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实含义

看了N多小说,里面老爱写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敢说90%的作者和读者都误解了其原意,我最早了解这句话是在高中,当时语文老师为了我们将来不给他丢脸,就郑重其事的讲了,还好我听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我看别人的笑话,嘿嘿,比较阴险。下面就COPY一段文字好了,我比较懒。

扫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实含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曲解。这里的“刍狗”,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生了万物,它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它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更没有想从万物那里取回什么报酬。而人之所以对万物差,甚至人帮助了人,往往都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是因为人的自私的观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0226.html

更多阅读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细说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

文章选自《傅佩荣细说老子》傅佩荣著细说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译文: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万物当成刍狗,让它们

朝花夕拾9:《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老子(元前571-元前471)劳动,勤勉的工作——这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是人精神的安泊处。每天张开眼睛,有一天的“活儿”等着我去干,啊,一个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谢上帝!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在书桌前做自己喜欢的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全文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要理解“圣人不仁,以百性为刍狗”这句话,正如老子所说,确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解释的越多,就描的越黑。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天理循环 报应不爽

佛教《涅槃经》有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且待本座问你:何谓善?何谓恶?……这天地本就无善恶,无非是一些无聊穷极之人各自标榜自己所行之事的标准罢了,《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既不

声明:《扫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实含义》为网友请不要爱上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