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 幸福的婚姻 pdf

《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以男女两性如何在婚姻关系内心灵成长为核心,从婚姻选择、角色转换、金钱影响、人际边界、外在诱惑等五个维度分36个焦点话题入手,探讨围城男女如何让现实的脚步跟上心灵的步伐,获得幸福的婚姻生活。正如书名所宣示的,这里是自我觉察与提升的学分制,没有考试,幸福与否是自我的感觉,也是生命的考量。

前言

爱情是婚姻的一部分

一[]谁是你的另一半

1.录取通知书

2.你可以对婚姻说不

3.裸婚、隐婚、试婚

4.再婚家庭启示录

5.谁愿意嫁给煮夫

6.甲女的幸福在哪里

7.谁有处女情结

8.让家庭暴力见鬼去

二[]我和我们

9.性不是必然的义务

10.遭遇无性婚姻

11.繁衍是义务吗

12.生孩子要做什么准备

13.亲子鉴定之后

14.全职太太的幸福与焦虑

15.比沟通更重要的

16.爱情消减不等于婚姻死亡

17.当一方毁容或成为植物人

18.幸福婚姻十魔法

三[]财富分享与占有

19.面包和爱情没有仇

20.做不做婚前财产公证

21.共同财产知情权

22.什么时候立遗嘱

23.钱算老几

四[]我们和他们

24.与原生家庭的合理距离

25.婆媳斗法还是海阔天空

26.对方的兄弟姐妹来借钱

27.和闺蜜不能说的事

28.你朋友,未必我朋友

五[]诱惑是面照妖镜

29.前任是不是心中芒刺

30.对小三彻底免疫,可能吗

31.爱情该经得起任何考验吗

32.你几年会痒

33.朋友之上,恋人未满

34.双性恋爱人

35.身体出轨是背叛爱人吗

36.爱是一个人的事

后记

还好来得及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个题目,我的大脑无厘头地想起了公共汽车站那些拥挤着的人潮,每个人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扎锥之地,为了上班,为了去往梦想的生活,为了明天。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总是心生感动,当然也很希望,大家的公共交通出行能更宽松,更方便,更有尊严。

之所以先转到了与爱情婚姻无关的话题,是因为大家都跟着潮流在匆忙地搭车,有多少人是真正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又有多少人能从上车的地方一直坐到目的地?或许很多人中途下车了,发现方向不对,临时调整了目的地,也可能是暂时停歇。爱情是一张单程车票,婚姻像单程列车,好在总有另一个人和你一起买票,上车,沿途看风景,也经历红绿灯和不同的路况,分享喜悦,分担悲伤。即使上了车,票也不能丢弃,那不利于公共卫生,下车的时候也要查票。如果这是你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旅程,那么这票也很有纪念意义。(有些人不小心买过更多次票,姑且认为是为了直面真实的内心,追求真正的幸福吧。)

年少的时候,很为壮怀激烈的爱情故事投入,也亲身演绎奋不顾身的纯真执著,直到经历了大学、工作、创业、结婚、做母亲,感受婚姻,面对现实,在法律、教育、心理多领域游荡,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地球甚至不知道有过这么样一个终其一生自我对话的人站在自己身上几十年。

我们都是普通人,爱情是婚姻的一部分,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在这个有40亿年左右历史的星球上有230万种,而人类的历史也不过三四百万年。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确是一粒微尘,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微尘。这样想是不是就能暂时跳出纠结,呼吸下清新的空气?啊,真舒服!

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是如何控制一些并不想结婚的人,被押赴刑场般地完成了仪式呢?有那么多人不能用自由意志主宰生活吗?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开化就该宽容更多不同的思想意识,即使离开主流,也未必就是错的。所以,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始终该是自己的事,旁人的眼光都是风吹鸡蛋壳。

已经有太多的情感专家或心理学者对类似的话题语重心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恰当,什么是悖论。是不是让人眩晕而茫然?只因为我们要改变这个世界是漫长的,要进化我们自己却是可控的。没有老师在学校里告诉我们如何恋爱如何经营婚姻,这最重要的人生领域大家居然都是自学成才,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挫败和痛楚,才有那么多的疑惑和压抑。更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和孩子一起买单,那正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很多人说心理专家当然知道怎么处理情感问题,而普通人哪有多少时间去通透一门艰深学科?再者,明星、老板、知名人士的爱情婚姻和普通人的生活又好似两个星球般遥远,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并不能给大众提供参考。其实心理专家也是普通人,熟悉学科理论,洞悉人性奥秘,与驾驭心灵之舟关系有限。而明星、老板、知名人士有让人艳羡的光环,却并未因此将婚姻幸福和情感满足信手拈来,越多的外物反而让人越发茫然,太多的可选择也更考验“只取一瓢饮”的坚贞。

所以,本书通过36个围绕爱情婚姻的核心问题展开思索,让我们的脚步跟上心灵的步伐,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把握幸福,珍惜生活。

婚姻是一种相对安全而稳定的关系,其中有爱情的滋润,有法律的保护,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再次成长。请注意,这里是自我觉察与提升的学分制,没有考试,幸福与否是自我的感觉,也是生命的考量。

不必着急,拥挤,焦虑着追赶,看完这本书再继续也不迟。也许你会发现,你成了船长,驾驭爱情、婚姻、生活,驾驭时光、激情、梦想。在灿烂的阳光下,雪浪飞腾;在阴霾的狂风里,一往无前。生命本来就是未知的探索,勇气和激情如此重要,是爱情的燃料,是婚姻的翅膀,是幸福生活的底色。

李媛媛 2011年夏天

2011年春夏交接的某一天,伴夫携子去参加一对新人的婚礼,宾客盈门,场面宏大。双方亲友轮番上去致辞祝福,新娘新郎幸福地流下眼泪。新郎表决心当场宣读婚后“八荣八耻”,来宾哈哈大笑,新娘羞涩娇嗔。虽然是临阵磨枪的理论学习,却还是表达了对婚姻负责的态度和勇于承担的精神。婚宴上老公一直时时关照着奔跑来去的小女儿,我却眼光追随着他俩在人群中穿梭的背影心中溢满幸福感动。五年前,我和老公只是牵手步行去领了结婚证,一个月后就生下了女儿,没有宴请双方亲友,也没有拍摄婚纱照,婚后的生活也迅速被照顾孩子、筹钱买房、装修搬家等琐事围绕,转眼五年过去,回想一下,我们竟然就这么在滚滚红尘里携手依偎着走来,没有遗憾,充满柔情。

能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也终于下定决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确不容易。结婚证是双方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爱的契约,正如所有契约一样,签订契约只是第一步,履行契约有实际意义。所以,结婚只是开始,不是毕业,更不是进了银行保险柜。

要领一张录取通知书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不违反结婚禁忌的法律规定,不是近亲,不是重婚,不是买卖,不是强迫,不是传染性疾病的男女均可登记结婚,不受经济水平、地域、民族、学历、语言限制。于是这人人都有权利的事情就好像凭身份证领福利,不领的人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于是才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奉劝未婚的离异的丧偶的单身的进入婚姻,仿佛这样才合“时宜”。其实个人生活,冷暖自知,就算免费领取的东西,如果是自己不需要的,何必耽误时间浪费资源?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是希望企图进入婚姻的人们要真实地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要结婚?我真的很想结婚吗?我真的决定和这个人共同生活下去了吗?

结婚前的三次反省确认不过一分钟,结婚后的反悔却可能遗憾一辈子。

除此之外还要解决两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心理学强调爱情的亲密、利他和依恋,并以此区分喜欢和爱情。简单说,检验爱情要反省自己对对方的感觉是否有唯一的情感指向和生理渴望,是否更多在乎并努力达成对方的心情愉快和生活幸福,是否在分别之后有强烈的归附期待并因对方的出现而深感愉快,且无他人能取代。当然这些简单考量不过是帮助判断的条件之一,并不是绝对的指标,绝对指标并不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到的世界里,而每个人的感知却又是不同的。

[][][]谁是你的另一半爱情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却有排除法维护基本的安全线。

爱情不是威逼利诱。凡利用权利压迫和金钱诱惑所换取的情感关系,不属于爱情,但并不妨碍现代人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婚姻共识,毕竟是当事双方去承担自己的选择后果,旁人无权暴力干涉。

爱情不是精确计算。他家有三套住房,他月收入三万,他父母有弟弟照顾且有退休金 再精确的计算也算不过天灾人祸。缺乏起码的认同和欣赏,计算来的只能算是生意,而婚姻如果成为生意,自己也就成了身不由己的货物,彼此计算,折旧,资产负债率,复利,风险指数,还是去做专业理财分析师好了。

爱情不是礼尚往来。你给对方一个苹果,对方就必须还一筐草莓;你给对方一块手表,对方得还您一只皮包,否则就是吃亏了,或者对方“不懂事”。这并不是让人们在爱情中糊涂地一味付出,而是不必那么斤斤计较,弄得彼此灰头土脸而归。

爱情不是恩赐。你爱不爱对方,是你的事情,对方可能期待你的爱,但并无强迫,所以不用事后翻脸的时候声讨“我那失去的青春啊,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啊,我多么的委屈啊”,成熟的人格本身就得具备抗风险能力,玩不起就不要玩。经常有新闻报道年轻男性报复分手女友,轻则毁容重则致命,这都是缺乏爱情的起码功课,盲目排队领取之后又不会使用的结果。同样,也有女人寻死觅活地找男人要青春损失费,甚至爬上窗台以轻生威胁 他已经不爱你了,你再这样侮辱自己,真是不明智啊。

爱情不是必须永恒。没有必须。也没有永恒。不但爱情,其他也如此,连恒星都是有寿命的,何况本来是寿命更加有限的人类中的某一个。爱来如山倒,爱去如抽丝。爱来就从容享受,爱去就挥手而别。爱来就心存感激,爱去就大方祝福。爱来如春风拂面,爱去如秋雨淋窗。爱能来,就能去,能去,就能再来。也许这个人离开了,他的确是无法复制的,但看看天边流云,何须复制,每一朵都仪态万方,轻盈如梦。一个人有足够的容量才能拥有美好的情感和幸福的生活,这容量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失去,失去让人们重新思索,让人们懂得反省检讨,也让人们有了美好的或酸涩的记忆。但镜子本来就是两面,只有美好和只有酸涩都是偏执观念作祟。

婚姻是什么?

