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统“三剑客”最后的归宿 10P 军统和国民党的区别
国民党军统“三剑客”
下载 (23.18 KB)
2011-5-18 13:34
下载 (38.54 KB)
2011-5-18 13:34
沈醉二十八岁时,任军统局少将总务处长
沈醉(1914——1996),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统局,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28岁)、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个人履历
18岁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 1949年12月9日被卢汉(原国民党云南省主席)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特务。 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第二批特赦人员),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晚年沈醉
专员。 1980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一、气节
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28岁)、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陆惟一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一沈醉
件大事。沈醉在美国、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许多亲朋故旧和学生,他们都劝他留下来享享清福。沈醉对他们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劝亲友们回大陆看看大陆的变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二、晚年生活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国民党宣传沈醉早已“杀身成仁”,他在台湾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计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经人介绍,沈醉与小他10岁的杜雪洁正式结婚,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杜雪洁对沈醉体贴入微,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陪沈醉去月坛公园和大桥下面散步,还帮助丈夫整理报刊与信件。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洁精心制作了一个牌子,写上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应多休息、少谈话,每次见客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更不能连续会客。敬请亲友原谅。”沈醉对贤惠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外出开会或参观,总是细心地给妻子带回心爱的衣料或礼物,一次也没忘记过。
回忆录
一、回忆
沈醉先生,原军统少将,曾是戴笠的得意部下。据沈醉先生的朋友回忆沈醉手迹
说,沈先生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身上没有官气,外表十分儒雅,虽然干了多年体力劳动,这时已经全然看不出来。面色白皙,金边眼镜,常穿灰呢子的短大衣,风度翩翩,一只眼睛有些视力下降,看起来像一个大学教授。但这只是他的外表,实际上沈生性好动,爱笑,走路很快,杜年轻他30岁,但根本跟不上他的步子。 更令人惊异的是沈有一身很好的武功。沈先生总是拄一根拐杖,其实他根本用不着,那是他防身的武器。照他的说法,要是碰上劫道的,七八个人,他一根拐杖就应付了。劫道的没有见过,杜公可是见到沈先生吃核桃,从来不用锤子,都是手一捏就解决了——那时候沈先生都七十多了[1]。
二、入军统
他的武功是入军统前练成,并不是特务训练的结果。这一点在军统非常有名,也给他带来很大麻烦。1949年卢汉起义,沈醉和余程万等在昆明都被扣留,别人都是软禁,只有沈先生不但加上手铐脚镣,而且严令看守的哨兵到他身边盯着“他们怕我点穴。”沈先生笑对杜公说。大概是做特工出身,观察东西非常细致,他说一般人睁眼看到的,只有一样东西,他呢,一睁眼,全屋里每样东西都能看到。某回来试了一下,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杜公开始帮沈先生整理文件还相当拘谨。没想到沈先生交给他的第一个活儿就十分有趣。沈先生让他查一个人名,叫龙飞虎。 杜公没反应过来,也不敢问,一想,说《封神演义》里头姜子牙有一个徒弟好像叫这沈醉
个名字,就翻出来给沈先生。沈先生大笑,说不对不对,这个是龙须虎,龙飞虎要是有,肯定是现代人,共产党的,再查。末了,发现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原来是周恩来总理的参谋,后来做到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原来沈先生回忆当年曾经见到一份共产党人士的名单,对这个名字印象十分深刻,别的都不记得了,前几天有人请他回忆,吃不准所以查查。因为那时候国民党有一个李士珍,土法上马也搞特务活动,经常制造一些假情报骗取老蒋信任,看来仿佛侦探小说一般,实际全不可信,沈先生怕这个龙飞虎也是他伪造的,查了,才放心。
三、生活
他发现,和沈先生谈话十分随意,沈先生自己对自己的地位和价值非常明白,所以有文史,回忆的问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的采访对象这样的可不多。但是他有两个原则,第一,绝少说人家的不是;第二,国共双方的争执,尽量不说。所以他的话语中,名人逸事比较多,而锋锐的地方就不多。比如杜公曾经好奇向他打听白公馆烈士的事情,被他把话题引到中美合作所,知道了四川军阀白驹建造的白公馆,原来是很好的别墅,虽然听得过瘾,最后自己要问的,却没有问出来。
四、最怕见的人
杜公说,沈先生当年最怕见三个人。
1、第一个
军统局秘书长郑介民的老婆。这个半老徐娘是有名的财迷,经常指着名向军统要东西。沈醉本人是总务处长,正是首当其冲。找他要紧俏东西的国民党官员不少,唯有这位太太个别,她要东西,不是为了自己用,自己喜欢,而为了送到当铺里头换钱,所以是永远填不满的坑。而郑介民本人,沈先生颇为推崇。说这个人做官不在行,而且胆小,实际是个情报专家,平时的乐趣就是阅读特务们送来的材料。他不审犯人(戴笠就不行,急了还有过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是看材料。但是好多大案子都是这样破的,说起过的,一个是吴佩孚的日本混血女儿吴冰特务案,被他从一封可疑的信件中看出了端倪,一个是当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的案子,当然李侠的真名不是这个。说到这儿,沈先生就打住了;
2、第二个
蒋介石,沈多次见过蒋,还差点当了宋美龄赴美的随从武官。但是他怕见蒋介石。原因是沈醉的性格活跃,喜动难静,而且随便惯了,而蒋介石对部下的仪表非常重视,往往从看人的衣着,姿势,精神面貌,就决定他的好恶。戴笠是特别重视对蒋投其所好的,因此每有军统人员去见蒋,必要反复嘱咐,交待,有时还要向蒋的随员预先打听蒋的心情,决定何时谒见。这种严格的要求,对做惯了外勤的沈醉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另外就是蒋说一口难懂的宁波官话,沈是湖南人,往往担心听错,心情很紧张。 但是对于蒋介石,沈先生有一个独家的“新闻”——老蒋喜欢唱歌! 老蒋喜欢唱歌可是以前没有听说过。沈先生说老蒋不但每天必唱,而且有的时候能唱相当长的时间,颇为自我陶醉。警卫人员都听过他的歌。有趣的是老蒋不唱京剧,不唱一般的歌曲,只唱三样:军歌,党歌,国歌。按照沈先生的记忆,如果唱国歌多的时候,就比较正常,如果唱军歌多的时候,那就是比较有麻烦了。党歌,一般都是有纪念日的时候才唱。老蒋的嗓音一般,但是就是这几首歌,居然百唱不厌,或许也是一种休息吧。奇怪的是蒋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唱过歌。 饱吹饿唱,难怪老蒋搞经济总是出毛病。
3、 第三个
蒋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钱是保定军官学校出身,黄埔军校军事教官,资格老的可以对陈诚一类的人物指手画脚。 此人形容威武,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负过枪伤,对于特务颇有些瞧不起,因此也不太好相处。后来从别的特务嘴里听到钱大钧曾经为了娶太太险些自杀,让沈醉大吃一惊之下,也对这位将军的看法大为改变。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
一、相互暗藏杀机
1、起初
毛人凤为人心狠手辣,狡诈多疑。1948年秋的一天,毛人凤正与一风流女子亲昵,恰被沈醉看在眼中。毛人凤从此总以为沈醉与他过不去,处处设防。1949年5月毛人凤随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有意将沈醉以云南专区保安专员的名义(实是“军统”云南站站长)安排在云南省主席卢汉身边,监视卢汉的行动。此时,全国解放浪潮风起云涌,边陲云南也到处出现“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的巨幅标语。早已看破时局的卢汉渐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接近,使蒋介石深感不安。同年8月初,毛人凤在台湾遥控指挥,要沈火速除掉与卢汉关系密切、原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曾参与卢汉反蒋的杨杰和陈复光、谢崇文等5位重要人物。沈醉闻讯不由一惊,心想毛人凤真毒,这不是封我的生路吗?他明明知道卢汉正向共产党靠拢,我杀了卢的亲信,一旦云南解放,我一家人岂不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沈便对毛的命令采取软拖之法,拖延时间,想侥幸过去。
2、用计
毛人凤见沈醉迟迟不动,遂出一绝招,搬动蒋介石,以“委员长”的名义向沈醉下死命令,限沈“在3天之内干掉杨杰”。这下子沈醉慌了手脚,想想只杀一人,不敢再抗拒了,决定暗杀杨杰。不料这件事被沈母发现,立即劝阻了沈醉,并给杨杰通风报信,让杨逃走。谁知就在杨杰逃离昆明的时刻,卢汉迫于蒋介石和代总统李宗仁的双重压力,下令在全市范围内来一次大搜捕。毛人凤见机特派保密局西南区区长徐远举前来配合沈醉行动。徐远举和沈醉一见面就居高临下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黑名单,指着第一名“杨杰”对沈责怪道:“这是委员长亲自点的名,你却迟迟不杀,毛局长对你很有意见,要你将功折罪。”沈醉表面上承认办事不力,表示诚服,暗中却帮助杨杰脱身。
3、抓人
当天晚上沈醉假装信心百倍地带人冲进杨杰家,自然是人去楼空。徐远举见抓不到杨杰,便大抓其他“政治犯”。一夜就抓了400多人,其中许多是大专院校学生。沈醉明知里面多数人是无辜的,但屈于毛人凤的指令,不敢违抗。特务们原指望这样会讨得毛人凤的欢心,哪知毛人凤要杀的重点是杨杰,听说杨杰漏网,便气极败坏地从台湾乘专机赶到昆明。他一下飞机就对前来迎接的沈醉瞪眼,满面怒气地说:“老沈,你这次行动使我失望,委座对你很有意见。”毛告诉沈醉,他这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迫使卢汉杀掉被抓人犯,让卢双手沾满鲜血,以堵住其将来投共的后路;二是更进一步明确要沈醉死守云南,没有“蒋委员长”的电令不能离开一步,否则格杀勿论。
4、内心活动
沈醉表面点头,内心极为不满。蒋家王朝已到危急时刻,我沈醉能扭转乾坤吗?沈恨死了毛人凤--都是你这条恶狼捣的鬼,冤家路窄,这次我非叫你死个不明不白不可!由此沈对毛人凤暗藏了杀机,决定选用毒药毒死毛,而且不让毛死在大陆。沈醉秘密寻找毒药,发现有两种。一种是云南少数民族配制的土药,名叫“蛊”,又名“百虫粉”,是一种褐色细粉,若将其放入菜和咖啡中,无法辨认。其药力服后半月才会发作,发病时浑身痉挛,痛苦万分而死;一种是外国进口药粉,此药无臭味,只要在食物中放一耳勺即可,放三次,致使心脏坏死。沈醉觉得第二种可靠性不大,决定采用第一种。
下载 (42.73 KB)
2011-5-18 13:34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沈氏全家合影(后排左起:沈醉大哥夫妇、二哥夫妇、沈醉与粟燕萍、弟沈继龄夫妇;前排中坐者为沈母)
二、两次欲杀毛人凤
1、决心
毛人凤先是住在一特务家中,沈醉将自己贴身副官严祁生派去为毛当警卫。沈醉计算一下日期,觉得为时尚早,暂不下手。毛人凤住了20多天,工作毫无进展,每次找卢汉要卢在处决400多人犯的名单上签名,卢汉总是借口罪证不足,拒绝下笔。毛人凤让步到四分之一的人数上,卢汉还是态度如初。毛人凤紧紧相逼,卢汉板着脸说:“你这样逼我,叫我这个省主席还能当下去吗?”
