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是苏联战后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舰只,也是战后建造数量仅次于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大型战舰,该级舰在苏联海军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制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美英两国忙于大量淘汰军舰的时候,苏联正准备大量建造军舰。5艘“恰巴耶夫”级巡洋舰完工后,一种新的火炮巡洋舰也设计完成,这就是代号为“068比斯工程”的“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
虽然从型号上看“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只是“恰巴耶夫”级巡洋舰的改进型,而且苏联海军在卫国战争中得到的实战经验少的可怜,但是在战争中苏联的舰艇设计人员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加之战前获得的宝贵的国外技术,使苏联凭借这一种战后设计的大型水面舰艇一跃成为海军舰艇设计和建造的先进国家。
总体性能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采用长艏楼型舰体,艏楼长度约占舰体的2/3。长艏楼是二战后大型水面舰艇较多采用的主舰体外型,其优点主要是提高了干舷并改善了耐波性;增加了上甲板下的舱室容积,便于布置大量电子设备和改善居住性;增加了舰艇的储备浮力及稳定性等。采用直线型前倾首柱,舰艏有角度很小并略微外张的舷弧线,舰艉则采用了标准的巡洋舰尾,舰体向后逐渐收窄到小圆弧型,垂直剖面则呈半卵型,故而在风浪中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都更好。
在武备和上层建筑的布置上,“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舰艏是两座3联装152毫米舰炮。上层建筑前有两座双联37毫米炮座。舰桥后方是三脚主桅和直立式烟囱,它们与后三脚桅及后部烟囱之间是救生艇甲板。上层建筑两侧布置有6座双联装100毫米副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和两具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后甲板室上方布置有主炮火控雷达和6座37毫米高射炮。舰艉有两座三联装152毫米主炮,其中三号炮塔的部分基座被安包拢在为甲板室中。舰艉甲板下方是水雷库和布雷装置,布雷口设在水线以下。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是二战后建造的少数采用三脚桅的苏联军舰,因为当时需要安装的各种雷达天线和其它电子设备还比较少,进入导弹时代后苏联海军舰艇装备的此类设备大幅增加,因而采用了承重能力强的塔式桅并和上层建筑融为一体。不过“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两座Yakor火控雷达分别布置在舰桥后的两舷。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有较为完善的装甲防护。中部侧舷水线附近有100毫米装甲,水密舱壁装甲120毫米,司令塔侧面装甲厚130毫米,顶部装甲100毫米,底部装甲50毫米。主炮炮塔正面装甲175毫米,侧面装甲50毫米,顶部装甲75毫米,炮塔基座装甲130毫米。100毫米副炮炮塔基座装甲20毫米。装甲总重量2910吨。
动力系统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其动力系统由6台KV-68型锅炉与2台TB-72型蒸汽轮机组成,最大功率11万马力,双轴推进,其最大航速33.7节。舰上可携带燃油3900吨,航速为18.2节时续航力5229海里,以33.5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1975海里。发电机组为5台TG300涡轮发电机与4台DG250柴油发电机。舰上可携带150吨淡水与417吨锅炉用水,自持力30天。
武器系统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装备12门B-38型152毫米57倍口径舰炮。B-38型有双联装和三联装炮塔,“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装备的是MK-5比斯型三联装炮塔。B-38型火炮单门全重17.5吨,全长8.9米,发射速度6.5发/分钟,最大射程23.7公里,身管寿命450发。该炮配置的弹种非常齐全,有被帽穿甲弹,榴霰弹,榴弹,照明弹等。1~3号炮塔重250吨,4号炮塔重243吨。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45度,最大俯仰速度为12度/秒。方向射界为1至3号炮塔为正负148度,4号炮塔为正负140度,最大水平旋转速度7度/秒。但是这种火炮的备弹数量不多,1~3号炮塔每门炮备弹仅180发,4号炮塔每门炮备弹仅170发。这给“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持续作战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该炮研制初期没有配备火控雷达,50年代初专门为其研制了顶弓(TopBow)型火控雷达,使火炮的战斗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副炮为12门CW5-1型100毫米70倍口径舰炮,采用双联装炮塔,左右舷各布置3座。CW5型主要用于防空作战,是苏联第一种带有全套火控系统的自动舰炮,主要用于舰载中小口径火炮进行对空作战,其核心是两部“防晒板”型火控雷达,中心计算机负责处理目标数据,数据发送至各炮塔后再进一步解算,各炮塔上也有一部功能有限的SPN-500型火控雷达,如果中心计算机被摧毁或发生故障,各炮塔也能接受雷达数据后自行解算射击。
CM5-1型火炮的炮塔布置在一个可滚动的基座上,可以使整个炮塔在舰体经受正负20度的横摇下保持水平稳定。炮塔重45吨,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85度,最大俯仰速度16度/秒。方向射界为正负200度,最大水平旋转速度17度/秒。
