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大利亚的求职及工作经历 求职简历没有工作经历

2004 年12月底,我正式完成2年的研究生课程,开始了在澳大利亚求职的经历。

凡是在澳大利亚找过工作的人,对The Advertiser 这份报纸都很熟悉,因为每个星期六Advertiser 都会出一板厚厚的 careerone 招聘信息专版,我应聘的这家贸易公司的信息就是在圣诞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六的报纸上看到的。

简历在圣诞节前就准备妥当了,在此应该感谢我在网络上认识的很多HR朋友,有一个在美国工作的资深HR,专门帮我修改了简历,从原来的3页,缩短到1页,从我的角度看,相当有专业水准。

简历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寄到报纸上注明的地址的,而且发出简历的第三天就收到一封回复的电子邮件,告诉我我的简历已经收到,会跟其他的简历一起进行审查,然后会跟我联系是否要参加面试,用词想当客气,至少让我觉得受到了重视。

等待总是令人忐忑不安的,我计划在找到全职工作之前,先找一份Part-time的工作,父母给的生活费马上就要用尽,如果再不自己赚钱,就要面临无家可归,无钱吃饭的境地了。于是拼命地在报纸上面寻找关于kitchen-hand,waitress, cleaner 的工作空缺 ,记了无数地址在我随身的笔记本上,也用了不知道多少汽车票奔走于各个餐馆,饭店之间,见识了形形色色,来自世界各国的老板的嘴脸,每天的生活都“精彩无比”。

其中,有一家意大利饭馆老板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那天我早早就起床,特意穿了一件看上去很干净,利落的衬衫,选择在餐馆一般不太忙碌的10点左右到达这家店。我在这家意大利快餐店门口踌躇了半天也没勇气进去,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亲自投递的第一份简历,总觉得拉不下面子去求别人什么,尤其还是去求外国人。(个人觉得,打工的人和当老板的人之间,总有一种无形的等级关系存在,并不象某些偏激人士 鼓吹的那样--员工照样可以潇洒地炒老板鱿鱼,在你生活所迫而有求于人的时候,永远都不会底气十足的。)

我给自己打了半天气,最后冒着必死的勇气走上前去。 那个老外个子高高的,大约30左右年纪,在吧台后面忙着,假装没看到我,我心里当时就很憋气,在我还没说自己想应聘当waitress之前,你应该当我是一般顾客吧,哪有对待顾客是这般不冷不热态度的!后来忍不住,我高声喊了一句,“Excuse me!” 他这才转过脸看我,问我想要什么。 我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我是看到报纸的广告来应聘的,他的脸色似乎更差了,攒着眉毛问,有没有带简历来,我立刻从背包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简历,他好像有点儿远视,把简历拿到老远扫了几眼,然后不痛不痒地说了一句,等我们电话通知吧。 一听这话,我就觉得没什么戏了,也不想再罗嗦,说了声,“Thank you ,bye.“ 然后挺胸抬头地走出了那家餐馆,没什么大不了的, 餐馆多得是,咱还会怕没有地方可去吗?

大概因为这是第一家自己亲自投简历的地方,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后来又跑了几个地方,都不得善果,着实灰心丧气了好一阵子,甚至有几次萌生了卷铺盖卷回国的打算。

那几天天气非常闷热,我的房间里只有风扇,没有空调。而我自己不喜欢风吹的感觉,所以宁可不开风扇。嘴角也开始有起泡的征兆,于是慌忙去煮了绿豆粥,以慰劳自己的身心俱疲。就在我几乎觉得无望的时候,电话来了。

接电话的时候,感觉自己手都有点儿颤抖,对方的英语说得有些含糊,但是我估计他知道我不是local,所以在跟我讲面试地址的时候,语速有些慢,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要求人家再重复了一遍地址,小心翼翼地记在本子上,惭愧。不知道是不是连日来受到的打击太多,以至于我对这个面试机会没有应有的激动心情。到是头脑比平时冷静了很多,开始在网上翻找这个面试职位的description(我把原来的报纸早当垃圾扔掉了)。还好网上的资料里面还没将这个广告删除,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这个职位的要求,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应该可以胜任,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我没有一点儿相关的经验,看样子这会成为我面试通过与否的关键所在。日后的面试经历充分证明,我的这点顾虑是完全正确的。

面试那天,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2点,由于事先已经先把地形考察了一番,所以从家到面试地点非常顺利。

