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古天童
说起宁波天童寺,很多人都知道,天童寺是闻名全国的佛教院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美誉。天童寺北、东、西三面群山环抱,前面是一条两边古树参天的林荫石径,风光秀丽,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游览天童时,曾赞美天童寺:二十里松林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中国的禅宗到北宋日益昌盛,至南宋时达鼎盛时期,天童禅寺已成为禅宗之名刹。
相比天童寺人尽皆知,提起“古天童”就稀有人知了。古天童寺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史料记载,僧人义兴云游至南山之东谷(现鄞东太白山麓),爱其峰高林幽,人迹罕至,遂结茅为庐,潜心静修。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僧义兴结茅山中,感太白辰为侍童,寺因以名。(《四明谈助》)僧义兴,故称“太白禅师”。(《延祐志》)义兴为天童寺开山祖师。
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法璿禅师建太白精舍,后人称之为“古天童”。
古天童
法璿,“重兴禅师”,法璿母梦吉祥天女引行摩利上宫而娠。开元中(713~741),入太白山,披榛莽,得晋·义兴结茅古迹,乃建精舍于山麓之东,虔诵《法华》。有天童蹑云升降,捧食来供,山名“天童”因此。秘省正字万齐融建多宝塔于西南隅,峭拨数仞。尝绕塔夜行,侍者见其身与塔相轮等。(《闻志》)
至德中(756~758),住持宗弼、昙总之徒,因东谷地狭谷浅,徙建于太白峰下,即今址,这样,古天童就逐渐被人们遗忘。
现在的“古天童”人迹罕至,这里没有对外开放,只许前来礼祖的出家人才可进入,千百年来,僧人们在古寺诵经护寺,他们守护着义兴禅师及其追随者的魂灵足迹,古天童里立碑林,是历代祖师尊宿立碑的地方,在它的周围有灵塔、有塔院,是高僧们埋骨之处,古天童内有两孔“化身窑”,窑上有铁门,铁门外堆放着不甚整齐的木柴,那是高僧们举行荼毗火化的地方,火化仪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方丈主法点火。
竹林深处——古天童
古天童四周满目翠竹古树,清澈的涧水潺潺作响,黄色的寺院隐约在竹林深处,空谷幽径中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林中鸟儿的啼转声,让人更感受到古天童的清静,古天童的精妙,此时,你会感到回归了自然的真谛,世俗之气在这里消融,这里才是你心中神往的佛门净地。
民初台湾佛教著名高僧斌宗法师在《古天童》一诗中写道:茅庵隐隐翠微巅,十代高僧此悟禅;挈伴来游春正丽,岩花争放鸟谈天。是对“古天童”最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