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百年.1900—2000 典藏作品集 版画作品集



1900——1929

中国作为木刻版画的发明国,其渊源可上溯到2000余年前。其间经历了唐代的普及、两宋金元的全面发展,直至明代的鼎盛时期,清末因石印等新印刷术的传入使木刻版画走向衰微。20世纪的前30年,版画处于平淡无奇的局面,书籍插图已很少使用刻版画,自绘、自刻、自印的创作版画虽有人尝试但尚未形成势头,只有民间木版年画以其拙朴的画风记述着审美情趣的演化与现实生活的变迁。此时的年画作坊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桃花坞、杨柳青、武强、潍县、开封、漳州、绵竹等重要产地影响大,画样多。除一些传统题材外出现了一种“改良年画”,内容有破除迷信、办学堂、提高女权、兴实业等反映社会进步的作品。辛亥革命后一些版画以宏大的场面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贴近现实、关注社会变革成为当时木版年画的题材取向,之后的内战及日德争战青岛等也都在民间木版年画中有所表现。由于木版年画的行广及众与形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极具宣传教育与审美熏化作用。但中国版画专业品位的提升,还有待版画家这一创作群体的出现及创作版画的兴起。



1

花园赠珠

湖南隆回

清末



2

上海汽车电船

河北武强

清末



3

太后放粮

河北武强

1901

木版

25.5×46cm



4

老鼠嫁女

福建漳州

清末

木版

28×44.5cm



5

革军大战武昌城

福建漳州

民初

木版

28×45cm



6

蝶戏图(左)摩登女子骑车(右)

四川绵竹

清末



7

同盟军新立协约大会

河北武强

1919

木版

78×100cm



8

天津租界

天津杨柳青

民国

木版

60×100cm



9

文明娶亲

天津杨柳青

民初

木版

61.5×100cm



10

四川真景全图

河北武强

民初

木版

44×67cm



11

日德争战中国青岛

河北武强

1917

木版

48×54cm



12

九狮图

山东高密

清末



13

刘备招亲

福建福鼎

清末

左慈戏曹



14

算命先生 卖鱼婆

江苏扬州



15

大战山海关

河北武强

民初

木版

29×52cm



16

女学堂演对图

天津杨柳青

1905

木版

66×130cm



17

新年吉庆

天津杨柳青

清末

石印

75×125cm



18

鹤鹿寿星

福建漳州

清末



19

南北军大战天安门

河北武强

民初

木版

78×100cm



20

河间府演大操

河北武强

民初

木版

78×100cm



21

上海火车站

江苏苏州

清末



22

中华成立 民国自强

天津杨柳青

民国

木版

56×118cm



23

新刻天津紫竹林跑自行洋车

天津杨柳青

近代

木版

60×102.5cm



24

推灯纪念

天津杨柳青

民国

木版

34×48cm



25

女子求学

天津杨柳青

民国

石印

38.5×46.5cm



26

大战天津

河北武强

民国八年

木版

78×100cm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1

怒吼吧中国

李桦

1935

木版

18×13cm

李桦(1907年-1994年),广东番禺人,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留校任教。自30年代初即从事新兴木刻运动,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现代版画》丛刊,筹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曾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版画》主编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2

纪念柔石等

汪占非

1931

木版

22×13cm

汪占非(1911年-),江西贵溪人。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术学校,其后加入“—八艺社”和左翼美术家联盟,1939年延安抗大毕业后,先后在冀西邢台抗大总校政治部,十八集团军政治部鲁迅艺术学校,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工作。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西安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3

斗争

叶洛

1933

木版

18×12.8cm

叶洛(1912年-),浙江衢县人。曾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上海新华艺专,日本大学艺术科绘画系等。30年代参加左翼美联,1941年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美术研究室研究员,解放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工作。



4

饥民

胡一川

1930

木版

10.2×14cm



5

“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

江丰

1931

木版

15×19cm

江丰(1910年-1982年),上海人,1929年开始到白鹅西画会学画,1931年参加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会,后任左翼美联执委。1938年到延安,曾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部主任。建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文化部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6

到前线去

胡一川

1932

木版

20×27cm



7

马克思像

刘岘

1932

木版

29.5×18cm

刘岘(1915年-1990年),河南人。1932年开始木刻创作,曾组织未名木刻社。“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新四军,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解放后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8

交涉

萧传玖

1933

木版

11.5×22cm



9

小贩

金逢孙

1933

木版

12×11cm



10

街头

何白涛

1933

木版

23×19cm

何白涛(1913年-1939年),广东汕尾人。曾入广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加入MK木刻研究会,后执教于南海县西樵中学。



11

搏斗

野夫

1933

木版

18.4×14.5cm



12

囚徒

许天开

1933

木版

16.3×21cm

许天开(1912年-),福建南安人。1930年入国立杭州艺专,木铃木刻研究会成员。1934年至1950年在印尼爪哇岛各地华侨学校任教,1951年回国,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部和中国美术馆工作。