2、碰壁
毛人凤几次碰壁,气恨异常,回到沈醉家中,进门就指责,发脾气说沈对党国不忠。沈醉本来窝了一肚子火,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他毒杀毛人凤的决心。凑巧偏在这时,昆明突然停电,毛人凤生怕遭人暗算,疑神疑鬼,还借机发疯,大骂严副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严祁生受辱不服,向沈醉诉苦,沈醉听得心里冒火,反得提醒,准备次日将毒粉拌在毛人凤的饭菜中。 就在当天晚上,电厂又送电了,沈醉来到毛人凤房间,毛拍着沈的肩头颇为动情地说:“老沈啊,这些年你待我始终如一,难得你一片赤诚,我对你发火,是我内心障碍,是我不对,千万别往心里去。”话间眼睛似乎还有些湿润,一向重义气的沈醉又放弃了杀念。 毛人凤难耐寂寞,在此多事之秋,居然不顾“党国”危急,将一京剧花旦弄到家中成天鬼混。沈醉对此极为鄙夷。
3、机会
沈去找毛人凤汇报工作,无意中发现台湾催毛返台的电报,沈醉心里一震,心想,若再不下手,就失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了。于是打算当天趁毛人凤吃晚饭时下毒。 然而沈醉离开房间之时,毛人凤说了一句:“老沈,我从内心佩服你的忠心耿耿,要是戴老板在天有灵,会含笑九泉的。”一个“戴老板”又提醒了沈醉,他在心中反问自己:我若杀了毛人凤,岂不太对不住戴老板了?他再次软下心来。这时传来蒋氏父子要亲来昆明的消息,沈醉经过几天思索之后,将几包毒粉扔了。
4、错失
不几天,毛人凤离开了昆明。临走时,对沈醉指示:“你一定要坚守云南,要么拉起队伍进山打游击,要么学王佐断臂诈降,以求东山再起。”毛人凤一走,沈醉恍然大悟,对家人说:“我不该扔掉毒粉。” 毛人凤走后不久,12月9日,沈醉参加了卢汉起义。事后沈对卢汉说:“我痛悔没亲手杀了毛人凤。”卢汉答道:“让人民再杀他也不迟!”
个人名言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陆惟一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成为海峡两岸关沈醉
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国、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许多亲朋故旧和学生,他们都劝他留下来享享清福。沈醉对他们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劝亲友们回大陆看看大陆的变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其他信息
一、沈醉的机智
1、起因
沈醉出生在湘潭农村一个叫沈家大屋的地方。他在长沙艺文中学还没毕业,因为跟着高年级的同学闹学潮,被学校开除。沈醉一心想到外边闯世界,于是来到了上海。沈醉此次来上海,是来找他在上海的姐夫余乐醒,看能不能帮忙找个工作。余便介绍沈醉进入军统。 巧计送捕徐昭俊,沈醉初露锋芒 沈醉头脑灵光,手脚勤快,又肯钻研,到军统没几个月,他就成了一个受人称道的行动人员。
2、过程
这天,余乐醒收到戴笠从南京拍来的密电:疑徐昭俊有越轨行为,速将徐逮捕,密送南京。 徐昭俊是军统上海区情报组组长,此人身高力大,腿脚敏捷,武功很好,枪法也准,要逮捕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接到任务后,余乐醒有些紧张,思考着如何动手才能把徐昭俊抓起来。 沈醉见姐夫心事重重的样子,想了一想,对姐夫说:“这有何难。”便伏在余乐醒的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 余乐醒听了后高兴地说:“这是个好主意。”接着他不放心地问沈醉:“你能胜任吗?”
3、结果
沈醉一个立正:“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余乐醒带着沈醉来找徐昭俊:“徐组长,我的这个小弟,最近犯了大错,戴处长昨天来电,要把他带到南京接受调查。正好我手上有个案子离不开,我想请你帮忙把他送到南京,交给戴处长。” “好,这事交给我来办,你放心。”徐昭俊知道沈醉是余乐醒的妻弟,便对余说:“看我能不能在戴先生面前说上话,从轻发落你的这位小弟。” “那就拜托徐先生了,到时候我一定好好谢谢你。”余乐醒再三表示感谢。 徐昭俊带着沈醉上了去南京的火车。一路无话,车到南京火车站,两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接待了他们,然后开着车把他们送到了特务处。 小车到鸡鹅巷53号特务处门口,车刚停稳,徐昭俊一下车,身后就被人用手枪顶上,随后将他五花大绑起来。 “干什么!?你们抓错人了。我是徐昭俊,要抓的是沈醉呀!”徐昭俊大喊大叫。 “不许叫!”大个子特务给了徐昭俊一个耳光,“我们抓的就是你,徐昭俊。”
二、沈醉的良知
1、自评
沈醉在《我这三十年》中写道: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文革”中间,大量所谓“专案组”找他外调,5年间写过一千多份证明材料。他懂得,一份材料关系到一个人的政治生命,所以抱定一个宗旨:决不能再像解放前那样,无中生有,干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是他的进步,也是他认真改造自己的成果。沈醉在30年代为虎作伥,险些害了丁玲,却又在“文革”期间的60年代,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帮了丁玲。他以自己的功,弥补了自己的过。
2、还人清白
这封信6月26日寄到丁玲家中,但丁玲此时不在北京,她应厦门大学之邀,正在鼓浪军统内幕
屿疗养。月底她回到北京,但很快就因糖尿病病情加重,在7月4日住进协和医院。读了沈醉先生的信,她知道了一些过去并不知晓的事情,这对于她正在写作的长篇回忆录《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有所帮助。很快,她又看到了中组部《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个文件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在8月1日由中央组织部正式颁发,文件澄清了有关她在南京被捕那一段历史的种种谣言,彻底地还她一个清白。 再后来,丁玲就深深陷在创办《中国》的烦琐复杂的事务纠葛之中。她想要回复沈醉先生的一封信,终于没有写成。 丁玲逝世后,我为了写《丁玲的故事》,曾经在1986年10月11日,随同陈明去拜望了沈醉先生。
3、述说
沈先生住在政协宿舍一个普通的单元楼房里,他黑红的脸庞,花白的头发,虽然是70多岁的人,但看上去身体很好,只是茶色镜片后,隐约可以看到一只受伤的眼睛转动时不很灵活。他笑容可掬,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俨然一副学者风范。我不禁想:难道这就是国民党里有名的军统大特务? 沈先生嗓音洪亮,非常健谈。一见面就再三向陈明说:“我非常感谢丁玲,她在政协会上发言,谈《我这三十年》这本书,使我得到解脱,得到理解,我很感激她。” 我们说明来意,希望沈先生介绍一些30年代上海的国民党特务活动情况。老人略微沉我这三十年
思一下,谈起了往事: 30年代,我是国民党军统驻上海法租界的组长,丁玲住在法租界,我们这个组一共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三个人专门负责盯视她。那时丁玲是有名的青年女作家,又是左联成员,很活跃,也很红,在读者中,特别是一些进步青年读者中间影响很大,所以国民党很注意她,很恨她。但是我们不知道她是不是共产党,也不知道她在左联里边的具体职务,监视她的目的就是掌握这些情况,在适当的时机逮捕她,破坏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当时宋庆龄也住在法租界,我也去盯视过。鲁迅住在英租界,我也盯视过,他用毛笔写字,写完后往竹椅上一躺,抽烟。鲁迅、宋庆龄、丁玲,还有许多人,都在我的黑名单上。后来丁玲是被CC抓去的。CC是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当时CC的势力比我们军统势力大。如果他们晚一步,我们就会下手,把丁玲抓走。
下载 (55.21 KB)
2011-5-18 13:34
“军统老人”沈醉担任了政协委员
4、洗清冤屈
我们向沈醉先生介绍说,粉碎“四人帮”之后,丁玲的所谓历史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解决,有的文艺界高层人士坚持认为丁玲被捕以后有变节行为。沈先生对此感到很惊讶,难以理解,他说,“丁玲同志未被杀害,绝不是因为她自首、叛变。她如果自首叛变,我们这些人不会不知道。她没被处死,完全是因为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很大,还有蔡元培、宋庆龄、鲁迅这些著名人士的援救,还有外国人的声援,国民党反动派怕把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我真不明白,解放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她怎么还为了这个历史问题吃了那么多苦头?”从这个话题他又引申开,谈到:“在抓到顾顺章之前,国民党对共产党是抓一个杀一个,那时抓到向警予,她在共产党内的地位那么高,都让国民党反动派给杀了。抓到顾顺章后,他说,别杀我,我可以帮你们抓到成百成千的共产党,他们的地址姓名我都知道。我的特务生涯
后来按照他提供的名单,果然抓到不少共产党。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利用叛徒。叛徒的作用比特务大,比如刘国定,就是《红岩》里边叛徒甫志高的原型,他一叛变,对重庆地下党破坏很大,抓了很多人。本来江姐已经到了万县,又被抓到了。” 如今,两位由仇敌变为朋友的老人都已作古,他们的这一段交往,成为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小插曲,流入浩瀚的历史中[2]。
1980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陆惟一的女儿沈美娟到香港探亲,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国、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许多亲朋故旧和学生,他们都劝他留下来享享清福。沈醉对他们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但我不是为钱而来的。我母亲生前对我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劝亲友们回大陆看看大陆的变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应该在我们这一代身上结束。这样,生对得起后代,死对得起祖宗。尽管我们过去走的路各不一样,但从今天起,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他为统一祖国是出了力,还是相反。”
