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我确实有微博小号”

[导读]一位读者问柴静:“为何不开微博?还是开了微博用的是小号?”柴静:“我确实有微博小号。不实名的原因在于我觉得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做,不功利,不敷衍,目的性不能太强。”

转播到腾讯微博



张林摄

22日,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携新书《看见》来到广州太古汇的方所书店,讲座晚上7时30分才开始,但不到下午4时,汹涌的人潮就已将方所挤爆。下午5时,方所外也已挤满了上千人,人群甚至蔓延至太古汇二三层,有读者戏言:“柴静让太古汇都瘫痪了”。出于安全考虑,公安人员不得不让方所工作人员清场,最后现场容纳了700人左右,仍有几百位读者在方所门外等待讲座后的签售。

晚上7时30分,柴静一袭素衣,准时出现在方所。她的开场白非常简单:“没来广州之前,我心里有点忐忑,因为听说广州人不看新闻联播。”这句话把全场逗乐了。柴静的讲座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围绕读书的主题,她谈到了对她阅读影响最深的三个方面。首先是《读者》杂志,她在里边看到一句话,“看到公家水龙头在流水而不去关的人,不是好编辑”。其次是顾准,顾准在河南改造时跪着捡粪,教会她安身立命的态度。第三是托尔斯泰,影响了她的采访态度。

随后,柴静把时间留给了与读者互动。一位读者问柴静:“为何不开微博?还是开了微博用的是小号?”现场爆笑一片,柴静也哈哈大笑:“我确实有微博小号。不实名的原因在于我觉得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做,不功利,不敷衍,目的性不能太强。所以我一是没有精力去经营微博,没精力回复;二是我的博客就能满足我的写作欲望了,能够从容陈述。我三四天写一篇博客,每篇五六千字。写博客在于不批量生产思想,读者是最好的雇主。”

一位读者问:“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体制内工作,是否会受到许多限制?”柴静的回答是:“当一个人不独立的时候,才会把责任推给外界。”她认为,独立是把力量压下来,不向外界索求,不索求理解,也不发牢骚抱怨。同时,在她看来,只有独立的受众,才会有负责任的新闻界。

柴静认为,每件新闻事件背后都有深层的社会结构,并不存在简单的对与错,而她试图做的只是把后面盘根错节的东西全部挖出来,尽可能准确地呈现给观众

关心他人就容易忘记自己

在新闻同行眼中,柴静做新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让观众认可并喜欢柴静。与此同时,这种风格也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柴静很装,太不真实”。

10年前,柴静在《双城的创伤》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同一班级5个小学生连续用服毒的方式自杀,原因不明。柴静采访其中一名自杀女孩的弟弟,他说起死去的姐姐时满脸泪水。采访结束后,柴静蹲下身去帮男孩擦去眼泪,这个镜头被编导范铭编进了片子。

节目播出后,争议与赞誉齐飞,有人因此开始喜欢柴静,也有人因此开始讨厌柴静。不仅如此,这个镜头引发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今天,讨论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同行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代表人物。

该不该擦?这样的争议也曾一度困惑柴静,地震时她忍不住落泪的场景再度被拍进了镜头,她要求把自己落泪的镜头删掉,节目编导坚持认为不用删。

昨日,柴静坦言,这个问题现在她已经能够释怀。“记者的律令不在于擦还是不擦,而在于是否准确,在于真还是假,这个问题就这么简单。”

“真和假,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目的。如果说我在做这个动作之前,是为了感动你,那就假了,如果没有目的性,真实做出心中的反应,这可以接受,这是我现在的想法。”10年后,柴静变得更加理智。

柴静接受采访时,范铭打电话问她方不方便帮朋友签几本书。结束采访时,柴静很认真地帮他们签书。在范铭看来,柴静是真实的柴静,正是那个帮小男孩擦泪的动作打动了她,才有了后来的患难与共的友情和难舍难分的合作。

“其实,柴静表现的是最纯粹的真实,让很多不习惯真实的人感觉她不真实。”央视一位主持人如此评价。柴静和邱启明搭档做《24小时》新闻栏目直播,碰巧邱启明患上重感冒,有一会儿咳嗽得非常厉害,柴静在直播节目中说,启明感冒太厉害,这条新闻我来帮他播,然后直接拿过他的稿子。

