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王君老师的《夏感》的教学设计 王君背影教学实录

[转载]王君老师的《夏感》的教学设计 王君背影教学实录
原文地址:王君老师的《夏感》的教学设计作者:彭莉

教学内容的确定确实是语文教学所有问题中的“皇冠上的明珠”。这段儿时间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书,有些收获,但总的来说,还是很糊涂的。今天结合梁衡老师的《夏》再说说。

今年暑假,参加人教社在庐山的“和著名作家面对面”的活动,应邀讲《夏》。昨天,又在自己的班上讲《夏》,因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研目的,教学对象,所以,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截然不同。

暑假的课备得很辛苦。因为来听课的大多数是全国各地的教研员老师,课的级别比较高,具有鲜明的研究性质,所以我自己的定位是:不上“示范课”,上“研究课”,要有探索的鲜明特色,要有冲击力。这个课,前前后后思考了十多天,方案搞了好多套,一直到临上场了才定稿,真可谓“为伊销得人憔悴”。

昨天的课呢,是我自己的“校本教研”,面对我自己的班。孩子的基础比较弱,能力不算强,所以教学目标必须下沉。我的定位是:上灵动的常态课,落实基本的知识,训练基本的能力。课备得很快。因为有暑假的钻研做底子,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这两堂课,能力训练的核心是一样的:朗读。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全不一样。

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昨天的课。面对的是自己家的孩子。家常课,四十分钟,一篇课文全部解决。

我用的是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整个课堂分为五个部分,大体是这样呈现的:

程序

基本要求

操作亮点

训练点

导入

让学生猜“华夏”是什么意思?

思考抢答

知识积累

一、理读

集体朗读课文1、3、4、5自然段,在老师的帮助下概括:

1、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急促

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3、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4、夏天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1、让优秀学生配乐组合朗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用“夏天的是 的”句式说话,概括这段的段意。

3、明确全文“总分总”的结构。

1、诵读能力

2、概括能力

3、理清思路的能力

二、寻读

让学生寻找文章中最能揭示梁衡心中的夏的内涵的句子朗读、比较、背诵。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甄别,确定最有内涵的句子。

筛选核心信息的能力。

理解难句的能力。

三、赏读

带领学生字斟句酌。重点讨论落实课后练习题2,整理和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批注。

朗诵,讨论

咬文嚼字的能力训练。

散文语言赏析训练。

四、比读

结合课后练习题3中的诗歌《山亭夏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理解闲情逸致之美和《夏》中的激情热烈之美。

先读诗歌,

然后选择《夏》中的最能体现激情热烈情绪的语句来诵读。自然比较。

比较能力的训练。

在比较中感受梁衡之夏的特质

五、创读

1、提问学生: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夏》是写给谁的?

2、如果要把《夏》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你可以选择哪些句子作为名言呢?

3、配乐朗读教师的创写作品《青春──献给孩子们的“夏”》

抢答

激情朗读

语言活用的能力训练。

课文再创造的能力训练。

结语

“华夏”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

知识拓展。情感熏陶。

就这样简单。五“读”,一次“读”解决一个问题。层层推进。学生读得相当充分。孩子至始至终情绪高涨。所有的课堂练习全部解决。笔记也做得很好。总的来说学得很扎实也很灵动。

再说人教社的课。状态就完全不同。定位高。有些同行也提出了异议。我觉得很好。有争议的课才是有教研价值的课。没有争议,这课就白上了。

课堂目标达成和课堂的内容还是“朗读”。这是没有变化的。像《夏》这样的美文,不读,不读够,不读得口齿留香心潮澎湃,是无论如何也对不住作者的。

但怎么读呢?

人教社的课,我全部是定位在“创读”层面:我想教学生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浸濡式”的朗读方法。就是让诵读者深深地走进文本中,在诵读中创造,在创造中诵读。

一开始,还是朗诵全文。组合读,个人读、齐读、老师范读,配乐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了一遍。算是整体感知部分。我重点强调了首段和末段,提出一个问题:紧张、热烈、急促三个词语开篇就提出,在末段作者又重点强调了“紧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紧张”的含义基本是含贬义的。比如:物资缺乏;关系不友好等等。

这么一个贬义词。那么在《夏》中作者赋予了它什么新的含义呢?

这堂课,“紧张”是我的切入点。我的全部教学内容,都围绕“紧张”展开。这是我的主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说了说自己的初步感觉。然后,我提取出了文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点,通过“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夏》中的“紧张”之美。

第一处:是学生最能直接看出的人的“紧张”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

·弯着腰,流着汗,

·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

·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

·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

·该松一口气了,

·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快打 快打快割快割”。

然后在原文中加话,组织学生读:

(乌云来了)

快割,快割

(要下雨了)

快打,快打

这法子很好。学生本来对农业生产很陌生。这样一创读,朗读气氛马上就上去了,“紧张感”马上就出来了。

再让学生思考:

·因为_________

·所以紧张

此为“紧张”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处:稍微难一些了。诵读焦点是写夏季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的这些句子: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

·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先让学生读。然后比较:

·那长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背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那在地上生长着的瓜秧,

梁衡是炼字高手,这样一比,农作物的精气神就出来了。然后再让学生想像:

·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似乎……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似乎……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似乎……

这是一种“补白式”的朗读,只有补出来了,你才能读出味道儿。到这个时候,课堂的坡度开始呈现出来了。当时为了启发和调动学生,我和学生的对话可以算妙趣横生。孩子们开始很紧张,也慢慢开始放松了。我很遗憾没有多准备些图片。城市的孩子对农作物太陌生,如能看着图片,他们会说得更好一些。然后我归纳:

·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好像举着旗帜高高飘扬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好像在田野里歌唱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只朝着明亮那方

