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珏山赏月
月亮是生在太空的圆球,凡在地球上的人都能看到月亮,自古以来,月亮就是人类赞颂的美神。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嫦娥奔月”,表明了月亮是美的化身,美的代表。历代文人墨客都借月抒情,叹月抒怀,如“窗门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名句,至今传颂不已。月亮圆缺来自太阳系运行轨道的变化周期,然而偏偏泽州的月亮与众不同,尤其到了珏山,月亮变化莫测,变得神秘多情起来,吸引我无数次神游不已,我曾多次想,月亮悬于高天属于整个世界,为嘛被珏山而拥为已有呢?
带着这个多年的疑问,我走进位于泽州县境内的珏山、青莲寺风景旅游区。
作为一名文人游客,其实心灵的神游比脚下的步伐走得更快更远。远望山岭连绵起伏,群峰相依相偎,站在碧水奔流的丹河岸边,仰首眺望镶嵌在蓝天中的两座奇特的峻峰在浮云间晃动。如果说漂游的白云是一只只硕大无朋的绵羊,那两峰恰象羊头上的双角,其动态之威武,静态之神定,我恍然感悟珏山又叫“角山”的来历。
珏山双峰自古有名,从宋代起历朝历代都在双峰之间修建寺庙、宫观和山门,现在看到有玄帝殿、真武宫、灵宫顶和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等宫院山门。因各处寺庙多凭借山势而建,故山险寺巍,凌空入云。
珏山被尊为“王者之山”。我想除融合了悠久的宗教文化之外,还与其所处的地理山川有关。珏山由众多的奇岭秀峰、悬崖峭壁、清泉碧潭和青莲寺景区组成。行走在珏山途中,奇山、秀水、雄刹、古观、名树、山花等等,让人步移景迁,仿佛置身于万花筒中变幻无穷。而这些层层叠叠的山野风景,在天地之间构勒出重重叠叠的画卷,所以自古以来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
我们沿路行至二天门,三百六十多级石台阶如竖梯直立,攀之汗如雨滴,爬到半截俯身下望,但见脚下浮云游动,山岭上人如蚁涌,心中感觉身体悬在天空,浑身毛孔中惊出的热汗不由得化为冷珠。这时只好屏神静息攀上去,攀上去。当我站到山顶时,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万壑青风托人飘摇欲飞,神乎!仙乎!此时此刻所有攀上顶的人都有升仙得道的感觉。这时俯望碧波奔流的丹河,仰视珏山双峰白云缠绕,让人心怡之中平添几分豪气。
为了寻找珏山成名的历史遗证,我在碑林区中寻觅,在众多的石刻碑碣中,看到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童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游历珏山后留下的诗篇。由此我推断珏山在唐代时就名震一方。在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的石碑前,我找到了释疑珏山月亮奇异独特的解说,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
噢!原来珏山的月亮不是生在天上,而是出自于山麓之下,只待月望(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才要捧出来送给人间啊!