下载 (52.07 KB)
2011-5-18 13:34
1981年在香港海洋公园(左二起:前妻粟燕萍、二女儿沈逸云、沈醉、五女儿沈美娟)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国民党宣传沈醉早已“杀身成仁”,他在台湾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计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经人介绍,沈醉与小他10岁的杜雪洁正式结婚,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杜雪洁对沈醉体贴入微,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陪沈醉去月坛公园和大桥下面散步,还帮助丈夫整理报刊与信件。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洁精心制作了一个牌子,写上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应多休息、少谈话,每次见客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更不能连续会客。敬请亲友原谅。”沈醉对贤惠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外出开会或参观,总是细心地给妻子带回心爱的衣料或礼物,一次也没忘记过。
下载 (42.01 KB)
2011-5-18 13:34
1991年,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与沈醉先生亲切交谈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下载 (37.28 KB)
2011-5-18 13:34
徐远举(1914—1973)湖北大冶县人,黄埔军校7期毕业,1932年加入军统,1935年随“班禅行辕”到西藏工作至1945年,先后任西昌行辕第三组组长、成都经检大队大队长等职。1946年7月调任重庆行辕二处处长,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地下机关报《挺进报》组织,1948年指挥镇压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及华莹山起义,升任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1949年12月在昆明被卢汉起义部队捕获,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1956年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73年病死;徐远举是经典红色小说《红岩》中徐鹏飞的人物原型。
下载 (11.46 KB)
2011-5-18 13:35
徐远举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1932年参加特务组织,1935年出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少校参谋,随后在西藏开展情报活动。 1945年6月被戴笠提拔为军统局第三处副处长,1946年1月到华北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7月调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疯狂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报《挺进报》。 在徐远举亲自主持下,前后逮捕的地下党员多达13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被杀害,徐远举也由此得到了一枚四等云麾勋章,并被任命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川、康、滇、黔四省所有保密局掌握的公开和秘密单位以及各地警察局、稽查处、公路和运输部门的警务处、组,兵工厂的警稽组等40多个机构也由该区统一指挥。 后来重庆绥靖公署升格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徐远举成为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当时西南军政长官是张群,张早就认识徐远举,对他特别赏识,所以徐远举更是红得发紫,故当时国民党军政界都称徐远举是“半壁江山,西南红人”。 1949年9月至11月,徐远举在重庆主持策划一系列大屠杀、大破坏计划。12月在昆明被云南卢汉起义部队捕获,后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1956年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经过改造,徐远举认识到自己罪行的严重,他向公安部门表示,对自己的问题“决不保留,决不扩大缩小,
老老实实交代”。后来监狱组织关押人员撰写国民党的历史资料,徐远举最卖力,也毫无顾虑,知道什么便写什么,从不回避写自己的问题。 在庆祝建国10周年时,杜聿明、宋希濂等33名战犯被特赦,徐远举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被释放,但一直没有轮到他。 “文革”爆发后,停止了对在押战犯的特赦,已特赦的有的也被重新关进监狱,徐远举感到绝望了。“四人帮”为整倒一批老干部,到处逼人写黑材料,但徐远举宁肯挨骂甚至挨打,也不乱咬人。 据沈醉回忆说:“‘四人帮’为了把秦城监狱的那一幢楼腾出来,囚禁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老干部,把黄维和许多军长一级的战犯,都送到抚顺原日本战俘管理所,让军统和中统等10多名搞特务工作的留下来,逼他们提供材料,诬蔑好人——徐对此气愤异常,认为这不是共产党的传统和光明磊落的作风。” 1973年冬,徐远举在劳动期间因工作不合格而受到批评,脾气暴躁的徐远举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当晚又用冷水冲澡,本来他就患有高血压,结果刚走出卫生间就晕倒,后经医院抢救无效,终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亡。[2]
本段人物年表
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自黄埔军校七期毕业。 1932年加入军统。 1935年出任“护送班禅专使行署”少将参谋,在西藏开展情报工作。 1945年6月被戴笠提拔为军统第三处(行动处)副处长。 1946年1月到北平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 1946年7月调任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策划破坏中共重庆市工委机关报《挺进报》,指挥镇压上下川东武装起义。 1948年任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 1949年9月-11月在重庆指挥策划一系列大屠杀和大破坏计划。 1949年12月,在云南昆明被卢汉起义部队捕获,随后当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看押。 1956年,被押往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经过多年改造后,对国共夺权争利的内战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1973年 病死于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人物事迹
徐远举字希哲,号嘉庆,曾用名徐鹏民、徐鹏飞、徐远甫,化名江克难,绰号徐猛子。 191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今湖北黄石大冶市)城关徐家垴的八斗巷,他祖父是前清的钦赐进士,以商致富,他父亲更是广置田地,经营实业,家境虽不显赫,但是殷实富有。 徐远举排行第四,自小衣食无愁,顽皮却聪慧伶俐,5岁便入学读书,那时他读的是私塾,课程内容从《三字经》、《五言经》开始到《四书》、《五经》和《左传》等,由一个前清的老秀才给他们照本宣科地讲课,徐远举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的内容背下来,谁能背得全,谁就学得好,背书不好的就要挨板子,而徐远举记忆力超群,从来没有因背不下规定的内容挨过板子,连《左传》那样的长篇他也能背下来,老秀才特别喜欢他。一次,老秀才要徐远举背《左传》的一段内容,徐远举一口气背下来,一字不差,老秀才高兴地对人说:“徐远举不愧是徐家的子孙,虽然顽皮却不影响学业。你们看他鼻子高大,带钩像鹰,眼睛鼓圆如铃似鹞,来日定能大鹏展翅,鹏飞万里!”老秀才的一番话,徐远举听在耳里,虽年纪尚小,也觉得有些飘飘然,从此自视高人一筹,后来他还曾以“鹏飞”二字为名,抒发志向,《红岩》小说中以他为主要生活原型的第一反派人物的名字也取名为徐鹏飞,不知是否与此有关,现已无从考证。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鹏飞(徐远举)
读完私塾,又读完高等小学后,由于县里的初中经费困难而停办,徐远举只好辍学在家,不知今后该怎么办。这一年是1926年,徐远举12岁。 于是,经一个远房亲戚的介绍,1928年,徐远举加入桂系集团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随营军官学校当学生兵。 1929年,蒋桂战争结束,获胜的蒋介石南京政府接管了第四集团军随营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就这样,徐远举作为黄埔军校第七期的学员,学习到1930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陈诚的部队里先后任少尉排长和中尉连副,在江西参加了围剿红军的作战。 那时,国民党军队与红军作战老是占不到便宜,经常吃败仗,部队的士气很低,徐远举日益觉得这样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加上他和连长的关系不好,两人经常吵架甚至动手,一气之下,就脱下军装逃离部队,跑到武汉躲起来。