13

矿工

周金海

1933

木版

11×15.5cm



14

爸爸还在工厂

罗清桢

1933

木版

20×16.5cm



15

苦力

陈葆真

1933

木版

14.5×21.6cm

陈葆真(出生年月不详),广东潮安人。193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与组织MK木刻研究会。1935年因从事木刻运动被捕,不久被释放,随即赴南洋。



16

母与子

陈铁耕

1933

木版

21.5×12.5cm

陈铁耕(1908年-1969年),广东兴宁人。1927年入杭州艺专,后在上海从事木刻和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参加“一八艺社”研究所和美联。1938年赴延安,创办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校并任校长,抗战胜利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授。



17

殉难者

陈铁耕

1933

木版

陈铁耕(1908年-1969年),广东兴宁人。1927年入杭州艺专,后在上海从事木刻和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参加“一八艺社”研究所和美联。1938年赴延安,创办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校并任校长,抗战胜利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授。



18

静物

赖少其

1934

木版

12×15.6cm



19

逆水行舟

罗清桢

1935

木版

12.5×16cm



20

转变(连环画两幅)

陈普之

1933

木版

陈普之 (1911年-1 950年),广东人。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与组织MK木刻研究会,参加左翼美联,1934年回家乡执教,后参加工运,1950年牺牲。



21

卢那卡尔斯基像

曹白

1933

木版

14×8.8cm



22

清道夫

夏朋

1933

木版

11×10.7cm



23

古城小景

关广志

1934

铜版

关广志(1896年-1958年),满族,吉林人。毕业于沈阳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留学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回国后先后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后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4

鲁迅像

曹白

1933

木版

13×9.6cm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25

春之田园

潘业

1935

木版





26

《毁灭》连环画两幅

温涛

1935

木版



27



许仑音

1935

木版

许仑音(约1914年-1935年),浙江人。曾在北平师范大学学习,自学木刻。



28

负伤的头

张望

1934

木版

18×13.4cm

张望(1916年-1992年),广东潮安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MK木刻研究会负责人之—。曾在重庆《新华日报》、育才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解放后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29

饿

赖少其

1935

木版

12.5×22cm



30

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之四

胡其藻

1933

木版



31

新闻

张慧

1935

木版

张慧(1909年-1990年),广东兴宁人。1930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毕业后返乡任教,1932年开始从事木刻创作,后因从事抗日宣传受迫害离开教育界,结束木刻创作活动。



32

前线军民

刘仑

1935

木版

20×24cm

刘仑(1913年-1990年),广东惠州人。早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4年参加新兴版画运动,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监事,并主持广东木协工作,历任广州画院院长,广州市文联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3

中国妇女

沃渣

1936

木版

沃渣(1905年-1974年),浙江青衢人。1925年先后在南大艺术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因参加革命入狱4年之久,1937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主任。解放后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荣宝斋经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34

呐喊

唐英伟

1936

木版



35

前面有咱们的障碍物

刘仑

1936

木版

刘仑(1913年-1990年),广东惠州人。早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4年参加新兴版画运动,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监事,并主持广东木协工作,历任广州画院院长,广州市文联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6

就食之群

段干青

1936

木版

10.2×14cm



37

刺敌

潘仁

1938

木版

13.3×12cm



38

高尔基像

郭枚

1936

木版

14.5×10cm



39

冰天雪地里的抗日游击队

丰中铁

1937

木版

15.7×23.5cm

丰中铁(1917年-1998年),四川广安人。1935年在上海自学木刻,1937年在重庆组织木刻研究会,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负责重庆会务,解放后在四川文联任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40

拾煤屑一群

伊夫

1936

木版



41

东北抗日义勇军

江丰

1937

木版

15×23cm

江丰(1910年-1982年),上海人,1929年开始到白鹅西画会学画,1931年参加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会,后任左翼美联执委。1938年到延安,曾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部主任。建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文化部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42

鲁迅遗容

黄新波

1936

木版

10.5×14cm



43

光荣的战绩

陈九

1938

木版

21.5×16cm

陈九(1916年-1942年),1938年参与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任理事。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年底随华北联合大学进入晋察冀,后不幸牺牲。



44

雪地行军

陆地

1938

木版

9×13.2cm

陆地(1917年-1982年),江苏苏州人。1933年开始自学木刻,1935年就读上海新华艺专,后参与成立刀力木刻研究会,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解放后曾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45

炸后

万湜思

1938

木版

23×16cm

万湜思(1915年-1944年),浙江人。自学木刻,曾出版木刻集《中国战斗》。



46

朗诵诗

卢鸿基

1938

木版

12.5×10cm

卢鸿基(1910年-1985年),海南琼海人,1930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参加“一八艺社”,后参与组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任常务理事,解放后在海南、杭州工作,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艺委会秘书,《美术与教育》主编等职。



