。”蒋介石听后非常高兴,得知覃异之家中有96岁高龄的祖母,回身告诉秘书,给覃异之5000块大洋,让他将这笔钱寄回家孝敬祖母。后来,蒋介石还特别赠寿匾给覃异之的祖母,并亲笔题写“国之人瑞”四字,从此以后,蒋一直关注着覃异之。

1944年,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经反复酝酿,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召唤青年从军。陈诚、胡宗南将推荐的青年军各师师长的名单提交蒋介石审阅、圈定时,蒋亲自将有覃异之的名字补上。

覃异之任青年军二〇四师师长期间,完全唯才是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他了解到全师的青年大多来自鄂、豫、皖时,覃异之便就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编了一首《二〇四师师歌》,并由一位作曲家配上曲子,在全师教唱。青年接受能力较强,经过这样的训练教育后,士兵生活活跃,军队士气提高了。二〇四师的训练取得了成功,引起军界瞩目。同时,也引起青年军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的重视。蒋经国多次来二〇四师视察,大加表扬,欲对覃异之加以重用。

推掉侍从室组长之职

1945年5月,中国军队开始转入反攻。日军的败局已定,出现大溃败的局面。这时,蒋介石更加关心部队的建设情况,当得知二〇四师覃异之在万县训练青年军有方、成绩突出时,便特地到万县视察了二〇四师。待检阅完毕,蒋称赞道:“二〇四师很不错!”

蒋介石在万县视察完毕,覃异之送蒋介石到飞机场。覃异之对时局及军队建设的看法获得了蒋介石的赞赏,当即要覃异之写成文字给他寄去。后来,蒋介石和白崇禧一道视察青年军二〇一师和二〇三师,蒋两次对白崇禧说:“还是二〇四师好!”

日军投降后不久,国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迁往南京,与此同时,覃异之又被蒋经国推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蒋经国对覃异之大加援引,自此,人人都视覃异之为“太子系”人物。不久,蒋介石要覃异之马上到南京去面谈。蒋介石要他到身边来做侍从室组长,覃异之不愿去,可他熟悉蒋介石的脾气,便请蒋经国说项。

当时调覃异之到“总统府”工作是已内定了的,且外界也有所闻。他离开南京时,尚有许多人不解,都说他失去了这个上进的机会。覃异之听后一笑置之。

蒋介石提拔覃异之,是准备培养他做蒋经国的助手。此后,覃异之便与蒋经国关系很近。1946年2月,覃异之的元配夫人因病去世,蒋经国还做媒,帮他建了个新家。

千方百计避开内战

覃异之刚刚上任二〇四师师长不久,发现该师政工干部伍瑞云很有才干,覃异之将他的情况向蒋经国作了汇报。伍瑞云得知后,对覃异之很有好感。在《双十协定》签订后不久,伍瑞云突然送覃异之一本苏联小说,见其对小说中提到的苏联布尔什维克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又送一部上海印的灯塔丛书,从此,覃异之知道伍瑞云是中共地下党员,对其更加客气。伍瑞云为避嫌,也不常去找他,二人心照不宣。

1946年5月,李济深约覃异之见面说:“蒋介石要发动全面内战,你最好建议蒋介石不要打,你自己也要想办法避开内战。”覃异之觉得劝蒋介石别打内战,自己尚无此能耐,而自己避开内战却是可以做到的。于是,覃异之通过蒋经国活动,受命派往日本,不料后来覃异之又接到命令,改派往台湾。

1947年8月,蒋介石再次电召覃异之到南京,要他准备到台湾接受美械装备。一离开南京,覃异之便和孙立人(已内定为台湾“训练司令”)以及美国驻华武官苏洛一同飞往台湾察看训练场地。8月底,覃异之率部正式开赴台湾。可10月初,蒋介石又发来急电,令覃异之到南京面授机宜。

覃异之见到蒋介石时,蒋当即指示说:“现在派你到东北任第八兵团副司令兼五十二军军长。这是东北行辕主任陈诚要求调你去帮他作战,你赶快准备到东北去。”

覃异之知道东北战局已于国民党军队不利,熊式辉、杜聿明已相继离开那儿。于是他便去找蒋经国想办法免调。

第二天,蒋经国给覃异之打电话说:“已请示老先生,说是陈主任(指陈诚)要求调你,此事要与陈主任商量后再决定,很可能免调。”过了两天,蒋介石对覃异之说已与陈诚联系过了,仍要他去东北。值此,覃异之已不得不去东北了。

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局势日益恶化,2月中下旬,覃异之从前的嫡系部队五十二军所属第二十五师在鞍山被歼,这给覃异之的打击太大,也更坚定了他离开东北的决心。于是他通过白崇禧活动,当选为广西的所谓“国大代表”,于2月底离开东北,赶赴南京参加所谓“行宪国大”。

1948年3月29日,所谓“行宪国大”在南京召开。选“副总统”时,蒋介石支持孙科以与桂系李宗仁相抗衡。覃异之向蒋经国请示如何表态。蒋经国说:“你是广西代表,投李宗仁一票,我们谅解你,但是不要为他们做拉选票的活动。”因此,覃异之避居家中,对孙、李两家邀请拉票的宴会一概谢绝。当4月29日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蒋桂矛盾又空前突出时,蒋经国对江海东说:“覃异之明明知道李宗仁竞选活动的许多情况,从未给我们汇报。”言下颇有不满之意。

遭蒋忌恨通电起义

淮海战役的序幕拉开后,覃异之被任命为“总统府”战地督察组组长、南京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等职,但覃异之情绪低落,与此同时,国民党官僚却依然花天酒地。覃异之醒悟到,今后的历史绝不是由国民党书写,而是由共产党书写。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败局已定后,覃异之奉令回到南京卫戍副总司令任上视事。

1949年1月21日正午,蒋介石正式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下午,覃异之等党政军部分高级人员陪同蒋介石拜谒中山陵。下午4时10分,蒋介石乘专机黯然离开了南京。

李宗仁上台后,蒋介石决定在李宗仁身边安插心腹,以牵制他的行动。其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不让李的人掌握警察厅,而用覃异之。

何应钦由溪口谒见蒋介石回来,找覃异之谈话:“校长要你兼任首都警察厅长,请你准备接任。”覃异之颇感意外,因为当时南京的形势危殆、朝不保夕,他早已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信心,决定离开。所以他恳切地对何应钦说:“我有心脏病,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请院长代向校长说明。”蒋介石听说覃异之执意不就,也没有办法。

李宗仁就职后释放政治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打击蒋介石。覃异之支持李的这一做法,说服了张耀明,迅速释放了南京在押的300多名政治犯。蒋介石知道后非常生气,却无计可施。与此同时,覃异之还做了几件有悖于蒋介石的事,甚为蒋介石所忌恨。

4月23日上午11时左右,覃异之搭乘空军司令部的运输机离开南京,飞往上海。29日晚,覃异之遇见了袁守谦。袁邀他参加5月1日上午蒋介石在汤恩伯司令部召开的谈话会。为避免见到蒋介石,覃异之请汤恩伯的一个副司令帮忙把自己的机票换成5月1日上午的机票,之后不辞而别,悄然飞往广州。此时,他已遭到国民党上层的猜忌,国民党特务开始注意他了。覃异之回到广西家中后,甩掉盯梢的特务,几经辗转,于5月10日将全家迁往香港。8月13日,覃异之与黄绍兹、贺耀组、龙云、李默庵等44人在香港通电起义,彻底脱离了蒋介石政权。

此后,覃异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做好台湾工作,争取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而奔走呼号。覃异之说:“我不忍见老朋友误入歧途而见死不救。”

52军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字积之,黑龙江省巴彦县康庄乡旭东村人。其家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开荒占草户,占有300多垧山荒地。起初,搭个板房开荒种地,人称“大板房”,后来成了屯名。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王家善出生在这个村庄。这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县城读完初高两等学堂后,1918年(民国七年),也就是16岁时,考入省城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后来全靠他做官的叔父培养,才成长起来。

王家善的叔父王纯嘏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院毕业。回国后,在营口东三省盐运署稽安局当巡视员,承担了王家善以后的教育。他先送王家善去日本铁道学院学习,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1年9·18”事变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集会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东北。为此,王家善等留学生被中国驻日使馆撵回国内。



王家善回国后,在东北军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部当营长,后因于芷山要投降日寇,愤而离队回乡。后被县长程绍濂请去,到巴彦县自卫团当团长。1932年5月,他带领60名士兵,骑马跨枪参加了巴彦游击队。这是中共满洲省委直接组织领导的关东第一支抗日队伍,张甲洲任总指挥,王家善任副总指挥。张甲洲是巴彦籍的清华大学生,中共党员,曾任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代理北平市委书记,后来回东北和王一飞在依兰做国际情报工作。

家善的同学张文铸在齐齐哈尔来信,叫他去齐齐哈尔。张文铸是王家善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现任齐齐哈尔警备司令部司令,投降了日寇,请王家善去当参谋长。王家善就这样离开了革命队伍,开始步入歧途。王家善来到齐齐哈尔以后,方知他的同学张文铸当了汉奸。为此,他又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陆军大学。1935年,王家善在日本陆大毕业前夕,利用回国休假之机,经中国驻日使馆大使许世英介绍,取道南京,求见国防部次长熊斌,要求毕业后,留在国统区。熊斌对他说:

“东北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王先生应回东北,搞地下抗日组织,准备将来配合反攻。”并吸收他为国民党员,授予陆军中校军衔。

王家善在日本陆大毕业后,回到东北敌占区。在伪军中,曾任第3军管区教导队后补生连长、奉天陆军训练学校上校教官、军政部(治安部)参谋司军事课长(晋升少将)、陆军士官学校教授部长等职。在此期间,王家善在同仁和学生中,组织有“留日同学会”和“北辰同学会”。伪军校共有7届毕业生,故按“北斗七星”的说法而得名,共发展200多人。后来,两个组织“合二而一”,秘密成立一个“真勇社”,宗旨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组织抗日统一战线,复兴祖国。他们要掌握武装力量的目的是准备对日作战时,起内因作用。王家善就利用这个地下组织,聚在身边一大批爱国青年军人,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后来,鬼子有些察觉,便免去了王家善的正式带兵职务,使真勇社被迫停止活动。王家善很有民族气节,从不对日本人谄媚逢迎。他与一般的伪职人员不同,头脑比较清醒,很有民族意识,不是一个饱食终日、利欲熏心的伪官;而是一个有进取心、希望有所作为的正派军人。过了一段时间,风波平息,王家善出任新京军校教授部长,真勇社又恢复活动。

1942年,王家善被调到驻佳木斯的第7军管区,任少将参谋长。此地位于东北边疆,与苏联伯力地区接壤,也是鬼子与苏联交战的前哨阵地,可谓边防要塞。“8.15”光复前夕,王家善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召集真勇社人员开会,研究等待苏联出兵时的配合行动。军区参谋刘启民利用到各地去视察的机会,部署行动计划。在第2独立炮兵营,刘启民告诉副官李殿儒,以后要听王家善指挥。李殿儒是王家善的女婿,很可靠。他接到指示后,立即把炮兵组织起来,枪毙了鬼子指挥官,并派人去迎接苏联红军。不料,苏联红军进驻佳木斯后,把他们关进了集中营,管制起来了。限于正统观念的束缚,王家善对共产党和八路军没有正确的认识,总想着国民党与中央军,所以,他避开苏军,叫韦启新到长春去找国民党联系。国民党国防部委任王家善为东北先遣军中将总司令,占领佳木斯。可是,共产党接收了佳木斯,见他这个总司令当不成了,便借苏军带他去江里洗澡的机会,在韦启新的帮助下,乘小船逃离了佳木斯。至此,王家善结束了伪军14年的历史,但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他又投向另一个旋涡。



王家善逃离佳木斯后,隐居长春。不久,他带领韦启新去北平,找到了杜聿明。杜聿明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派他到东北保安司令部当高级参谋,后任保安第4纵队司令。这是一支由伪满军警、地方武装和少数土匪组织起来的杂牌军,成份很复杂,不属于国民党的正规军。李殿儒感到此乃并非重用,便提醒岳父说:

“要小心点,国民党在利用你,别叫他们送终。”

王家善心里有数,不以为然地说:“国民党不是给了我一个整编师嘛,今后怎样,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1946年10月9日,王家善奉命率领保安第4纵队(代号独立9师)开赴岫岩、凤城、庄河、海城地区驻防,划归新6军管辖,由前进指挥所司令许颖领导。王家善是中将,许颖是少将;中将反被少将摆弄,使王家善的心情大为不快,产生了不满情绪。其部下也觉察到了这一点,甚为不平。其实,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也真歧视他们,认为他们是“杂牌军”、“地方部队”,早晚得被吃掉。

1947年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把新6军打出了安东地区,营口成了孤立据点,杜聿明便把王家善部调去营口驻守。实际则是叫他们来当替死鬼。王家善心里明白,所以,加强了防守,使东北民主联军四攻未克。杜聿明觉得王家善还有利用的价值,便将其部队改编为58师,列入52军序列。同时,任命王家善营口防守司令兼营口市长。可是,他们的待遇与嫡系截然不同,有天壤之别。嫡系都是美式装备,而他们使用的都是日本鬼子扔下的旧武器,明显不一样。后来,民主联军加强了攻势,使他们伤亡很大。战后,王家善去阵地视察时,看见许多血肉模糊的士兵尸体,不禁感慨万千。回来躺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说:

“中国人打中国人,伤亡又这么大,为啥呀?这不是互相残杀吗!”

他很气愤,连早饭也没吃,产生了不愿意打内战的思想。王家善不同于一般的赳赳武夫,他的视野比较宽阔,国民党在东北的所作所为,无一不违背他的初衷。“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他很赞赏这句民谣,因为也道出了他的心声。他的部队拉起来后,受了很多气——补充他们的好武器,都被52军留下了,换给他们的都是一些修理好的破烂武器,使他精神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随着形势的变化,王家善的思想斗争很激烈。过去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没成想今天的国民党竟然腐败到了这种不可救药的地步。他想:

“我如果这样混下去,必将和国民党同归于尽。”

在三岔路口上,王家善主动向他的学生王明仁(东北行辕驻营口情报处参谋)找几本共产党的书籍阅读。其中有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目前形势和任务》和《论联合政府》,使他的思想初步开窍,改变了对共产党的不正确看法,产生了弃暗投明的想法。

营口起义

1948年春节之前,解放战争进入紧要关头,形势对国民党反动派越来越不利。王家善想:

“国民党肯定不行了,剩下几个孤立据点,营口是最小的一个,当然要先被吃掉,不能等到山穷水尽,丢人现眼,要找一条出路。”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石砥,从哈尔滨给王家善捎来一封信,动员他起义。石砥,原名石玉林,是王家善在巴彦游击队时的战友,此信使王家善和东北民主联军取得了联系。

起义也并非容易的事情,既不能向官兵宣布,但是,又不能不讲,这就得讲究时机和方式方法。王家善想:

“预计东北丢掉之前,局势一定非常紧张,只有借助外面压力才能起义,时机一定要把握准。”

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开始以后,王家善有机会就同师部参谋、各团团长以及其他军官讨论战争问题,有意识地谈论胜败原因。国民党的军队,缘何屡屡败退?共产党的军队,缘何节节胜利?在讨论中,使军官们知道了共产党领兵打仗,是为穷人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人民都拥护;国民党则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人民,人民都反队。所以,注定要失败。王家善说:“光复后,我也想祖国富强,才投靠了国民党。不料,国民党却是一团漆黑,祸国殃民,真是误入歧途啊!”

都谁能跟着走呢?1团长戴逢源是他的老朋友,如果有情况,他可以作为基本团,就是那两个团不动,也能拉到解放区去。3团伪军校的学生多,对他很信任。认为他资历深,有政治头脑,跟他走不会错。王家善想:

“人心叵测,一旦漏底,可就砸锅了。”

所以,他力争时间,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这天,王家善叫副官赵玉珊准备点好吃喝,通知各团团长、副官处长田贡吾和参谋长梁启章到他的办公室来。大家来了以后,王家善说:“今天我过生日,为此宴请大家,共同欢乐一场!”

在欢快的酒宴中,王家善似醉非醉地讲:“咱们是另找个地方,还是跟国民党干到底,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这些军官都猜透了王师长的意图,异口同声地说:“师座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

此后,王家善心里有了底,知道另辟蹊径没有问题了。

1948年春节以后,东北民主联军要攻打营口。坐镇营口的52军前进指挥所司令郑明新,妄图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下令凿开封冻的辽河,切断58师的退路,迫使其背水一战。王家善心里明白,此乃是叫他们送死;这可也是天赐良机,会使战士产生逆反心里,想法死里逃生,有利于起义。于是,王家善派人去东北民主联军辽南军区联系,提出起义的打算。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大意是:

起义人员既往不咎;不改编,不拆散;私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家属按东北民主联军家属待遇。

此条件于2月25日下午3时,在连以上干部会议上公布以后,大家都很高兴,认为合情合理。这些军官都是伪军校的老同学,具有爱国思想,就是对共产党不了解,抱有正统观念。所以,光复后,投靠了国民党,方知走错了路。

2月25日下午,王家善以计行事,叫副官赵玉珊接通前进指挥所的电话。在电话里,王家善对郑明新说:

“共军要攻打营口,咱们得开个城防会议,研究一下对策。”

郑明新说:“好哇,那就到我这来开吧!”

王家善说:“开会的人不少,得吃饭,你还得破费,还是到我这来吧!”

郑明新不知其中有诈,便顺口就答应了。王家善高兴地撂下电话,立即叫赵玉珊下通知,一个也不要漏下。然后,又叫梁启章找孙宇辉去电业局,命令他们到1团阵地前沿,架设一道电网。其实,这是一个迷混魂阵,以表他守城的“决心”。

当天下午2时,宪兵队、水上警察局武警、团管区和市政府卫队、公安局武警、纺织厂警、盐警等8个武装团体的头目,共36人,陆续来到了58师会议室。其中,宪兵队实力最强,有120多人,全都使用德国造的20响大肚匣子。那些战斗力都很差,不堪一击。会议开始时,郑明新首先讲话,讲的是守城问题;接着王家善讲了布防情况,言称城防工事“固若金汤”,大家要齐心协力,加强防守,虚表一下决心。副官赵玉珊按约定的时间,进来报告:“东北行辕参谋董彦平来电话,请王师长去接。”

王家善故意说:“让梁处长去接吧!”

