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故事集锦 影响孩子一生的书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英国教师因年岁的缘故要退休了,整理办公室文件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所带过的一个班级51位同学的作文本。翻开来看,题目叫《长来我是——》。老师随便翻看着,回想着过去的教学生活。
“25年前的作文本了。”老师感慨道,临退休的怅然开始弥漫。但很快,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他被这些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一个叫彼得的学生写道:未来我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在海里游泳时,我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一个叫理查德的学生说:我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我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惊讶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说,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位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总之,孩子们都在作文中认真地描绘着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老师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寻找这51位学生,看看他们现在是否实现了自己25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后很感兴趣,他们免费为老师在报纸上刊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开始一一寄到老师这里。有50位当初的学生向老师致谢,感谢老师仍然保存着他们年幼时的梦想,并且他们希望得到那本作文本,重温儿时的梦想。这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
老师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他把作文本按来信地址一一寄了过去。老师同时发现,只有那个叫戴维的盲学生没有来信。
一年过去了,戴维仍没有和老师联系,老师想,那个叫戴维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人世。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老师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寄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是您当年的学生戴维,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5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
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布伦克特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一个道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启发孩子树立理想,并引导、暗示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孩子的未来就不是梦。
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
许多年以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为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他们看见了一群大雁,呜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很快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
“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
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家。”
“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飞得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想,你们也会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可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说,看看我是怎么飞的吧;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记着父亲的教导,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终于飞起来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者。
孩子的许多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其实都是有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梦想会使人心中产生激情,而这种可贵的心灵动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实现理想。
面对孩子的梦想,很多父母会说那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他们不明白,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开拓通往实际的道路。所以,父母要学会给孩予以梦想,让孩子在一个个梦想中,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
有理想才会有成功
蒙迪·罗伯特是美国犹他州一所中学的学生,他出身贫寒但性格乐观向上。
一天,老师比尔·克利亚给大家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孩子们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蒙迪·罗伯特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开始写自己的梦想。他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在作文中他写道:“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蒙迪·罗伯特把自己梦想中的牧马场描述得很详尽,甚至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蒙迪·罗伯特伤心地看到: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
蒙迪·罗伯特觉得自己的功课完成得很出色,他想不通为什么只得了个“F”。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询问原因。
克利亚老师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的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
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你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重新给你汀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的意见。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蒙迪考虑了一晚上,他决定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老师给的成绩是“F”。
多年来,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本子上刺眼的“F”激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迈向自己的创业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数年后,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20名学生参观一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当登上一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时,他发现,牧马场的主人就是曾经被他评价为梦想太不切实际的蒙迪。
不要扼杀孩子的梦想。要知道,有梦才会有希望,有希望孩子才会有拼搏的激情,让孩子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他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在父母眼里它是那么地不切实际,那么地遥远,但是,谁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多给些鼓励和支持吧,让孩子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
纯白金盏花
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除了棕色的与金色的之外,白色的金盏花并没有被人培养成功。一段时间之后,这件事便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20年后的一天,当年那家刊登启事的园艺所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00粒“纯白金盏花”的种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妇人。为了不让老妇人失望,人们将这些种子种下了。一年后,一大片纯白色的金盏花在微风中摇曳,让人瞠目结舌。
原来,老人是位爱花人。当她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决定培植白色金盏花。她的决定遭到了8个子女的一致反对。毕竟,一个连专家都无法完成的事,让一个压根儿就不懂遗传学的体弱老人去做,岂不是痴人说梦。
老人还是痴心不改,她将普通的金盏花种子撒下,从开出的金盏花中挑选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再从中选取颜色最淡的花的种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儿女远走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但唯有种出白色金盏花的信念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
终于,在我们今天都知道的那个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园中看到了一朵如银如雪的白色金盏花,并获得100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
当年那颗普通的种子,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捧过那样一粒再普通不过的种子,只是少了一份对希望之花的信念与执著。如果你能把梦想的种子种在心里,即使是一粒最普通的种子,也能生长出奇迹。
培养孩子也是如此,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地引导他,同样可以成为天才。
让孩子敢于大胆想像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7岁那年对植物和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搜集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还有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种东西,并在家里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达尔文上学后,常常利用课间活动采集植物。有一次,达尔文受到校长的当众训斥,并被警告:如果还玩这些玩艺儿,就把他赶出学校。
回到家里,达尔文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反还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只是告诉他不要在学校采集标本,那样会影响功课。
父亲还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做化学实验,并对他说:“你要善于并敢于想像,只有大胆想像,你才能有所发现。”父亲的鼓励使达尔文更加痴迷于自己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写出了足以影响整个人类的巨著《进化论》。后来,达尔文说:“没有想像,一切都不会存在。”
开启孩子的思维,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梦想,敢于梦想。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五彩缤纷的梦想,尽管有些异想天开,脱离眼前的实际,但毕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孩子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故事集(二)
越夸越好,越骂越糟
一个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两人。
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外婆!”
可到奶奶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进门奶奶就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还整天搞恶作剧。”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什么原因?
外婆总夸他,于是,越夸越好,在外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训斥他,于是,越骂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坏孩子。
心理学家的千百次实验与观察发现:未成年的小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家庭成员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都可能会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小孩子将在无意识中按照父母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父母赞扬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
不怕被打倒的男孩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儿子苦恼,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对此,他毫无办法,于是就去拜访一位拳师,请求这位武术大师帮助他训练自己的儿子,希望能够把儿子塑造成男子汉的形象。
拳师说:“把你的男孩留在我这里半年,这段时间你不要见他,半年后,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半年后,男孩的父亲来接儿子,拳帅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向这位父亲展示他半年来的训练成果,与男孩对打的是一名拳击教练。教练一出手,男孩便应声倒地。但是,男孩一倒地就立即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了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二十多次。
拳师问这个父亲:“你觉得你的孩子够不够男子汉气概?”
