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一号:火星殖民者将如何在火星生存(图)





2013年12月09日 来源:凤凰科技



这张艺术家印象图描绘了火星一号宇航员和他们在火星的栖息地。火星一号旨在结合私有太空行业里现有技术以建立在火星上的人类住所。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美国太空网报道,2013年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Mars One)在网站上宣布公开征集前往火星的地球人,他们将从网络报名的志愿者中海选出两男两女四名地球人。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将搭乘载人宇宙飞船前往火星,成为这颗“红色星球”的第一批地球移民。网站创始人巴斯·朗斯多普(Bas Lansdorp)说道,虽然前往火星是张单程票,但是无须担心:你在火星上生活的要比地球上更久,毕竟在火星上可不会发生车祸,你所吃的一切都是有机的——没有害虫,只是从人类排泄物制造的肥料。朗斯多普在向一屋子的企业家介绍这个项目时兴奋得像个孩子,他在近期召开的国际空间商务峰会上提倡他的前往火星单程旅行的想法,这或可能引起某些投资者的兴趣。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这个问题并没有非常好的答案。但它就是会发生,因为探索就是人类的天性。” 朗斯多普满腔热情的说道。

火星殖民地

现场的听众仔细的聆听朗斯多普的演讲,时不时会有问题提出。“你是否想过太空辐射?”其中一名与会者问道。答案是肯定的,朗斯多普解释称船员携带至火星的水资源将屏蔽致命的太阳粒子和宇宙射线。一旦到达火星,栖息地的屋顶将有两米厚的火星泥土作为保护,只要你确定不在闲逛太久就应该无大碍。



2013年8月3日朗斯多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百万火星大会上讨论2023年火星殖民项目计划。

朗斯多普还考虑了到时候将发生的事。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的候选者提出了申请,12月10日朗斯多普将宣布哪些候选者进入了第二轮筛选。第一次无人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为了之后的载人飞行铺平道路。漫游车将开始寻找人类哨站的最佳地点。2023年第一批“火星人”将前往火星。“那你呢?你是否也会前往火星?”另一名与会者问道。这似乎是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这导致朗斯多普短暂的停顿了会。“我最初发起火星一号项目是因为我想去火星,我现在仍然想去,但几周前我的儿子出生了。” 朗斯多普回答道。“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我并不是那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30个月而不嫌腻的人。但我真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带我的家人前往火星。”



火星一号项目里火星上人类栖息地的内部图。

永远的火星人

朗斯多普的愿景让人不禁想起雷·道格拉斯·布莱伯利(Ray Douglas Bradbury)的书《火星纪事》里描述的百万年郊游(The Million-Year Picnic)。故事里一名父亲带着全家趁地球发生战争时逃到火星,并欺骗家人这只是短暂的度假。当他们抵达火星,他炸飞了火箭并携带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会见了火星人,他们来到了一条运河并见到自己的倒影,这就是故事精彩之处——他们其实是火星人。朗斯多普的计划非常相似,只不过在现实生活里火星船员并不会遇到充满水的运河,也不会有任何可呼吸的大气。“漫游车将激活生命支持系统,火星泥土将成为食物来源,后者含有冰晶。水将会蒸发并制造氧气,我们从火星大气层里获得氮,从而创造我们自身的大气层。”

如果技术允许的话这或许是可行的,朗斯多普对此表示非常有信心。但他还确定火星一号殖民者在离开地球后将像布莱伯利的故事一样,他们都将成为火星人。虽然目前已经有20多万人愿意离开地球,但那些真正踏上旅程的人可能永远无法回来——即使他们能够建造火箭返回地球。“他们将失去大量骨质量和肌肉质量以至于很难再重新获得,他们将无法在返回地球并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里存活下来。”“他们将在余生永远的作火星人。” 朗斯多普说道。

为了启动运行这一计划,朗斯多普需要资金。最初他计划将这次冒险变成真实的电视节目秀,地球人能够实时欣赏这趟旅程的离开、漫长的旅行、到达火星以及在第一个人类哨所的生活。那么,这些的花费总共是多少呢?大约需要60亿美元让最先4名乘客到达火星,随后每一名乘客需要40亿美元,朗斯多普说道。但这是可行的,朗斯多普补充道,因为“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进行三个礼拜的直播后就获得了40亿美元,因为全世界都在看,但这一事件更宏伟更盛大。”

