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其人上 族籍、事业及其他 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其人(1)族籍、事业及其他

李自成(1606-1645),党项族平夏部人(鲜卑族之拓跋氏),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李自成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或名叫李继迁村;或名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同年3月18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顺治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一说战死)。

一、李自成族籍

李自成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李继迁(963-1004)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西夏王朝奠基者。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而有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李继迁的祖先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 “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姚雪垠著的《李自成》第四卷 第十六章)我国古代一支少数民族名叫党项,属于羌族。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跋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传国将近二百年,于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士也与汉族同化。李自成是米脂县的李继迁寨人,称李继迁为始祖,听以他虽系汉族,却是西夏国的羌族后裔。

李继迁勇悍有谋。宋开宝七年(974),出任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太平兴国七年(982),族兄定难军留后李继捧献地朝宋。他与亲信出奔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后其势渐盛,不断攻掠宋边地。雍熙二年(985)二月,遣使至银州,佯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至期伏兵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诱杀曹光实等,假其旗帜,袭据银州。

三年,附契丹,受封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

四年三月,于王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败宋知夏州安守忠部3万众。

淳化元年(990),契丹封其为夏国王。二年七月,归附于宋,授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旋又附契丹,并联结契丹军,多次袭击宋西北边境。

至道二年(996)三月,宋洛苑使白守荣护送辎重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李继迁设伏浦洛河(今吴忠东南苦水河),佯弱诱敌,大败宋军,获粮40万石。

三年十二月,复上表归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未几,再次攻宋边地。咸平六年(1003)三月,破灵州,改名西平府,定为都城。六年初,宋遣使议和,割银、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等五州与之。十二月,攻吐蕃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军伪降突袭,继迁中箭逃归。次年正月,因伤卒。

李继迁是北魏鲜卑后裔,《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新华社: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这又一次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李继迁于其孙李元昊称帝后,被追尊为太祖。

李继迁与水利

宋咸平年间(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开始对夏州干旱的事深思熟虑起来。夏州自去年八月到今年七月久旱不雨,五谷不收,要稳定军心和城中百姓,抗旱的事就迫在眉睫。李继迁下令所有吐蕃人投入到修筑黄河堤坝的工程上来。待水位上升,就可引水入旧渠,灌溉农田。不幸的是堤坝刚刚筑好,正遇上八月的大雨,一下就是九个昼夜,河水暴涨,堤防四决。李继迁筑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水害。

李继迁请来一位僧人道说其中原因,他对僧人说他本为党项人谋求好事,为何老天偏偏和他作对,是否曾有得罪上天之事。僧人说天意所为,本无力挽回,大王所忧之事,可在佛寺前抽签定夺。李继迁就随僧人来到了佛寺。

李继迁随僧人抽了一签,让僧人解签之意。僧人不做回答,却给李继迁一本佛经,说道,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一年有十二月,每月都有特点,如腊月之名义中有规定:来年耕地动时,修治耕具也,梗稻、大麦春种,九月收,这是天理。可大王却要连年发动战争,破坏农事,天自然有怨。大王一向重视粮食生产,因为粮食是王朝的命脉,各管粮机构都设有官兵,各地方的州、县都有负责农业的人。可大王连年征战,不顾百姓饥饱,官兵肆意糟蹋粮食,各官员又贪污钱粮,大王却视而不见,已违背天意,天何不生怨?大王也曾规定,假如牲口吃了粮苗,牧人应承担直接责任,以损失粮食之量来赔偿,事实证明从未发现百姓有放牧粮苗的现象,放牧的多为官兵,此已丧失民意,天怎能不怨?

李继迁一脸惊慌,问僧人有何补救之法。僧人说,心诚者,自灵也。说完就走了。

李继迁与粮食

公元1002年,西凉府六谷吐蕃部落有谋反之意,李继迁招集兵马商讨诱降西凉部落一事。能担当此重任者,就是那个主管仓廪贮积的三都案。

三都案是党项族中出了名的铁嘴,为李继迁招降过很多异族的大将,自从给自己的外甥说媒失败后,就发誓洗手不干了。李继迁请他再出山,他得服从,不然要掉脑袋。三都案领命前往西凉府。然而,他失败了。

第二年,李继迁攻打西凉时也带着三都案。西凉府被攻破后,改府为州。西凉府的什么事都安顿下来,李继迁就想把西凉府所储备之粮运输到中兴府(银川),以补西夏国粮缺,运送粮食的任务,就再次落到三都案的头上。