“我简直无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训练了半年,他还是这么不经打,这么轻易就被人打倒了,哪儿有男子汉的气概呢?”父亲失望地回答。
拳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但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强者,而一旦孩子失败,就对孩子横加贬斥,这是不对的。父母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要大在意结果。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多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而不要用固定不变的眼光观察孩子。
黑点与白点
一天,老师走进教室,先拿出一张白纸,中间有——个黑点。老师问同学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看不见,只盯住——个黑点,将来你们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越来越大,最后整个世界就变黑了。
整个教室寂静无声。
在沉默中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开窍了,——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生活中,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放,如同只看到小黑点而看不到大张的白纸。看久了,眼睛里只有孩子犯的错误。
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父母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多注意孩子身上的“白点”,积极肯定孩子的优点。
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罗森塔尔教授和助手们来到—所小学,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年级共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嗒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情绪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挑选出来的,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个学生更聪明。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手寻常的进步。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多么巨大的效果, 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孩子可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对孩子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是一个无意识的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
向往成就了他
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讲述了母亲鼓励他树立成功梦想的故事。在作家小的时候母亲就渴望他能成为一个大人物。尽管在以后的成长岁月中他屡遭失败,但妈妈总是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的。
当他进入学校读书的时候,数学经常不及格,老师的责骂对他来说成了家常便饭。“你的老师不了解你,”妈妈坚决地说,“将来有一天他们会后悔的。你的名字将要用金字刻在他们那个学校的墙上,这一天会来到的。明天我就去学校,把这些话告诉他们。我还要给他们读读你最近写的几首诗。你将来会成为达农佐尔,成为维克多·雨果。他们根本不了解你!”
这些话极大地刺激了少年的自信,电就是从那天起,梦想在脑海中越发清晰了——他要成为伟大的作家。
此后,每当他在文学方面有所进步?妈妈都要称赞一番。妈妈还把他写的诗歌拿给邻居们看,把他写的有趣的故事念给大家听。在妈妈的激励下,孩子对实现梦想更加充满了信心。后来他果然写出了一部小说——《老人与海》,他就是海明威。
海明威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人的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人们都畏惧黑暗,但是有母亲的时候,就有了向往……母亲帮助我树起了梦想,我开始相信自己……”
自信心除了孩子进行自我激励外,也需要来自外界的赞赏和鼓励。
如果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围人的重视或褒奖,特别是受到自己尊重的人的重视,往往会激情满怀,做起事来也信心百倍。如果孩子“天真”的想法得到的是大人的耻笑、否定,或者是冷漠、不屑一顾,那么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
高斯破解数学难题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
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
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
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
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难情绪也灌输给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油灯的光芒依旧
一名学生因为怕麻烦老师,所以总是不敢问问题。
这个老师非常细心,经过长时间和学生们的相处,老师终于发现了这个现象,就问他原因。
学生说:“老师,很抱歉。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到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扰您了!”
老师想了想,对他说:“你先去点一盏油灯。”学生照做了。
老师接着又说:“再去多拿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学生也照做了。
这时老师笑着对他说:“其他油灯都是用第一盏灯点燃的,但是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学生回答道:“没有啊!”
老师又对他说:“和你们分享我所拥有的知识,我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所以,有问题的时候,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但经过多人长时间的互相讨论、请教,他们的知识和底蕴都会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你不会不懂,就去问别人。
请教也是一门学问,每时每刻都可以去请教,只是请教的对象不同,有直接,有间接。可以向书本请教,也可以向同学、老师和家长请教。没有请教就没有进步,就没有成功。
让计划让位于行动
奥马尔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智慧,而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他:“您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刚—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定了—生的计划了呢?”奥马尔微笑着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知道制定计划是没有用的。”
当我20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用20岁以后的第一个10年学习知识;第二个10年去国外旅行;第三个10年,我要和一个漂亮的姑娘结婚并且生几个孩子。在最后的10年里,我将在乡村地区,过着隐居生活,思考人生。”
终于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个年头,我发现自已什么也没有学到,于是我推迟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后的4午时间里,我学习了法律.并且成了这一领域举足轻重自的人物,人们把我当作楷模。
这个时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这是我心仪已久的愿望。但是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无法抽身离开。我害怕人们在背后斥责我不负责任,后来我只好放弃旅行的想法。
等到我40岁的时候,我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了。但总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样美丽的姑娘。直到62岁的时候,我还是单身一个人,那时候我为自己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想结婚而感到羞愧。于是我又放弃了找到这样一个姑娘并且和她结婚的想法。
后来我想到了最后一个愿望,那扰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下来。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连这个愿望都完成不了。
这就是我一生的计划,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
“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放在制定漫长的计划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马上去做。放弃计划,立刻行动吧!”奥马尔最后说。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与其给孩子制定漫长的学习计划,不如督促孩子立即开始行动,把握好当下的时光。在具体行动中,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或许会有新的想法。如果适时做出调整,或许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成长、发展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留心孩子的特长
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尔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的摇头。“那法律怎么样?”
青年窘困地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处,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查尔斯最后说。
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查尔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他的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这个年轻人就是家喻户晓的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给予鼓励和自我激励。发掘一项优势潜能,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家长却常常忽略了。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特长”,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爱好,有哪些长处可以发展为“特长”,然后在这方面刻意增强孩子的兴趣。
小约翰拼地图
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
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
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门,手中拿着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就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儿子2角5分钱,对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途径、方法。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也富于联想,他们能想出很多成人想不出的东西。所以,家长要善于把握孩子的这个特点,注意孩子思维的宽阔、灵活,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关性,锻炼发散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不断向前发展。
吃得上肉与吃得了苦
每晚吃饭的时候,山姆总会闻到一股肉香,那是从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这时他会使劲地吸气,将香气都吸到自己的身体里。时间一长,山姆就能够根据肉香断定邻居吃的是什么肉。山姆不明白邻居家的餐桌上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鱼肉,而自己家却每天只吃些蔬菜。
山姆经常会情不自禁地站在门口看邻居一家吃鱼吃肉,看着看着,口水会不知不觉地流出来。
邻居常常会夹上一块肉给他。然后说:“回去吧,叫你妈也买点肉吃。”
有一天,山姆终于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邻居家的餐桌上总会有鱼肉,而我们家却没有呢?”
妈妈没有回答。
一个星期天,妈妈问:“今晚你想不想吃肉?”
