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代歙县籍程氏家族述略,淮安风情,淮海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淮安淮海第一城

淮安清代歙县籍程氏家族述略

来源: 淮海晚报 2009-09-06 淮安风情







河下老街

淮安清代歙县籍程氏家族述略,淮安风情,淮海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淮安淮海第一城
 

岑山渡程氏支谱

 

清代淮安有一个安徽歙县籍程氏家族,自明末迁淮以来,该家族成员多落户安东(今涟水),定居山阳(今楚州),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当中有的成员渐入当地籍。由于其成员多经营盐业,因而他们普遍生活富足,尽管如此,他们的中许多人却乐善好施,孜孜好学,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中人才辈出,一直连绵数世不绝,形成了当时淮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综观淮安的歙县籍程氏家族成员具体情况,可以看出该家族具有如下特点:

 

一、生活豪奢,园林优美

 

淮安诸程几代人都经营盐业,属于盐商世家。明万历年间以来,一直实行纲盐法,该法把商人所领盐引编为纲册,凡纲册有名者,就具有永久性和垄断性,无名者不得加入。清代承明末纲盐法,仅略有损益。这就使得盐业成为具有垄断性的暴富行业,像程鉴,本来家道赤贫,后踵事盐筴,遂致巨富,成为淮北大商便是明证,由于几代人的积累,因而诸程颇富足。“国初时,业禺策计十三家,皆程姓,俱极豪富”、“程氏居此,酣歌恒舞无虚日也。”

 

有些成员的生活甚至可以用豪奢来加以形容,“方盐策盛时,诸商声华煊赫,几如金、张、崇、恺,下至舆台厮养,莫不璧衣锦绮,食厌珍错;闤闠之间,肩摩毂击,袂帏汗雨,园亭花石之胜,斗巧炫奇,比于洛下。”以下的事例更可见一斑:“乾隆四十九年春,皇帝南巡过淮,盐宪谕诸商人,自伏龙洞至南门外,起造十里园亭,以荻庄建行宫开御宴。……只于运河两岸,周鹅黄步障包荒,中间错落点缀亭台殿阁,间以林木花草。时在春末夏初,林花、萱草、牡丹、芍药、绣球,一一争妍。由西门至于府前,家家舒锦悬灯,户户焚香然烛。”

 

正是由于财力雄厚,他们往往大兴土木,使得自己的住所成为优美的园林,程氏园林驰名远近,于时泰《乙未夏日,乐斋主人偕同借榻程吾庐副使园林,即事漫成》中有句云“萍踪忽泊枚皋里,程氏名园贯人耳。”丁晏《萧湖曲并序》曰“楼后归岑山程氏,改名柳衣园,而曲江楼旧额犹存。程氏又于对湖起荻庄,敞厅飞阁,曲榭回廊,园亭之胜,甲于吾淮。”

 

据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记载,自明嘉靖间迄至清代乾嘉时期,河下构筑园亭共有65例。而其中主要是盐商构筑的,尤其是以程氏家族为最多,占三分之一强(计24例)。另一位山阳人范以煦在《淮壖小记》卷3指出:“吾邑程氏多园林。风衣之柳衣园、菰蒲曲、籍慎堂、二杞堂也,亭之曲江楼、云起阁、白华溪曲、涵清轩也,莼江之晚甘园也,亨道人之不夜亭也,圣则之斯美堂、箓竹山房、可以园、紫来书屋也,研民之竹石山房也,溶泉之旭经堂也,蔼人之盟砚斋、茶话山房、咏歌吾庐也,曲江楼中有珠湖无尽意山房、三离晶舍、廓其有容之堂。”

 

另有程娄东的漱石轩、程埈的可继轩、程梦鼐的懋敷堂、程沆的情话堂、程世椿的耘砚斋、程锺的岑山草堂、程小迂的伴竹居等。其中以曲江楼、菰浦一曲和获庄诸胜,最负盛名。

 