我去得稍微早了一些,大概比面试时间提前了40多分钟。我印象中老外都比较守时的,既不喜欢早到,也不喜欢迟到的人,所以我就在这家公司外面溜达,一边走,一边不断地重复一些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毕竟,英语不是我的母语,而我,还没有把它运用到收发自如的地步,为了保证面试的成功率,我不得不小心做好准备。

1: 55分的时候,我走进这家公司,迎面是一个笑容满面的年轻的前台接待小姐,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气显得平缓:“Hi, I am coming to attend the job interview, my name is***.” 那个年轻的女孩子轻声说 :“Have a seat please, I will call you if the interviewer is ready. ”

过了大概有10分钟,一个高个子身材极好的金发女郎从board meeting room里出来,满面春风,我心里当时就硌登一下子,原来应聘这个职位的人里还有这种外在条件不错的老外啊,心情顿时紧张起来。然后又一想,自己应聘这个职位凭得是真才实料,何况咱外貌未必输人,何必自己给自己泄气!于是小小的信心又抬起头来。。。

面试官叫Roger,是个50岁左右的老外,他跟那位金发女郎一起出来,跟她告别之后,直接走到我面前跟我握手,然后一边走,一边跟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现在公司里的人的职务和工作范围。公司虽小,但是设备都很先进,所有人使用的电脑都是液晶纯平显示器,而且键盘和鼠标也都是最先进的。怀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心情,我跟Roger一起走进board meeting room,开始了一对一的对决。

Roger英语说得贼快,霹雳啪啦的,不过我基本还能明白。顺便提一句,我应聘的职位是logistics officer.

Roger刚坐好就开门见山地对我说:“ 你申请的材料显示,你的专业背景很强啊。”-----我请我的国际贸易专业证书的老师给我写了封推荐信, 因为我是以 high distinction 毕业的,毕业论文拿了91 分, 所以他欣欣然地就给我写了推荐信,他是前WTO仲裁委员会成员,还曾经是澳大利亚WTO Doha round 首席谈判代表。――― 能得到这个面试的机会,这封推荐信可谓功不可没。(我有很多同学,到现在连面试的机会都没得到过,很depressed.)

Roger所问的题目都是很专业化的问题,原来他也只是个outside resource,是招聘我的这家公司所请的持有培训和招聘专业执照的专家。他在给我简单介绍了一下这家公司跟所有母公司,关联公司的关系,还有我所应聘职位的性质之后,就开始了对我一问一答的考察。

主要问题如下: (我不能按顺序记住所有问题,抱歉。 )

1. 请你先做个自我介绍 ---------最好短而精练,突出你的优势。

2。这个职位要用到MS office suite, 你认为这些软件对你的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帮助?

3。你提到 excel 的功能很强大,能否举个例子?

4。假设你的公司要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面对陌生的市场环境,你将怎样获得想要得市场资源。

5。如果你现在手头上有工作未完成,而新的工作又进来,而这些工作都要求必须在限期内完成,你将怎样处理这样的情况?

6。做了2 个测试, 一个英文单词的准确度,另一个是简单计算----加减乘除,折扣,利率什么的。

7。Logistics officer 需要对各种出口文件很熟悉,就你所知,那些文件是进出口贸易中经常用到,或最为重要的。

8。应该还有一个关于 团队合作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上面有个问题的回答已经涉及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没有再问。

中间做测试的时候比较有意思,我的英文拼写一向不太理想,自己做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碰到不确定的单词。所谓拼写测试,不过是让我把错误的那个单词从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词中挑出来,我一路做下来,碰到好几个词都比较犹豫,后来想想,反正就这水平了,随便蒙一个吧。拼写测试卷子在我做计算测试的时候就被改好了,而且我把计算卷子交给面试官的时候,他当即告诉我,拼写20个词,错了三个。我当时一阵惭愧,他大概看我表情不对,立刻说,“Not bad, don’t worry.”

还好计算测试全部做对了,老外挺幽默的,微笑地跟我说:“I am not surprising .” 立刻缓和了当时的气氛。

最后,重头戏来了,Roger喝了一口茶,盯着我的眼睛问,“Which salary level can you accpect for this position?" 我开口的时候颇为踌躇,因为比较喜欢这个职位,所以不太看重薪水多寡,便婉转地跟他表述了自己的意思,Roger好像碰到过很多跟我情形差不多的人,不愿意跟我打太极拳,坚持要我说出一个准确数目来。 我一再犹豫,因为自己实在对这个职位到底值多少一点儿底都没有。大概Roger看出我没什么概念,干脆问我:“How about 30000 ~ 35000? Can you accpet it?" 我立刻点头,“It‘s fine for me."

