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冀中一日》 重读闭音节是什么

从信学平说起

我是石家庄日报社的退休职工,领养老金都17年了。记得临近退休时,在傍晚路灯下的旧书摊上买了一本《冀中一日》的下册,还是一版一印的的精装本。没划没折也没破,品相如新。买书就是为读的,虽然只有半部,有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据说那是北宋宰相赵普说的。我却只为闲读旧书,回首昨日,“一册旧书阅古今”而已。

《冀中一日》全部233篇文章写的都是1941年5月27日那一天的个人见闻。亲见亲历,真感真情。虽然那年那月那日我只有三周岁,但从那以后我就记事了。大家记录的都是我记忆犹存的事,那是我童年时战乱年代的社会生活的缩影。虽然我的故乡是在冀南农村,冀中冀南都是一马平川,都是日军伪军炮楼林立,抗日的斗争,百姓的苦难也都是一样的。

由于我买到的是下半部,所以我得以读到附在最后的《附录》。读着读着,忽然,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映入了眼睑:“信学平”。

信学平是我很敬重的老同事、老前辈。1966年我俩就熟识了。当我从市委调到报社来,他因为年龄原因已经退居二线,担任顾问了。信学平是文革后我们报社仅存的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导报》参加过办报的老报人,这也是我尤为敬重他的原因之一。

《冀中导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史料集》有记:“信学平,在通联科工作。1950年以后,历任河北省委统战部办公室秘书,省建筑总公司秘书,衡水县委宣传部长,石家庄地区《建设日报》副总编辑兼新华支社社长,《石家庄日报》副总编辑、顾问等职。”

信学平的名字出现在《冀中一日》一书附录部分《寻书简记》一文中。此文作者林呐,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冀中六分区火焰报社社长、冀中军区前线报社通讯股长,二十兵团新华分社记者,华北《解放军报》编委,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寻书简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征集、搜寻当年刻钢板、用蜡纸油印的四辑《冀中一日》。时间到了1959年时,第一、二辑已经铅印出版,人们焦灼地等待着第三、四辑的出现。文章说:“七月初,接边金声同志自沧县来函称,‘1949年他在保定听战友信学平说,他有一套《冀中一日》,五一扫荡时装入罐里埋了起来……’云云。接读此信,好像茫茫黑夜里瞥见了一线闪光。当致书查询,可惜年月沧桑,连罐子都找不到了。不过人们并未失望。反而信心百倍地查找起来。”

我和信学平同志住一个楼,我住一单元,他住二单元。他生前曾专门来我家看过这本书,翻看过这一段。他很感慨,有些激动,却没好意思张口向我讨要。我继续当文物在书柜里悉心保存着。

今年头几个月,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的爱子,《冀中一日》再版编委会副主任吕彤羽来访问我,题赠我一本2011年5月再版的《冀中一日》,全四辑合编本,前有多幅历史照片,胶版印刷,用纸考究,装帧精美。我无以回赠,就把我那半部铅印初版本送给了吕彤羽作为回赠吧。当时稍加思忖,没有题墨,心想,网购古旧图书都是讲求品相的,还是保持这半部旧书的干净整洁吧。因为,这部伟大的杰作,从写作,到刻印,到收藏保管,到征集出版,再到再版。这里饱含着多少人的心血甚至生命呀,这不光是燃烧着冀中军民抗日战争的血与火,它闪亮的是全中国人民不容外辱的中华魂。

寻觅安国瑞

在《冀中一日》这部大书的第四辑,有一篇文稿的标题为《扑向德石路去》,作者署名是“安国瑞”。篇幅只有一页,字数不到八百,而文笔流畅,情节有趣,蕴涵丰富。堪称一幅血火冀中战斗生活间隙革命乐观主义的水墨淡彩风情画。

场景剪取的是,深南县武委会组织一个村庄的青年男女民兵去执行扰敌任务,在集合中出发前短暂间歇时大家闲扯唠嗑的画面。武器虽土,士气高昂,同仇敌忾,感天动地。末段文字是:“集合哨音一响,人们慢慢地肃静了,主任说:‘我们这次扰敌,要遵守纪律。男人在前面,妇女在后面,大家要听指挥。’整好队后,雄赳赳的行列,便扑向德石路去了。”

读罢掩卷遐思:这样的冀中人民,终究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安国瑞是谁?之前我一致认为他就是我们石家庄市的老市委书记贾然同志。从老书记生前到他去后,我丝毫没有怀疑过我这一印象的正确性。

说起贾然同志,那可是石家庄市的老领导了。他从1955年1月起就出任石家庄市人民法院院长。1956年1月改称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他继续任职到1958年4月。1960年3月至1961年4月,再度任职中院院长、党组书记。

在1957年12月召开的中共石家庄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举出31名市委委员和7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共石家庄市第二届委员会,贾然同志当选为候补委员,进入市委。

1961年5月1日,石家庄地市委分设,贾然先后任石家庄市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市委副书记。1964年11月市委书记力矢和部分常委,被抽调率大批干部去参加河北省城市四清工作队,此间,石家庄组成临时市委,贾然任代理书记,主持市委日常工作。“文革”开始,在石家庄地市造反派一片打倒“康(修民)力(矢)贾(然)”的鼓噪声中贾然同志受到残酷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冤假错案得到彻底纠正,贾然同志恢复工作。他一度被委任为《河北日报》总编辑。从1979年3月起,历任中共石家庄第三届市委第二书记、市革委会主任(涉及外事称做市长),市委第一书记;第四届市委书记,直到1987年10月离休。

贾然同志还上过华北联合大学。我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脱产进修时,副校长李振斌说他和贾然是联大同学,叫我代他问好。我把口信捎到了,这我才对贾然的履历知道的又多了些。

贾然果真就是安国瑞吗?落到文字上我总要核实一遍。终于想出了曾给他当过秘书的前市政协主席李宏英。宏英同志确切地对我说“贾然本名安国华,原籍河北省安平县宅后寺村。”就这些。

那么安国瑞是谁?总得弄个水落石出吧!忽然我想到了结识不久的安平县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安平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同志,找他问一问。一个电话,顷刻释疑。原来安国华、安国瑞是堂兄弟,年龄接近,谁为兄,谁是弟还得再去核对落实。我说又不是查户口,算了吧,谢谢了。

深南县,是当时被日寇占领期间为我开展游击战便利而划分的抗日武装活动区域。现在的深州、过去的深县,那时冀中区将其划分为深北、深南两个抗日县。深南县属冀中六分区,深北县隶七分区。

1941年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时,冀中六地委书记是张逢时,六分区司令员是王长江、政委旷伏兆。当时辖赵县、赵(县)元(氏)宁(晋)、藁城、栾城、晋县、晋(县)南、晋(县)北、束(鹿)冀(县)、束(鹿)北、宁晋、深(县)南共10县。深南县的县委书记先是魏震,1941年2月后是杨煜。

魏震,与石家庄有缘。1947年11月中旬,石家庄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研究组建石家庄市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魏震被任命为中共石门(1948年元旦改称石家庄市)市委副书记。

重读《冀中一日》 重读闭音节是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141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重读《冀中一日》 重读闭音节是什么》为网友理想的亡命之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