特务头子,始露峥嵘
下载 (12.45 KB)
2011-5-18 13:35
徐远举勋章
几个月后,徐远举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1932年3月,蒋介石主持成立了三民主义力行社,并任命戴笠为力行社特务处处长,戴笠通过力行社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广泛吸收特务组织成员,特别重视吸收失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正感到前途渺茫的徐远举得到这个消息,天性机敏的他立刻捕捉到其中所包含的不可言喻的信息,他仿佛看到自己正迎向一条实现人生抱负的光明大道。经过多方打探,徐远举终于凭着黄埔军校第七期学员的毕业证书,在南京加入了团警干部训练班受训,半年受训结束时,经戴笠亲自个别谈话、挑选,被派往南京洪公祠参谋本部特训班受训,加入戴笠军统局的前身力行社特务处,正式成为军统特务组织的成员。这一年,徐远举18岁。 特训班里,徐远举对特训班的课程有着特殊的兴趣,笔记做得最为详细,学习用功,各科成绩都很拔尖,戴笠把他树为勤奋学习的典型,多次奖给金笔以资鼓励。 虽然受训时成绩优异,但由于个人没有背景,参加特务工作后,徐远举只做着一般特务职员的工作,开初在南京任通讯二组组长兼管邮检工作,同时参加力行社外围组织复兴社的组织与训练工作,后来又调到特训班当学员队长。 尽管在军统中下层骨干的位置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但徐远举长期未能受到重用,有一次还因一点小过错,被戴笠斥为不服从命令而监禁三个月。在这个令人战战兢兢而又能获取普通人所没有的特权的团体里,徐远举忍耐着,幼时在心中立下为国效力、造福社会的壮志,已在满眼所见的贪污腐败、尔虞我诈的现实面前一点点消散,而立誓要做“人上人”的雄心,却越发强烈,经常陷于亟求升迁摆脱下层地位而不得的苦闷中,但他并不气馁,窥伺着一切可以转变命运的机会。 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随着日寇的侵略势力自北自东推进,国民政府把经营目光转向西南、西北。在西藏,由于英帝国主义势力长期渗透,挑动达赖脱离中国,并于1924年将亲中央政府的九世班禅排挤出西藏,中央政府长期不能对西藏行使有效的主权管理,在加强经营西北的策略下,南京中央政府多次与十三世达赖交涉,反复协商,终于说动达赖同意班禅返回西藏。1934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组建护送班禅回藏行署,戴笠派徐远举在行署任政治指导员和军事参谋,徐远举的军衔也由上尉升为少校,此时徐远举刚满20岁。1935年,护送班禅回藏行署从北平出发,准备经陕西、甘肃、青海、西康进藏,由于达赖根本不愿意班禅回藏,经常派出藏军化装成马匪沿途阻碍骚扰,有一次还把他们包围起来,把班禅随身携带的金钹、金罄、金锣等法器,全部抢走了。班禅行署只能走走停停,直到1937年才到达青海玉树的藏民区。这时达赖又提出只准班禅和藏民进藏,汉人一律不准入藏,更不准中央政府委派的行署成员入藏,行署只好停下来,和达赖交涉了一年的时间,仍没结果。1938年,九世班禅因回藏受阻,气病交加,在青海玉树逝世,中央政府的进藏计划也就此破灭,1938年5月,已迁都重庆的中央政府宣布解散护送班禅回藏行署,10月,徐远举奉调到重庆。 徐远举参加班禅行署,虽然没有完成护送班禅回藏的任务,但他在路途的几年中,学会了藏民的各种礼仪习俗,而且还学会了藏语,成为中央政府更是军统组织人员中少有的西藏通,他沿途调查收集各种情报及时报送给中央政府,并沿途建立由军统掌握的情报组织,对西北大大小小的封建割据势力进行渗透和瓦解,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作用。 1939年1月,刚满24岁的徐远举,被派任为军统西昌站中校站长兼西昌行辕第三处(即情报处)处长,后又兼任西昌行辕禁烟督察专员。 1942年底,28岁的徐远举被调到成都,任财政部四川缉私处上校副处长,并由戴笠亲自保荐兼任国家总动员会成都经济检查大队大队长,后兼任军统川康区副区长代行区长职权,领导军统的成都站、自贡站、康定站和西昌站。1945年6月,徐远举奉调回重庆,任军统局局本部行动处副处长,2个月后,抗战胜利,徐远举到广州押解陈璧君、褚民谊等大汉奸到南京受审后,又到军统上海办事处,参加查处汉奸案。 1945年底,31岁的徐远举奉调到西安,升任为国民党第一战区官长部调查室少将主任、河南处理汉奸委员会主任兼军统局北方区区长,管理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察哈尔、山东六省及北平、天津两市的军统特务机构,是当时军统外勤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区。古人说三十而立,徐远举自1932年加入军统特务组织,在中下层干了十三年,千辛万苦,终于在刚过而立之年就跻身于将官之列,从小立下的要做“人上人”的人生目标,就像一座金璧辉煌的殿堂,向他敞开了大门。此时的徐远举更加踌躇满志,信心百倍。
为祸西南,十罪难赦
渣滓洞监狱
抗战结束,国内的矛盾焦点由全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转为战后蒋介石政权维护一党独裁专政、武力消灭共产党与人民渴望建立和平、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的矛盾斗争。如果说军统特务组织在抗战时期多少做了一些有功于民族抗战的事情,那么这时的军统,其全部的力量都放到了维护国民党蒋介石一党独裁专政和镇压人民民主革命运动之中。 徐远举作为军统的大特务,为此使足了全身的干劲,用他自己话说,就是“竭尽忠智,为非作歹,罄竹难书”。 第一宗罪:积极反共 1946年1月,徐远举任军统北方区少将区长,5月离任,在短短的任期内,徐远举即奉行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挑起反共内战的方针,对关押在西安劳动营的十八集团军干部进行迫害,清查出400多人准备加以残害,结果事机泄漏,引起强大的社会舆论的抨击,才不得不放弃杀机。 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在重庆设置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何应钦任主任,由张群代理主任职,张群指名调徐远举任行营第二处处长。 (这里稍作说明:重庆行营最早成立于1935年11月,是国民党政权既为协调西南军阀参加围追堵截红军的行动,也为中央政府借机控制西南地区而设立的中央派出机构,主任先后为顾祝同(贺国光代理)、张群;1938年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1939年1月,重庆行营撤销,同时在成都设立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先后主任为贺国光、张群;1946年4月,恢复重庆行营,成都行辕撤销;1946年10月,重庆行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先后主任为何应钦、张群代理主任、朱绍良;1948年5月,改称重庆绥靖公署,先后主任为朱绍良、张群;1949年5月,改称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为张群) 7月,徐远举到任,同时,由军统局改组的国防部保密局指派徐远举兼管重庆、四川及西康的特务工作,他把监视中共在重庆的代表活动、《新华日报》社人员及各界民主人士的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徐远举到重庆时,正值国民党政权疯狂镇压民主革命运动时期,著名教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相继被暗杀,重庆、川康各界纷纷举行追悼大会,徐远举一看到集会心里就反感,多次与部下密谋破坏,终因不敢惹众怒而作罢。 第二宗罪:捣毁《新华日报》,驱逐中共代表 1947年2月,蒋介石彻底撕下和平的伪装,下令驱逐中共代表,致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徐远举在重庆联合重庆警备司令部、重庆市警察局等军、警、宪、特,查封了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和《新华日报》、新华书店等,用武力强行遣送中共人士回延安。 第三宗罪:“六一大逮捕”迫害民主运动 白公馆监狱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的意愿顽固地发动内战,并把大量的教育经费挪用于内战,致使国统区的教育危机日益严重,加之内战使民生凋敝,物价飞涨,靠工资的教师朝不保夕,靠助学金和贷金的学生食不裹腹,挣扎在失学失业和饥饿衰亡威胁中。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大专院校学生5000多人在南京中央大学会合后,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喊出了“向炮口要饭吃”的呼声,游行队伍遭到宪兵和警察的镇压;同日,北平和天津的约万名大中学生也发动了示威游行。“五·二○”事件后,重庆、武汉、广州、长沙、昆明等全国各地60多个大中城市的学生、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发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声援运动,重庆各高校准备联合于6月2日举行总罢课一天,6月1日,重庆国民党当局根据国民党中央党政军联席会议制定的武力镇压学生运动的要求,出动大批军警宪特武装,冲入各高校、报馆、商会等,逮捕师生、新闻界、文化界及工商界人士共约260人,这就是有名的重庆“六一大逮捕”事件。在此镇压行动中,徐远举率领部下积极冲锋陷阵,并将已关闭的渣滓洞监狱重新开监,关押被捕人士,在国民党当局迫于社会压力同意释放被捕人员后,徐远举仍继续监禁几十名“六一事件”被捕人员,并在“11·27”大屠杀时杀害了其中5名被捕人员。 第四宗罪:破坏《挺进报》和中共地下党组织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在重庆办了八年的《新华日报》被徐远举一伙掏毁后,重庆的政治生活顿时陷于一片沉闷压抑的氛围中,当局实施的白色恐怖政策,更使很多进步群众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感到万分迷惘。