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分析 抗战正面战场主要战役
刘凤翰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分析》(香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一文指出,抗战期间,敌后战场国军留下的正规军建立的游击队,是共军游击队的2.6倍,枪支数为4倍,作战次数为402倍。
壹、前言
七七抗战开始,中共接受国军整编,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旋改第十八集团军,辖第一一五师林彪一万四千人,第一二○师贺龙六千人,第一二九师刘伯承八千人,陜北警备旅萧劲光四千人,另在江南招募或招集新四军(叶挺、项英)10,300人,总计四万二千人,到抗战胜利发展到五十多万人。国军由二百多万人增到五百多万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在过去无此名词与说法,大家常用的是「前线作战」或「敌后游击」。
因为过去中共在所统治之大陆,根本不承认有国军抗战之事,一切对日作战都是共军所为,提到政府就说「汉奸卖国集团」、「贪污而不抵抗」等等。但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尤其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出版「战史丛书」一百零二大册,民国六十九年出齐,对中日作战写得非常详实,中共再也无法掩盖下去,故在民国七十年(一九八一),胡耀邦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后,向他们的干部说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是国(民党)军所打,国军打仗占 70%以上;「敌后战场」是共军所打,中共打仗占 30%弱。因此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说。
其实,「敌后战场」是共军所打,也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当时敌后国军留下很多的正规军,也建立更多的游击队,据笔者深入研究,民国三十一年前,敌后国军游击队是共军2.63倍,枪枝是共军的四倍,与日军作战是共军的 402倍,此时共军得到很大的活动空间,在游击战的口号下,到处强行为收编民间地方武力,壮大自己而已。现分别说明于 P 后:
贰、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指自七七抗战开始,国军正面与日军激战与决战,它包括二十三次(日本二十四次──涿保会战)会战(会战是作战双方都使十万以上的兵力),四万多次大小战役,阻挡最精锐日军的最猛烈攻击,战场在全国各地,及缅甸进行;包括各行营、各战区、各方面军、各边区、远征军等。现扼要说明如下:
一、陆军作战:
1.华北战场,以时间先后为:(1)平津作战(民26.7.7~8.1);(2) 平绥路东段作战(民26.8.8.~10.16); (3) 平汉路北段作战(民26.8.21~11.11,日称涿保会战);(4)太原会战(民26.9.11~11.8);(5)津浦路北段作战(民26.8.21~27.1.10);(6)徐州会战(民27.2.3~5.28);(7)陇海、平汉两路中段作战(民27.5.9~6.10);(8)晋中南作战(民27.2.13~3.8);(9)第一次鲁南作战(民28.6.3~9);(10)第一次晋东作战(民28.5.21~10.6);(11)涞源、阜平地区作战(民28.11.3~25);(12) 吕梁山作战(民28.10.7~11.18);(13)五临作战(民29.1.21~4.1);(14)第二次晋东南作战(民29.4.16~6.30);(15)阜平作战(民29.11.10~19);(16)豫南会战(民30.1.25~2.5);(17)垣曲以北地区作战 (民30.3.9~15);(18)晋南(中条山)会战(民30.5.5~6.7);(19)郑州中牟作战(民30.10.1~11.5);(20)濮县作战(民31.4.29~6.4);(21)第二次鲁南作战 (民31.6.6~24) ;(22)第一次太行山作战 (民31.6.11~7.1) ;(23)第二、第三次太行山作战 (民32.4.16~9.8) ;(24)第三次鲁南作战 (民32.5.12 ~~19) ;(25)豫中会战 (民33.4.17~6.17) ;(26) 豫西鄂北会战 (民34.3.21~5.31)等二十六次。时间自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到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底止,其中包括七次大会战。其晋南(中条山)会战,是共军「百团大战」所引起日军对国军清剿作战;而豫中会战以及豫西鄂北会战是日本一号作战──河南之战。
2.华东战场,亦以先后为序: P (1) 淞沪会战(特级大会战,长达四个月【民26.8.13~12.13】,中国动员近七十万兵力,日本亦近投入30万);(2)宣城、芜湖作战(民26.11.30~12.9);(3)杭州作战(民26.12.19~25) ; (4)蚌阜临淮关作战(民27.1.27~2.10);(5)第一次苏北作战(民27.4.24~5.7);(6)第二次苏北作战(民28.10.1~19);(7)苏浙皖边区作战(民29.10.4~28);(8)苏浙边区作战(民30.3.20~25); (9) 浙闽沿海作战 (民30.4.16~9.4);(10)浙赣会战(民31.5.15~8.30,此为美空军轰炸日本本土,在此一地区降落,所引起日军报复并销毁此一地区机场作战);(11)第三次苏北作战(民32.2.14~25);(12)太湖西南作战(民32.10.1~11.3);(13)衢州作战(民33.6.2~30);(14)闽浙沿海作战 (民34.5.10~6.29)等十四次,包括二次大会战。
