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将传略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将军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全 名:Omar Nelson Bradley

尊 号:大兵的将军

生 卒:1893.2.12~1981.4.8

出 身:农民

学 历:研究生(西点军校,陆军军事学院)

职 务:第12集团军群司令、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

军 衔:五星上将

夫 人:玛丽·奎尔(前妻),基蒂·比勒(续娶)

子 女:1个女儿

参战经历:1943年2月指挥突尼斯战役,8月率部参加西西里登陆战。1 944年6月,指挥美军在诺曼底登陆。8月,指挥部队解放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

著 作:《-个军人的故事》、《将军生涯》(合作)。

名 言:有知识素养、善于思考和处事灵活的士兵,才是最有价值的士兵。

一、家境贫寒 投考西点

1893年2月12日,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县克拉克村一个贫寒的农夫家里。祖辈从不列颠群岛移居美国肯塔基州麦迪逊县,后定居于此,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的父亲约翰·布莱德雷靠自学当上了乡村的教师,收入菲薄。他的母亲比父亲小9岁,曾是父亲的学生。她生性刚强,勤劳朴实,持家有方,是贤妻良母。父母只生了布莱德雷一个孩子。他3岁半时,姨母病故,布莱德雷一家收养了她留下的2个年幼的女儿。

布莱德雷6岁开始上学,父亲经常调换工作,一家随他迁徙。布莱德雷12岁时,全家迁居希北镇。他进入镇公立学校。他在班里年龄最小,但学习成绩出色,总是名列前茅。同父亲一样,布莱德雷喜欢体育运动,酷爱读书。

1908年初,父亲患肺炎病逝,时年41岁,布莱德雷仅15岁。父亲没有遗产,只留下一些债务。母亲一人独撑家庭。她将家搬到莫伯利,当了职业裁缝,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布莱德雷也干些小零活,贴补家用。尽管生活困难,并未辍学。这年秋天,他进入莫伯利高级中学,3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布莱德雷中学毕业后,家中无力再供他上大学。他到沃巴什铁路上做机修工,准备攒钱上密苏里大学,后来有人劝他报考西点军校。在这所军校上学无需交纳学费且有津贴。布莱德雷没右什么时间准备功课,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情前去应考,结果高中榜首。

1911年8月1日,布莱德雷进入西点军校。他在这所组织严密的军校就读4年,经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文化学习。他是西点军校棒球队和橄榄球队队员。因过分热衷体育活动,学习成绩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同届245名学员中毕业成绩排在第44名。他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说,布莱德雷最喜爱棒球,其次是橄榄球和他所在的连队,他性格的最大特点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布莱德雷认为,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最有助于军人适应战场的需要,“使我熟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我共事或在我部下任职的许多人的性格。”

1915年6月,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毕业,领少尉军衔,被派到第14步兵团。这个团驻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整个欧洲卷入战争,但美国尚未参战。

1916年5月,因墨西哥边境形势紧张,第14步兵团调往亚利桑那州的道格拉斯,局势缓和后,移防尤马。9月20日年轻的中尉与他从中学起就相识相爱的玛丽·奎尔结婚。

二、表现出色 受到赏识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第14步兵团一直留守国内。布莱德雷试图调入参战部队,但是直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他始终未能奔赴法国前线参战。1918年8月,布莱德雷晋升少校临时军衔。大战结束后即降为上尉。

1919年3月,已晋升为上尉的布莱德雷离开第14团,到南达科他州立学院担任军事教官。1920年9月,被派到西点军校任数学系教官。他在西点军校任职4年,过着比较平薛的生活,读了大量的军事著作,浏览并研究了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他不抽烟,不喝酒,闲时打打牌。他与妻子相亲相爱,生有一女。

布莱德雷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1924年春,他申请到佐治亚本宁堡步兵学校进修深造获准。这时他按例晋升为少校。9月,他获准在学校的高级进修班进修了9个月,着重学习“运动战”战术和陆军武器的使用。1925年夏,布莱德雷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结业。不久,他被派往夏威夷卫戍区负责预备役军官训练。

1928年6月,布莱德雷进入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进修。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谋划战争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得到提高。一年后毕业,他被调到本宁堡步校任战术系教官,次年任兵器系主任。这时马歇尔是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布莱德雷颇为赏识。马歇尔感觉到他办事利索,能抓到重点。马歇尔很早就认为布莱德雷是大将之才,几年之后,他曾写信给布莱德雷说:“我非常希望我们有机会再度共事,我认为再没有比这样更使我满意的事情了。”在步校,布莱德雷曾成为马歇尔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1933年,布莱德雷考进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陆军军事学院座落在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树木葱郁的汉弗来堡,名为学院,实际更像学院研究生院。学校没有住房,布莱德雷找了一处公寓住下,乘有轨电车上学,当时学校共841名学员,分别研究一些专门课题,准备论文。布莱德雷研究的是危机时期美军动员问题。他在首都的生活十分丰富,打棒球,观光游览,出席离级军官招待会,会见罗斯福总统及其他政要等等,一年的学习期限转眼过去。

1934年,布莱德雷被分配到西点军校战术系担任教官。1936年,当了12年少校的布莱德雷终于晋升为中校。这一年他43岁,已从军23年。在这23年军人生涯中,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军校中度过的,不是当教官,就是当学员,难怪在后来的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总是一副教官模样。

1938年春,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任教期满,他的军校生活终于告一段落。他被派到陆军参谋部人事部工作。

1939年9月,马歇尔出任陆军参谋长,1940年,马歇尔将布莱德雷调到他的办公室任助理秘书。

1941年,马歇尔派布莱德雷出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他到任的当天,得知自己被临时晋升为准将。他当了5年中校,未经上校而跃升将军,这在同期同学中尚属首例。