当然整个世界不会一直围绕这场电视节目,在某个点人们将逐渐失去兴趣——除非在火星上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否则朗斯多普很确信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支持这些遥远的人类浪子。“全世界范围内有极少数人非常富裕,” 朗斯多普笑着说道。“大约有200名亿万富翁能够支持这趟旅行。如果你银行里有60亿美元,你将如何处置它?买一座庄园一座岛屿?但你仍有这60亿美元。我们向你提供的是永垂不朽。”

但对于那些火星一号的殖民者,假设他们成功的在火星上生存下来甚至有了孩子,这将在之后的几十年成为另一个电视真人秀:讲诉了第一批少数的火星人拼命的想要回到地球,并不禁发问自己的父母当年的选择是否明智?



2013年10月14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原标题:早期火星曾存在超级火山



火星表面遍布火山,目前普遍认为太阳系内最高的火山奥林帕斯山就位于火星 科技日报讯科学家们在对火星东半球的高原和山地压力数据进行研究时,发现了能证明早期火星存在超级火山的新证据。此一发现将改变人们对火星上火山活动和气候演化的认知。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火星表面遍布火山,目前普遍认为太阳系内最高的火山奥林帕斯山(OlympusMons)就位于火星,是一座由于大量喷发和熔岩层叠堆积而形成的巨型火山,所覆盖的面积大于整个火山群岛,现也有学者认为它可能只是一座火星巨型火山的一部分。

火星火山与地球火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体积。例如塔尔西斯区火山要比地球火山大10倍至100倍,它们由深在地壳中的岩浆库所形成,由于这个星球所独有的低引力和非常微弱的地表地质构造活动,促使了这些巨大火山的形成。而重力小与大量喷出也使火星上的熔岩流较长远。不过,一直有科学家怀疑火星上是否还存在古老成熟的活火山,火星上的这些火山活动大约在200万年前停止,目前几乎都不处于活动旺盛期。

此次,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约瑟夫·米查尔斯基教授、雅各布·布利彻教授以及他们的科研团队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的“阿拉伯高地”(Arabia Terra)拥有先前未知的火山带,此地位于年轻的北方大平原与古老的南方高地之间,2010年曾经拍到过此处黑色的玄武岩和突起的火山口。

新发现的火山带上有形状不规则的坑口。根据研究人员的理解,这些奇特坑口实属超级火山,结构跟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类似。坑口特征显示出该区域可能由火山大爆发和随后的火山倒塌而造成,情形有点像地球的火山。论文作者指出,火山爆发后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可能曾对火星的气候作出改变。

过去二十多年来太空探测所获资料显示,火山活动一直是太阳系各行星最重要的地质运动。科学家曾经怀疑过火星火山活动是制造火星赤道地区层状矿床幼细微粒的源头,但一直缺乏证据。而此次的最新发现则能够解释这些幼细微粒是从何而来,进而有助于人们了解火星的火山活动。

(张梦然)



2013年05月31日 来源:外星探索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9日消息,一位日本博客近日声称,他在美国宇航局于3月发布的照片上发现有蜥蜴漫步火星,该照片是由美国航天局(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车拍摄的。这一未经证实的发现引起了美国UFO网站的关注,并激起了强烈反响。有人甚至担心美国航天局将生命带到了火星,进行科学实验。

美国UFO网站“UFO每日目击”负责人斯科特·华林(Scott C. Waring)发帖表示,火星上有少量的水,出现蜥蜴这样的生命是有可能的。然而,是否“好奇号”火星探测车拍将这些动物带到火星上的可能性,尚不可知。华林希望网友们对此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针对这起事件,《旧金山记事报》则表示,NASA发布的原始照片上只有岩石,而华林的网站上却出现了一只有腿有尾巴的生物。

据悉,“好奇号”于2012年8月6日在火星着陆,任务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适合微生物生活的化学物质和环境。