赵副官说:“董参谋请王师长亲自去接。”

王家善就这样离开了会场,迈出了起义的第一步。

王家善离开会场后,副官韩光率警卫连冲进会场,将与会的官员缴械,押进司令部地下指挥所,迈出了起义的第二步。

晚7时,58师司令部大楼上发出3颗照明弹,宣部正式起义。赵玉珊调来汽车,王家善和夫人赵芷馨坐在中间,周围站着警卫战士,按约定地点,来到辽大公路西侧村庄的红灯处,即东北民主联军辽南军区联络站。军区司令员吴瑞林把王家善夫妇接到大石桥百寨子。翌日中午,58师全部撤出营口,集结在百寨子待命。同时,东北民主联军打进营口,消灭守敌。至此,营口起义胜利成功,58师弃暗投明,走上革命之路。王家善说:

“过去我对蒋介石曾抱有幻想,后来看到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已日暮穷途,不能再替他卖命,必须为全师官兵选择一条光明之路,所以,我才率师起义。”

王家善率师起义后,编入第4野战军,曾参加云南剿匪和抗美援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保卫世界和平立下不朽的功勋。朝鲜停战后,王家善曾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热河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转业到地方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家善曾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1月23日王家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1]

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

第52军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但却够不上主力。当那些主力在与解放军的作战中相继消亡后,这不是主力的52军就自然升级为主力了。由于这是一支具备黄埔血脉的部队,加上又是成建制抵达台湾的黄埔独苗,于是经过历年来的吹捧,被称之为继五大主力之后的第六大主力。其实笔者觉得,这个称号实在有抬高52军身价之嫌。尤其是这个军在东北的战绩,无大胜,但是所属部队却屡次遭到重创,其中25师还被解放军歼灭了两次。要不是在上海的浦西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要不是成建制的撤到台湾,要不是五大主力或第1军、第2军这样的老资格部队先后覆灭,52军恐怕这辈子也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刘玉章,字麟生,陕西兴平人,生于1903年11月11日。刘玉章从小喜好武术,练就一手少林拳术。可能是这个原因,使后来刘玉章在与敌军肉搏时,总是丝毫未见受伤。作为黄埔四期步科的毕业生,刘玉章的早年仕途属于平稳上升,但并不迅速。他当到团长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四期生都是将军了。此外据说他在黄埔读书时,还和林彪有些交情,不过没在正史上有见记载。

刘玉章在军中被誉为“光头将军”,看他的照片,就能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称呼他。有人说这是刘玉章先天的基因导致,其实不然。中原大战的时候,时任第2师10团上尉营附的刘玉章在带部队冲锋时负伤,不知什么原因,当他痊愈时,原本乌黑浓密的黑发却开始逐渐脱落。于是这刘玉章就干脆从此剃光头,这“刘光头”的名号就逐渐在军中传开,后来他当上了将军,“光头将军”的名号也就被军中所接受了。

抗战爆发的时候,刘玉章跟着部队担负保定的城防守备。由于所在团的团长司徒洛指挥作战不利被撤职,于是刘玉章就接了团长的位子。后来在徐州会战的时候,刘玉章指挥所部驰援台儿庄被困友军。当时的受困友军是杂牌军第30军,刘玉章到不管嫡系杂牌之分,全力增援,让30军的军官感动不已。而刘玉章自己也在增援时折损两条肋骨,全身也被炮弹片炸伤了十几处。当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刘玉章几乎就是个血人,但他仍旧坚持在指挥岗位上。这段表现出色的经历,铸就了他此后在52军中的地位。

内战全面爆发后,52军从越南海运到东北和解放军作战。由于前几任军长指挥作战不利,导致52军损失惨重,师、团长阵亡被俘了好几个,弄得堂堂中央军嫡系部队的战绩,反而还不如被称之为“熊”杂牌军第60军,实在让52军的官兵气愤加窝囊。于是在继覃异之被免职之后,在军中素有声望的“刘光头”被提拔为52军军长了。刘玉章的接手,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52军挨打受气的命运。此后的52军不仅没有再受到重大损失,反而还能打出几个小胜仗。东北被国府放弃后,作为东北唯一存活下来的52军又被赋予了防守上海的重任。

52军的防区是沪西的狮子林、月浦、杨行、国际无线电台、刘行、大场、罗店一线。刘玉章督率所部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大量的暗堡,并在碉堡前方挖掘了大量注水泥坑,坑中布置机关。这些设计,给了进攻的解放军以大量损失。刘玉章本人受勋立功不说,他的部队也就此出了名。应该说在整个上海保卫战中,52军的战绩能排入前三名。可52军也有弱点,那就是位于他左右两翼的友军实在太嫩。一个是123军残部,一个是99军残部。不管你52军打的再怎么出色,左右两翼的溃败,就注定了刘玉章只能下令收缩防线,只守不攻,被动挨打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刘玉章不甘心,这次本可以扬眉吐气的机会,就这么平白丧失了。此后淞沪警备司令部又命令52军海运撤往舟山,这就让刘玉章更气愤了,但毕竟是军令,自己只能执行。根据台湾国防部编写的《戡乱战史》记载,52军分坐两艘军舰和一艘货轮撤退,抵达舟山时,全军还有2万5千人。在从上海撤抵舟山的国军各部中,大都是残部,只有三个军得以保存建制,其中52军的所存实力名列第二。

刘玉章后来当过舟山防卫副司令官、金门防卫司令官等职。话说有次蒋介石视察金门,当面问陪同在旁刘玉章:“如果共军从前面打来,你怎么办?”刘玉章就回了一个字:“干!”蒋又问:“共军若从左打来,你怎么办?”刘还是只回答了一个字:“干!”蒋再问:“共军如果从后面打来,你怎么办?”刘仍旧回答一个字:“干!”于是刘玉章又多了一个绰号,那就是“三干将军”。刘玉章在台湾的仕途还是很顺利的,他当过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官至陆军一级上将,可谓荣光倍至。退役后的刘玉章深居简出,平时以书法自娱,于1981年4月11日在台北病逝。

第25师师长李运成

李运成是湖南湘阴人,字树功,生于1909年8月1日。李运成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在同期同学中,李的晋升道路十分缓慢,在许多同学都成为团长时,李才只是营长。不过李运成有其过人的运气,抗战八年中李有六年位居二线,他当过补充团长、师管区参谋长、集团军总部副官处长等职,而许多早他成为野战部队团级干部的同学中已有不少为国捐躯了。

李运成的快速晋升得归功于52军所属第25师在内战中的“杰出表现”。这支拥有“千里驹”称号的部队在东北三年作战中,两次被解放军歼灭,为了重组25师,时任军长的刘玉章只得从第2师抽调大批骨干补充25师。李运成就在这三年中从军辎重团长调为第2师第4团团长,继又升为第2师副师长,于1948年3月第三次重组25师时,成了该师少将师长。

李运成的快速晋升并不全都靠运气,他的指挥才能在东北战场上也得到了发挥,李心思缜密,攻坚防御通吃,且李十分注重敌情,并能通过分析得出准确判断,以致他当第4团团长时,经常被刘玉章用做先锋。李运成也由此得到刘玉章的青睐,由团长升至52军副军长。当52军投入到上海的防御作战时,李运成又承担起该部在浦西的防御作战,曾给进攻的解放军以大量杀伤。52军撤台时,他又是制订撤退计划的关键人物之一,使52军得以完整建制的安全抵达台湾,为保留“党军”的种子又立了一功。

就在李运成抵达台湾的时候,才当第5军军长一个月的沈向奎因为在军内受到5军老人的抵制而无法立足,他干脆申请另组第25军,一走了事。第5军当时有三名副军长,这是1949年下半年,位于东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屡次并编后的畸形产物。其中史松泉与5军无历史渊源,李以劻已被内定为121军军长,剩下的黄建墉则跟着沈一起去了25军,这样一来,有希望当上继任军长的几位副军长都不可能了,这个军长的缺位就引起了各方关注。当时在台湾的主要有两大实力派,一为陈诚,一为孙立人,双方争夺5军军长的位置十分激烈,但势均力敌,谁都不肯相让。这个时候,派系不明显的李运成脱颖而出,在军长刘玉章的争取下,成功的当上了“黄雀”,并且在刘的支持下还带了一个296师去第5军当军长了。

李运成的运气特别好,他当军长不久就率部移驻小金门,并在那里迎来了“金门大捷”。第5军可以说都没怎么参战,就得到了分享胜利果实的荣誉,李本人后来也被调升为金防部副司令官、第1军团副司令官等职。1959年11月,李运成升任澎湖防卫司令官,1963年7月调任宪兵司令,同年12月官拜陆军二级上将。此后又陆续担任陆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长办公室特别行政助理官、“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于1972年10月退为备役。1987年12月20日,李运成在台北病逝

52军首任军长、25师首任师长、陆军总司令关麟征

1905年4月7日,关麟征出生于陕西鄠县(现改为:户县)真花硙村(现改为:振华威)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父亲关树铭,母亲杨氏,继母贾氏,兄妹六人,关家世代务农,家业中等。关志道幼时在本村私塾读书,九岁转到邻村小学,因关父对其期望甚殷,不久被送到鄠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考试成绩第一,却因平时爱打抱不平,经常打架而被降为第二名进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当时老师问他的志愿,他因见户县城里驻了一连兵,那位连长很是威风,故答:“希望将来当个连长。”

关麟征15岁小学毕业后,来到省城西安,考进省立第三中学。那时镇嵩军刘镇华在西安举办讲武堂,他每次路过讲武堂门口,见讲武堂照壁上写着斗大的“奋斗”两字,心里非常羡慕。可是他是个穷学生,没有背景,不得其门而入,只有望堂兴叹而已。后因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中途辍学。他决心弃文学武,投军从戎,更希望能挣钱帮助家庭还债。

这时,省立第三中学也有两个学生想去当兵,他们设法弄到一封去耀县投奔镇嵩军某营长的介绍信,于是就邀关麟征一起去。到耀县,他们在驻军营部递进了介绍信,等候了一个星期,连营长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原来他们不懂门道,没有送礼,光凭一纸空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三人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重返西安。

1924年初,关麟征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秘密招生。他们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问关麟征想不想去广州投考军校,如果愿去,只要将护照上的吴改成关就行了。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他回家禀明情况,携带父亲卖牲口的25块银圆作为旅费,把护照上的“吴麟征”改为“关麟征”,从此,关志道就改名关麟征了。就这样他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他们从西安步行到河南灵宝,换乘火车到了上海,找到了同盟会元老,陕西同乡于右任。于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当兵?”那时,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主义”、“革命”,只好老实回答:“当军官威风。”于右任被关麟征纯朴憨厚的回答逗笑了,简单地向他们讲解了孙中山组织革命队伍反对北洋军阀,进行国民革命的道理。不久,他们11人(包含杜聿明、张耀明)从于右任处取得了秘密介绍信,买舟南下广州。

1924年4月到达羊城,后乘船去黄埔岛,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他被编为第三队,并参加了中国国民党。5月5日开始第一期新生入伍,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关麟征和新学员一起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讲演。孙中山勉励学员不仅要做一个有高度才能的军人,而且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死的军人。他的话,对关麟征以后的戎马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军事教育课程方面,他学习了典、范、令和四大教程,并从事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为以后征战疆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关麟征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即参加黄埔学生军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当时学生军东征队伍由两个团组成,他被分配在何应钦任团长的军校教导第一团二营五连二排任少尉排长,二营营长是刘峙。

1925年2月开始东征,斯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负责学生军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学生军英勇杀敌。关麟征军事生涯的第一仗就是进攻淡水。淡水是进入东江地区的一个重镇,陈炯明派了一个旅的兵力依恃城墙和工事死守,阻止东征军前进。2月 15日拂晓,教导一团发起进攻,嘹亮的冲锋号一响,关麟征率领全排战士继敢死队之后用竹梯爬上城墙,打开城门,不到半小时,二营全部冲入城内。初出茅庐的关麟征,就这样取得了第一仗的胜利。

接着陈炯明派洪兆麟反攻淡水,二营奉令出城迎敌,关麟征排任尖兵,在淡水城外的白莽花与敌人遭遇,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一个山头。激战中,他的左膝盖骨受伤。

关麟征受伤后被送到广州公立医院治疗,医生根据他的伤情,要把他的左腿锯掉,这对一个只有20多岁的青年军人来说,真是晴空霹雳,等于宣判了死刑。这时,适逢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来医院探望受伤官兵,他把自己的情况向党代表汇报,廖仲恺极力反对截肢,并与医生商量研究,要求精心治疗,这样才保住了左腿。以后每当他回忆往事时,对廖仲恺先生总是感激不已。

1925年末至1926年初,关麟征先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严重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团上尉连长、学生队队长等职。他在军校教育长邓演达、总队长严重的领导下工作。邓演达和严重是关麟征在黄埔军校中最敬重的老师,他们渊博的军事知识、精湛的战略战术理论、严谨的工作作风、刚直不阿的思想品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关麟征以后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当时他也参加了孙文主义学会。

1926年国民党建立宪兵团,杭毅为第一任宪兵团团长,关麟征任宪兵团三营少校营长,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时,杭毅先赴南京受训,他代理宪兵团长。当时宪兵打死了南昌总工会的陈赞贤,三月十八日在南昌发生了血衣游行,当时任南昌公安局长的朱德乘机缴了宪兵团的枪,赶走了关麟征。1927年他到南京,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第二年正好碰上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关去拜访蒋,蒋竟挥动拳头,愤怒说:「告诉你们同学, 何应钦反叛了我,他妈的 X ,你们去当土匪,我当土匪头子。」关立即联络黄埔同学迎蒋复职,这就奠定了他在蒋心中的地位。

蒋介石下野之后,何应钦立即将总司令部之直属补充团全部撤消,士兵一律拨归东路军所辖各军师。所有官佐,除少数下级干部留用,其余完全遣散。被遣散之军官,全系黄埔各期同学,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大敌当前,竟藏弓烹狗,其惨状与陈诚于抗战胜利后之裁编部队如出一辙,只有久暂与大小之分而已。到蒋公复出数个月,失业者即又被用。关麟征也是被裁之一,关麟征于被裁之后,交卸团长,孤家寡人一个,中心愤愤。同学中多有欲走极端,做拖枪杆子上山造反的。他经二期同学李焕芝(湖南人)介绍,与一个江北寡妇相识。这寡妇在年龄上可作他的妈妈,据说是革命先烈邓 X 的遗孀。高头大马,有钱有势,粗豪有丈夫气。说她先夫有数千旧部,散处在苏北一带,她愿支持关麟征,号召此数千人编成队伍。但她的另一目的,便是要关麟征能与她「公私兼顾」,除了收编这支队伍之外,还要把她也「收编」过来。这事关麟征没有答应。收编邓 X 旧部的事尚无结果,蒋公已由日返国复职。他将此事报告蒋公,蒋公认为这种土匪部队不能要,即派他任警卫第二团团长。

1928年,关麟征任国民党军总司令部警卫军司令部第二团团长。蒋介石建立十一师时,由投向蒋介石的福建军阀周荫人的旧部曹万顺任师长,陈诚任副师长。不久关调任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陈诚的亲信,时任十一师参谋长的罗卓英,欲联合在十一师任旅长的黄埔军校毕业生李默庵和任团长的萧乾和关麟征撵走曹万顺,并向上级推荐陈诚任师长。在罗征询他们的意见时,关对罗卓英说:“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可能比曹还要坏。”事后罗卓英告诉了陈诚,自此关陈结怨。不久,关麟征任第三十二旅旅长,1929年陈诚报请他任陕西李纪才的旧部,邓英的新编第五师副师长。到任没有多久,师长邓英往南京听训,竟有两个团拖着枪上山做土匪去了,弄得他这个副师长无所措置。这两个团上山后数天,其中之一的团长公秉藩私下来见关麟征,向他讨价还价说:“副师长如果能保升我任旅长,我可以把上山的两个团全部叫回来,并拥护你任师长。” 关麟征当时拒绝了公秉藩的要求,更瞧不起这种拥兵自重的军阀作风。他一本军人本色,并未将公秉藩扣留,让他走了。但是,新五师之旅、团长,都是地方色彩很浓厚,资历年龄很老的军人,凭关麟征这个廿多岁的年青小伙子,代理师长职务,自是难孚众望,从旅长杨清源以下,都把他当仇人一般看待。他感到这个部队不能带,当众表明决无要做新五师师长的心迹,即去南京晋见蒋介石。又派任教导第二师的团长,由副师长跌成团长。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蒋介石调新建立的两个教导师进攻中原,关麟征在张治中任师长的第二教导师任一旅一团团长,随军开赴中原战场。第一仗关团奉命防守河南东部的高辛集,由于关麟征发动官兵坚决阻击,阎冯军猛攻一个多月,未能把高辛集攻下。后来关麟征部转战到河南杞县,他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全师撤退,因为他属下的一个营失去联络,时间延误,在途中受到比关军多几倍的阎冯军的攻击,形势十分危急,斯时大雾迷漫,百步之外视野不清。他急中生智,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不但不向后撤退,反而下令反击.阎冯军在大雾中因情况不明,不敢贸然前进,怕中埋伏,下令撤退,这才使他得以从容脱险。因为他在这次退却中有功,随即升任该师第二旅旅长。

同年秋天,蒋介石亲自坐镇河南商丘西部的柳河车站指挥战斗,关麟征的第二旅奉命在距柳河车站20华里的铁路正面防守。因防守阵地辽阔,关旅兵力不敷应用,上级临时调拨刘子清营归他指挥,分担一部分正面防守任务。战幕一拉开,由于进攻的阎冯军兵力多,火力猛,刘子清营防守的阵地被突破,刘子清力战负伤,全营溃退。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关麟征身边无机动兵力可以替补,若他防守的阵地有失,则危及近在咫尺的蒋介石。这时,他只好以身边仅有的警卫排30多人去填补刘子清的防守阵地。时当夏秋之交,他灵机一动,将30名战士隐匿于青纱帐中,进行分散射击,阎冯军因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不敢大举冲锋,只是用大炮轰击。关麟征的“空城计”,阻滞了阎冯军的前进,保住了蒋介石的安全。直到中午时分,援军赶到,他才缓过一口气来。自此他深受蒋介石的赏识和黄埔同学的钦佩。关麟征作战机智勇敢,擅长指挥的名气不胫而走,时年26岁。