100毫米火炮单门重3.9吨,长7米,最大射速15~18发/分。配备的弹种有高爆弹,破片杀伤弹,专用高射炮弹,照明弹和箔条干扰弹等。火炮最大射程24.2公里,最大有效射高16000米。每门100毫米火炮备弹320发,具有优异的对空和对海作战能力。
CM5系列舰炮的设计来源于德国二战期间装备的SKC/33型105毫米高平两用舰炮,该舰炮是德国重巡洋舰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通用的副炮,具有优异的对空作战和对海作战能力。CM5型舰炮的成功使用也影响了苏联海军下一代的中口径舰炮,如装备在科特林级驱逐舰上的1957年型130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在火控雷达和炮塔设计方面与CM5型非常相似,中国海军“旅大”级驱逐舰上的130毫米主炮也是1957年型舰炮的仿制品,只是炮塔上没有水平稳定机和测距雷达。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小口径火炮原计划安装新研制的四联装45毫米全自动火炮,但是后来因为火炮超重而未能装备,改成了老式的V11型双联装67倍口径37毫米炮,这也是苏联及其友好国家海军装备量最大的一种小口径舰炮。“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共装备16座这样的双联装高射炮,其中舰桥前2座,两舷各有4座,后甲板室上方有6座。V11型舰炮采用敞开式炮塔和人力操作,4发弹夹供弹,最大射速320~360发/分,最大射程8400米,最大射高6000米。V11型舰炮虽然射击方式比较落后,但是性能可靠,射速高,精确性好,不仅大量装备,而且在战后进行的多次海战中有出色的表现。
反舰系统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甲板两侧各安装了一具PAT-53-68比斯型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51型533毫米直航式鱼雷,用于反舰,鱼雷速度51节时射程4000米。这些鱼雷性能较为落后,从1957年后,“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上的鱼雷发射管被陆续拆除。该级巡洋舰的舰艉甲板下方是一个大型水雷储存库,在执行布雷任务时,“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可以一次布设多达108枚老式M-1908瞄式触发水雷,也能投放苏联在二战后研制的各种水雷。
后期改装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核武器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开始进入美苏海陆空三军服役,美国拥有大量二战中建造的大型舰艇,能够携载和发射新式舰载导弹,因而苏联决定对“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进行改装,以确保在军备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57年,苏联第一种成熟的区域防空导弹S-75进入国土防空军服役,与此同时苏联红海军决定将它移植到水面舰艇上。“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中的“捷尔任斯基”号担当了舰空导弹实验舰的角色。
1957年10月至1958年12月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接受了改装工程,改装后的巡洋舰变成为70E型,改装后拆除了3号主炮塔、四座37毫米炮塔和鱼雷发射管,延长了后甲板室并设置了巨大的SM64型双臂导弹发射架,下方是可容纳8枚导弹的弹库,弹库与下面的动力舱之间加装了装甲隔板。发射架的后方是散歌火控雷达,而负责对空搜索的P-12远程雷达则安装在后主桅上,探测距离达275公里。两座烟囱之间安装了PRV-11型侧网测高雷达。
“斯维尔德洛夫”号于1949年10月15日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船厂开工建造,1950年7月5日下水,1952年5月15日服役。但其实该级舰最早开工的是1948年12月21日开始建造的“捷尔任斯基”号。
“斯维尔德洛夫”号服役后仅仅30天,于6月15日就参加了在英国为庆祝伊丽莎白女王加冕而举行的盛大的阅舰式。新一代苏联红海军舰艇的雄姿令英美海军官兵惊叹不已。
“斯维尔德洛夫”级原打算建造30艘。从1948年12月到1955年初已经有23艘同级舰在列宁格勒和北德文斯克的造船厂建成或在建造中。但斯大林的去世和赫鲁晓夫的上台改变了一切。最终只有17艘巡洋舰下水而其中只有14艘得以完工并进入苏联四个舰队服役。
同型舰履:
舰名服/退役时间服役舰队备注
斯维尔德洛夫1952.5-1989.5波罗的海
捷尔任斯基1952.8-1988.10黑海改装为70E型
奥尔忠尼启则1952.8-1963.1波罗的海
日丹诺夫1952.12-1990.4波罗的海,黑海改装为“068 U1工程”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52.12-1989.5 北方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1953.3-1960.7黑海用于反舰导弹试验
乌沙科夫海军上将1953.9-1987.9波罗的海,北方,黑海 改装为“068 A工程”
拉扎列夫海军上将1953.12-1986.10 波罗的海,北方,太平洋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 1953.12-1989.2波罗的海,北方,太平洋
辛亚文海军上将1954.11-1989.5波罗的海,太平洋改装为68-U2型
莫洛托夫斯克1954.11-1987.9北方,波罗的海改装为“068A工程”,1957年8月改名为“十月革命”号
米哈伊·库图佐夫 1954.12-1989.1黑海改装为“068A工程”,退役后成为海上博物馆
迪米特里·波扎斯基1954.12-1987.3北方,太平洋
摩尔曼斯克1955.9-1992.7北方1988-1989年改装为指挥舰