在美国宇航局网站上公布的原始照片中,这只所谓的动物(向左后方)好像并没有清晰的腿和尾巴。



华林是UFO每日目击网负责人。这个网站以所谓的太空生物照为主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视觉敏锐的科学博客写手称,他发现一条蜥蜴在火星上漫步。这位无名发现人来自日本,向“UFO每日目击”网披露了这一不寻常的“发现”。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完全未经证实的说法使一些阴谋论者兴奋不已。他们担心,美国宇航局可能为科学试验在火星上培育生物。根据判断,这只动物不是老鼠就是蜥蜴。它出现在美国宇航局3月发布的照片中。这些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好奇”号漫游车相机捕捉到的。

UFO每日目击网负责人斯科特-C-华林发的一个帖子说:“一个日本人3月份发现了这只奇怪动物在火星上爬行。火星上有少量水,所以发现这样的沙漠动物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漫步是有可能的。当然,在你看来,这种事极其罕见。另外,难道是美国宇航局把动物从好奇号漫游车内的小型冷冻室拿出来,放到火星地面上,进行科学试验?”

华林邀请读者发表评论,说出他们对这一理论的看法。《旧金山纪事报》发表评论说,尽管华林网站的照片显示这个物体好像有脚和尾巴,但在美国宇航局发布的原始照片中,它看上去好像只是一块岩石。

好奇号漫游车2012年8月6日登陆火星,它研究和分析火星风景和地质已有一段时间。美国宇航局之所以把这辆造价25亿美元的漫游车送上火星,是想评估这颗红色星球现在或以前是否拥有支持微生物生存的化学成分和环境。

美航天局“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水(图)

2013年09月28日 来源:羊城晚报



“好奇”号在火星上发现古老河床。左为火星河床中的碎石,右为地球河床中的碎石

新华社专电 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说,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土壤含丰富水分,未来的火星探索者可能不必担心用水问题。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他们利用“好奇”号携带的样本分析仪,将它登陆火星后获得的第一铲细粒土壤加热到835摄氏度的高温,结果分解出水、二氧化碳以及含硫化合物等物质,其中水的质量约占2%。

火星一号:火星殖民者将如何在火星生存(图)
论文第一作者、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劳里·莱欣说,“现在知道火星上应该有丰富、可轻易得到的水”,结果令人激动。今后如果有人登上火星,只需在火星表面铲起土壤,然后稍稍加热,就可得到水。

“好奇”号样本分析仪还测量了高温加热土壤所获各种气体中氢与碳的同位素比率,结果发现,其比率与“好奇”号对火星大气的测量结果相似,这说明火星表面土壤与大气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火星土壤可能像海绵一样从火星大气中获得水分与二氧化碳。

“好奇”号样本分析仪同时发现几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研究人员指出,它们可能在高温加热中合成,并不是火星的本土物质,因为当它们接触到外界具有放射性与氧化性的环境时,无法在火星表面土壤中保存。

《科学》杂志当天还发表另外4篇论文,介绍“好奇”号在靠近火星赤道的盖尔陨坑对表面物质取样分析的其他结果,如土壤和岩石的各种特征等。“好奇”号先前已经发现,火星远古存在河流以及当时环境适合原始微生物生存的证据。

“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岩石上成功打洞(图)

2013年02月11日 来源:广州日报

“好奇”号成功在火星岩石上打了一个洞。

据新华社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9日确认,“好奇”号火星车在“红色星球”一块岩石上成功打洞,这是“好奇”号团队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

“好奇”号美国东部时间8日以机械臂最前端钻孔装置作业。所钻岩石表面平整,推断有一些过去水流的痕迹。“奋战”大约7分钟,“好奇”号收获一个1.6厘米宽、6.4厘米深的洞。火星车连夜传回地球的图片显示,那块岩石出现一个较深的洞,旁边有火星车早些时候“试手”时钻的浅洞。

“好奇”号收集岩石粉末样本,今后几天将用自身装备的仪器检测和分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言人约翰·格伦斯菲尔德告诉媒体记者,这是自去年8月“好奇”号着陆火星后“‘好奇’号团队取得的最具里程碑意义进展”。

一些研究人员说,过去在火星作业的机器人装置只在岩石表层“动手动脚”,从来没有获得岩石较深层的粉末状样本。为这次打洞,“好奇”号研究团队准备多时,操控火星车事先钻小洞演练。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今日早报 “好奇”号重大发现:

火星曾适合生命生存

火星上是否存在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一直是人类试图揭开的谜底。对于这个疑问,“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探索7个月后,科学家给出肯定的答案。