“珏山吐月”神奇而幽秘,泽州民间历代相传着许多典故和传说,而每年八月中秋之夜,更有诸多文人雅士呼朋唤友,草民百姓携妻带子蜂涌而至,站在山脚下青莲寺内的“款月亭”中仰望赏月……
观赏“双峰吐月”是盛事也是幸事。须知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到珏山赏吐月的机会是屈指可数的。这一人间观天的奇景,也是千载难逢的,当我站在珏山脚下时,众多游人早已等待在“款月亭”四周,满天的繁星也在忽闪着眼睛盼望,秋风吹拂着山岭上的树林,夜空里传荡着树叶奇异的拍手声,似在召唤明月快点出来……我忽然想起《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的诗句,此时此刻真似恋人盼愿相会的焦灼心景。
焦虑的等待一分一秒走过,这时朦胧的夜空悄然光亮起来,哦!双峰顶部露出一弯吴钩……露出半个银盘……渐渐地,巨大的圆月洒着银辉珏山双峰间冉冉涌出,好似从龙口里吐出的水晶盘子,天地之间银幔飘柔,周围的山、林、水、寺浑然一体,似在银海波涛中飘摇,赏月的游人也似在船上游荡。蓦然间,双峰伸展开两只巨手,轻轻地托出了月亮,天上的星星隐去了身影,明月含着娇笑,悠悠升上了高空。
这就是泽州县四大名胜之一“珏山吐月”吗?是的,此景不仅天上有,就在人间也为绝也。
二、青莲寺寻宝
古代曾有“名山皆被僧占尽”之说,亦指僧道修建寺庙所择之处多是风水宝地。珏山是块宝地,青莲寺自然是宝地上的明珠了。浏览珏山自然要寻访青莲寺,探访这里悠久文化内涵和历史古迹。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里许,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新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御赐名为“福严禅院”,明复称青莲寺。青莲寺的修建,是与净土宗的创始人高僧慧远在这里的活动密不可分的。
青莲寺创于北齐天宝年间,高僧慧远在此草创寺院,初名“硖石寺”。据有关史料记载:唐代宗时(762—779年)有神墨禅师在此修行;贞元间(785—804年),有智通禅师在此作《六波罗蜜疏》;太和元年(827年),有慧音禅师至此,广集佛徒,开法华经道场,营造殿宇,使寺逐渐扩大规模;唐太和二年(828年)各处名僧慕名而至,佛徒增多,开始创建上院,兼设普贤道场;咸通八年(867年),御赐匾额“青莲寺”,上院赐名“福严禅院”。
我们现在看到的青莲寺分上下两院,上院称青莲寺,下院称“古青莲寺”。
青莲寺闪光生辉之处在于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全国目前现存唐代寺观塑像(3处)70余尊,而古青莲寺正殿现存6尊唐代彩塑,又为其中的1处,人物造型恬静淡雅,风肌秀骨、栩栩如生,是当世遗留唐代彩塑中的佳品,可谓国之奇珍。南殿又存有12尊宋代塑像。殿内又有唐、宋、金代碑记各一通。而唐碑《硖石大隋慧远法师遗迹记》最为珍贵。这时若细心观察,碑首线刻弥勒讲经图,将唐代寺院全貌、山水、围廊、耕耘、佛殿刻于其上,将你不知不觉间引回到唐朝的佛国世界,你在这种意境中可以潜心研究唐代寺庙建筑的特色,也可在远古的钟声中参悟那个年代的佛学僧经。我是个不信神道的人,但对佛道之经文比较喜欢,空遐时也会沉读有的篇章去领悟其中讲解的人性固善,人生随缘的哲理。我想佛学也是一门哲学,它的思想信仰对社会、对人性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吧!
青莲寺现存的释迦殿,为北宋元佑四年(1089年)修建,殿内4尊彩塑,为宋代原物。在罗汉楼上存有广法天尊和16罗汉彩塑,地藏楼上存有地藏菩萨和十殿阎君彩塑。这些出自宋代留存至今的塑像,让我又进入到一个时代,然而更让人惊叹的是十分珍贵的《罗汉碑刻》,这通镶嵌在罗汉楼下墙上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的碑文上,镌刻着十六住世罗汉及五百普通罗汉名号,其中五百罗汉名号,在我国今存记载中年代最早,记述的名号最全。
上下青莲寺,处处皆藏宝。从青莲寺出来行至东侧,一座高耸蓝天的圆锥式藏式舍利塔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发现新大陆似的过去认真地观看,我心里知道,属于藏式塔的寺庙古建筑在太行山中比较罕见,这座晋城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塔,往前说它记录着藏佛与青莲寺的渊源,往后说它又留存了佛教文化的遗迹。我由衷赞叹:青莲寺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所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民间,青莲寺是祈福的圣地。
(载于2013年7月11日《太行晚报》)
单位;晋城市文联《太行文学》编辑部
联系电话:13333566981
地址:晋城市凤城路赵树理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