这时世界形势紧张,希特勒在欧洲吞并了奥地利,日本在亚洲大举入侵中国。美国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战争难免,开始积极推动备战,陆军迅速改编。由于部队急剧扩大,陆军极缺基层军官,马歇尔将军主张设立速成强化训练军校,从应征入伍的士兵中选拔人才,培养军官。马歇尔的这一主张遭到陆军高层人士的反对。布莱德雷赞同马歇尔的主张。他就任本宁堡步校校长之后,制定了设立学制为3个月的预备军官学校的计划,提交步兵司令霍奇斯和参谋部人事部审批,遭到否决。有人讥笑说,从这样一个学校出来的毕业生,是“90天的神童”。而布莱德雷并不气馁,将计划直接送交马歇尔本人。马歇尔非常欣赏这个计划,立刻为他开了绿灯。

由于布莱德雷的努力,本宁堡预备军官学校成为后来趼有同类性质预备军官学校的样板。这所学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基层军官,为欧洲和太平洋战区输送了大量步兵军官。建立本宁堡预备军官学校是布莱德雷在兵力动员方面所做的最大贡献。

布莱德雷在本宁堡还积极支持了陆军的两大活动,组编和训练新的坦克师和空降战斗部队,提高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三、委以重任 出征北非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交战。日军势如破竹,席卷太平洋和整个东南亚,形势危急。开战半个多月后,为了加强陆军兵力,美国陆军部新组建了第77、第82和第85三个师。布莱德雷被任命为第82师师长,并临时晋升为两星少将。他从准将升到少将仅隔半年时间。布莱德雷受命后立即组成领导核心,行使指挥权。

1942年3月初,第82师在路易斯安那州红河之畔亚历山大郊外的克莱博恩兵营集结完毕。师内大半是新兵。他邀请有名的约克中士前来演讲、阅兵,让新兵了解该师历史,鼓舞士气。

为了迅速提高士兵的体能和作战能力,除一般的军事科目训练之外,布莱德雷还制定了严格的体育锻炼计划。全师官兵,包括他本人在内,都必须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这位49岁的师长在一次做打秋千的项目时,失手从空中掉下,正好落在下面的活水坑里。他那副狼狈相成为师中笑谈。他的副手李奇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看到一位少将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对各级官兵确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经过17周的训练,第82师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朝气蓬勃的队伍。布莱德雷对部队的训练给马歇尔极佳印象。布莱德雷也颇为他的师自豪,时刻准备率众奔赴战场。怛是马歇尔突然将他调往国民警卫队第28师任师长,因为“这个师极需帮助”。

1942年6月,布莱德雷走马上任。第28师组建于1941年初,具有大多数警卫师的通病:军官无能,纪律涣散,家乡观念浓厚,小集团林立。此师已经过一年半的训练,但连四分之一的训练要求也未达到。布莱德雷是半年内换上的第三任师长。

布莱德雷一上任便带他的参谋人员深入部队,摸清情况,采取了改善部队管理的种种措施。他恢复了健全的人事制度,调换了军官,强化了纪律和训练。他将全体军官和士官生调到新兵连或野战炮兵连。在训练中,他以身作则,穿上训练服,与士兵一起摸爬滚打,很快便将一群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坚强的战斗部队。

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马歇尔看到艾森豪威尔一方面要处理高阶层的政策和战略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经常过问部队的一些琐碎事务,感觉到这不是办法,为了减轻其压力,就建议艾森豪威尔派一个人来充当他的“耳目”,并问他想调用哪一位。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几位人选,其中包括布莱德雷在内,马歇尔立即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布莱德雷。

1943年2月,布莱德雷接到晋升为美国第10军军长的任职命令的同时,被马歇尔派往北非,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

2月24日,布莱德雷到达阿尔及尔,这时艾森豪威尔与隆美尔在突尼斯激战,战场形势相当严峻。艾森豪威尔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热烈欢迎布莱德雷的到来。他们是西点军校的固届同学,但30年来很少见面,更未共过事,只是偶有书信往来。

艾森豪威尔将他派到第2军,最初并无正式职务。布莱德雷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实地考察美国武器和人员在战斗中的表现,并对第2军的军长弗里登达少将的领导作评议,在布莱德雷尚未提出报告之前,艾森豪威尔已在3月9日决定将弗里登达撤职,并调巴顿少将接替他的职务。巴顿出任美国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则被任命为第2军副军长。3月17日,突尼斯战役开始,第2军向德军防线发起进攻。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亲临第2军设在费里亚纳的前线指挥所,坐阵督战。巴顿和布莱德雷则随部队上了前线。

布莱德雷随第1装甲师挺进。这是这位将军第一次真枪实弹地打仗。一开始他就险些送命。在通过德军布下的雷区时,他的吉普车轮子碰到一颗地雷上,该他命大,竞未爆炸,他吓出一身冷汗。

3月21日,德军攻势已被控制,到23日,德军开始撤退。不过要想重建美军的士气和战斗能力还需要做好多事情。

4月15日,巴顿被提升为集团军司令,并前往摩洛哥负责制定西西里岛进攻战役计划,布莱德雷接任了军长。在巴顿离去之前,他就问他的副手,是否愿意率领军队参加对西西里的攻击,后者立即表示同意。

4月22日,盟军实施总攻,布莱德雷的第2军部署在担任主攻的安德森第1集团军以北,负责保护其左翼,并利用有利时机向东推进,然后沿海岸北进至比塞大,在战役最后阶段将参加攻占比塞大的战斗。

4月23日,第2军发起进攻。这一天,司令部里来了许多观战的人,其中有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副官。第2军的步兵在整个战线上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战斗。敌军慢慢地向盾退却,有条不紊地收缩战线。他们撤退时遍设地雷,在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地段内,竞有600颗地雷。

布莱德雷下达给各师长的任务是总的攻击目标,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但是,他要不间断的同他们联系。每天早上他都要给4个师长打电话,了解各师阵地上的情况,询问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4月26日,第2军受阻于609高地。这个高地是第2军整个战线上的最高点,扼制着布莱德雷东进的道路。他把夺取609高地的任务交给了赖德的第34师。