47

乞讨

马基光

1938

木版

12×9cm

马基光(1915年-1979年),回族,河南开封人,193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木刻创作。解放后任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等职,创研部副主任等职。



48

农民

王良俭

1938

木版

14×10.1cm

王良俭(1917年-1938年),浙江乐清人,曾留学日本,抗日战争初期在乐清青年服务团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并与野夫等组织春野美术研究会。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49



林夫

1938

砖刻

8.4×12cm



50

饥民

李平凡

1939

木版

17.4×12.5cm



51

商订农户计划

焦心河

1938

木版

10.2×15.3cm



52

抗日前线的露天剧场

秦威

1939





53



力群

1938

木版

19×14cm

力群(1912年-),山西灵石人。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后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与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术》副主编,《版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54

上山

安林

1938

木版

安林(1917年-),福建厦门人。1937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解放后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55

巩固团结 抗战到底

刘岘

1938

木版

13×11.7cm

刘岘(1915年-1990年),河南人。1932年开始木刻创作,曾组织未名木刻社。“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新四军,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解放后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56

军民合作

宋秉恒

1939

木版

33.8×26.5cm

宋秉恒(1912年-),浙江绍兴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员,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57

铅印突击工

陈叔亮

1940

木版

12.7×18cm

陈叔亮(1902年-),浙江人。1938年赴延安,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解放后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58

与民休息

谢梓文

1940

木版

8×7cm



59

民兵埋地雷

郭钧

1939

木版

14×25cm



60

和平神畔侵略烟火

梁永泰

30年代

木版

43.5×10.5cm



61

响堂铺伏击队

艾炎

约40年代早期

木版

艾炎(1914年-1998年),广东宝安人。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木刻工作队队长。1950年以来历任总政文化部美术创作组组长,外文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62

羊群

古元

1940

木版

12.5×17cm

古元(1919年-1996年);广东中山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美术工场木刻组组长,美术研究室创作组组长,中央新闻摄影局美研室副主任。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63

牧羊女

焦心河

1941

木版

21.5×18cm



64

民兵妙计打退敌人

吴耕

40年代中期

木版



65

战地休息

吕琳

约40年代晚期

木版

26×35cm

吕琳(1920年-1994年),山西吉县人。1938年开始木刻创作,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历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66



施展

1939

木版

18.7×13.5cm



67

游击队

王大化

1939

木版

8.4×9.5cm

王大化(1919年-1946年),山东潍坊人。“九一八”事变后创作第一套木刻作品《呐喊》,1936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学校,1939年赴延安,后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教师,参与创作并主演《兄妹开荒》,参加创作并导演《白毛女》。



68

鲁迅与高尔基

陈烟桥

30年代

木版

陈烟桥(1911年-1970年),广东东莞人,1928年入广州美术学校西画科,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专西洋画系。曾任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解放后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69

四川茶馆

尚莫宗

1941

木版

14.2×10cm



70

和民众奏在一个旋律里

李劫夫

40年代中期

木版

李劫夫(1913年-1976年),江西于都人。1937年曾在青岛任小学教师,后到延安人民剧社工作,解放战争中任文艺工作团团长,解放后历任东北音专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等职。



71

延安鲁艺校景

力群

1941

木版

19×12.5cm

力群(1912年-),山西灵石人。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后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与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术》副主编,《版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72

春耕

苏光

1947

木版

19×28.5cm

苏光(1918年-1999年),山西洪洞人。1938年参加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创办《长城画刊》,1941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1949年任重庆西南画报社社长,1957年从人民日报社调山西省文联。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73

盘查哨

沈柔坚

1941

木版

21×17cm

沈柔坚(1919年-1998年),福建诏安人。早年肄业于福建省立师范学校,1938年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绘画组,开始专业创作版画和水粉画。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74

重建

李少言

1942

木版

32×24cm

李少言(1918年-),山东临沂人。1938年在延安开始版画创作,后在八路军120师任贺龙、关向应的秘书,1941年任晋西北木刻工厂厂长,解放后历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75

孩子在饥饿中

黄荣灿

1941

木版

6.4×3cm



76

开会

邵宇

1942

木版



77

民兵

吴劳

1942

木版

14×20.2cm

吴劳(1916年-),浙江义乌人。先后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学习。1939年起到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任教,在延安从事美术创作及宣传工作。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78

嘉陵江边

王琦

1941

木版

13×17cm

王琦(1918年-),四川宜宾人。1919年随父母亲去重庆定居。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在国统区参加革命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美术》和《版画》主编,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79



陈仲纲

1942

木版

13.5×18cm

陈仲纲(1915年-),广东南海人。1932年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版画,后加入现代版画会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7年定居香港。