在澳大利亚,虽然这个薪水只是中下等水平,但是对于一个刚入社会的新鲜人来讲,我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如果能够击败众多对手而取得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它的意义远不止这33000澳元。

第二轮面试(序):

应该感谢几位在网络上结识的大哥大姐,如果不是他们,我也不会顺利地度过等待招聘单位消息的那些忐忑不安的日子。是他们的鼓励,让我充满了对待挫折的勇气,也是他们,教给我应对面试各种可能情况的方法。

网络,实在是个神奇的地方,象现实生活一样,在网络上,不同的人也不断获取或者奉献着不同的东西,而我,何其有幸,在这最困难的日子里,得到了最宝贵的友情和最实用的知识。

第一次面试之后,感觉不好也不坏。毕竟该答的问题都答了,而且也没有出现语言方面的尴尬问题。(去面试之前,对自己的英文信心不是很足,毕竟上学时所用的英文大多局限在学业部分,而自己在课下又没有勤奋练习口语,所以心里很没底。 )

我记得我面试的时候似乎跟Roger 说过,"My English is not that good, but I think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can be imporved . I am a quick learner, I believe that my English will get better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s long as I could have a proper English environment."

Roger 是个经验相当丰富的人,他大概看出我对自己的英语不太自信,所以我一说完,他就连声说:“No , your English is good. Don‘t worry." 实在很感激他的鼓励。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是想强调一点。大多数中国人,在经过一定时期的海外生活或者学习之后,英语水平都会有相应的提高。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信心,尽量做到侃侃而谈,没有必要太注重语法,只要能够表达清楚即可。

老外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他们知道overseas 学生或者移民的人多少都会有些语言方面的障碍,不会象Local一样,能够畅所欲言,所以他们并不会特别挑剔。 不过如果你是去应聘“前台接待”或者Marketing /sales person 的话,就无异自暴其短了。(英语很牛的人除外)。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招聘单位,更注重的是应聘者的能力,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

好了,接着说第一轮面试后发生的事情。

从第一次面试回来之后,很多当时的网友都询问我面试的情况,我就把面试的过程和自己的感觉简单跟大家说了,很多朋友都纷纷给我出点子。

上次提到自己的英文单词拼写在第一次面是的时候没有做好,回来后我就不断地想,其实当时我应该跟Roger说,平时如果自己碰到不确定的词,都会用Word打一遍,确定没问题,才写上去的,所以不用担心将来书写文件出错的问题。

很后悔当时没这样说,甚至后悔到失眠了一个晚上。

后来一个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姐跟我说,在面试之后,不要怕再跟面试官接触,相反,如果你主动跟面试官联系,向他说明你的想法,和你对面试中的一些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 印象的。他会觉得你是真的在乎这个工作,对这份工作有热情,而且对待问题也有钻研的精神。而往往对人员的取舍,就决定在这些良好的印象上。

我接受了她的建议,立刻给Roger打了电话。记得打电话的时候是中午,我特意挑在12点之后打这个电话,还专门跑到教学大楼侧面的草坪上,寻了一个四下无人的场所,整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毫不迟疑地拨了Roger的电话。

本来准备了很多说词,结果刚说了没有2句,Roger就噼哩啪啦地抢过话头,跟我说不用担心,他已经决定我跟另外4个人通过第一轮的面试了,具体下次面试的时间,他会在跟CEO讨论过之后通知我。

不知道是不是事情没有按照我事先排练好的剧本来上演,所以我当时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只记得没忘记跟Roger说谢谢,然后又僵硬地说了句再见。 上楼的时候,喜悦才真正注满全身,我通过第一次面试了! 噔蹬磴地跑上楼梯,我直接奔向电脑房,想马上告诉大姐和其他网友这个好消息。

第二轮面试:

上次电话中Roger 告诉我,第二次面试是跟CEO还有我的顶头上司照面,并且很客气地要求我在面试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他打个电话。我听了很纳闷,后来想想,作为一个职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他确实很有自己的一套。不单从招聘单位那里总结经验,同时也从应聘者的感受和经历中体会,什么样的人员才是一个企业最需要的。

我默默在心里盘算这次的面试会遭遇什么样的情景。唯一掌握在手中的资料是,这家公司的CEO是位德国女性,A super woman. 因为公司刚刚正式成立不久,所以还没有自己专门的网站。从google上所能收集到的信息也相当有限。我沉思着,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轮面试,究竟能问什么样的问题呢?