柴静的这一举动吓着了导播,切画面忙得手忙脚乱,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主播。柴静说,她是用做新闻的方式来做主持,她是想关心新闻中的人,关心别人就容易忘记自己。

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陈虻是柴静在央视新闻评论部的老领导,最初是他邀请柴静加盟央视,也是对柴静影响最深的人,他对柴静一贯的要求是:学会宽容。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在经历过《新闻调查》、《面对面》等节目的10年历练之后,柴静明白了陈虻口中的宽容,“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柴静在她的新书《看见》中,写下了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然而这个理解的过程,柴静也历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早期的柴静,在《新闻调查》做过一系列的深度报道。中国音乐学院招生黑幕调查、农民工拖欠工资链条调查、中国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虐猫”事件调查等等。彼时的柴静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气势凌厉,经常“一剑封喉”,全然没有娇柔之气。

与此同时,也有人在质疑柴静风格。“这个记者语带嘲讽,步步为营”。在一次采访中,某工厂因污染而被查处,负责人面对镜头死不承认。在一连串的追问后,柴静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露出面带嘲讽的笑容。

范铭现在做了《看见》栏目的编导,她在博客中写道,“在重要采访的前夜,有压力时,她(柴静)容易对最亲近的人发飙,但紧张和压力释放后,她又会在宾馆里,像个小姑娘一样高高兴兴地哼唱。”

尽管能够做到时常自省,但是改掉思维的惯性非常困难。陈虻有一次对柴静说:“你不是在想我说的这个道理,你是在想:我有我的道理。这是排斥。这是你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柴静认为,记者应该是“对事苛刻,对人宽容”。但每天面对着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人和事,这其中的界限又难以分清。

摩羯座的柴静,有时会表现出固执和执着。但是她在业务上的自省精神,令身边的同事佩服。节目组的同事还给她送了一副对联:“柴小静,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从心态到提问方式,从表情再到肢体语言。一些不了解柴静的人会认为,她有点太过于跟自己“较劲”。事实上,柴静并不在意别人看她的标准,而是在心中希望能够达到“逼近自我的极限”。

“我不是要被人喜爱,我要被人尊重。如果我想取悦谁,我就不能尊重自己。一句话,向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别把思想肌肉松垮了。”柴静所说的“抵抗力”,既包括外界的阻力和压力,也包括自身的惰性和倦怠。

柴静说,自己在采访中曾把一个孩子问哭了,感到非常沮丧,她问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改掉毛病怎么那么难呢?”卢安克说:“要不,我们要那么漫长的人生做什么?”
柴静:“我确实有微博小号”

《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10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

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在央视的十年,让柴静变得更加“安静”。但柴静认为,“我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静’字。”

《看见》的柴静不再咄咄逼人,她开始重视“感受”多于“道理”;“体察”世间的矛盾也多于“揭示”;“宽谅”人性的弱点多于“批判”。范铭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在采访中,遇到采访对象表达过于洒狗血,她会劝对方整理一下思路再说一遍;遇到采访对象离席而去,她也不会把这当成是噱头和胜利,反而会在节目中为人开解。”

央视主持人路一鸣评价,节目外的柴静很“静”,聚餐的时候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闹,喜欢聆听。但是,只要和她讨论新闻,她就动起来了。“看了她的节目后,我有时会和她讨论新闻落点,她会很认真回复短信来探讨业务问题。”

生活中的柴静是个“随意”的人:缺少方向感,丢三落四。有时候朋友聚会,她抢着买单,却发现没带钱包。但是一进入工作状态,柴静的头脑变得无比清晰,“每次讨论选题,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范铭对此感受尤为明显。

柴静的朋友们对她的评价只有三个字:行动者。每年,她都帮张立宪做《读库》的读者年终活动,也会帮崔永元主持《我的抗战》现场会;在休息时,她经常和周云蓬对谈诗歌和音乐。

这就是新闻之外的柴静。

她不注重打扮自己,出门经常不施粉黛,“有时头发随便呼撸下,带个软塌塌小宽边的渔夫帽,穿得随随便便就敢出门,遇到粉丝合影留念也不以为意。”范铭在博客上透露,柴静的新书封面原本是“柴静看见”四个大字,排成方块状。但是柴静看到后表示坚决反对,“我不要这样排自己的名字,太喧宾夺主,太自恋”;而在原来的内页中,有三个彩页是柴静采访的工作照,最终也在柴静的坚持下删去。

“因为她希望一本书是关于‘人’,而不是关于‘我’。”