“想啊,我好久没吃肉了。”山姆高兴地说。
“那好,你随我来。”妈妈说。
妈妈带着山姆来到了一个工地上,她向工头要了一份搬砖的活,总共有1000块砖,都搬完了可得10美元。妈妈对山姆说:“快搬吧,搬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山姆搬了一段时间后,腿脚有些发麻,妈妈鼓励他:“已经搬了100块,可以得一美元了。搬吧,再努力又可以得一美元了。”山姆又支撑了一会儿,终于搬不动了。
“妈妈,干这事太辛苦了。”山姆伸伸胳膊说道。
“歇一下吧,歇一下再搬。”妈妈说。
山姆就这样歇一会儿又搬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搬。
山姆记得那天天气非常热,妈妈的衣服被汗浸得透湿,像刚淋过雨似的。真是太累了,山姆真想不干了。他试探着把话说出去,妈妈说:“孩子,不通过辛勤劳动,哪能够得到幸福?”
到了傍晚,母子两个终于把活干完了。妈妈从工头那儿领了10美元。这时候,山姆累得都直不起腰了。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弟妹妹们吃得非常香。
“孩子,我想你已经知道了邻居餐桌上为什么每餐都有肉了吧。这就叫吃苦,你知道吗?”妈妈望着孩子们说。
山姆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弟妹妹们,他哭了。
从此以后,山姆牢牢记住“吃苦”这两个字,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母亲让孩子切身体验吃“苦”,才能使让孩子感受到“甜日子”是来之不易的,也才能使孩子养成勇于吃苦耐劳的品德。
磁铁里的小精灵
约翰今年8岁了,一次,他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厢”冒充火车头。他做这个游戏做得很认真,不光要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像中的“旅客”上下车。
这天约翰突然想到要增加几节车厢,使这个“火车头”能带领更长的火车。可是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约翰想到了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刚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好像突然着了魔一般,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一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手弹开。约翰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吸在一起。
约翰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它们不愿意在一起。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父亲忍住笑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斥而弹开啦。”
“真的吗?”约翰怀疑地说。
“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对,就是缺了角的那块。这块磁铁是负极的,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的。”
“真的!”约翰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父亲趁机教了他很多电磁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联系的,所以约翰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是一种很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对激发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大有好处。会玩,不仅是启迪孩子智力的前奏,而且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过分的。游戏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满足孩于的游戏需求也应成为家长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才能会一一被激发出来。
开门的小女孩
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凑足学费,到外地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由于他一心一意想凑足学费而不想多花钱,于是他决定硬着头皮向人讨些食物充饥。
他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气,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讨东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开水解渴。
小女孩看出他非常饥饿,于是拿了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给他。他很快把食物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着,一旁的她看到他这种吃法,不禁偷偷地笑了。
吃完后,他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应该给你多少钱?”
她傻傻地笑着说:“不必啦,这些食物我们家很多。”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在陌生的地方还能受到他人如此温馨的照料。
多年以后,小女孩感染了罕见的疾病,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女孩的家人听说有一个医生的医术高明,找他看看或许有治愈的机会,便赶紧带她去接受治疗。在那个医生的全力医治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小女孩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护士交给她医疗费用账单,她几乎没有勇气打开来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辈子辛苦工作,才还得起这笔医疗费。最后,她还是打开了,看到签名栏里写着如下一段话:
“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她眼里含着泪水,终于明白,原来主治医生就是当年的那个穷学生。
爱就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哪怕是适时的爱心小行动也可以助人一时之急需,给他人以希望。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没有什么不可能
山姆从小就为各地风格迥异的风景所着迷。一次考试,山姆考了第一名,奖品是一本世界地图册。山姆特别高兴,一有工夫就抱着这本世界地图册看。
一天,家人都在洗澡,所以就让山姆帮忙看着炉子上烧的热水。山姆一边看水,一边又习惯性地拿出世界地图册开始看。刚好看到的是一张埃及地图,小山姆完全沉浸在兴奋中,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埃及艳后、尼罗河、法老、很多神秘的东西……他心想以后长大一定要去埃及看看。
正想得出神,后背重重地挨了一拳。原来水早烧开了,沸腾的水把炉子都浇灭了,爸爸在里面听到了响声,从浴室里冲了出来。
爸爸很生气地问山姆:“你在干什么?”
山姆说:“我在看埃及地图!”
爸爸很生气,说:“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图!”他用力在山姆的屁股上踢了一脚,把山姆踢到火炉边,用很严肃的表情说:“我给你保证!你这一辈子不可能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
山姆看着爸爸,呆住了,满脑子都是:“这一生我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痛苦了好久后,山姆终于想通了,他告诉爸爸:“我的人生不要别人来保证。”
20年后,山姆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旅行。到达埃及后的第一天,山姆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一张明信片写信给爸爸。山姆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正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了我一拳,踢了我一脚,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