1931年,石友三部在河北南部反对蒋介石,刘桂棠附之,并在南宫、大名一带反蒋。这时,关麟征任第四师十一旅旅长,奉令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刘桂棠的夏子明旅。部队到达南宫后,关发现双方兵力相当,且夏子明旅已将城门紧闭,防守森严,因而毅然作出决定: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他命令将士在离城10里的村庄宿营,以松懈夏军戒备,并命令一个营在天黑后秘密运动到城垣附近隐匿。城内夏子明部守军,见城外一片寂静,未见进攻,便开城窥探,隐匿在城墙附近的关军立即抢占城门,乘机冲入,大军随后进城。夏子明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关麟征仅用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南宫县城,夏子明旅被歼,关旅只伤亡30余人。是役是关麟征前期领兵作战最得意的一次。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进攻鄂豫皖苏区,关麟征任第四师独立旅旅长,奉命随徐庭瑶第四师进攻鄂豫皖,与邝继勋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激战于霍丘县城。关旅在进攻中已经溃散,全靠24团杜聿明团拼死突入城内才转败为胜,的同年7月,他又率部西攻,在砖佛寺遭到黄埔同学徐向前、蔡申熙、陈赓率领的红军2万多人伏击,前卫团被红军小部队一击即散,关麟徵以独立旅长、前卫指挥官之尊,高呼“跟我冲锋”连续数十次冲击,号称十荡十绝,遂破围而出,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此役战死[1]。关麟征凭此战胜利扩编独立旅为25师(千里驹师)两个旅长为杜聿明和张耀明。

1933年3月,关麟征奉命率25师随17军军长徐廷瑶北上,参加长城战役。3月9日,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占领二线阵地,因一线守阵地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张廷枢旅一触即溃,他亲率一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枪榴弹炸伤五处,成为血人,身旁官兵十余人全部战死,他仍毫不动摇,从容指挥部队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了高地,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在师长的带动下,25师在古北口和日军西义一的第八师团血战三天,伤亡4000余人。关麟征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亲自撰写社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以贺其功。

1933年5月,二十五师奉命开到北平北郊休整,关麟征在离开密云时,见当地群众怕部队撤走后日军再来骚扰,十分惶恐,不禁感叹流泪说:“政府不顾人民安危,下令撤军,实在对不起老百姓!”部队到达北平后,因为关麟征部队在古北口英勇抗日,北平一些大、中学校学生慕名而来,请他演讲,介绍抗日杀敌事迹。关麟征看到平津一带群众抗日情绪高昂,一些大、中学生纷纷请缨杀敌,因而是年暑假,在北平郊区二十五师兵营,开办5000人的大、中学生军事训练班,派参谋作军事知识讲座,派营连长对学生进行军事操练,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日战争进行了准备。

1935年7月,何应钦被迫与日方签订《何梅协定》,其中条文规定:国民党中央部队和宪兵要撤出北平和河北省。关麟征得知这个消息后,亲往北平拜谒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恳切陈词:“如果部队不战而退出北平和河北省,党国将丧失民心!”他还积极建议何应钦加强军备与日军作战。与此同时,他还向南京蒋介石发出电报,并且命令二十五师全体官兵立即在北平城郊构筑工事,准备与日军作战。可惜关麟征的这些积极建议都没有被当时国民党掌权者采纳。

1935年秋天,二十五师奉命开赴洛阳休整,部队在长辛店集中准备南开时,一些曾参加过军训的学校师生专程到长辛店为二十五师将士送行,关麟征为群众的热情所感动,他痛切地对送行的师生表示:部队不得已奉命南开,没有尽到继续抗击日军侵略的责任,有负北平同胞的期望。相信政府和全国军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终究会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935年华北事变,整个华北面临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国抗日红军,于1936年2月渡河东征,阎锡山引入国民党10个师的兵力到山西向红军进攻。3月,关麟征不顾稳扎稳打的训令,率二十五师先急袭林彪的红一军团于昕水河畔的午城镇。又与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作战于隰县北。完美达成各个击破,在 大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堵截下,红军不得不退回陕北。不久第二十五师也因“两广事变”调出山西。

1936 年秋红军贺龙、徐向前两部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甘地带,蒋介石又调派大军进剿,关将军奉令后,集合全师下命令,他以磅礴的气概,斩钉截铁般的语言,要求部下严守纪律,奋勇作战,一定要完成任务。那态势给人们的感觉,好像红军是不堪一击的。这时候关 不过三十岁左右,少年得志,勇于自信,蔑视一切,他既受命剿共,主观上是恨不能把红军一口吃掉,当然是全力以赴,不留余地。这时他是认真对付共产党,毫不动摇的。奉命率本师及王耀武、李及兰、沈九成共四个师的兵力由洛阳出发,经天水开进甘肃境内堵截红四方面军,在西兰大道割断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联系,使红二方面二军团几乎丢了一半人马。又约胡宗南一起压迫共军于黄河南岸而歼灭,胡持重不从,关遂单独连续突击与超越追击,与红四方面军激战于黄河南岸的靖远,打拉池地区,割断了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的联系。当胡宗南部在山城堡被伏击时,他冷笑一声:当进不进,不当进反而冒进,胡宗南决非善战者。

西安事变之日,关麟征接到胡宗南的电话,惊闻蒋介石被扣,当时昏厥难支,连电话也说不下去,以为中国这一下完了!当时中国军政,除蒋介石之外,确无任何人可领导统御。事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派出代表到银川,拉拢甘肃省主席马鸿逵将军,马鸿逵平时与胡宗南不睦。关麟征得知张、杨代表已到银川省会,认为事态严重。思之再三,在此时期惟有以道义利害说服马鸿逵,于是,决定往见马鸿逵,力陈大义之后说:“今日情形已迫,事秦事楚均在主席一念。如果你想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命中央,则请将我扣留;如果你是追随中央,就应该将张、杨的代表扣留,决不可两面应付,否则两面不讨好。”马鸿逵听了他的话,当时说:“雨东!你还不知我是服从中央,忠心蒋公吗?我马上将张、杨的代表软禁好了。” 马鸿逵的叔父在旁见此情形说:“鸿逵!这个时候你们最好结拜兄弟。”马鸿逵闻言跪地,关麟征亦随之跪地,对天鸣誓,结成兄弟。并告马:“西安事变未解决前,我决不离开银川,共同进退。”马鸿逵也就安心了。 因此甘肃省的马家军态度明确,忠诚拥蒋。在心理环境上,给予张、杨的打击甚大。以后胡宗南与关麟征的中央军,得到马鸿逵在粮秣被服上的接济亦很大。

1937年,关麟征升任五十二军军长,辖第二师(师长郑洞国),第二十五师(师长张耀明),投入抗日战争。这年秋冬,他率部队在平汉铁路从事抗日斗争。9月,他参加了保定战役。除指挥本部两个师外,还指挥赵寿山的17师和曾万钟第三军2个师,防广兵单,被日第一军香月清司部迅速突破,这是他打的最窝心的一仗。10月,日军第十四师团及第六、十六师团各一部在冀南由肥乡、成安、临漳等县进犯漳河,他率五十二军在漳河南岸与日军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双方发生白刃肉搏战,几次退而复进,失而复得,双方伤亡惨重。由于关军奋勇杀敌,终于使日军向漳河北岸邯郸、武安一带败退。关麟征从侦察员报告中得知口军在邯郸城外建有飞机场和汽油库,便立即从二十五师中抽调营长梁智伟,让他率一营部队夜袭机场,烧毁日本飞机10余架,缴获大批枪械弹药,受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电令嘉奖。

漳河战役后的这年冬天,五十二军开赴河南漯河一带进行休整补充。在休整中。关麟征总结了自古北口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加强了部队的战术教育和射击训练,并且对全军将士进行了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全军校尉也进行了指挥作战的战略战术学习。关麟征自己也利用训练闲暇和夜晚,学习陆军大学课本《战斗纲要》、《战术作业》和《孙子兵法》等。

关麟征及其五十二军参加平汉铁路战斗后又转战河南、山东。 1938年春关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3月24日,关麟征指挥部队向盘踞在津浦铁路台枣支线的日军第10师团濑谷旅团发起进攻。关麟征发现日军白天战斗活跃,晚上龟缩不动,就采用夜战火攻战术,命令部队昼伏夜出,消灭敌人。3月31下午,由临沂南下的日军坂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沂州支队四千人,突然袭击五十二军指挥部。当时,关麟征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的兵力约三百人。他沉着冷静,命令警卫连在离指挥部千米以外的地方展开佯攻,以迷惑敌人。及至黄昏,援军赶到,他立即指挥部队对日军突然实行反包围。敌军仓卒应战,伤亡众多,其骑兵部队全部被歼。4月初,关部加速对台儿庄日军的攻击,白天或枪炮轰击,或白刃肉搏,晚上攀屋放火,乘乱追杀,使敌人日夜不宁,从台儿庄北面完成对日军的包围。4月下旬,关部奉令开至峄县以东、邳县以北防守,将日军国崎支队包围在码头镇西的北涝沟,给敌以重创,仅日军四一、四二联队伤亡就达一千四百多人。

台儿庄大捷后,关麟征升任第32军团长。蒋介石声称:“中国军队如都象五十二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时人则称台儿庄战役中负责防守的孙连仲和负责攻击的关麟征为“孙钢头”和“关铁拳”。

徐州会战结束后,关麟征三十二军团经徐州以北向归德(商丘)撤退。关军行至豫皖两省交界处砀山与杨集之间,欲通过一座桥时遇到了困难。因为桥西已被日军占领,敌人用八挺重机枪封锁桥上通道。五十二军几次组织兵力冲锋都未能突破敌人封锁线。关麟征勃然大怒,遂将从蒙古定远营中得来的良马16匹集中起来,并挑选勇敢机智的士兵驾驭,他一马当先,率领战骑突然向西面桥头飞驰而去,桥头敌人的机枪尚未开火,16匹战骑已经冲到,机枪手仓皇失措,弃枪而逃,五十二军后续部队全部冲过桥去,到达归德。关麟征勇猛战斗的佳话传遍国民党军界,从此他获得了“关猛”的雅号。

1938年夏秋之交,32军团参加武汉保卫战。当时,日军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所属第九师团进攻赣北和鄂东南地区。8月,关麟征率部在瑞昌、阳新一带阻击日军。他命令部队依山地形势,在每个山头修筑工事,把几个山头组成一个棋盘阵地,一个山头受敌攻击,其他山头可以立即配合出击,歼灭敌人。因而日军进攻十几天,寸土未得,遗尸累累,士气低落。东京广播称:“我皇军在瑞昌跗近,遭遇最强劲之敌”。 武汉撤退时,他又指挥部队殿后,广布散兵线,施行运动防御。安全掩护大部队撤出。

1939年秋,关麟征升任15集团军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指挥6个军坐镇湘北,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凭借伯陵防线迎击进犯湘北的日军第六师团。此役敌我伤亡惨重,关部仅连排军官就牺牲六百余人。后日军上村支队在15集团军后方营田奇袭登陆,关麟征发现日军有围歼15集团军的企图,果断命令主动后撤,退而不乱,二十万大军,军纪严明,井然有序。随军记者对关麟征组织领导军队的才能深为敬佩。10月2日,国军退至长沙外围,日军陷入湘北湖沼,已呈疲惫之势。195师长覃异之发现日军有退却迹象,迅速上报,关麟征抓住战机,果断地组织指挥部队实施反攻。由于这是开战以来第一次收复失地。关麟征升任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记功一等。关是黄埔将领中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第二人(1939年8月4日胡宗南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他年方三十四岁 。

他对赏罚有一个比喻说:「带兵的人有如要猴子把戏的人一样,要经常与猴子接近,使猴子了解你的心意,你也要了解猴子的性情。平时练好了,着正式登场时,一只手拿着糖 菓 (赏),一只手拿到鞭子(罚),对赏罚一点不偏不私,这样子猴子才会听指挥,出全力。可是,我们很多将领,尤其是职位高级的将领,平时不与官兵接近,打仗的时候,对功过是非又存偏见私心,这又怎么能够要求部下把仗打得好呢?」

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逼近桂滇,切断了中国滇越国际交通线,因何应钦向蒋介石力荐,关麟征奉命率第十五集团军由长沙进入广西边境驻防,不久又调防云南,7月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驻防滇南国境,关麟征自此成为镇边大将直至抗战胜利。期间关麟征还兼任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对驻滇军事干部进行抗日教育和军事训练。

1943 年,军政部长何应钦借故将第九集团军所辖的五十四军军长黄维调职,关麟征在何的支持下,派张耀明接任该军军长。而这个军是陈诚的嫡系部队,陈的亲信、副军长傅正模便联合该军军官向上呼吁控告,致使关、陈矛盾激化。不久,陈诚由湖北飞昆明规划远征军事宜,关往见陈,提到五十四军时,两人拍桌互詈,关麟征冷言回答:“辞公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陈诚听后胃溃疡发作,吐血不止,此后虽经杜聿明居中调处,但关陈一直水火不容。关麟征在国民党失败之后,死活不去台湾,和陈诚有直接关系。

本来关麟征去云南,是负有中央渗透云南之使命的,但是关与龙云关系处的极恶,龙云下令不许中央军在昆明周围20公里内驻防。老蒋只好把关麟征打发到边境,另调回杜聿明到云南,结果龙和杜倒是打的一片火热,还允许杜在昆明城内驻兵,甚至把自己的一处公馆给杜当司令部,当然,下场就是五华山事变,蒋是不会允许龙这样纯粹地方化的军阀继续把持一个关键的省份。而关与杜之间的地位差别,也在抗战中逐步逆转了。

1944年12月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下辖四个方面军,关麟征升任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卢汉),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麟征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0月8日关麟征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因害怕他不能搞好和苏联的关系,未上任就被改派为云南省警备司令。胡琏生前曾到香港拜访关麟征,问“如果你去东北,将采取什么做法?”关麟徵回答“我的办法很简单,第一,选一位善战的将军,任他为兵团司令,给他三个精锐的军,明确他的任务'活捉林彪’,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守,以壮大自己、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眼。第二,对伪满的20万军队,我不管中央的政策如何,一律给它们以地方保安部队的番号,让其为我们所用。以东北之富饶,他们会自足自给。待打完仗以后,再作善后安排”。不过,这都是事后的话了,其实当云南警备总司令其实也不错,当时全国的省警备总司令就他和新疆的宋希濂两个。谁想他不能上阵杀敌,就跑去屠杀学生(一二一事件,)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叫嚣“学生有游行的自由,军人有开枪的自由”这句名言,实在不能让人不送出王八蛋的称号——人家学生没有出校,可是你关总司令的兵到学校扔手榴弹的。

1946年7月关麟征被调到成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次年蒋介石辞去各军校校长兼职后,关麟征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第一任蒋介石,黄埔生中升任该校校长的第一人),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48年8月,关麟征被任命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仍兼任军校校长。随后,蒋介石又要他出任陆军总司令,报纸上已登载消息,关也已拜会参谋总长顾祝同,商讨交接事宜。但国防部以“溪口电话手令遗失”为由,使此事告吹。不久,国民党政府又蕴酿他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后来又以“不懂上海话”而作罢。李宗仁担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时,他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1949 年成都作战,国民党军虽说是由胡宗南指挥,实际发令的是蒋介石,当听到全军向大邑集中的时候,他便知道这一仗已经完全失败了。那时一连下了好多天大雨,所有的土路都不能走,除非走公路中央。川西乡间泥土松软,胡部重武器多,根本没法子展开。关麟征因此说蒋介石虽然领导过北伐和抗战,实在他不大会打仗。

这年秋,他便辞职,退出军界,并把一家老小送到香港居住。11月,关麟征偕夫人从成都乘飞机前往台湾。在香港机场小憩时,他告诉同机旅伴“去探望病中的父亲,随后来台”。但此后关未去台,而是一直居住在香港。

蒋介石兵败大陆,关麟征退居香港,深居简出。整日以临摹于右任书法和阅读《孙子兵法》为乐趣,顾孟余组织第三势力,拉拢关麟征,关不应,蒋介石多次邀请关麟征去台,关也不应。

早年的关麟征

1905年4月18日,武灵关麟征(字雨东)诞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磴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幼年的他在农村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9岁转到邻村的苍溪小学。在小学念书时,由于他调皮捣蛋,又爱打抱不平,经常被老师打手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时,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作文尤佳。小学毕业时,关麟征考试成绩为全班第一,但因有违反校规之事,降为第二。看透了关璘征性格的小学校长曾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当时老师问他的志愿,他因见户县城里驻了一连兵,那位连长很是威风,故答:“我希望将来当个连长。”

关麟征15岁小学毕业后,来到省城西安,考进省立第三中学。那时镇嵩军刘镇华在西安举办讲武堂,武灵转世的嗜好之一就是带兵打仗,这使得他冥冥之中对军队、对打仗的事情非常敏感,每次路过讲武堂门口,见讲武堂照壁上写着斗大的“奋斗”两字,都使他心里痒痒的,真是发自内心的羡慕。可是他只是个穷学生,没有背景,没有人推荐,谁又会相信他呢?只有望堂兴叹而已。后因关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关麟征不得不中途辍学。他决心弃文学武,投军从戎,更希望能多挣点钱来减轻父母的压力,帮助家庭还债。

1924年初,关麟征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秘密招生。他们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问关麟征想不想去广州投考军校,如果愿去,只要将护照上的吴改成关就行了。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他回家禀明情况,父亲见关麟征也已经19岁了,是个大人了,本不想同意但也劝不住,只好成全他。没有路费,,关父就将家中干活用的牲口卖掉,关麟征携带父亲卖牲口的25块银圆作为旅费,把护照上的“吴麟征”改为“关麟征”,和邓毓玫一起上路了。他们从西安步行到河南灵宝,换乘火车到了上海,找到了同盟会元老于右任。于老先生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当兵?”他当即非常朴素老实的回答:“当军官威风。”于右任被关麟征纯朴憨厚的回答逗笑了。不久,他们从于右任处取得了秘密介绍信,买舟南下广州。