因要将功赎罪,三都案对这次任务十分重视,一路上吩咐手下倍加防范。哪知半路上杀来一伙吐蕃人,他带领将士奋勇抵抗,吐蕃人退了。可三都案发现少了一袋大麦,便立刻上马,去追吐蕃人。追到一片树林里,四面八方冲出来无数的吐蕃人,包围了三都案。

李继迁率人马赶到时,鲜血已染透了三都案,他的一只手握着卷了刃的宝剑,另一只手里攥着一把夺来的大麦。李继迁命人把三都案的尸体盖上绸缎,放到战车上,全军上下挥刀致哀。这时,探马来报,西凉那边出事。李继迁这才恍然大悟,西凉的潘罗支并不是真正的投降西夏,而是别有用心。潘罗支来得突然,又来势凶猛,李继迁难以招架,全军溃散,他自己也身中箭,仓皇败逃。

1004年正月,李继迁感觉自己命在旦夕,便想起两年前的一桩心愿来,他派人请来那位僧人,恳求僧人说出两年前没解的那个签。

僧人说,大王,可曾见过用鲜血和生命换回一把粮食的人,既然党项人能为把粮食付出宝贵的生命,大王何不用和平保住一方之民,争得百姓安居呢?这是天意,大王有生之年遇到这样的事情,应明白一个道理。

正月二日,李继迁因伤逝加重不治而亡。传说李继迁在死之前非要看看三都案的陵墓,并亲手在三都案的墓前撒下了一把大麦。

宋史 列卷第二百四十四

李自成其人(上)族籍、事业及其他 闯王李自成
继迁,继捧族弟也。高祖思忠,尝从兄思恭讨黄巢,拒贼于渭桥,表有铁鹤,射之没羽,贼骇之,遂先士卒,战没,僖宗赠宥州刺史,祠于渭阳。曾祖仁颜,仕唐,银州防御使。祖彝景嗣于晋。父光俨嗣于周。建隆四年,继迁生于银州无定河,生而有齿。开宝七年,授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

继捧之归宋,时年二十,留居银州,及使至,召缌麻亲赴阙,乃诈言乳母死,出葬于郊,遂与其党数十人奔入地斤泽,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

太平兴国八年,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侦知,夜袭破之,斩首五百级,焚四百余帐。继迁与其弟遁免,获其母与妻。继迁复连娶豪族,转迁无常,渐以强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归之。继迁因语其豪右曰:「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乎?」众曰:「诺。」遂与弟继冲、破丑重遇贵、张浦、李大信等起夏州,乃诈降,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遂袭银州据之,时雍熙二年二月也。三月,破会州,焚毁城郭而去。

三年,辽以义成公主嫁继迁,册为夏国王。

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子德明立。祥符五年,德明追上继迁尊号曰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元昊追谥曰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二、李自成的事业

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不久便被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分军东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军第三次入塞。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杀。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难不死。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10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3月,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进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

三、大顺军的失败

从1644年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国内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白银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于1645年神秘消失。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李自成两次称帝都以李继迁为太祖

第一次称王于西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 "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

第二次称王于北京武英殿

《鹿樵纪闻》: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

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乙酉,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

《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一系列制度

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中国明史研究会会员李志强:“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跋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习俗,这对研究西夏及党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作用”。太平村李自成后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秃发”习俗,尤其一些老人仍在保持着和当初建立西夏王朝主体民族党项人的"秃发"习俗,村里的人大多体格强壮,力气大,男丁习武之风较为普遍。

西夏专家唐荣尧先生苦心研究西夏党项民族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他跑遍了大西北党项民族、羌族人的发源地和隐居地。从高原到盆地,从沙漠到草地,行程数万公里。爬过雪山,走过草地;上过青藏高原,去过尼泊尔山区;在唐荣尧先生的研究中,确认李自成是西夏党项民族,在西夏研究中已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李自成》的作者教授历史学家姚雪垠到李继迁寨考察过,在他的历史名著《李自成》一书中(第四卷第十六章),这样写道:"李自成骑马走进皇城以后,几年来要取代明朝的梦想今日实现,一时志得意满,心花怒放,此时此刻,在马上他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

陕西历史研究所专家李登弟和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原馆长申长明:"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太平村发现整理的《李自成家谱》表明,李自成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后代,系党项族。"

著名作家丁玲: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才有了写作上的突破。丁玲家珍藏的龙凤双耳玉扁壶、童子驭鱼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数件宫廷器物。丁玲的几位叔伯兄弟讲:“他们是李自成的后人”。丁玲生前也曾说过:事实就是如此嘛。1939年,身置陕北的丁玲对斯诺夫人说:“来这儿以前,我总是睡不着,可是现在睡得很香甜,也变胖了,莎菲的浪漫气息已成枯死在书页间的明日黄花,在这里找到了祖先党项人的感觉,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李健侯在《永昌演义》说:自成定都西安后,首先“追王其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