爸爸收到明信片很开心,逢人就说:“一脚把儿子踢到埃及去了。”
没有人能保证别人的命运,即使是给予孩子生命的父母,也难保证孩子的生命中会出现什么,不会出现什么。而命运也不需要被保证,每个人除了要有超越命运某个阶段束缚的梦想外,还要有对梦想持之以恒的追求。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的角色不应是轻而易举地粉碎孩子的梦想,而应是鼓励给予他们梦想。如果不能给予孩子梦想,那至少应该支持他们完成梦想。
苏萨和她的小狗
“妈妈,我可以去树林中采草莓吗?”一个夏天的早晨,苏萨问妈妈。
“可以,不过你必须带着罗弗一起去。”妈妈说。
苏萨高兴极了,妈妈做的早饭她只吃了两口就出发了。她不用担心自己会饿,因为妈妈把她的午饭装在一个铁盒子里给她带上了。
罗弗是她们家的狗,它已经跟随苏萨三年了。
到了树林,苏萨采草莓,罗弗不安宁地到处乱跑,一会儿追松鼠,一会儿又追兔子,玩得可高兴了,但它总是与自己的小主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她发生什么意外。
中午的时候,苏萨饿了,因为她早饭吃得太少了,所以把铁盒子里面的饭全部吃完了。
等到罗弗来的时候,盒子已经空了。自私的苏萨一点儿饭也没有给罗弗留下。
吃完饭后,苏萨又开始采草莓,很快她就把自己的筐子装满了,于是她决定要回家了。就在她要走出树林的时候,一条大蛇停在了她的前面,她吓得惊叫起来。这时,勇敢的罗弗跳到蛇身上,一口就把蛇的脖子咬断了。
它回到主人身边,用爪子蹭着主人的手,似乎在询问苏萨有没有受伤。苏萨搂着罗弗的脖子,哭着说:“亲爱的罗弗,我以前太自私了,对不起。”
罗弗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它在草地上跳来跳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件事给了苏萨很大的教训从此她变得不再自私,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她。
让孩子懂得自私会失去朋友,只有心胸开阔才能真正赢得朋友,只有无私的关怀和爱才能赢得最珍贵的友谊、最要好的朋友。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才能有一颗无私、宽容之心。
打碎玻璃之后
乔治·爱伦从爸爸那里收到了他的新年礼物,那是一枚闪亮的银币。这正是他需要的,因为他有许多东西要买,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心里很是高兴。
刚刚下过了一场雪,地上的雪还没有融化,阳光轻柔地照在地上,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明亮了。乔治拿着他的银币上街去了。
刚出家门,乔治就被伙伴们拉着去打雪仗,这是冬天小伙伴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了。
乔治攥了一个很大很硬的雪球使劲向詹姆土·梅森掷去,但是狡猾的詹姆士·梅森躲过了雪球,雪球飞向了他身后的窗户。只听“啪”的一声,碎玻璃落了下来。
乔治因为害怕,就飞快地跑开了。但是没跑多远就停了下来,他为自己所做的坏事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他知道,逃避责任不应当是一个男子汉所做的事。他决定回去,用自己那唯一的银币来补偿打碎的玻璃。
他按动了门铃,从屋子里出来一位先生,乔治说:“先生,是我把你家玻璃打碎了,我非常抱歉,但我并不是故意的,希望您能原谅我。”说着,他把自己那仅有的一枚银币拿了出来,然后把它递给那位先生说:“这是我父亲给我的新年礼物,希望它能够赔偿您的损失。”
这位先生接过了钱说:“你还有钱吗?”
乔治说:“没有了。”
“好,”那位先生说,“你会有更多钱的。不过你能告诉我你家的住址吗?”乔治告诉了他。
回家后,当父亲问及他是怎么花那个银币的时候,乔治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父亲。
吃完晚饭,父亲让乔治去看他的帽子,乔治在他的帽子里发现了两枚银币。原来那位先生是一名非常富有的商人,他不仅把乔治的那枚银币退了回来,还另外送给他一枚银币。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没过几天,那位先生又来找乔治的父亲,希望能得到他的允许,因为他的店需要一个帮手,他认为乔治是最好的人选。
做了错事只要敢于承认就是一个高尚、正直的人。隐瞒错误,推卸责任都将阻滞一个人的发展。认错精神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具备的,要让他明白,做错了事情就一定要敢于承认,并要勇于承担责任。认错不仅不会带来屈辱,相反,它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人生机遇。
跳到月球上去
一天晚上,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做饭,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儿子蹦蹦跳跳,玩得不亦乐乎。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传来的阵阵“咚咚”声很是奇怪,便大声询问:“儿子,你在干什么?”
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在试着跳到月球上去。”
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笑笑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吃晚饭啊!”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人没有梦想是不行的。人类如果没有梦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是无法飞翔的,没有梦想,阿姆斯特朗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呵护,如果父母对他的梦想总是打击,孩子是很难有大成就的。有多大的想像力,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女孩和牛奶罐
一个女孩在清晨拿着挤好的牛奶到街上去卖。
在这之前女孩已经去街上卖过很多次牛奶了,所以对于上街的路线、市场的地点,以及如何卖个好价钱都相当清楚。她和以往一样,把牛奶罐顶在头上,走在通往市街的路上。
天空晴朗,凉风轻柔地吹拂着面颊,女孩却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她的心早就飞到了繁华热闹的大街上,满脑子想的都是卖完牛奶后的打算。那时候,她的手上会有一笔钱,往常她总会在卖完牛奶后到市场上买各种各样的小东西,这是女孩私下最大的乐趣。
一想到那些形状特别的水果、香甜可口的糕点,还有色彩鲜亮的布料,女孩就开心无比。她想像着在市场上闲逛的轻松自在,心里快活极了,这可是她那些居住在乡村里的伙伴们无法享受到的。
“对了,甜点铺的隔壁有卖漂亮围巾的,今天去那里瞧一瞧,或许会找到花色美妙的围巾。围上那条围巾到街上的广场走一走,别人肯定认为我是城市出身的女孩或者是好家庭出身的女孩。也许会有人跟我搭讪,那时候该怎么办?如果那个人长得不怎么样,我就只报以浅浅的微笑,直接拒绝。如果那个人很英俊,家世看来也不错,我要怎么办呢?如果那个人问我要不要参加今天晚上的舞会,还伸出手来邀请,我又怎么办呢?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即使想接受,也要先隔一点时间,然后才嫣然一笑,给予答复。我必须做出千金小姐的模样,稍微屈膝,点头致意才行……”
好像自己的面前就有一个绅士站在她的面前邀请她跳舞似的,女孩稍稍屈膝,伸出一只手,垂下眼睛致意。这下子糟了,头上的牛奶罐掉到地上摔破了。
孩子要有梦想,但不能空想和幻想。人生和命运不是单靠空想就能想出来的,一味沉溺于幻想的人,最终将一无所获。心动100次,不如行动1次,两者的效果绝对不同。
吉卜林写给儿子的一首诗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首诗: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在被人猜忌怀疑之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会走火入魔;
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你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
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你依旧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答时——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
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我的儿子!