80

神圣的教堂

林仰峥

1942

木版

21×23cm



81

小八路

夏风

1942

木版

17×24cm



82

春耕

涂克

1943

木版



83



韩尚义

1941

木版

25.4×20cm



84

挖窑洞

武德祖

1941

木版

42×15.5cm



85

抗战时期的四川农民

刘铁华

1943

木版

33.4×17.2cm

刘铁华(1917年-1997年),河北苏县人。1933年入北平美术学校,1942年在重庆参与主持中国木刻研究会工作。任河南大学美术系版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86

孤独——流亡途中所见

黄新波

木版

17×21cm



87

日兵之家

徐灵

1942

木版

16.4×21cm



88

欢迎

陈烟桥

1944

木版

30.5×30cm

陈烟桥(1911年-1970年),广东东莞人,1928年入广州美术学校西画科,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专西洋画系。曾任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解放后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89

减租会

古元

1943

木版

13.5×20cm

古元(1919年-1996年);广东中山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美术工场木刻组组长,美术研究室创作组组长,中央新闻摄影局美研室副主任。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90

宜山妇女

陆田

1943

木版

13×20cm

陆田(1916年-),江苏无锡人。1936年开始木刻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在湖南主编《诗与木刻》。后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91

嘉陵纤夫

汪刃锋

1943

木版

38×25.5cm

汪刃锋(1918年-),安徽全椒人。1938年在大别山参加抗日救亡,1939年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1942年参与组织中国木刻研究会任理事,1949年后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时,当选为常务理事、长兼展览部部长,同年调北京画院。



92

苗寨

刘平之

1943

木版

13×18cm

刘平之(生卒年不详),四川人。少年时代求学于上海,毕业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抗战时期从事木刻运动,后工作于重庆文联,现已逝世。



93

放大镜下的法西斯

赵延年

1943

木版

11×11cm



94

春耕

涂克

1943

木版



95

牛犋变工队

胡一川

1943

木版

11.4×18.8cm



96

末一颗子弹

荒烟

1943

木版

17×37cm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97

家庭生产会议

计桂森

1943

木版

15×21cm

计桂森(1921年-),山西人。1939年到陕北,翌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



98

出击

武石

1943

木版

12.4×19.5cm



99

出发之前

刘韵波

1943

木版

18.5×16.5cm

刘韵波(约1912年-1943年),河南人。1937年前就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1940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鲁迅艺术文学院木刻工作团,1943年秋冬之交,为收集抗日英雄的斗争材料,遭敌人包围,不幸牺牲。



100

马本斋将军的母亲

罗工柳

1943

木版

17.8×21.7cm



101

负木者

赵延年

1944

木版

14×16.8cm



102



章西崖

1946

木版

10.5×10cm



103

街头画展

苏晖

1943

木版

苏晖(1917年-),河北藁城人。1937年起入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1950年后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研究室创作员,全国城市雕塑规划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04

晚归

余白墅

1942

木版



105

孤儿寡母

龙廷霸

1945

木版

20×13cm

龙廷霸(1916年-1995年),广西天筹县人。1938年毕业于广西省立艺术师范高级班。曾任广西艺术馆美术部研究员,《广西日报》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06

刘伯承像

熊雪夫

1944

木版

12.2×9.5cm



107

买米

林樾

1946

木版



108

防旱备荒

戚单

1944

木版

15.2×20cm



109

欢送上前线

赵泮滨

1945

木版

12×24cm



110

抢渡大渡河

刘蒙天

1945

木版

21×22cm

刘蒙天(1918年-),浙江嵊县人。1938年入抗大和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在抗大分校和晋绥军区政治部工作,曾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111

向人民政府建议

萧肃

1944

木版

21×27.5cm



112

延安风景

白沙

1945

木版

14.3×20.6cm



113

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

张望

1945

木版

12×18.5cm

张望(1916年-1992年),广东潮安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MK木刻研究会负责人之—。曾在重庆《新华日报》、育才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解放后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14

推磨

马达

1945

木版

13.2×17.8cm

马达(1903年-1978年),广西北流人,1923年入广州美术学校,参加了广州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曾任领导工作,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历任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文化局顾问。



115

大战平型关

范云

1944

木版

26×12.5cm



116

朱门外(台湾生活组画)

朱鸣冈

1946

木版

19×16cm

朱鸣冈(1915年-),安徽凤阳人。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 939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52年调入鲁迅美术学院任版画系主任,现为鲁迅美术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17

陕北风光

张映雪

1945

木版

18.7×27cm

张映雪(1916年-),山西夏县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118

三代

朱鸣冈

1946

木版

18×24cm

朱鸣冈(1915年-),安徽凤阳人。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 939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52年调入鲁迅美术学院任版画系主任,现为鲁迅美术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19

把牲口夺回来

沃渣

1945

木版

18.5×29cm

沃渣(1905年-1974年),浙江青衢人。1925年先后在南大艺术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因参加革命入狱4年之久,1937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主任。解放后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荣宝斋经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20