1924年4月,关麟征与邓毓玫到达羊城,后乘船去黄埔岛,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关麟征被编在第三队。黄埔军校期间,在军事教育课程方面,关麟征学习了典、范、令和四大教程,并从事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为以后征战疆场奠定了基础。

初期的戎马生涯

黄埔军校毕业后,关麟征参加黄埔学生军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第一仗是进攻淡水。淡水是进入东江地区的一个重镇,陈炯明派了一个旅的兵力依恃城墙和工事死守,阻止东征军前进。1925年2月15日拂晓,教导一团发起进攻,嘹亮的冲锋号一响,关麟征率领全排战士继敢死队之后用竹梯爬上城墙,打开城门,不到半小时,二营全部冲入城内。初出茅庐的关麟征,就这样取得了第一仗的胜利。

接着陈炯明派洪兆麟反攻淡水,二营奉令出城迎敌,关麟征排任尖兵,在淡水城外的白莽花与敌人遭遇,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一个山头。激战中,他的左膝盖骨受伤。关麟征受伤后被送到广州公立医院治疗,经医生的精心治疗,保住了左腿。

1925年末至1926年初,关麟征先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团上尉连长、学生队队长等职。1926年蒋介石建立宪兵团,杭毅为第一任宪兵团团长,关麟征任宪兵团三营少校营长,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时,杭毅先赴南京受训,关麟征代理宪兵团长。1927年,关麟征到南京,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

1927年秋、冬间,蒋介石为了顾全大局,辞卸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隐居故乡奉化,准备东渡日本,远游欧、美。当时关麟征的补充第七团在浙江驻防,他认为革命北伐,非蒋公领导,难期成功,乃跟同驻一地的补充第八团团长李皋协商,与第八团少校团附邓瑞安,同往溪口,晋谒蒋介石,向蒋陈诉愿联络江、浙地区的黄埔同学,共同拥戴。患难输诚,感人至深,深蒙蒋介石嘉勉。经关麟征等黄埔学生的努力,加之军情紧迫,南京军事当局遂一致联名电请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复职,继续领导北伐。

1928年,关麟征任国民革命军警卫军司令部第二团团长。蒋介石建立十一师时,关麟征调任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不久,升任第三十二旅旅长。1929年,关麟征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蒋介石调新建立的两个教导师进攻中原,关麟征在第二教导师任一旅一团团长,随军开赴中原战场。第一仗关团奉命防守河南东部的高辛集,由于关麟征发动官兵坚决阻击,阎冯军猛攻一个多月,未能把高辛集攻下。后来关麟征部转战到河南杞县,他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全师撤退,因为他属下的一个营失去联络,时间延误,在途中受到比关军多几倍的阎冯军的攻击,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大雾迷漫,百步之外视野不清。关麟征急中生智,利用大雾做掩护,不但不向后撤退,反而下令反击.阎冯军在大雾中因情况不明,不敢贸然前进,怕中埋伏,下令撤退,这才使他得以从容脱险。因为关麟征在这次退却中有功,随即升任该师第二旅旅长。

同年秋天,蒋介石亲自坐镇河南商丘西部的柳河车站指挥战斗,关麟征的第二旅奉命在距柳河车站20华里的铁路正面防守。因防守阵地辽阔,关旅兵力不敷应用,上级临时调拨刘子清营归他指挥,分担一部分正面防守任务。战幕一拉开,由于进攻的阎冯军兵力多,火力猛,刘子清营防守的阵地被突破,刘子清力战负伤,全营溃退。在这于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关麟征身边无机动兵力可以递补,若他防守的阵地有失,则危及近在咫尺的蒋介石。这时,他只好以身边仅有的警卫排30多人去填补刘子清的防守阵地。时当夏秋之交,他灵机一动,将30名战士隐匿于青纱帐中,进行分散射击,阎冯军因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不敢大举冲锋,只是用大炮轰击。关麟征的“空城计”,阻滞了阎冯军的前进,保住了蒋介石的安全。直到中午时分,援军赶到,他才缓过一口气来。关麟征自此深受蒋介石的赏识和黄埔同学的钦佩,他作战机智勇敢、擅长指挥的名气不胫而走,那年,关麟征仅25岁。

1931年,石友三部在河北南部反对蒋介石,刘桂棠附之,并在南宫、大名一带反蒋。这时,关麟征任第四师十一旅旅长,奉令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刘桂棠的夏子明旅。部队到达南宫后,关麟征发现双方兵力相当,且夏子明旅已将城门紧闭,防守森严,因而毅然作出决定: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他命令将士在离城十里的村庄宿营,以松懈夏军戒备,并命令一个营在天黑后秘密运动到城垣附近隐匿。城内夏子明部守军,见城外一片寂静,未见进攻,便开城窥探,隐匿在城墙附近的关军立即抢占城门,乘机冲入,大军随后进城。夏子明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关麟征仅用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南宫县城,夏子明旅被歼,关旅只伤亡30余人。关麟征自认这一役是其早期戎马生涯中最得意之笔。

1932年,蒋介石对盘踞在鄂豫皖,四处攻掠烧杀抢劫的共匪红军进行驱逐、追剿。关麟征此时任第四师独立旅旅长,一马当先,率军进攻正阳关。关旅英勇异常,红军旷继勋的第二十五军只一天就被关旅杀的大败而逃,丢弃正阳关,向老巢霍丘溃散。7月7日,第四师师长徐庭瑶接到蒋介石全面进攻的命令后,率领全师四个旅十二个团,从东、北两个方向分路击破红军的层层阻击,向红军匪区大举进攻,关麟征旅从正阳关率先抵达霍丘城下。

随后,关麟征旅向霍丘连续四天发起猛攻,到第五天,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率主力赶到,守城红军被全面包围,国军开始发动全面进攻,还有飞机助战,红军伤亡惨重。7月13日,国军克复霍邱,红军头子旷继勋逃出霍邱城,从西湖泅水逃跑了。血战结束后,城里有一千多名共匪头目统统作了俘虏,共匪霍丘县委书记詹成金自首,指出了四十四名重大罪犯,这些罪犯经审议没有被处决而是被解往南京。逃跑的红军头目旷继勋最后被共匪内部追究责任,一年之后,在中共内部展开的肃反运动中,被处决于四川通江县。

霍丘大胜之后,关麟征旅继续向西进攻,在砖佛寺,被陈赓、蔡申熙所带的2万多人包围,砖佛寺的地形是盆地,当时红军之人海距他不过数十公尺。关麟征从容指挥部队展开,布成梅花阵,特务排长王作栋大喊:“旅长在此,谁敢后退!”如此稳住阵势,关旅奋勇应战,以密集的机枪火力将红军之人海射杀的尸横遍野,红军被累累的尸体所震慑,人海之冲杀抵不过机枪火力之横扫,相持久后,渐渐不支,最终溃散。

1932年秋,关麟征的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二十五师,关麟征荣升第二十五师师长。

率部参加长城抗战,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1933年春,长城抗战爆发。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奉命增援华北,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日,本来部队奉命在石匣集结待命,关麟征则明察全般局势,认为待日军打进长城,坐在石匣挨打,不如违令挺进长城,凭藉天险堵击,决心以全师为国战死,以鼓舞全国民心士气,以消除国人对蒋委员长不抗日之误会,以张中央抗日之决心。当他率团长王润波等侦察阵地时,适敌人来攻,王团长阵亡,连长颜受庭负重伤,所有官兵,与敌奋战,他则绝不后退一步,终为敌人手榴弹炸伤五处。关麟征浑身是血,仍顽强指挥,力战不退,十余随行人员,全部战死,但阵地得以稳定。这时他才离开阵地,包扎伤口。

关麟征未待伤愈,又扶杖重返前线,与黄杰的第二师并肩抗敌。在战斗中,他以“反斜面阵地”战术,使日军飞机、大炮无用武之地。黄对他的机智、勇敢深表钦佩,曾赋诗赠之:“长城歼虏去,联辔人雄图。血肉飞天堑,烽烟混太虚。关东方失险,古北又成墟。都说君无敌,投艰我不如。”关麟征的二十五师与黄杰的第二师在古北口、南天门等地与日军激战,前后持续达两个多月,给自侵占热河以来气焰嚣张的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日军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古北口之战是“激战中的激战”。关麟征将军确实具有神威,战斗中可使所有官兵,发挥至大之战斗力量,所谓:“一将舍命,万将难敌”,关麟征因在古北口抗击日军的激战中有功,获颁蒋介石青天白日勋章。那一年,关麟征年仅二十八岁。

1936年初,红军经两万五千里长窜到陕西落脚,只占据四个贫瘠小县,饥乏不能自存,遂东渡黄河,到山西抢劫钱粮。红军兵力大约三万多人,阎锡山的晋军兵力不足,遂向蒋委员长请求派跟红军作战有经验,作战得力的中央军来协防山西。蒋委员长便派陈诚带领中央军的两支对红军作战获得卓越战绩的精锐部队-----第二十五师及第四师驰援山西。

关麟征率第二十五师自河南洛阳进入山西后,坐火车至灵石集中。第二十五师一五○团第二营所乘坐的列车开到南关镇站时,红军冒充铁路人员,手持红旗摇动,使列车停于站外,铁路两侧埋伏的红军,将手榴弹纷纷投入车厢,第二营发觉后,丝毫没有显出慌乱,也丝毫没有被动的挨炸,而是异乎寻常的镇定,将红军投入的未炸手榴弹捡起来,迅速反投向红军,手榴弹在红军群中纷纷爆炸,红军遂被自己投出的手榴弹炸的狼狈溃退了,这真是一个奇闻。第二营官兵随即跳下火车,对红军进行追击。

后面开来的列车是一五○团的骡马及伙夫、马夫,押车的只有第六连一个排,因为前面的列车中了埋伏,列车只得退回霍县。不久,红军林彪部将霍县四面包围,此时防守霍县城的,只有刚刚退回的国军一个排及一些杂役兵。红军围攻霍县达半个月,一方面围攻霍县,一方面欲引诱第二十五师进入伏击圈,企图用人海战术将其消灭。从灵石来援的关麟征战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见红军围攻一个仅有一个排战斗部队守卫的霍县城,竟老是攻而不克,知其中必有诈。遂将计就计,每天派出小部队跟踪接触,每天只走不到十里路,大军走走停停,就是不向霍县城发起全面进攻。相持半月后,林彪见谋划落空,于是便开始分兵窜犯其他地点。但就在这十几天的反复观察中,关麟征却摸到了林彪的底细,知道了红军的实际战斗力。关麟征发现,红军的战斗力其实远远低于第二十五师的战斗力。

之后,关麟征当机立断,没有按计划奔向太原,而是率领第二十五师杀向午城镇,将红军林彪部一万多人杀的大败,击毙红军两千多人。然后,关麟征又大胆孤军深入隰县,钻入数万红军主力云集的中心。当时,任副师长的杜聿明,再三向关麟征建议,应分兵据守午城镇、克城为犄角之势,可以互相呼应支援。关麟征没有采纳杜聿明的意见。他认为:这样做会分散兵力,受制于红军,成了消极守势作战,全师应集中隰县,红军来攻则集中强大的火力将其击退,红军伤亡必重,红军如撤退,则趁机各个击破。果然不出关麟征所料,对深入隰县的关麟征部,红军只是久久围困,而不敢发起进攻。相持近一个月之后,关麟征用声北击南之法,向南首先击溃了红军主力,再声东击西,打垮了刘志丹部,一直追到清水关,到达黄河岸边的三交镇。红军不敢接战,逃过黄河,窜回陕北老巢,山西随后趋于太平。战后,红军给关麟征起了一个名字,叫“关猛”。

关麟征在山西大败红军之后,不久,奉命截击企图进犯甘肃、新疆,占领到苏联的通道的红军徐向前部。在甘肃靖远,二十五师一个师,面对三万多红军主力,关麟征及时做出了正确判断:红军虽多,其志在逃不在战。随后关麟征率二十五师向红军大举进攻,歼灭徐向前部一万多人,俘虏红军三千多人。残余红军渡过黄河,在河西走廊,被马步青、马步芳部队彻底歼灭。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北平附近的芦沟桥,国军奋起抗击,蒋介石率领中国人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八年全面抗战爆发了。关麟征此时已被提拔为国军第五十二军军长。

1937年9月,关麟征将军率部参加保定战役。10月,日军第十四师团及第六、十六师团各一部在冀南由肥乡、成安、临漳等县进犯漳河,关麟征率五十二军在漳河南岸与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双方发生白刃肉搏战,几次退而复进,失而复得,双方伤亡惨重。由于关麟征第五十二军与敌浴血奋战,终于使日军向漳河北岸邯郸、武安一带败退。关麟征从侦察员报告中得知日军在邯郸城外建有飞机场和汽油库,便立即从二十五师中抽调营长梁智伟,让他率一营部队夜袭机场,一举烧毁日军飞机10余架,缴获大批枪械弹药,受到第一战区电令嘉奖。

关麟征对付日军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针对日军装备精良,有飞机大炮及坦克,轻武器火力也比国军强的多,士兵单兵作战能力强,士兵受过严格训练,有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的特点,关麟征提出“稳、忍、狠”三字诀的战法:战斗开始阶段,日军炮火猛烈,又有飞机轰炸,坦克掩护步兵冲锋,阵势很是轰轰烈烈,这时一定要“稳”住军心,等日军进入极近的有效射程内,才能开枪射击。战斗激烈时,国军可能伤亡很大,阵地可能会被日军突破多处,这时一定要“忍”,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等日军出现疲惫态式时,这时一定要”狠“,要全力反击敌人,此时因为双方纠缠在一起,因此日军的飞机、炮火、坦克、轻武器优势完全消失,国军要趁此机会发起全线大反攻,以国军占优势的反击兵力,必获最后之胜利。另外在战场上,为使全军拼死战斗,重视每一回合的较量,关麟征从来不留很多的预备队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关麟征及其第五十二军参加平汉铁路战斗后又转战河南、山东。1938年初,关麟征率军参加台儿庄会战,这是他抗战时期参与的第二个著名战役。是年3月,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实行南北会合,疯狂地进攻鲁南,欲先夺取台儿庄而后占领徐州。日军矶谷第十师团、阪垣第五师团由津浦铁路、潍台公路两路夹攻台儿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20余师国军在台儿庄及其周围地区进行防守战。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及其所属的池峰城三十一师负责守卫台儿庄城寨,进行正面作战。当时关麟征第五十二军配属汤恩伯第二十军团。二十军团在台儿庄会战中是侧击军团,它的任务是在台儿庄东北面攻击日军,配合台儿庄正面作战。

战斗打响后,3月24日,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向盘踞在津浦铁路台枣支线的日军矶谷第十师团的濑谷旅团发起进攻。台儿庄东北地区只有少数小丘,一片平原,攻击部队缺乏地形掩护,所带基本上是轻武器,火力不如对方,但关麟征发现日军白天作战活跃,晚上却龟缩在营房不敢外出。针对这种情况,关麟征命令部队昼伏夜出,利用日军黑夜不敢活动的弱点,挑选胆大心细的战士用汽油在日军营房纵火焚烧,并组织机枪手用密集火力压制日军。日军黑夜受到突然火攻不辨东西,不摸虚实,仓皇应战,胡乱射击,结果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日军赤柴联队就是这样被关麟征的部队消灭的。

正当第五十二军进攻日军节节胜利的时候,3月31日下午,由临沂南下的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沂州支队山约4000人配备野炮、坦克突然袭击第五十二军指挥部,日军的炮弹已落到指挥部附近。当时第五十二军的兵力已经全部投入战斗,关麟征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的兵力约300人。日军近在咫尺,形势十分严峻。这时前方的第五十二军战斗部队听到后方炮声非常密集,就打来电话询问,关麟征怕第一线部队军心不稳,就谎称是自己部队在发炮射击。之后,关麟征命令警卫营长徐文亮,带着身边仅有的300人。跑步到距日军约1000米的地方,然后散开向日军射击,作佯攻状以迷惑敌人。这佯,就为他迅速抽调部队支援赢得了时间。及至黄昏,第二十军团援军赶到,第五十二军之七十五旅也及时赶回,关麟征迅速指挥这些生力军对日军进行反攻,把日军阪垣第五师团沂州支队包围在爱曲村一带。日军仓皇应战,伤亡众多,该支队的骑兵被关麟征部全部消灭于傅庄,沂州支队残敌逃窜。由于关麟征临危不乱,沉着镇静,大胆采取各种手段排除险情,使第五十二军指挥部安然无恙。

4月1、2日,关麟征率部乘胜向盘踞在兰陵、洪山一带的日军进击,歼灭日军500多人,残敌慌忙退却,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城寨的正面防守战。

4月5、6日,关麟征第五十二军、王仲廉第八十五军挥戈南指,加紧对包围台儿庄的日军进攻.白天枪炮轰击,晚上纵火夜战,使日军日夜不宁,先后毙敌1000多人,并将台儿庄东面的甘露寺、杨楼、陶墩等据点收复。这一胜利,遂使台儿庄东北面所受的日军威胁全部解除。

4月6日,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已从台儿庄北面包围了日军。第三集团军曹福林部从微山湖方面形成了对台儿庄西北面的包围,防守台儿庄城寨的池峰城第三十一师不仅收复了曾一度被日军占领的城寨,而且还主动出击。这样,遂使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完全陷入了国军的反包围之中,再加上日军后方交通中断,粮食弹药无法补充,战斗持续两周,伤亡惨重,军无斗志。眼见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李宗仁遂于4月6日晚8时下令全线反攻,第二十—师和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清扫残敌,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等在外围围歼敌人,并跟踪追击。日军仓皇逃遁,国军终于在台儿庄会战中获得辉煌的胜利,共歼灭日军达2万多人。