米脂李自成研究会成员,政协委员高埃飞在<《李自成——党项羌人后裔》:李自成拿下西安,建立大顺王朝后,把西夏太祖李继迁立为不祧之祖,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李继迁寨现称李继先。我以为是李继迁的后人们出于对祖先的尊重、爱戴和纪念,不愿直呼其名而取其谐音,或者直接承认其为自己的先祖才这样命名的。总之,此地的李氏族人可以肯定是党项羌人的后裔。也就是说,李自成的祖上无疑是党项羌人。

李自成其人(2)四、关于李自成之死:

《荒书》与《绥寇纪略》孰是孰非?

《荒书》是南明广元传伯扬度的幕僚费密所撰写,《绥寇纪略》是清初学者吴伟业的著作,两书都是记载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宝贵史料。但是,在李自成殉难问题上,却各述不同,颇有出入,究竟孰是孰非呢?

《荒书》云:

“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缚,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人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

然而,在《程氏宗谱》里记载的却是:

“顺治元年甲申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

《金氏宗谱》康熙丙申谱序里也明确地把李延、李自成分别为俩人。且阿济格的奏报中说“尸朽莫辨”,没有亲历其事的县官又何以知所杀者李自成?这就对《荒书》记叙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荒书》以记述张献忠转战四川的史料为主,而且“亲历者多”。而有关李自成事,因道途重阻,当系据传闻而记无疑,难免失真。且诏修《明史》之时,“费密‘乃裒旧稿,重为涂乙’”。(谢伏琛《关于<荒书>》)改了些什么呢?谢伏琛认为:“大约主要是删去了若干有关南明诸王的记载,不存南明诸王年号,甚至对大西军与南明政权的关系亦颇吞吞吐吐,讳莫如深。”

除此以外,在李自成殉难的情况下,是否也有改动呢?顺治二年阿济格追剿大顺军到九江后,于闰六月向清世祖上了一道含糊其词的奏报,但言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却未明言九宫山究在何处。恰在阿济格行军路线上的通山也有一座颇有名气的九宫山,于是凭读到奏报者和谈到转载奏报的塘报者的直观,便产生了喧嚣一时的“通山说”,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给阿济格贴金,就来了个县官“指鹿为马”,捧出了恰巧在五月初三杀死李延的凶手程九伯,这讹误一直未能澄清。费密因对清廷有所顾忌,据了传闻修改原有记载,以保万全,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绥寇纪略》所持的说法,则是:

因暴风烈雨,“乃以四月二十四日,改由金牛保安走延(咸)宁、蒲圻,沿途恣杀掠,过通城……通城有九宫山一名罗公山,山有元帝庙,山民赛会,以盟谋捍卫闾井,自成止以二十骑殿,又呵其二十骑止于山下,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既毙而腰下见金印,且有非常衣服,大骇,从山后逃去,二十骑讶久不出,迹而求之,则已身肉脔分矣。”

这个记载虽也有一些不确之处,还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甚至曾一度遭到否认。但该书所述的李自成避实就虚,挥师南下的行军路线,与《明史》、《永历实录》、《鹿樵纪闻》、《了凡钢鉴》诸史籍记载是吻合的。结合实地考察古今地理地形,也证实其言不虚。

从蒲圻进入通城,而不经过崇阳的山间古驿道,在古今地图上均没有描出,是难以想象臆断的。可见吴伟业实非凭空涂鸦。

又通城九宫山毫无名气,一名罗公山更是鲜为人知。吴伟业若无所据,何以知道得如此清楚,甚至连山有元帝庙都说得准确无误?

尤其是佐以通城九宫山附近的民间传说,更证明吴伟业所言不谬。民间传说,除无“神击”的迷信成份外,仅增加了一道姑诬自成为盗的内容,余与《绥寇纪略》说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正说明这些传说并非附会,亦反证吴伟业秉笔有据,言之有理。

李自成殉难杂说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殉难杂说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据记载,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遂葬于此。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

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名石桥之一。青石叠砌,五拱并置,长40米,高5米,宽5米,设计大方,结构坚实,卓跞宏伟。经历百余年风雨,迄今依然如故。碧波荡漾,夹岸树木,烟霞掩映,异景别趣。

李自成行宫

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五、同名小说

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本书共分五卷,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他试图全面展现明清之际的社会画面,通过艺术形象来使读者得到较为广泛的历史知识。

