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忠大师详解中国风水宝地(十三):
风水名镇——泰顺泗溪镇
浙江泰顺县泗溪镇东界松洋、九峰,紧邻苍南,南连雅阳、柳峰,毗福建福鼎,西北接东溪、凤洋,是浙南边陲的一个山区小镇。境内有自邻乡入境的东、南、西、北四溪汇于下桥,有“泗水洄澜”之称。在古代,这片迷人的山光水色吸引了大批文人骚客达官隐士到此游赏。其中亦有不少人落脚此处,伴聚秀溪山一片,读诗书,耕农田,过起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林建见泗溪山水形胜,“逢荒不饥,逢兵不乱;山可樵,水可渔。”从泰顺筱村迁泗溪,成为当地林氏始祖。
宋代是泰顺地区文化最发达的时期,“自宋以后,生齿日繁,文物渐盛,科甲肇兴,人才辈出。”泗溪的林氏更是支派繁衍,文士辈出,成为泰顺文风最盛的三大家族之一。自北宋熙宁三年(公元一0七0年)至南宋成淳四年(公元一二六八年)的一百九十八年中,林氏家族中文、武进士者达四十三人。其中具有学士衔者十八人,时称“十八学士”,或兄弟同榜及第,或父子同甲登科,甚至祖孙三、四、五代连续金榜题名。仅正奉大夫林永年脉下,就有进士二十九人,济济一堂,簪缨相继。
泗溪还有陈、包、曾、王、汤等姓氏。陈氏最早迁入泰顺的支派是在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先世陈新已定居今松蛘乡陈阳,祖籍及始徙时间失考,后裔散居今南溪企石、泗溪南山、积库吾坪。包氏始祖包贵山,祖籍平阳竹楼,宋朝德祜元年(公元一二七五年),迁居今泗溪玉岩。曾氏远祖系出赣之会昌,辗转徙居瑞安;后裔曾秉,于宋时迁居今本境东溪;宋末后裔曾隆七,从东溪分徙今泗溪白粉墙。汤氏则于清康熙年间由平阳迁入泰顺,始祖汤文魁。
在迁居泗溪的几个姓氏中,玉岩包氏有一个颇具传奇的故事。包氏世居平阳.九代单传,而迁居玉岩后便生了七子,这不禁让人们兴奋起来.大赞此地是风水宝地。话说回来,玉岩确也是风光绮丽的所在,溪山环峙,秀峰迭翠,一个小小的村庄,竞也有八景诗赞。村子的东南有一池,形如半月,名为“半月笼烟”,池水静而清,四时各呈异色,烟锁其上时,有云蒸霞蔚相为掩映之致,为村中一道“至美”胜景。
古村后池与下桥村相隔,是林建从筱村改迁泗溪的栖居处,除林氏外,还有汤氏家族居此。村落面积不大,但山环水绕,景致非常优美。林、汤两大家族发展史就如村前的溪流,生生不息,酝酿出一段深厚的乡土往事。仍存于世的宗祠和宗谱无疑是这两大家族在宗法社会中的最深印记。
古代村落中有居住中心、礼制中心等区域的划分。后池村头是整个村落的礼制中心,分别建有汤氏宗祠和林氏宗祠。汤氏宗祠的规模要比林氏宗祠大得多,而且做工也要细。说起汤氏的源流以及汤氏宗祠的营建,其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汤文魁年轻时入行伍,后擢升为将领,康熙年间携子率兵入驻泰顺泗溪镇守营盘。由于当时未修有宗谱,以至几世后,汤氏族人竞无从得知派衍何处。族人汤国修赴考时,因说不清祖籍而被主考官拒之考场之外。恰巧,另有一位主考官也姓汤,乐清人,便嘱咐汤国修先回乡修宗谱,谱头祖系可以续在乐清汤氏之下。当汤国修返乡编修宗谱参加第二年考试时,主考官又问其宗祠建在何处。当时汤氏未建有祠堂,主考官说未建祠堂,中式了官报无处可送,再次拒绝他进入考场。汤国修只好再次返乡主持建造宗祠。有志者事竟成,汤国修后来终于中式成为贡生,并在宗祠外立旗杆石,时为清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的事。第三年泰顺县太爷又亲笔题写“明经”匾赠与汤国修,悬挂在宗祠中
在宗祠的第三进中,有一块新立的《文魁公碑志》:“始祖泽公,字谱济。系河南省光州府固始县朱皋镇人,唐大历中进士。至贞元德宗官封太师。游官到闽转浙江省平阳县。直至二十七世祖文魁公,于大清康熙廿五年服军旅,身为主将,率子建佐公进驻泰顺泗溪镇守北涧桥营盘,事后定居泗溪为汤氏始祖。”碑文明确地阐述了汤氏的祖脉。但是,当年汤国修赴考时,不是因为报不出派衍何处,而被主考官笑称为“野汤”吗?怎么这里又是说自平阳呢?原来事有凑巧,前几年有族人与平阳汤氏人一起担柴卖,言谈中说起各自祖上的事,平阳人说其祖上有一位叫汤文魁的,人行伍后即失去音信。后池汤氏族人一听,自己祖上不就是叫汤文魁吗?经两地族人验对后,果然彼此族中的“汤文魁”同系一人。几百年后,后池汤氏才得以认祖归宗,合族欢悦之际议修宗谱,时在一九九七年。