“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是苏联战后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舰艇,也是斯大林心中雄伟苏联红海军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从1939年4月开始担任苏联红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一直忠实地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发展海军大型舰艇。1955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立即将苏联大型水面舰艇打入冷宫,就在这一年包括“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舰艇被停建或者停止研制,一向忠于斯大林的库兹涅佐夫也于1956年1月被戈尔什科夫取代。从此,苏联红海军开始了长达30年的“戈尔什科夫时代”。
对于赫鲁晓夫将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嗤之为“浮动的铁棺”,戈尔什科夫很不以为然。在他上任时,海军已进入核武器和制导武器时代,对苏联来说,来自海上的主要威胁是美国能投送核武器的弹道导弹潜艇和航空母舰战斗群。戈尔什科夫认识到对付这两种威胁必须发展远洋反潜和中远距离(即在舰载机作战半径以外)的反舰作战能力。尽管苏联建造了大量用于反潜和反舰的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潜艇,但仅靠水下作战是不够的,必须发展大型的远洋反潜和反舰作战舰艇。苏联在20世纪60~70年代建造的水面舰艇都是以此战略目标而发展的。但对于戈尔什科夫来说,苏联红海军战略还不仅仅是这些。戈尔什科夫将海军的任务分为海军对海军和海军对岸上行动两大类,他甚至认为后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前者,由于战争的目的主要在于占领敌人的领土,因此成功的海军对岸上行动比海军对海军行动具有更大的效果。在前一种情况下,海军能直接完成占领领土的任务,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对敌人海军的胜利只不过是为下一步完成占领敌人领土的任务创造一些先决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海军支援下完成的大规模登陆行动对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苏联红海军的舰炮火力在列宁格勒、塞瓦斯托波尔和摩尔曼斯克的保卫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给戈尔什科夫及其追随者以深刻印象,而海军航空兵和携带对陆攻击导弹的潜艇部队的出现,使海军的对岸作战变得更具威力和更有意义。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戈尔什科夫的海军战略里正是一种进行对岸作战的有效武器。其12门152毫米舰炮齐射时,每分钟能发射78枚炮弹,尽管威力无法与二战的战列舰相比,但火力支援的力度也非常可观。舰炮对岸支援不像航空兵那样要受到天气的影响,临海作战又进退自如,这使苏联红海军将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看成是登陆作战和濒海要地争夺战中可靠而有效的火力支援平台。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适用于对陆作战的另一点是,它拥有强大的布雷能力,仅出动一次就可以将一个大型港口用水雷彻底封锁。无论是日俄战争还是伟大卫国战争,水雷都给苏俄海军留下了许多遗憾和创伤,“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便成为苏联红海军提高水雷战能力的重要一环。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是苏联红海军大型火炮战舰的最后的杰作,也是完成得最好的一级。在设计上它直接承袭了战前基洛夫级巡洋舰的特点,而后者又是意大利设计师的作品。苏联在二战中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得到了一艘老式的“米尔沃基”号轻巡洋舰,战争结束后从轴心国得到了几艘破烂不堪的巡洋舰,其中就有意大利的“德奥斯塔”级的首舰,该级轻巡洋舰就是苏联设计人员从中受益匪浅的“蒙特库科利”级的改进型,保持了后者的高速性。这艘巡洋舰被改名为“刻赤”号,直到1957年才解体。
从苏联红海军舰艇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优化线形设计、追求高航速时十分鲜明的特点,即使是目前在役的俄罗斯海军舰艇,航速都比西方国家的舰艇快2~4节。和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火炮轻巡洋舰“伍斯特”级相比,除防护水平相当外,在火力上,“斯维尔德洛夫”级还略胜于后者。伍斯特也装备了12门152毫米主炮,但副炮为22门76毫米舰炮。虽然“斯维尔德洛夫”级在建成之日就已过时,其作为火炮巡洋舰也不像其后建造的一系列导弹巡洋舰那样被西方国家所重视,但它仍在苏联红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全部17艘巡洋舰都活跃在从建成到80年代末,它们见证了苏联红海军从满目疮痍到驰骋在四大洋上的光辉路程,在其间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相对于现在那些仅服役了10~20年就停泊在各军港慢慢生锈的俄罗斯军舰来说,“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称得上幸运。
“斯维尔德洛夫”级总体上达到了后条约舰的水平,如果早几年,也许会在二战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生不逢时,出现在了导弹淘汰火炮的时代,这是苏联僵化的决策机制带来的恶果。这些有着坚甲利炮的战舰,只能在不断的改装中,唱响大舰巨炮主义最后的挽歌。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14290吨
满载排水量:17970吨
全长:210.1米
水线长:205米
舰宽:22.1米
水线宽:21.4米
吃水:7.26米。
航速:33.7节
动力:6台KV-68型锅炉和2台TB-72型蒸汽轮机组成,最大功率11万马力,双轴推进,5台TG300型涡轮发电机和4台DG250型柴油发电机。舰上可携带燃油3900吨、150吨淡水和417吨锅炉用水
续航力:5220海里/18.2节,1975海里/33.5节
自持力:30天
火炮:12门152毫米主炮,12门100毫米辅炮
鱼雷发射器:10部533毫米鱼雷发射器
人员编制:1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