面试那天出奇地冷,虽然还是夏天,但是因为有一股寒流过境,刚刚下过雨。我提前走到这家公司楼下,望着它的大门,忍不住地心跳加快。。。是非成败,就在此一举了。镇定!

这次又提前了半个小时,天气实在太冷,呼出的水气几乎变成看得见的白雾。我是天生怕冷的人,不得不走进楼下那家CAFE,推开门,伴随着一阵尖细的知客铃声,温暖气流扑面而来,瞬间温暖了我僵硬的身躯。

店老板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和蔼地跟我打招呼。我想享受这难得的温暖,便要了一盒咖啡奶,坐了下来。 咖啡奶没有让我烦躁地心情平静下来,反而带着一阵彻骨地冰凉直落我地心底。实在不该喝这盒咖啡奶的!我现在连手都要忍不住抖起来了。

时间到了,我把剩了一半的咖啡丢进垃圾桶,做了两个深呼吸,毫不迟疑地走上楼去。还是那个笑容满面的前台,让我先在座位上等等。2分钟过后,CEO和Logistics coordinator出来了,两位中年女性,审核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子,这关,似乎不怎么好过。

出乎意料地,她们俩都很随和,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严苛和挑剔,问的问题更趋于专业化和理论性,这正是我所擅长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board room里的空调超强,而我胃里的冰咖啡奶还未完全消化,里外一片冰凉,弄得我的手脚开始轻微的颤抖,而声音也有点儿起伏不定。。。我心里暗想,要糟糕了,这样怎么行呢? 要被别人误会我紧张,心理素质不够好了!

除了竭力镇定自己,我别无他法,真是有点儿欲哭无泪了,冰咖啡奶啊!唉~~~

大概Logistics coordinator 看出我的紧张了,所以她尽量低着头,不给我压力,只有在问问题地时候,才看着我。 她们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不过是些出口方面的知识。这些我在读书的时候都背得滚瓜烂熟的。跟他们攀谈的过程,我也了解了很多行内情况,比如说除了比较熟悉的客户之外,一般的shipping company 或者forward company 都不会告诉你运费和船期等相关信息的。

CEO是个很直接的人,她在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开门见山地对我说,因为我们要给这个招聘的职位将近1年的培训,所以我们不希望招到一个过了不久,马上就跳槽到别的公司的人。你打算在我们公司干多久呢?我说我刚刚正式开始在澳大利亚的职业生涯,所以很希望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个相对稳定的适应期,因为毕竟,我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这是我无法避开的缺点,而我自己也坦然地承认这一点,一点儿也不想隐瞒。 我希望能利用这一年的培训时间,尽快地适应工作,积累经验,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

CEO似乎很满意这些话,她用带浓浓的德语腔调的英语对我说说,"good,then are you satisfied with the salary we offered ? 我点点头,"Yes, it‘s ok."

跟CEO和Logistic coordinator 道别后,我的心情格外轻松,不管怎样,这两次的面试都已经让我开了眼界,如果面试最终的结果不好,我也知足了,毕竟我是做好了花半年时间找工作的准备的,这才刚刚开始不是么?

回家的路上,我给Roger打了电话,告诉他我的感觉,还是那种不好也不坏的感觉,Roger问得很详细,我就把CEO大概问了些什么问题都告诉他了。我甚至想,也许我能从他那里探些口风吧,于是问他:“Roger,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s ? Or is there any thing that I should take care perticularly?" Roger也是个聪明的家伙,他打着马虎眼跟我说:“ You did very well, I talk to you later , ok? "

除了说ok,我还能说什么呢? 耐心地等待消息吧。

第二次面试的第二天,我就接到Roger的电话,他说Corrina想让我再跟公司的一位大股东谈谈。我很纳闷,也感到很疲惫。这家公司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是什么跨国大企业,为什么招聘一个人还要三进宫呢?