关麟征将军因台儿庄作战有功,升任国军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当时,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任军团长的仅胡宗南和关麟征两人。在台儿庄会战中与关麟征较量过的板垣征四郎曾敬佩的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军十个军。”国内舆论界对在台儿庄会战中担任防守任务的孙连仲和负责进攻的关麟征冠以“孙钢头”和“关铁拳”之美誉。这1938年夏天,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举办的军官团的一次讲演会上说:“中国军队如果都象第五十二军那样作战坚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徐州会战结束后,关麟征第三十二军团经徐州以北向归德撤退。关军行至豫皖两省交界处砀山与杨集之间,欲通过一座桥时遇到了困难。因为桥西已被日军占领,日军用八挺重机枪封锁桥上通道。第五十二军几次组织兵力冲锋都未能突破日军封锁线。关麟征勃然大怒,遂将从蒙古定远营中得来的良马16匹集中起来,并挑选勇敢机智的士兵驾驭,他一马当先,率领战骑突然向西面桥头飞驰而去,桥头日军的机枪尚未开火,16匹战骑已经冲到,机枪手仓皇失措,弃枪而逃,第五十二军后续部队全部冲过桥去,到达归德。关麟征将军勇猛战斗的佳话之后迅速传遍了国军军界。

武汉会战开始时,关麟征将军率第三十二军团来到江西、湖北参加武汉会战。当时日军冈村宁次第十一军所属第九师团进攻赣北、鄂东南一带。8月,第三十二军团奉命开赴瑞昌、阳新的磨山、亭子山、蛤蟆洞一带布防,阻击日军的进攻。关麟征将军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日军武器占优,火力较猛;关军则值徐州会战之后,有作战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和老兵伤亡较多,新补充的兵员又训练不足,缺乏作战经验;但湘鄂山区山高林密,有利于防守。为此,关麟征命令官兵依山地形势在每个山头修筑工事,众多山头之间组成一个棋盘阵地,若一个山头受日军攻击,其他山头的部队可以立即配合出击歼灭日军。他又命令以营为单位,采取循环轮换的方法守卫山头工事,每营官兵每次守卫山头以24小时为一班。他的这种防守战术,既加强了士兵作战的责任感,又能使部队轮流休整,从而增强了战斗力。所以在日军进攻关麟征将军第三十二军团防守阵地的19天中,寸土未得,遗尸累累,士气低落。日方广播电台曾说:“我皇军在瑞昌附近,遭遇最强劲之敌。”

1939年9月,关麟征将军升任国军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奉命代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行使总司令职权,指挥张耀明第五十二军、陈沛第三十七军、夏楚中第七十九军和一个游击纵队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迎击进犯湘北的日军。这次会战是关麟征抗战时期参加的第三次著名战役。

9月18日,日军第六师团与奈良支队从岳阳沿粤汉铁路南下,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关麟征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凭借新墙河阵地工事及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进行顽强的击,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广大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英勇抗击日军。在雷公山草鞋岭防守的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史思华营,在奈良支队步兵、炮兵、战车、飞机的疯狂进攻之下,死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当全营伤亡过半之际,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电令史思华:“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营长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营坚守阵地五昼夜,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9月23日凌晨,日军第六师团在稻叶四郎中将亲自指挥下,用八十多门大炮向关麟征手下大将张耀明率领的第五十二军的新墙河阵地猛烈轰击,随后日军步兵在七步塘附近强渡新墙河。当日军行进到河中央时,国军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日军象割草般的倒在水里,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也毙命,日军退了回去。随后,日军的十多架轰炸机飞临新墙河上空,对国军阵地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开始了第二次强渡,国军从被炸毁的工事中重新奋起阻击,又将日军击退。日军八次渡河强攻都惨败而回,稻叶四郎中将气极败坏,下令大量施放毒气,毒气顺风向越过新墙河飘到国军阵地上,国军只能用烂布等防御日军的毒气,死伤甚多,被迫撤退。

在部队后撤过程中,关麟征将军又奉令指挥彭位仁七十三军、李觉七十军、欧震第四军。这样,关麟征指挥的部队达到6个军,再加上地方部队共计20多万人。这么多的部队,如果在撤退过程中争先恐后,极易成为乌合之众,若日军乘机追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关麟征将军规定两个办法:一是军部在转进前,军长必须与他通话后转进(时间掌握,师、团长同),部队到达宿营地后,即以无线电与他报备,转进前他派总部人员先至各军师宿营地,以检查是否确实到达(地的掌握),按时报告。所以他对各军、师的行军宿营掌握得确确实实。由于关麟征将军未雨绸缪,组织严密,措施具体,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后撤过程中,部队各级长官走在最后,井然有序。随军记者认为,国军大部队能这样有条不紊地撤退,这是抗战中少见的,他们对关麟征统帅大军的才能深为敬佩。

10月2日,当部队退至长沙以北的金井、路口畲、永安市、捞刀河等地时,前方传来营田、汨罗江等地日军伤亡很大,向北逃窜的消息,关麟征将军根据日军的这一动向,命令部队反攻追击。第三十七军由汨罗渡河向铁路正面攻击日军;第五十二军出乎江附近向日军进攻;第七十九军向湘鄂公路方面的日军侧背攻击;其他各军和各地方部队亦进行全面反攻。反攻时,关麟征将军不但发电令,还派专人送笔记命令,要军长亲自签收,使军、师长不能推诿说:未收到命令而迟滞不前。攻击开始时,关麟征怕作战部队迟滞不前,作战不力,常轻装简行,突临第一线营指挥所,亲眼看到部队攻击进展,确实谁也骗不了他。关麟征的老部下常说:他具有神威就在此,好像所有官兵都在他撼制之下,不能不拚命作战。

第十五集团军各部猛烈反攻后,日军狼奔豕突,全线溃退,向南江桥、新墙河方向逃窜。至l0月7日,日军退至岳阳、临湘、通城一带。是役失陷的土地全部收复,第一次湘北会战,以国军胜利,日军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大捷结束后,关麟征将军因杰出的指挥才能被委任为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担任总司令的第一人,这一年他年仅三十四岁。战后,国民极为振奋,海内外慰问函电如雪片般飞来,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杂志更是特地刊载了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美誉关麟征将军是“中国的巴顿”。

除此之外,史迪威将军亦对关麟征多有赞美之词,但关麟征将军却非常谦虚,当时,有人请关麟征讲述湘北大捷经验,关则说:“这是我全体将士与举国民众共同谱写的一支凯歌,我只不过是一个聊备一格的音符而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国人偏爱,对我盛赞,午夜扪心,因受之有愧而辗转不安。”

战后,冈村宁次对军部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承认:“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二百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1940年,关麟征将军率部队奉命调往广西柳州休整。9月,日军攻占越南后,切断了蒋介石坚持抗战的经济命脉之一的滇越国际交通线,关麟征率军开赴广西西南部的天等、靖西一带驻防。之后,关麟征部开往云南文山,担任滇越铁路以东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一带的守备任务。关麟征自率部队于1941年春进驻滇南,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始终未敢来犯,使滇南安宁无事,百姓安心从事生产,为1944年的滇西大会战提供了后方保障。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曾经高度评价关麟征说:“关将军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他很会打仗。现在有他镇守滇越边境,我断定日军是不敢来犯的。”

1944年,蒋介石将云、桂、黔三省的国军部队统编为四个方面军,以配合盟军的战略大反攻。1945年初,关麟征所辖部队划归第一方面军,关麟征将军任副司令官。

未获重用的国军元帅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任命关麟征将军为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10月,关麟征出任云南省警备司令。1946年7月,关麟征任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教育长。1947年10月,关麟征出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成为黄埔军校毕业学生中任母校校长的第一人。

1948年8月,关麟征被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兼任军校校长。1948年后期,蒋介石要他出任陆军总司令,报纸已登载消息,关亦前往拜会参谋总长顾祝同,商讨交接事宜,但是直属中共总部的间谍刘斐及直属华东中共敌工部的中共间谍郭汝槐,利用国防部来从中作梗,以“溪口电话手令遗失”为由而使之告吹。不久,南京又传出酝酿关麟征出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消息传遍南京、上海军政界,后来国防部又以“关麟征不懂上海话”为由而作罢。

1949年11月,在大陆沦陷前夕,关麟征一家人移居香港,从此深居简出,过着“隐士”式的生活。

当蒋介石迁台以后,军政界人事检讨大陆失陷的教训时,关麟征将军的部下曾说:“关将军天赋将帅奇才,大陆戡乱之战,未能有机一展抱负,挽救失败于万一。戡乱未开始,戴笠将军亡于飞机失事,戡乱一开始,军事上又未用关麟征,以致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大陆即告全部沦陷,这是国家民族不幸!而关将军亦抱恨终天矣!”

也有人说:“若当年派关麟征去东北,则林彪死无葬身之地矣!”

对国军在东北勘乱的作战方法,不同的人指挥有不同的战略思想,关麟征将军的战略思想确实非常独特。

在东北三年的勘乱时期,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关麟征将军,曾经以视察干部教育的身份莅临东北,某报的一位记者在访问关将军时问:“最初上级曾令将军到东北,果尔,你将以何种决策,对付林匪?”关将军回答说:“自始即集中优势兵力,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略,惟一的是:彻底歼灭林匪羽毛未丰的有生力量,林彪窜到那里,我就打到那里。”

后来东北局势恶化,关将军又因公莅临,有人又问:“依目前情势将军复将何以决策乎?”关将军又回答说:“现仍有十数个装备优良的国军,应立即放弃消极的'守点’现状。如即行调整部署,集结兵力,以平津葫芦岛为后方,以锦州为前进据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裕如也,随后相机反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最后的岁月

关麟征在香港以读书、写字及教育子女为乐趣,生活极有规律,洁身自好,每日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秋”、“易经”、“战国策”、“孙子兵法”等都有浓厚的兴趣。

关麟征在香港的时候,中共搞统战曾经对他不断争取,关麟征并没有理会。

1980年7月30日凌晨,关麟征将军因心脏病突发而昏迷,尔后被送进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在抢救过程当中,医生和护士发现了老人胸前的累累伤疤,感到非常惊讶。当向家属询问的时候,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威震华夏的抗战名将,那些伤疤是当年在古北口与日军作战时被手榴弹炸伤留下的,人们听了除了肃然起敬外就是深深的震撼。

8月1日晚7点,一代名将关麟征因医治无效病逝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终年75岁。家属称:“将军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和平安祥,像睡着了一样。”

关麟征旧宅位于英租界加的夫道,即现在和平区长沙路95号,由和平区房管局办公使用。关麟征旧宅曾由其家眷常住,他也住过几次。旧宅是一处砖木结构的英格兰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60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8平方米,有主楼、配楼、后楼各一幢。主楼朝西南,三层,立面一侧为独特的半圆形。楼内房间宽敞明亮,钢窗、菲律宾木地板、实木门,室内天花板上有方形和圆形灯光灰线,装修讲究。一楼有客厅、饭厅、书房。佛堂位于一楼至二楼转角处,窗朝东北,房间稍暗,有二十多平方米。二楼、三楼主要是卧室和书房,房间较大。配楼为红砖清水墙,房间稍小,装修一般。主楼和后楼之间有平台相连接,后楼的房间进身较小。该处旧宅院落宽敞,院内有草坪、花坛和鱼池。现在,配楼因破旧已拆除,建起新颖的办公楼。  著作有《关麟征回忆录》等。

生平简述

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2营5连2排排长。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7团团长。

1928年7月,任11师31旅61团团长,后与师长陈诚闹翻离职。

1930年,任张治中教导2师2旅旅长。

1933年1月1日,升任25师师长。

1935年4月13日,晋升陆军少将。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8月,升任52军军长。

1938年6月,升任32军团军团长。

1939年1月,升任3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5月,调任15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10月,升任15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3月,任陆军第1方面军副司令官。

1945年,升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1945年10月,调任云南警备总司令,同年12月因昆明一二一惨案被撤职。

1946年,任中央军校教育长。

1947年10月,任黄埔军校校长,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任校长,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期间三任校长之一,同时是第一位就任校长的黄埔生。

1948年8月,任陆军副总司令。

1949年8月25日,任陆军总司令。

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并未前往台湾;盖关麟征认为台湾乃是时任台湾省主席陈诚之地盘,故不愿赴台。不过在该年关曾以军校校长的身份前往凤山视察孙立人办理的第四军官训练班。国民政府撤台后,曾多次电邀渠赴台,均被谢绝。

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湾后,曾赴台吊唁。

2师师长郑洞国

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市商溪河南岳寺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幼读私塾,十七岁入石门中学,在校期间,曾考取湖南陆军讲武学堂,讲武堂因故停办,返石门完成中学学业。毕业后,在家乡当了半年小学教师,又考取湖南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他顶用别人姓名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并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参加平定广州反动商团叛乱的战斗,担任广东军政府警卫。11月,黄埔一期学生提前毕业,他被派任教导一团第二营第四连党代表。

1925年2月,他随校军东征。次年,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营长。1926年7月,他随部编入东路军参加北伐,在攻打永定的战斗中,他率一营官兵担任主攻,这他灵活指挥,奋勇作战,仅激战半日便在后续部队支援下攻破城池,将孙传芳的福建督办周荫人打得落荒而逃,连周的尚有余温的大衣也被缴获。此后东路军主力掉头疾进,在梅县地区又围歼了周荫人的另一部主力。郑洞国以一营之众缴获敌人人枪各千余,再立战功。同年11因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8团团长。这时他刚年满24岁。这时东路军迭克漳州、福州等名城,于次年1月经古田、建瓯、浦城、仙霞岭进入浙江,沿途敌军望风披靡。东路军在杭州稍事休整后,再经泅安、广德、溧阳、句容直逼南京。3月下旬,东路军与北伐军第6军程潜部在南京胜利会师。北伐军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3月24日,英国兵舰以保护侨民为借口,猛烈轰击南京下关和栖霞山等地,造成震惊中外的惨案。时郑洞国率部驻守栖霞山阵地,曾命所部炮兵向英海军坚决回击,1927年5月,郑洞国继续随军北伐,后因病调任总指挥部参议。参加龙潭战役后,由于病情转剧,不得不住进苏州更生医院。同年冬,他病愈出院,闻北伐军正与敌人相持于徐州以北地区,遂辗转经蚌埠前往徐海前线,被总指挥部任命为徐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后调任第9军教导团团长。1928年“二期北伐”结束后,国民政府召开全国军事编遣会议,第9军教导团被编散,郑洞国重任第2师第5旅第10团(即改编前的第3师第8团)团长。此后,因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军事集团间不断发生混战,郑洞国随中央军先后参加了蒋桂战争、蒋唐战争、讨伐石友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1931年夏,盘踞在河南新乡一带的军阀石友三再次拥兵叛乱,郑洞国所在的第2师奉命沿平汉路北上,配合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其全歼于河北定县一带。不久,广东军阀陈济棠又通电反蒋,第2师奉命星夜南下赶至湖南醴陵,准备进攻广东。广东事变和平解决后,郑洞国调任南京警卫第1师第2旅第4团团长。未及两月,又被调回正在鄂豫皖苏区与红四方面军作战的第2师,任独立旅旅长。次年秋,红四方面军向川陕地区转移,第2师奉命赴潼关、洛阳一带休整。时郑洞国已改任第2师( 师长黄杰)4旅旅长,率部驻于洛阳。

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33年初,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后,又夺取热河,继而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在国难日深、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举国抗日的情势下,蒋介石下令抽调中央军第2、25、83师组成第17军(军长徐庭瑶)开赴古北口对日作战。在这之前,部队由于天天忙于打内战,早已厌倦了同胞间的互相残杀。能够有一个机会为国家效命疆场,尽军人的守土之责,所有人的心情都为之振奋。3月中旬,日将西义一率第八师团移兵古北口,欲集中兵力一举击破中央军,4月20日至28日,中日军队在南天门一线进行了八昼夜的血战。郑洞国率第17军2师4旅坚守南天门一线阵地,将士们只能忍饥受冻,在古老的长城上,以血肉之躯与兵力和火力都占绝对优势的日军殊死鏖战。战役期间,郑洞国曾奉命率部撤往后方休整,行军途中忽闻接防的第83师阵地被日军突破,部队伤亡惨重,师长刘戡愤而自戕未遂,形势岌岌可危。郑洞国心急如焚,立即率部星夜弛返前线,向日军发动反攻。此时我军阵地已大部失守,大批日军蜂拥扑来。郑洞国因兵力单薄,多次反攻失利。在这紧要关头,为示必死的决心,他脱掉军衣,只着白衬衫,提着手枪,亲自率领部队冲锋,官兵们见状士气太增,个个争先与敌拼杀,一时杀声震天,硬是将敌人击退了。至5月中旬,中国前线各军终因伤亡惨重、后援不继而先后节节抵抗后撤。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长城抗战宣告失败。消息传来,人人痛心不已。之后,第2师退驻北平。同年秋,郑洞国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次年春,他奉命提前结业,返回军中,率部和第25师75旅一起,开赴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担任守备第二线碉堡的任务。10月,红军失利后主力向湘贵方面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第4旅和第75旅尾追至芷江,又奉令调回北平驻防。1935年6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郑洞国所在的部队,全部忍痛撤出了北平。第2师奉命开赴徐州、蚌埠一带驻防。次年秋,原第2师师长黄杰调任税警总团团长,郑洞国接任了师长职务。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谋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何应钦下令各路中央军前往“讨伐”,郑洞国率第2师进驻潼关。未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2师撤回徐州。

“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他又首先率第2师参加了平汉路保定会战。固守保定城至漕河一线阵地,多次予敌以重创。后军长关麟征阵地被突破撤退,郑的后方为敌骑兵包围,仍与日军血战一昼夜。保定城破后,又与敌展开巷战,幸而这时裴昌会将军率第47师冒死前来接应,才得以率军杀出重围。保定失守后,日军又连陷正定、石家庄等重镇,一直深入到豫东地区。在豫北安阳吃紧时,第2师曾奉命转移到林县一带山区进行游击作战,牵制日军南下。其间,郑洞国曾派突击队乔装日军,袭击了日军在安阳的机场,给敌人造成很大恐慌,其斗志之顽强可见一斑。不久第2师又作为第一战区预备队参加漳河战役,战役失利后奉命退往舞阳休整。

