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正以一个快速崛起的国家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视野中,印度战略界关于国家定位的议论更为强烈,印度政府也不断提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2010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印时宣布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极大地刺激了印度“争常”的雄心。
一、印度拥有成为大国的基础和条件
印度国土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七大的国家。印度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低矮平缓的地形、热带季风气候,再加上适合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使得印度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一半,而且很多地区可以实现粮食一年两熟或三熟。印度是一个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超级大国,国民平均年龄相对年轻,2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人口红利将为印度未来较长时期的增长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印度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教育模式,使其培养的各类人才颇具国际竞争力,为印度与世界经济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极大便利。印度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超级大国”,软件外包业务为其赢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美誉,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数目极为可观的印侨、印裔也是印度实现强国梦的有利推手。目前,在美欧、中东、东南亚以及非洲的印侨、印裔为密切其侨居或定居国与印度的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在金融管理方面,印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总体上较完备,从体制和机制两方面保证了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大大降低了巨额呆账坏账出现的风险。从国家角度来看,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是避免出现经济泡沫的有力保障。
二、印度争取“入常”的积极行动
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印度是积极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认为联合国必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有真正的代表性并增强其威信和效力。印度极力主张扩大安理会,以反映21世纪国际关系的现实。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是:第一,安理会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成员都应增加;第二,新的常任理事国与现有常任理事国应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第三,新常任理事国应拥有否决权。在1994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印度正式提出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理由是:第一,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悠久的文明,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观,尊重多样性和多元主义,积极准备建设性地参与世界事务;第二,印度是世界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印度长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了印度政府积极为维和行动做贡献的政治意愿。
在过去十多年中,印度一直没有放松在“争常”方面的努力,在一切可能的国际场合宣扬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和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正当性。在印度成为G20峰会成员国之后,印度政府加紧向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提出支持它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年底访问印度时在印度国会宣布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极大地刺激了印度的“争常”雄心。早在2005年,英法就公开声明支持印度“入常”,俄罗斯后来也表示支持印度“入常”。在印度入常的问题上,中国表示理解,并支持印度希望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2011年7月,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政治局委员、印度联邦院议员西塔拉姆-亚秋里访华,并和数位中国高官举行了会谈。亚秋里称,中国高官向他解释说,中国实际上不反对印度争取“入常”,中国之所以不愿意公开表示支持印度,更多是因为印度与日本、德国和巴西组成“四国集团”共同争取“入常”。这位中国高官还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永远无法接受日本入常”。
三、印度为何不能成为常任理事国
印度新政府指出,在印度独立75周年,即2022年之际,印度每户家庭将有自己的住房,包括厕所、供水、24小时不断电;在2019年圣雄甘地诞辰150周年之际,将确保民众享有卫生保健权利、实现垃圾管理和环境卫生。印度新政府还承诺,要将印度打造成极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心,建立世界级投资和工业园,以旅游、贸易、技术为支柱,在世界上打造一个“印度品牌”。那么,印度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经济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大国,为什么还不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呢?
首先,印度面临现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尤其是美国的反对。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拥有最大实权的决策机构,增加常任理事国,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权力的再分配。因此,虽然英、法、俄、美都公开宣布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作为既得利益者,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保持自己在安理会的地位不变。它们能接受的底线是允许一些候选国加入安理会,但不能享有否决权,以避免其特权被“稀释”。虽然奥巴马在印度公开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新德里不要指望很快就能升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理会改革是需要其它安理会成员内部协商的,奥巴马总统的讲话只是代表美国已考虑到了印度。在美国看来,具有独立外交传统的印度,对美政策抱不信任态度,而且印度“摇摆不定”,有时是极具破坏力的。在此情况下,美国认为一个拥有否决权的印度会不会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仍很难确定。
其次,巴基斯坦等邻国和“团结谋共识”运动的反对。印度、日本、德国、巴西等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席位的国家在其所在地区都有坚定的反对者,它们于2005年发起了“团结谋共识”运动来反对这些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南亚,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期敌对,曾发生过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坚决反对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基斯坦不仅参与了“团结谋共识”运动,而且在伊斯兰国家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2009年2月5日,意大利在罗马召开有关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的外长级国际磋商会议。此次会议以“团结谋共识”运动成员为核心,有包括37个国家的外长级官员在内的75国代表出席会议,这反映了“团结谋共识”运动在国际社会获得一定的支持。它们拒绝“四国集团”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案,建议增加5个“半常任理事国”和6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些“半常任理事国”任期3年至5年,不能连任;或任期两年,但可以寻求以非常任理事国身份连任两次;6个新增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应留给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和拉丁美洲、东欧的中小国家。
第三,“四国集团”内部相互拆台。印度在2005年“争常”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与日本等国家绑在了一起,导致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反对,印度迄今没有吸取教训。“四国集团”内部在增加常任理事国问题上也不是铁板一块,印度和巴西的立场与日本、德国的立场有所不同,印度和巴西将更多地突出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从而与德国和日本拉开距离。“四国集团”内部的分歧以及由此导致的相互拆台将对它们“争常”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印度自身存有缺陷。印度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自身还有许多缺陷需要克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长期以来,印度未能成为本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建设性力量和积极因素,对推动本地区合作态度消极,南盟的发展一直踯躅不前。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对抗和与众多邻国的领土纠纷不利于印度的大国形象。其次,1998年印度悍然进行了核试验,受到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谴责。印度迄今拒不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游离于国际防扩散体系之外。这也成为日本在“争常”问题上背地给印度拆台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