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也代表了天下父母的爱子情怀,但是,为人父母者,你们都能做到这些吗?如果不是,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第一次荡秋千都害怕
为了让儿子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也为了让他多一种娱乐活动,塞德兹在院子里专门安放了—个秋千。虽然荡秋千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一项运动,但把它安放好之后才发现小塞德兹很害怕。
当塞德兹第一次将他抱上秋千的踏板上时,小塞德兹吓得哭了起来。
“不,不。”小塞德兹站在踏板上紧紧地抓住绳子,他的动作狼狈极了,不停地哀求爸爸把他放下来。
“这没有什么,很多孩子都会玩,你不用害怕。”塞德兹一边说一边将他稳稳地扶住。
“爸爸,我不想玩这个,我会摔下去的。”小塞德兹哭着说道。
“你不会摔下来的。只要抓住绳子,这是很安全的。”
“不,我害怕。”儿子仍然坚持,
见到他那副害怕的样子,塞德兹知道再劝说也没有用,便把他抱了下来。
“这样吧,爸爸先给你做个示范。等你见到爸爸玩得很高兴的时候,你一定会改变主意。”说完,塞德兹就上了秋千开始摇荡起来。
“爸爸,你真行!”见爸爸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小塞德兹高声欢呼起来。
“那么,你也来试试好吗?”他问儿子。
“好吧,可是我不要荡得那么高。”儿子终于同意试一下。
这一次,儿子仍然很害怕,但他毕毫有了一个开始。他站在秋千的踏板上扭来扭去,样子难看极了。不仅如此,他几乎没有把秋千荡起来。
这时,女佣莱依小姐走了过来。她见到小塞德兹的模样顿时大笑起来:“威廉,你是在荡秋千吗?怎么一点儿也不像呀。”
“不,莱依小姐,你不应该这样说,威廉做得很好。”听见依莱小姐那样说,塞德兹担心会由此而打击小塞德兹的自信心,连忙出声制止了她。
莱依小姐是个很机灵的人,她立刻明白了塞德兹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忘了,在我第一次荡秋千时还不如威廉呢。”
“是吗?”儿子听见莱依小姐这样说,便立刻来了精神,用力在秋千上摇荡了几下。
“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时都害怕得要命,爸爸也是这样的。”塞德兹乘机鼓励小塞德兹,“我第一次上千秋的踏板上时比你还要害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不敢晃动。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荡得很高很高。”
“真的?”小塞德兹听见塞德兹和莱依小姐都这样说,恐惧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塞德兹下班后回家,还没有走近庄处便听到了花园中传来的欢笑声。小塞德兹和莱依小姐正庄高兴地荡着秋千。
孩子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没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那可恶的恐惧心理自然会消失掉。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相信不久后你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等待爱的召唤
米罗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有些琐事让他不开心,因此脾气不是很好。
一天,下班后,他看见儿子汉斯坐在桌上,顿时来气了:“你这个混账,给我快起来。”
儿子也不示弱,回敬了父亲,很快,父子俩发生了一场极不愉快的争吵。第二天,米罗发现汉斯不见了,桌上只留了一封信。原来汉斯出走了。
米罗非常后悔,他终于意识到:没有什么比儿子更重要的了!他迫切地想找回孩子。于是他来到街上,在那里贴了很多启事:“汉斯,回来吧!我爱你!明天早上我在西街花园等你!”
第二天早上,米罗来到西街花园,发现有5个男孩等在那里,一问才知道他们都叫汉斯。这些叫汉斯的男孩都是离家出走的,他们等在那里,都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到这儿来接他!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受到伤害时,都期盼着得到父母的爱。所以,父母无论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顺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克制,都不要伤害孩子的心灵。
儿子正踩着爸爸的脚印
伯顿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虽然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妻子一直劝他戒掉,但是他想,反正只是自己的一个习惯而已,又不影响别人。
一天,天降大雪,伯顿穿好棉袄,戴上手套,吻别妻子后,和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便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跑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啊,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呢!”
儿子的话令伯顿心中一顿,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地效仿。好的行为被效仿,当然很好,但坏的习惯被效仿了,改变起来是很难的。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
海鸥的启示
有个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他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但是考试时,同桌很轻易地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才考了全班第21名。
回家后,他困惑地问他的母亲:“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妈妈明白,儿子的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但是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没有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因为她知道,这不是儿子想要的答案。
妈妈也不想说一些话来应付孩子,比如,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你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因为她知道,像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却一直在默默努力的孩子,平时活得已经够辛苦的了。所以妈妈决心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的学业一直在继续,虽然他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他一直刻苦努力,因此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鼓励儿子的进步,妈妈决定带他去看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知道了该怎么回答儿子多年来的问题。
母亲和儿子坐在沙滩上,海边停满了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是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人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同样,真正能够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是天资聪颖的孩子;而一直努力不断的孩子,即使天资不好,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名牌大学。
真正能够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是天资聪颖的孩子;而一直努力不断的孩子,即使天资不好,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父母不但应对有天赋的孩子充满期望,就是对那些天赋不高甚至愚笨的孩子也不要丧失信心,也应给以良好的期望:要改变对孩子的不良印象,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达给孩子,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最终也会让父母满意。
剪美发和退腌鱼
东晋人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一位贤淑仁慈、德行高尚的人。
她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争取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以便学习他们的长处。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虚心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同郡的孝廉范逵是一位贤达之士,陶侃对他很仰慕,与他结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冬天,范逵因为有事要去洛阳,途中经过陶家时,恰巧天色已晚,他想在陶家住下,但陶家房屋太小,又无粮米,当时正在下大雪,无法外出借贷。范逵有仆从多人,还有马匹牲畜。一时间,陶侃感到十分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到里间去问母亲。
陶母听后,稍稍考虑了一会儿,就对他说:“你只管到外面招呼客人,我自有办法。”等儿子出去后,陶母就开始准备。她的头发本来又长又美,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这时,为了能够很好地招待客人,她毫不犹豫地将它剪了下来,托邻人拿到市上卖掉,换了一些米和蔬菜佳肴。她又把房内的柱子从中间锯开,劈下半截来作为烧柴,把床上铺的草苫子拿下来,切碎给马吃……就这样,饭菜马料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了,范逵及其仆从都受到了款待,马匹也吃得很饱。
范逵知道内情后十分感动,他赞叹说:“这样的母亲实在让我敬佩!”范逵到洛阳后,向一些亲友谈起此事,他们对陶母也都称赞不已。
不久,陶侃被征聘为寻阳县县吏,做了个管理渔业的小官。
有一次,鱼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捕获了很多鱼。陶侃看着那活蹦乱跳的鱼,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贫困的母亲,于是派人送了一罐腌鱼回家。管鱼的官员送点鱼回家,这在当时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没有想到,一天之后,腌鱼又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来人还带来了一封陶母的信,信中说:“你身为一个官员,竟然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并不是孝顺我。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希望你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以后一定要廉洁奉公,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了!”