1938年3月,郑洞国率第2师参加徐州会战,当郑洞国率部昼夜兼程地从河南赶到徐州时,战局发生突变:日军精锐的第10师团已攻陷滕县,川军第122师王铭章师长以下两千余人全部阵亡,敌前锋郜队正由滕县以东向枣庄快速南下。郑洞国考虑我军已来不及实施在运河以北临城一线迎敌的作战计划,即使先敌一步到达运河北岸,也将因立足不稳为敌击破,这样连徐州都会陷入险境。为此,郑洞国根据参谋长舒适存的建议,并报请上级同意,一面果断地指挥部队火速开往运河南岸占领阵地,掩护友军集中,以确保徐州。这时大批日军已进抵运河北岸,正积极准备渡河南犯。郑洞国率师主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赶到了运河南岸的利国驿立即与敌人隔河交战。但日军凭借强大炮火,攻势如潮。危急间,配属该师作战的重榴弹炮营及时赶到,郑洞国立即命令放列射击,十二门大炮齐声怒吼,一排排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头上,打得日本鬼子狼狈逃窜、死伤枕籍,不得不放弃渡河打算,沿枣台支线转攻台儿庄。此战大大缓解了危殆的战局,为我军变更部署,调动兵力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郑洞国回忆说,如果当时自己没有灵活机动的处理情况,使日军冲过运河,不但徐州势将难保,而且在运河以北枣庄、峄县间的中国军队亦将陷入困境,这样整个战局将面目全非,也不会有后来的台儿庄之捷了。

当夜,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新由郑州、洛阳赴援的第2集团军及第20军团110师接替52军防务,沿运河南岸布防,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第20军团主力52军、85军让开津浦路正面,向峄县东北之兰陵、向城一带集结、迂回,待敌孤军深入时即南下拊敌之背,会同第2集团军将其聚歼。据此,52军连夜循运河南岸经台儿庄、兰陵镇开往向城秘密集结。以后,郑洞国指挥第2师参加了攻击枣庄、北大窑、峄县的激烈战斗。正当第20军团逼近台枣支线,拟合围进攻台儿庄之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时,在临沂方面与中国军队作战的日军第5师团突以坂本支队4000余人绕道前往增援。第2师奉命随军团主力迎击,于4月6日将敌击溃于杨楼、底阁一线,随后乘胜与第2集团军会师,复将敌濑谷支队击溃,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追击退守峄县之敌,郑洞国率部以“精兵夜袭”的方式,一举攻占了峄县城外地形险要的制高点九山。军长关麟征异常高兴,亲自率人到九山阵地视察。后因日军不断增调援军至徐州战场,在前线的各中国军队相继撤至邳县以北沿运河一线拒敌,第2师担任燕子河、大刘庄一线防务,与敌反复鏖战20余日,阵地从未丢失,直至5月上旬才奉命撤出战斗,开往归德整补。在邳县以北地区防御作战期间,为便利后方交通,郑洞国曾命工兵连在碾庄圩以东的运河上铺设了一道浮桥。未曾想,徐州失陷前,在运河东北地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力十余个师,竟均赖此桥撤出了战场。撤出战场后,为躲避敌机轰炸,郑洞国率第2师昼息夜行,徒步行至归德。时薛岳正率大军在归德以东地区与敌大战,临时调郑部作预备队。不久战役失利,第2师撤往河南漯河,数日后又奉命经南阳、湖北安陆、随县开往武汉行军途中,原第52军军长关麟征将军升任第32军团长,他报请军令部让第25师师长张耀明将军升任该军军长,以郑洞国任副军长,气愤之下,遂坚辞不受,并向军令部请假离开部队,回到长沙。自次离开了自北伐以来就在其中服役长达十年的第2师,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结束后,被汤恩伯委任为31集团军第98军军长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

政府为表彰建国粤军在第一次东征时之表现,于广东汕头增编建国粤军第4师(师长许济,许崇智的弟弟,原东路讨贼第2军第5旅扩编)。同年9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以“廖案”为名解散建国粤军。其中第4师于9月20日在广东海澄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师,辖三团(另一补充团)。师长由原建国粤军第4师第7旅旅长谭曙卿(湖南湘潭人,行伍出身)担任。

10月,第3师于第二次东征时协攻惠州,随后在塘湖大破陈炯明叛军,并尾追入闽,于福建平和再获捷报。二次东征结束后回粤,分驻梅县、兴宁。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第3师奉命留粤。同年10月攻闽,先后在永定、松口大败五省联军之周荫人部,创国民革命军迂回作战成功之先例。12月,第3师进驻福州。

1927年1月27日,师长谭曙卿调升新编第1军军长,由第3师副师长顾祝同(江苏安东人,保定官校六期步科)递升师长。同月,第3师奉命包围第17军第3师,将其缴械。因遭反抗,第7团团长陆廷培殉职。2月,第3师入浙。3月同友军会师于江苏南京。5月战于安徽全椒,重创直鲁联军第9军(军长张继善阵亡)。是役,第9团团长萧炳煌殉职。6月,第3师入鲁,先后在郯城、临沂再创敌军。同年8月徐州为敌攻陷后奉命撤往上海休整。既而参与龙潭战役,配合友军大败孙传芳部。

1927年9月26日,师长顾祝同升任第9军军长,仍兼第3师师长。时第3师驻常州整训。11月随军继续北伐,战于安徽凤阳。12月配合友军再占徐州。1928年1月,兼军长顾祝同辞去兼职专任第9军军长,调第22师师长涂思宗(广东镇平人,粤军讲武、陆大特一期)接任师长。4月,第3师参加第二期北伐,先后攻占山东滕县、邹县、临城。临城一役,第8团团长潘国聪殉职。5月,第3师突入济南,围歼张宗昌之总指挥部,继因“济南事变”而撤往徐州休整。

1928年7月25日,根据编遣会议之决定,第3师于江苏徐州缩编为第2师第4旅(旅长涂思宗)。



陆军第十四师

陆军第14师前身为建国粤军第2师第4旅和独立第16团。1925年11月前述两支部队在广东大埔被改编为第14师,辖三团。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时驻防潮安,担负东江地区的守备任务。10月参加北伐,在福建作战,先后攻占福州、漳州。1927年3月进入浙江作战。8月死守龙潭车站,重创五省联军马葆珩所部。12月占领徐州后又进入山东作战。1928年6月开赴安徽蚌埠休整。7月根据编遣会议之决定,第14师缩编为第2师第4旅。

1928年7月25日,根据编遣决议,以第3、第14、第54三个师以及第9军教导团缩编为第2师,师部于安徽蚌埠成立(是为本师第二次组建),辖三旅六团(17862人)。

师长由第9军军长顾祝同(江苏安东人,保定官校六期步科)降任。第2师成立之初分驻宿县、蒙城、阜阳整训。1929年1月,于蚌埠进行军事演习时不慎发生实弹射击事件,负责演习之旅长——黄国樑、涂思宗被撤职。同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第2师作为先头部队进占武汉。6月,第6旅与第3师第9旅互换番号。9月移驻汉口时,裁撤第5旅旅部,师改两旅六团。

1929年10月15日,师长顾祝同升任第1军军长,仍兼第2师师长职。时蒋冯战争爆发,第2师战于临汝。11月开赴南京,卫戍首都。12月沿津浦线追击石友三部。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第2师同晋军胶着于陇海路,先后战于砀山、民权。民权一役,第4旅第7团团长侯克圣殉职。同年8月,陇海路形势逆转,第2师奉命后撤。于野鸡岗遭到西北军孙良诚部突袭,损失惨重。

继又在民权遭晋军突袭,被迫撤守商丘。第4旅第8团团长赵强华因失民权而被军法处决。9月,第2师于休整后配合友军切断平汉路,包围新郑之西北军第7军。东北军入关助战后,进占新郑。中原大战结束后,第2师移防潼关。12月入甘,安定西北。1931年1月,第10师29旅改编为第2师独立旅,师改三旅九团。同时军委会拟以第10师师长杨胜治调任第2师师长,旋以杨氏病重而作罢。同年4月,第2师移防河南焦作。

1931年5月4日,师长顾祝同升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调参军处参军上官云相(山东商河人,保定官校六期步科)接任师长。

1931年6月7日,师长上官云相升任第9军军长,由第2师副师长楼景越(浙江诸暨人,黄埔官校一期)递升师长。7月,第2师开赴平汉路北段配合东北军夹击石友三叛军。8月,开赴河南信阳、潢川围剿红军。

1931年12月26日,师长楼景越调任警卫军第1师师长(未到任),调第4师副师长汤恩伯(浙江武义人,日本陆士中国队十八期步科)升任师长。1932年1月,第2师于商潢公路北进时遭红军伏击,一度败退潢川。战后调往开封休整。

1932年3月1日,师长汤恩伯调任第89师师长,调第1师第2旅旅长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官校一期)升任师长。同时第2师调整建制,原独立旅改称第5旅,所属第3团调归第80师,师改三旅六团。6月,第2师开赴鄂豫皖苏区参与对红军的第4次围剿。8月同红4方面军一部激战于悟仙山,第6旅第11团团长周良殉职。第2师以损失过重而再次调整建制,第4旅缩编为独立团,第5旅改称第4旅,师改两旅五团。9月进占河口。10月,第2师以主力驻潼关整补,第4旅驻于洛阳。1933年1月日军侵犯热河,第2师奉命参战。3月抗击日军于古北口之南天门,战至5月撤防,驻河北怀柔整补。6月进驻北平。1934年3月,第2师以第4旅编入剿匪军第1支队,由副师长惠济率领南下江西围剿红军。同年10月,第2师以独立团扩编为补充旅,另扩编骑兵团。1935年1月,第4旅归建。6月因中日双方签定之《何梅协定》而撤出北平,改驻徐州、蚌埠。7月按调整师编制改组(第一期),并逐步装备德械。

1936年3月26日,师长黄杰调任税警总团总团长,由副师长郑洞国(湖南石门人,黄埔官校一期、中央官校高教一期)代理师长。8月召开调整师检讨会议,并完成改组。同时补充旅改编为独立第20旅脱离建制。12月西安事变发生,第2师集结于潼关,对西安采取包围态势。1937年1月事变解决后回驻徐州。

1937年5月12日,代师长郑洞国真除师长。同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第2师开赴平汉线北段之满城、保定、新安镇修筑工事。9月,同日军战于保定,继而撤守邢台。11月入林县山区开展游击,成功偷袭日军安阳机场。1938年3月,第2师参加徐州会战,先后在利国驿、枣庄、峄县、兰陵作战,为台儿庄战役之大捷出力颇多。5月撤往归德整补。同时,骑兵团建制撤消。

1938年7月4日,师长郑洞国调升第31集团军高参兼第98军副军长,调第40师副师长赵公武(广东大埔人,黄埔官校潮州一期步科,中央官校高教四期、陆大将官甲一期)升任师长。8月,第2师参加武汉会战,于江西瑞昌东北地区作战20余日,以损失过重而撤往湖南醴陵,接受安徽保安部队之兵源补充。11月开赴新墙河南岸据守。1939年9月,第2师开赴永安休整。10月于金井缩编为三团制师。1940年6月移防广西柳州。11月移驻湖南衡山。1941年3月,第2师再返广西,驻于田东。8月入滇,先后驻防于富宁、文山,担负中越边境之警备。

1942年7月15日,师长赵公武升任第52军副军长,由副师长刘玉章(陕西兴平人,黄埔官校四期步科、中央官校高教四期)递升师长。1943年2月,第2师第5、第6两团与第25师75团、第195师583团对换番号。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开赴越南海防受降。

11月船运秦皇岛,为抢占东北,同东北民主联军先后战于锦西、北镇、朝阳。1946年3月开赴沈阳休整。5月攻占本溪、宫原。6月驻于鞍山、辽阳整训。10月战事再起,先后在安东、宽甸、浑江作战。12月在辑安与友军会师。1947年2月解友军第195师通化之围,再于梅河口解工兵第2团之围。4月回驻沈阳,继赴本溪整训。5月增援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撤围后回驻本溪。

1947年6月23日,师长刘玉章升任第52军副军长,仍兼第2师师长职。11月,本师攻占海城、大石桥。

1947年12月29日,兼师长刘玉章辞去兼职专任第52军副军长,由第2师副师长平尔鸣(陕西兴平人,黄埔官校四期经科)递升师长。同月,第2师于沈阳外围击退东北民主联军之进攻。1948年2月再于白塔铺告捷。

1948年3月,师长平尔鸣升任第52军副军长,仍兼第2师师长职。4月,本师分驻十里河子、苏家屯、兰旗。7月参与辽南之扫荡作战。9月回驻辽阳。10月攻占鞍山,继克营口,旋因东北战局失利,海运西撤葫芦岛,再经上海撤往江苏常州整补。其第5团留驻营口之部队为东北野战军歼灭。第2师以第5团建制不全,而将官兵分补第4、第6两团,另以第52军人力团改编为第5团。

1948年12月,兼师长平尔鸣辞去兼职专任第52军副军长,由第2师第4团团长郭永(湖南澧县人,第二师教导队五期、中央官校高教十期)递升师长。1949年4月,第2师进驻上海。5月于月浦、杨行、顾十房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终因战局不利而撤往舟山。6月开赴台湾。7月移防舟山登步岛。8月再回台湾,担负中坜至新竹一线之海防。

1949年10月,师长郭永升任第52军副军长,调第52军参谋长侯程达(奉天辽阳人,中央官校十一期步科、中央步校四期)接任师长。1951年12月,第2师参与驻台军队之检阅,成绩名列第一。1952年6月1日,第2师与第40师一部并编为第33师(师长侯程达)。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之历史至此结束。

国民革命军第25师抗日烈士

高 鹏 团长 25师150团陕西乾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1938年4月24日追击日军至江苏邳县莲花山殉职时年34岁。 追晋陆军少将.灵柩运回陜西干县安葬.

曾 调 团长 二十五师七十五旅一五○团 1937年10月21日攻打漳河南岸东堡漳牺牲

杨作源 上校团长 52师312团福建省尤溪县后楼 1937年11月苏州河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王润波,字启大,上校团长 十七军二十五师七十五旅一四九团 1905年4月27日出生在开县县城汉丰镇西津坝。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1933年3月11日古北口战役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尸骨无存,时年28岁。

曾惠民(1908-1939)少校营长 九战区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一五○团四川安岳 军校八期毕业,。1939年9月22日湘北新墙地区不幸弹中要害,壮烈牺牲。

曹云剑(1898-1938)营长,25师73旅146团1营浙江永康下杜曹村 1937年4月20日牺牲在邳县以北的连防山 安葬于徐州中山公园

魏兆伯 营长 二十五师一九一五年生于甘肃省民勤县北街仓门巷 天水军官学校毕业 一九三八年台儿庄会战中弹要害,壮烈牺牲,时年24岁。

姜玉振少校营长25师149团1938年4月24日追击日军至江苏邳县莲花山殉职 楼浩卿 少校营长25师149团1938年4月24日追击日军至江苏邳县莲花山殉职

张震华 营长 52师 1939年4月7日溧阳上沛埠阵亡

陈位拔 上尉营副 九战区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江西赣县 黄埔军校第八期,1939年8月19日湖北临湘毛家冲壮烈牺牲

曹云剑 营长 25师146团1营1938年4月3日台儿庄率部向杨楼突击牺牲

王存忠 代理营长25师145团2营1938年4月23 日台儿庄战役,虎皮山冲击敌人牺牲

袁双亭 代理连长 25师145团1营2连 1938年4月13日台儿庄战役,枣庄东南角一村庄中炮牺牲

王曾富 少尉排长 25师149团 1939年9月25日湘北洪桥牺牲

胡梁材(1905-1939)中尉排长 二战区二十五师一九四团河北大名1939年7月5日晋南绛县大磨湾流血过多,英勇殉国。 张勇魁上尉排长 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一四六团。1939年9月25日在湘北南岳庙于洪桥阵地终弹尽援绝,英勇殉职。

白小虎 班长 二十五师一四五团上海人 潮河支流干沟北岸壮烈牺牲 十九岁须贺少将称他们支那七勇士

李狗剩 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安徽人 潮河支流干沟北岸壮烈牺牲 十七岁 须贺少将称他们支那七勇士,还五名无名烈士

国民革命军第2师抗日烈士

王润波,字启大 团长 开县汉丰镇西津坝人。1905年4 月27日生,古北口抗日殉国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吴超征 团附17军2师6旅11团浙江永嘉人,黄埔3期步科 1933年4月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吴超徵 副团长 2师6旅11团浙江永嘉瓯渠人。黄埔军校三期 1932年4月21日长城南天门及左翼八道楼子中弹殉国年仅29岁。

吴超徵(1905—1933) 副团长 2师6旅11团浙江永嘉瓯渠人。 1932年4月21日拂晓,日机轮番轰炸南天门及左翼八道楼子2师阵地 2师浴血奋战,自晨至暮,伤亡惨重;超徵也于血战中中弹殉国,年仅29岁

聂 新 营长 2师11团2营 广东博罗人,黄埔潮州分校1期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李继民 营长2师4旅7团2营广东兴宁人,黄埔潮州分校1期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丁保如 营长 第二师芝英三村 1938年4月台儿庄牺牲,28岁 安葬徐州九里山

唐生楚→吴谦光 连长 2师4旅7团1营3连安徽桐城人,行伍出身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李宗法 连长 17军2师11团2营5连湖南宜章人,驻豫军官团1期 1933年4月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熊宗培 连长 17军2师补充团第6连湖北沔阳人,黄埔7期步科 1933年4月24日八道楼子争夺战,南天门阵亡

吴金城 连长 2师4旅8团2营4连湖南衡州人,驻豫军官团1期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李 浩 连长 2师4旅8团2营5连湖北竹溪人,黄埔7期步科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郑天骥 连长 2师4旅8团3营9连湖南耒阳人,黄埔6期步科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朱翰→朱兴义 连附 2师12团1营2连湖南桂阳人,黄埔军训班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邹新民 连长 2师12团3营8连 湖南临澧人,黄埔5期步科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杨培尧 连长 2师补充团1营3连江苏宿迁人,驻豫军官团1期 八道楼子争夺战阵亡

姚莹皓上尉连长 第九战区第二师六旅十二团三营九连。1939年9月23日,率部坚守湘北地区新墙河南岸彭家湾阵地。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

刘振清 中尉排长 第五战区第二师一二○团二营。1938年9月,奉命率部夜袭进犯河南信阳龚新街的日军 被重重包围,激战中,他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腾醒亚上尉排长 2师7团4连湖南凤凰籍浙江嘉善牺牲