心理学认为婚姻动机自古以来不外三个:爱情,繁衍,经济。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更集中在其中的一点或两点,能三点全满足的当然从逻辑上来说更完美。但迈进婚姻之前的最后一件事却是接纳现实。

接纳现实,接纳自己的选择,接纳柴米油盐,接纳真实的对方和真实的自己,接纳彼此的家庭和过去。作好了这样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才能不闪婚闪离,才能不为“恍然大悟”而抓狂,才能微笑着一起探望对方患病的父母,才能共同收拾晚餐后油腻腻的碗碟,跪下来擦地板,才能在发现对方的第一根白发时心生温柔,才能看对方身材走样时依然舍她其谁。人们常被惊天动地的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婚姻里惊天动地的事情有限,人在惊天动地的事情中背叛了当初的诺言反而是可以谅解的。大兴火灾时一个中年男子匆忙逃生,而妻子和孩子深陷火海,逃生出来的父亲感觉筋疲力尽没有再回去救援,所幸妻儿在别人的救援下生还。也许很多人觉得这男人不怎么样,但他就是个普通人,不是英雄,不是神,甚至有些胆怯自私。尽管如此,妻子也不必因此就在全家逃生后和他离婚,他的反应也该在意料之中,本来就是人性一面,而已。可是在更多的婚姻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才是最考验婚姻韧性的。一个婚前甜言蜜语的男人在婚后逐渐消磨成三句半“我上班了”“我回来了”“我去洗澡”“睡觉”。一个婚前浪漫美丽的女人在婚后神秘感全无,每天上厕所数次,从厨房出来满身油烟味,怀孕后脾气无常,不施粉黛,生完孩子体重暴增十公斤,且为了哺乳食量惊人,最要命的是她还三年内要照顾孩子不上班。就是这样,这就是婚姻的本来面目,你准备好了吗?你确认?别被追问吓倒,那不过是一点功课预习。

好了,现在说点好听的,走过那么多年,经历了一些人,也狠狠地爱过伤心过,如今找到这个人,有感觉,也许不完美,但彼此很尊重,在一起也很开心,愿意一起生活,双方的亲属也基本支持,年龄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彼此相爱。真不错,不容易,那么好好珍惜,去领录取通知书吧,从今以后,你不再仅仅是你自己,你还变成了你们。不管爱或者不爱,不要放弃起码的自爱和自尊。不管一路顺风还是遭遇波折,紧紧地拉住对方的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以起码的善意和道德给婚姻打底,那么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愤怒以前先听听对方的解释,别把一件小事扩大成历史性转折,不要动不动说离婚,更不要在情感危机时求助前男友/ 前女友,不要把双方的家庭卷进来。遇到诱惑要聪明而理智地离场,相信伴侣,也相信自己,不必盘问,搜查,跟踪,考验,那些是警察找嫌犯,不是爱人找爱人。

似乎写不完了,要写的那么多,不亲身投入,很难用语言穷尽其中奥妙,那么,让我们边走边思索好了。好在婚姻从来不曾真的永远禁锢任何人的自由和思想,每个人在婚姻内外都有充分的选择权,只不过婚姻内的选择决定要更加审慎,因为牵扯到我们最重要的人际网络和未来方向。

在婚姻中共同成长,给彼此呼吸的空间,一起学习如何做个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子女,学习如何处理各路危机,学习如何让婚姻更美好,生活更幸福,人生更有价值,生命更有意义,学习爱与被爱,弹奏和谐悠扬之音。

聪明如你,一定能心领神会,洞悉奥妙。

回顾自己大学毕业到三十岁之前,也谈了一些恋爱,约会过形形色色的男友,也知道某人的家庭环境更优越,某人的事业前途更辉煌,但我最后选择的人却和他的家庭环境事业前途毫无关系。看到这个人,觉得他有我要的感觉,深沉的低调,善良而谦逊,聪明幽默,却从不招摇卖弄,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援手他人且从不求回报。我看到他身上人性的光辉,就觉得该跟他去。找了那么久,终于尘埃落定,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恋爱、交往,领了结婚证,住进租来的房子,生下可爱的孩子。五年已经过去,仿佛弹指之间,但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点点滴滴都是彼此的珍贵记忆,孩子也上了幼儿园,平淡的每一天都仿佛露珠折射的阳光,有让人心醉的美妙。多谢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尊重,没有婚礼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戒指,没有房子没有汽车甚至没买一套新衣服。我们这两个爱低调爱简单的人,愿意把婚姻看做开始,共同为美好生活而努力。五年来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也越来越好,这是上天给的礼物。

理性判断外来声音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卫道士,也不缺少道德楷模,不缺少好心人,包括滥好心。本来卫道士也值得尊敬,他们为他们的信仰服务。道德楷模也好,总要有些风向标告诉大家这社会正崇尚什么,真善美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好心人让人觉得有温暖感、归属感,仿佛一碗热粥递给寒风中赶路的人,正是很多的好心人让流离失所的身体和心灵得到鼓舞。滥好心也常见,比如好心办坏事,或者超越边界地批判别人的价值观,只因为别人“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如果是明星人物,大家还可以接受,比如摇滚天王换皮肤,比如影视明星变性,管你接受不接受,人家远在天边,你骂人家也听不见。光环之下人们更愿意看励志面,总得给自己一些活下去的希望嘛。但身边人的“与众不同”就另说。如果隔壁张三发财了,他的钱一定是贪污受贿或违法犯罪所得;如果他娶了个大美人,则早晚必然戴绿帽;如果他买了好车,当然会出车祸;如果他升官了,就等他被检察院逮捕好了。除此之外,人们也乐于以滥好心的道德卫士自居,仿佛只要披上道德评价的皮,就像跳进天河的赫拉,处女膜自动修复。

裸婚

抨击裸婚的人说这是不自爱的女人遇到不负责任的男人;抨击隐婚的人说这是公然的诱惑和欺骗,是坐台不出台的淫荡;抨击试婚的人说这是对爱情的亵渎,对性的放纵,对婚姻的侮辱。我们可以理解抨击者们的种种担心,从那些刻毒的评价里看到焦虑担心,理想中的爱情和婚姻如圣母玛丽亚一样完美纯洁,但真实的人生就是多面的,有晴朗也有阴霾。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以宽容来善意地理解人们的努力和尝试,哪怕那尝试也带着可能的疼痛可能的失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明白道德固然重要,但道德从未要求人们以盲目和不幸为代价;什么时候才能在抨击新现象之前也理解自然多样性的法则,那是生物得以存活的基本法则。

裸婚,这个新名词是最近几年开始热的,但裸婚却不是新鲜事物,古往今来多少爱情故事都是类似的剧本。那些不计较暂时得失的为爱结合,比如红拂夜奔,比如文君当垆,结果似乎也不差。现在提倡裸婚有当年义和团扶清灭洋般的意义,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却只因为当今渴婚男女对金钱的迷信已经到了买椟还珠的地步。装珠宝的漂亮盒子比里面的珠宝更醒目更让人疯狂,淡忘了爱情本身才是美好婚姻中的明珠,而患得患失的爱情就好比在激情澎湃的缠绵夜闲聊水电费般败兴。人们那么乐此不疲地在爱情来临之前就下定义种种:他必须是大学毕业,身高一米八零,大眼睛黑头发,家中独子或排行靠后,月薪一万且有车有房,父母无须照顾;她必须是容貌美丽且温柔听话,有独立职业却愿意随时回家相夫教子,床上热情且厨艺一流,最好能有数万陪嫁。但爱情是什么呢?爱情就是看这个人怎么看怎么顺眼,爱情就是觉得他的肥肚腩比男模的田字腹肌性感,爱情就是她笨得可以却让你心花怒放,爱情就是两个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对方却没指望回报。爱情要有点盲目和奋不顾身,当然不是彻底盲目和奋不顾身到自残地步。裸婚是两个人的自主选择,裸到什么地步也是意志自由,大中小号财主都可能离婚,裸婚也可能离婚,离婚不离婚和裸婚不裸婚无比例关系,纯属家家有本经。裸婚者是从容自信的,也有些天真勇敢,婚后共同努力得到的一草一木都有美好回忆,自己建立起来的婚姻财富更能被珍惜,没什么不可以。就好像有些人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那也是她自己的事,不过常言说得好“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隐婚

至于隐婚,也是自己的事,可算是隐私权被更多人理解且放大后的社会效应。但隐婚的动机是有趣的,好比最近电影《隐婚男女》,女上司要找个未婚男做助理并不是为了方便上床,仅仅是希望有个大汉24小时惟命是从地当跟班;隐婚的男助理也不是为了巧取拈花惹草的机会,不过是想谋个高薪工作让老婆生活得更开心。但事情总会倾斜到你想不到的方向,这就是传说中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不知情的女老板对隐婚男助理有了暧昧好感,而隐婚男助理才发现自己无恶意的隐婚使别人有了当然的示好机会,于是只能尴尬收场。不尴尬的收场则是两人任凭激情淹没,然后各自回去离婚,也可能不离婚只偷情。这些早就超越了最初的隐婚初衷。如果隐婚只是为了获取一些暧昧好感带来的经济便利,那就真成了抨击者口中的坐台不出台,但实际上有多少个坐台的坚持不出台?价钱而已,早晚而已。

试婚

有个电影叫《桃花运》,梅婷扮演一个传统观念深重的可爱女孩,遇到了一见钟情的白马王子,但对方是个先锋派,要求婚前性行为,类似试婚。两人的观念针锋相对,互不退让只能分手。但电影的最后是喜剧效果,英俊男友放弃了自己的先锋观点,同意把两人的初性留到婚后初夜。这并不是电影效果,就是真实的生活,个性观念在真正的爱情面前丢盔卸甲。有时候妥协的也可能是女性,说不定她愿意为了心中的王子放弃先婚后性的坚持。从心理学上说试婚成功并不能保证婚后一定幸福,这世界没有一定的事,正是不一定才是生命力和多样性的源泉,试婚仅仅是短暂的相处,而婚姻则是漫长的时光和琐碎的磨合。话说回来,买条裤子还得试试肥瘦,何况婚姻大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婚前尝试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也没什么问题,至少可以排除一些基本障碍类型,比如性无能的,非常斤斤计较的,玩命奢侈的(奢侈得起的除外),有重大不良嗜好的,等等。可伪装的东西试婚考察不出来,比如分担家务,比如家庭暴力,只能在婚姻中相处了解。但既然已经爱了,就别患得患失地折磨自己,大不了重新洗牌嘛。

归根结底心理学似乎没有帮什么忙,只是让人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违法犯罪除外),并接纳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换言之就是玩得起输得起。生活已经够累,就不必招惹滥好心的道德卫士打击自己了,反正他们还有的是地方发挥余热。

