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赏析摘 无题 李商隐

昨夜读《李商隐诗歌集解》,读到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深得吾心,唤起了当初那段算不得刻骨铭心但又割舍不下的感情,遂找几篇文章加深理解,发现很多QQ和博客上网友把“一寸相思”作为网名者甚众,摘本文以参考。其中,“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集解》【按】:腹、尾二联意谓:贾氏窥帘,宓妃留枕,或爱少俊,或慕才华,或生而遂愿,或死而有情,其追求爱情之愿望均如春花之萌发而不可抑止,今我则相思之情虽亦与春花竞发,然终如香销成灰,陷于绝望。无题四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赏析(摘) 无题 李商隐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这大概与他沉沦的身世遭遇有关:自身失意的际遇,使其对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的体验。而他那些表达忠贞爱情的名句,被古今千万青年男女作为爱情的箴言,甚至作为最能表达自己真心的誓言。透过其诗华丽的外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真挚的爱情抒怀,还能听到诗人郁悒的人生感喟,更能体会到诗人绵邈的悲情境界。这,也许就是诗人倍受我们珍爱的原因吧。

这首诗是《无题四首》中的第二首,它描写一位独处闺中的女子追求爱情而不得的失望、孤寂、惆怅之情,别具风姿,耐人玩味——

“东风飒飒,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打开金蟾香炉,放入点燃的香料;转动玉虎轱辘,牵动井绳汲水回屋。贾氏隔帘,偷看少年美貌的韩寿;宓妃爱慕,留枕才华横溢的曹植。爱慕之情,切莫与春花争荣竞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枯寂的灰烬……”

首联绘景,渲染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赋事,比兴意绪:“金蟾”,指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焚香汲水,看似日常的活动,波澜不惊,甚至还有些死气沉沉,但却隐含着深意——锁虽固,香犹可入;井虽深,汲犹可出。那么,自己满腔的情思,又怎能深藏久闭呢?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香”“丝”谐音“相思”。这一切都是赋、比兼用,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时时被情丝牵动、欲言又止的心态。凄迷杳冥之景和低回怅惘之情浑然一片,独居有怀、宛若有待的心绪可想而知、细读若见矣!

颈联用典,暗寓相思缘由:《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所以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尾联比喻对比,悲惋作结: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是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诗人仿佛在告诫自己不要让恋情随着花而萌动,恰恰说明“春心”已动,且不可遏止。于是强自按捺,痛苦地警告自己:莫!否则,相思越多,痛苦越多。用花和春心并提,隐寓春花有开必有谢,相思再生必幻灭。同时也使抽象的思念具象化了,也就可以量化成寸,进而可以烧成灰了。寸思寸灰,也是方寸之心被相思烧成灰烬的意思。两句诗把镜花水月的绝望恋情和爱情煎熬的苦痛写得极其深刻形象,撕心裂肺。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全诗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被毁灭的悲剧之美。“发乎情,止乎礼”的相思,“春心莫发”的自解自叹,反衬出思更切、情更深。热烈的恋情与失望的悲伤,动人心弦;朦胧深婉的意境蕴味,回味无限。

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认为这首无题诗是“诗人欲见宰相令狐绹不遇而抒发由衷之怨愤”。但愚以为,这首诗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偷情诗”——

“金蟾”借代宫门;“贾氏”和“宓妃”比喻宫女;“韩寿”和“曹植”则比喻诗人自己;“春心”实指相思之情。全诗主要的意思是:春雨濛濛、轻雷阵阵的时节,孤独难耐。晚上我趁着有人入宫烧香的机会,从刚打开的宫门偷偷地溜进去同心爱的宫女幽会。第二天凌晨又趁着有人入宫打水的机会,从宫门又偷偷地溜回来。这样的情事本是缠绵不断,但形格势禁,怎能长此以往,继续下去呢!

诗人之所以隐其言晦其迹,是出于安全上的自我卫护心理。因此在表达与宫女的情爱上不得不掩抑迂回,通过“金蟾”、“玉虎”两句,既形象地点明入宫与出宫的关键时机,又能达到隐词晦迹的目的,诗人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可谓郢人运斤,神乎其技矣!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不就是一个弱者么?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大概也就在于此吧。呜呼!义山“无题”之妙,岂可尽道哉?

余试以诗解之曰:

阵阵轻雷荷塘外,飒飒东风细雨来。
贾氏宓妃怀春意,韩寿曹植有俊才。
夜潜金蟾烧香入,晓随玉虎汲井回。
此情莫与蜡烛共,一寸相思一寸哀。

摘自:百度静远语文的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6172.html

更多阅读

一篇智商150标准的《云图》影评 云图影评

在看了第三遍之后我终于决定写下云图的影评,但每个选择改变的人都会改变这个世界,于是这部智商150标准的影评诞生了。我要向导演沃卓斯基姐弟和汤姆·提克威致敬,其中沃卓斯基姐弟导演了1849(亚当-尤恩的太平洋日记),2144(星美-451的记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赏析摘 无题 李商隐

昨夜读《李商隐诗歌集解》,读到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深得吾心,唤起了当初那段算不得刻骨铭心但又割舍不下的感情,遂找几篇文章加深理解,发现很多QQ和博客上网友把“一寸相思”作为网名者甚众,摘本文以参考。其中,“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

冀教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惊蛰》 一年级语文教案新版本

教材简析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的物象变化,体会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氛围和小动物们的欢快情绪,也感受人们春天里的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

声明:《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赏析摘 无题 李商隐》为网友比目吻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