尹良民 少尉排长 29军第2师1旅1团1营2连 安徽太和县 29岁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张华邦 少尉排长 29军第2师1旅1团1营1连 河南拓城县 24岁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姜殿德 少尉排长 29军第2……9连  河北怀来县张官营人 28岁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朱某某 上士班长 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1939年9月长沙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眼睛中了子弹,不久便成仁了

要富有 士兵 古北口抗日殉国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王进成 士兵 古北口抗日殉国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乔 德 士兵 古北口抗日殉国 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第52军(整编2师):1937年8月以第25师为主新组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8月9日任命关麟征(字雨东)为军长,隶属第2集团军。1938年6月17日,关麟征升任第32军团军团长,由第25师师长张耀明继任军长。1938年10月2日任命欧阳芬(号子揆)为副军长。1939年6月17日任命梁恺(第195师师长)为第52军军长。1941年,军长张耀明。隶属第9集团军。1942年6月6日,张耀明升任第9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任该军军长。7月17日,第2师师长赵公武(字懋森)升任副军长。10月15日,任命杨学房(号留轩)为副军长。1943年2月18日,免去张耀明所兼之52军军长职,副军长赵公武继任军长职。4月8日,该军195师师长覃异之(原名异存)升任副军长。梁恺副军长于4月15日调第5军任副军长。8月3日又调回来任副军长。此时序列为:军长赵公武,副军长杨学房、覃异之、梁恺。1944年,杨学房他调。1945年初,杨学房和覃异之他调,4月14日,第195师师长郑明新(号燕庭)升任该第52军副军长。1946年,该军进入东北,第一个进占沈阳。按照国民党整军的规定,该军应该改称整编第2师,但一直没有改成。1947年初的序列:军长赵公武,副军长郑明新、梁恺,参谋长廖传枢。隶属东北第3绥靖区。后来改隶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在鞍山战斗中,暂58师在师长王家善率领下逮捕了少将副军长郑明新,在营口举行了战场起义,脱离了国民党军。1948年,刘玉章接任军长职务,副军长平尔鸣,参谋长廖传枢,隶属第9兵团,在辽沈战役第三阶段作战中,该军第2师全部和第25师1个团被歼灭,军部率第25师主力乘船南逃。在江防战役中防守苏州地区,防线被突破后退守上海黄浦江以西地区,5月27日,该军除一部登船逃往舟山群岛外,其余全部被歼。

少将副军长郑明新,少将。号燕庭,广东五华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毕业。

曾任第25师73旅146团团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在陕甘堵截红军,抗战爆发后曾参加徐州会战,1938年任第52军2师少将参谋长,1942年任第9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4月任第52军195师师长,1945年4月任第52军副军长,1946年4月兼任军事调处执行部第29小组组长,1947年兼任第52军前进指挥所主任,在东北参加内战,1948年2月25日在辽宁营口被起义部队扣押。

第五十二军副军长平尔鸣(1902~?)别字德言,陕西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经理科毕业。1947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副军长。1948年在东北曾与人民解放军作战

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尹先甲(1906~?)湖南沅陵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1948年曾任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同年冬在东北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被俘虏。

52军25师少将师长胡晋生(1904- )湖南常德人。字月添,黄埔五期步科第一学生队学员。抗战时期任52军团长、副师长,1947年任52军25师少将师长。1948年2月在鞍山被解放军俘虏。

第五十二军少将参谋长廖传枢(1910.4.21—1987.3.16)少将。曾用名廖百亨,字震辉,安徽淮南市廖家湾村人。1929年11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炮科,他年龄虽小,却是黄埔一期的廖运泽、黄埔四期的廖运升以及五期的廖运周的族 叔,1929年12月任南京江宁区要塞司令部少尉、中尉排长,1931年4月任独立炮兵第四团中尉排长、上尉连长、营附。1933年4月任独立炮兵第一旅第一团二营四连中尉排长。1934年7月任第二师炮兵营上尉营附、连长。1938年3月任第52军2师少校参谋,参加徐州会战,后任中校作战参谋,1939年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12月任第52军2师上校参谋主任。1942年5月任第52军2师上校参谋长,同年11月任2师6团上校团长。1943年3月任25师75团上校团长,1943年8月任第52军军部上校附员,同年11月任第52军2师上校军务处长。1945年3月任第52军上校副参谋长,同年11月升任少将参谋长,1947年7月7日获颁胜利勋章。1948年10月兼任辽宁省营口市市长,12月8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49年4月任第15军参谋长,同年12月24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

1950年3月在解放军第50军教导团学习,1951年在湖南南岳中南军大教导团学习,1953年12月在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武汉分校任图书管理员,1959年3任武汉市人委参事室参事、武汉市政府参事。1955年3月任武汉市政协常委,1985年3月任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黄埔军校同学会武汉联络组组长,民革武汉市委员会顾问,1987年3月16日在武汉病逝。

52军第296师师长刘梓皋1908-湖南安乡人。 国民党员。1926年3月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在辽沈战役中,参加了沙岭战斗的国民党军新22师66团副团长刘梓皋经血战,立大功,破格提拔为新6军暂编62师少将师长。1948年10月28日国共辽西会战中,刘梓皋战败被俘。刘梓皋在押送途中脱逃。回国民党军后,改任从营口葫芦岛撤退的52军新组建的第296师师长。解放军渡江后,从上海撤退到台湾,其部调归当时守备金门的第五军建制,防守金门。后任高雄要塞副司令。

52军第25师师长姚国俊(1904.5.12—1992)中将。号轨钧,陕西醴泉骏马乡傅官寨村人,生于1904年5月12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31年任第25师参谋处长,1936年任西北剿匪总部第11纵队第25师参谋长,在山西参加阻截红军东进,抗战期间曾任第52军少将参谋长,1942年任第9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任第52军25师师长,1944年11月升任第38军副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38师副师长兼55旅旅长,1948年7月任第38军中将军长,1949年5月被免职,6月任第19绥靖区中将高参,后在成都从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政协常委,成都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国民党起义将领。1913年开始在本村小学读书,1917年考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陕西第一中学,因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曾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5年,经同学张耀明(黄埔1期)介绍,考入黄埔军校4期,编入步兵科军官第1团(团长张治中)第9连第1排第1班当班长,曾参与过第二次东征,担任惠洲城防工作,并给前方护送过弹药给养。

1926年10月,姚国俊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21师第163团第1营第2连任连副。该部奉命开往江西参加北伐战争,击败了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在战斗中,姚国俊左大腿被敌弹穿透受伤,但仍坚持指挥,经血战两昼夜,孙传芳部向嘉兴、上海方向溃逃。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运动,姚国俊从上海来到武汉,曾和周益三(黄埔4期同学)等去会见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当时,邓演达以北伐军总政治部名义,介绍姚国俊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工作。

1928年秋,姚考入陆军大学学习三年。1931年毕业后,派到国民党第87师第2旅(旅长宋希濂)第4团任上校副团长。

1932年8月,姚被调到国民党第25师(师长关麟征)任参谋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向热河和长城一带的中国军队大举进攻。3月,姚国俊率25师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战斗中,姚国俊竭智尽力,作出了贡献。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姚国俊仍担任关麟征新组建的25军参谋长,跟随关麟征参加了平汉路北段的漕河之战和漳河之战,抗击日军侵略。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7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1941年初,姚国俊由国民党第9集团军参谋长调任52军第25师师长,担任云南南部中越边境从河口到马关一带边防任务,掩护远征军主力在中缅边境向日军进攻。

1944年底,姚国俊调任第38军副军长。1947年初,张耀明调任南京卫戍司令,姚国俊升任第38军军长。1949年4月底,姚国俊因与胡宗南发生矛盾,被调任商洛绥靖区副司令,姚国俊怕发生意外,便离开西安到宝鸡,后转赴汉中去成都。在成都解放前夕,随裴昌会第7兵团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姚国俊从1954年起,一直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先后任四川省民革委员、顾问和对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成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1992年在成都病逝。

==============================================================================

第52军既抗日,也打共军;既会攻击,也会逃跑,既是"倚海剑",又是"千里驹";既会吹牛,也敢斗狠,是在战火中打出来的王牌,号称"国军第六大主力"。

1937年8月以第2、第25师编成.关麟征任军长。6月关麟征任第32军团军团长,仍兼军长,该军团辖第52军1个军,9月张耀明接关任军长:抗战开始后.该部调至河北,隶属第一战区在平汉路北段沿线抗击日军.尔后转进至山东,隶属第五战区,徐州会战中该军在鲁南郯城重创日军。尔后参加武汉会战,第195师转隶该军。第2师,师长原为郑洞国。1938年7月赵公武接任师长职;第25师,师长原为关麟征.1937年8月关升任军长,张耀明接关任师长.1938年9月张汉初又接任师长职;第195师,1938年1月以河南保安第1、第2、第3、第4团编成预备第12师,彭进之为师长.2月改编为第195师,隶属第90军。3月又以豫东师管区拔新兵700人编入该师,6月隶属第52军,以梁恺任师长。后又在湖北补充新兵800余名。

1943年2月免张耀明军长职,赵公武接任军长.该军辖第2、第25、第195师.

1939年7月前隶属第三十一集团军.尔后隶属第十五集团军.1940年7月至9月隶属第四战区,此后隶属第九集团军.1945年3月改隶第一方面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等役.第2师,师长赵公武.1942年7月赵公武升任副军长,刘玉章接任师长.第25师,师长张汉初.1941年11月姚国俊代理师长,1942年8月实任.1943年8月郑挺锋任师长,1944年11月刘世懋接郑任师长.第一九五师,师长梁恺,1939年6月覃异之接梁任师长.1943年3月郑明新接覃任师长.

第52军军长赵公武。该军于1945年秋随杜聿明出关;1947年8月赵公武调升。梁恺接任军长。9月梁恺升任第一兵团副司令。覃异之接任军长。该军辖:第2师,师长刘玉章;第25师,师长刘世懋,1946年李正谊接任师长,11月该师在宽甸、桓仁地区被歼,李正谊被俘。后重建该师,以胡晋生任师长;第195师,师长陈林达。

第52军军长覃异之。1948年5月覃他调,刘玉章接任军长,该军辖第2师,师长刘玉章,1948年2月平尔鸣代理师长,不久实任,7月平尔鸣升任副军长,尹先甲任师长,11月郭永任师长;第25师,师长胡晋生,该师于1948年2月在鞍山被歼,师长胡晋生被俘,后重建,5月李运成任师长;第195师。师长谢代蒸.1948年1月该师被歼,后重建,2月以李运成为师长,4月又任命罗莘莍为师长。后编入第6军。第52军1949年隶属淞沪警备司令部,辖第2、第25师,师长仍旧,另辖第296师。该师于1948年11月隶属第52军。

第52军军长刘玉章。1949年初由东北迁驻淞沪。该军辖第2师,师长郭永,第25师,师长李运成,第296师,师长刘梓皋。5月该军由上海撤到台湾。

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52军转战南北,英勇守土,是国军中的一支精锐主力。1940年法国战败后,日寇有从越南方向入侵云南的危险。关麟征的第9集团军(52军是其主力)和卢汉的第1集团军紧急奉调长途跋涉入滇,从此52军在滇南担任国境守备4年之久。)

抗战胜利后。52军被调到东北战场,参加内战。后于上海战役后撤到台湾,曾驻澎湖。当年他们从上海撤退即开往澎湖列岛的马公岛驻扎。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参加长城抗战

一九三三年,中央军第2师(师长黄杰)、25师(师长关麟征)和83师(师长刘戡)三个师北上,统由第17军军长徐庭瑶指挥。一向热心“剿共”的徐庭瑶,本来奉命到江西上饶担任赣东北清剿指挥的任务,但此时也请求北上抗日,可见要求抗日已成全国人心之所向。

一九三三年元旦,第4师独立旅扩编而成第25师,二月即匆匆北上抗日。该师除迫击炮外,山炮、野炮全无。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无坚固阵地可凭,加以官兵训练很差,虽有抗日爱国的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技术,以故伤亡极重。计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四千余人。但敌自侵入热河以来,又一次遇到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敌军伤亡不下二千人,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役为“激战中之激战”。

长城抗战古北口之战时,国军名将杜聿明是第25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从蚌埠赶到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阻击日军。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关麟征决定要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他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75旅主力。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敌人的战斗前哨发生遭遇。后关麟征亲率149团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敌人的潜伏侦探狙击,双方短兵相接,关虽首先被手榴弹击伤,仍继续指挥149团与敌搏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我军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并与145团取得联系。是役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据关麟征说,在他身旁的士兵由于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即行掷出,结果并不爆炸,否则他是不会受伤的。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教训,所以后来他要求25师士兵,每人都要投几个手榴弹才算及格。关麟征负伤,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25师继续同敌浴血奋战。日军伤亡2000多人,始终未能攻破25师阵地。至12日第67军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后为52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敌得第4旅团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17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三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

在这里有一件事值得补述:145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大部队崩溃后,该军士哨仍在继续抵抗,先后毙伤日士兵百余名。后来日军用大炮飞机联合轰击,始将该哨歼灭。日军对这军士哨的英勇精神,非常敬佩,曾把七个尸首埋葬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注:见杜聿明 郑洞国 覃异之合著的《古北口抗战纪要》)长城各口战役中,日军死伤约6000人,中国军队死伤多少?说不准!请看下面记载:

“时事日报”二卷二期载:各军死伤失踪之数达6.5万,徐廷瑶17军损失最大,几达65%。可见17军的作用与贡献。

中国Government通知美国大使馆,谓:中国战役损失达3万人。

《关麟征传略》简洁地描述了古北口作战的情形:“……关麟征奉命率25师北上至古北口抗日。是役,他亲率149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炸五处受伤,浑身是血,身边官兵全部战死……”“……起初是关麟征25师在第一线,被打残了。黄杰第2师顶上去,换下第25师。第2师被打残了,刘戡的第83师又顶上去,换下第2师。……”

1933年春,郑洞国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

1935年秋,任第二师师长。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他率第二师参加保定会战。次年3月,他率52军第二师参加“徐州会战”,在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中战功显著。后任新一军军长,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吉林省Government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25师师长关麟征抗日受伤住院,在北京协和医院,天天有人民团体代表去慰问,后获“青天白日勋章”。而当时一位因“围剿”红军受伤住院的将领连一个来探望的人都没有,心里十分渴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80年7月30日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一位已昏迷不醒的老人被送了进来。在急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发现老人胸前疤痕累累,以为是过去动什么手术留下来的。当得知这位老人是昔日的抗日名将,那些疤痕是与日寇在长城古北口血战中,被手榴弹炸伤留下的,人们不禁肃然起敬。两天后,老人病逝。这位老人,就是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所任命的最后一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

关麟征字雨东,1906年出生于陕西户县一贫穷的农民家中。18岁那年,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引荐,赴黄埔军官学校求学,从黄埔一期毕业后纵横沙场25年,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诸役,身经百战。1949年秋,蒋介石任命关麟征担任陆军总司令。

首建25师,初建52军是关麟征将军。他熟读中外兵法,经常告戒部下不懂现代文化知识就打不好仗;七七抗战爆发前在北平的几年,他经常和北平的一些学者和教授交往,如清代史研究专家肖一山先生和民国大学教务长等经常是他的座上客。有这样的儒将为主帅,52军读书风气甚盛,士兵认字、练字,官长的房间都有书架,有各种军事书籍供阅读,因此行伍出身的排、连、营、团长并不比学生干部差;另一件事,关麟征将军在滇南驻防时,打破学历资历界限,提拔刘玉章为2师师长,曾激起52军从未有过的一场大风波。2师几个资格较老的将领,军少将参谋长刘平,25师少将副师长邓士富,195师少将副师长钟祖荫和2师4团团长雷克文等一起请长假对抗,关将军大笔一挥——照准!以后事实证明关将军是正确的,离职的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有大的成就。一个精锐的部队,交给庸人领导,即成废物。关将军提拔刘玉章,并无丝毫之徇私,虽然刘玉章也是陕西人,但他们素无来往,关只知道刘玉章鲁南会战、瑞昌防守战战功卓著。以后发挥52军第2师、52军战斗力,足证刘玉章是真将军。

第52军在台儿庄大捷

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52军是攻击兵团,担负战场上关键性的任务和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台儿庄大战前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后日军拼力争夺台儿庄,占领市街。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数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曾在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中与第52军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评价说:“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

第52军在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后,52军新成立第195师,由25师73旅旅长覃异之(早年加入Communist party,后脱党。曾任第八兵团中将副司令兼52军军长等职务)任师长。1939年9月,覃异之率195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在守卫草鞋岭战斗,该师某营,奋勇抗击日军进攻,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1939年8月湘北主攻方向,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守卫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是以关麟征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下辖第52、第79、第37军共三个军)。9月18日,该路日军约5万人配有飞机支援,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国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一场激战由此展开。新墙河全长只有80里,此时第52军是关麟征手下最能打的一个军,军长张耀明(陕西人,后曾任南京卫戍总司令).集结岳阳方面之敌第六、第十三两师团,各以一个大队附炮兵一部,分向第五十二军赵公武、覃异之两师警戒阵地金龙山、雷公山、铜鼓山等地先行炮击二小时,8时许,步兵开始进犯。敌、我不断增援,相持至19日拂晓后,两处阵地因比较突出,工事全被敌炮轰毁,守兵赵公武部胡春华营自战斗开始即誓死坚守阵地,已与敌相持达三昼夜。在战斗中,除7个负重伤的士兵先后退出阵地外,其余自营长以下全部与阵地共存亡,无一生还。黄昏前,阵地陷入敌手。18日、19日两天,双方在下燕安、大桥岭等阵地反复争夺,张耀明本着逐次抵抗、消耗敌人的方针,顽强作战,失去阵地后,常常“几经肉搏冲击,又完全夺回”。52军各师均英勇抗敌,其中以守卫草鞋岭阵地的官兵英勇牺牲精神,尤为悲壮。

草鞋岭阵地守军是52军第195师第1131团第3营,全营官兵500余人,营长史思华少校。从20日开始,日军奈良支队5000余人开始向草鞋岭猛攻,史思华营以一当十,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抗击,激战两天全营伤亡过半但没有丢掉阵地。日本人十分吃惊,他们一直以精良的装备同人数多于自己的国军作战,屡战屡胜已经使鬼子觉得:他们的铁蹄踏到哪里,哪里就会被攻克。而现在固守阵地的仅仅一个营却硬是把他们两个联队挡在了小小的草鞋岭面前。 他们不敢再轻视眼前的国军,支队长奈良于是亲自跑来进行新的调整、部署。