3.华中战场:(1) 武汉会战(又一个特级大会战,时间五个月又八天【民27.6.3~11.11】,国军投入七十万人,日军投入四十一万人);(2)锺祥作战(民28.2.19~3.15);(3)南昌会战(民28.3.17~5.12);(4)随枣会战(民28.5.1~6.10);(5)第一次长沙会战(民28.9.14~10.13);(6)枣宜会战(民29.5.1~7.4);(7)鄂中作战(民29.11.25~12.1);(8) 鄂西作战(民30.3.3~13);(9)上高会战(民30.3.15~4.4);(10) 第二次长沙会战(民30.9.7~10.19);(11)第三次长沙会战(民30.12.24~31.1.15);(12)大别山作战(民31.12.19~32.1.12);(13)高安作战(民32.2.14~17);(14)江汉三角洲作战(民32.2.9~4.10);(15)鄂西会战(民32.2.14~6.30);(16)常德会战(民32.11.2~12.30);(17)长衡会战(民33.5.26~9.8,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18)桂柳会战(民33.9.8~12.15); (19)湘西会战(民34.4.9~6.7);(20)邕柳(桂西南)会战(民34.5.21~6.14);(21)湘桂反攻作战(民34.6.8~日军投降),计二十一次,会战即有十三次之多,可见是中日战争的重心在华中。
4.华南战场:(1)广州作战(民27.10.12~21);(2)海南岛作战(民28.2.10~5.7);(3)潮汕作战(民28.6.21~9.4);(4)第一次粤北作战(民28.4.5~9.5);(5) 桂南会战(民28.11.15~29.2.26,由白崇禧指挥,有名的昆仑关大战,时间三个月又九天);(6) 第二次粤北作战(民28.12.22~29.1.26);(7)粤北良口作战(民29.5.13~6.12);(8)粤境沿岸作战(民30.3.3~5.4);(9)四邑作战(民30.9.20~30);(10) 第一次惠博作战 (民30.5.12~25);(11)第二次惠博作战(民31.1.25~2.9);(12)第三次粤北作战(民31.5.30~12.29);(13)第四次粤北作战(民33.7.1~28);(14)湘粤赣边区作战(民34.1.11~2.14);(15)赣江追击作战(民34.6.12~7.28)等十五次,其中祇有桂南为大规模会战。
5.滇缅作战:(1)滇缅路作战(民31.3.19~6.6);(2)缅北会战(民32.10.24~34.3.30);(3) 滇西作战(民33.5.11~34.1.19);(4)缅甸作战 (民33.7~34.6);其中缅北会战给日军重创。
二、陆军作战分析:
1.陆军作战八年一个月又七天,重要会战二十三次(日本记载二十四次),大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31次,伤亡官兵 3,211,418人。除太原会战有中共三师兵力参加外,余皆无中共人员参加。
2.第一期作战,自七七至武汉会战结束,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至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包括淞沪、涿保、太原、徐州、武汉等五次会战。
3.第二期作战:自武汉沦陷至日军投降:
a.第一阶段: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至民国二十九年四月:有南昌、随枣,第一次长沙、桂南第四次会战。
b.第二阶段:民国二十九年五月至民国三十年十一月,有枣宜、豫南、上高、晋南、第二次长沙等五次会战。
c.第三阶段:民国三十年十二月至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包括第三次长沙、浙赣、鄂西、缅北,常德、豫中、长衡、桂柳、豫西鄂北、湘西等十次会战。
三、海军作战
抗战开始时,中国军舰有五十七舰,总吨约59,034吨,分第一、第二、第三舰队及广东、练习舰队。
1.沿海作战:a.闽浙沿海战斗;b.粤桂沿海战斗。
2.沿江作战:a.淞沪江阴战斗;b.马当湖口战斗;c.田家镇葛店战斗;d.荆河湘河战斗;e.湘北作战;f.游击布雷。
3.陆战队作战:中国海军舰艇老旧,以劣势装备,沿海沿江作战,损失惨重,然英勇表现与布雷的成功,造成可观的战果。
四、空军作战:
开战前中国空军有九个大队及一个直属队(统计三十二个中队,另一空运大队)可供作战飞机,实有305架。
1.第一期作战──七七至武汉会战结束,出战3,281次,投弹519吨。击落日机227架,伤日机四十四架,炸日机一百四十架,中国损失飞机202架,受伤飞机112架。阵亡122人,受伤 118人,失踪十人,南京失守时,新机未到之前,各地作战,相当艰苦,几乎无飞机起飞应战。
2.第二期作战,武汉会战结束至抗战胜利,因俄援、美援飞机先后到达,中国空军由劣势趋于优势。此期出动 16,261架次,投弹196吨,击落日机368架,伤日机 125架,中国飞机损失 256架,受伤飞机355架,阵亡飞行员119人,受伤91人,失踪 4人,其它受伤71人。
参、敌后战场
一、中共的敌后战场