货郎担

夏风

1945

木版

13.8×18.7cm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121

桂林紧急疏散

蔡迪支

1945

木版

23×32cm



122

打靶

夏风

1945

木版

12.8×16.6cm



123

采石工

王琦

1954

木版

23×28cm

王琦(1918年-),四川宜宾人。1919年随父母亲去重庆定居。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在国统区参加革命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美术》和《版画》主编,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24

粮丁去后

李桦

1946

木版

24×34cm

李桦(1907年-1994年),广东番禺人,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留校任教。自30年代初即从事新兴木刻运动,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现代版画》丛刊,筹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曾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版画》主编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25

饥饿之挣扎

麦杆

1946

木版

35×50.8cm

麦杆(1921年-),山东招远人。曾任新四军漫画木刻组教员,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126

修运河水闸

杨涵

1946

木版

18×15.5cm

杨涵(1920年-),浙江温州人。5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生班。1940年起从事木刻创作,参加新四军后长期在部队做美术工作。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副总编辑,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127

饥民

戎戈

1946

木版

18.5×25cm

戎戈(1923年-),浙江宁波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41年开始从事木刻创作,1959年起调报社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28

《狱中纪实》组画之五

王树艺

1945

木版

11.5×15.5cm

王树艺(1916年-1999年),贵州毕节人。1936年自学木刻。1940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的工作,1942年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学习,1949年后历任贵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29

深夜

徐甫堡

1946

木版

21×16cm



130

在自己的岗位上

胡考

1944

木版

9.8×7.8cm



131

帮助老百姓扬场

邹雅

1946

木版

13×11.5cm

邹雅(1916年-1974年),江苏无锡人。30年代开始创作木刻,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解放后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北京画院院长等职。



132

学校的暑假

聂云挺

1946

木版

16×21cm



133

润河集攻坚战

屠炜克

1947

木版

14×19.5cm



134

诉苦

彦涵

1947

木版

14.5×20cm



135

高尔基小说插图

刘建庵

1945

木版

17×12.7cm

刘建庵(1917年-1971年),山东人。早年在上海习画,1938年与力群、马达等在汉口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后在桂林继续从事木刻运动和教学工作。



136

陋巷

程至的

1947

木版

11×9cm



137

张老师早

杨可扬

1947

木版

18×24cm

杨可扬(1914年-),浙江遂昌人。1937年开始木刻创作,1946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其间与郑野夫等从事木刻用品生产和供应,编辑出版版画书刊。解放后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等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上海版画会会长。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38

《怒潮》组画之一

李桦

1946

木版

20×27cm

李桦(1907年-1994年),广东番禺人,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留校任教。自30年代初即从事新兴木刻运动,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现代版画》丛刊,筹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曾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版画》主编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39

教授

杨可扬

1947

木版

21.5×16.5cm

杨可扬(1914年-),浙江遂昌人。1937年开始木刻创作,1946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其间与郑野夫等从事木刻用品生产和供应,编辑出版版画书刊。解放后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等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上海版画会会长。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40

闻一多像

夏子颐

1947

木版

18×24cm



141

街头

邵克萍

1947

木版

21×16cm

邵克萍(1916年-),浙江镇海人。早年求学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1940年为配合木刻运动,参与从事木刻用品生产及美术书刊编印业务。曾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组织部副部长,上海版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42

沉默的抗议

杨讷维

1947

木版

29×20.5cm

杨讷维(1912年-1981年),广西藤县人,30年代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解放后历任华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143

卖血后

黄新波

1948

木版

33.5×21cm



144

烧毁地契

古元

1947

木版

28×18.5cm

古元(1919年-1996年);广东中山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美术工场木刻组组长,美术研究室创作组组长,中央新闻摄影局美研室副主任。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145

苦力

张怀江

1947

木版

17.5×36.5cm

张怀江(1922年-1989年),浙江乐清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50年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教授。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46

人市

张漾兮

1947

木版

27.5×29cm

张漾兮(1912年-1964年),四川成都人。1931年毕业于四川私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后发起组织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47

家破人亡

刃锋

1948

木版

15×22cm

汪刃锋(1918年-),安徽全椒人。1938年在大别山参加抗日救亡,1939年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1942年参与组织中国木刻研究会任理事,1949年后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时,当选为常务理事、长兼展览部部长,同年调北京画院。



148

检查

曾景初

1947

木版

18×24cm



149

渡长江

关夫生

1948

木版

13×19cm

关夫生(1919年-),广东人。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先后在129师、西南军区、总政、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



150

抢米

赵延年

1947

木版

25×22.6cm

1924年生。浙江湖州人。擅版画。浙江美术学院。1938年进上海美专,学习木刻。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连环画代表作:《阿Q正传》(木刻)、《梦幻》。