而且前两次地面试,我还有一些东西可以准备,现在所有能说的,该说的和不该说的也都说过了。。。

说到不该说的问题,是指我在第二次面试的时候,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Corrina当时问我,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计划,我一向是心直口快的人,没有多想便说,我想有一天,自己能开一家公司,自己创业。 当时Corrina还问我想做什么,我说当然是做进出口的生意了。她笑笑,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我回来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太对,这样的说法,不是明白着告诉人家,我有二心?也许过不了多久我就会给自己单干去了,而这个公司不是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吗?

我想了很久,甚至想得彻夜难眠,泪水在眼眶中汇聚了好几次,都让我生生逼住,并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就这样认输,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决不能再犯相同的错误!还好有了这第三次的面试机会,也意味着我的这个致命的错误有了修正的转机。

也许是这家公司的大门已经被我盯得很熟了,所以再也没有对它产生任何畏惧的感觉。这次我是掐着准点儿来面试的,天气很好,一路上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甚至在穿过crydon park的时候,我看到2只肥硕的红头鹦鹉在旁若无人地打架,煞是好看,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斗鸡了,而我所观赏的这出戏,显然比斗鸡的技术含量要搞很多,两只圆滚滚地红头鹦鹉啊。。。真想就这样驻足看下去,可是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sigh~。在澳大利亚,动物显然活得比人更加滋润。

走进公司,前台告诉我老总们正在开会,让我多等一会儿。我百无聊赖地坐在沙发上,不大愿意去想待会儿可能发生的事情。感觉自己像一张已经拉满的工,如果再来点儿外力的话,我就要应声而断了。

正在发呆之际,忽然见Lorriane走了过来,我慌忙站起来跟她打招呼,不知道为什么,见了她油然地生出一种亲切地感觉来。Lorriane是来特意告诉我不要紧张的。她小声地告诉我,“Chris is a little bit arrogant ,don‘t be threatened by him." 我听了很是感动。

事实上跟Chris见面的过程还是很愉快的。Chris看上去不太像一个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比较像拉丁美洲的移民,头发短而卷曲,皮肤黝黑。像前两次面试一样,我先做了自我介绍,因为已经做了很多次了,我忍不住跟他们开了个玩笑:“Iam so lucky that I repeat this self-introduction 3 times at the same place ." Corrina 和 Chris听了都笑起来,气氛从一开始就轻松起来。

Chris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咄咄逼人,相反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进出口贸易领域的专家。他问的所有问题当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它确实考察到了我知识和能力的极限。Chris问我,如果公司所有的合同都是用美元来支付货款的,面对现在极不稳定的外汇市场,我能够采取什么方法来规避这种市场风险。

我简单思考了一下,提出2种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一是建议在合同中注明如果出现汇价差别过大的情况,买卖双方可以有一定的灵活度共同协商新的价格。这个方案立刻就被Chris否定了,他说不可能这么做的。 第二个方案就是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来保护美元收入了。我说可以通过买卖期权或者期货来保护美元收入,Chris显然对这个比较感兴趣,甚至追问我认为那中高级option technique 我认为最为适合。

我只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学过一些关于期权期货的知识,自认为还没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所以对他这个问题实在感到有点儿为难,但是却绝对不能表现出来! 后来灵机一动,想到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我说如果我们并不想从option上赚钱的话,就买protechtion put 就可以了,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也能够达到保护的目的。

我想Chris也是聪明人,他大概看出我并不是真的擅长这些高级期权期货交易技巧,所以没有再深入下去。感激他的善解人意。

曾经困扰我2天的那个问题,终于又被Corrina在面试结尾的时候提出来了。她说上次你提到想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们想知道,你打算在澳大利亚工作多久。我从容地回答说,上次面试完回到家,我有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觉得自己创业的想法虽好,但是不太现实。以我现在的经济基础和能力来讲,自己创业的日子离我还比较遥远,我愿意在澳大利亚工作生活一段时间,直到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了,再回国去创业。

我在澳大利亚的求职及工作经历 求职简历没有工作经历
Corrina 和Chris 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送我出来的时候,Corrina笑着说,下午就会通知我是否通过面试。

走出大门,迎着灿烂的阳光,我常常吁了一口气。 也许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似乎有那么一种预感,这次面试有可能通过。脑子里不断地告诉自己,先不要高兴得太早,但是身体却不由自主。回家的路上,我迈着轻盈的步伐,甚至愉悦地吹了几声口哨,惹得在我前边行走的一对老夫妻频频回顾。。。 :)

大概是因为太兴奋,所以竟然忘记给Roger打电话。回到学校上网的时候,突然接到Roger的电话,看到手机上那个熟悉的号码,我立刻醒悟过来,连忙在Roger未开口前先向他道歉。Roger还是那样随和,仔细地问了我面试过程还有老总问的问题,最后仍不忘记鼓励我:“Well done, hope we can get some good news soon."