在接受采访时,柴静坦然面对功利这个问题。“其实我并不高尚,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并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有时想想,这里面是空的,是不可依靠的。大部分时候,我更看重生命本身,它才是真的,它饱满像果实。”

“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你才能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宽容,我们不需要与谁为敌,我们就是要解除,共同解除我们身上的蒙昧。”柴静在她的新书中写道。

■对话柴静

探寻事实真相:

是否穷尽心智是唯一标准

十年新闻成就“柴静style”

承受着新闻本身的人,就是看到那一点洁白,他们找到了活下去的劲儿,我看到了这点洁白,然后如实地描摹出来

南方日报:你来广州签售时,里面已经挤满了人。很多粉丝说,你代表着一种正能量,你是否有自己最崇拜的偶像?

柴静:偶像就是一种示范作用的人,其实我书里面有提到很多。如果你自己对自己不那么傲慢的话,不管你通过阅读,还是通过职业,实际上每天都在接受别人给你施加的影响。

南方日报:你的好朋友曾用四个字评价你,就是“过分得体”,你对这个评价怎么看?

柴静:那是他10年前对我的评价,我也写进了书中,代表我对这个评价的认可。这个“得体”还不如说是一种“塑料感”。这并不是说这个人刻意与外界隔膜,这层隔膜不是傲慢,而是你没有参与到这个世界里去,所以你像塑料薄膜一样包隔着自己,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投身广大的世界。

南方日报:陈虻曾对你说“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要你找到对新闻的欲望。你觉得自己找到了么?

柴静:我的欲望是希望看到问题本质,采访对象的本质是什么。我就特别害怕面对的是一个被水泥柱子砌起来的人,这个人应该跟水一样恢复那种活泼的劲儿,你真的想认识这个人,甚至想把这个坏的事情说清楚的时候,你就得恢复它本来的面目。

南方日报:非典期间,你曾感悟: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你在采访中是选择做自己,还是忘记自己?

柴静:这个确实不是选择出来的,如果你采访的时候选择这次忘记自己,你试试,你能做到才怪呢。你真的把自己感受放在对方身上了,那时候你说你忘记自己是一种结果,我作为观众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不太觉得那个主持人是我,也不会想那是我,我会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这个人身上,即使他是我采访的,我重新看的时候仍然被感染、触动,那就说明这个采访是对的。

南方日报:你的新闻,哪怕很厚重很残酷,但是你做出来之后给人感觉谈不上亢奋,但总能充满希望,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柴静的节目。

柴静:与其说我们想表达希望,还不如说是表达“丰富”,我自己对“单一”和“简陋”很戒备,比如说我只看到希望或绝望,这是一种很单一的能力,而“丰富”是不断往下纵深、不断往下开掘的能力, 挖掘到最后的时候,生活于其间的人,就是承受着新闻本身的人,就是看到那一点洁白,他们找到了活下去的劲儿,我看到了这点洁白,然后如实地描摹出来。

我要催生你的感情,就要消费你的痛苦,这背后是一种无情。真正有感情的人是不会煽情的,他不忍心对别人这么做

新闻不是用来改造世界的

南方日报:有人评价说,你走的是“新闻戏剧主义路线”。

柴静:我去采访孩子的感受,给他擦去眼泪。这个动作让人觉得,你逸出了记者这个常规,记者应该不动声色走开。当时我想把这个动作去掉,但是编导不同意。其实后来判定这件事,记者的律令不在于擦还是不擦,区别在于是真还是假,在于有没有目的性。

南方日报:要么假装流泪,要么故作冷酷,这些观众都可以看得出来。

柴静:我看过一个片子,是一个记者站在矿难幸存者的面前,这个幸存者刚醒过来,躺在床上,还插着管,刚能说话,医生也允许采访了,他就问:你知不知道跟你一起下井的40多个人都死了?就这一下,那个人的眼睛就闭上了,眼泪流下来。这时镜头就推了上去,我心里非常难受,这既叫煽情也叫无情。告诉你其他人都死了,就你幸存了。对人没有感情才敢这么问,才敢这么拍。我要催生你的感情,就要消费你的痛苦,这背后是一种无情。真正有感情的人是不会煽情的,他不忍心对别人这么做。

南方日报:你做过那么多期调查报道,回过头看,这些报道有没有改变什么?