为了让重庆人民听到真理的声音,了解国家发展形势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真实情况,陈然、蒋一苇、刘镕铸等几个暂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地下党员,把从香港寄来的新华社通讯稿的内容摘编下来,刻印成一份无名小报,在一部分进步群众中散发传看。小报后来流传到中共重庆地下市委领导手中,市委委员彭咏梧辗转与小报编辑组接上关系。经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将这份小报办成市委机关报,并命名为《挺进报》,于1947年7月正式出刊。 1948年初,随着解放战场上解放军的步步胜利和国民党军队的节节失败,中共川东临委根据上级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开展对敌攻心战”的指示精神,决定扩大原来主要用于组织内部学习使用的《挺进报》的发行范围,使其成为针对国民党统治当局开展攻心战的武器,从第13期开始,《挺进报》大量向国民党军、警、宪、特机关和重要官员寄发,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造成严重恐慌。 1948年4月,徐远举利用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的叛徒,破获了中共重庆地下党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并通过《挺进报》的线索,大肆逮捕中共地下党员,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破坏和逮捕行动从重庆城区逐渐扩展到郊县、扩展到四川地区,包括成都,徐远举还亲自带着特务到上海、南京去破坏和逮捕中共中央负责西南地下党工作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因党的机构及时转移而未得逞,但仍逮捕了8名地下党员。 这次由《挺进报》案件引发的大破坏和大逮捕行动,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才告一段落,总共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群众133人,除上海、南京外,重庆及四川地区有125人被捕,其中,有56人被杀害;有32人下落不明;有25人脱险或获释;有8人叛变后参加特务组织;还有4人虽叛变,但因徐远举认为他们有的叛变得不彻底,有的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仍然将他们处死。 第五宗罪:镇压川东武装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四川成了国民党打内战的重要粮源和兵源之地,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抗战胜利后,四川人民未得到一口喘息,又被拖入内战的深渊。为了解救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群众,中共重庆地下党以“抗丁、抗粮、抗捐”为号召,发动、组织农民群众武装自救,在上下川东(现重庆市东部和四川东北部地区)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在破获《挺进报》案的同时,徐远举又配合罗广文的部队对川东武装起义进行残酷的围剿和镇压,派出大批特务组成“识别队”、“搜索队”、“情报组”,疯狂逮捕游击队员和掩护游击队的进步群众数百人,有的当场杀害,有的抓回重庆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最后也惨遭杀戮。 第六宗罪:查封民盟,迫害民主人士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主要的民主党派,由于它反对蒋介石一党独裁、内战乱国的政策,于1947年11月被国民党当局强迫解散。早在民盟被当局解散前,徐远举就长期派特务监视民盟组织和盟员的活动,还借“六一大逮捕”之机抓捕了一大批民盟成员关押在渣滓洞监狱,随后又查封民盟在重庆的机关,继续搜捕民盟成员。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徐远举派出“红旗特务”打入民革组织内部,监视、跟踪民革西南负责人杨杰将军。杨杰是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陆军大学校长、军令部次长、驻苏大使、国民党中央执委,抗战胜利后致力于和平民主运动。1949年9月,徐远举亲自率特务赶到昆明,与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一起去逮捕杨杰,因杨杰机警,先一步化装逃到香港而未成,徐远举又将自己掌握的线索和杨杰可能的去向详细报告给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毛人凤据此另派特务在香港将杨杰将军暗杀。徐远举还在重庆和四川逮捕了原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新蜀报》总编王白与等一大批民革成员,并加以杀害。 第七宗罪:昆明“九九整肃” 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使昆明的民主气氛高涨,抗战胜利后,李公朴、闻一多为民主和平事业先后在昆明被特务暗杀,更激起了云南人民争民主反内战的运动的高潮。在人民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云南省参议会大多数参议员长期坚持反内战、争民主,影响很大,深为蒋介石所嫉恨。1949年9月9日,徐远举以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的身份,亲率大批特务飞赴昆明,大搞“整肃”,查封了省参议会和多家报馆,逮捕省参议会、新闻界和文化界的民主人士三百多人准备加以大规模杀害,由于云南省主席卢汉软磨硬抗拖延时间到发动起义,才使这数百人幸免于难。 第八宗罪:屠杀杨虎城、“小萝卜头” 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民族千古功臣,但“西安事变”后,杨将军即被逼出国流亡,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杨将军主动回国抗日,却遭到军统特务的秘密扣押,并被监禁十几年。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已成定局,蒋介石对杨虎城将军更加愤恨,决意在撤离大陆之前置之于死地。徐远举积极参与策划、布置屠杀杨虎城将军的密谋和行动,并在毛人凤召集的会议上提出,如果将杨虎城将军在贵州拘押地就地杀害容易暴露目标,应提押回重庆在集中营范围内秘密杀害,会议最后决定提押回重庆在集中营的松林坡秘密杀害。1949年9月6日半夜,杨虎城将军、将军的小儿子和小女儿,以及曾给将军当过秘书的《西北文化日报》总编宋绮云、宋的夫人徐林侠和他们的小儿子“小萝卜头”等6人同时在松林坡戴公祠遇害。 第九宗罪:大破坏、大潜伏、大游击 当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的炮声打响时,保密局加快了“大破坏、大潜伏、大游击”部署,徐远举也明白国民党政权已无力支撑下去了,这时,他多次极力向当局和保密局鼓吹拖队伍上山打游击的重要性,提出把原中美合作所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用起来,组成强大的游击武装,并在重庆解放前夕指使手下特务拼凑了数支流窜反共武装部队,如由他的副处长杨元森组建的“四一部队”,由刑警处长张明选组建的“重庆卫戍总部警备支队”,由保密局西南特区行动总队组建的“西南反共救国军”第三纵队第二支队等,但这些特务武装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一触即溃,使徐远举的算盘落空。对于特务潜伏,徐远举以他对共产党和解放地区的了解,虽然认为没有什么大作用,但还是积极布置,亲自落实人员和寻找潜伏点,但所有潜伏的特务随着解放后西南特区副区长李修凯的自首纷纷落网。 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要求重庆守不住就要让它变成一堆废墟,徐远举积极执行,他拟订了对重庆进行大破坏的行动计划,得到保密局的认可并由保密局统一部署实施,徐远举也全力以赴安排力量加入其中。虽然由于中共地下党针对性地采取了组织护市、护厂、护校的行动,人民群众和社会民主人士也多方阻扰,特务的大破坏还是在重庆市区造成了破坏机器动力66754千瓦、各种器材67408吨损失,并殃及民房无数和一些无辜群众的伤亡。 第十宗罪:主持对政治犯的大屠杀 国民党当局在溃败之际,还制定了屠杀政治犯的方针,徐远举虽然后来承认当时认为国民党的败局已到了这个地步,再多杀人也毫无作用,徒增罪恶,但他还是积极、残暴地执行了这一方针,并亲自主持了重庆地区的大屠杀。 他亲自主持拟订屠杀计划,开列屠杀名单,布置屠杀行动,于1949年10月28日至11月29日一个月时间内,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新世界临时监狱、西南长官公署二处看守所的政治犯进行了分批集体大屠杀,仅这一时期就集体屠杀了约287人,光是11月27日下午至28日凌晨一夜之间,就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体屠杀了207人,连未满周岁的婴儿也不能幸免,屠杀后,还放火烧毁了渣滓洞男牢房以图毁灭罪证,真是血债累累,恶贯满盈! 从上面列举的徐远举的十宗罪行,徐远举从一个少年具有为国效力、造福社会的热血青年,为了实现做“人上人”的人生目标,而泯灭了良心和人性,自甘堕落为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专政的机器、镇压民主运动的鹰犬和屠杀革命人士的刽子手。1948年,徐远举因破获《挺进报》案有功,获得了一枚上等官佐四等云麾勋章,同时,保密局还为奖励徐远举,专门设立了一个西南特区,委任徐远举为特区区长,负责指挥保密局在重庆、四川、西康、云南、贵州的各个公开和秘密的特务机构。这时,徐远举的权势达到他一生的最高峰,他誓做“人上人”的人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 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随着重庆解放,徐远举在大陆已无立足之地,他先逃到成都,继又逃到昆明,正准备再逃往台湾继续做他的“人上人”美梦时,却被卢汉的起义部队逮捕关进监狱,他从人生的顶峰陡然落到了阶下囚的地步,他一生追求的做“人上人”的人生目标也就此终结。他被捕的时间是1949年12月9日,这个月,他刚好满35岁。