确实应了我的预感,也应了Roger的话,在Roger来电后不久,我再次接到他的电话:“Congratulations, *** is so glad to offer you this job..." 没有过多的惊奇,我已经能够处之泰然了。谢过Roger,第一个想到的是给远在北半球的父母打电话,报告这个好消息。跟父亲通话的时候,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喜悦,说着说着,我竟然有些哽咽。2年的海外求学生涯,中间只回国一次,而且是短短的一个星期不到。 而现在,我又要开始工作了,下次能回国的时间恐怕还遥遥无期吧。

(面试经历结束, 以后会陆续写一些工作时候的经历。)

4月5日清晨,我按时上班。并且按照习惯打开电脑,直接登陆yahoo财经,观看即时汇率,0.77,不错的汇率水平,比起前几天曾经达到的0.792来说,简直令人感动得想哭。

CEO Corrina 在9:00的时候,准时走进公司,满面春风。我想她一定又签下不少合同了,每次她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所有的出口合同,在她签过字之后,都会先交给我,等我做了forwar cover ,并且传真回所有相关部门,才算最后尘埃落定。

果不其然,半个小时之后,Corrina拿着2份合约走过来,“ What ’s the rate now?“ 我立刻回答“ The spot rate is 0.77,and the Aussie dollar still keeps dropping down , I believe it could be lower in the afternoon.“ 她听了很高兴:“Good, keep watching it, we may lock in this afternoon.“

我开始紧张地计算起合同的总金额和远期合约的估计到期日。再三同Lorraine确定了大约的付款时间之后,我已经在心里有了个底。2份出口合同,大约需要做3份美元的远期合约,总金额达到1百多万美元。忍不住揉了揉额角,心里又沉了几分。越大的金额,意味着我身上的担子越重。对于一笔20几万的远期合约,如果汇率小数点后第三位相差1,就会损失500-600美元,那么对于这次110万美元,我的一个疏忽,就会导致公司几千美元或者上万美元的损失 ,而这,往往只发生在一分钟或者2分钟之间。

跟财务总监确定换算金额正确之后,我就坐在电脑前,每隔5分钟观察一下外汇走势,还好,澳元兑美元的曲线,一直走低,持续下降中。我给悉尼Travelex的Scott打了个电话,询问他对市场情况的看法。这个老油条一向给不了我什么重要信息,净说一些没用的话。但是基于他是我们远期合约银行的负责人,我从开始负责这块业务的第一天起,就被Corrina和David 告知,一定要定期向Scott询问外汇形式,当我作为一只菜鸟,蠢蠢地问他们,Scott说的话一定正确吗? Corrina甚至笑着跟我说,他们银行那里有世界各地几千万客户的信息,当然要比我们这些市井小民有更丰富的信息渠道。

我当时却实认为这是对的,所以言听计从。可是最近两天我反应过来,这个Scott分明不是什么老实人,作为跟我们交易的银行经理,站在他的立场上看,如果给我们完全正确的信息,他不就赚不到钱了吗? 更何况这个傻瓜对于汇市的走向,还没有我判断的清楚! 给他打电话,不过是探探他口风而已。

Scott果然说了一堆我意料中的废话,我抛出一个诱饵告诉他,我们最近有将近1000万的合约需要做Fowward cover,如果他们银行能给我们相对好的汇率的话,我们汇率把所有合约都交给他们,否则我们有可能寻找其他的商业伙伴。Scott一听急了,立刻说他们银行的汇率是所有银行中最好的,而且又跟我道歉一次,说上次他们给我的汇率之所以很高,是因为汇率报告员把该减的Margin给加上去了,我在心理冷笑,商场无情,没有人会同情你的错误的,但是嘴上还是很客气地说,如果下次我看到高得离谱的汇率,会提醒操作员核对他的计算的。Scott连说谢谢,谢谢。

我心里这才出了一口恶气,这个自以为是的澳洲人,在我刚刚跟他接触的时候,甚至不愿意跟我打交道,似乎觉得他应该是直接跟David或者Corrina哪个级别的人打交道的,所以接了我的电话之后就把我支给他的下属,而他那个不争气的下属也恰巧犯了一个大错,导致我直接把合约教给Bank SA去做。Scott这才意识到我不是这么好糊弄的人,从此开始对我小心翼翼。好笑!