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让我们的脚步跟随着心灵,从这里去往下一站幸福。

故事一:某个再婚家庭的女士问,自己能否把再婚丈夫名下的房子过户给自己(丈夫刚去世)。再婚时丈夫带来一个孩子,丈夫的母亲也还在世。

故事二:张先生曾经给自己买过人寿保险,受益人指定是儿子。再婚后保单被新太太发现,要求张先生把受益人改为新太太带来的女儿。

故事三:再婚的先生带来一个儿子,再婚的妻子带来一个女儿,四个人陷入多边战争。明明都不是阴险的人,结果却是分别成了孩子眼中的侵略者和剥夺者。

从别人的故事里反思自己

从故事一里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再婚家庭的财产问题往往是导火线。再婚不比初恋,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经历了婚姻解散的人也遭受了财产损失,再婚时候考虑些财务因素也可以理解,但还是话在明处的好,最好婚前就达成一些一致意见,必要的时候可以公证 公证不是对爱情的不信任,仅仅是为了方便从事。再婚女性可以要求和对方共同生活之后把某些财产公证为夫妻共同所有,以确认自己的权利;也可以约定房产产权是其中一人,另一人有终身使用权,并在另一人去世后指定给某个继承人,比如子女。如果婚前没有讨论也没有一致意见,婚后配偶死亡,想把房产过户到自己一人名下,那就得得到其他合法继承人同意。就事论事来说,这不太厚道,上有老母下有幼儿,自己独占遗产说不过去,因为谁也不能阻挡活下来的人继续结婚找幸福,而相关权益人的财产权也受法律保护。

从故事二里也得到一些启示:公正地处理所有子女的权利是基本法则,不管是前婚所生还是再婚所养。就是一份寿险保单,也得给孩子们相对平等的权利,可以把从前的唯一受益人改为与其他受益人共有。如果因为有了再婚伴侣和新子女就否决前婚子女的经济权利也是不妥的。前婚子女即便不需要金钱帮助,也需要确定父母的爱一直在身边。如果担心将来前后子女为受益而闹矛盾,那干脆就投保多份寿险,每个孩子一份,到时候各人取得各人的赔偿金。再婚者要求伴侣不再承担对前婚子女的经济责任也不厚道,无须辩论。这种财产权益的公平更主要的是为体现爱的公平,让孩子们都能理解舐犊之爱并不因为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消失。

从故事三里得到的启示是:重组家庭子女教育的成功直接关系到再婚家庭是否幸福和长治久安。继父母不必非要对方的孩子称呼自己“爸爸”“妈妈”,这个称呼对孩子来说有特殊的珍贵的情感意义,如果你还没有用行动证明你配得上这个称呼,当然不能强迫别人因为你的结婚证而对你有这样至高无上的好感。带孩子的一方也不能强迫自己的孩子去称呼再婚伴侣“爸爸”“妈妈”,让孩子有个逐渐磨合接纳的过程,尊重他们的独立意志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感情。如果过去孩子和亲生父母在一起偶尔被批评甚至揍两下,孩子能很快从父母的其他行为里感受到爱和关怀,“吃饭了”“看电视久了对眼睛不好”“今天有雨记得带伞”等等,但再婚家庭里对孩子的批评就不能公然在饭桌上或客厅里进行,更不能随便伸手揍两下,孩子会泛化到“爸爸不爱我了”“我是多余的”“妈妈只讨好新来的孩子”,这种泛化的精神痛苦会摧残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致直接损害再婚家庭的幸福质量。

淡化前任,重视孩子,回归理性,相信生活

不要批评伴侣的前次婚姻和前任伴侣,过去的就过去了,过去的那段和你无关。特别是前婚所生的孩子目前正共同生活,批评那个并不在眼前的人只会增加孩子对你的厌恶和仇恨,不管离开的那位是不是真的很差劲,都和你现在的生活无关,那个人也没有破坏你当前的婚姻生活。如果有不识趣的前任重新展开纠缠,那也是大人之间的矛盾,别把孩子搅进来,让伴侣去干净利索地处理掉就行了。

小孩子的心灵比成人单纯柔弱,渴望爱和保护。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就得拿出你爱伴侣的心来包容这个无辜的孩子。小孩子叛逆,说了让人伤心的话,把牙膏挤

在你的鞋坑里,也不要去找伴侣告状,耐心地沟通、交流,尊重孩子对亲生父母的感情,从生活上给孩子足够的关怀,受到攻击的时候冷静下来,孩子并不是恨你,仅仅是太爱他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从前并不认识你,哪来的仇恨?也许孩子责怪你取代了原来的爸爸或妈妈,但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你无意取代,他的爸爸妈妈依然爱他,而你也是来爱他的,照顾他、保护他、关心他的,给孩子摆放照片的自由,给爸妈打电话的自由,探视自由。肯定孩子的进步,对他的缺点耐心帮助,而不是唠叨漫骂。爱的种子可以开出爱的花朵,仙人掌都能在沙漠里舒展翠绿的躯干,何况一个本质纯真的孩子。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主动把自己的人寿保险受益人写成非亲生的子女,爱能超越宗教、国度、年龄,甚至超越一切陈规,当然也可以超越亲生非亲生的藩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再婚家庭的幸福就完成了80%。你爱对方的孩子比爱对方本人更让对方感动,因为你的爱完成了超越,你当然也能得到伴侣更多的爱与尊重。

离婚的多了,再婚的自然也多了,二婚三婚也不稀奇,有些人甚至七八婚,比如伊丽莎白?泰勒。不得不钦佩有些人追求幸福的勇气和豪情,眼里不揉沙子,有足够的财力和心理承受力,能一次次进入婚姻再一次次重新上路。中国人里可能少有七八婚的,但二三婚是普遍现象,人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没问题。

随意在网上搜索下“再婚家庭”,跳出来的却都是纠结内容和多方痛苦,所以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谈谈。第一次结婚的人如果遇到婚姻问题容易放大为“对婚姻的认识”,比如常见的发誓“我再也不想结婚”“我再也不相信女人”“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这些人自己没有爱的能力,还怪爱情不美好。第二次结婚的人就清醒地明白那不过是人性种种。一个家庭暴力的丈夫不能代表全体男性,一个红杏出墙的老婆也不能代表所有女性,不过是偶然中的偶然,买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

再婚和再次恋爱再次求职本质上说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婚姻关系是更长久且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也包含了爱、性、经济等更综合的人性渴求。因此也需要一些基本的心理准备,了解些基本守则。

人需要了解生活,更需要了解自己。即便通晓所有的心理学原理也未必能驾驭所有的人际关系。有些人主动地避免自己成为继父继母;也有人专门找母亲已经去世的男人做老公,免为婆媳关系费心;有人愿意去尝试并付出努力;也有人在遭遇挫折后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究竟在哪里。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个人选择是有益的,这让人们去寻找各自的伊甸园,而不必千篇一律地生活在大一统的舆论里。再婚家庭的幸福密码也在自己手中。不要因为再婚就降低了对爱的憧憬,也不要让自己沦落为庸俗观念的奴隶。再婚家庭的建构者不要被“再婚”二字所束缚,不要屈从于不合适的伴侣关系,屈从于暴力,屈从于世俗舆论压力。

《国际歌》里唱道:让思想冲破牢笼!这同样适合在现实中生活的人们,你是你自己的你,再婚或者再再婚都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因为不肯面对现实而不停地逃避到新的婚姻中去,只要没有故意伤害别人的尊严和心灵,只要你依然相信爱情、相信人性、相信生活。

才华甲女张爱玲

张爱玲的才思敏捷笔调酷辣也折射出心灵世界对唯美的追求对庸俗的蔑视,她的爱情也有其单纯勇敢的一面,但和她的文章格调一样,华丽的袍上爬满了虱。她有足够的聪明,够美丽,也够独立,但这些对爱情来说却不是充分条件。胡兰成当然了解张爱玲的才情,但他是人间一切平凡男子的代表,周旋在多位各色女子中间,从端淑的教师到温柔的护士,从绝世才女到黑帮女王,一生风流倜傥,在爱情与政治上均摇如蒲柳。张爱玲难道不清楚胡兰成的个性?她甚至委曲求全地给身边有别的女人的胡兰成不断汇款,胡兰成却依然不能身心合一地归属于她,破裂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张爱玲缺少家庭的温暖,父爱母爱过早缺失,她自己也就没有生育子女,至于36岁再婚嫁给65岁的赖雅更像是回归了对早年缺失父爱的心灵弥补。

权力甲女武则天

武则天费尽手段登上权力巅峰,成为男权世界的众矢之的,十五年后退位,当年去世,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她回归了自己的人妻位置,也等于承认自己称帝之举是为历史和文化所不容的。

财富甲女龚如心

龚如心的个人财产超过英国女王五十倍,但她的财富传奇却腾飞在丈夫被绑架失踪多年之后。造型天真的发型,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和庞大的财产去向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她没有再婚,也没有子女,虽然与娱乐圈男星有绯闻,但那显然不是正常的感情生活,也算不得爱情正果。

美貌甲女张丽华

张丽华尽管艳冠天下,专宠后宫,令陈后主神魂颠倒,最后却还是被好色的杨广忍痛斩首,以稳定军心,巩固江山。尽管政治上毫无野心,只不过是个美丽非凡的女子,却还是成了男人权力角逐的牺牲品,以无足轻重之性命为巩固江山添上一草之力。如此看来,甲女的不幸似乎古来有之,成也甲败也甲,既然成败皆因其甲,那么是不是乙丙丁女们更容易获得平静的生活和简单的幸福?