中共所指的「敌后战场」是从七七事变后,他们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名义,所建立的敌后游击区与游击根据地。它包括:
1.以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为主的陕甘宁边区,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主持。
2.以第一二○师(贺龙、萧克、关向应)暨晋西北──晋绥军区。所辖军区一再改变,最后为A.吕梁军区──第三、四、七、八、军分区;B.雁门军区,第二、五、六、十一军分区;绥蒙军区。
3.以第十八集团军前防指挥部暨第一二九师(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暨晋冀鲁豫军区:A.太行军区──第1~8军分区;B.太岳军区──第1~5军分区;C.冀南(冀鲁豫)军区:第1~11军分区,D.河南军区──第 1~6支队,豫西支队(各军分区一直在调整)。
4.以第一一五师(罗荣恒)暨山东军区。A.滨海军区;B.鲁中军区;C.鲁南军区;D.勃海军区;E.胶东军区;各辖若干小军区。
5.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A.冀晋军区──第2~5军分区;B.冀中军区──第 6~10军分区;C.冀察军区──第11~13军区;冀热辽军区──第14~18军分区。
6.新四军以陈毅、饶敕石为首各军区:A.苏浙军区(粟裕)──第1~2军分区;B.苏中军区(第一师、叶飞)──第一、三、四军分区;C.淮南军区(第二师、罗炳辉)──路东、路西(津浦)军分区;D.苏北军区(第三师、黄克诚,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系统)──盐端口军分区;E.淮北军区(第四师、张爱萍)──第一、二、三军分区;F.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五师、李先念,自成系统)──第1~5军分区;G.皖江军区(第七师、谭希林)。
这是一九四五年初中共所创建敌后基地,也是八年抗战中他们所指的敌后战场。
在中共敌后战场上,他们自己的作战统计:
(1)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五十三次:1.鲁南地区反「扫荡」战役(1939,6.1~7);2.鲁中淄河反顽袭击国军地方游击队战役(19398.23~31,按:反顽,顽指顽固派,即留在敌后国军);3.鲁西讨伐石友三战役(1940,3~5);4.鲁南反「扫荡」战役(1940.4.14~5);5.鲁西春季反「扫荡」战役 (1941.1.11~2.10);6.临费战役(1941.3.22~25);7.青口战役(1941.3.19~29);8.胶东反顽战役(1941.3.15~7.28);9.北沂蒙反顽战役(1941.10.8~10);10.沂蒙山区反「扫荡」战役(1941.11.2~12月下旬);11.胶东春季反「扫荡」战役(1942.3.22~4.3);12.甲子山三次反顽战役(1942.8.14~12.29);13.沂蒙山区反拉网「扫荡」战役(1942.10.26~11.10);14.海陵战役(1942.11.3~11);15.胶东冬季反拉网大「扫荡」战役(1942.11.21~12.24);16.郯城战役(1943.1.11~25);17.清河区夏季反「蚕食」战役(1943.7~9);18.渤海区反敌抢麦「扫荡」战役 (1943.6.4~7);19.沂鲁山区和诸日莒山区战役 (1943.7.4~8.2);20.清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1943.11.18~12.10);21.鲁南讨伐刘桂棠战役(1943.11.15);22.赣榆战役(1943.11.19~22);23.鲁中区第二次讨伐吴化文战役 (1943.12.4~8);24.山东春季攻势战役(1944.1.15~4.15);25.鲁中区第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1944.3.25~4.20);26.鲁南区讨伐荣子恒战役(1944.5.1~5);27.滨海区讨伐李永平战役(1944.7.23~8.4);28.沂水战役(1944.8.15~17) ;29.利津战役 (1944.7.11~17) ;30.滨海区反「扫荡」战役 (1944.8.19~29);31.鲁中区葛庄战役(1944.9.3~6);32.胶东区秋季攻势战役(1944.8.18~9.23);33.渤海区秋季攻势战役 (1944.8.24~10月底);34.莒县战役(1944.11.14~29);35.泗水战役(1945.2.1~3);36.胶东讨伐赵保原战役(1945.2.11~19) ;37.蒙阴战役(1945.3.8~10) ; 38.渤海区讨伐张景月战役(1945.4.15~8.15) ; 39.山东五月反「扫荡」战役 (1945.5.1月底);40.鲁南讨伐张元里战役 (1945.5.17~25);41.鲁中讨伐厉文礼战役(1945.6.5~27);42.蒲滨战役(1945.6.10~17);43. 平度西战役(1945.6.26~29);44.诸(城)、高(密)、安(邱)战役(1945.7.15~30);45.胶东讨伐王豫民战役(1945.7.19~22);46.鲁南讨伐申从周战役(1945.8.5~11);47.诸城战役(1945.9.5~8);48. 峄县战役(1945.9.7~8);49.平度战役(1945.9.7~10);50.商河战役(1945.9.5~26);51.临沂战役(1945.8.16~9.11);52.无棣战役 (1945.9.13~17);53.泊儿镇战役(1945.11.24~12.29);以上有十六次是主动偷袭国军,「顽」是国军的代名词,石友三、刘桂棠、吴化文、荣子恒、李永平、赵保原、张景月、张元里、厉文礼、王豫民、申从周等人,非国军正规军军师长,即游击队司令。(详后)