按照师长覃异之给该营下达的任务主要是迟滞日军,为全师调整部署争取时间。现在,史营已经在此阻挡敌人近3天了,任务已经完成。黄昏时分,覃异之师长的电话接到了阵地,覃异之说:“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和战士们决心杀身成仁。第二天太阳傍晚,第3营官兵全部阵亡。日军支队长奈良晃少将,毕恭毕敬地向他的敌人躬身……战后,为褒奖史思华营的悲壮事迹,国民Government在当时激战的地点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美国《时代周刊》载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盛赞关麟征是“中国的巴顿”。

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讲话时说:“中国军队如都像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52军抗战胜利后到越南受降,驻军越南,1945年冬自越南海防海运到秦皇岛。此时52军军长是赵公武将军,下辖第2师、25师、195师三个师,而第2师的师长就是将来52军的军长刘玉章。

1949年初由东北迁驻淞沪。该军辖第二师,师长郭永,第25师,师长李运成,第296师,师长刘梓皋。5月该军由上海撤到台湾。

安全“转进”到台湾的国军其阵容与三大战役前的国军阵容相比,不禁联想到胜利“长征”到延安的红军。苦海余生的国军部队首推刘玉章的52军。52军来台之后成为台岛內防御部队的主力,此军产生出大批高级将领,形成了一个山头。1950年到1956年国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整编:从50年的12个军部、40个步兵师和 1个装甲旅,整编为56年的2个军团部、6个军部、21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 1个空降团,约36万人。兵团是第一、第二兵团,军是1、2、3、8、9、10军。52军这个番号消失了,如果按照解放军的传统,也许还会用“古北口团”,“营口英雄营”,“月浦连”这样的称号来纪念部队的历史吧。52军整编后始终是保卫台澎金马的重要力量,第2师改编的333師及25师改编的234師,在国军“精实案”前是保卫南台湾及中台湾的主力部队。52军还有许多事迹,这里不免挂一漏万。有兴趣的朋友可找一本<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二军军史> (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编译室)详细阅读。

1911年10月10日(即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军武昌起义,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中国从此向民主的共和国迈进。此役不仅为中华民族翻开新的篇章,也为中国政局开创新里程碑。

52军是现今台湾当局赖以守岛的国军的前身之一,国军的历史与中华民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希望他们牢记自己以大陆为源的历史和传统。如今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已甚嚣尘上,他们篡改教科书,竟把中华民国部分编入世界史,对祖国光荣的抗日史也不屑一顾并淡化国军的抗日事迹,认为是妨碍了他们的台独之黄粱美梦,这是包括国军将士们在内的所有海内外有识之士应该坚决抵制和反对的!

高 鹏 团长 25师150团陕西乾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1938年4月24日追击日军至江苏邳县莲花山殉职时年34岁。 追晋陆军少将.灵柩运回陜西干县安葬.

曾 调 团长 二十五师七十五旅一五○团 1937年10月21日攻打漳河南岸东堡漳牺牲

杨作源 上校团长 52师312团福建省尤溪县后楼 1937年11月苏州河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高 鹏 团长 25师150团陕西乾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1938年4月24日追击日军至江苏邳县莲花山殉职时年34岁。 追晋陆军少将.灵柩运回陜西干县安葬.

曾 调 团长 二十五师七十五旅一五○团 1937年10月21日攻打漳河南岸东堡漳牺牲

杨作源 上校团长 52师312团福建省尤溪县后楼 1937年11月苏州河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素有国军第六大主力之称,成立于1937年,基本骨干战力为第二师与第二十五师。此两个师也曾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一十七军。

除了长城战役,第五十二军在抗日战争初期曾参与台儿庄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

日军进驻法属越南后,第五十二军调防云南南部,防止日军攻击滇南。

在国军接受美援后,五十二军成为半美械部队〔装备一个美式轻装步兵师的武器配备,师炮兵营配备七五山炮,非美式制式的105榴炮;并混用国产武器〕。

抗战胜利后,由滇南驻地赴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后从海防由美军船运秦皇岛,一路沿北宁铁路经长城攻入东北,击败林彪所部接收沈阳,后进军安东。在辽沈战役时,经国民政府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许可,未随廖耀湘兵团西进解锦州之围,反而南下抢占营口,原为海岸后勤并且留守退路,后来经海路全师而退至葫芦岛,再船运至江南整补。

在上海战役期间于月浦之战造成共军重大损失,1949年在军长刘玉章率领下先撤到舟山后至澎湖再到台湾,是以完全建制能保持完整战力来台之部队。

于1954年7月1日番号改编为第八军,1956年更动番号为第三军,1976年先更动番号为第十一军,再改为六十九军。1989年军级单位裁撤时驻地为台北。

来台后,如第二师后变更为33师、333师,代号为埔光部队,素有“天下第一师”称号(因第一师覆灭未撤退来台);第二十五师变为34师、234师,代号为长城部队;两师皆为国军主力,

近年师级单位裁撤后,埔光部队(黄埔之光)保有一旅:298旅,改代号埔传部队;长城部队(纪念长城战役古北口之役)保有一旅:200旅,改代号古北部队。而200旅于2013年4月1日又再次更换番号为第二三四机械化步兵旅,代号亦同时回复为长城部队。298旅于2013年7月1日亦更换番号为第三三三机械化步兵旅,代号亦同时回复为埔光部队。

历任军长从成军至撤台初期为关麟征、张耀明、赵公武、梁恺、覃异之、刘玉章、郭永。

在台历任军长依序为侯程达、张光智、田树樟、郝柏村、胥立勋、丁恩元、张道一、张振远、蒋仲苓、夏超、梁凤彩、李君志、柏隆柜、罗本立、黄世忠、王文燮、张前广、张光锦、梁世锐。

组织与主官异动

成军至内战上海战役前:

1937年7月(驻地陕西咸阳):军长关麟征,副军长张耀明。第2师师长郑洞国,第25师师长张耀明。(1933年至1935年间第2师、第25师原属第17军)

1938年10月:军长张耀明,副军长赵公武。第2师师长赵公武,第25师师长张汉初,第195师师长梁恺(新调入,由河南保安团编成)。

1943年2月(驻地云南):军长赵公武,副军长梁恺。第2师师长刘玉章,第25师师长姚国俊,第195师师长郑明新。

1945年8月(驻地云南文山):军长赵公武,副军长梁恺。第2师师长刘玉章,第25师师长刘世懋,第195师师长陈林达。

1947年6月(东北):军长梁恺,副军长刘玉章、郑明新。第2师师长刘玉章,第25师师长胡晋生,暂编第58师师长王家善(由原满洲国军改编)。第195师调离52军建制,扩编为新5军。

1948年3月(东北):军长刘玉章,副军长平尔鸣。第2师师长平尔鸣,第25师师长李运成,暂编第54师师长黄建墉(暂编第58师投共,重建暂编第54师调入52军建制, 黄建墉,字星垣,部渎乡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参加抗日战争。几次负伤不下火线,由排长逐级升至少将师长。大陆解放后,随军赴台湾,任花莲军区司令、五十二军副军长)。

1949年4月(上海):军长刘玉章,副军长李运成。第2师师长郭永,第25师师长李有洪(李有洪,字海涵,1906——1966,山西省交城县洪相村人,国民党少将军衔。曾就读于交城县高小、太原阳兴中学。1930年秋任交城县党务整理委员。中原大战结束后,由同乡乔家才将军介绍,投考中央军校。1933年冬,由中央军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派到国民革命军第52军25师见习。1933到1936年,在25师145团任排长,驻军长城前线与日本军阀作殊死对抗。七七事变后,随25师到华北增援,9月升任145团小炮连连长,1938年7月升任少校团附,9月任少校营长,1942年升任73团中校副团长。在此期间,曾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武汉大会战、长沙第一大捷,战绩辉煌,歼敌无数。1945年元月,52军改编为远征军,8月攻入越南,后转战辽东半岛一带,在整整三年中,他指挥第2师的第6团与共军周旋,每战必胜,而且从未负伤,人称常胜将军。辽沈战役中从东北战场逃脱,从海路逃到了上海。其所在的52军也是在东北战场从林彪眼皮下逃脱的唯一的一支成编制的军。1948年升任25师副师长,1949年升任25师师长,并在上海战役中与2师一起成功击退解放军第28军、29军后,逃往台湾,52军也成为国军唯一的整编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适应出国作战,孙立人调整主要军事干部,李有洪升任52军副军长,1951年晋升少将军衔。),第296师师长刘梓皋(暂编第54师后改调新8军建制,于锦州覆灭,296师在52军撤至葫芦岛时调入)。

1949年5月25日,52军由由上海撤向舟山群岛后:(解放军血战登步震撼了台北统帅部。11月10日,蒋介石和陈诚研商后下令,自台湾再调派52军(军长刘玉章;辖郭永第2师、李有洪25师,张文博40师),运定海增防。)

1950年7月(台湾):军长刘玉章。辖第2师师长郭永、第25师师长何志浩(何志浩(1905年1月20日-2007年8月3日,中将。浙江宁波象山人。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肄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在陆军步兵学校、陆军大学、陆军参谋大学、国防大学学习。抗战期间担任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主席等职。曾任浙江绥靖总部中将副司令等职。1949年到台湾。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总政治部政战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参军等职。退役后受聘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何志浩将军也是一位词人。军纪歌、中国抗日军歌、国军陆军军歌等都由他作词。他也曾担任中华民族舞蹈协会理事长。曾加入中国文艺协会。1950年何志浩将军到“大屿”七美人冢凭吊,感念她们英雌不让须眉,遂立碑改“大屿”为“七美屿”。)、第40师师长张文博。

1954年7月(台湾):改称第8军,军长郭永。辖第33师〔第2师改编〕师长侯程达(侯程达(1916-) 辽宁辽阳人,1934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一期步兵科、中央陆军步校学校第四期毕业。去台后晋升陆军中将。历任第2师连长、营长、团长、第52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第2师师长、第33师师长、第3军军长、预备部队训练副司令、第2军团司令官、参谋总部特别行政助理、金门防卫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第34师〔第25师改编〕、第68师第〔第339师改编〕师长马涤心()。

1956年6月(台湾):改称第3军。

1976年1月(台湾):改称第11军。

1976年8月(台湾):改称第69军。

1989年7月(台湾):第69军(台北军)司令部裁撤〔陆精七号〕。

田树樟,1915年□月生,山东省高苑县周村北田镇人。少年时代就读于田镇小学,高苑高等小学、省立青州第四师范学校,1934年7月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一期,陆军大学第十五期。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上海、南京、兰封等抗日诸役,共获各级奖章22座、勋章8座。彰显其服务军旅40多年,忠诚勤敏,绩劳卓越。1949年6月自青岛去台湾后入宝践学社第一期、国防大学第三期,美陆参大特第一期。历任排、连、营、团长,各级参谋历练,到台湾后,历任师长,马祖指挥官,军长,政治作战学校校长,军团司令,警备总部副总司令,1977年□月以陆军中将军衔任退辅会主委,1985年退休。

田樹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軍军长,该军素有國軍第六大主力之稱,成立於1937年,基本戰力為第二師與第二十五師。抗戰初期參與台兒莊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等戰役,日軍進駐法屬越南後,第五十二軍調防雲南南部,防止日軍攻擊滇南。在國軍接受美援後,五十二軍成為半美械部隊。抗戰勝利後,由滇南駐地赴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後從海防由美軍船運秦皇島,一路沿北寧鐵路經長城攻入東北,擊敗林彪所部接收瀋陽,後進軍安東。在遼瀋戰役時,經國民政府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許可,未隨廖耀湘兵團西進解錦州之圍,反而南下攻營口,後來經海路全師而退至葫蘆島,再船運至江南整補。在上海戰役期間,於月浦給共軍造成重大損失,1949年,在軍長劉玉章率領下,先撤到舟山,後至澎湖,再到臺灣,是少數能保持完整戰力來臺之部隊。在田樹樟的军旅生涯中,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中日兰封会战。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兰封会战起因:台儿庄会战后,为消灭徐州周围的中国军队,4月7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命令:华北方面军以4个师团从北面进攻,以1个师团由兰封(今兰考)东北向归德(今商丘)方向进攻,以截断中国军队的退路,华中派遣军以2个师团从南面协助。此时,华北的日军由华北方面军指挥,司令部在北平,下辖第1军(石家庄)、第2军(济南)。在长江的日军称为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在南京。为指挥徐州会战,华北方面军的指挥所推进至济南;华中派遣军的指挥所推进至蚌埠。4月17、18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济南商讨徐州作战。华北方面军和第二军主张以占领徐州为主要作战目标,尽快进攻徐州。华中派遣军和第一军主张以消灭中国军队为主要目标,暂不进攻徐州,先在商丘附近展开大迂回,包围中国军队后,再开始徐州作战。产生分歧的原因与其说是眼光不同,不如说是立场不同。第2军急需占领徐州,以报台儿庄之仇。第1军和华中派遣军是辅助第1军,承担迂回任务,希望正面晚点进攻,自己的战果可以大一点。最后达成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妥协,大本营派驻的指导组对最后的决定没有什么影响的日本对于日军的迂回包围计划,中国军事将领缺乏洞察。4月17日,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致电参谋总长何应钦、军令部长徐永昌等:台庄胜利已激起日方反战运动,致预定由国内增加八师尽早解决华北战局之计划打消,现在向鲁南之增兵均由各战场抽调而来。我如能把握台庄胜利之果而早日解决泽县之敌,则可扩大敌之反战运动,怂动国际之视听。确立我胜利基础,在此一举。拟请委座集中所有力量争此一着。至5月上旬,在徐州附近陆续集结了60多个师的50万中国大军,准备与南北两面的日军展开一场大决战。日军第1军第14师团承担兰封附近迂回任务,14师团是日军常备师团,原驻日本宇都宫,下辖第27、28两个步兵旅团。1937年8月下旬奉调入侵中国,9月上旬在塘沽登陆,被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1938(民国二十七年)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河南省兰封地区对日军的进攻作战。徐州会战展开以后,日军第1军第14师团为配合徐州方面主力作战,于5月13日渡过黄河,攻占菏泽。随后,分兵两路继续南攻。至19日,其主力攻占内黄、马庄寨、人和集之线;右纵队进至仪封附近。企图沿陇海路(宝鸡至边云港)西进,攻取兰封。据此,中国军队决定将孤军深入的日军第14师团消灭于兰封、内黄、民权、考城之间[/color]。蒋介石亲赴郑州督战。其部署是:由第155师、第79军组成东路军,沿陇海路进攻;第27、第71军组成西路军,向仪封、内黄之间攻击,分割包围日军;第3集团军、第32军和新35师在定陶、菏泽、东明、考城附近切断日军退路。21日,中国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向日军第14师团发起攻击。当日,第51师和第58师一部攻克内黄、人和集。日军向毛姑寨、杨蝈集、双塔集退却;第87师攻克仪封,日军退往杨蝈、东岗头、毛姑寨。同日,日军分别向马道府、马集和后伊王进攻,并攻占马集。22日,日军主力向孟郊集进攻,并乘势占领兰封西面之罗王车站、罗王寨、曲兴集。同日,中国军队第51、第87、第88师,在兰封以东之毛姑寨方向与日军展开激战。至23日,中国军队攻占西毛姑寨、杨庄、李庄、和楼。日军退守东岗头后,于当夜向兰封突进。守军第88师1个旅不战自退,兰封遂被日军占领。至此,日军第14师团退至兰封、兰封口、陈留口之线。兰封失陷,使开封、郑州面临日军威胁,中国军队调整部署,以豫东兵团全力围歼日军第14师团。25日,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在罗王寨方面,第58、第155师于26日攻克罗王车站;27日,日军反攻罗王车站,第155师与其反复争夺,守住了阵地。同日,中国军队围攻罗王寨,至28日攻克。日军退往曲兴集。在兰封方面,第88师于25日晚夺取兰封车站;26日,第87师攻克许楼;27日,两师合力作战,攻克兰封。在三义寨方向,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向日军进攻,26日,进至柴楼、十八寨、宝王寺一线,逼近三义寨。此后,中国军队曾攻入寨内,被日军反攻击退。至29日,中国军队进攻无进展。此时,东路日军第16师团攻占商丘,威胁中国军队豫东兵团侧背;同时,贯台日军5000余人渡过黄河支援第14师团。中国军队被迫转入守势。

邓士富副师长,1903年出生,广东梅县人。二十岁时投入邓演达部当兵,1924年8月由邓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及讨伐杨刘之役。1925年7月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师排、连长,第二十六师三团营长,南京卫戍司令部警卫师中校团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二师六团团长,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副师长等职。

1947年任东北“剿总”新编第一军三十八师副师长。1948年任新编第七军暂六十师、六十一师师长。1948年10月长春和平解放,率部向解放军投诚。建国后自愿回乡定居,曾任银场村村长。

1952年镇反运动中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死刑。1983年5月平反,恢复起义投诚人员名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9907.html

更多阅读

国民革命军第42军来龙去脉 第42军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2军一、国民军方振武部一部组成的第42军该军前身是直系军阀张宗昌所属部队一部。1925年12月,张宗昌所属方振武部投奔冯玉祥的国民军后,被改编为国民军第5军,方振武任军长。下辖:第1旅,方振武

国民革命军第46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6军。一、黄埔军校教导师等部组成的第46军该军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等部队。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北伐后,黄埔军校校务委托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8月,黄埔军校教导师,黄

国民革命军第35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35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35军。分别为湘军和晋军。湘军湘军第8军第2师组成的第35军该军前身是湘系唐生智所属一部。1926年3月,湘军军阀唐生智起兵赶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自任代理省长和善后督办。同年4月,湘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69军。一、北洋军“五省联”一部组成的第69军阮肇昌第69军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江苏陆军第6师和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苏

国民革命军第54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第五十四军为陈诚的土木系部队。1937年成立,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通中印公路等作战。1948年后由阙汉骞领导,后归徐州“剿总”直属。国民革命军第54军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霍揆彰

声明:《国民革命军第52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52军》为网友星星月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