关于甲女的流言

有一种歪理邪说,认为甲女因为其甲,所以不得不婚配给丁男 绝对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升级豪华版。看看娱乐圈哪个惜嫁的甲女最后找了路边摊茶水档的洗碗男青年?就是精神错乱去了精神病医院也不会便宜给丁男做老婆。

还有一种更恶毒的称谓“剩女”,造成了甲女们的道德恐慌和精神焦虑。似乎不管在其他方面再怎么优秀,只要年过三十未婚嫁即跌入“剩女”行列,成为被大众或同情或调侃的对象,参加同学会看女同学们携夫抱子仿佛男人的功成名就一般,顿时担心自己成为大家关心的对象,却不知道那些被携来的夫们早已暗自想入非非了。三十岁也好,四十岁也罢,不必为了别人的舆论逼迫自己匆忙地进入俗套的陷阱,除非那俗套的形式里确实包裹着你渴望的爱情和你真心相爱的男子。更不要担心自己的优秀吓坏好男人,足以匹配你的好男人才不会因为你的优秀而胆怯,赢得你的芳心是他们无限的荣光。看看那些手心向上看老公脸色过日子的悲苦女人,就知道自己的优秀和一直以来的努力是多么珍贵,一个人能有尊严地生活下去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在老公深陷财务泥沼或事业低谷的时候,甲女们的聪明睿智和鼎力支持是给幸福婚姻大大加分的,总比大眼瞪小眼的相顾下泪积极多了。

甲女的幸福来源

当代甲女:名校毕业,经济独立,职场精英,容貌美丽,身体健康,知书达理,但婚嫁成难。难在哪里?难在难妥协,难在完美主义,难在精确计算。

甲女要幸福,有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接纳不完美的生活真相。正如每个甲女并不是完全的机器娃娃,无懈可击的完美宝贝也总有自己的致命缺陷,连逻辑周延的哲学体系都不断受到冲击,何况一受地球引力影响的平凡雌性。正因为自己并不是非常完美的,也要接纳别人的不完美,眼睛长在头顶上,那是章鱼。而且,正是不完美生活真相滋养着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连文明都需要野蛮衬托,何况一势单力薄的尘间男子?应看到谢顶男大脑袋里的幽默智慧,看到沉闷男的安全可靠,看到凤凰男的拼搏精神和他对原生家庭的责任感,也看到离异男的成熟深刻与宽容。

第二,放下加减乘除的脑力运算,那真的很累,而且于事无补。用错误的法则计算题目,公式可能正确,答案却是错误的。感情本来就是单纯美好的事,太多的指标做出来的模子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再漂亮的鞋子每人一双也太煞风景。差不多的年纪遇到差不多的人,可以尝试着爱一把,爱错了也至少增长了见识,爱对了正好修成正果,总比老大徒伤悲的羡慕嫉妒恨实惠得多。

第三,幸福不在于你最后终于和谁结婚,而在于你如何看待你和婚姻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婚姻可能是个学校,那么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婚姻是和心爱的男人共同生活的合法形式,那就简单多了,彼此有爱,在爱的前提下多些理解多些沟通,婚姻也就是种生活方式。

第四,婚姻只是开始,不是末日审判。进入了婚姻的人们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法定的退出机制。即便不够美好,有一天伤心失望,也可以收拾行李平静分手,去往下一站爱情。苛求完美的结局就如同要求美丽的湖泊中只能有优美的水草和优雅的鱼,却不能有细菌和淤泥,那不但不可能,也是对美好的误读。事物的两面性是其根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两面性恰恰是生命力的来源。

第五,甲女不必妥协给世俗的评判,但要忠于内心的渴望。如果渴望着稳定的婚姻关系,那么就别在门口患得患失很多年,始终不肯付出,结果是青春在焦虑中虚耗,患得患失却失去更多。如果还没找到心爱的人,大可畅快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开朗热情地交朋友,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快乐的爱好和健康的运动,充满趣味的游戏和诸多可能性的爱情机会。

最后需要提示一点,据说偏执型精神障碍很多是三十多岁的未婚女人,系统化的妄想,性格多主观、固执、好强。这是深受自我观念的折磨,并深受周边文化关怀的迫害造成的。这提示我们接纳可能性,接纳可能不同的生活方式,尊重别人的选择,也尊重自己的内心渴望,放松精神,享受生活,宁可多交往几个单身男人让生活丰富,也不要固步自封扮演不可侵犯的公主,最后去了精神病院。

当然,如果就想做个快乐的甲女,不想敷衍自己匆忙地流俗于婚姻形式,是要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的,我们身边的好心人太多了。

想想看,一个财富的权力的甲女,恰好还是美貌的才华的,那得多么让人惊叹,即使不被载入史册,至少也该鼓励自己享受下甲女的特权。一无所有的人都在奋勇直追,站在高处的甲女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开心呢?

曾经有妻子起诉有外遇的丈夫,索要空床费,手段新鲜而极端,但也引起了各种意见回馈,当然不乏反对者 连这个都能用金钱量化补偿,有点类似职业工作者啊。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理由是这样可以震慑花心男,小心体力有限钱包又不足,最后体力财力双透支。据说台湾也有过报道,某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主妇夜夜纠缠丈夫,务必把他喂得饱饱的足足的,让他再无体力和心思出去花心,最后丈夫不堪折磨,半夜跑到警察局求救,再被穿着性感睡衣追来的老婆抓回家去。此报道颇具喜感,有点像情景剧情。

性是什么?当初因为相互吸引而深深渴望,继而激情碰撞且爱且性,难以想象女方反对而男方霸王硬上功,或男方反对而女方不屈不挠地亲自掌握主动并如玩健身器具般自己爽翻天。

婚内强奸

婚内强奸,按照理论上的阐释,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按照目前女性实际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来看,女性也同样可能对男性实施婚内强奸。

堪称婚内强奸案“始作俑者”的当属王卫明。被告人王卫明与被害人钱某于1993年结婚,婚后王卫明逐渐暴露本性,故夫妻之间逐渐产生矛盾,矛盾越来越大,争吵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感情破裂。1997年10月8日,上海市青浦县人民法院应王卫明离婚之诉判决准予离婚,但判决书尚未送达当事人。就在这期间,被告人至钱某处拿东西,见钱某在收拾东西,便提出性交的要求,钱某不允,王卫明便使用暴力强行与钱某性交,且致使钱某的胸部、腹部等多处地方被咬伤、抓伤等。上海青浦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卫明主动起诉,请求法院判决解除与钱某的婚姻关系,法院一审判决准予离婚后,双方对此均无异议,两人均已不具备正常的夫妻关系,在此情况下,被告人王卫明违背妇女意志,采用暴力手段,强行与钱某发生性关系,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应依法惩处。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王卫明的犯罪罪名成立。1999年12月21日,青浦县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6条第1款、第72条第1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王卫明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一审宣判后,被告人王卫明服判,未上诉。这是新刑法实施以来上海判决的首例婚内强奸案。(本段引自百度)

该案件的判决结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意见差别很大。当然有些人认为当时离婚判决书未送达,婚姻关系依然存在,所以推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性行为是双方的权利也是义务,不存在强奸之说;也有人认为已经判决,即可认为双方婚姻关系从实质上已经解除,所以强奸成立;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刑法对强奸罪的确定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的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交的行为”,所以即便婚姻关系尚未完全解除,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就属于强奸。从国外立法来看,对“婚内强奸”的观点也存在较大分歧,但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在逐渐确认“婚内强奸”成立。这可以看成是对基本人权的起码尊重与认可。

我和我们

“婚姻内的性行为是合法的”,不等于“一切婚姻内的性行为都是完全合法的”,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不能因婚姻关系存续而丧失。

所以,性不是必然的义务,无论丈夫还是妻子都有权拒绝某次或者某段时间的性行为建议。如果长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其中一方或双方觉得无法继续承受,可以选择离婚,这是最人道最文明的处理方式。

说到拒绝的原因,也许是身体不舒服,也许是工作压力大,也许是情绪焦虑导致的兴趣缺乏,也许是感情破裂,也可能是技术性的不协调,彼此之间的情感热度降温。一般来说,只要有原因,就有解决方案。而所有努力都尝试之后依然不能解决矛盾,恐怕只有一方妥协或两人分手。

性不是男人的义务,也不是女人的,即便在婚姻之内,一个人也不能强迫另一个人屈从于自己的意志,更何况大部分婚内强奸同样带有暴力成分。起码的人身权利和意志自由,并不为婚姻关系所消灭,一个人的身体没有理由成为另一个人的娱乐工具,除非双方愿意。

如果不把这个问题理解清楚,会有一些人滥用权利,以为有了合法证书就可以随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要求与对方进行性行为,而无须对方同意。也会有女性无知地以为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屈从丈夫的暴力性侵是“没办法”的,甚至性成为一种可怜的单方义务。

性意愿矛盾是冲突根本之一

回到婚姻正常的性行为来看,符合夫妻双方意愿的自主性行为意义强大,这几乎是构成婚姻内容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从爱情之路走来的双方最开始的起点未必是一见钟情的性渴望,但性在夫妻关系中的作用,正是婚姻的基本生物学基础。心理学总结认为,性满足生育繁衍需要;在夫妻关系上起到重要的维系连接作用;满足彼此的心理需要;达到性以外的一些目的。

两性关系以爱情为开始走进婚姻,确认了合法的夫妻关系,也同时确认了一般情况下的性行为的合法性,这些是看似理性逻辑的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消磨,激情的减退,彼此之间的了解,性欲望会有所变化,或者是周期性起伏,或者是渐进式消退,也有一部分进入程式化,还有一些进入了无性婚姻。

基于两性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反应机制特点,男性在婚姻中对配偶的性欲望进入中年后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女性却在三四十岁后更渴望巩固两性关系,从而巩固家庭稳定,在性欲望上正好与男性相反。男性容易受视觉刺激,性欲望的指向比女性广泛得多,也不会把所有的性都和感情密切联系。女性正好相反,更愿意在有感情的前提下付诸性。所以过去有句有趣的话说“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虽然武断,但有一定道理。看清这个问题,也就更容易处理婚姻内的性态度。

有些女性拒绝性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是把它当做一种惩罚手段。这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让男人觉得原来女人的爱和性都是有很多依附条件的,那么这种不彻底的半交易式的性逐渐让男人觉得受制,反不如转而他求容易满足,甚至可能请专业工作者有偿帮忙。同样道理,拒绝给对方做饭,拒绝给对方洗衣服,拒绝继续带孩子,都是女性可能使用的小手段,目的本来是希望得到更多的爱和理解,反而容易失去真实自我,用自己的行为暗示了自己,也暗示了对方“也许是改变的时候了”“也许该让他吃点苦头”,如果偶尔为之在所难免,不过一旦成为习惯就糟糕了。因为人的本能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应激,就是他的大脑不想,他的身体也会操纵他作出反抗,不会无限制地受困下去。

所以,性不是男方或女方的单方必然义务,也不要沦为讨价还价的砝码。婚姻中的问题还是就事论事,快速止损更明智。

像两个顽皮的狮子,亲密地玩耍,快乐地享受,亲切地沟通,真诚地付出,贪婪地沉溺,甜蜜地探索,温存地依赖,婚姻内的性就不会变成例行公事的敷衍,或者味同嚼蜡的尴尬。即便更困难的情况,也可以一起请教专家,共同面对。这也是夫妻之间才能安心享有的私密花园,激情如涟漪,去了还会来。