赖德的部队一连冲锋三次都未登上高地。布莱德雷要赖德把坦克作为移动大炮使用。赖德集中17辆坦克,在敌阵地侧翼和背后进行猛烈轰击。德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美军步兵趁势攻下609高地,扫清了第2军东进的障碍。布莱德雷随即调上哈蒙第1装甲师的坦克,向马都进击。

5月6日,哈蒙的坦克攻下马都。布莱德雷全力敦促左翼埃迪的第9师全速逼近比塞大。赖德的第34师和艾伦的第1师在敌人防线上穿插,夺取了乔吉,这是第2军支援安德森第1集团军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5月7日,埃迪的第9师攻克比塞大。

同日,长驱直入的英军也发起最后的总攻。

5月9日,冯·阿尼姆竖起白旗,25万在北非战场退守突尼斯的轴心国部队放下武器,向第2军投降的有4万人。5月9日,布莱德雷给艾森豪威尔发去只有4个字的电报:“任务完成”。

突尼斯之战是北非战役中的最后一幕。在布莱德雷的率领下,英美两军一同进攻,美圉第2军表现颇佳,一洗过去失败之耻,而使英国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布莱德雷对第2军的成功指挥,使艾森豪威尔十分满意,在国内,布莱德雷的名字开始见诸报端。他因在突尼斯战役中指挥第2军有功,被英王授予巴斯荣誉军事勋章。

四、大兵将军 沉着稳重

突尼斯战役之后,布莱德雷的第2军编入巴顿的第6集团军序列,布莱德雷则奉命前往阿尔及尔协助巴顿拟制西西里作战计划。6月,布莱德雷晋升为中将。

在北非战斗中,布莱德雷对于某些美军部队的弱点和缺乏经验深有认识。他和巴顿一致认为有严申纪律的必要,但他却比巴顿更强调适当健全组织的重要。他与他的师长们密切合作,并了解他们的优劣得失。对于英国同事,布莱德雷采取一种谅解政策,坚持美国人在战争中必须分担适当的责任。

7月10日凌晨,布莱德雷率第2军在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编成内参加西西里战役(代号赫斯基)。依照计划,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东南岸登陆,向墨西拿前进。美军则在南岸和西岸登陆,一部分通过该岛中央把敌军切成两半,另一小部分则负责肃清该岛西北角的敌军。艾森豪威尔的副手兼第18集团军总司令的亚历山大(英国人)希望以蒙哥马利为主力,迅速攻占墨西拿和该岛东部,并打开进入意大利南部的门户。

根据蒙哥马利制订的作战计划,美军取消了在巴勒莫附近的登陆行动。布莱德雷指挥第1步兵师进攻杰拉,第45国民警卫师攻击斯科格利蒂。在登陆获得成功并击退守军的反击之后,布莱德雷部抵达北部酌主要公路,而英军受阻于卡塔尼亚。此时,美军可望迅速向北部海岸推进,既可包抄墨西拿,又可减轻英军压力。但是,由于蒙哥马利作梗,布莱德雷部奉命将该公路让给英军使用。布莱德雷意识到此举将使美军失去有利的作战条件,降低美军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向巴顿指出之后仍忠实地执行命令。在巴顿擅自驱使临时军突向巴勒莫的同时,布莱德雷率部穿越高山险阻,继续北进。7月23日,布莱德雷部攻抵特尔米尼 伊梅雷泽海岸和佩特拉里亚,遗憾的是仍未能截住从巴勒莫撤出的德军。该部迅速将进攻锋芒转向墨西拿,实施特洛伊纳进攻战。

在西西里战役将要结束时,布莱德雷受到一次严格的考验。在他指挥下的美国第1师要算是美国的“铁军”,在第一次大战中即已负盛名。现任的师长艾伦和副师长罗斯福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马歇尔所赏识的人才,尤其后者又是老罗斯福总统的儿子。可布莱德雷却决定将他们两人撤职,其原因是他们的部队不守纪律,擅自行动而导致伤亡惨重。这一决定曾引起很多的责难,但布莱德雷却毫不让步,并且也获得了艾森豪威尔的支持。

8月初,布莱德雷和巴顿先后在圣阿加塔和布罗洛实施“蛙跳”两栖围攻。8月17日,美军和英军先后进入墨西拿,轴心国军队大部撤回意大利本土,西西里战役结束。

1943年8月底,布莱德雷出任美国第1集团军(驻英国)司令。稍后,布莱德雷还兼任美国第1集团军群代司令。

在艾森豪威尔未被派往欧洲担任联军统帅之箭,马歇尔即已内定由布莱德雷出任美军登陆部队的总指挥。这当然也是出于艾森豪威尔的推荐。有人认为巴顿若不是因为受到“打耳光”事件的牵连,这个重任将会落在他的头上。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在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眼中看来,布莱德雷是大将之才,而巴顿却是勇猛有余,气度不足,所以即使巴顿不出事,他们也还是会选择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平易近人,不像巴顿和蒙哥马利那样多彩多姿。他既不头戴特殊的扁平帽,也不腰挂两把手枪。但是最受美国大兵欢迎的新闻记者欧内斯特·派尔,却发现布莱德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那也就是所谓“平凡的伟大”,“大兵的将军”这个尊号就是欧内斯特·派尔创造出来的。凡是在布莱德雷指挥下的军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温暖人情。他因沉着稳重、决心坚定、注意小节和爱护部下而获得同僚和士兵的尊敬。

布莱德雷也像许多在欧洲的其他指挥官一样,主张应尽量利用装甲兵、炮兵和空军以使步兵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他同意马歇尔推崇步兵的看法,并认为应尽可能使战场上的人员能忍受艰苦的生活,设法增大他们在战斗中的生存机会。

五、挥师欧洲 实施登陆

1943年10月,集团军司令部和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英国,准备参加拟于1945年5月实施的“霸王”战役,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

此时,美军在欧洲大陆上的数量又有增加。此时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已经包括4个集团军,而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仅指挥2个集团军(英国和加拿大各1个)。另外,德沃尔的第6集团军群也只有2个集团军(美国和法国各1个)。