再组织孩子读,那情感就不一样了。接着让他们理性反思,自由发言:

·因为____________

·所以紧张

此为“紧张”的第二层含义。

要理解“紧张”的第三层含义,我用的手法更丰富一些。我带领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进第一自然段。

·麦浪翻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

·天上的云,

·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像海浪涌着

·一艘艘的舰船。

我说孩子们,第一段是个神奇的段落,如果我们此刻就在那艘舰船上,我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记住,就在第一段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那舰船上的我们

·会看到

·会听到

·会闻到

·会感受到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体会自由感受自由发言。

这是很高层次的阅读训练。这是以前学生根本就没有尝试过的阅读方法。学生需要先跳进文字,然后又跳出文字。这里边有信息的筛选,有理解有鉴赏有创造。这个环节,教师的点拨异常重要。没有办法预设,一切都需要生成。学生很激动,很亢奋,我也是。后来我打出总结的幻灯片:

·那舰船上的我们

·会看到

·芊芊细草长成密密厚发

·淡淡绿烟凝成黛色长墙

·火红太阳烘烤金色大地

·金色主宰一切美妙

·……

·那舰船上的我们

·会听到

·蚕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会听到

·麦浪翻滚如高亢的歌唱

·热风浮动如低音回响

·那舰船上的我们

·会闻到

·早已熟透了的麦子的清香

这样的创读,对这拨孩子是全新的体验。在我的鼓励调动下,大家诵读的热情越来越高!

我趁势推进,说:大家再比较这两类词语,感受梁衡心中的夏。

·沸腾翻滚

·扑打主宰

·滚动升腾

·迸发冲刺

轻飞曼舞 灵秀之气

春华秋实潜滋慢长

春花秋月闲情逸致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这一对比下来,孩子们似有所悟。我抓住机会点睛──夏啊,就是这样的: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

·经过半年的积蓄

·这时

·已酿成一种

·磅礴之势

·在田野上滚动

·在天地间升腾

夏啊,就是这样的: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

·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正是一个承前启后,

·生命交替的

·旺季。

我说,在这样的“夏”中前行──读──

·于是,

·那驾驶舰船的我们

·翻滚的是心浪

·扑打的思潮

驾驶着舰船前行

一路都是好风光

诵读,理解性地,创造性地诵读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课文,被巧妙地变形,成为了诗歌,成为了歌。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大合唱的指挥,让我们的乐团,从滞笨到灵动,从压抑到奔放,孩子们,读起来了,彻底燃烧起来了。

收官阶段,我问:

·因为

·所以紧张

孩子们说了不少。我总结。结合前三个层次的理解──

所以,紧张

不是焦虑

不是拖拉

不是占有

·是惜时如金聚精会神

·是渴望成长全力以赴

·是五官开放风光看遍

·它是热烈的情怀

·是急促的心跳

·是积蓄而来的磅礴之势

·是冲刺着的旺盛活力

·是滚动升腾的黄金色彩

·是勇敢挑在肩膀上的

·生命旺季

再读!再读!再读!

我追问:

猜一猜,梁衡希望把这热腾腾的夏天送给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孩子们当然说是农民。我追问,如果要把这篇文章送给我们自己,我们的同学呢?可以用吗?孩子们畅谈……

然后高潮到来了,雄壮的音乐声中,两个诵读最好的孩子开始读我的创写《青春》,我要把它送给今天来上课的孩子们。诵读气壮山河,感人至深。

最后我问,大家猜一猜,“夏”是什么意思?

结尾升华点题: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夏:中国之人也!

──《说文解字》

·山川如我

·——梁衡

结课。回肠荡气。

就是这样上的。这其实是一堂很纯粹的“美读课”。只是采用的手法比较“刁钻”罢了。

有人不喜欢,说是“过度阐释”等等。也有他们的道理。

梁衡老师跟我交流,说:你上得很精彩,是升级版的《夏》。我揣摩,这话有表扬也有商榷的意思。我的教学内容,确确实实已经超越了梁先生自己的写作意图了。我觉得很有意思。

探索而已。许多朋友觉得接受不了,也正常。

于我自己而言,永远不会有什么“过度”的问题,尝试状态就是这样,有时候会踩高跷,有时候会走独木桥,因此而被怀疑甚至受打击的。但这些怀疑和打击也是美好的,起码证明了一点,我没有走寻常路。

我愿意承受这些。在教学后记《被风鼓动的灵魂》中,我阐述我的理由。或者说,不是理由,仅仅只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宣布。

我不会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活着,更不会看任何人的脸色而活着。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

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本能。

[附让学生们最后诵读的诗。这是我“创写”的。很是掀起了高潮啊]

青春

——献给同学们的“夏”

那少年的灵秀之气

经过多年的积蓄

这时

已酿成一种

磅礴之势

在校园里滚动

在天地间升腾

青春到了

青春正当春华秋实之间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青春是一个

承前启后

生命交替的

旺季

青春啊

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青春的旋律是紧张的

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青春就应该像那田间挥镰的农民

弯着腰,流着汗

麦浪翻滚了

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

快打!快打!

青春哪

就是那高高挑着绿叶的棉苗

就是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就是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就是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

就是翻滚的麦浪

扑打着远处的山

天上的云

就是那海浪涌着

一艘艘的舰船

青春就是金色

主宰着

世界的一切

充满整个青春的

是一种

紧张

热烈

急促的旋律

我,我们

要大声赞美

这个春与秋之间的

金黄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9054.html

更多阅读

《马说》复习教学案

《马说》复习教学案yingshanhong689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词语盘点(一)重要词语解释 1、伯乐:本名孙阳,春

声明:《转载 王君老师的《夏感》的教学设计 王君背影教学实录》为网友欲盖弥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