火星曾可能有“土”和“水”

“好奇”号2012年8月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脉山脚着陆,开始探索火星任务。

最先引起科学家探索兴趣的是高5000米的“夏普山”。这座山在陨坑底沉积而成,存在的古老物质可能揭示火星是否具备宜居条件。

但在“好奇”号着陆后不久,项目组决定首先探测位于“夏普山”背后的“耶洛奈夫湾”。

从火星的卫星上观测显示,“耶洛奈夫湾”有三种不同地形,加之海拔低,这些条件暗示水曾经流淌并在表面聚集。

今年2月,“好奇”号利用机器臂最前端的钻探装置,首次对盖尔陨坑内一块名为“约翰·克莱因”的岩石上钻孔取样。

科学家本月12日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告诉记者,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粘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

“好奇”号探索项目首席科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格罗青格说,“耶洛奈夫湾”曾经有水流淌,水可能适于饮用。

分析显示,盖尔陨坑的岩石上含有二氧化碳以及氢、氧、磷、硫和氮等元素。格罗青格说,火星岩石样本中发现生命构成的全部成分,二氧化碳是一项关键的成分。

30亿年的老石头揭秘

“约翰·克莱因”得名于火星探索项目组一名经理,他于2011年病逝。

科学家不知道“约翰·克莱因”岩石的年龄以及它如何形成,他们猜测,这块石头至少有30亿年历史,而且在无酸、盐分不特浓的水中浸泡过相当长时间,以形成多种粘土和矿物质。

“这块石头,坦率地讲,看上去和我们地球上能看到的石头一样,”格罗青格说,“关键在于,这是微生物可能生存的一种环境,而且也许繁衍兴旺。”

“耶洛奈夫湾”的宜居条件似乎大约符合地球最初生命迹象存在数亿年期间的条件。

“在地球上,在非常、非常古老的岩石上寻找有机物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课题,”“好奇”号样本分析首席调查员保罗·马哈菲说。

但在火星上寻找有机物可能更具挑战性,因为没有大气层保护,紫外线和宇宙放射物可以破坏有机物。火星表面显然覆盖一种称为高氯酸盐的物质,可以消灭有机物。

探查有机物的存在

是否存在有机物将是证明火星是否存在类似地球生命的关键,这一点尚未证实。但科学家们说,“好奇”号的探索任务还剩下17个月,他们将对有机物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好奇”号本月初因电脑故障进入“安全模式”,科研项目处于暂停状态,预计本周故障将得到解决。

由于地球和火星位置关系,“好奇”号与地球的无线电通讯将中断一个月。科学家们打算,让“好奇”号今年5月在“约翰·克莱因”上再打一个孔,探索有机化合物下落。

科学家们补充说,如果没有有机物,也不能排除“耶洛奈夫湾”适合生命存在。“适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地质环境,不一定非得有碳元素存在,”格罗青格说。

地球上的有些微生物可以以岩石内的无机物为食。“确实需要某种碳元素来源,但如果只有二氧化碳,化能自养的有机生物可以仅在岩石上吃食,基于这种碳,它们可以新陈代谢,产生有机化合物,”格罗青格说。

无论火星是否曾经有过生命,至少有机会由富含有机物的彗星和小行星将有机化合物带到火星表面。

科学家们说,寻找这些有机物曾经保存的位置,是一项更为艰难的探索任务。

格罗青格说,知道火星至少曾经拥有生命的成分,这让搜寻有机物变得更加可行。“这不是个简单问题,但我认为,任务可行,我们对于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感到兴奋,”他说。   据新华社



2012年08月06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8月6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好奇”号火星车于6日在火星表面着陆,它将利用携带的10种科学武器探索这颗红色星球过去及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以下是“好奇”号装备情况介绍。桅杆相机

桅杆相机安装在“好奇”号主车身上方的桅杆上,由两个彩色相机组成,是“好奇”号的主要成像工具。它相当于“好奇”号的左、右眼,可以拍摄火星表面的三维图像。

化学与摄像机仪

化学与摄像机仪最远可向约9米外的火星岩石或土壤发射激光,使其表面薄层汽化,而后分析汽化后的成分。它包含一个可以确认受激原子类型的光谱仪和一个可以捕捉激光照射区域详细图像的望远镜,其激光器位于“好奇”号桅杆上。

