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作品选译一则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作品选译一则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

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他们之所以失去民众的支持,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就获得天下了。获得民众支持也是有方法的:获得了民心,就会获得民众的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是有方法的:民众所希望的,便帮助他们积聚起来交给他们;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在他们头上。如此而已。

简评: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尽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此语源自2000多年前的孟子之口,让人不得不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无比崇敬。

为论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首先使用反证法,论述了“失民心者失天下”。为此,他又使用例证法,举出历史上的桀和纣这两个例子加以证明。桀是夏代的亡国之君,纣是商代的亡国之君,他们亡国的共同教训,就是因为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孟子,他没有见过后世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如若他活到今天,必将会再举出一长串类似的例子,诸如汉献帝刘协、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明崇祯朱由检、清宣统溥仪等等,进一步证明一个基本的历史规律:由于日积月累地失去民心进而最终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于是必然导致亡国。

既然失去天下者都是由于失去民心所致,那么,反过来,得民心者就会得到天下。孟子在此循着天下——民众——民心这一由表及里的顺序,采取从正面层层推进的方法加以论述,最后归结到“得民心”其实很简单:“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即顺乎民众心愿而为之即可。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那么,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难道愚笨得连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吗?不,从道理上来说,他们懂,但他们作为统治集团的总代表,不得不为满足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有意漠视人民群众的心愿,以至彻底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最终被人民群众所吐弃。这样的历史教训,一朝复一朝地重复着,无休无止地续写着这不尽的历史悲剧!



附记:

拙文刊出后,承蒙不少博友光临评论,非常感谢!还有几位好友赠以美玉,令我分外感动。现将几位朋友的赠诗高挂于此,以供博友们共赏。

菠萝木陀

好事近

翻读古今书,

故事一时知觉。

惹老子发豪兴,

醉清风明月。

英雄拔剑顾茫然,

尘海几磨灭。

岐路误人长恨,

但青松经雪。

桃花源主

三间碧翠伴飞花,思绪联翩望天涯。

博海遨游情思远,屏前访读到君家。

辛中正

友谊之花春意浓,

情深意厚喜相逢。

永远关注和支持,

存牢心中博缘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5028.html

更多阅读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全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  

《鸿门宴》司马迁 原文及翻译--阅读推介网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

[导读]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是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

《嵇康传》原文及翻译 嵇康传 通灵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浏阳二中熊晓燕一、教材分析《伶官传序》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自主赏析文章。本单元均是古代散文学习。单元学习目标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学习重点为把

声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作品选译一则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为网友彼岸花开奈何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