1943年12月6日,艾森豪戚尔出任西欧盟国远征军总司令。1944年1月14日,他在伦敦组建司令部,开始具体制定在西欧作战的“霸王”战役计划,并着手进行准备。当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以及其他英国领袖)在战略上发生争执时,布莱德雷总是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决定。在最后审议进攻欧洲的“霸王”作战计划时,布莱德雷力主在诺曼底登陆前使用美国空降部队,建议在法国南部实施“铁砧”行动,主张在发起攻击前集中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对法国交通线实施全面轰炸。布莱德雷组织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战前训练。

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在空降部队降落和海空军火力突击之后,盟军地面突击部队分别在5个登陆点发起登陆。

盟军登陆地点选在诺曼底奥恩河口至科唐坦半岛东南端一线,划为5个地带,代号分别为“犹他”、“奥马哈”、“哥尔德”、 “朱诺”和“索德”。布莱德雷的美第1集团军在英国第21集团军群编成内在“犹他”和“奥马哈”两地登陆。英第2集团军在其他三处发起登陆。

向“犹他”海滩突击的第7军突击部队的登陆舰为避免遭到德军岸炮轰击,在距海滩11英里的海面上即以战斗队形冲向海滩。第一梯队是8艘坦克登陆舰,载32辆“谢尔曼”两栖坦克。靠近海岸时,坦克下水,自行上岸,组成攻击火力,共发射了火箭弹5000发。在舰炮、飞机和坦克炮火支援下,美军很快登上 “犹他”海滩,并突破7德军滩头阵地。晚上,2.3万人上岸,第4师向纵深推进6英里。

美第5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很不顺利。德军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了多层次纵深防御工事,配有强大火力,组成牢固防线。美军突击部队上岸后,在开阔地上激战6小时,尸横遍地,血染滩头,仅前进10码。

在“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上指挥作战的布莱德雷对“奥马哈”海滩战况极为担心,甚至考虑下令撤离海滩,让后续部队转向“犹他”海滩。

下午1时30分,布莱德雷接到第5军军长杰罗的战报:“突击队在海滩上牢牢站住脚,正在向滩后的防波堤和陡壁发展进攻。”

晚上,第5军3.5万人上岸,军指挥所搬到岸上,控制了长5英里、纵深1.5英里的地域。美军为此付出2500人的代价。

此时,在其他3个地点登陆的英军也巩固了滩头阵地。

6月7日,布莱德雷的指挥舰“奥古斯塔”号驶靠蒙哥马利的指挥舰。布莱德雷当面向蒙哥马利报告了美军战况。他们发现杰罗第5军与柯林斯第7军之间出现10英里宽的空隙,于是决定改变原定第7军向西南方向进攻的计划,令第7军飞快与第5军靠拢,在卡朗坦会师。

布莱德雷回到自己的指挥舰上后,驶往“奥马哈”海滩,亲自上岸向杰罗下达了命令。

下午,“奥古斯塔”号驶到“犹他”海滩,布莱德雷上岸会见柯林斯,但是柯林斯上了前线,不在指挥所里,布莱德雷遂向副军长下达了新的命令。

6月9日,布莱德雷将司令部搬到岸上。

6月12日,美军攻占卡朗坦,第5军和第7军会师,弥合了两军之间的空隙。同时,科利特的第19军开婚登陆,前来加强第5军和第7军之间薄弱的接合部。美军登陆地段扩展而连成片,形成了一个登陆场。

6月14日,柯林斯发起瑟堡战役。18日推进到大西洋沿岸的巴恩维尔,切断了科唐坦半岛。21日北攻瑟堡,激战5天,占领该城。

至此,盟军登陆部队完全登上诺曼底,夺取了正面154公里、纵深352公里的集团军群登陆场,使150余万人、33万台车辆登陆,并将1 60万吨作战物资运上岸。

盟军完成登陆后,未能迅速突破德军防线。为了打破僵局,取得新的突破,布莱德雷于7月10日提出新的作战计划,决定集中兵力在圣洛地区狭窄的正面实施突破,以大规模空袭开始,由柯林斯的第7军为先锋,投入第1集团军全部15个师。这一计划代号为“眼镜蛇”。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拟定一个支援“眼镜蛇”行动的计划,代号为“赛马场”。此计划于7月18日实施,当日攻下冈城。

布莱德雷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之后,于7月25日开始实施因天气不佳而推迟的“眼镜蛇”行动。这一天,天空晴朗。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视察发起进攻的情况。2430架飞机铺天盖地而来,以与公路垂直的航线飞进目标区上空,投下4000吨炸弹。轰炸取得重大成果,德军阵地被炸得一塌糊涂,通信线路被炸断,重型装备损失殆尽。

飞机轰炸一结束,柯林斯第7军的进攻部队立即展开进攻,势如破竹,在德军防线上打开宽大缺口,并大力向甫推进。右翼米德尔顿的第8军也突破德军防线,各师齐头推进了35英里,抵达“眼镜蛇”计划所确定的目标阿弗朗什。7月30日,美军突破河弗朗什的德军防线,共俘虏德军2万,胜利结束该役。

布莱德雷的“眼镜蛇”计划取得完全的成功,打破了一个多月之久的僵局。7月28日,布莱德雷致函艾森豪威尔:“说得直截了当一点,今晚第1集团军司令部全体人员无不洋洋得意。我军进展顺利,形势确实喜人……德军已被逐出战壕,士气一落千丈,我们将乘胜前进,穷追到底。”

“眼镜蛇”计划的胜利,是盟军登陆诺曼底战役的重大转折点。从实施登陆计划起,盟军度过了艰难的7个星期,被德军死死地纠缠在科唐坦半岛。现在,盟军突破德军防线,冲杀出科唐坦半岛。欧洲大陆之战的第一阶段结束了,新的阶段即将开始。

六、晋升司令 继续突击

8月1日,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霍奇斯,辖杰罗的第5军、柯林斯的第7军和科利特的第1 9军)和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辖米德尔顿的第8军、海斯利普的第15军、沃克的第20军和库克的第12军)组成美国第12集团军群,兵力近40万,布莱德雷任集团军群司令。算上各种勤务、支援和特种部队,布莱德雷在法国指挥的美军总计约90万人。