陶侃时刻牢记这次的教训。后来,他由一个小官吏,逐步升迁为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及都督八州军事等高官,但他总是克制自己,廉洁奉公。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在行军打仗时,他能够和兵士们同甘共苦,凡有所获,陶侃都分给士卒,自己绝不会私藏一点儿。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以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和形象,切不要漠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一件令人难忘的小事
这是一件发生在安德鲁童年的小事。然而,这件事却影响了安德鲁的一生。
那年,安德鲁9岁。有一天,安德鲁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字。门铃响了,爸爸前去开门,是邻居家的叔叔。叔叔没有进门,于是,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大,把安德鲁的写字本吹得“啪啪”作响,安德鲁于是跑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立刻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安德鲁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依然压不下去的叫喊声。
门外的父亲,眼嘴鼻唇全都因为疼痛扭成了一团,连头发都一根一根地竖了起来,而他的五根手指,则怪异地缠来拧去。一看到安德鲁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给安德鲁一记耳光。但是,手掌还没有盖到他脸上来,便颓然地放下了,安德鲁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关上……”叔叔以责怪的口吻对安德鲁说。
原来,父亲的手指几乎被夹断!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安德鲁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安德鲁,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孩,他最担心的、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他。
然而,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终于没有打他。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肿得很厉害,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安德鲁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我当时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他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给了安德鲁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无论你是一个父亲、老板,还是领袖,即使你受到了伤害,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在亲子关系中,作为强势群体的父母亲,若能在亲予冲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孩子也许就会更加体谅你的难处,更容易信赖你,从而也就更乐于接受你的教诲。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时时用自己做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认清自己,不要以别人的行动决定自己的取舍,而要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思维方式。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跟着别人随大流。
我们应该平静地交谈
有一对母女刚刚吵完架,现在坐在沙发上沉默着。
母亲冷静后,想了想,说道:“我们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一下。”
女儿望了一下母亲,没有说什么。
“刚才我们都太冲动了,你知道我想对你说什么吗?”
“不知道。”
“孩子,对不起,刚才我说的是气话,希望你别放在心上。”
听了母亲的话,孩子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她感到很局促,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谢谢你对我的理解,我希望我们能够永远这样平静地交谈。但现在我们的分歧还存在,是吗?”
“因为你连续几天都没有做家庭作业,老师非常生气。有什么办法补救吗?”
“我可以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将没有做的作业补上。”
“哦,将作业补上去是很好办到的,但是,我想知道,你不想做作业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能告诉妈妈吗?”
就这样,母女俩平静地坐在沙发上谈了起来。
孩子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训斥。一味地斥责只会让两代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多理解一下孩子吧,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这样更有利于亲子沟通。
小和尚买油
从前,山中有一个庙,庙里住着一些和尚。
一天,一个大和尚派一个小和尚下山去买油。临行前,大和尚给了他一个大碗,并大声警告他:“你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让油洒了出来。”
小和尚点了点头,然后迅速地跑下了山,到大和尚指定的地方去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大和尚严厉的警告和凶恶的表情,禁不住打了一个哆嗦。他小心翼翼端着装满油的大碗,越走越紧张。眼看快要走到庙里,他不小心撞在了一棵树上,油洒掉了四分之一,小和尚感到害怕了,手脚抖得厉害。等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只剩了一半。
大和尚非常恼怒,用手指着小和尚的鼻子骂道:“你真是太笨了!为什么连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你看你浪费了多少油,真是太让人气愤了!”
小和尚难过得哭了。
一位老和尚听到哭声,赶忙走了过来。当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就把小和尚叫到了一边,笑着对他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多加留意沿途的见闻,并且回来向我详细描述一下。”
小和尚不想再去了,他说自己太笨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那些事。但是最终,小和尚还是被老和尚说服了,他决定再试一试。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路上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远方有雄伟的山峰。鸟儿站在树上不停地唱着歌,蝶儿互相追逐,在花丛中嬉戏……小和尚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不知不觉回到了庙里。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竟发现油一点儿也没洒,仍是满满的一碗。
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就能轻易地做好一件事。而当人被压力包围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给孩予施加过多的压力,而应让一切自然和谐地发展,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快乐。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一天晚上,当妻子在厨房正准备晚餐的时候,我们的小儿子拿着一张写字的纸走向他母亲。他妈妈在围裙上擦干净手之后看这张纸,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
这星期整理我的房间:1美元
为你去商店:0.5美元
当你去购物时照管我的小弟弟:0.25美元
出去倒垃圾:1美元
获得良好的成绩报告单:5;乏元
修整和为花园翻土:2美元
总计应获得:14.75美元
他母亲看着他儿子满怀希望地站在那儿。我告诉你们,我能看到她的大脑在翻腾。她拿起钢笔把儿子已写过的纸翻过来,在上面写道:
当你在我腹内生长,我怀着你那9个月是无价的;
我陪着你一起熬夜的那些晚上,为你求医、祈祷,这是无价的;
这些年来你曾造成的恼人境况和所有的泪水, 那是无价的;
那些昔日忧惧的夜晚和将来面临的烦恼,这是无价的;
为你准备玩具、食物、衣服甚至为你擦鼻涕,那是无价的;
儿子,当你把以上所有的累加起来,我对你真挚的爱的全部价值是无价的。
当儿子读完他母亲写的话之后,他双眼含泪,直直地看着他的母亲说:“妈妈,我真爱你。”他拿出钢笔在他的“账单”上用大写字母写道:“全部还清。”
很多家长老是抱怨孩子不能体贴和理解父母。父母每天不但要工作,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可孩子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并不“领情”。
其实,造成孩子“薄情”的,正是家长们自己。你的这份爱心让孩子体会到了吗?你的这份辛劳让孩子理解了吗?如果你总是对孩子不吭不响,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认识到这种平凡中的伟大呢?