151

消息

葛克俭

1948

木版

15.5×9cm



152

喂牲口

亚明

1949

木版

8.2×12cm

亚明(1924年-),1941年毕业于淮南艺术专科学校。早年参加革命,曾任记者、美术编辑、画报主编等职。50年代专攻中国画,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53

新兵

李志耕

1947

木版

22.8×32cm

李志耕(1917年-),浙江定海人。青年时代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0年开始学木刻。



154

弃婴

赵延年

1948

木版

11×16cm

1924年生。浙江湖州人。擅版画。浙江美术学院。1938年进上海美专,学习木刻。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连环画代表作:《阿Q正传》(木刻)、《梦幻》。



155

云梯

刘旷

1948

木版

20×12cm

刘旷(1920年-),四川岳池人。1938年赴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陕西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56

豆选

彦涵

1947

木版

29×37cm

彦涵(1916.07.23-2011.09.26),江苏连云港人,艺术教育家,版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1991年,中国美协和版画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157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

荒烟

1948

木版

17×37cm

本姓张,广东兴宁人。 1937年初中毕业后参加抗战宣传工作,同时开始自学木刻 。 1939年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第一幅木刻创作《雾中行军》,随后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半月刊上连续发表萧红小说《生死场》木刻插图 。 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过福建《大众画刊》、赣北《华光日报》附页《战地真容》、赣州正气出版社美术编辑 。 抗战胜利后去台湾 。 1948年赴香港,加入人间画会;同年进入粤中游击区工作 。 五十年代初到北京,一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历任美术编辑、美术部主任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 。 擅长版画 。 作品有早期木刻《末一颗子弹》,套色木刻《汉水铁桥工地》、《水仙花》,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



158

老人之家

陈望

1947

木版

15.2×16cm

陈望(1922年-),广东揭西人。1940年于广西省立艺术师范学校读书,后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9年从泰国回国后,一直在潮汕地区文联担任领导职务。现为汕头市文联名誉主席。



159

放回来的爸爸

麦杆

1948

木版

40×51cm

麦杆(1921年-),山东招远人。曾任新四军漫画木刻组教员,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160

愤怒的人民

杨讷维

1948

木版

21×31cm

杨讷维(1912年-1981年),广西藤县人,30年代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解放后历任华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161

黄河渡伤员

李少言

1949

木版

17.5×28cm

李少言(1918年-),山东临沂人。1938年在延安开始版画创作,后在八路军120师任贺龙、关向应的秘书,1941年任晋西北木刻工厂厂长,解放后历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62

说理

石鲁

1949

木版

12.7×16.8cm

石鲁(1919年-1982年);四川仁寿人。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40年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开始从事木刻创作。解放后任西北画报社社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163

和群众告别向江南进军
版画百年.【1900—2000】典藏作品集 版画作品集

黎鲁

1949

木版

18.7×17.3cm



164

农民订生产计划

谷虹

1949

木版



165

丈地

牛文

1949

木版

18.5×29cm

牛文(1922年-),山西灵石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1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晋绥边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荣誉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66

咱们自己的队伍来了

张漾兮

1949

木版

24×33cm

张漾兮(1912年-1964年),四川成都人。1931年毕业于四川私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后发起组织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67

我在海上一辈子

黄永玉

1949

木版

31.5×30cm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168

打草鞋——新四军生活组画

泰胜洲

1949

木版

34×50cm

1930——1949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br>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169

梯子搭在肩上

王流秋

1949

木版

10×15.5cm

王流秋(1919年-),广东潮安人。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5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1955年到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班进修结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70

牧童

阎风

1947

木版

18.5×11cm



171

喜气临门

张仃

1947

木版

张仃(1917年-),辽宁黑山人。1932年曾在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9年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172

参军图

洪波

1947

木版

29×34cm

洪波 :(1923.12—1985.12)天津人。擅长版画。1943年在北平艺专油画系学习。1945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助教、教务科长、讲师、副教授、院党委书记。作品有《庆功》、《青年烈士刘胡兰》、《参军图》等。



173

改造二流子

王式廓

1947

木版

16.5×25.5cm

王式廓(1911年-1973年),山东掖县人。30年代初先后就学于北平美术学校,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留学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1938年起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晋冀鲁豫北方大学。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副主任,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74

向封建堡垒进军

彦涵

1948

木版

30×35cm

彦涵(原名刘宝森 1916.07.23-2011.09.26),江苏连云港人,艺术教育家,版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1991年,中国美协和版画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175

人桥

古元

1948

木版

20.5×36cm

古元(1919年-1996年);广东中山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美术工场木刻组组长,美术研究室创作组组长,中央新闻摄影局美研室副主任。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76

打倒封建

石鲁

1949

木版

31.5×22cm

石鲁(1919年-1982年);四川仁寿人。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40年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开始从事木刻创作。解放后任西北画报社社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177