(2) 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十一次:1.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1938.2.22~4.1) ;2.讨伐张荫梧战役(1939.6.21~22);3.晋西北春季反「扫荡」战役(1940.2月下旬~3月下旬);4.晋西北夏季反「扫荡」战役(1940.6.7~7月初);5.晋西北冬季反「扫荡」战役(1940.12.14~1941.1);6.晋西北春季反「扫荡」战役(1942. 1月底~3月初);7.晋西北秋季反「扫荡」战役(1943.9~10);8.晋绥秋季攻势战役(1944.8~9);9. 晋绥春季攻势战役(1945.2~4);10.晋绥夏季攻势战役(1945.6~8);11.晋绥对日大反攻战役(1945.8.11~9月初);其中河北民军司令张荫梧,后被共军攻击消灭。
(3) 第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五十一次:1.晋东南反敌九路围攻战役 (1938.4.10~27);2.晋东南反「扫荡」战役(1939.7.8~8月下旬);3.邯 (郸)、长(治)战役(1939.12.8~26);4.冀南反顽战役(1940.2.99~16);5.冀鲁豫边反顽战役(1940.3.4~4.8);6.磁(县)、武(安)、涉(县) 、林(县)战役,攻击河北省政府鹿锺麟,后国军朱怀冰部,(1940.3.5~11);7.白(圭)、晋(城)战役(1940.5.5~6);8. 冀鲁豫边反「扫荡」战役(1940.6.5~18);9.晋家山战役,攻击国军第61军陈长捷部,(1940.7.2~9);10.冀南反顽战役(1940.7.10~12月下旬);11.正太路西段战役(1940.8.20~9.6);12.榆辽战役(1940.9.23~10.4);13. 晋东南反「扫荡」战役(1940.10.6~11月底);14.冀鲁豫边区「四?一二」反「扫荡」战役(1940.4.12~19);15.冀鲁豫夏季攻势战役(1941.7~8月底);16.赵城、合鹿反顽战役(1941.8.12~17);17.冀南秋季破击战役(1941.8.31~9.11);18.邢(台)、沙(河)、永(年)战役(1941.8~9月上旬);19.太岳区反「扫荡」战役(1941.9.22~10.18);20.太行区冬季反「扫荡」战役(1941.10.31~11.20);21.破击平汉线战役(1942.2.3~25);22.太岳区春季反「扫荡」战役(1942.2.3~25);23. 太行区春季反「扫荡」战役(1942.2.3~3.2);24.浮翼战役,与国军第六十一军陈长捷作战,(1942.4.15~19);25.冀南「四?二九」反「扫荡」战役(1942.4.29);26.太行区夏季反「扫荡」战役(1942.5.19~6.19);27.冀鲁豫夏季攻势战役 (1942.7~8);28.太行、太岳秋末反「扫荡」战役(1942.10.20~11.6);29.冀鲁豫反顽战役(1942.10.25~31);30.长期围困沁源战役(1942.10~1944年底);31.成安、临漳战役(1942.11.3~11);32. 太行五月反「扫荡」战役(1943.5.5~16);33.冀鲁豫反顽战役(1943.6.19~8.10); 34.朝南战役(1943.7.5~11);35.卫南战役(1943.7.30~8.19);36. 林南战役(1943.8.18~26);37.冀鲁豫秋季反「扫荡」战役(1943.9.21~11.13);38.太岳区秋季反「扫荡」战役(1943.10.1~11.22);39.浮翼反顽战役(1944.4.28~6.24);40.昆张战役(1944.5.11~17);41.太岳第一次豫北战役(1944.6.12~9.2);42.冀鲁豫湖西讨顽战役(1944.7.30~9.27);43.青浮战役,与国军第61军作战,(1944.9.8~18);44.冀鲁豫反顽战役(1944.11.10~14);45.冀鲁豫冬季攻势 (1944.12.5~1945.1.23);46.道清战役(1945.1.21~4.1);47.豫北战役,与阎锡山(1945.4.4~4.30);48.南乐战役(1945.4.15~27);49.东平战役(1945.5.17~24);50.安阳战役(1945.6.29~7.9);51.冀鲁豫夏季攻势战役(1945.6月中旬~7月底);以上有12次对国军主动攻击。
(4) 晋察冀军区四十四次:1. 平型关大捷(1937.9.23~25,此属正面战场);2.晋察冀军区反敌八路围攻战役(1937.11~12);3. 第一次出击平汉线战役(1938.2.9~16);4.易涞战役(1938.3.10~4.11);5. 第二次出击平汉线战役(1938.4.27~5.9);6.第三次出击平汉线战役(1938.7.6~8);7.冀中春季反「扫荡」战役(1938.2~4);8.晋察冀反围攻战役 (1938.9~11);8.冀中第一次反围攻战役(1938.11.12~12.9);9.冀中第二次反围攻战役(1938.12.21~1939.1.24);10.冀中第三次反围攻战役 (1939.1.25~2.4);11.冀中第四次反围攻战役(1939.2.9~月底);12.冀中第五次反围攻战役(1939.3);13.易(县)、满(城)、徐(水)战役(1939.7.9~27);14.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1939.10.8~12月底);15.