阿尔法粒子X射线光谱仪

阿尔法粒子X射线光谱仪安装在“好奇”号机械臂末端,负责测量火星岩石和泥土中不同化学元素的丰度。这一仪器与样本接触后,能发射X射线和氦核,将样本元素中的电子轰出原子核轨道,进而产生X射线。根据放射出的X射线特征,科学家能够确定遭轰击元素的类型。

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

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功能相当于一个超级放大镜,位于“好奇”号机械臂末端,可以拍摄火星表面岩石、土壤的详细图像,其精细度可以达到拍摄出一根头发丝的水平。这台仪器相当于科学家的一个高科技手持透镜,可以对准他们希望对准的任何地方。

化学与矿物学分析仪

化学与矿物学分析仪可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好奇”号机械臂搜集的粉末状岩石和土壤样本,确定其中的矿物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是地质学家在地球上常用的重要分析技术,但在火星上还从未使用过。

火星样本分析仪

火星样本分析仪是“好奇”号的心脏,重约38公斤,约占“好奇”号科学仪器总重量的一半。它由3个独立的仪器构成: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激光光谱仪。这些仪器负责搜寻构成生命的要素——碳化合物。它们还将搜寻与地球上生命有关的氢、氧和氮等元素,评估某些元素不同同位素的比例,寻找行星变化的线索。

火星车环境监测站

火星车环境监测站安装在“好奇”号桅杆中部,负责测量火星气候的日常和季节性变化。它能够评估火星表面风速、风向、气压、相对湿度、地面温度、紫外线辐射程度等。这一设备是由西班牙提供给美国航天局的。

辐射评估探测器

辐射评估探测器用于准备未来的火星探索任务。它能监测来自太阳的高能原子和亚原子粒子,评估火星表面的辐射环境及其对未来登陆火星宇航员的危害。这些信息对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以及评估火星是否具有适于生命存在的环境都很重要。

动态中子反照率探测器

动态中子反照率探测器安装在“好奇”号主车身背部附近,用于寻找火星地下的水冰以及晶体结构中含有水分子的矿物。这台仪器可向火星地表发射中子束,然后记录中子束的散射速度。氢原子可以延缓中子的速度,如果大量中子速度迟缓,便说明地下可能存在水或者冰。这一由俄罗斯航天署提供的探测器能够发现火星地表下50厘米以内的氢原子。

火星降落成像仪

火星降落成像仪是一台小型摄影机,安装在“好奇”号主车身上,负责拍摄“好奇”号着陆过程的影像,并为科学家提供盖尔陨坑的地质信息。



2012年08月08日 来源:泡泡网

美国NASA的“好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传回了一些在火星拍摄的照片。不过真正令我们感到好奇的是,“好奇号”使用的是什么相机?现在NASA与我们分享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又名“好奇号”)上装着两部相机。其中之一拥有一支34mm f/8镜头,可以覆盖15度视角场,CCD传感器分辨率1600×1200像素,拍摄照片分辨率1200×1200像素。另一台相机装有100mm f/10镜头,视角场5.1度,使用相同的传感器。





这两台相机均使用拜耳阵列CCD传感器,可以拍摄彩色照片。它们的滤镜经过调整,可以捕捉不同波长的光线。这两台相机还可以拍摄720p高清视频,360度全景照片,甚至使用两支镜头拍摄3D图像。因为文件数据量太大——约8GB,“好奇号”拍摄的照片不会立即传回地面,而是先以缩略图的形式回传。





2013年10月31日 来源:城市晚报

据美国媒体11月27日报道,今年6月,荷兰“火星一号”公司宣布发起一项殖民火星计划,拟在未来20年中将至少20名地球人送往火星“定居”;然而一周前,美国SpaceX太空公司创始人埃伦·穆斯克在英国伦敦皇家航空学学会演讲时也宣布了一个更加惊人的火星殖民计划。穆斯克石破天惊地宣称,在未来15年到20年,美国SpaceX公司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他们将在火星上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在火星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穆斯克称,8万人殖民火星计划如同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买了一个意外灾难“人寿保险”。