风水是古人选择环境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心是“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气”。泗溪山环水洄,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环境,这在风水选址中是基本的要求,只有此种环境才能留住“气”。风水家的理由是:“山水翕集,四势团近有情,而真穴必居包裹拥从之中,所谓藏风聚气者也。”运用风水理论选址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长盛不衰,而风水也因此成为中国人环境意识形态的体现。古人认为,只有在风水好也就是“地灵”的前提下,才能出人才,家族才能兴旺发达。泗溪《林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多少也反映出这方面的思想:“其地文笔插天、双峰映日、龙蛇凤虎排闼卓立。其土沃,其泉甘,诚天然之气脉,以故孝子忠臣、骚人墨客,世不乏人。……天地山川秀气知人杰,必本乎地灵也!……南宋以来,或以忠显,或以孝旌,辉煌腾越,附凤攀龙。于是乎,称为泗溪,则又若地灵因人杰而著焉!”这段话将风水的重要性渲染的是淋漓尽致,孝子忠臣、骚人墨客代不乏人,兼是托“气脉”的福!
在“风水”中水占去一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风水先生认为,凡入一局之中,未看山,先看水。水是龙的血脉,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即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如此等等,均充分说明了水在择址中的重要性。风水认为有两条水交汇,一般来说即为上者。而泗溪竟有四条溪流之多,且迂回曲折,这是很少见的地理环境,自然成为古人择居的首选之地。这四条溪流是这样流经分布的:从西地流出的溪流,经石门、南山下和上洋,在上桥附近与从国岭流出经南溪村的一条溪流汇合。这两条溪流汇合流到下桥后,又与从横坑流出经溪源的溪流汇合,至此三条溪汇合成一条溪流,最后在泗溪水尾与从下村洋流出经泗溪头、半溪的一条溪流进行大融合,泗溪汇聚,流向境外的东溪、雪溪方向。
“泗水洄澜”指的是水流的形态,泗溪下桥村的一些老人对风水颇有研究,他们认为,这四条溪流眷恋回环、屈曲绕抱、悠扬澄凝,是水之上者。水的形态在堪舆书《山洋指迷》中被列为八项:“一曰眷,去而回顾;二曰恋,深聚留恋;三曰回,回环曲引;四曰环,绕抱有情;五曰交,两水交会;六曰锁,湾曲紧密;七曰织,云意如织;八曰结,众水会潴。”这八种水也正是符合了风水秀、吉、变、情的要求。如此秀丽的山川,独特的“泗水回澜”之胜地自然会被当地乡民们引以为豪。
泰顺解放后重新划分乡镇时,泗溪下桥村与白粉墙村曾有争议,下桥人认为泗溪乡中心应在下桥,白粉墙人又认为泗溪中心不应在下桥村。下桥村人的理由是,“四溪”顾名思义就有境内有四条溪,白粉墙范围内只有一条溪,哪能称“四溪”?官方为了兼顾左右,最后划分白粉墙为上泗溪乡,划下桥村为下泗溪乡。但白粉墙后来居上,逐渐发展成为泗溪境内的集市交易之地,强过了下桥村。
两山之间必有水,两水之间必有山。雁荡山脉自东北向西延伸,大刀阔斧削就天台、南北雁荡等胜景,但延至泰顺境内已成强弩之末,不过还是在泗溪一带留下了漂亮的句号——四溪、五岩、四十二峰构成了一个十分难得的“风水”。
