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
召开2015年工作会议
暨2014年度优秀论文表彰仪式
(土默热红学网 曾和 2015年5月6日报道)
土默热红学网讯:今天上午,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在杭州西湖区图书馆三楼的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召开了《2015年工作会议暨2014年度优秀论文表彰仪式》的会议。
会议由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主任黄亚洲先生主持。出席会议的领导有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杭州市西湖区区委书记王立华、省政府参事桑士达、杭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宋涛、杭州市西湖区文广新局局长王菡蓉。省著名民俗专家、教授吕洪年等红楼梦研究专家和人员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黄亚洲主任首先介绍了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一年来在研究和宣传土默热红学方面的工作和基本成绩,宣布了2014年度土默热红学优秀论文的评选结果,并由出席会议的领导对两名金奖、三名银奖、五名优秀奖的得奖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杭州市西湖区区委书记王立华等相关领导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高度肯定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研究和宣传土默热红学方面所作的努力,鼓励中心继续深入进行学术研究,为宣传、弘扬杭州的历史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成绩。
叶明主席指出:我们做的是一件大事,是一件真正有文化意义的事情。杭州有句老话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讲的就是在一个小地方要折腾出大事业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这个螺蛳壳里,做一个大道场,一个文化的大道场,一个精神的大道场。红楼梦研究已经继续了200年了,就是现在的主流红学也是在批评和反批评中,在不断的斗争中巩固下来的。红学理论不是固若金汤的理论,是不断地在学术批判和批评中发展起来的。而土默热红学才创立40年,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更是成立才几年时间,我们在几年时间里已经开始撼动百年的学术结论,这是很不容易的。
宋朝诗人朱敦儒,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我最喜欢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这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坚守。坚守自己的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目标、是需要定力的。你们办公室墙上的这幅书法作品叫“八风不动”,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定力——“八风不动”。我们的队伍在壮大,我们的成果一年比一年丰硕,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叶明主席强调说,我们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研究要扎根于杭州、扎根于西溪、扎根于浙江。我对我们的这番事业充满信心,对我们“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中心”一定会在中国的红学研究史上,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西湖区区委书记王立华说: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的年度表彰会,我参加了三年,每一次参加我都非常感动。特别是我们几位老教授学者,慷慨陈词,他们对红学研究的这种执着、坚定的信心,令人钦佩。西溪湿地十年来的建设,和土默热先生40年的土红学研究,有很多的相融之处,怎么能够让土默热红学的研究在西溪湿地有更好的结合,在全国全世界站住脚扎下根,还需要做很多的艰苦努力。土默热红学40年纪念活动,可以设想与西溪今年的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
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这次的工作会议和优秀论文的表彰,让会议参加者感到极大的鼓舞,会后纷纷表示,一定要重整军心,鼓足勇气,更深入细致地研究土默热红学的理论学说,结合浙江、杭州和西溪的历史文化作更“接地气”的学术探讨。
叶明主席在杭州土默热研究中心
2014年优秀论文颁奖会上的讲话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每次走进这个地方,我的心头都是热热的。就这么一个深藏在街巷里的小地方,这个地方杭州人都很难找到,在杭州地图里找都很难;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地方,我们在做一件大事情,一件真正有文化意义的大事情。杭州有句话叫“螺蛳壳里做道场”,讲的就是在一个小地方要折腾出大事业来,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个螺蛳壳里,要做一个大道场,一个文化的大道场,一个精神的大道场。
现在让我们心头发热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能够保持这样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情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相信走进这里的每个人的心头都会发热,都会为我们的事业而感动。这首先要感谢在座的各位,是你们撑起了这么一个天地,是你们让这么一个螺蛳壳变成了一个大道场。
刚才吕洪年先生讲得非常好。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宋朝诗人朱敦儒,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我最喜欢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这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坚守。坚守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目标是需要定力的。去年我就讲我们要象你们墙上这幅书法写的那样,“八风不动”,我们就要有这种定力。刚才有人讲了,现在我们的信心是不是有点松动?我说决不能松动。你看我们的队伍不断在壮大,我们的成果过一年比一年丰硕,这就说明我们的事业在发展,在不断往上走。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当然,和主流红学相比,我们的声音还不够大,队伍还不够大,写论文的人还不够多,这不奇怪,主流红学毕竟已经经营了上百年了。但在这个上百年中,它们也是在批评和反批评,在不断的斗争中巩固下来的,现在也不是固若金汤的理论,也还是不断地在受到批判批评,其中就包括土红学的挑战。而我们才几年?土默热红学创立才40年,我们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成立才几年时间,但已经开始撼动了上百年形成的学术根基,这是很不容易的。