当时,曲江楼、菰蒲曲和荻庄,与扬州马氏的小玲珑山馆、郑氏休园和程梦星筱园等南北遥相呼应,成为江淮间著名的园林名胜,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学者,而程氏园林也成为当时淮安的著名的文化中心。

 

二、乐善好施,造福乡里

 

尽管家资殷富,淮安的程氏家族成员并没有为富不仁。恰恰与之相反,由于生活富足,财力雄厚,他们经常赈济孤弱,并且热衷于地方的建设。“好行其德者,又复振贫济弱,日以任恤赈济为怀,远近之挟寸长、求嘘植及茕独之夫,望风而趋,若龙鱼之走大壑,迹其繁盛,不啻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之所叙述,猗欤盛哉!”这主要和徽商的传统有关,明人金声曾指出:“夫两邑(休、歙)人以业贾故,事其亲戚知交而与共事,以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得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数家”(《金太史集》卷《与歙令君》)。此种济急周乏的乡党之谊,体现了徽商的群体意识。

 

赈济孤弱

 

许多程氏家族著名成员皆有赈济孤弱的品质,并能把其转化为一种自觉地行动,像程锺“见义勇为,赈穷恤患如饥渴之于饮食。御书‘谊敦任恤’匾额,遣侍郎沈德潜便道赍赐,以示褒奖。堂内酌订章程,部署有法,务令人得实惠。凡远人抱病投其中,蒙活者前后数万计”、程鉴“振恤寒困,赴人急如恐不及”、程嗣立“贷恤靡少间”,尤其是程朝宣,“急人难如恐不及。河决茆良口,庐舍漂没无算,水且及城。时朝宣移居山阳,闻难慨然曰:“吾从先人居涟数十年,其长老,吾故人也;其少壮,吾故人子弟也,何忍弃之!”乃破产助塞决口,躬厕畚锸,指挥筹画,卒赖其力而城以全。殁之日,四方会哭其家,有莫能举其姓字者。邑人感其义弗衰,为请占籍。程氏之占安东籍,自朝宣始也”。

 

参与当地的建设

 

尽管程氏家族大多数成员都没有入淮安本地籍,但显然他们把淮安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并且积极投入到淮安的建设中去。像程量越出资建育婴堂于北门府下坂,创建紫霄宫后楼,修前殿庑、大门,程锺造普济堂以收养孤贫,程昌鸣重建魁星楼,程梦鼐重建河下淮渎庙,助修新城外古红桥,创建郡城东黄土桥,尤为感人至深的是“初必忠居舍去学宫数武,每谓人曰:圣人之教,维系万世,而遗庙鞠为茂草,几筵不肃,神何以凭?吾虽布衣,终必兴之。至子朝宣,竭力修葺,孙埈、孙銮,复助资建明伦堂、大成殿,卒如其志”,穷三代人之力,才得遂心愿。

 

三、重视文教,名人辈出

 

徽州是个文风极盛的地区,新安商人素有“贾而好儒”的文化传统。这种乡土背景,在侨寓的程氏家族成员身上表现得极其明显,该家族成员十分重视文教,许多人都能文工诗,惠声远播。

 

重视长辈的言传身教及对子弟的培养

 

程氏家族虽“家颇素封,然颇多好文学者”。其长辈往往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像程晋芳的父亲程梦州好蓄古玩、字画、钟鼎之类,藏书五千六百余卷,而且自身的修养很高,像程嗣立诗书画兼善,而绝大多数成员皆工诗,更能体现他们对文化事业热衷的是他们经常捐资刻书,像程梦鼐刻《岑山渡支谱》,程崟刻有《韩笔酌蠡》、《望溪全集》、程锺刊《普济堂志》四册、刻吴山夫《别雅》。

 

他们还很重视对子弟的培养。不仅聘请族内的名士加以教育,像诸程争延致之(程绛)课子弟,严而有法,而且聘请当时的名士如史震林、金坛王罕皆、耘渠两先生、长洲沈归愚先生主坛席。