美国陆军在指挥集团军群方面的经验微乎其微。陆军作战条令曾规定集团军群司令部指导而不能指挥作战。而布莱德雷则必须将集团军群司令部建成一个有效的指挥中枢。他按亚历山大在突尼斯、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指挥盟军集团军群的模式,组建了第12集团军群的指挥参战机构。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于9月16曰被正式授于少将军衔。

盟军发起全面攻势后,巴顿第3集团军的米德尔顿第8军攻占布列塔尼半岛;海斯利普第15军冲到拉瓦尔开阔地,控制了通往勒芒的公路,3天内前进75英里。左翼第1集团军的第5、第1 9两军在维尔方向上进击,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但最终从西逼近维尔。英军从北逼近维尔。柯林斯第7军已从阿弗朗什推进到莫泰恩。

【美国名将传略】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将军
面对盟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强大进攻,希特勒并未撤至塞纳河一线凭天险进行防御。他投入十几个精锐师,增援诺曼底,要与盟军决一死战。希特勒的这一战略决心使盟军获得在塞纳河以西歼灭德军的绝好机会。而使德军失去在塞纳河布防的机会。

布莱德雷准备采取大迂回包抄行动,围困诺曼底的全部德军,使之再无法向塞纳河溃退。

此行动的关键是莫泰恩地区,这是盟军防线上最薄弱的环节,最易遭德军反击。事实正是如此。希特勒于8月2日命令克鲁格进攻莫泰恩。

8月7日,克鲁格发动进攻,准备突破莫泰恩,夺取阿弗朗什。

这天深夜,布莱德雷分析德军反击情况时,看到希特勒进攻莫泰恩,认为这是德军犯了一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为盟军发动奇袭围歼诺曼底地区的德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加拿大部队推进到法莱斯,并抵达阿尔让当,再令进攻勒芒的海斯利普掉头北上,与加拿大部队在阿尔让当连接起来,盟军在几天内就能把诺曼底的全部德军装入口袋里。这种近距离合围比迂回巴黎和迪埃普的远距离包抄更简撞而便利。这个包围圈要小得多,可以立即行动,无需等待建立后勤补给线。布莱德雷连夜同他的参谋部研究了新的计划。

8月8日,布莱德雷找到正在战场巡视的艾森豪威尔,简要向他说明了他的计划要点。艾森豪威尔回到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详细研究了这个计划,当即表示同意。布莱德雷立即调整部署,然后与蒙哥马利联系。蒙哥马利赞同布莱德雷的计划,约定以阿尔让当为界,美英两支部队在那里连接起来,完成合围。

8月9日,海斯利普的第15军从勒芒移动。克鲁格立刻发觉了盟军的企图,打算放弃对莫泰恩的进攻,撤向塞纳河,在合围封口之前跳出陷阱。希特勒仍坚持进攻莫泰恩,然后向阿弗朗什推进。但是到了8月11日深夜,希特勒也不得不承认克鲁格的进攻给了盟军以可乘之机,海斯利普向北进军显然是要合围德军。希特勒下令停止进攻莫泰恩,掉头攻击海斯利普左翼。8月12日,克鲁格向东发动攻击,以一个装甲师直奔阿尔让当,其余部队跟进。

布莱德雷已防备克鲁格攻击海斯利普左翼。他派柯林斯第7军增援海斯利普,命令他全力向东北方向挺进,插进海斯利普和从莫泰恩撤退的德军主力之间。

8月13日,海斯利普已接近阿尔让当,到达指定位置。但是加拿大部队被德军阻止在离法莱斯6英里的地方。蒙哥马利的部队未能按计划与美军在法莱斯一阿尔让当一线连接起来,出现缺口。从8月14日起,德军开始从这一缺口东撤。盟军失去了围歼德军的良机。

逃出包围圈的德军企图以塞纳河为天然屏障建壶防线。布莱德雷命令海斯利普不停顿地朝东北方向进攻,直奔塞纳河畔的芒特,占领芒特后,沿河两岸北击鲁昂。同时,布莱德雷命令科利特的第19军火速离开勒芒,向东北进攻埃夫勒,以保护海斯利普的左翼。海斯利普和科利特沉着指挥部队向前进攻,德军被赶到北部。这里的塞纳河加宽了一倍,渡河更加困难,但德军拼死渡过河去。

8月19日,盟军包围德军约12个师。由于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盟军击毙德军1万,俘虏5万,约有4万德军突围成功。此次战役使德军无法沿塞纳河设置防线。8月25日,盟军进抵塞纳河,布莱德雷指挥下的美军和法军一道进入法国首都巴黎。

诺曼底战役就此结束。整个战役激烈地进行了几十天。希特勒投入第7和第5两个集团军,共40个师,40万人,1500辆坦克。盟军方面共动用了4个集团军,40个师,60万人,3000辆坦克。此外,盟军12000架飞机参战,德军在法国几乎没有使用飞机。德国两个集团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自诺曼底攻击战开始之日起,德军在法国伤亡50万人。但盟军也付出高昂代价,伤亡和失踪2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国士兵。

七、会师易北 纳粹投降

诺曼底战役结束之后,盟军未待德军沿塞纳河布防,就迅速渡河,开始向德国境内发动进攻。

在盟军挺进德国的过程中,布莱德雷与蒙哥马利多次发生争论。原因之一是英国新闻界有意把每次战役的胜利和打退德军的功绩都归功于蒙哥马利,引起美国新闻界和军界的普遍不满。原因之二是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在对德作战指导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蒙哥马利主张由他指挥进行“一路突击”,即由蒙哥马利率盟军4个集团军向东北方向突击,歼灭加来地区的德军,在比利时建立机场网,夺取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摧毁德军的V-1、V-9飞弹发射场,攻占鲁尔工业区,然后挥师东进,直取柏林。布莱德雷则主张“两路突击”,即蒙哥马利部沿阿登山脉北麓进军,布莱德雷部沿阿登山脉南麓进军,直指萨尔,然后向德国发起最后的总攻,这与艾森豪威尔的宽大正面战略是一致的。