平西春季反「扫荡」战役(1940.3.9~22);16.冀中反敌全面「扫荡」战役(1940.4~5月底);17.冀中「青纱帐」战役(1940.6.25~8.10);18.正太路东段战役(1940.8.20~9.10);19.涞灵战役(1940.9.22~10.10);20. 任(邱)、河(间)、大(城)、肃(县)战役(1940.10.1~20);(以上18─20为百团大战;21.北岳冬季反「扫荡」战役(1940.11.9~12.27);22.冀中冬季攻势战役(1940.11.15~12.7);23.冀东反「扫荡」战役(1941.5~6);24.冀中春季反「扫荡」战役(1941.2.16~6);25.冀东夏季反「扫荡」战役(1941.6~7月中旬);26.冀东夏季反「扫荡」战役(1941.6~7月中旬);27.冀中「青纱帐」出击战役(1941.7.22~8月底);28.晋察冀粉碎日军「百万大战」战役(1941. 8.12~10.19);29.冀东打击伪治安军战役(1941.11.14~1942.2.7);30.冀东反清乡反合围战役(1942.4~7月中旬);31.平北反「扫荡」战役(1942.4~8月中旬);32. 冀中「五一反扫荡」战役(1942.5.1~6月底);33.冀东夏季反「扫荡」战役(1942.8.1~26);34.晋察冀春季反「蚕食」战役(1943.1.20~4月中旬);35.北岳区反敌辗转「扫荡」战役(1943.4.19~5.18);36.冀东「青纱帐」攻势战役(1943.7~9);37.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1943.9.16~12.15);38.冀中「青纱帐」战役(1943.7~9);39.冀东冬季反「扫荡」战役(1944.9.15~1945.1);40.冀中冬季攻势战役(1944.10~12月底);41.冀中蒿(城)、正(定)、新(乐)地区反敌分割战役(1944.12.23~1945. 1.13);42. 冀东反「扫荡」战役(1945.2~6);43.冀中春季攻势中的四个战役(1945.4.13~6.1);44.晋察冀夏季攻势中的四个战役(1945.5.12~7月底);
(5) 新四军暨所辖各军师各军区三十三次:1.南繁战役(1940.4.23~5.3);2.淮宝反顽战役(1940.8.2~28);3.黄桥战役(1940.10.1~6,主动消灭国军八十九军【辖第33师、第 117师】及国军独立第六旅);4.曹甸战役(1940.11.29~12.15,与国韩德勤部,第112师,及桂系留苏部队作战);5.讨伐李长江战役(1941.2.15~21);6.苏北反「扫荡」战役(1941.7.18~8.20);7.陈道口战役(1941.10.14~21,与国军汤恩伯部作战);8.鄂东反顽战役(1942.1.19~2.23);9.鄂东第二次反顽战役(1942.8.31~9.1);10.皖北反顽战役(1942.10.26~11.3);11.盐阜地区春季反「扫荡」战役(1943.2.12~4.14);12.苏南反顽战役(1943.3.28~4.15);13.淮海区夏季攻势战役(1943.4~6);14.鄂东反「磨擦」战役(1943.6月上旬~8月底,与国军李品仙部作战);15.车桥战役(1944.3.5~6);16.高扬战役(1944.4.19~5.4);17.苏中反「清乡」战役(1944.5.15~ 7月上旬)18.苏中军区反顽战役(1944.9.19~10.31);19.涡北反顽战役(1944.10.14~30,又名西进战役);20.淮南反顽战役(1944.11.14~20);21.苏北军区反「扫荡」战役(1944.12.3~14);22.天目山第一次反顽战役(1945.2.14~18);23.天目山第二次反顽战役(1945.3.1~27);24. 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1945.4.14~23); 25.宿南战役(1945.5.21~7.1);26.阜宁战役(1945.4.24~26);27.新登战役(1945.5.29~6.2); 28.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1945.5.29~6.23);29.睢宁战役(1945.6.19~7.7);30.两淮战役(1945.9.6~22);31.盐城战役(1945.10.31~11.11);32.高邮战役(1945.12.19~26);33.陇海路东段战役(1946.1.11~12);
以上有十六次主动攻击国军。总计 199次。其中一次是正面作战(平型关),主动攻击国军45次,真正与日军作战154次。
二、国军的敌后战场
1.国军敌后游击队来源:
A.国军留在后防的正规部队,后来并建立鲁苏战区(于学忠),冀察战区(鹿锺麟),后豫鄂边区游击总司令(李品仙);B.流散军人;C.各省政府或专员公署的保安旅或保安团;D.地方士绅──如河北民军张荫梧,豫南游击第三纵队司令别廷芳等;E.失意军人,如第四战区粤桂边区总指挥蔡廷楷,游击总司令香翰屏,第七战区游击纵队司令李福林;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孙良诚,苏鲁战区第二游击统指挥李明扬,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总指挥鲍刚,第一战区游击第纵队司令魏凤楼;第八战区游击总司令张砺生等多人。F.各县保卫团与乡自卫队;G.绿林英雄等等。
2.国军游击队的人数:
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约八十万人以上,后被中共(反顽作战)乘机吃掉,至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仍有约六十一万,长短枪 314,894支,轻重机枪3,991挺,各种火炮 311门,马匹 15,440匹。每月饷款三百七十余万元。因待遇较正规军差,物价高涨,部份自己设法解决。此时八路军实有 204,499,长短枪 82,773枝,另新四军 40,000人。
3.国军游击队战斗序列,配属各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民国29年底国军所辖游击部队:
A.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孙桐萱(兼),豫东游击司令杜淑,指挥:五路自卫军;六个游击纵队;六个游击支队;一个民军;一个民军支队。
B.豫南游击总指挥田镇南,指挥:三个游击纵队;三个游击支队;一个游击队。
C.豫北游击司令张乔龄(后黄鼎新),指挥:五个游击支队。
D.战区直辖:十八个游击纵队;十三个游击支队。
E.河南省保安司令方策(代)。
F.铁路破坏总队刘文松。
以上豫皖、豫东、豫南、豫北及战区直辖等指挥单位,五路自卫军,二十七个游击纵队,二十八个游击支队。及河南省保安团队,铁路破坏总队,与山东民军一个支队、河北第三区(行政专员区)民军。是一支庞大的游击势力。且内部孙桐萱(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田镇南(前第三十军军长)为正规军官外,魏凤楼、杜淑、别廷芳皆在地方上颇负盛名人士。
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将游击部队,除战区直辖外,改由各正规军部指挥:
A.战区直辖:七个游击纵队;三个独立支队;一个游击支队。
B.第九军陈瑞河,辖:一个游击纵队;三个独立支队。
C.第二十七军范汉杰,辖:一个游击纵队;一个独立支队。
D.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辖:一个游击纵队;二个独立支队。
E.第三十六集团军李家钰,辖:河北游击司令,河北民军总指挥。
F.第四集团总司令孙蔚如,辖:四个游击纵队;二个独立支队。
G.太行游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辖:七个游击纵队;三个独立支队;二个游击支队。
H.第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辖:三个游击纵队。
I.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辖:一个独立支队。
J.中条游击区总司令高桂滋,辖:二个游击纵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A.第四集团军孙蔚如,辖:一个游击支队。
B.第六集团军陈长捷,辖:二个游击纵队,三个保安司令。
C.第七集团军赵承绶,辖:一个游击司令,五个保安司令。
D.第八集团军孙楚,辖:二个保安司令。
E.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辖:一个游击纵队。
F.陕东河防游击纵队司令王裕民,辖:二个游击支队。
G.战区直辖:游击总指挥杨爱源,指挥:七个游击纵队,和十个游击支队。
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二年间之变化:
A.陕东河防游击司令王裕民,辖:三个游击支队。
B.河北民军总指挥乔明礼。
C.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杨爱源,辖:六个游击纵队;二个游击支队。
D.第三游击司令张甲青。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民国二十八年一月至民国二十九年底。
(1) 第十集团军刘建绪指挥:
A.福建保安司令陈仪:保安旅五个旅。
B.第十集团军刘建绪:一个挺进纵队。
C.第十集团军第九十一军宣铁吾:浙江保安二个纵队。
D.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温台宁守备总指挥俞济时,四个纵队,一个支队。
E.第十军军长李玉堂,一个纵队,一个支队。
(2) 战区直辖:
A.第一游击区总指挥陶广,一个纵队,三个支队。
B.第二游击区总指挥顾祝同(兼),二个纵队。
C.南京行动总队徐禧。
(3) 游击总司令、浙江保安司令、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总司令黄绍竑,辖:
A.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四个纵队,七个支队。
B.诸嵊新宁游击总队翁光辉。
C.浙江全部保安团队;江西东部保安团队;江苏南部保安团队。
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二年之演变:
A.第一○○军刘广济(后施中诚);一个保安团,海军布雷队;
B.第一游击区总指挥陶广,三个纵队,二个支队,三个别动队;
C.第二游击区总指挥上官云相(兼),一个纵队,二个总队,三个教导团,六个支队及淞沪、南京,苏常行动总队。C.四明山游区指挥官陈天侨,四个支队。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A.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指挥,西江挺进司令;
B.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指挥:二个挺进纵队;