小雪和小周结婚十年,一直没有孩子。开始的几年是两个人忙工作,觉得还年轻,不用着急,但是等想要的时候却怎么也怀不上了,也去医院检查了多次,吃了很多药,可还是怀不上。小周安慰太太说,如果一直没孩子也无所谓,两个人的生活也不错,自由自在,而且压力小。但小雪却觉得很愧疚,是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导致不能怀孕,这不是剥夺了丈夫当爸爸的权利吗?虽然老公通情达理,但是公公婆婆已经忍耐到了极点,甚至背地里怂恿儿子找个女人借腹生子,并口口声声说“生孩子就是做老婆的义务,自己不能生也就没权利阻止老公和别人生”。小雪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生孩子,觉得这样对孩子不公平,小周也很坚决地拒绝了父母的建议,但老人把怒火转发给了儿媳,觉得这都是儿媳阻挠的结果。

男人和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很多媒体栏目作过探究,答案若干,比如“为了让老人高兴”“为了巩固婚姻关系”“为了爱孩子”“为了两人爱情而结晶”“为了让周围的人知道我们有生育能力”“为了稳固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为了继承财产或家族事业”“为了延续夫妻未实现的梦想”“为了养儿防老”“别人这样,我们也得这样”

篇幅所限,不能继续列举,也无法一一评判,但不难看出每种原因都代表了一部分人群的态度,也为另外一部分人所不接受。思想有其复杂的一面,鲜美的花朵也大都扎根在粪土中才能茁壮,好在很少有人生孩子是为了折磨孩子,只要能在养育孩子爱孩子的前提下生孩子,那么各种动机也姑且可以理解。

生孩子谁说了算?

关于生孩子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做些探讨,生不生,生几个,老实说只要做父母的养活得起,那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其中一个人的单方意志),也不必受制于他人观点。

但现在有些夫妻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困惑,一类是当一方无生育能力(暂时的或长久的),而另一方却很想要孩子的时候,特别是有些情况下那生理健全一方的家族家长还在热切地期望“抱孙子”,矛盾就尖锐起来,甚至可能因此离婚。还有一类是生了一个或几个女孩之后,男方或男方的父母想要个男孩“继承香火”,搞得夫妻关系不睦,而女方可能不得不带着女儿离开,拔了萝卜地皮宽,让位给另一个可能生男孩的新娘。

当然,这种情况下被动受伤害的往往是女性,孩子来自母亲的身体,于是母亲就成了替罪羊,尽管科学一再声明孩子的性别主要由男性精子决定,但“不能生孩子的女人”和“生不出儿子的女人”依然在遭受不公正的舆论处罚。失去生育能力的男人很少因为这个原因被老婆抛弃。女人们往往可以接受去技术受孕生孩子,并继续爱这个男人,爱这个家庭,但很多男人却往往会因女人失去生育能力而考虑分手,意识的或潜意识的。

繁衍曾经是物种存在的必须,目前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本能的一部分,但显然这个物种的延续已经不需要我们某个人决心努力了,全球人口大爆炸导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房价居高、就业困难,所以少生优生几乎是功德无量的决定。心理学认为婚姻动机里有爱情、性和繁衍,还按照人类历史进程分了三阶段变化。其实在今天,这三种动机是在不同人中间有不同排序的,而且也远远不止这三种。爱情和性都不用与婚姻必然连接,唯有繁衍是需要通过婚姻取得合法身份的。但繁衍并不是义务,不是做妻子的义务,也不是做儿女对老人的交代,不是丈夫的权利,也不是指责和伤害的理由。不能生养,可以领养或助养,可以试管,当然也可以离婚换个有生育能力的对象。但更要把这看成是尊重自由意志,而不是失去生育能力的一方亏欠了对方。

如果一定要给生孩子一个理由的话,我们可以用排除法,谁愿意和自己不爱的人生孩子呢?是的,大家还是愿意和相爱的人生孩子,所以,生孩子是性结果之一,却不是性目的 如果性目的是生孩子的话,每人一生得生多少个孩子啊。所以孩子所承载的该是爱,是相爱的人在愉快的生活中经过讨论决定生个孩子让生活更丰富,让婚姻更美好,让爱更深沉浓郁。爱配偶和爱子女大大不同,爱子女更多体现的是付出爱,而爱配偶是相互爱。孩子在父母相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性格更开朗,人格更健康,内心更有安全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之间感情会再次水乳交融,欣赏亲爱的人更温柔宽容的一面,让婚姻质量再次提升。所以回头看,因为女方失去生育能力,男方却转身离开,这样的爱情和婚姻,也许最初就是有致命瑕疵的。

繁衍不是必然的义务

繁衍不是夫妻之间此方对彼方的义务,也不是小两口对社会舆论的义务,更不是满足长辈“抱孙子”的义务。可以理解老人想要孙子的心情,肉乎乎的天真小孩让老年人觉得生命延续,觉得死亡都不那么恐惧了,但他们的要求得建立在小两口愿意并且有能力的基础上。因为最终为孩子的养育负责的还是孩子的父母,最终为婚姻买单的是婚姻关系中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和白发爹娘。

所以,提出让儿子和“不能生育”“不能生儿子”的女人分手,这样的老人已经超越了自身权限,从法律上情理上道德上都是越俎代庖。既然如此,他们的观点可以表达,但婚姻中的当事双方也可以拒绝,而不是以“孝顺”之名陷入矛盾焦虑,甚至导致婚姻解体 彼此的爱情居然败给显微镜下的受精卵和旁听席上的窃窃私语,真真不可思议。

那些张口闭口“我妈说”的人,不过在为自己的怯懦找借口,面对那些在他的爱情和他妈要孙子的问题上先矛盾后妥协的人,请不能生育的女性微笑离场,你失去的不过是个心理断乳失败的男孩。(这里也提示婚前体检还是很重要的事情,尽管目前政策已经不再强制体检,但为了婚后的生活少点威胁还是婚前多检查下比较好,省得结婚几年以后发现一方不能生育,再悲壮地因“父母之命”而分手,到时候青春无几还得为财产纠纷费周章。)

事情总有两面性,幸好如此。一个已经遭遇不能生育的生理困扰的女人同时遭到了情感挫折或婚姻失败,看上去够不幸,够值得同情,但同时有可能是新生活的开始 找一个不想生孩子的男人一起生活(或者已经有孩子的单身男)可能更轻松,人生第二春开始,且可以永远拥有美好的少女身材,也不错。上天总是如此,给一些,拿走一些,拿走一些,再给一些。

也可以,做最后的努力,要么是相爱的男人也终于理解,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上天不给的时候强硬索取是无趣的;要么是试管婴儿,领养,代养,在养育的过程中一样享受美好的温情和纯真的欢乐。但不要和他的父母谈判,改变老人的观点非常困难,弄不好关系更加恶化,而男人并不希望为了老婆和爹娘彻底闹翻。这是两个人的事,把你们的决定告诉老人即可,这是成年人该有的成熟态度,况且他的父母也早该心理成年了。没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或价值观强加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明智的做法是求同存异,如果是婚姻关系中的双方那么就得寻求妥协和共识,实在不能调和的,也唯有接纳现实,接纳取舍变化。

很多成年男女谈恋爱的时候天翻地覆慷慨激昂,恨不得说尽情话发尽毒誓,于是坠入情网谈婚论嫁也就自然提上了日程。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却缺乏沟通的手段和直面的勇气,更不用说以后可能在婚姻生活中遭遇的重重考验、经济压力、情感诱惑等等,躲藏到老人的背后是很方便的,还可以顺便标榜自己并非心口不一,而是“百善孝为先”。其实,孝顺也分真孝和愚孝,对父母所说一切不加分辨言听计从,那是愚孝,还让父母背上“拆散有情人”的恶名,其实是自私地逃避责任,没有勇气更没有能力面对生活。

失去这样的男人,老实说,没什么好遗憾。

繁衍不是义务,生育也不是手段,别把美好的事物妖魔化,更不必自责和懊丧,把有限的时间和宝贵的爱情交付给当下的生活,人都要先懂得尊重自己爱自己,才有能力爱伴侣,爱父母,爱孩子,爱其他。

有个成都小伙被网络起名为“离婚哥”,原因是他在四年之内八次提起离婚诉讼,企图抛弃车祸后智力受损的妻子,并拒绝妻子和孩子见面。自己当初开车不小心造成妻子受伤的,还把妻子得到的医疗补偿完全占为己有。此男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说自己起诉离婚正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责任(很难自圆其说),但谎言终于还是被戳穿,他在没有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换了另一个名字与其他女人结婚,被妻子的娘家人抓到了把柄,并起诉他重婚罪。该男子8次提出离婚引起网友争议,有网友谴责他是一名不负责任的丈夫;支持他的人则表示,不应该用道德枷锁来限制他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因为本书并不旨在进行法制教育,所以对于重婚罪的问题和《婚姻法》的基本知识跳过不谈,我们姑且来按照反方观点探讨下一个人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这个权利到底要不要划个边界,边界在哪里。要知道,即便是皇帝也没有无限制的权利,他甚至连自己穿什么衣服都无法决定,更不用说娶谁做老婆。

尊重权利,兼顾公正

我们当然得尊重一个人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哪怕他抛弃了身患绝症或毁容了的配偶(女人怕毁容,男人怕失去性能力)。因为靠道德捆绑一个男人在婚姻之内,他反而更容易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比如霸占和转移财产,比如出去找小三或职业工作者买开心。所以对类似去意已决的人还是释放他离开的好,只不过,我们得回到法律的范畴处理相关事物,是解除契约的时候了。哪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过错?比如重婚,遗弃,转移财产。哪方对对方受到的损害有经济责任?比如开头提到的离婚哥,既然是你开车把老婆撞成智障,那么就该因此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已经有他人承担了赔偿责任,那么赔偿金也不是可以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而且离婚要考虑到今后丧失劳动能力一方的生活保障问题。只要把这些都处理好了,就放他去好了。他已经不爱了,也不肯继续承担,婚姻不是绑票,只要符合契约精神并遵守了法律,双方依然有各自的自由。同时,需要提醒另一个女人小心,他能抛弃智障的妻子另寻你来做新欢,那么他也能在你最危难的时候抛弃你。如果你想清楚了并依然愿意和这样的男人共同生活,大家只能说:难得你如此强大,恭喜恭喜啊!