前段时间,刘梦溪先生到杭州政协来作讲座。我就把土默热先生的几套书送给他,他很高兴。他和我讲,他很认真地读过土默热先生的文章,他开始还有点不太了解土默热的观点,读了他的一些文章后觉得土默热先生的一些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也讲了,他觉得里面有一些观点也还是带有推测性的,还没有很充分的证据。这也正是我们的研究如何深化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还是要坚定信心,还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要做到“八风不动”,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建立一种新的学术不是这么容易的。刚才我们的立华书记讲得非常好。她对土默热红学就非常支持,是一个很有文化情怀的领导。我们也相信理解和支持我们的领导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去做工作,来推动土默热红学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我之所以来参加中心的活动,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来增强和坚定我们的信心。这是我想表达的一层意思。借这个机会,我向今天获奖的各位专家老师,向去年一年来中心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祝贺并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
我对刚才亚洲老师提出的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大家的建议都表示赞同。我想着重还是抓好三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第一,要进一步发挥好我们这个中心和研究院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就是我们是杭州的研究中心、研究院。我们就生活在诞生“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土地上。土默热先生反复强调,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研究要扎根于杭州、扎根于西溪、扎根于江南。在这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努力。去年的研究文章我看了好几篇,感觉到大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论断,读了令人高兴。不少文章注重从民俗风情、饮食、语言等方面进入深入挖掘,这都非常有意义。这些东西是最能反映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和地域特色的。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可以加深研究。另外,除了抓住我们各自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外,我觉得从我们研究中心、研究院来讲,还可以围绕土红学里一些比较重大的、引起争论比较多的问题,做一些课题规划,有组织的一年在一两个方面取得一些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
第二,就是刚才大家讲的,要在宣传方面进一步扩大影响。这也要做一个总体的策划,把一些阵地、资源、平台进一步整合起来,比如我们有一个网站、一本杂志、一个中心,在西溪湿地还有一个土红学陈列馆,这些都要整合起来。就像刚才立华书记讲的,西溪湿地里的陈列馆、高庄,还有西湖区政协的书法研究中心等,怎么整合起来,统筹利用。我们中心的专家也可以分分工,向游客讲土默热红学,用杭州话也好,平湖话也好,讲红楼梦的故事,讲十二金钗与蕉园诗社的关系,等等,也可以搞一些讲座,免费的,开放式的,把宣传土红学与宣传西溪湿地、宣传杭州、宣传西湖结合起来。还可以把红楼宴、红楼游什么都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资源、平台来扩大土默热红学的影响和成果。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市政协杂志上开辟了一个土红学专栏,每月一期,杭州就有几千名政协委员,同时刊物还在全国各城市交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还有电视台、政府网站,都可以整合进来。全国的红学研究机构我们也要争取进去,它批评没有关系,可以讨论嘛。我也赞同刚才曾老师的观点,我们自己的网站还是要以宣传土默热红学为主,这是我们最基本的阵地,要坚守这个阵地的纯洁性,现在我们首先要扩大土默热红学的影响。宣传这件事情一定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不要各搞各的。
今年是土默热红学创立40周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对红楼文化的宣传,对西溪湿地的宣传,对研究中心的宣传。要很好筹划,专门向土默热老师作一次报告。
第三,要进一步壮大我们的队伍。研究员从17个人到23个人,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还要不断发展壮大。要不断培养和吸收新生力量。比方今天我们看到的张猛、殷建中,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能够沉下心来搞红学,很难得,说明有希望啊。要扩大分会组织,一个地方哪怕一个人,也可以先建分会,任命一个主任,然后通过他这个火种再去燎原。我很赞同刚才有同志讲的,要争取土红学进大学,前几年我们就提过,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就为十几年、几十年后的土红学打基础,培养人才。我们也要加强与两岸四地的学者的交流合作,比如台湾的龚鹏程先生,也可以邀请他来参加,再带动台湾的学者,让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土默热红学的阵营里来。我们这次40周年的活动就把两岸四地的研究学者请来一起参加。
我对我们的事业始终充满信心,对我们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中心一定会在中国的红学研究史上,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再次向各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