向往新生,洗心革面
命运无情,一心想做人上人的徐远举成了国民党战犯。 所谓战犯即国民党战犯,是指在解放战争中俘狱的,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在土改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逮捕的,犯有严重罪行的国民党军队的将、校军官,国民党政府省主席和厅(局)长级官员,国民党、三青团中央委员、省(市)党部书记长和委员,以及特务系统的处、站长以上的人员。 1951年,徐远举作为战犯从云南押送到重庆,关在西南公安部战犯管理所,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有意安排,拘押地正是他曾经关押和屠杀革命者的白公馆,他与其他一些高级战犯关在楼上。真是天网恢恢、天道好还、现世现报、天公地道!徐远举坐在白公馆大牢里,感慨万千,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里的一切他太熟悉了,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不到一年前,他还在这里发号施令,决定别人的命运,生杀定夺全凭他一句话,而如今却沦为阶下囚,像一只被关进笼子里的狗,任人宰割,坐以待毙。如果说被关在云南的时候还不清楚共产党如何处置自己,现在到了白公馆这个与死亡连在一起的地方,自己杀人如麻,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罪孽深重,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别人可以不死,特务不能不死,特务可以不死,他不能不死!这次必定死劫难逃。对狱方的管理和审训,他采取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抵制态度。 白公馆的楼道口设有岗哨,按规定战犯可以通过楼道口到院坝活动,但出入必须向哨兵报告,征得同意后才行。徐远举他们这些过去长期作威作福、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高级战犯,刚开始总挂念着“想当初八抬八座,到如今是肩挑背磨”,心理上难以承受,很反感,不断发生与哨兵对抗的言行。徐远举最为突出,他经过哨位有时不报告或故意压低声音,哨兵令他站住他竟然故意不理睬,昂首便走,哨兵既不能离开岗位去拉他,更不能鸣枪,弄得很难堪。这还不够,徐远举甚至向管教干部提出“取消哨兵,出入自由”的要求。听了管理所的报告后,西南公安部第一处处长、老红军段大明来到拘留所。 “谁是徐远举?”老红军明知故问。 “是我。”徐远举见进来一位穿斜纹布的解放军,站起来一个立正。 段大明的目光在徐身上扫视了几秒钟,然后坐在徐对面。短暂的对视和沉默,气氛显得有点紧张。看着面前这只凶恶的狼,想到成百上千革命者的惨死,段大明不由得火起,他指着徐远举,厉声质问道: “听说你吹胡子瞪眼睛地要什么自由。你徐远举在重庆的所作所为,你自己清楚,人民政府清楚,老百姓也清楚。在这里,人民政府给你们按中灶标准开伙,你过去对关在白公馆、渣滓洞的共产党也是这样的吗?你给他们多少自由?你还要我们给你什么自由。”老红军停下来,扫视了同室的周养浩等后接着说:“我是泥巴脚杆出身的江西老表,同你们国民党打了20年仗,好多战友都牺牲了。要是依我的脾气,你这种人一天都不能留,抓住就该枪毙。 历史已经证明:人民是胜利者,你们是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很清楚,你们是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卖命,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你们还有什么不服输的?”段大明一席话,打下徐远举他们的嚣张气焰,也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罪犯地位。 徐远举自以为长期与共产党打交道,对共产党的政策了解得很,但他根本不了解共产党对他们战犯的政策就是以改造为主,从一开始就制订了对战犯不应简单从肉体上消灭,而应通过改造成为新人的方针。 徐远举在监狱的日常管理中,亲身体会到了管教干部对犯人不打不骂,不刑讯逼供,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维护犯人正当的人格尊严,使犯人感受到极大的人道关怀。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几千群众来白公馆附近烈士死难现场搞纪念活动,爆发出雷鸣般的口号声,而且口号声越来越近,就象是冲着白公馆而来。徐远举他们怀疑是政府组织愤怒的群众来对他们实行“群众专政”,想到自己有可能死于群众的乱拳之下,一个个都吓得面色惨白,缩成一团。 过了一会儿,听到口号声没有再逼近,徐远举用袖子擦着汗,故作镇定,慢慢站起来向窗口张望,他看到监狱大门和侧门都闭的紧紧的,从门前长长的石阶直到下边的公路上,增加了很多解放军战士的岗哨,还有大约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像是刚从别处调过来,正坐在楼下,脱帽擦汗。这说明是为了防止愤怒的群众冲进来,监狱临时加强了警卫。看到这情景,徐远举这些过去看惯了别人痛哭流泪而无动于衷的人,这时也都禁不住流下一串串感激与悔恨的热泪。 再有一件事是,被关进白公馆不久,徐远举患了肛门蜂窝组织炎。这个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发病后可迅速蔓延到腹膜后组织、腹股沟、腹壁、会阴和股部,因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容易引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管理所及时组织救治,经上级批淮,以何炳洲的化名,将徐远举送到沙坪坝中渡口第二工人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管理所派了一名干部前往照管,公安警卫部队也派了六名战土日夜站岗守护,以防万一知道真相的愤怒群众伤害徐远举。后经动手术治愈出院回所,徐对此感激涕零,一再表示共产党救了他的命,是他的再生父母,说今后一定要好好改造思想,报答共产党恩情,就算最后枪毙了也没有怨悔。 通过这一个个的事例,徐远举不断地反思,过去我们对待革命人土,是那么野蛮残暴,而今天人民对待我们,却又如此宽宏大量;过去在这里听到的是一片愤怒的斥责与苦痛的呻吟;今天听到的,则是朗朗读报声和谈笑声。这些过去指挥过屠杀人民的手,现在却捏着棋子,在“黄河为界”的棋盘上,悠闲地对“杀”。从监狱的管理就可以充分说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与蒋介石国民党大搞特务恐怖统治的反动政权,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政权,蒋介石天天把革命、民主、自由挂在嘴边,而共产党才是真正的为国谋福、为民谋利的革命党。从此,徐远举就彻底换了一个人,遵守监规,配合审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活动。 徐远举积极配合管理所对一些抗拒交待罪行的历史反革命犯进行帮教,促使其交待罪行,对配合审讯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管理所经常组织“帮教会”,挑选出来参加“帮教会”的战犯,都是本人罪行已基本交待,认罪态度较好,愿争取立功赎罪,又能说会道的人。“帮教会”由审讯该犯的预审干部或直接管教该犯的干部主持,先让被帮教人交待罪行,然后让到会人犯进行帮教,而且由干部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在帮教军统特务时,往往指定徐远举为中心发言人。他表现积极,而且能抓住要害,有分析,有揭发,时而现身说法,启发对方解除思想顾虑;时而声色惧厉,痛斥对方不识时务,抗拒交待罪行与人民为敌只有死路一条;时而阐述共产党的政策,大谈向人民认罪,向真理低头才有出路的大道理,终于迫使对方打开缺口,然后乘胜追击,经过几个回合就能缴械投降。这种“帮教会”起到了干部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 军统局白公馆看守所代理所长张少云,1949年11月从重庆乘飞机逃到昆明,任云南保防处中校参谋。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后的三天,张少云改名刘继汉,化装成商人潜逃,在贵州安顺场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后送押到重庆。在看守所,张少云拒不坦白罪恶事实,于是把他押到白公馆,徐远举等8位知情人,列举一桩桩事实,证实张少云是参与杀害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军委委员车耀先的凶手。罪证确凿后,张少云被判处死刑。 战犯们的思想得到转变后,不少人成了“活字典”,为弄清某些历史事件提供了线索或佐证。1955年春,一个印度代表团提出要参观抗战期间尼赫鲁先生(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在重庆的居住地。查找居住地的公安人员来询问徐远举。徐远举先是故意卖关子说:“王芳舟(王陵基)知道”。当王陵基连连摇头说不知道时。徐远举说:“就在你王公馆旁边嘛”。经王、徐和沈醉回忆,找到了尼赫鲁先生的居住地:枇把山原国民党外交部招待所。再经寻访当年替尼赫鲁抬过滑竿的轿夫和当地保长进一步得到证实。 徐远举性情暴躁,情绪容易激动,思想反复性大。1956年初,人民政府组织战犯参观时,出于安全考虑,派便衣警卫。在参观重庆人民大礼堂时,徐远举又发起牢骚来,说:“既然要我们出来参观,何必派带枪的跟着,不相信,怕我们逃跑!” 在旁的工作人员当即反驳道:“当年先生抓到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除了种种酷刑,能举出组织参观的先例吗?就是你们的住地,原军统‘乡下’办事处,‘ll·27’大屠杀—次就杀了200多人。你们制造那么多孤儿寡母,如果群众出于义愤,活活把你打死,该是你自己负责呢,还是我们工作失职呢?” “失言!失言!”工作人员的一席话,说得徐远举羞愧难当,哑口无言。 1956年初,徐远举等人被送往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的编号是12号;在这里,他更加积极进步,主动痛悔罪恶,改造思想。 