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毫不留情地将这悲壮的美,“血淋淋”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落魂桥上硝烟弥漫,尸横狼藉;春兰带着对新生活美好的憧憬,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我军官兵朝敌群勇猛冲杀过去,敌对双方展开了拼死的决战。就在这触目惊心的战场背景上,一轮红日从萧瑟的灌木丛深处冉冉升起,一位持枪的革命战士伴随着晨雾出现在太阳放射出的七彩光环中,没有言语没有动作,只是那么呆立着,似乎将充盈整个天地之间。影片《血战落魂桥》就这么结束了。
这种峰回路转,另辟蹊径的结尾,初看起来似乎觉得编导有意将那催人泪下的情节淡化了,其实这组画面蕴含着向外辐射的巨大张力,不仅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而且还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冲击波给观众长久的思考和无穷的韵味。
艺术贵在含蓄,令人寻味。如果艺术形象的意蕴过于直露,也就无欣赏可语了。《血战落魂桥》结尾的处理,超乎了那些精明的观众看头知尾的预料。这种创造性地运用电影中声画、剪辑艺术造型等手段,把最美好的最有象征意义的黎明、太阳、光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无疑是一个创新和突破。东方破晓,新中国就象一轮红日充满生机活力跳出了地平线,革命战士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战士的身躯就象七彩光环一样美丽,战士的精神与太阳一样永生。编导在这里不是进行外部的渲染,所追求的是内在深沉而含蓄的效果。由此,观众会自然联想到:战争对人的洗礼!军人是以怎样的信念作出怎样的牺牲?英雄们怎样以钢铁般的沉重旋律撞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影片结尾深沉凝练,不难看出导演独到的匠心,尤其对画面的运用、时空场景的转换衔接,真是挥洒自如、得心应手。
(文中海报图片来源:http://7788dyhb.997788.com/s151_4339847/)
(该文原载于《东线影视》1992年8月29日第二版,王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