条件择偶的变数风险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探讨有没有标准的价值观、择偶观,一切女方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女儿嫁得风光,所谓风光当然包括良好的物质条件;而男方家长都希望娶到身家清白贤惠大方的女人;男方女方不一定反对长辈的建议,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女方强调男人的责任心事业心,如果是帅哥就更好(白马王子的经济版),男方则先希望女方温柔美丽,如果性格再好就是赚大了(白雪公主已过时)。尊重自由意志,尊重上述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也引导出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符合你条件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出现了,你们也顺利地恋爱结婚,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忽然有一天发生意外,你的伴侣遭遇了伤害或损失,多金的破产了,美貌的毁容了,进取的颓废了,聪明的智障了,那么当初在那种特定价值观下选择的对象还要不要继续生活在一起?好像你娶了港姐就是因为她漂亮得够拉风,结果她车祸毁容,你还爱下去吗?离不离婚?新港姐出炉了并且也愿意嫁给你,你正犹豫不决,忽然听说自己公司破产,而两位港姐答应和你结婚就是因为你富可敌国,如今你破产了,她们还愿意和你纠缠下去吗?毁容了的那位应该愿意,她以婚姻之名要你负责没什么不对。刚出炉那位就难说了,答案显然。这样残酷的假设想说什么呢?就是想让我们问问自己的择偶观、价值观、婚姻观。

爱情,或者说比较纯粹的爱情不加功利,一般初恋就属于这类(卖初夜的不算)。爱情发展下去想完全不功利也难,功利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婚姻同理。游戏是人人可以玩的,但要

先判断自己玩得起,并且晓得游戏规则。如果开始就假设了种种的“我要”,然后找到符合的对象结婚,当有一天对方失去了当初符合的“我要”那些条件,婚姻还要继续吗?有些势利的女人立刻起身离开换码头,可能要被大家戳脊梁骨,问题是如果他们周瑜黄盖,如果他们当初就是达成了这样的契约,那么旁人能说什么?他们愿打愿挨的,难道不该尊重?也有一些人选择了留下。是的,爱人已经不完全是昔日的爱人,英俊的丑陋了,富有的贫穷了,健康的病痛了,可是我依然愿意爱他,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了爱的回应和满足,或者得到了心灵的喜悦和方向。太好了,这正是我们追求爱情渴望婚姻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和相爱的人风雨同舟过人生。正是有那么多人选择留下来,人生才有希望,人心才有期待,真该为这些人鼓掌叫好,他们懂得幸福就在心里就在当下,不必费心海角天涯去的。

听来有些自私的逻辑,但这就是人性。难道结婚就是希望自己倒霉的时候有个垫背的?啊哈,承认有那么难吗?但人性还有光辉的一面,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会有人把生的机会让给爱人,自己的内心是满足的,他为他所爱,他心甘情愿。而得到生机的人也是满足的,她得到了他完全的爱,尽管以生命为代价。他们都得到了想得到的,已经是两全其美。在那样的情况下,珍贵的爱情超越了生命的物质载体,也还原了心底爱情的纯粹。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可是爱依然在两人中间。也许未来生者会再婚,但那也是去者的期望,他能把生命献给她,当然希望她生活得幸福,这种爱也超越了占有的狭隘。生者并不会因为再婚而否定去者的爱情,因为历史是无可改变的,笑与泪的过往还在它们发生的地方,从未离开。

条件有变之后的人性尊严

当一方毁容或成为植物人,这是个残酷假设。但这种假设让我们直面真实的自己,直面内心的渴望,直面人性的美丑,也给可能的崩溃打些预防针。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绝对的超我至上,道德楷模,我们自己也未必能做到。但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考虑到未来可能失去你当初选择的一切条件,如果你依然决定如此选择,那么真的值得感动。你真的爱了,你值得拥有婚姻,你也会幸福。但如果你犹豫了,你说如果他英俊我就嫁如果毁容就分手,如果她富有我就娶如果破产就离婚,那么只能说,兄弟姐妹啊,你们够冷静。可是也许你还可以等等,等那个让你奋不顾身的人,那样遗憾比较少一些。如果你说你不要等了,你等不及了,你愿意先进了婚姻然后边走边等,那也是你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但轮回是个很奥妙的事情,好像那些当初背叛爱人的人,要知道也有很大的机会被别人背叛。

心理学上很多奥秘是如今的研究尚难完全破解的,比如相信的力量。奇迹的发生看似偶然,却都能找到内在动力的起点。一个人追求真实的爱情,并相信婚姻能幸福,梦想会成真。而当怀疑如阴霾霉菌滋生,那么所怀疑的问题也往往最终真实发生,让人瞠目而寒心。

婚姻中自身条件因变化而削弱的一方,得做好双重准备,或者继续下去但可能拖累爱人,或者分手独自承受同时解放爱人。另一方也要有准备,换个码头可能背负道德责难,继续下去就要有承担的勇气,并且不要为自己的选择怨天尤人。幸福其实也是千姿百态的,你觉得自己幸福就幸福,别人说什么,可忽略。但条件有变之后,比死缠烂打更重要的还有人性尊严,不管对方是否还能一如既往懂得尊重,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

有部韩国电影叫《洞》,说的是某个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儿子三十年,对儿子的爱从单纯到复杂,从相对到绝对,乃至儿子结婚之后,母亲非常难以接纳儿媳,深更半夜不敲门直接进入儿子的卧室,碰巧儿子和儿媳正忙活,儿媳觉得非常尴尬,儿子却不以为然。母亲还把儿子的内衣内裤拿去洗,因儿媳坚持要自己帮丈夫处理内衣,被愤怒的婆婆推下楼梯。以此类推还有很多,总是儿子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他已经习惯自己的原生家庭给的一切,失去了客观判断对错和分寸的能力,而年轻的妻子却觉察到不正常,但与丈夫的沟通却并不顺利。电影结尾是妻子离家,丈夫打算也离开,被割腕的母亲威胁不能走,在和母亲抢夺刀的时候不慎被扎身亡,而痛苦到精神失常的母亲把儿媳骗回来囚禁在地下室里折磨。儿媳被人救走后,母亲爬上楼躺到儿子的尸体边自杀了。这是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的彻底毁灭,尽管初衷并不是恨。

割不断的原生家庭痕迹

原生家庭即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萨提亚提出来的。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比如一个女孩的原生家庭是重男轻女的,这个女孩从小就和弟弟被父母区别对待,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弟弟的,做家务照顾弟弟则是姐姐的责任。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女孩深深地背负着精神痛苦,也非常渴望得到父母平等的爱,但一直未能如愿,不管她怎么努力地讨父母欢心,都永远不能和弟弟相比,甚至经常遭到母亲的毒打,而父母之间也是战火不断。女孩成年以后参加了工作,用自己的收入给父母和弟弟买各种衣服、电器,帮家里装修房子,包揽过节的全部开支,带父亲看病,帮弟弟上学、找工作等等。女孩付出的非常多,但父母依然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弟弟也觉得理所当然。大笔的金钱付出和情感付出如入无底深渊,父母依然把全部的爱给了弟弟,当然也包括全部的家庭财产。这就是女孩的原生家庭。等女孩结婚怀孕以后,她居然也非常想要儿子,虽然自己很清楚儿子和女儿都一样是自己的骨肉,都是和丈夫爱情的结晶,但她依然主观盼望生个儿子。当后来实际出生的是女儿之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她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倾向,她清楚自己可能被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和教育态度影响,所以尽力让自己善待女儿,可是在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却多次冲破理性的闸门,对孩子拳打脚踢,事后后悔非常。这就是原生家庭的烙印,特别是每次带孩子见过老人回来,都莫名的怒火攻心,被压抑的情感和委屈在潜意识里积聚了巨大的能量,转而自己从当初的受害者变成今日的施害者。直到她决心和原生家庭拉开距离,减少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并在精神分析师的帮助下打开对父母的心结,才逐渐接纳了曾经被排斥的自我,也懂得了尊重女儿珍惜家庭。

与原生家庭之间得拉开适当距离

很多年轻夫妻正是处理不好与各自原生家庭的关系和距离而导致了矛盾,甚至分手。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明智地理解,成年子女有自己判断的能力,也该独自去处理一些问题,夫妻之间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磨合解决。做父母的最多给些建议,但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子女,因为他们已经是成年人,需要独立面对生活,而原生家庭的过分干涉只会削弱新生家庭的抗击打能力和免疫力。

有些原生家庭给新生家庭大量的经济帮助,不但导致新婚夫妻不思进取乐得啃老,而且也成了新婚夫妻矛盾的新起点,谁的父母帮得多,谁的父母帮得少,争执起来就是战争。有些原生家庭的父母干涉儿女的婚姻自主权,以亲情威胁的方式:“如果你不和这个女的断,就别认我这个妈”“如果你敢嫁给这个没出息的小子,就永远别回来”。有些年轻人觉得伴侣可以再找,父母却不能改变,所以屈从了父母的威胁,和恋人分手,甚至离婚。父母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爱自己的子女,殊不知这样绝对化要求的爱是感情绑架,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而宽容的,是给予充分的自由的,是你接受或者不接受都不改变爱的动机的。如果有一种爱说:“你接受你就是好人,不接受就是混蛋。”那么这样的爱可能根本不是爱,提出邀约的人毫无疑问是爱自己,他以自己付出的爱能否被接纳为条件。而父母爱子女亦然。就算子女在恋爱婚姻上受到些挫折,经历些痛苦,这也是他要亲自去尝试和体会的,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代价,父母并不能永远把子女护在翅膀下,该放飞的时候必须释然。

而一个新生家庭是社会发展的新细胞,也是新生命的孕育之所。新生家庭犹如一个小圆,小圆以外才是原生家庭、亲戚朋友、工作事业、兴趣爱好等等,换言之,新生家庭本来就是以脱离原生家庭为代价的,如果在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之间因为种种问题摇摆不定,动不动“我妈说”,那么也就等于是作出了倒退的选择。

夫妻关系是新生家庭的核心关系,与各自父母的关系是核心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每个进入婚姻家庭的个体都要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和划分,否则就可能发生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比如某个新婚妻子的母亲总是要求女儿女婿给钱四处旅游,而女婿认为给些生活费或赡养费是当然的,动不动几千几万去旅游不能接受,况且自己还要养活刚出生的孩子,还要供贷款,压力很大,难以承受。这时妻子却满腹狐疑地委屈起来,觉得丈夫是不爱自己了,否则怎么会舍不得给丈母娘钱?其实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和夫妻之间的爱不爱无关,而仅仅是处理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合理距离的问题。