解放开封

金浪

1948

木版

金浪(1915-1999),浙江镇海人。擅长中国画。1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 作品有《慰问军属》、《渡过金沙江》、《东渡黄河》等。著录:《太行木刻选集》



178

清算图

莫朴

1949

木版

17.5×24cm

莫朴,1915生,笔名朴、璞,男,汉族,南京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擅长油画、美术教育。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我们战斗在苏北》(木刻)、《铁佛寺》(木刻连环画,与吕蒙、程亚君合作)、《平型关大战》(石版彩印年画)、《清算》(油画)、《宣誓》(油画)、《南昌起义》(油画)。

1950——1979

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是中国版画的成熟期。战乱结束,和平安定的环境为版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虽然也不断受极左思潮的干扰,但已不像战争年代那样要求版画紧紧配合政治运动,就接受对象的精神需求而言,也主要不是宣传教育,而是愉情、审美。所以版画开始确立自身,由功利型转向审美型。一些版画家在创作上注重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审美愉悦性。题材由人物拓展到花卉、风景各领域,版种不光黑白版画继续发展,而且套色木刻普及,水印版画兴起,铜、石版画进步,麻胶版、玻璃版材等也相继被开发利用。正规版画教育的展开,为版画队伍不断输送专门人才,版画家的专业化大大提高了作品的专业品位。<br>  然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文化大革命”的10年,却使版画滑入低谷。这是中国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直至“文革”后期版画家恢复了创作自由,才出现了一些风景版画与鲁迅题材的好作品,预示着版画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1

主人

徐匡 阿鸽

1978

木版

58×58cm

阿鸽(1948年-),女,彝族,四川省凉山人。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一直在四川美术家协会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

劈雪前进

关夫生

1952

木版

25×33cm

关夫生(1919年-),广东人。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先后在129师、西南军区、总政、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



3

故乡

张建文

1954

木版

27×38cm

张建文(1921年-),河南孟县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华北大学美术系,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曾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艺术室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



4

初踏黄金路

李焕民

1953

木版

55×49cm

李焕民(1930年-),北京人。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学习,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4年起在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工作,曾任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5

素昌蒲花

李平凡

1953

木版

40×40cm

李平凡(1922年-),天津人。青少年时代在日本学木刻,曾任日本新版画会干事,归国后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版画世界》主编。



6

早春

路坦

1954

石版

24×30cm



7

刚刚摘下的苹果

彦涵

1954

木版

35×44cm



8

吹口弦

黄永玉

1956

木版

31×25cm



9

方志敏

吴俊发

1956

木版

91×51cm

吴俊发(1927年-),江西广丰人。1943年开始木刻创作。现任江苏版画家协会会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10

拿鱼

莫测

1955

木版

30×20.5cm



11

孟泰肖像

路坦

1954

石版

40×24cm



12

《药》插图

顾炳鑫

1956

木版

26×19cm



13

最后一根钢梁

武石

1957

木版

87.5×53.6cm



14

筑路

英若识

1956

铜版

30×22cm



15

筑窑

白芒

1957

木版

23.6×18cm

白芒(1923年-);福建永定人。1943年开始刻木刻,195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做研究生。曾任华东美术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6

南屏晚钟

丁正献

1957

木版

25×35cm

丁正献(1914年-),浙江嵊泗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8年参加周恩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并与卢鸿基负责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工作,1939年在重庆参与创办《战斗美术》杂志。后任教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7

黎明

力群

1957

木版

35.5×25cm

力群(1912年-),山西灵石人。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后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与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术》副主编,《版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8

新城市

蒋正鸿

1958

木版

34×27.8cm



19

元茂屯公审大会

陈尊三

1959

石版

22×37.5cm

陈尊三(1929年-),辽宁铁岭人,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部研究室,1953年到苏联留学,195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回国后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工作: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

巡逻

俞沙丁

1954

玻璃版

59.2×40cm



21



修军

1958

木版

58.2×34cm



22

藏族女孩

李焕民

1958

木版

43×23cm

李焕民(1930年-),北京人。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学习,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4年起在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工作,曾任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23

山地冬播

陈天然

1958

木版

38×46.4cm

陈天然(1926年-),河南巩县人。30年代参加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木刻函授班。历任湖北艺术学院讲师,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4

《土改》组画——诉苦

张奠宇 赵宗藻 曹剑峰

1959

铜版

30.5×36cm

张奠宇(1929年-),浙江奉化人。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版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50——1979