C.挺进纵队司令陈侃,辖:三个支队。
D.广东保安司令李汉魂,辖:五个保安旅。
E.游击纵队总指挥香翰屏,第三、四游击区司令。
F.第一、二、五、六区游击纵队司令李福林。
G.第二十六集团军(后改粤桂边区)总司令蔡廷楷指挥,辖:三个挺进纵队,七个游击区司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A.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一个支队。
B.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一个纵队,一个支队。
C.第十一集团军第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指挥,三个纵队。
D.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指挥:四个游击区司令,三个纵队,一个支队。
E.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廖磊,十五个纵队,十五个支队。
F.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郭忏指挥,四个游击纵队。G.战区直辖:三个纵队,二个支队。
民国三十二年间的变化:
A.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指挥:三个支队。
B.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指挥:十个纵队,九个支队。
C.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王仲廉,指挥:二个纵队。
D.豫鄂皖边区总指挥李品仙,指挥:十四个纵队,四个支队。
E.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指挥:一个纵队。
F.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指挥:一个支队。
G.第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指挥:一个支队。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计有三个纵队,二个支队。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
A.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兼),指挥:一个纵队,二个支队。
B.暂编第二军邹洪,四个纵队,一个支队。
C.广东保安司令李汉魂,六个保安团。
D.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四个纵队,一个支队。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民国二十九年底,国军游击部队:
A.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马鸿逵,指挥:三个支队。
B.傅作义副司令长官,指挥:三个支队,二个旅。
C.东北挺进军(骑兵军)总司令马占山,指挥:热河先遣军。
D.绥西指挥官傅作义,指挥:三个游击师,三个纵队,一个旅,三个支队。E.蒙藏部队,七个单位(一单位数十人至数百人)。
民国三十一年中之演变:
A.绥西游击部队,战区直辖。
B.蒙藏部队,战区直辖。
民国三十一年中之后实况:
A.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指挥:一个纵队,二个团。
B.傅作义副长官,指挥:九个纵队,东北挺进军。
第九战区,薛岳,民国二十九年底,国军游击部队:
A.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崧甫(后李默庵),七个挺进纵队,十九个挺进支队。
B.第一游击区兼司令李林。
C.第二游击区兼司令邵宿锺。
民国三十二年演变
A.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指挥:四个挺进纵队,二个挺进支队。
B.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三个纵队。
C.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指挥:三个纵队。
D.战区直辖:二个支队,一个突击队。
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民国二十九年国军游击队:
A.山东游击总司令沈鸿烈,指挥:四个纵队,二个支队。
B.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指挥:
a.第一游击区总指挥韩德勤,三个纵队,苏北保安团。
b.第二游击区总指挥李明扬,四个纵队,二个支队,一个独立团。
C.鲁东游击总指挥牟中珩(兼),三个纵队。
民国三十二年间之演变
A.第一游击区总指挥韩德勤(兼),指挥:六个纵队。
B.第二游击区兼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指挥:十四个纵队,六个支队,特务队等。
C.鲁东游击总指挥牟中珩(第五十一军军长),指挥:五个纵队,九个支队。
D.鲁南游击总指挥于学忠(兼),指挥:二个纵队,七个支队。