几经讨论,盟军最高司令部最后决定采取“两路突击”的方针,于9月4日发布了命令:阿登山以北的部队在完全控制安特卫普之后向东进攻,突破德北段“西部壁垒”(即齐格菲防线),攻占鲁尔区;在阿登山以南的部队突破德南段“西部壁垒”,夺取法兰克福。

于是,布莱德雷给霍奇以北按新战略计划重新部署了他的3个军,从北往南的顺序是:科利特第19军、柯林斯的第7军和杰罗的第5军,进攻的目标分别是科隆、波恩和科布伦茨。9月5日,柯林斯指挥第7军到达马斯河畔,两天之后攻占列日。他的先头部队到达距“西部壁垒”不到10英里的地方。科利特的第19军的布鲁克斯第2装甲师和霍布斯第30步兵师于9月10日渡过阿尔贝运河。

杰罗的第5军最先进入德境内,柯林斯的第7军随之于9月12日在亚琛以南进入德国。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美英两军进攻受挫,被迫停了下来。

在阿登山以南,巴顿于9月5日从马斯河桥头坚出发,以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发起进攻。巴顿的最终目标是法兰克福,但第一步的目标是摩泽尔河畔的梅斯和南锡。这时德军已经停止退却,而且还加强了防线。沃克的第20军和埃迪的第12军都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

9月15日,埃迪夺取了南锡。沃克未能夺取梅斯。梅斯设防坚固,挡住了巴顿向萨尔区的进攻。

此时,盟军在欧洲大陆上的作战部队已有3个集团军群,8个集团军,55个作战师,共约250万人,各种车辆50万台。尽管盟军有如此庞大的队伍,却未能像进入法国那样容易地进入德国。德军已经停止撤退,几乎奇迹般地恢复了元气,在“西部壁垒”一线部署了63个师,组成坚强防线,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土。

布莱德雷在9月22日盟军最高司令部作战会议上提出的计划于10月18日被艾森豪威尔采纳,即以第12集团军群为主,兵分两路突击莱茵河;布莱德雷以一部从亚琛出发,向科隆和波恩进攻,以一部通过萨尔,向法兰克福挺进,尔后共同北上,包围鲁尔区;蒙哥马利则在肃清斯凯尔德湾残敌之后,从奈根向东南突出,直指鲁尔区。

11月8日,布莱德雷开始实施上述计划。

11月上旬,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向莱茵河和“西部壁垒”又发动了一次全面进攻,再次受挫。

此间,布莱德雷被授予四星上将军衔。

巴顿部经12天激战而攻占梅斯,直到12月13日才将负隅顽抗的残敌完全消灭,在渡过萨尔河后受到德军阻击而停顿在齐格菲防线前面,共损失2.7万人。辛普森和霍奇斯部则在强大的空中火力和炮兵火力准各之后发起进攻。经过激烈的许尔特根森林战役,该部先后于11月28日和1 2月1 6日进抵罗尔河,伤亡为3.5万人。总之,美军虽毙伤成千上万的德军并推进到萨尔区和罗尔河,但离夺取莱茵河和鲁尔区的目标还相去甚远,陷入了消耗战。

1944年12月1 6日,德军集中约24个师的兵力、1000架飞机,向阿登山区发动反攻,重创霍奇斯部。布莱德雷对德军在阿登发动反攻的可能性是估计不足的。次日,布莱德雷与艾森豪威尔等人在分析德军的攻势之后,明确了盟军当前的主要任务: (1)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山区的德军,(2)控制位于西去的咽喉要道上的圣维特和巴斯托尼,(3)沿马斯河岸组织抵抗。德军的攻势使布莱德雷设在卢森堡的前进司令部受到严重威胁,艾森豪威尔也催促前进司令部退驻凡尔登。布莱德雷唯恐此举动摇军心而予以拒绝。

12月8日,布莱德雷果断命令霍奇斯部掉头南下,巴顿部则转而北上,迎击德军。22日,巴顿开始发动进攻,由南向北打击德军突出部。23日,盟军开始对德军实施猛烈的空中突击。为了争取英军的支援,艾森豪威尔将布莱德雷所辖的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临时转隶蒙哥马利。但是,蒙哥马利直到1945年1月才发起进攻。

随着战场形势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变化,布莱德雷提出近期作战计划和长期作战计划,得到艾森豪威尔的肯定。近期作战计划主张立即对德军突出部实施钳形攻势,与巴斯托尼守军取得联系的巴顿部向东北出击,霍奇斯部向东南幽击,合击乌法利兹和圣维特。长期作战计划认为德军发动阿登战役是战略性错误,盟军则应利用德军的错误,由布莱德雷率盟军主力从中部向莱茵河进攻。

1945年1月31日,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收复突出部,将德军赶回初始防线。在阿登战斗中,盟军以伤亡7.7人的代价,使德军伤亡12万。

1945年1月,布莱德雷将集团军群司令部前移至马斯河畔的那慕尔。2月,布莱德雷所辖的第9集团军渡过罗尔河,进抵莱茵河畔的韦塞尔,肃清了杜塞尔多夫、韦塞尔地域内的残敌,俘虏德军3万余人。稍后又与加拿大军一道俘虏德军2万余人。3月初,布莱德雷指挥实施“伐木工”作战计划,以霍奇斯和巴顿两个集团军从当前地域向莱茵河进攻,歼灭了摩泽尔河以北和莱茵河以西的科隆一科布伦茨一特里尔三角地带的德军。

“伐木工”作战计划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布莱德雷认为 “伐木工”作战计划是他的杰作,每谈及此,喜形于色。3月7日,美国第1集团军在雷马根经过激战占领莱茵河上的鲁登道夫大桥。该桥可为美军过河提供极大的方便。布莱德雷为此欣喜若狂,指挥该部由大桥和6座浮桥过河,守住桥头堡。3月14日,美国第3集团军渡过泽尔河,迅即威逼美因兹和沃尔姆斯,尔后于23日渡过莱茵河。是月,美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并通过萨尔。