美公司宣布惊人火星计划 15年后将送8万人到火星 据报道,荷兰独立太空发射公司“火星一号”在今年6月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殖民火星计划。该公司计划在2023年4月将首批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此后每隔两年再派出2到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这样到2033年,将至少有20名地球人生活在火星上,这些宇航员都将在火星永远“定居”,不打算重返地球。

然而一周前,美国SpaceX太空公司创始人和CEO埃伦·穆斯克到英国伦敦皇家航空学学会领取该学会颁发给他的一枚金质奖章时,也宣布了一个竞争性的殖民火星计划!然而穆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显然更加庞大和惊人,因为他计划在未来15年到20年,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殖民,这些“火星殖民先驱”将永远留在火星上,他们将像“火种”一样,让地球生命能在另一个星球上生息和繁衍!

每人只需50万美元 等同在加州买套房子

据悉,现年41岁的穆斯克来自南非,他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学位,是美国SpaceX太空公司的创始人和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与发明家,如今他的身家高达24亿美元。今年5月,美国SpaceX公司成功使用自制的“猎鹰9号”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一艘“龙号”货运飞船,开启了太空探索商业化和私人化的时代。穆斯克在英国伦敦皇家航空学学会演讲会上称,未来15年到20年,他会首先向火星发射不到10名“殖民先驱”,逐步建立火星殖民地,这个殖民地最后将会扩展成一个数万人的社区。穆斯克说:“我们将会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文明,它将扩展成一个巨大的社区。”

穆斯克称,这些火星“殖民先驱”必须都是志愿者,因为火星之旅显然是张“单程票”,此后他们将永远留在火星上生活。此外,每位火星“殖民先驱”都必须为这趟火星之旅支付50万美元的“旅费”。穆斯克说:“第一批火星探险者将不会超过10人,每个人的"旅费"约为50万美元,这个火星之旅的票价要低到发达国家中大多数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都能筹到的地步,从而可以让他们轻松实现前往火星探险的梦想。”穆斯克补充称,这一火星之旅的“旅费”就相当于在美国加州买一套房子。

荒漠创建“透明穹顶建筑” 充当火星殖民家园

穆斯克称,第一批火星探险先驱并不是到火星上去“度假”,而是去充当“建筑工人”,他们将用跟随飞船一起携带而去的特殊建筑材料,在充满灰尘的火星荒漠上建立一个密封透明的穹顶形大型增压建筑,该“透明穹顶建筑”将成为未来数代人的火星殖民家园,它的内部将拥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将会使建筑内部的火星土壤可以种植庄稼。为了防止穹顶内的居民受到太阳辐射的伤害,该透明穹顶建筑的表层可能还会覆盖一层“水墙”。穆斯克称,有了二氧化碳后,火星土壤能够种植庄稼的话,就能为火星殖民者提供自给自足的食物。“透明穹顶建筑”内将会植物茂盛,绿意盎然,气候能像地球一样宜居。

火星“探险先驱”不缺人 10万人中一人愿殖民火星

穆斯克称,他相信该公司的火星殖民计划绝不会缺少热心的“志愿者”。穆斯科估计,每10万人当中就会有一人对参与这趟“单程票”式的火星之旅充满兴趣。到15年或20年后,地球上的人口将达到80亿人,根据10万分之一的“志愿者”概率,到时将有8万人愿意加入该公司的火星殖民计划,充当火星“探险先驱”。

所有这些火星探险“志愿者”都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他们此去将会是“壮士一去不复返”,此后他们永远都将“定居”在火星上,在火星上建设新的家园,做一辈子的“火星居民”,几乎不再可能重新返回地球。

“蚱蜢”垂直升降火箭 将成火星殖民计划关键

穆斯克称,该公司火星殖民计划的第一步,是在15年到20年将首批人类送上火星;计划的第二步,是设计出一种“快速和可循环使用”的垂直升降火箭,这种垂直升降火箭将成为火星大规模殖民计划的关键步骤。穆斯克称,这种垂直升降火箭将是该公司“猎鹰9号”火箭的升级演化版,穆斯克已经为该测试火箭的原型取名“蚱蜢”,它已经通过两次短暂的测试飞行。SpaceX太空公司的科学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中,“逐步增加该测试火箭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直到该测试火箭能够直接飞入地球轨道,然后再重新安全返回地球。