E.山东游击总司令沈鸿烈,指挥:二个纵队,四个支队。
F.民国三十一年四月,所有山东省游击队改称鲁省游击队,由于学忠统 一指挥,**持上述原有番号。
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锺麟,民国二十九年底国军游击队:
A.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后乔明礼)。
B.战区游击指挥官孙良诚,四个纵队,一个支队。
C.察哈尔游击总司令石友三(兼),一个支队。
D.战区直辖:六个纵队,二个支队。
E.河北省保安司令鹿锺麟(后庞炳勋),三个保安旅。 F.中央抗日自卫军第二纵队司令黄戣中。
民国三十二年演变
A.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兼),后高树勋,指挥:一个纵队。
B.第一游击区总指挥孙良诚(兼)(孙后投汪伪政权),指挥:三个纵队,一个支队。
C.太行游击区总司令庞炳勋(与第一战区重迭、游击队缩小),指挥:一个纵队,四个支队。
D.战区直辖:二个纵队,十个支队。
5.国军游击队的作战:
根据军政部民国三十年二月底统计,自民国二十八年一月起,至三十年六月底止,其战斗如下:
第一战区,总攻54次,国军攻势21次,小战1398次,游击战933次;
第二战区,总攻87次,国军攻势18次,小战1264次,游击战842次;
第三战区,总攻48次,国军攻势21次,小战1642次,游击战1095次;
第四战区,总攻45次,国军攻势18次,小战417次,游击战276次;
第五战区,总攻51次,国军攻势30次,小战1512次,游击战1008次;
第六战区,小战329次,游击战219次;
第七战区,小战150次,游击战100次;
第八战区,总攻12次,国军攻势6次,小战201次,游击战134次;
第九战区,总攻66次,国军攻势30次,小战1560次,游击战1038次;
冀察战区,总攻6次,小战471次,游击战1099次;
鲁苏战区,总攻12次,小战440次,游击战1028次。
这是国军及国军游击队除主要会战、战役之外,向日军反攻行动,大体上来说多为游击方式(打了就跑──预先计划周密,优势兵力,利用黎明前 短暂接触,获得作战效果,收拾战场,尽速撤离)进行。计有:总攻 381次 ,国军攻势 144次,小战9,384次,游击战7,772次,总计17,681次战斗。这是政府档案资料,也是向中国国民党八中全会的报告,证明军国游击队作战之激烈。
同一时期,于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中共「中央军委会」参谋处公布中共军队作战──共四十四次,其中包括过去的招牌作战──「平型关之战」,及引起中共内部斗争的「百团大战」。此两战役,笔者有专题讨论,另四十二次作战战果,笔者亦写入「中共参加抗战与破坏抗战活动纪要」文内,三文皆编入《抗日战史论集》一书之内,读者可查对。
两者战斗次数比较,国军及国军游击队之对日游击战是共军对日作战的402倍。国军是民国二十八年一月至三十年二月(二年二个月)之数字,共军是民国二十六年八月至三十一年十一月(五年四个月)之数字,后者多出前者三年二个月,如此可知中共军队究竟是抗日,还是自我扩军。
肆、结论
正面战场,中共参加太原会战,并有第 115师平型关之击破日本一个运输队(百余人)之战,其它皆为国军所为。敌后战场,虽中共说是他们所为,但国军较中共军打的激烈,作战次数亦多。
更多阅读
转载 《鸿门宴》中的“樊哙”与《樊哙传》中的“樊哙”比 樊哙传
原文地址:《鸿门宴》中的“樊哙”与《樊哙传》中的“樊哙”比较阅读作者: 一笑天下《鸿门宴》中的“樊哙”与《樊哙传》中的“樊哙”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22分)其一《鸿门宴》(节选)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精神分析 莫奈一生只画一个女人
意识与潜意识的隐秘互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精神分析《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被称为“灵魂的猎手”的茨威格的名篇,茨威格以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揭示了潜意识对意识深刻影响,在表现人物意识行为的潜意识动机
图像处理中的卷积与模板 图像处理 卷积
图像处理中的卷积与模板2011-04-25 11:16转载自 deepthink_2010最终编辑 shuting_guo1.使用模板处理图像相关概念:模板:矩阵方块,其数学含义是一种卷积运算。卷积运算:可看作是加权求和的过程,使用到的图像区域中的每个像素分别与卷积核(
《鸿门宴》中的“樊哙”与《樊哙传》中的“樊哙”比较阅读 鸿门宴樊哙
《鸿门宴》中的“樊哙”与《樊哙传》中的“樊哙”比较阅读(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22分)
MapX中的坐标系定义与转换 mapx 自定义地图
MapX中的坐标系定义与转换 -------最近一直在研究坐标系GIS中的坐标系定义是GIS系统的基础,正确定义GIS系统的坐标系非常重要。在此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经验,供各位读者参考,也希望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能给予纠正及补充。1. 椭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