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巨鲤必征鱼竿

[转载]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巨鲤必征鱼竿
国色天香!原文地址: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作者:周南驿

遥忆儿时的江南,除了悠悠的茶香,就是那鲜鲜的“西湖醋鱼”了。记得梁实秋先生写过这方面的美文,原因是他的外婆也是杭州的,因此他写那篇文章时,文中一定有浓浓乡谊。这道菜要选用西湖草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清养一两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两三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道鲜嫩酸甜.肉滋别具特色。

洛阳人喜食鲤鱼,这里的黄河野生鲤鱼是一种特产。李太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孟津,洛阳之北黄河上的一个古老渡口,武王会八百诸侯於此,渡此河以伐纣,有鲤鱼跃於舟中,视之为祥瑞。

周代所谓的八珍,其中就有鲤尾,以鲤之尾而入御膳,这鱼必定三尺以上了。从那时起,黄河鲤鱼来就是鱼类中的上品。诗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可见黄河鲤鱼身价之贵。它外观金色,而有光泽。鳍尾略红,嘴上两根尖须,煞是好看。而肉厚刺少味鲜,过去素有“家鱼之首”的美称。,

据说,鲤鱼的家族非常大,有河鲤、江鲤、湖鲤、塘鲤等。不同水域、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鲤鱼,吃起来品味大不相同。我国最有名的“河鲤”是“黄河鲤鱼”。汉代乐府中的一首《羽林郎》写道:“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傅毅《七激》:“绘其鲤鲂,积如委红。分毫之割,纤如发芒。”诗人王维的长诗《洛阳女儿行》中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近代文人徐珂的《清稗类钞》也说:“黄河之鲤甚佳,但以开封为最……甘鲜肥嫩,可称珍品。”可见黄河鲤鱼一直为人们所珍视。但是,徐珂的《清稗类钞》说开封鲤鱼为最,也未必如此,因为他未来过洛阳。

在传统洛阳菜中,黄河鲤鱼做法很多,有活鱼活吃、糖醋熘鲤鱼、红烧黄河鲤鱼、一鱼六吃等。但名贵的是酒煎黄河鲤鱼、大唐御制鱼鳞冻。

酒煎黄河鲤鱼是西晋北魏洛阳一道名菜。《晋书·石崇传》说:大富豪石崇“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金谷园里的宴会,更是冠绝当代。宴席上的名菜有:周代八珍、宫廷八珍、酒煎黄河鲤鱼、山珍之冠猴头蘑等。到北魏时,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彧、清河王元怿等人,他们的贵族宴会,酒煎黄河鲤鱼是主菜。酒煎黄河鲤鱼,其主要佐料是一种酒,即鹤觞酒。《洛阳伽蓝记》说:“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齎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命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

黄河鲤鱼的鱼鳞入药入菜早已有之,《龙门石刻药方》就有记载,鱼鳞有养生功效。现代医学证明,鱼鳞含有较多的卵鳞脂,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铁、锌、钙和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此外,鱼鳞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还含有介壳素,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当今洛阳名菜中有大唐御制鱼鳞冻,此菜为唐代洛阳宫廷大菜。以野生的黄河鲤的鱼鳞为主料,经煮、冻工艺做成。据说,此菜与唐高宗有关。高宗、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第二年腊月,有次偶染疾病,食欲不振,三日未尽食。这时,洛阳的一名张姓老渔翁,献出祖传的鱼鳞冻制作方法,称是食疗之验方。武则天按照此方,亲自制作鱼鳞冻一道,高宗食之,精神为一爽,疾病全消。此后,此莱列为宫廷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到北方后,一直喜食黄河鲤鱼,故作此小文以志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924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情执:超凡入圣,是解决之路

原文地址:情执:超凡入圣,是解决之路作者:一念行者问:上次您曾谈到情执是众生执著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严重的一种,我感觉也是这样,尤其是对失去最爱的有情生命,那种思念如果不加制止,任其发展,真能让人发疯.所以很希望您能就破除情执问题给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读《论语别裁》有感之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

声明:《转载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巨鲤必征鱼竿》为网友自古空情多余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