还有的人和伴侣发生了矛盾,第一时间回去对自己的父母诉苦,或者跑去找对方的父母请求声援,要求评理。其实夫妻之间的问题外人的参与只能越帮越忙,外人不了解情况,长辈更是心疼各自的儿女,前几次还能象征性地说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时间久了无一例外都得帮着自己的孩子说对方的不是,结果把二人矛盾扩展到两个家族的矛盾。小夫妻已经一笑而过了,两家长辈却就此结下疙瘩,为后来的升级矛盾铺路搭桥。

不必把夫妻之间的问题扩大到原生家庭,也不要企图通过更多的外援给伴侣施加精神压力,那等于联合别人收拾爱人,被收拾的爱人即使暂时妥协,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在决心离婚之前还是要紧密地团结这个人,把他和你的共同的利益、尊严结合在一起。原生家庭当然重要,但只能排第二。如果为了原生家庭而解体夫妻关系,则是可笑的倒退。陆游离婚是受母亲的唆使,焦仲卿休妻然后听说妻子投水之后自己上吊则是彻底的失败。感谢原生家庭的养育之恩,给父母必要的情感关怀和经济帮助就够了,不必泛化成马首是瞻,更不必回归到小儿女乖乖听话的状态博取好孩子的名声。

所以两夫妻的问题最好尽量自己化解,如果自行化解不了,宁可一起请教婚姻专家,自家隐私得到保护,专家也不会故意偏向任何一方,见多识广又有专业背景,提供的意见更中肯,更容易操作。

所有准备进入婚姻或者已经进入婚姻的男女都要了解,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是核心关系,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已经退居第二,必要的赡养责任和孝心是当然的,但对自己实际生活的一切判断的出发点,则要回到新生家庭的核心利益上来。正如一个人要能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一个新婚家庭也是如此。

最近听说一句戏言“没有拆不散的婚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这话是不是让小三们颇感振奋,让主妇们惶惶不安?不过一旦小三能转正上位,也就完成了角色转换,从前在暗处,如今在明处;从前是进攻,如今是防守;从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自己穿上了鞋要面对很多光脚的。每个身处防守位置的女人都想知道:对小三彻底免疫,可能吗?

答:可能。

“可能”不是“一定”

“可能”,不是“一定”,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但一个“可能”还是给人希望,不至于失望到绝望。这里所谓的“对小三免疫”的主语有两个,一个是爱人,一个是婚姻。

最好的情境当然是爱人够成熟稳重又专情,婚姻够幸福美满又有趣。假如做不到这么两全其美,做到其中一样也行。又假如两样都一般般,那么也就可以接受可能有小三潜伏而来吧,该反击反击,该警惕警惕,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也是人生一趣,总是花好月圆皆大欢喜,这样的戏码卖不出票。

小三是面照妖镜,去奢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有趣的,好像大家都希望捡钱包,不劳而获别人的利益,不管丢钱包的是不是痛苦着,想不了那么多。也好像很多人买彩票,有枣没枣一竿子。

未婚男女那么多,为什么已婚男女还这么抢手?这是一种类似超市买水果和翻墙偷水果之间的乐趣较量。大部分人不得不去超市买水果,因为偷窃首先从道德上来讲是不被接受的,从法律上来说也是被否定的,况且偷窃进行时可能遭遇电网或狼狗。谢天谢地,正是诸多阻碍造就了有秩序的社会,否则人人偷窃抢掠,这就不是社会而是强盗窝。但有些男女是有另类思维的,认为爱情是可以超越这些的。换言之,尽管偷窃果园里的水果是违背公共道德和法律的,尽管是可能遭遇电网和狼狗的,但因为我爱就可以忽略不计,我的爱超越了一切规则,这个世界的规则由我自己说了算。我爱那颗鲜艳的水果,偷也好抢也好一定要弄到手,特别是得手过的人被乐趣刺激着更会忽略最终后果,更因为别人成功偷窃的示范效应而心动不已。

有些人是这样的爱自己,爱自由。觉得不管已婚未婚,只要是我爱,而且对方也表示爱我,那么我们就可以冲破一切阻碍在一起。这个命题没问题。如果两个人都认为爱对方,也愿意为这份爱付出代价,也愿意以合法的手段解除一段婚姻,重新开始另一段婚姻,且能承受因此带来的后果,没问题,公平的财产分配,对一切人的最小伤害,甚至是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事业前程。

那些地下情终于浮出水面,争取合法婚姻的角色反而值得尊重。尽管困难重重,尽管背负重负,但愿意在阳光下公平竞技,输赢都好,都在明处。对原配来说,也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优势劣势在哪里,特别是三人关系中那个左右为难的人终于要表态,是回家还是彻底重新组合,这个人才是关键。这时候比较经济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不管多么不情愿。决定回家是绝大部分,正是因为爱情不过是婚姻的一部分,况且爱情本来就是流动的;决定重新组合的也没问题,妥善处理并以合法手段进退取舍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只要你已经清楚决定带来的一切后果。

但有些人超越了边界,因为对方不愿意给自己婚姻,于是自己扮演为爱牺牲的纯情派,潜伏在暗处,等待偶尔的宠幸,还自欺欺人这是为了爱而不计较名分。不是你不计较,而是对方根本不打算给。你也许觉得自己付出的是纯粹的爱,甚至不打算花对方多少钱就是明证,但其实你早清楚答案,这个人爱自己胜过爱你,你爱对方百分之百却不过是对方情感世界的点缀。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地下情,到了阳光下就灰飞烟灭,情人自己把自己变成活死人,活死人的爱情能开出甜美的花朵吗?

小三们其实各有故事,各有原由。原配们也有天大委屈、愤怒和伤心。而夹缝中的人也不见得多舒服,说梦话也担心叫错名字,更因为贪婪而辜负了两个都在乎自己的人。以为多爱一个人不是大问题,只要对两边都负责了就好,其实不过自欺欺人,首先是爱自己,其次才是爱自己所爱的种种便利与便利载体。

恋爱中男女如果一方改了主意,原则上不算受到小三侵略。爱情怎有先来后到?又不是排队买菜。婚姻呢?进攻婚姻的小三通常无非图感情或者图金钱,这两者无高下之分,因为婚姻动机本来就是复合动机,爱情、繁衍、经济。但进攻婚姻的小三初衷也不是为了伤害他人,伤害是派生效应的一部分,主题是旗帜鲜明的:“我要!”老实说,如果是这样大张旗鼓的“我要!”,虽然不妥,但还属天真勇敢,因为不是要了就一定能得到。得到得不到,还取决于那被要的人。

被要的人总会有些犹豫徘徊,有些人能条件反射地回答“不”,给了婚姻比较顽强的生命力;有些人则根本就不会给那些勇敢者开口的机会,他们在社交中明确表示自己的已婚身份,在遇到暗示的时候巧妙地表达对婚姻的满意,对爱人的尊重,那么进攻者是有能力尽早判断难度的。也有被要的人是因为自己故意卖弄了个人财富或暧昧意味,甚至绝口不提自己的婚姻和伴侣,被问起的时候还能杜撰包办婚姻或家有悍妇的故事,当然进攻者都是骁勇而狡黠的战士,会找到破绽达到目的,这种情况属于一拍即合,而后的情形也将陷入不可开交的矛盾或戏剧性俗套。

免疫五步

回到主题,那么对小三免疫既然可能,如何把可能性提高些呢?这是最理智的问题了,因为不管什么方法都仅仅是大数法则,符合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情况,但没有绝对治疗百病的良方,接纳生活中的可能性是健康心理的底色。

第一,两个人是基于对对方的人格爱、性格爱、本质爱、自然爱而选择了婚姻的,而不仅仅是基于对物质生活的期许或对美丽外在的渴求。因为财富和美貌都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而人格、性格、这个人的本质和自然的状态相对更稳定,好比盖房子选地方打地基,盖在沙地上和盖在土地上抗震指数就不同。

第二,婚姻仅仅是共同生活的开始,不是保险柜,也不是万能胶。持续的感情维系,尊重,宽容,善意,理解,沟通,情趣等等要为婚姻持续加温,有时候不小心丧失了一环也可能满盘输。有些夫妻在共同生活几年后一起做婚姻满意度测试,结果一方非常满意,而另一方非常不满,这正是不堪外力冲击的原因。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很重要,要把对方的问题看做两人共同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我的问题”。

第三,有理智的人如果尚且珍惜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就要懂得给自己设置一些起码的交通规则。控制感情的温度和边界很重要,人性经不得太多的考验,既然如此就少考验自己。公开自己的婚姻状况,并不经意地说明对爱人的感情,是最简单的手段,手机屏幕设置成全家福,在办公桌或汽车里贴张全家照片都是在说:我爱我家。

第四,不随便和异性谈论私密话题,因为人际关系法则里有非常确认的亲密关系指标,能谈论隐私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而异性往往认为对方倾诉隐私话题本身就是对两人关系的确认,也隐含着希望保持亲密关系的意思。如果对方先敞开心扉,就要巧妙回避:“谢谢你的信任,但我确实对你的困惑无能为力,你可以请教你的朋友或长辈。”

第五,掌握财富和权利的人要谨慎地使用财富和权利,拥有美貌者亦然。不要变自身的拥有为变相的诱惑,要知道,诱惑别人进陷阱并不是个人能力的象征。对方仅仅是服从了诱惑条件,而不是你本人,难道这不是对你本人的蔑视么?