火星殖民耗资360亿美元 如给地球生命上人寿保险

穆斯克估算,该公司的殖民火星计划总共将耗资360亿美元,私人投资外加政府提供每年GDP大约0.25%或0.5%的资助,就可以使该公司的殖民火星计划梦想成真。美国2010年的GDP是14.5万亿美元,该GDP的0.25%就是360亿美元,如果8万名潜在的“火星殖民先驱”每人都能支付50万美元的“旅费”,那么同样可以筹到400亿美元。穆斯克说:“许多费用都将用来建造火星基地,许多基础设施都将配备到位。

穆斯克称,即使对于那些不参与该火星殖民计划的人,这项计划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观看的宏伟太空探险事件,它就好像人类在1969年首次登陆月球一样。穆斯克称,一旦该公司的殖民火星计划顺利成功,那么就如同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买了一个意外灾难“人寿保险”。



火星或存在“休眠病毒” 能够入侵任何细胞(图)

2013年12月05日 来源:凤凰科技



火星或存在“休眠病毒”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国外媒体报道, 在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的小说《星际战争》中,入侵的火星人最终被“低调的战士”——常见的感冒所打败。那么,相反的情况是否会发生呢?外来病毒对着陆火星的人类宇航员造成威胁。这个有趣的问题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美国地质测绘局沿海地质中心的微生物学家戴尔·格里芬(Dale Griffin)在最新发表在期刊《天体生物学》上的文章中提出的。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也即我们发现的第一批外星生物的证据是否可能是以病毒的形式出现?

一般来说生物学家并不认为病毒是“活的”。它们比细菌还小,细菌的大小在500至1500纳米左右,而病毒只有20至300纳米左右,而且它们无法自我复制——病毒需要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它们的基因工具辅助复制过程。现在科学家发现地球几乎被病毒统治了,目前存在的病毒大约有1044多,其中大约十分之一生活在海洋里。

考虑到它们对细胞生命的依赖以实现复制,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病毒的存在,这也不足为奇了。格里芬认为我们在其它星球上也将发现相似的情形,“我认为其它星球上细胞生命的进化将与地球上的非常相似。”格里芬说道。“如果事实的确如此,且细胞生命的确存在特定的星球上,那么我可以猜想该星球上存在的病毒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但格里芬并不相信天体生物学家完全理解了这一事实,病毒和其它系外细胞生命一样是值得推测的研究课题。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地球上病毒的研究——除去造成人类和动物疾病的病毒——仅仅开始于过去十年左右。正如斯特德曼所暗示的,研究病毒并非易事。“直到分子生物学历史记录的近些年,我们才获得能够辅助我们确定地球上病毒数量和多样性的分子工具。”格里芬说道。问题之一在于地球上的病毒已经进化出与特定宿主的共生关系,这便是为什么你不会从狗身上传染感冒,因为引起狗感冒的病毒已经进化得能够与犬类细胞共生,反之亦然。

因此想要细节的研究病毒,研究人员必须在实验室内培育宿主细胞——一般是细菌,而目前我们尚未鉴别出很多病毒的宿主细胞。这极大的减慢了对地球上大范围和多样化病毒的研究进程。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克里斯·殷匹(Chris Impey)教授这样说道。“由于培养大多数细菌物种的困难,我们仍然对大量细菌和病毒的共生关系一无所知。”

关键的问题并非在于病毒存在于生命存在的地方,因为我们注意到生命的存在早于伴随的病毒,格里芬辩论称,而是在于大多数病毒的宿主类型被发现存在于生命开始和结束的阶段。没有人知道病毒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产生的,但据称它们非常古老甚至提供了朝细胞性进化必需的推动力。当病毒入侵细胞,它携带了自身的遗传物质并添加到细胞的基因组里,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时,它使用了细胞内部的某些遗传信息,将它在细胞之间、有机物之间传递,基因得以交换从而推动了进化。

当然,病毒能够产生破坏但它们也能给细胞带来益处。例如,如果细胞被紫外线破坏时,携带抗紫外线基因的病毒将向受损细胞引入这些基因帮助其修复。反之,受损的病毒将它们自我复制的能力储存在细胞里,当细胞被多重病毒感染时就能交换足够多的基因信息以产生不受损的病毒性基因。