用上所有的力量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铲子和塑料水桶。在松软的沙堆上修建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男孩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试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的力气很小,而岩石却很大。手脚并用,看起来没费多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用尽了各种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进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落了,又重新掉进了沙箱。
小男孩气得大叫,使出浑身的力气猛推石头。但是,岩石再一次滑落了下来,弄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清清楚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面颊时,父亲来到了他跟前。
“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
“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
“不对,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别人的帮助。”父亲纠正了他的说法。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面对困难,抱着顽强的态度与执著的精神固然不错。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借用你周围人的力量,可能会使你更快更好地完成,教育孩子从小具有团队精神尤为重要。
最大的苹果分给谁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中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做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苹果!”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同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孩子未来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每个人都很富有
一天,小哈瑞回到家后说:“妈妈,我们很穷,是吗?”
“不,哈瑞,我们并不穷。”妈妈说。
“不,妈妈,”小哈瑞难过地说,“我们就是非常穷,你在骗我!”
“哈瑞!”妈妈的口气中含有责备的意味。
“是的,妈妈,我们就是太穷,”他哭了。“伙伴们都有好多玩具,可是我一个也没有。”
这时候,他的叔叔来到了哈瑞家,当他了解到哈瑞哭泣的原因的时候,就对哈瑞妈妈说:“我会让他知道自己的富有。”
“哈瑞,我正在做一个关于眼睛的实验,如果你肯把你的眼睛给我的话,你将得到2美元。”叔叔对哈瑞说。
“你是在开玩笑吗?”哈瑞吃惊地问。
“不,这不是玩笑。”叔叔一本正经地说。
“我想不行。”小家伙回答的语气非常坚决。
“你嫌得到的少吗?5美元、10美元、20美元……”叔叔接着问,但哈瑞总是摇头。
“不,1000美元我也不干!”
“2000美元?”叔叔又问。
“不!”哈瑞摇头。
“那么好吧,”叔叔说。他又从兜里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有一些红色的药水,“如果你让我把这瓶子里的药水滴到你耳朵里的话,你将会得到20美元。我只想知道这些药水是否能让一个人的耳朵变聋。”
“不!”哈瑞摇头。
“3000美元?”叔叔又问。
“不,不行!”哈瑞又摇头。
接着,叔叔要他的双手、双脚、鼻子,最后出价10万美元要他的“妈妈”。
哈瑞拒绝了所有的提议。
“哈瑞,现在你来看!”叔叔把刚才出的价钱都记在本子上了,“你真是太富有了!这些钱加起来一共是105000美元。”
“你不觉得放弃这么多的钱太可惜了吗?我要告诉你现在反悔还来得及,我还在这里。”叔叔提醒道。
“不,我绝对不会后悔。”哈瑞坚决地说。
“那么,你为什么要说自己穷,让你妈妈那么伤心呢?”
哈瑞红着脸,泪水滑下了脸颊,他冲到妈妈怀里亲吻着她的脸庞说:“妈妈,我知道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富有,我能天天看见你,还有健康的身体,上帝真是太好了,他给了每个人一切。”
不要让孩子掉入权势和财富的旋涡。不要让现实物质的阴影过早地改变他们纯洁的心灵。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很富有,金钱并不是财富的全部,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
卖给我一小时的时间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的工作压力很大,心里也有点儿烦,他想休息一下,而这时,他发现自己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问道。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能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我一小时赚20美金,这有什么问题吗?”父亲没好气地说。
“哦,”小孩低下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有些生气了:“别想拿钱去买那些毫无意义的玩具,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呢?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这你根本无法体会,我没有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孩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父亲生气地坐在客厅里。过了一会儿,他心里平静了下来,觉得刚才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发现孩子正躺在床上,他悄悄地问道:“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对不起,我刚才对你太凶了,”父亲边说边将钱递给孩子,“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父亲又有些生气,他不知道这个孩子今天是怎么了。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可以吗?”
应该多花一点儿时间来陪伴你的孩子,而不要让时间从手指间轻易溜走,在不经意之间忽略了人间最珍贵的亲情。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不仅体现在物质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沟通,真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孩子更加可亲可爱。
智慧在于承认无知
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则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意大利)坎图
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这一向都是教师留给人们的典型印象!
而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也的确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们的知识犹如奔涌不息的河流,总让人感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让学生们无限向往!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学生们的心中便会升起了一股对老师由衷的敬佩和仰慕之情,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就是无所不知的人,是能解答一切为什么的人,是最有权利评判是非对错的人。
面对求知若渴的孩子们,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们,面对不同角度的问题,教师们似乎总是拥有着标准、正确的答案,并用他们的知识滋润着学生们的成长,充实着学生们的头脑,增添他们认识世界的力量。
每个学生都渴望能碰上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教师,而每一个教师也都在尽量地汲取知识,以期传授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知识,在学生心申留下一个学识渊博的印象。
然而,现实中的教师并不是万事通晓的先知圣人,更不是能够解决一切困难的神仙,大多数的教师通常也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也有很多茫然不解的问题,也要面对很多解不开的未知数。
于是,当教师在面对一个不懂的问题和学生那一张渴望得到答案的脸时,敢不敢承认不懂或不会,就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不承认吗?找借口搪塞,或是胡乱解释一番?
毫无疑问,这样做肯定是不道德的、虚伪的,甚至是无耻的!
那么承认吗?然后看到孩子一脸的失望,自己一脸的尴尬?
很多时候,对很多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尽管几千年前的时候,孔子就已经告诉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是,当面子和师尊的问题摆在眼前时,很多教师都感到,这并不容易做到。因此,教师敢于承认不懂不会,便成为了一种超越平凡的勇气,一种为人称颂的美德,一种高于他人的品格。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虽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孔子东游的时候,曾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不休,孔子便上前询问他俩为何事争执。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天气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便老老实实地承认了自己不会。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还有一次,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去晋国的路上,他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能让路。
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
孔子无言以对,便虚心地承认了自己不会。然后,他感叹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教师啊!”