原国民党上将、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曾参加制造1927年在重庆杀害中共领导人杨闇公(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哥哥)及爱国群众的“三·三一”血案,但他一直推卸责任,没有勇气作出交代。徐远举就在“挑战应战专栏”里贴出短文,质问王陵基为何不敢坦白承认自己是那次惨案的刽子手。王陵基气坏了,在背后大骂徐远举“龟儿子”,还到处传他作的打油诗,什么“上将不可当,宁愿挨一枪。特务万恶小鬼头,看你自己去遭殃”。第二天,徐远举又贴出一篇文章,说:“泼妇骂街者应该反省自责了,请问为何如此不讲理?难道撒野就可过不交代问题的关吗?我劝你老人家放老实些,面向自己认错,自觉进行思想改造。政府的政策是坦白从宽,知罪者不究,请你有理说理,有事实说事实,再不要做鸵鸟了!为了我们的共同进步,希望你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写稿,批评王陵基的顽固态度。在真理面前,王陵基嚎啕大哭,彻底承认了他在“三·三一”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通过这次激烈的思想交锋,王陵基的觉悟大大提高,徐远举也因此被誉为“打虎英雄”。 自1959年12月起,国家开始分批特赦国民党战犯,到1966年4月,已特赦了六批。国家特赦战犯,使徐远举更加坚信共产党的转变思想、给出路的改造政策,面对一批批送走的同狱战犯,他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罪孽太深,只有安心改造,以实行悔改行动才能赢得人民的最终谅解,但特赦战犯的政策,也使他对自己今后的新生道路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1964年,政府组织几个特赦人员到秦城监狱给尚在改造的战犯作报告,介绍到各地参观的情况和感受,鼓励在押犯争取早日特赦。报告会后,徐远举拉着第二批特赦出去的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向他了解外边知不知道沈醉就是《红岩》小说人物严醉的原型,沈醉告诉徐远举说,外边不但知道,而且不少剧团、电影厂还让沈醉去介绍有关的情节,没有一点歧视。徐远举听后很高兴,他认为他出去也可以毫不避讳地说,他就是“徐鹏飞”。分手时,他高兴地握着沈醉的手说:“你等着为我接风吧,我相信我能争取特赦的。”这一年,他写成了彻底认识、反省自己罪恶的交待材料《我的罪行实录》,1997年,公安部档案馆将这份材料以《血手染红岩——徐远举罪行实录》编辑出版。他在文中说: 我血手染红岩的罪行,是震骇中外,令人发指的。 我沉痛地悔恨自己过去的罪恶。即使人民处以千刀万剐之罪,也难慰革命烈士及其死难家属的英灵于万一。 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改造人类、改造世界的宽大政策,将我这个危害人民、作恶多端、怙恶不悛的大刽子手,从深渊中拯救出来,给以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的机会。 在政府的耐心教育之下:使我逐渐恢复了人性……使我分清了是非善恶,认识到谁恩谁仇。痛恨蒋介石将我由人变成了魔鬼,感谢毛主席把我由鬼变成了人……我坚决跟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以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德于万一。 正当徐远举努力改造,争取重新做人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时间,即使在与世隔绝的监狱里,也感受到了风暴震撼,一些已经特赦出去的战犯又被关进来,在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况下,徐远举感到特赦之路已成奢望,整个监狱被沉闷的空气笼罩着。 随着运动的深入,各地造反派跑到监狱来日以继夜地对战犯逼供,套取整斗老干部的黑材料,搞得大家苦不堪言,而徐远举因为当年所处的地位,自然成了重点对象,弄得他成天愁眉苦脸。一位很了解徐远举的军管人员托人带话给徐远举:“告知12号,一切相信党,服从真理,要做正直的人,切记不要顺竿爬。”有了这样的鼓励,徐远举虽然对前途很悲观,但他坚定地表示:“这样搞,只能生死由之,反正我只有用一条命来顶住,不能听别人指鹿为马地顺竿子爬。我的宗旨是:第一,要重历史,不能在共产党的脸上抹黑;第二,不能无中生有的冤枉好人,不给老干部抹黑;第三,不能胡编乱造夸大自己的罪行,也不给我自己抹黑。”同犯们对他这种连命都不顾的有原则、守信义的态度,非常感动,连平时对他抱有成见的人,也对他表露出钦佩。很多有来头的人和造反派,不顾秦城监狱的有关规定,点名要徐远举出具谁是叛徒、谁是特务等显然不符合事实的材料,否则将对他实行“专政”。对此,徐远举严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具的材料都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他还对要材料的造反派的人说:“解放前我犯了罪,经过共产党的多年教育,我再不能犯罪了。” 1971年9月,发生了林彪外逃摔死事件,之后,很多党的优良传统又回到监狱管理中,狱中政治空气焕然一新。战犯们对新的人道主义管理制度,无不感激涕零,一致认为内乱即将结束,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战犯前途也趋向光明。 长时间处于悲观状态的徐远举,在新的形势下,开始从愁城中跳出来,又显得乐观活跃了;这个时期,徐远举呈现出崭新的姿态。除加强政治学习外,他还拜师学理发,拜师学农艺,拜师学缝纫,拜师学作古典诗词……总之,他门门都钻,样样都学,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徐远举跟文强学作古典诗词,数年不懈。开始时,他连平仄韵律都不懂,写出来的东西,全无古意,很不通顺,念起来味同嚼蜡。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和练习,加之他的天赋,慢慢写得像一回事了。他 曾写了一百多首诗,其中一首叫《盼赦》:人间无永寿,天地有常情。盼赦如饥渴,忧忧不欲生!
秉性难改,病死狱中
1973年1月19日,徐远举所在缝纫组交活,负责检验的人员认为徐远举做的成品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要求他返工。个性倔犟、急躁难改的徐远举因此如热锅上的蚂蚁,躁动不安,埋三怨四,怀疑别人捣他的鬼,故意使他的面子过不去。当文强好意安抚他,并提出要帮他返工时,徐远举不但不领情,还暴跳如雷,大喊:“好汉做事好汉当,我没出息丢了脸,是活该,你们用不着为我发慈悲,莫要猫儿哭耗子……”说罢,如痴似呆,一言不发,好像万念俱灰一般。当晚,徐远举饭也没怎么吃,一直怒气冲冲,烦躁异常,当时是三九天,从来没有冷水洗身习惯的徐远举,竟然打了一大桶凉水在木盆里泡澡。 结果,半夜里始而床上翻滚,浑身滚烫,呼吸急促,两眼突出,鼻孔出血,继而进入昏迷状态。同室发现后,立即报告,监狱领导迅速率领医护人员来抢救,初步诊断是高血压急性发作,但用药降低血压,不见效。21日上午送北京复兴医院抢救,诊断是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2日死亡。时年58周岁零1个月。 徐远举的死亡报告很快送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立即批示公安部查清死亡原因。调查的关键是19日夜发病后即不省人事,为什么到21日的上午才送北京复兴医院抢救,中间隔一天多的时间?调查结果是: 开始,监狱按脑溢血进行抢救,监狱负责人怕路上车子颠簸出问题,想待徐远举病情稳定后再送复兴医院住院治疗,这种考虑不能说是过失。报告也是及时的,而且提出要立即住院治疗。但在当时办事多头,报告层层送,这样多多少少延误了一些时间。加上与医院联系,路上的警卫等问题,一天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根本原因还是徐远举因工作发生争执后极度激动,不顾自己长期患有高血压症,自虐性地寒冻天洗冷水澡,冷水浇头,结果受凉引发高烧,血压猛升致脑血管破裂。 徐远举,这个历史的罪人,新生活的勇士,在春天到来之前就这样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徐远举死了,长江在倾诉他的罪恶,春雨在滋润他的灵魂。 1975年,政府特赦了所有在押的战犯,文强也得以出狱。 文强想起了徐远举,想到他盼望特赦而不得的遗憾,离开监狱时,文强来到徐远举居住过的地方默默告别,抚今追昔,百感交集,他吟出一付对联来凭吊亡友:毁誉已鲜明,难得临终好评论定,君可无恨;死生安足道,追思莫逆特赦埋名,我尚长悲。[1]
编辑本段婚姻家庭
徐远举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前途的人。他1932年加入特务组织后,虽然那会儿年纪不大,但对个人前途的规划远超出一般同龄的人。他不像其他很多特务那样,利用权势整天沉湎于酒色。他深知如果象一般人那样迷恋于女色,或者聚敛钱财,在特务组织森严的纪律下,工作很容易差错,必定会因小失大,难以实现做“人上人”的人生目标。因此他处处尽职尽责,不断受到上司的嘉奖。 徐远举还在老家时就由父母定了“娃娃婚”。女家姓马,也是大治县的殷实富户,与徐家算是门当户对。徐远举的未婚妻叫马紫英,排行第八,人称马八妹,比徐远举大3岁,所谓“女大三,抱金砖”。本来父亲早就想让徐远举把马八妹娶进家里来,因徐远举一直在外奔波而没有机会,加上徐远举本人不想因婚姻拖累个人前程,而且他对马八妹也说不上感情二字,这事就这么拖下来。加入特务组织后,由于受“团体纪律”中成员结婚必须审查批准的规定限制,徐远举更是不想去找那些麻烦,给家里的信也日渐写得稀疏。马家怕徐远举在外官当大了退亲,有失体面,于是便三番五次地去找徐远举的父亲,让他给儿子尽快完婚。父亲多次给徐远举写信催婚,却总不见回音,徐远举父亲与马家商量后,决定亲自带着马八妹去南京给儿子完婚,一来可免伤两家的和气,二来也可迫使徐远举就范。 徐远举当时青春年纪,对男欢女爱的婚姻生活也有些向往,父亲自亲带马八妹到来,也不想拂逆父亲的愿望,对成亲一事无可无不可,只是碍于“团体纪律”,自己难以作主。徐父得知此情,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戴笠,述说原委请求,戴笠创业初始,正要笼络年轻特务,又见马八妹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对徐远举情真意切,估计结婚后不会对工作有什么不良影响,于是顺水推舟,同意他们结婚。 