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祥春 孙运龙 陈庆时间:2014-06-17 09:15:30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我们是跨世纪的擎天柱,我们是大陆桥的铁脊梁。大风口高唱大风歌,大风歌唱出新曙光……”迎着第一缕朝阳出操,阿拉山口边防连的官兵迎风吼唱连队的“大风歌”。
每年,阿拉山口8级以上的大风要刮120多天,官兵巡逻全要拴背包带、怀抱大石头。连队党支部书记周华说,在这里戍边守防没有点精神是不行的。
1962年,老战斗英雄、阿拉山口边防站首任站长吴光胜带着17名官兵,步行两天来到阿拉山口戍边守防。扎根“满山不见草,风吹石头跑”的阿拉山口,吴光胜和战友们一干就是7年多,他们战风沙、斗严寒、熬酷暑,创立了“三峰骆驼一口锅,顶风冒雪住地窝”的戍边精神。吴光胜去世后,人们按照英雄的遗嘱,把骨灰撒在了阿拉山口的风雪线上。
随着口岸的建设发展,阿拉山口成为了国家能源大通道和第一大陆路口岸。特殊的战略位置,给官兵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连队90%以上的官兵来自内地,面对异常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靠什么凝心聚气?党支部把连队精神浓缩为以“大风吹不动、诱惑打不动、强敌撼不动”为主要内容的“三不动”精神,以此激励官兵铁心向党,忠诚戍边。
连队周围被风吹得只剩石头不见土,种下去的树苗,没两天就被风吹成干柴。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官兵用麻袋装土,铺到光秃秃的山上,又从几十公里的外河坝拉来草皮,绿化周边环境,建起了文化长廊和边塞诗园,使之成为官兵的精神家园。
去年6月的一天,连长胡长财带队到某界标方向巡逻。行进途中,突遇狂风飞沙,胡连长带着战士用背包绳拴在一起,紧贴路基匍匐前进,风吹不动,沙打不迷,一直坚持巡逻到点位。最后不到2公里的巡逻路,他们用了一个半小时,返回连队后,他们胳膊肘和腿上都磨出了血,个个被飞石打得鼻青脸肿。
吼唱大风歌,传承老精神。大风席卷的瞭望哨英雄山上,庞凯满怀激情地朗诵起致老英雄吴光胜的诗句:
“三峰骆驼一口锅,沸腾着戍边精神的洗礼,骨灰洒落的地方,您的心灵归宿地,凝视五星红旗,我懂得哨位永远属于您,界碑是您的躯体,大风是您的呼吸……”
博尔塔拉军分区政委李印堂说:“阿拉山口边防连党支部带领一茬茬官兵,在精神传承中完成了思想上的嬗变和升华。”
连队营院内一尊石碑上刻着两个巨大的象形文字——“无风”。
这是官兵的内心写照:身处风口,不怕大风方能临危不惧、临阵不乱;心中无“风”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荣誉档案
新疆博尔塔拉军分区阿拉山口边防连被誉为“风中第一哨”。半个多世纪来,连队党支部带领全连官兵镇守大风口,扎实打牢铁心向党、忠诚戍边的思想根基,连续14年实现“零越界”的目标,连队先后被原乌鲁木齐军区授予“阿拉山口坚强堡垒”荣誉称号、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0余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近20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点睛
大风起兮,冷的边关热的情;云飞扬兮,铁马冰河鉴兵心。阿拉山口的坚强堡垒,一面风中搏击的旗帜,铁心向党,忠诚戍边;山口有风,我心无风,那是因为军魂在心中。
“将军学府”掌门人弥生泉的多彩人生
来源:国防部网作者:熊燕 郭友华 卜金宝时间:2013-11-25 10:17:02
中国军网北京11月25日电 熊燕、郭友华、解放军报记者卜金宝报道:在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脚下,有一所被誉为“将军学府”的湖北省军区老干部大学。自1986年建校以来,先后有严政、孔庆德、任荣等20多位在原武汉军区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前辈和省、市离退休干部就学,将军学员达140多名。从2002年起,担当“将军学府”校长的是年过八旬的原信阳陆军学院副院长弥生泉。10月22日,记者在“将军学府”采访了老将军,领略了他的多彩人生。
人物简介:陕西蒲城县人,1934年1月25日生,1951年7月入伍,历任师司令部作训科长,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处长、训练处长、军训部副部长、部长,信阳陆军学院副院长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两次荣立三等功,获朝鲜政府军功章一枚。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3年10月22日,弥生泉接受解放军报记者采访两次出生入死
1951年,弥生泉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家乡创办的陕西蒲城尧山中学来到西北军政大学二大队,走上了革命道路。1952年底,他随部队入朝参战,被分配到1军7师侦察科任英语翻译。
1953年4月,弥生泉奉命前往师左翼团258高地观察所执行侦听任务,并参加观察所值班和情报汇集工作。一天早晨,他正在前方观察哨值班,一位姓罗的老班长走过来,得知他还没有吃早饭时,对他说:“小弥,我替你值班,你去吃饭。”弥生泉谢过罗班长,离开观察哨不到半分钟,突然敌一发坦克炮弹击中观察哨。罗班长当场牺牲,另一位战士一支胳膊被炸断,弥生泉和战友将这位战士送往团救护所。终因失血太多,这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53年6月,在部队准备发起西线夏季反击战役前,弥生泉到师主攻团前指执行侦察任务。在反击战发起前一天,突然接到命令,要他速回师部执行其他任务。他连夜赶回师部。第二天拂晓,团前指遭敌机轰炸,坑道口被炸塌,100多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其中包括和弥生泉一起从西北军政大学分配到7师的两位战友郭仲明和蒋士杰。 弥生泉动情地说:“我能够走到今天,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包括牺牲的战友在内的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倍加珍惜。

1990年弥生泉在信阳陆军学院野外组织训练时小憩
1984时任武汉军区军训部长时的弥生泉(前排左4)参加在武汉召开的全军军事训练业务会议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牛晨斐)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军报编辑报告在“将军学府”引起强烈共鸣
老将军的心愿
百岁开国将军吴瑞山骨灰安葬九峰
苏联军歌《如果战争在明天》
(2011-01-06 01:59:47)转载▼
标签:军事
如果战争在明天
创作年份:1938年
作词:瓦西里.列别捷夫
作曲:波科拉斯
歌词: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敌人来袭,
如果黑暗要威胁着我们!
像一个男子汉,全体祖国人民,
站起来夺回我们的一切!
天空中,大地上,大海之中,
回荡地这歌声多庄严: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如果战争来临,全国动员起来,
从城市一直到那遥远的边疆~
全国人,团结紧,用那全部力量,
无情消灭那些入侵的敌人!
天空中,大地上,大海之中,
回荡地这歌声多庄严: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战斗机 在飞舞,机枪在 喷着火
坦克发出那巨大的轰鸣,
向着那战列舰,向着那步兵团
发动勇猛又快速地冲锋!
天空中,大地上,大海之中,
回荡地这歌声多庄严: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我们不愿战争,但会用这双手
保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在那战地中,我们拼搏胜利,
一次一次地重创着敌人!
天空中,大地上,大海之中,
回荡地这歌声多庄严: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醒来吧~人民呐~准备好,去出发
战鼓声一阵响过了一阵
听着歌 向前进,唱着它 向前进
我们的歌声是多么地动听
天空中,大地上,大海之中,
回荡地这歌声多庄严: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去出发
如果战争来临,如果明天爆发,
就今天准备好,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