根据艾森豪威尔3月21日命令,布莱德雷全面组织实施 “低调“和“航行”作战计划,率部渡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尔后全力挺进卡塞尔。

盟国最后击败纳粹德国的计划是在莱茵贝格会议上提出的:美国第9集团罕和第1集团军以南北夹击之势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尔后在帕德博恩——卡塞尔地区会师,此后,布莱德雷将指挥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从卡塞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穿过德国中部,直抵易北河畔,与苏军隔岸相对;蒙哥马利部掩护北翼,向北挺进,渡过易北河,直抵丹麦边境;德弗斯掩护南翼,向东南推进,直抵奥地利。这项主要由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共同提出的计划,被人称为“布莱德雷计划”。

3月28日,布莱德雷指挥实施该项计划。4月1日,美军攻占帕德博恩并完成对鲁尔区德军的合围。4月4日,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全部归建,共5个集团军(美国第1、3、5、9、15集团军),兵力约130万。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布莱德雷为了接近指挥,将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到德国的威斯巴登。4月18日,被围德军约32万投降,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开枪自杀。在此之前,4月6日,布莱德雷即下令继续挥戈东进,从卡塞尔到易北河,长驱120英里,各集团军的目标分别为莱比锡、易北河对岸桥头堡和穆尔德河。

到4月13日,3个集团军的先遣部队都已抵达易北河或穆尔德河一线。布莱德雷立即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阻止德军向阿尔卑斯山和挪威逃窜。由于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不打柏林,而让苏军夺取柏林,布莱德雷把注意力转向南部,准备摧毁希特勒在阿尔卑斯山的防御阵地。他决定让已抵达莫达尔河一线的巴顿继续向东南推进,直抵林茨和多瑙河。德弗斯掩护巴顿的右翼,穿过纽伦堡和慕尼黑向东挺进。

到4月26日,巴顿的3个军已全部抵达多瑙河畔。2个军渡过河,分别向林茨和萨尔斯堡进军;1个军留在北岸。

在巴顿的右翼,德弗斯的第6篥团军群向东南推进,抵达奥地利边境。布莱德雷调整部署,让海斯利普的第15军担任范弗里特第3军的任务,攻占萨尔斯堡和伯希伯特斯加登附近的希特勒秘密隐蔽所。几天后,克拉克指挥第15集团军群从意大利向北进军,在布伦内罗山口与布莱德雷的部队会师。

4月25日,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先头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区同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胜利会师,东线和西线两战场联结在一起,将德国分割成两半。布莱德雷对第12集团军群的第1集团军赢得首先与苏军会师的荣誉,感到由衷的高兴。

此时,盟军和苏军在所有战线胜利进军。

4月26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正式会师。

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军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欧战至此结束。

八、凯旋回国 就任新职

5月17日,艾森豪威尔在兰斯司令部会见了应约而来的布莱德雷,转交给他马歇尔打来的一份电报。电报说,杜鲁门总统点名让布莱德雷回国接受退伍军人管理局的工作。布莱德雷认为此职对他是大材小用,但考虑到日后前程,他还是接受了。次日,艾森豪威尔复电马歇尔,表示布莱德雷愿意到退伍军人管理局工作,报效国家,为退伍军人服务。

6月2日,布莱德雷从巴黎经亚速尔和百慕大群岛飞抵纽约。他的妻子玛丽专程从华盛顿赶来迎接他。此后他参加了一系列庆祝胜利和凯旋的活动。6月7日他飞抵华盛顿,拜访了马歇尔和杜鲁门总统,了解了他的新任务。6月8日,陆军部长廷森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6月9日,布莱德雷与妻子飞回家乡莫伯利。他的女儿和女婿特意从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空军基地赶来陪他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当右莱德雷飞抵阔别12年的故乡时,全城出动,前来欢迎他。这一天被称为“布莱德雷将军日”,场面热烈,动人心弦。以后几天,布莱德雷在家乡参加了各种庆典。6月13日,布莱德雷飞回华盛顿,走马上任。7月中旬,他应杜鲁门总统的邀请,又飞往柏林参加了几天的庆祝活动。

1945年8月,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国会新近制订的《士兵权利法》为该局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极大的便利。

1947年11月,在艾森豪威尔的大力支持下,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为恢复陆军士气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必须在道德、智力和社交方面大有长进,因为“有知识素养、善于思考和处事灵活的士兵,才是最有价值的士兵”;尽最大努力全面提高陆军的薪金。

1949年8月12日,布莱德雷被升任为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样,他只担任了18个月的陆军参谋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短的一任参谋长。接着,他又兼任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

1950年9月,经杜鲁门保举,布莱德雷晋升为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任内参与策划并组织指挥侵略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美国的失败而结束。尽管他认识到如果将朝鲜战争扩大为同中国的战争,“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他在战略思想方面和马歇尔大致相同,主张以西欧为反苏的“世界战略轴心”,将防线放在欧洲的中心和莱茵河东岸,认为“如果美国让欧洲丧失于俄国之手,则不仅要失去中东石油、西欧的人力与工业生产力,而且将失去若干我们认为在对俄战争中必须使用的基地”。对亚洲,他认为日本、冲绳、台湾和菲律宾对美国来说是很重要的“防御堡垒”。对于台湾,他主张进行派遣军事使团和供应少量武器等有限度的军事干涉,利用国民党则是作为对付新中国的“最后手段”。

在扩军备战的具体措施上,他虽然并不忽视海空军,对原子弹也相当重视,认为可以弥补苏美陆军力量的悬殊,主张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倾全力对苏联腹地进行原子弹轰炸。但是由于他出身于陆军,因此一贯比较强调陆军在战争中的作用,否定原子弹“万能”的说法,不过他是赞成美国尽最大能力维持原子能的优势。他除了主张扩充美国陆军和倡导普遍军训外,并鼓吹北大西洋集团根据各国“地理位置、工业能力、人力及物力”等条件建立起所谓“集体平衡军力”,由美英两国共同供应海军,并分别供应大量轰炸机及喷气式战斗飞机,而由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贡献大量陆军充当炮灰,并企图将希腊、土耳其、西班牙、南斯拉夫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布莱德雷并非单纯从军事观点来考虑一切问题的,他也懂得在国际斗争中除军事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