抗战时期,徐远举调任西昌站长期间,西昌行辕主任是张笃伦,当时张笃伦带着妻儿和寡居的妹抹张笃和及外甥女耿家姐妹一同生活。徐远举因工作关系,经常到张笃伦的公馆请示汇报,一来二去,就与张笃伦的外甥女耿家姐妹混得十分熟热。 徐远举不露声色地先把感情的触角伸向耿家三女,结果没多久被耿、张两家察觉到情况异常,因徐远举是军统特务,耿、张两家也不敢轻易得罪,于是也不露声色地将三女出嫁。一计不成,徐远举自然不甘心,他生就了一个不安分的性格,转过头来,马上又悄悄地去接近耿家的另一个女儿耿德荫。耿德荫比徐远举小l1岁,正当二八年华,不仅貌美,温柔多情,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风度颇带几分洋派,只是父亲早亡,虽有舅父接济,总不免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也十分渴望找个如意郎君,好有个依托和归宿。她见徐远举一身戎装,干练清朗,不苟言笑,谈吐大气,是她所接触到的少见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徐远举往往不经意间目送款款深情,使她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怦然心动。就这样耿五陀不知不觉地落入了徐远举精心编织的情网之中,两人经常结双成对出入舞厅、剧院。耿、张两家见状,想如法炮制三女儿的前事,无奈耿德荫已痴情满怀,只好同意他俩结婚。 徐远举与耿德荫结婚的事情被人告到了军统局。军统局有规定,抗战时期军统特务不许结婚,何况徐远举还是瞒着元配马紫英的二婚,相当于娶妾,更是犯了大规。本来徐远举为这事很难说会受什么样的严厉处罚,但由于毛人凤出手相救,使他度过这一关口。 徐远举的原配夫人马紫英得知徐远举另又他娶,曾大闹了一场,但见徐连连赔礼道歉,而当时社会上金屋藏娇之事比比皆是,自己又无所依靠,也只好忍气吞声。但马、耿俩人谁为正室,谁为偏房,仍未解决。尽管马自己坚持是正室,但耿家势力之显赫,岂有作妾之理。因此,徐远举回避此事,既和耿德荫朝夕共处,也和马紫英保持夫妻关系。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后,马紫英带着子女回武汉寄居于徐远举长兄徐俊人家,两人才算分居。1948年徐远举与马紫英办理了离婚手续。全国解放前,徐远举将马紫英及其子女送往台湾,托付给堂侄徐兴华。 徐远举与马紫英育有二子二女,长子:徐兴慰,次子:徐兴渝;长女:徐继秀,次女:徐继蓉。现分住于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 徐远举与耿德荫未有生育。耿德荫抱育了一养女,1951年前后,耿德荫曾携带养女到监狱探监并规劝徐远举认真改造。 1954年12月,耿德荫要求与徐远举离婚,后经重庆市一区法院判决离婚。
下载 (40.75 KB)
2011-5-18 13:35
周养浩(1910年-1990年),浙江江山县人,毕业于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与戴笠和毛人凤都是同乡,是国民党军统著名的三剑客之一,绰号为“书生杀手”。
周养浩(1910年-1990年),浙江江山县人,与戴笠和毛人凤都是同乡。1933年,由戴笠介绍、唐纵监督,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毕业的周养浩宣誓加入了复兴社特务处,从那时直到被俘,周养浩为国民党做了16年的特工工作,先后担任过息烽监狱主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等职。周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是军统内部有名的“书生杀手”,他曾亲自策划部属杀害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1949年冬国民党在西南大撤退时,周养浩秉承特务头子毛人凤的命令,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参与布置大破坏与大屠杀,后在昆明被逮捕。 解放后周养浩在白公馆关押期间,与沈醉、徐远举等人同处一室,因沈醉交代问题时曾涉及
到周养浩,周养浩怀疑是沈醉有意出卖自己,于是他怒火冲天顿起杀意,拿起身边的小板凳就往沈醉头上砸去,多亏旁边的宋希濂伸臂一挡才没砸着沈醉。周养浩正要打第二次时,凳子已被宋希濂夺走。此后周养浩和沈醉一直是横眉冷对,老死不相往来,两人不管是谁,涉及到对方时总是有意回避,就像没有这个人似的。 197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联合下达了《关于安置特赦释放人员的意见》,其中第六条规定:“凡愿意回台湾的,报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办理。”1975年他作为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由于当时允许他们去任何地方并发路费,他和其他共10人要求回台湾和家人团聚,在香港滞留140天没有获得台湾当局的允许。其中一人自杀,三人回大陆,两人留香港,周和其他三人去美国投亲,1990年在美国去世。
人物生平
下载 (83.56 KB)
2011-5-18 13:35
下载 (84.66 KB)
2011-5-18 13:35
周养浩办公室
1932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 1933年参加戴笠特务处;
1935年4月被派到国民政府武昌行营调查科任司法科员; 同年10月,调国民党西北总部调查科当科员; 1936年后,任陕西西安公安局三科科长、杭州警察局专员、重庆市警察局三科科长、军统局司法科审讯员、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监察处科长; 1941年3月,任贵州息烽集中营主任,他以“改革狱政”为幌子,把囚犯改称“修养人”,办工厂、农场,开煤窑、商店,让“修养人”参加劳动,人称“笑面虎”; 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周养浩出任贵州保安司令部情报处长、省政府监察室主任、保密局贵州站站长; 1948年9月到重庆,任保密局公产管理组组长、造时场联合办事处主任,负责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监督、“训导”工作; 1948年11月,保密局西南特区成立,周又任特区副区长; 1949年11月任保密局西南督察室主任、重庆卫戍司令部保防处长、丙种会报秘书处主任。是杀害杨虎城将军和宋绮云两家六口的主凶之一; 1949年11月29日,他又指挥将关押在新世界饭店的三十二人押往松林坡枪杀; 同年12月在昆明被卢汉的起义部队抓获。作为战犯被押往重庆,后转押北京战犯管理所; 1975年获特赦; 1990年周养浩在美国家中去世,享年84岁。去世后,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送了花圈。
人物评价
他曾任贵州息烽集中营主任,他以“改革狱政”为幌子,把囚犯改称“修养人”,办工厂、农场,开煤窑、商店,让“修养人”参加劳动,人称“笑面虎”。 周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是军统内部有名的“书生杀手”,他曾亲自策划部属杀害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 1956年周养浩被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但表现却一直不怎么好。他工于心计,加上是搞法律出身,就拼命为自己辩护,每次提审让交代问题,都变成自己无罪辩护的舞台。他总认为自己只是奉命行事,从法理上讲自己是无罪的,因其口才很好,又摆出律师的劲头,有时候提审人员还真说不过他。政府自然不允许他狡辩,认为他是反动立场顽固。 这样周养浩自己也觉得很沮丧,整天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平日最大的乐趣就是吟诵古诗词。不过他吟诗有时候也给自己带来麻烦。他唱《金陵怀古》时,被批评为“怀念蒋介石”,他唱《苏武牧羊》,又被指为“思想顽固,不思悔改”。到最后他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任凭别人怎么说,一切如旧,也不求特赦了。具体表现在不但改造表现较差,连监规也不遵守,也不好好劳动,经常装病。1
评分人数
荷塘闲人: 威望 + 2 点 热鸟豆 + 6 粒
更多阅读
国产首款3D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最后的防线》攻略 第一人称射击
国产首款3D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最后的防线》攻略——简介 《最后的防线》是大飞移动设计开发的一款3D画面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经典抢滩登陆射击游戏,2种游戏模式,7种武器选择,15种场景变化,30个挑战任务,45个常规任务,真实武器特性重现,给玩
电视剧《最后的较量》插曲《我有一段情》视频、歌词 最后的较量电视剧全集
最近在看电视剧《最后的较量》,插曲好听,放到这里跟大家分享。过去是蔡琴唱的。
转载 最后的印钱---前传---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的重要人物
原文地址:最后的印钱---前传---四面楚歌!作者:TOTII 此文章摘自天涯经济论坛蛮族勇士老师! 第一章四面楚歌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惯有的财富获取模式是:建一个“工厂”,然后去开拓一个“市场”,最后获得“财富”。但是从1980年代开始,随
英语词组 表示“最终”、“最后”的常用短语 词组和短语
【英语词组】表示“最终”、“最后”的常用短语佳中in theend主要有两个用法。1)与将来时态连用,表示未来最终的状态或期待的结果。2)指经过许多变化、困难或捉摸不定的情况之后“最后”,“终于”才出现的结果,多用于过去时态。这
转载 历数中共党内身居要职的叛徒、汉奸及其最后的下场! 叛徒周思静的下场
本文转载自俊哥儿《历数中共党内身居要职的叛徒、汉奸及其最后的下场!》历数中共党内身居要职的叛徒、汉奸及其最后的下场!来源自浓情巧克博客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的历史,也曾泛起沉渣,出现过不少身居要职的叛徒和汉奸。我党就是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