这使得病毒非常顽强。“病毒非常强壮,适应性极强,它们能够在休眠的状态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殷匹说道。尽管病毒在宿主细胞之外是惰性的,但它们能够在极端的条件下存活。例如,在黄石国家公园高达93摄氏度的温泉里发现了病毒的存在,而零下12摄氏度的海冰里也发现了病毒存在,实验室内的流感病毒甚至可以储存在零下7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这些高温和低温对病毒本身并没有造成明显的破坏,在细胞外病毒也无需水的存在——它们只是保持惰性,倘若没有来自辐射的伤害,它们会在进入一个新的细胞后重新唤醒。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星球上所有生命都消失那将会发生什么?火星或许就是这样的例子,虽然火星古代历史中简短的温暖潮湿期是否曾存在生命仍是未知数。假设火星过去曾存在原始生命形式,同时伴随着必不可少的病毒。正如地球上的情形,大多数病毒必须有特定的宿主——格里芬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外星病毒。然而,如果火星生命消失了,或者至少变得非常罕见,那么病毒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它们保持宿主专一性,那么它们将伴随着宿主一并消失。

然而,如果它们变得适应和普遍化,那么它们能够入侵任何细胞,共享基因信息从而存活下来。因此,如果火星上曾存在生命,那么现在留下来的应该是具有普遍感染能力、生存能力更强的病毒,它们能够感染大部分细胞。这种病毒或成为未来着陆火星的宇航员所面临的生物危害,因此当我们积极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时,同时也应该装配机器人漫游车寻找病毒的存在。

对于我们如何开始寻找外来病毒,格里芬有一些想法。其中一个工具便是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集中器(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这种微米级的技术能够用于色谱分析(在实验室环境里分离混合物)和光谱学技术。这可以结合粒子大小的分离器、显微镜成像系统以及核酸测序仪使用以筛选火星泥土并分析类似病毒的结构和细胞核。

“这一方法使得你能够筛选样本寻找细胞生命,成像任何类似病毒的粒子或者细胞——它们是否类似于地球上的已知变种?如果它们与我们的RNA或DNA相似,我们还可以对它的基因组部分进行测序。”

对系外病毒的研究将引发天体生物学的新革命。“生物研究将持续改进我们对病毒的理解,” 殷匹说道。“同时,认真的考虑它们在系外生物学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用的,格里芬的文章便是一个好的起点。”



2013年07月21日 来源:外星探索网



法国科学家在智利沿海和澳大利亚一处池塘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病毒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9日报道,法国科学家在智利沿海和一处池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病毒,该病毒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病毒,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产生于远古时代或来自外星球。

科学家称,该种病毒可能来自火星

报道称,该种病毒有1微米(百万分之一米)大,是一般病毒尺寸的10倍。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该种病毒的基因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基因的相似度仅为6%,因此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于一种已灭亡的古老的细胞形态,甚至有可能来自外星球,比如说火星。

发现该种病毒的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的研究者将其命名为“潘多拉病毒”。虽然有这样一个引人联想的名字,但研究者认为它只存在于水下,应该不会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7946.html

更多阅读

等待美国空军一号:从我家阳台拍摄奥巴马今天乘坐的飞机

今天下午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Reno,在本市的社区大学做一次演讲,目的当然是为了拉选票。内华达州属于摇摆州,是每一届美国总统竞选都要争取的州。奥巴马乘坐的美国空军一号于今天下午3点47分到达Reno机场。在社区大学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

中国公开聚龙一号:新时期核武器研制标志性装置

中国公开聚龙一号:新时期核武器研制标志性装置来源:中国科学报http://news.ifeng.com/a/20141017/42229009_0.shtml聚龙一号装置放电瞬间聚龙一号装置研制纪实:为新时期核武器研究再立新功2013年10月10日上午,在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

《佛祖在一号线》读书笔记 佛祖在一号线 pdf

最近看了李海鹏写的《佛祖在一号线》。读书的心情类似于以前读《瓦尔登湖》。不同的是前者更多的是通过审视、剖析外在的世界来探求自由和幸福;而后者是通过自身的改变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和阐

声明:《火星一号:火星殖民者将如何在火星生存(图)》为网友长风为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