Scott说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澳元应该会一直走弱,甚至突破0。75的下限。我认真思考这话的准确性,虽然我不认为今天到明天这两个交易日内,澳元就能贬值这么多,但是会下降是不错的,我客气地要求Scott如果有什么新的消息,务必及时通知我。挂了电话,我直接走到Corrina的办公室,跟她报告Scott的建议,Corrina想了一会儿说,你觉得的呢?我把自己的想法如实跟Corrina说了一遍,Corrina说:“Give him a call, tell him we would like to authorize him to lock in over night when the spot rate drops to 0.761.“ 我领命而去,通过Email传达了Corrina 的意思,并且 把所有合约的金额和到期日都写在了上面。

澳元的确如我所预料的,一直在降,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已经降到0。763了,我很高兴,似乎再有一点点,就可以结束这种乏味地等待了。然而如果所有事情都如我们所预期,那么这就不叫生活了,在这以后的240小时里,我充分体验了一个在汇市或者是股市打拼的人的艰辛----------It’s really a torture.

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平静一天的汇市忽然之间有了动静,原来一直在0.763~0.764之间苦苦挣扎的曲线,忽然之间猛向上窜升了0.003,从0.7635一下子涨到0.7665,也就是2个眨眼之间的事情! 必然是有大的买家看好此时的低汇率,发动买盘了。我瞬间感到全身上下所有的毛孔都紧张的缩了起来,双眼一瞬不瞬地盯住屏幕,希望这只是暂时地现象,但是,我的期望破灭了,买盘在0.765点出仅仅徘徊了2分钟,便以不可厄抑的势头一路猛升。

我仔细地回想今早获得的所有经济数据,再三确定在经济基本面上,不存在什么促使澳元飞升或者美元急降的信息啊。这时候,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100%打赌这是scott打来的,这个总爱放马后炮的家伙,从来不会放过这种看好戏的机会的。

接起电话,果然是他,他说现在汇率已经到0.7670了,并且话中有话地想知道我是不是要lock in.我立持镇定,不想让他听出我的焦急,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对澳元的正面消息,或者美元的副面消息?他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最后还用他的老一套跟我说,从长期看,澳元肯定会降的,他也建议我们再等等,不用着急。

这话有说等于没说,跟放屁没什么两样。我一肚子火,如果你要是真的在帮我看汇率的话,不会等升到0.767再告诉我了,还在这里假惺惺告诉我汇市有变动。当然,这话绝对不能跟他讲的,我客气地说声谢谢告诉我,我会转告Corrina,如果决定卖出美元,一定会通知他的。他听了这话似乎颇为失望,匆忙跟我说了再见。

我急急地走进Corrina的办公室,顾不得礼貌,直接推门而入,告诉她汇市在20分钟内,已经从0.7635涨到0.7675了,而且还在不断上涨中。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做远期合约,那将要比0.7635时候,损失7500美元。此外,我还是一直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是汇市技术面在做正常的调整,不会起伏太大。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汇率还会跌回原来的水平。

Corrina比我显得更加镇定,她说:"I don‘t believe it ‘s fundimental factors that effect the market,either. Let‘s just wait. 有了她的话,我就放心了,走回座位,我给Scott挂了电话,再次重申,我们还是坚持原来的Authorization, 如果今天晚上spot rate 接近0.761的话,我们就lock in.

说实在的,我似乎在冥冥中,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这次汇率的上升似乎不是技术面调整那么简单,必定是在基础面上有什么我所不知道的消息公布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回到家,吃过饭立刻上网继续观察汇市的变化,并且注意各个财经网站的最新消息。果不其然,汇市的骤然变化,源自于American Federal Researve Committee 一位发言人的讲话,他说美联储最近不会采取aggressive 的汇率提升政策,所以在众多投资者的失望目光中,美元全线下挫。。。

我欲哭无泪~

周六我跟4,5个好朋友一起去clare valley玩了一下午。我是属于那种不太长脑子的人,在澳大利亚这么久,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悉尼和墨尔本也是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被同屋的一个女生胁迫着去的,否则我在澳大利亚的出行经历上的记录便会更加难看了。:)

