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咖啡生豆含水率较低(相较于哥伦比亚,肯尼亚,耶加雪菲,危地马拉而言),生豆的密度也不高,从生豆的外貌就可以明显感觉出来。
在烘焙巴西咖啡时,控制温度上升速度比较困难。因为生豆的密度小,含水率低,所以生豆接触热量后的变化也会比较迅速。这时候调节火力的大小和幅度使得咖啡生豆的升温速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就变得十分困难。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明确的判断和果断的执行能力。
巴西咖啡适合的烘焙度根据产区和品种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说法。如果从总体巴西咖啡的风评特点来说,中深烘焙度是比较合适的,即在二爆左右停止烘焙。这样的烘焙度会最大限度的去除生豆本身的不好的风味,干涩感,也会使得更多的美好成分产生,比如甜味,巧克力般的苦甘味。当然烘焙度浅一些也能得到不错的味觉体验,会有浅浅的酸味出现,会有不错的清新体验,但浅度烘焙控制不好也容易产生生涩感和干枯感觉。
具体到烘焙的过程,主要有这样几点需要注意。
1、入豆的温度和初始火力。
入豆的温度不能太高,这取决于生豆本身的特点——密度小含水率低。怎样的入豆温度是合适的?入豆之后温度下降到的最低点温度在130--135度左右,这是最合适的。这样的温度可以保证咖啡生豆不被过快的蒸干,同时也能为咖啡生豆提供充足的热量开始烘焙的进程。温度下降的幅度也和初始火力的大小有关。初始火力大小对一开始的降温有影响,同时对于以后的升温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初始火力过大会使得入豆温度下降的幅度过小,使得初始的烘焙温度变高。同时使得咖啡生豆的烘焙进程变快,升温速度变快,烘焙过程被缩短,咖啡豆风味变得贫乏没有特色。甚至出现焦苦味和干枯的口感,烟气的感觉。并且入豆温度降到最低之后大概会有半分钟左右的停留,然后开始上升。要是开始升温的时间缩短那便是初始火力有点高的问题。
2、烘焙中火力的控制。
巴西咖啡豆由于密度低,烘焙的过程中火力的控制十分困难。火力稍微大一点就会使得咖啡豆的两端被烧焦(变黑)。火力的调整幅度变得难以掌握。将温度上升的幅度控制在6---8秒或者10左右是最合适的。基本上在1分钟7度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同时,火力的调整时机应该以颜色的变化为准而非香气的变化。
3、烘焙总时间和烘焙停止时间点的控制。
受限于咖啡生豆本身的特点,巴西咖啡的整体烘焙时间不能被拉的过长。烘焙时间过长会使得本来就不密实的豆子长时间的被烘焙,内部成分发生大幅度的改变,美好的味道成分变少,整体的风味变得平淡无奇,甚至稍微不小心就会超过自己想要的烘焙度,严重的时候豆子经过长时间的烘焙会变焦黑破坏整体的风味。这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亮点来实现控制。
正确判断烘焙停止的时间是对烘焙师最大的考验。对于巴西而言,正确停止烘焙的时间该如何掌握呢?还是回到最基本的烘焙度的判断标准——颜色。虽然颜色的细微变化很难用肉眼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来,但是颜色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虽然可以借助一爆与二爆来辅助判断是否该停止烘焙,但是在一二爆之间以及进行的过程中的停止时机的把握就需要依赖对颜色变化的判断。因为每一个烘焙的程度都会对应一个烘焙的颜色,例如浅烘焙的浅褐色,深烘焙的深褐色乃至黑色。
也许有人会认为巴西咖啡作为很多拼配的基底豆,要求将其烘焙到风味平稳的状态,不需要过多的个性显现,也就不需要过多的深究是不是少了一些酸甜多了一些苦甘。但是,每一种打豆子都有自己适合的烘焙度,作为拼配基底使用并不代表巴西咖啡就是一只平庸的豆子。找到一个适合豆子本身特性的烘焙度,才算完成了第一步。这也是烘焙单品咖啡的难处所在。所以,这只是对于巴西咖啡作为单品烘焙的阶段性小结,并不是完全的定论分析,在以后的烘焙实验中又有那些新现象出现,我会再一一进行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