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是中国版画的成熟期。战乱结束,和平安定的环境为版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虽然也不断受极左思潮的干扰,但已不像战争年代那样要求版画紧紧配合政治运动,就接受对象的精神需求而言,也主要不是宣传教育,而是愉情、审美。所以版画开始确立自身,由功利型转向审美型。一些版画家在创作上注重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审美愉悦性。题材由人物拓展到花卉、风景各领域,版种不光黑白版画继续发展,而且套色木刻普及,水印版画兴起,铜、石版画进步,麻胶版、玻璃版材等也相继被开发利用。正规版画教育的展开,为版画队伍不断输送专门人才,版画家的专业化大大提高了作品的专业品位。<br>  然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文化大革命”的10年,却使版画滑入低谷。这是中国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直至“文革”后期版画家恢复了创作自由,才出现了一些风景版画与鲁迅题材的好作品,预示着版画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25

蒲公英

吴凡

1959

木版

36×57cm

吴凡(1923年-),重庆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现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26

筑新路

王维新

1959

铜版

33×50cm

王维新(1938年-),浙江温州人。1965年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毕业,现为该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7

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工程

洪世清

1959

木版

47×37cm



28

强攻垃圾尾岛

黄树德

1957

木版

34×50cm



29

陈村水库

陶天月 易振生

1960

木版



30

空军指挥员

宋彦圣

1954

木版

20×16cm

宋彦圣(1926年-),江苏睢宁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任文工团员和报刊编辑,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1958年至195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木刻专业。



31

爸爸在工作

林仰峥

1954

木版

26.5×33.5cm



32

方志敏在狱中

张怀江

1956

木版

43×32cm

张怀江(1922年-1989年),浙江乐清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50年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教授。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33

赵水源

刘旷

1957

木版

75.5×36cm

刘旷(1920年-),四川岳池人。1938年赴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陕西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34

海燕

柯华

1955

木版



35

曲原

马达

1957

砖刻

34.5×23cm

马达(1903年-1978年),广西北流人,1923年入广州美术学校,参加了广州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曾任领导工作,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历任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文化局顾问。



36

送饭

张漾兮

1956

木版

20×60cm

张漾兮(1912年-1964年),四川成都人。1931年毕业于四川私立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后发起组织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37

刘志丹和赤卫军

古元

1957

木版

31.5×28cm

古元(1919年-1996年);广东中山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美术工场木刻组组长,美术研究室创作组组长,中央新闻摄影局美研室副主任。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38

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

梁永泰

1954

木版

34.7×23.8cm



39

抗议

赵延年

1956

木版

38×49cm



40

草原巡医

晓岗

1957

木版

27×40cm



41

森林小学

黄永玉

1957

木版

30.1×39.5cm



42

北方

布和朝鲁

1957

木版

19.5×26.6cm

布和朝鲁(1928年-);蒙族,原籍昭盟巴林右旗。1947年入冀察热辽联大,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版画。曾任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43

东方红 太阳升

牛文

1957

木版

34×34cm

牛文(1922年-),山西灵石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1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晋绥边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荣誉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44

鲁迅在木刻讲习会

李桦

1956

木版

25×32cm

李桦(1907年-1994年),广东番禺人,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留校任教。自30年代初即从事新兴木刻运动,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现代版画》丛刊,筹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曾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版画》主编等职。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45

巫峡

林军

1957

木版

38×73cm



46

扬帆出海

汤由础

1958

木版

25.5×28cm

汤由础(1912年-1971年),广东新会人。1927年到新加坡,以绘画和经营美术用品谋生,1950年举家回国。1956年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工作,先后任工作部主任,党组书记,广东画院副秘书长。



47

列宁会见中国志愿战士

伍必端

1958

木版

63×49cm

伍必端(1926年-),生于上海。1941年开始创作木刻,1946年入华北联大美术系学习。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版画系主任、教授,1956年赴苏联留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48

北海之春

王琦

1959

木版

29.5×29.5cm

王琦(1918年-),四川宜宾人。1919年随父母亲去重庆定居。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在国统区参加革命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美术》和《版画》主编,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9661.html

更多阅读

vivibear作品集 桐华作品集

vivibear作品集:北欧海盗之梦物语在千年之前的斯堪的纳维亚的土地上,带有东方血统的美丽公主,赫赫有名的挪威海盗国王金发王哈拉尔德,年轻勇敢的英格兰国王,冷酷俊美的征服者诺曼底公爵,共同在悠长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出浪漫的传奇

我吃西红柿作品集 盘龙

我吃西红柿是当今网络小说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并开创了小白文的写作风格,以下列出我吃西红柿的作品集:我吃西红柿《星峰传说》《星峰传说》状态:已完成 小说类别:奇幻修真 总字数:1565024内容简介:一名修真人渡劫失败,却没有魂飞

大型文学综合作品集《那年花下月影》目录 作品集

写在前面:1、本期主编:郭义猛、袁继伟;副主编:刘巍巍2、本书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预计在10月出版,届时将寄至各位作者手中。期间请勿频繁询问。3、本书为最后一期综合作品集。将来视情况再组织编辑出版。

声明:《版画百年.1900—2000 典藏作品集 版画作品集》为网友农村小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