 

喜欢结交名流

 

程氏家族成员尤喜结交名流,像程晋芳交游遍天下,像“水南先生风流俊望,倾倒一时,交游满天下。凡文人逸士,道出淮阴,必下榻斋中,流连觞咏,历旬月不少倦。晚年家道遂落,而好客益甚。”由于河下地处南北之交,为南来北往之过客所必经之地,再加上程氏家族成员十分好客,极尽园林之盛,所以当时路过的许多名士都与程氏家族成员有交往,而且程氏园林往往成为他们品诗论友的最佳场所。像程嗣立的柳衣园,集郡中诸文士讲学楼中,延桐城方舟、金坛王汝骧、长洲沈德潜诸耆宿为之师,极一时切磨之盛;而程晋芳的桂宧楼也是四方文士来者觞咏的佳处,至于程茂的晚甘园、吟晖楼更是海内文士泊船淮阴城外必过访的地方。像当时的名流如袁枚、赵翼、顾栋高、吴敬梓等纷纷过往淮安,使得淮安一下子平添了许多风流余韵。遥想当时诸名士在程氏园林中高谈阔论的情景,至今想来仍令人悠然神往。

 

著述斐然

 

程氏家族成员大多工诗,而且许多人有专集留于世。另外,著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兴趣很广泛。

 

名人辈出

 

据《淮安河下志·科目》加以统计,明清两代,淮安程氏家族共涌现出进士6人、举人12人,贡生11人,武举1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该家族科甲蝉连,文人辈出,“高文懿行,四世凡十余人,皆为时所推。”《随园诗话》云“淮南程氏虽业禺策甚富,而前后有四诗人:一风衣,名嗣立,一夔州,名崟,一午桥,名梦星,一鱼门,名晋芳。”这四位诗人中,淮安便有三位,程梦星为程晋芳的叔叔,而据记载,程梦星虽然占籍仪征,但也时常往来于山阳和扬州之间(丁晏、王锡祺编:《山阳诗征续编》卷4)。

 

“自以歙人侨寓江北,先是爽林、风衣起淮上,开曲江坛坫,邗上则午桥,集南北名流,缟纻交满天下。其后流风将歇,而鱼门复起,而振其绪。”“初程氏以国初来邑占籍,代有令闻。自时厥后家中落,益束修自好,旧籍所纪、故老传闻班班可表见者尚十数人云”(《重修安东县志》卷十三)。

 

河下的精美石刻见证了程氏的富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9925.html

更多阅读

裴 氏家族 令氏家族

裴氏家族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世族的发祥地,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探源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

宁氏家族互助基金会管理办法 同学互助基金会倡议书

(经首届互助基金会讨论于 年月 日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宁氏家族的发展,促进家族的和睦团结,培养家族人才,发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家族兴旺,人人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第三条鼓励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信息

龚氏家族-龚氏起源 沈氏家族起源

相传上古时期,黄帝大臣共工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龚(Gōng)姓源出1、出自黄帝之臣共工氏的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有一支开始以单字“共”为整个

吴氏家族遗传历史 吴氏历史

吴氏家族探源吴氏家族远祖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的后稷(弃),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姬姓。约公元前11世纪,后稷第13代孙太伯和禹仲兄弟流亡荆蛮吴国,让三弟季历继承王位,放弃姬姓改姓吴,后由周武王追封为吴太伯,为吴氏家族的始祖。司马迁的《

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 金屋 李佩甫

李佩甫一个家族的前天、昨天和今天,这就是李佩甫的中篇小说《李氏家族的第十七代玄孙》(载《小说家》1986年第5期)所表现的基本内容。出版时间:1987年1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文转引自:亿知网:www.yizw.net引子七奶奶死了。她的生命用

声明:《淮安清代歙县籍程氏家族述略,淮安风情,淮海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淮安淮海第一城》为网友素面朝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