泗溪山古名西山,共四十座山峰,壁立千仞,横亘十里。山在风水中被称为龙,是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但“龙”并不一定是山的代称,在山脉少见的平原地区,便视“水”为“龙”。现年七十六岁乡民林诒永说,泗溪的山脉中最好看的一条龙是从福建寿宁跑过来,一直跑到现在上桥边上的临水夫人宫那才停下来。林诒永祖屋的后山也是一条龙,祖上一年收租最多时曾收到两千多担,他认为这是风水好的缘故。
泗溪乡民们认为,境内有四条龙脉,分别是后池岗、洋心岗、半洋岗和大力岗,故而有“四蛇相会”的说法,而且这四座山脉的尽处均有水流,所以又称为“四蛇饮水”。
在选定村落环境后,营建屋宇也有许多繁杂的讲究。林氏族人林直钱颇懂得风水之法,他说水共有长生、沐浴、官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等十二类,其中前五类属上者,为佳水,胎和养为一般之水,不好也不坏,其余均为下等水,民居的收水绝不能朝向那些水,否则家中将大灾小难接连不断。但是这些水法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八卦的排列产生变化的。比如后池汤家火墙底门楼的朝向并不是向前,而是偏向一边,在建筑上这叫做“歪门正厅”的做法。在风水来讲,这座门楼其实是朝向从上桥流出的那条溪,对于火墙底这座民居来讲,那条水便是水之上者.属于长生水。后池林氏有一座民居门楼也是偏于一边,与正房并不同方向,面临远山流出的长生水。但是那条对林氏民居来讲是长生水的山涧,对汤氏的火墙底却是黄泉水,属下等水,火墙底曾遭白蚁侵蚀,跟黄泉水打来的煞气有关系。后来,汤氏在煞口建了一座小房子挡住煞气,才得以安居。
水被看作是“财源”的象征,所以村落水口的营造也同样被古人所看重。风水中对水之入口处的形势要求不严格,但对水之出口处的形势非常看重,水口必须关锁,为的是不让财源流失。水口的环境是自然生成的,但如果不符合风水的要求,则采取补救的方法,如建宫、塔等进行改造,以关锁内气。泗溪下桥村很多水口的出处均建有津梁宫庙,或植树荫护。现北涧桥两旁原来都有大树,拱卫着水口。可惜后来东边的一株大树被洪水冲倒。在四条溪汇合后的水口处,则建宫进行镇煞。
“盛衰相推,否泰反类,迄今历世已久,祖风莫振,仕途闭塞,宦路榛芜……”这是泗溪《林氏族谱》中的一段文字,记述林氏家族由盛而衰,家风不振的事。问老人们,后来泗溪的风水是不是就一直衰落下去了呢?他们的回答大多是说受了江西阴阳的破坏。
相传在明朝,同朝为官的浙江人与江西人日久生隙,导致不和。有天,江西官员问浙江官员,浙江人才那么多,是何缘故呢?浙江官员一时口快,说是风水所养。听说是风水所养,江西官员纷纷辞官不做,返乡潜心研究风水术,然后专门到浙江破坏风水。泰顺几乎每个地方都流传有江西阴阳破风水的传说。
话归正题,江西阴阳游逛到泗溪,看到花园那两株风水树后,自然又要生出歹心来。其时,学士的老母亲在家思念在朝中当官的儿子,江西阴阳对学士母亲说,你只要砍断此树,你的儿子就会回来,老母亲一听能见到儿子了,当然是立即答应下来,问江西阴阳如何砍断此树。江西阴阳拿来白狗血点到树上,树即被砍倒,再也没长出来。
另外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十八学士同朝为官,又同时遭难的传说。下桥村的林诒永说十八学士一起惨遭不测,是跟家乡学士府前的风水树被砍倒有关系的。
古人喜欢在山环水抱之地立村设镇,认为山环水抱可以藏风聚气,最利人居。
山环是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左右,成环抱之势,将后方、左右围合,前方有案山遮挡,因此环山可聚气。曲水收气,水流弯曲之地可聚气,泗溪镇有四条溪流相汇,正是好风水的格局。泗溪镇真是一处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历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宋朝时,泗溪下桥花园那里有户人家,兄弟十八人,个个在朝廷任学士之职,人称“十八学士”。居身于浙南一隅的家族,能在一个朝代中走出十八位学士,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