1951年,布莱德雷的著作《-个军人的故事》出版。

九、花甲退休 自有真情

1953年8月13日,右莱德雷退休,结束了他42年的戎马生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最辉煌的时期,无疑是在欧洲战场与德军作战的那一段时间,他率领百万大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建立了丰功伟绩。

按照美国的法律,五星上将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退役,所以布莱德雷的名字一直列在“现役”军人名册上并领取薪金。在70年代中期前,布莱德雷的退休金是每年2万美元,以后增加到3万多美元。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如办公用房、旅行、配备军事助手等方面的津贴。

除了用适当精力应付一些活动外,退休后的布莱德雷决定步入工商界。他在布洛瓦钟表公司接受了一个职位,开始任该公司的研究与发展实践室主任,年薪25000美元。1958年公司董事长布洛瓦去世后,布莱德雷接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年薪为75000美元外加认股权证。对于公司的工作,布莱德雷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甚至有其他五六家公司也聘他为兼职顾问。

1957年春天,布莱德雷夫妇又回到了华盛顿。此后,布莱德雷的生活比较稳定,除了仍然致力于布洛瓦公司的事务外,也沉浸在一系列的“退休者”的社会活动中。他们经常到迈阿密山去过冬天,在那里赛马;到全国各地去旅行、发表演讲及收集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证章等。但由于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打橄榄球时受过伤的膝盖旧伤复发,不得不中止了他所喜爱的高尔夫球、狩猎等项活动。

他的妻子玛丽患有溃疡病,到1965年秋天,玛丽的体质越未越差,后背经常酸疼。到11月底的时候,已73岁的玛丽住进了沃尔特·里德医院。可就在12月1日,住院才4天的玛丽便死于病毒性白血病。

失去了玛丽,人们发现72岁的布莱德雷将军精神一下子垮了,住在斯普林峡谷的大房子里孤独、伤感。正在这时,一个名叫基蒂的女人撞进了他的生活,给布莱德雷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激情。

基蒂是好莱坞的女剧作家,当时43岁,曾两度离婚。1950年,基蒂曾专门采访布莱德雷,后来曾多次对布莱德雷进行过录音采访。玛丽死后,基蒂在次年夏天,又对布莱德雷进行了进一步采访。就在这次接触过程中,基蒂和布莱德雷双双堕入爱河。1966年9月12日,他们在圣迭戈正式结为伉俪。

基蒂的到来,使布莱德雷的生活焕然一新,充满了活力。基蒂经常为布莱德雷和他的西点同学举办舞会。由于布莱德雷收集的奖章和装饰物特别多,塞满了晚礼服的口袋及旧鞋盒,基蒂又专门联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陆军军事学院,布置了布莱德雷博物馆,把将军的制服、奖章、所收集的装饰物及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在那里陈列。

1967年,在基蒂的建议下,布莱德雷偕夫人奔赴越南进行战地采访。应约为<观察》杂志进行详细的战场态势报道提供素材。在越南前线他们奔波了两个星期,累得筋疲力尽。离开时布莱德雷得出结论,认为这是“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敌人——共产主义分子进行的一场战争”,并与基蒂联名将它发表在《观察》杂志上。

1979年秋季,布莱德雷开始在夫人的帮助下与克莱·布莱尔合著自传《将军生涯》。

1981年4月8曰,他们一行旅行来到了纽约。在“21”俱乐部的彻斯特间,布莱德雷接受了由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一枚金质奖章,可谁知这竞成了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项活动。就在接受奖章仪式结束后10分钟,布莱德雷坐着轮椅准备上电梯,突然之间脑血栓病发作,他安详地去世了。

6天以后,“空军1号”专机载着由基蒂陪护的布莱德雷的遗体到了华盛顿。4月14日,在隆重的葬礼后,布莱德雷安息在阿灵顿无名英雄墓,终年88岁。



温馨提示:源文来自互联网,其观点看法不代表馆主!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告之,馆主即刻删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6932.html

更多阅读

马尔克斯的“孤独王国” 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

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从写《枯枝败叶》的那刻起,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是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他可能没有想过,十多年后他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无疑是一个最有理想和豪志的作家。从写完《枯枝败叶》开始,他的创

小小马尔蒂尼 小马尔蒂尼新消息

2003-2004赛季,马尔蒂尼率领AC米兰队获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7次意甲冠军。图为2003年5月24曰意甲最后一轮,马尔蒂尼在对布雷西亚队的比赛之前携两个儿子克里斯蒂安(右)和达尼埃尔(左)共同出场,享受球迷欢呼的温馨一刻。如今,年龄稍大一些

马尔克斯的告别信 马尔克斯 告别信 英文

日前,一个消息震动了我们: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这个消息首先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抗拒感,也许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崇敬的伟人也会死去这个再也正常不过

美国名将传略 陈纳德 (克莱尔·李·谢诺尔特) 克莱尔.李.陈纳德

陈纳德 (克莱尔·李·谢诺尔特)陈纳德全 名:Claire Lee Chennault生 卒:1893.9.3~1958.7.27出 身:小业主学 历: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克里佛航空学校)职 务: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军 衔:空军中将夫 人:内尔·汤普逊(前妻);陈香梅(后妻)子 女:前妻

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O'Neal 的音乐专辑

沙奎尔·奥尼尔算得上是个成功的半职业歌手,1993年10月27日,刚在联盟呆了一个赛季的“鲨鱼”便发行了《大柴油机沙克》,该专辑一举打进美国专辑销售排行榜《Billboard200》的前25名,并杀进美国R&amp;B/Hip-Hop专辑的前十。1994年奥尼尔

声明:《美国名将传略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布莱德雷将军》为网友懷裏囿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