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时,觉得前面的词、曲都很平淡,但一切入副歌,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瞬间就击中了我。
“良辰美景奈何天”来自汤显祖的《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更早的出处是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为谁辛苦为谁甜”来自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两句放到一起,不仅把前面的词意给囊括了,也把整首歌的韵味给加深了。
第一段,从他的脸、她的发起兴。脸会变老,发会变白,如天色和火焰,都是一个过程:短暂。如同青春。而与短暂的狂欢相比,告别就显得漫长。不是物理时间上的漫长,而是心理时间上的。
第二段,从我的手、你的眼承接。手会变冷,眼会无神,像誓言和信念,都有一个过程:衰坏。如同岁月。而与放纵的过去相比,成熟就显得艰难。但终究会自然而然长大,就像天边流散云烟。
所以,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良辰美景”是说过去多么好,但终究要叹一声“奈何奈何”,因为再美好都要过去。都是过程,都是必然,谁也躲不过。无论是以前的柳梦梅和杜丽娘,还是后来的千千万万小伙子和好姑娘。
而“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重点,也不是像曾经那样,执着于是“辛苦”还是“甜”,而是到最后才发现,重点是“为谁”。就像蜜蜂从花园飞过,采了那么多蜜,记住的、喜欢的,可能只是某一朵花、某一种滋味。
甚至,这些感慨到头来会压缩、榨干,存在你的心里发酵,是埋在土里的儿女红,多少年后才有机会品尝。更多时候,你开始发现生活别有洞天,开始说,我明白了时间——
真的明白了吗?十八岁时你以为你明白了,二十三岁时你以为你明白了,四十岁时你说你真的明白了。可“明白”的定义是什么?不明白。但“时间”是什么你感觉得到。就是不断流走的那些无病呻吟的感慨,那些如今开始痛恶却再也找不回的矫情和做作。就是这首歌里说的:
疯了,累了,痛了。
笑了,叫了,走了。
【李笑天的回答(0票)】:
“却别有洞天”,最后的这个‘天’字读到的时候觉得有点别扭,别的都挺好

【李里的回答(0票)】:
喜欢这首歌~ 安静~
【陆海天的回答(0票)】:
一首诗歌吧。
【林志超的回答(0票)】:
词不知道,但王菲依旧是王菲,她的声音无可替代
原文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1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