难得出去走一趟,算是放松一下心情。一行8人,2辆车。在车上我才彻底明白我们要去哪里,还大大地被同行的姐妹嘲笑了一番。这些死没良心的家伙,居然拿我打赌,一了解我颇深的姐妹坚持认为我压根儿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但绝对跟着他们走。呵呵,还真让她猜对了。我虽然听通知我的朋友说了那个Clare valley这个名字,但是说实话,我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只知道朋友们不会把我卖了就好。

Clare valley 是南澳比较著名的葡萄原产地。这里的气候比较适宜葡萄的生长,每日有较久的日照时间,还有相对干燥的气候,因此结出的葡萄很适合酿酒。附近的酒厂都有免费品酒的服务, 我们去了一家酒馆,很现代的那种。品葡萄酒,是需要有些知识和技术的吧。我想自己这辈子实在没有这般风雅过,手里拿着杯脚,先不着急品尝,让酒液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缓缓地韵开,然后轻轻嗅一嗅那溢杯而出的芬芳,再轻轻啜一口,用舍尖慢慢体味。。。。。。呜,这杯太苦了,让我酝酿了半天情绪立刻消失殆尽。也有很甜的酒,却甜得有点儿发腻,后来我只买了一瓶甜度适中的,一瓶据说是由最近几年中葡萄质量最好的那一年的葡萄酿造的酒,算是留个纪念吧,等老爸老妈来了,再拿出来秀秀。:)

其实我是很想去那些古旧的小酒馆看看的,可以品味一下country side的风情。 不过天气不太好,下午的时候就开始下雨,后来不得不匆匆去了最后的目的地,大家都饿得厉害,然后随便选了一家小镇上的餐厅,吃着如同嚼腊的salad,pasta,唉,真是格外想念中餐啊。

不过晚上的时候还不错,小镇附近有个露天的caravan park,早早就摆了成排的桌子和椅子。一台雅马哈电子琴加一个看上去像史泰龙的琴师,再加一个还算有风韵的女歌手,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混在以4,50岁年龄为主的澳洲人中间,又吃了一顿。不过这次的饭可是比刚才在镇上吃的那顿好多了,非常美味,呵呵。

中间还碰到一个在经济学院读Ph.D的同学,他跟一群college(住宿的地方有的就叫college)的朋友出来野营,实在没选对天气,地上湿乎乎的,雨也没停。虽然野营的帐篷挺有感觉的,我们还进去坐了一会儿,但是,呵呵,我如果下次去野营的话,我还是会选择一个好天的。

很久没出去玩过了,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下次出去溜达的机会能早点儿到来。

做远期合约的部分不想再多写了。结果很让人沮丧,老总不听我的,坚持说美国财政赤字太大,最终会拖累美元跌向0。84左右,所以我们几乎选择了一个高点做了所有的远期。 我当时除了一些对美国经济固有的感觉之外,再无其他任何可以说服自己和老总的数据,因此最终妥协在老总的坚持之下。

说实在的,倒不是我不信任自己的直觉,而是我不想再每日挣扎在压力之下过日子。手里攥着300万美元的合同,看着美元天天跌的感觉,没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有的时候,人是需要学会主动丢掉负担的。我做事太过认真,喜欢把事情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对于老总来说,找到我这样的员工,是他们的幸运,但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就是悲惨生活的写照。 为了对得起自己,也为了不让自己过劳死,我最终在公司和自我之间选择了让自己快乐。

工作就象是一门艺术,当你能驾驭它的时候,它会带给你欢乐和财富;但是当你痴迷其中,却始终不得要领的时候,它只能带给你一次次的失意和无奈。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outseachina/1/1825.s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7373.html

更多阅读

我在孟加拉的达卡八 孟加拉首都达卡

我在孟加拉的达卡(八)2015年孟加拉有如下节日,会于当天放假:1月4日是“纪念穆斯林伟人生日(Eid-e-Milad-un Nabi)”;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

转载 儿时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 转载

原文地址:儿时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作者:朱大鸣儿时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文/朱大鸣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他慈爱的眼里音乐闪成泪花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唱这首动人的歌曲

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 谢宁微博

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校领导的印象,此处仅截取有关丁石孙的一段。照片来自网络,与谢宁原

声明:《我在澳大利亚的求职及工作经历 求职简历没有工作经历》为网友长歌当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