我曾经非常认真地对老公说: 任何时候你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如果你留在这里,我永远会好好待你;如果你某天决定离开,我会好好待自己 让你放心地去。

最近有个香港电影,叫《出轨的女人》,描述几个被老公冷落的女人去找有偿帅哥寻开心的故事。电影的结尾有段剧情,就是丈夫发现妻子在外面经常光顾的有偿帅哥居然是自己包养的同性爱人,而这一切也被夫妻两人的儿子看在眼中。丈夫和妻子带着儿子回家了,他们也重新回到一张床上。过去曾经以为丈夫不把自己当女人所以愤恨宣泄的妻子终于知道丈夫更爱男人,而对妻子深深愧疚的丈夫也明白了自己可以继续自己的同性取向,同时也得尊重妻子的异性需求。于是夫妻卧室里走出衣冠不整的年轻帅哥,客厅里吃饼干的小儿子表情平静地看他穿好衣服离开。小儿子走进卧室,钻进妈妈的怀抱,而夫妻两人脸上都是满足的表情。外卖帅哥也许是以双性爱满足了丈夫的同性爱和妻子的异性爱,而小儿子也得以在完整的家庭环境中继续得到父母的爱。也许这不是为传统道德或现行法律所肯定的关系,但他们在不伤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采取的逻辑自洽也是一种可行方式,这或许也会为一些人解决现实困扰提供点思路。

实际上对性取向社会是逐渐持更宽容态度的。很多知名人物也是,其心理动机的来源更是非常复杂,有自身的人格倾向,以往生活经历中的某些暗示或强化,生物自身天然的同性理解接纳,还有意志自由派生的泛性自由。古今中外都有娈童,就是供成年男人作为性行为对象的少年男子。包括很多皇帝、将军、文人、哲学家、艺术家,他们爱女人也爱男人。反之有些女人也一样,爱男人也爱女人。这样的事情在别人身上就是故事,发生在异性恋伴侣的身上则成了难以接受的事故。

他和你结婚的时候是郎情妾意缱绻非常,但后来你发现他原来和另一个帅哥也保持了非常的亲密。当你责问他的时候,他无限委屈地告诉你他是双性恋,爱女人也爱男人,爱你也爱他的蓝宇。他说他不想离婚,但如果《婚姻法》许可,他也愿意把那个帅哥娶回家,然后过三人世界的婚姻生活。

不得不说有这样愿望的人是理想主义者,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因为目前的《婚姻法》还没有宽容到为所欲为的地步。也幸好没到那个地步,否则《继承法》也得颠覆性地修改。

遇到双性恋爱人怎么办?

首先,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双性恋心理的形成,问题是已经形成且短期内难以改变,那么你是否能更宽容地理解这并不是什么罪恶,只是他的个人性取向,有情感需求也有生理需求。不管你们的婚姻是否继续,你宽容的心态会让自己和对方都更放松更冷静地看待过去和未来,而不是把自己和伴侣逼进死胡同,来个鱼死网破的决绝。

其次,他可以双性恋,但是不是可以同时和你也和另一个男人保持着性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当然你们的婚姻内的性关系和情感关系更受法律保护。问题不在于小三是男人还是女人,而是你能接纳有小三和你分享你所爱的男人吗?情感的和生理的。能,还是不能?如果能,则不管小三是同性还是异性,那无所谓,你们可以以相对特殊的形式保持爱和性的关系,那是你们的自由。如果不能,同样不管小三是同性还是异性,恐怕都需要你和伴侣商量下谁出局,你还是小三?要么你离婚,去找一个异性恋的普通男人,而他和他不结婚的帅哥自由爱而性。要么是他和小三分手,回归家庭,而你也能接纳他的回归,并且不会再用这件事情挑起战火。
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 幸福的婚姻 pdf

新闻:双性恋导致离婚妻索赔被判驳回

来源:如东法院作者:陈庭庭2011年1月4日 13:49

2008年5月,吴某与周某在外务工期间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2009年2月,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开始的一段时间,夫妻关系和睦。但吴某很快发现自己的老公经常夜不归宿,每当问缘由时,周某总是说工作忙,需要经常加班。吴某开始怀疑周某可能有外遇,便开始秘密调查周某的行踪。经过几个月的细致调查,吴某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是“双性恋”,在外还有一个关系非常亲密的男朋友,双方已经在外同居生活了。吴某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一纸诉状将周某告上法庭,诉求离婚,并要求周某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费和青春损失费。 庭审中,周某在法庭上承认自己在性取向上是双性恋,表示同意离婚,但不愿赔偿原告任何损失。

法院审理认为,周某的不当行为严重伤害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周某表示同意离婚,可以认定双方的夫妻感情已经彻底破裂,故对吴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同居生活的,无过错方的配偶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但周某与同性同居生活,不符合法律的明文规定,吴某要求周某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费和青春损失费,无法律依据。据此,法院遂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分析上述案例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第一,双性恋还是单性恋,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是某人自己的事,只要他不是刻意隐瞒欺骗谋取婚姻外壳做保护伞。在该案例中,周某是双性恋,这是他自己的事,但作为结婚对象的吴某有权在结婚前就知道周某的真实性取向,周某的隐瞒实际是自私的自我保护,和对婚姻伴侣起码知情权的侵犯,因为吴某也有权在婚前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嫁给双性恋的丈夫。丈夫的隐瞒则剥夺了吴某的权利。

第二,目前的《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内容不够周严。因为有配偶者不仅可能与婚外异性同居生活,也可能与婚外同性同居生活,这种同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婚姻权益的侵犯。因而离婚赔偿条款需要根据时代特点而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尊重人权维护婚姻权益。

第三,双性恋不过是婚外恋的多种形式中的一种,不管对方婚外恋的另一方是男还是女,归根结底是婚外恋,所以通常对待异性婚外恋的常规态度基本可以嫁接给同性婚外恋。既然是婚外恋,就没有绝对不可挽回之说,恋的是身或者是心,都可能通过沟通、治疗、接纳、谅解、协调得到解决。

第四,尽管双性恋是性心理障碍的一种,但我们也不必滥施同情。因为这些人除非自己愿意努力调整,谁也不能剥夺他们要快感的自由,尽管那快感对另一些人来说好像噩梦。

有个英俊的年轻女孩,在高大的男友面前是率真的女友,在娇小的闺蜜面前是豪迈的“哥哥”。她自己坦言爱男友或爱闺蜜其实都是爱自己,爱不同的自己的不同侧面,饱受争议却毫无悔改,她说这是爱的勇敢,爱的纯粹。但她不曾向任何一方隐瞒真实的自己,她说这是起码的真诚。

最近看到最新统计,目前中国每天有五千对夫妻办理离婚,深感遗憾。这每年数百万对的分手伴侣未必都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情感末路。很多人是从未做好准备就带着幻想匆忙进入,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同,像股票止损一样立刻就跳出来。还有人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和磨合,觉得实在无法继续,才忍痛分手,其实可能仅仅是因为一道过不去的心理门槛,或者被情绪误导着做出并不理性的决定。所以我很想让这本书尽快出版上市,哪怕仅仅能为一对夫妻提供有益的帮助,也是值得的。当然,也希望给更多人一点思考一扇窗子,用些许微弱的光辉和温暖给人希望,给人鼓舞。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究竟能为别人做什么呢?说白了,不过是擦去镜子上的尘土,让人们能重新凝视真实内在,接纳生活真相,自我觉察,不断超越提升。

那么多的思考与探讨之后,更漫长的未来之路展现在眼前。也许过去的爱情生活和婚姻不那么尽如人意,但现在开始并不晚,生命还在,希望还在,我们还有心情看书听音乐,还有能力微笑或哭泣。

如果刚满十八岁,那么正好刚开始,如春雨中的玫瑰苞蕾,小孩子妒忌,老人家羡慕,当事人茫然;

如果已经二十多岁,徘徊在爱情路上婚姻门口,也算正当时,如鲜艳欲滴的樱桃散发着芬芳香甜;

如果已经跨进婚姻的门,正感慨围城内外的得失,好像厨房锅子上的红烧肉,或者加水,或者减火,或者添调料,人间烟火原是最大的修行,边烹饪边品尝,味道怎么样?

如果已经经历了情感的挫折或婚姻的波折,也还好,上天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觉察爱与疼痛。请相信,情感挫折婚姻波折都是对心灵能量的积累,也是一个人到达幸福彼岸的轮渡。一座因天灾而覆灭的城市能重新崛起,一个因战火而涂炭的国家能再次繁荣,有什么理由让一颗曾经充满爱和希望的心灵永远消沉麻木呢?

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些,你才逐渐发现,原来一直焦虑紧张得到失去,才会真的在焦虑中陆续失去。心理学上这是自我暗示带来的能量聚集,把事情发展向了我们原本担心的一面。

最近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婴儿从十楼坠下,却奇迹般生还。医生分析是这么小的孩子对坠楼没有潜意识和意识层面的恐惧感,所以身体放松柔软,虽然有部分骨折,但孩子没有表皮出血。所以这也告诉我们这些精神紧张深陷思索的人,也许不那么斤斤计较,转而泰然地接纳生活会更健康。

书稿写到最后,偶尔回顾发现其中不乏言辞犀利处,本意是希望知性而温婉地探讨和建议,一不留神,暴露本来面目,可见我也不过是个凡人。好在你我皆凡人,听听嬉笑怒骂,也看看悲喜人生,愿你我都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想要的答案,关于人性,关于幸福,关于情感。

别担心,拿出点勇气,加一些信心,深呼吸一口气,去吧。好好地爱自己,爱对方,爱家庭,爱孩子,爱这原本就值得你深爱的滚滚红尘。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爱人在从相识到结婚的五年中给予我的爱与支持,承担生活的重任,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接纳并不完美的我。也谢谢我的宝贝女儿,如天使给我无限欢乐。谢谢编辑辛勤协助,谢谢读者耐心看完,谢谢各位!

李媛媛

2011年中秋于北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8276.html

更多阅读

dnf免疫魔法书怎么获得 精 四风魔法书怎么获得

dnf免疫魔法书怎么获得 精——简介 《地下城与勇士》是一款韩国网络游戏公司NEOPLE开发的免费角色扮演2D游戏,由三星电子发行,并于2005年8月在韩国正式发布。该游戏是一款2D卷轴式横版格斗过关网络游戏 (MMOACT),大量继承了众多家用机

幸福婚姻法则 幸福的婚姻法则

幸福婚姻法则——简介 再美满的婚姻也有过一百次以上的离婚念头和五十次掐死对方的想法。更何况这是一个婚姻遭受物质观念、道德底线双重冲击和重建的时代,明明千挑万选,步入婚姻却总是追悔莫及。山盟海誓开始却各奔东西结束也不少见,

幸福的路人 刘若英亲爱的路人

7月17日,周三,天气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宁龙希望小学这应该算是今天的日记,同时,这也是我想要在五年级的最后一堂课上想要给孩子们念的一篇小文字,希望他们可以记住我这个幸福的路人。同样,我这个路人会永远牵挂着他们,我

魔法书《扫除力》读后感 扫除力在线阅读

魔法书《扫除力》读后感骊城一小 杨颖丽今天要隆重推介是如标题所示的《扫除力》。我这两天放假实在闲的,觉得生活不够充实,得买几本书充充门面。在当当上晃荡了半天,从生活保健晃到励志这一栏,这本《扫除力》飘在首页,看着也挺可爱的,

幸福的反义词 幸福的句子

幸福的反义词—孤独幸福是人心灵上的一种享受,是能够感觉得到的,人们往往认为幸福是在无限的欢乐中产生的。叔本华说过:“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孤独是幸福,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声明:《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 幸福的婚姻 pdf》为网友猛男打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