柴静:我觉得新闻本身不是用来改造世界的,用它改造世界的愿望,本身会造成一个错觉,这是对新闻的干扰。我不相信模式,我只相信规律,我要做的是我这个行业的规律要求我做的事情,

我做了那么多期征地的调查报道,做完之后可能个别官员被撤职或者调任了,群众给你发条短信感谢你一下。后来慢慢发现,这确实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有自己的困境,地方政府也有它的困境,恰恰是你看到每一方的困境后,社会结构你看清楚了,你才会发现症结出在什么地方,才能看到线头抽掉,解缚的机会。

不要太急太想建功立业

真相没有底,关键在于“我是否穷尽自己的心智”,这可能是唯一的标准

南方日报:新闻调查的口号就是探寻事实真相,你也说过真相是个无底洞,你觉得什么样的底才是公众所能接受的?

柴静:正因为真相没有底,所以我到现在我不敢说标准,关键在于“我是否穷尽自己的心智”,这可能是唯一的标准,可能有同行比我做得好,比我更接近那个底,但我已尽力。

南方日报:真相调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你觉得你怎么看待热闹的背后,那些被遗漏的东西?

柴静:大声叫喊的人往往是因为显得比较虚弱,刚爬上一个山头,就插上红旗说我抵达了,其实前面还有青山无数呢,不应该太急、太想建功立业。所以我就是说不要急,这个新闻大家都在做我们选择到底做不做,关键看是否能够沉进去。

南方日报:你在书里写到,接下来几十年要做的事情是让自己从蒙昧当中解放出来,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

柴静:它像我自己犯过的错误一样,这个蒙昧,我与生俱来。这个蒙昧是不可解除的,就连“事实陈述”这一点点东西我到现在都不能完全做到,经常会犯很多错误,会下武断的结论,会有情绪性的反应,怎么能够完善呢?只能不断意识到这个弱点,看到它存在,再试图修正它。

南方日报:你在书里说,陈虻老师让你学会宽容,让你成为伟大的记者。你当时的回答是“我不需要完美,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记者,我只要做一个称职的记者”。你觉得你距离陈虻老师说的“宽容”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

柴静:那是我当时的原话。我后来想明白了,陈虻说的是一个好的记者应该如何发展。所以他说的这个“宽容”,其实是一种认识事物的能力,如果你的视野很简陋,心智很简陋,那是不可能理解事物的,也谈不上宽容可言。所以他要求我不断把自己思想中僵化的成分打破,然后你就能“看见”。但我现在还是没有完全做到,只能说比10年前有所进步,如果他看到我这本书肯定会觉得“怎么写得这么烂啊”。

南方日报:大家很关注你的婚姻等其他生活问题,你在采访中会不会问采访对象的个人问题?

柴静:我认为应该有一个“群己界限”,我会问个人问题,但我不会问私人问题。个人问题是指,我不知道你具体的境遇,但是你的感受我可以发生共鸣的,那我就重现它。不问私人问题是,比如像读者不需要知道我偏爱蓝色还是红色一样,因为这个信息对他心灵产生共鸣没有任何意义。我不想消费他人,我也不想被人消费。这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而是我觉得这是群己界限所在。记者 杨大正 郑春峰 闫昆仑 实习生 姚雪乔 朱煜霄 陈攀 周晓敏 策划统筹:梅志清 胡念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084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可以注销腾讯微博 如何注销腾讯微博账号

无意间开通的腾讯微博,这对于常人来说没有什么,开通就开通呗。可是对于像我一样有强迫症的人来说,只要我不想使用腾讯微博,我就想要把他注销。那怎样可以注销腾讯微博呢?请看:打开腾讯微博,把鼠标移动到微博用户名上,在出现的菜单中点击

马化腾雄霸互联网的野心:眼红新浪微博人气高

马化腾雄霸互联网的野心:眼红新浪微博人气高马化腾档案腾讯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腾讯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阳市,天蝎座。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89年-1993年,就读于深

陈冠希女友首曝光:11月明星微博热事盘点

自从有了微博以后,明星们可比普通人更能闹腾。11月,女神林青霞首次复出拍杂志封面;陈冠希的女友首次正面曝光,升任冠希品牌的代言人;郭羡妮的可爱宝宝吐舌萌翻网友……赶快来跟ELLE中文网一起来看11月的明星微博热事吧。【ELLE中文网原创

声明:《柴静:“我确实有微博小号”》为网友大步向前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