韩愈在《师说》中有一句名言: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句话正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并非一定要处处高于学生,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
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须能放下架子,承认不懂,并不耻下问。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孔予有一句著名的学习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谁都可以学习,谁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教师,这就是孔子的诚实与好学,在上面的两个小故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让我在学生面前说“我不会”、我不懂”,会不会降低了我身为教师的威信?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孔子的“虚心”为他带来了什么吧——
天下人眼中的圣人——孔子,在两个辩日的小孩面前老老实实地承认不会,并对小孩的嘲笑坦然处之,并没有辱他的圣人之名,依然被后人敬佩,因为这无疑是为人称颂的实事求是精神。
而当那个拦路的7岁小孩提出了他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孔子不仅承认自己不会,还对弟子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教师啊!”这就让后人更加敬佩和赞扬了,因为这正是我们追求的虚怀若谷、谦虚诚恳的高尚人格。
事实上,任何一位教师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全会、全懂。敢于承认不会,并向学生请教,是一种值得嘉许的实事求是、诚实谦虚的人格表现。
这样做,不仅丝毫降低不了教师的威信,反而还会大大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更诚恳、更亲切,并会把对教师的这种亲近之情转移到学习上,学好教师所教的课程。
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曾接触过,教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的知识扩展了;学生问住了教师,教师更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学会了捕捉信息的本领。
一个装作无所不知、无所不懂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欢迎的。教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熏陶、感染、塑造学生们诚实人格的机会。
在一个偏僻地区的一所中学里,由于英语教师短缺的缘故,竟然由一位生物教师代上一个班的英语课。
第一次上课时,这位教师是这样作开场白的:“我不是教英语的,由于英语教师不足,决定由我兼代英语。我一边学,一边教,教到哪里,你们学到哪里。没有教的你们不要问,因为我还没有学。教过的,大家可以问,如果我不会,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课后,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
“咱们这个英语教师真是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我还从来没有听过教师还有不会的呢,这个英语教师可真实在。”
几句淳朴真实的话,让这个英语教师一开始就贴近了学生,同学们都感到他很亲切实在。
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
在英语课总评前,同学们又悄声议论,并且都已做好准备接受教师的严厉批评。
可他们没想到,上课后,英语教师却带着既温和又严肃的面容说: “这学期我们班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好,原因主要出在我的身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下学期我好好学,努力教,同学们积极配合,争取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这位教师的几句实在话,再次打消了同学们的紧张心理,并赢得了许多同学的敬佩,使他们都把对英语教师的崇敬之情,全部倾注在了对英语的学习上。
这位英语教师代了这个班整整三年的英语课,毕业时,他们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一。
可见,教师的知识并不是决定学生的学习的唯一因素,教师的好学和谦虚态度才是影响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力。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常常爱说这样一句话:
“自己一无所知。”
“智能在于承认自己无知。”
这无疑句句都充满了无穷的智能,因为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促使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
人无完人,伟人也有缺点,教师当然更不是万能的。
为了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健全人格,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务实求真的精神。这样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谦虚胸怀。
爱因斯坦曾经在他的《获奖致辞》中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未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我的问题也就越多,因此,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既然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都愿意承认自己不懂的还很多,那么我们这些普通教师又有什么不可以坦然面对的呢?
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欧拉,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被学校除了名。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
有一次,他向教师提问:“老师,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教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可他却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反而不懂装懂地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继续问到:“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既然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上,那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教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一个才上学的孩子竟然向自己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自己下不了台,而且还敢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这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而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与教师“保持一致”,那么,等待他的就只能是被驱逐学校的命运。
教会的教师对于小欧拉提出的问题不能坦诚以对、谦虚严谨,而是不懂装懂、不以为然。结果,导致小欧拉不仅没有得到问题的真正答案,而且还彻底地不相信上帝了。
在小欧拉的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已经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作为一名教会的教师,他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更加信奉上帝,可是,最后他却在小欧拉身上得到了这样的教育结果,不能不说是非常失败的,也许这就是对他不懂装懂的惩罚吧!
其实,教师承认不懂、不会,有什么不好呢?
教师不懂并非是什么错误,被学生问倒也不算丢脸的事。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的课堂上是非常常见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端起架子不懂装懂,就会误人子弟,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会有被学生识破导致形象大损的可能。
而实事求是地承认教师也有不懂的地方,虚心地与学生一起探讨,既能体现教师博大的胸怀、谦虚的人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请做个谦虚诚实的教师吧,勇敢地承认自己也有不懂和不会的地方,以虚怀若谷的胸怀来面对知识和学生,以谦虚严谨的高尚人格感染和熏陶学生吧!
更多阅读
适合很少人读的书《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有声读物
梭罗和他的湖 一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巳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
从王朔的书想到父亲----选自我的新书像候鸟一样飞 王朔的父亲
从王朔的书想到父亲看完《致女儿书》、《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很喜欢,并且很有感触。也许,如他所说这是两本写给女人看的书,细腻柔弱,袒露出很多内心的真实。也许是因为有所针对的叙说对象,他放下了很多保护的外壳。要了解一个作家真正
微风往事八十八:越来越大的书
微风往事八十八:越来越大的书大概是一九七九年,我在学校附近的邮局报亭第一次看到彩色印刷的报纸,《深圳特区报》。以前每逢七一、国庆或者党代会召开,《人民日报》会出一期头版套红印刷的报纸,真正彩色印刷,连照片都是彩色的,在我是头一次
推荐给大家的书—法国作家贝尔当·桑帝尼的《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贝尔
书评:推荐给大家的书—法国作家贝尔当·桑帝尼的《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博主按:听过我课的人都会知道我会推荐大家看一本书,也是我推荐的很少与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有关的以外的书籍,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本。这本书我看了N遍了,也可以说是
儿童笑话故事集锦大全 最新儿童笑话
儿童笑话故事集锦1.看着儿子拿回来的成绩单,我说道:“你这学是怎么上的?不是及格就是良,有没有好一点儿的?”儿子赶紧翻书包,递给我一张单子:“妈妈,老师说我这个单子里的各项都是优。”我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体检单。2.儿子问我韩愈是谁,我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