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这部小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崇桢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变化,崇桢皇帝维护风雨飘摇之中的政权时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广度之笔。其次,小说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场景上颇费笔墨与心思,从宫廷到战场,从都城到乡野,都不乏生动描写之处;从政坛角逐到沙场交锋,从典章礼仪到人情风俗,描摹大多翔实逼真。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预科,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抗日战争前后,创作了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和红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东北大学副教授、上海大夏大学教授。解放后曾任湖北省文联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3年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二十多年之后,这部五卷本小说才全部完成。

六、党项人李自成

骄奢淫逸,“流寇”作风,李自成得天下后,因缺少做帝王的才干,而至形势更为混乱。极短的时间内,农民军便为日后的灭亡打下了极厚的铺垫。非天欲亡他,自取灭亡而已。李自成统治的天下,是何种颜色?

闯王进了北京,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他们能否脱尽“匪气”,蜕变为朝廷军?

李自成终于进入了承天门,“登皇极殿,据御座”,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刻吧。他立刻下令搜索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有这样,他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不久李自成就得知崇祯和周皇后已经自缢。关于如何处理崇祯和周皇后的后事,李自成的表现实在不怎么高明。他让人用门板将崇祯和周皇后抬了出去,以柳棺装殓,停放在东华门外。三天后,百官入见李自成,太监王德化怒斥群臣不去殡葬先帝,反而在此等候召见,惹得一片哭声,“内侍数十人皆哭,藻德等亦哭”。顾君恩将情形告诉了李自成,这才改殓崇祯和周皇后,为他们换上衮冕和祎翟。

李自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材停放在东华门三天,其用意大概是宣告天下:崇祯已死,从此天下就是他的了。但这三天里,“百姓过者皆掩泣”。

为什么?崇祯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屡下罪己昭,都是口惠而实不至,但是百姓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崇祯死了,以前有什么罪过也就一笔勾销了。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所以这三天反倒让崇祯得到了他原本得不到的哀悼,这恐怕也是李自成始料未及的。

其实,这件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帝王礼仪好好安葬崇祯,既显得光明正大,又可以得到人民和百官的信任和感激。类似的做法在历史上也是有的,只可惜李自成不喜欢读书。后来满洲人进北京后,重新安葬了崇祯和周皇后,结果就大大减轻了汉人的敌意。

无可否认,在北京的官员投降的非常多,而为崇祯殉节的却只有文臣、勋戚四十余人。以致史书上这样记载,“百官皆好降”。李自成在对待降官问题上,又不甚明智。

“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贺,皆素服坐殿前。自成不出,群贼争戏侮,为椎背、脱帽,或举足加颈,相笑乐,百官慑伏不敢动。”这群官员被农民军这般侮辱,却“慑伏不敢动”,哪里还有什么尊严。李自成大概根本瞧不起他们,但是要成就帝业,是离不开这群降官的。可以马上得天下,可以马上坐天下吗?想当初刘邦也是瞧不起读书人,接见郦食其时竟然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对他说:“你要是想诛灭暴秦,就不应该这样见一位长者。”刘邦听了之后,马上站起来整理衣服,请郦食其上坐。在这方面,李自成的表现要差一些。

对群臣大肆侮辱之后,李自成仍不罢休,又将他们押到刘宗敏府里,拷打索要钱财,交不出的人要受到惩罚。为此,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夹棍之下收获倒是很可观。“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哭号哀鸣之声响彻街坊。群臣不但没有在李自成那里获得官爵,反而备受荼毒,甚至家破人亡,自然人人心怀异志,只盼大顺政权垮台。李自成向富贵豪权追饷的同时,对富商居民也极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千余。

大顺军在北京的四十二天里,史上记载共计掠银七千万两,实际掠银要高出七千万两许多。史家评述其事曰:“幽囚士大夫,用夹棍逼取金钱,此古今未经见之事,亦古今所未有之惨”;“古来亡国之俘,诛窜者有之,至于刑拷迫资,予未之闻也。”

进入北京,让李自成的军队彻底迷失,将士们耽于享乐、沉湎酒色,士兵们目无法纪,肆意而为。李自成自己也是享受得不亦乐乎。“自成与刘、李诸贼分宫嫔各三十人,牛、宋诸贼臣亦各数人”,而且平日里“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归所据第,呼莲子胡同优伶、娈童各数十,分佐酒,高踞几上,环而歌舞。喜则劳以大钱,怒即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或犯闯字,手斩其头,血流筵上”。

见到这样残暴的军队,城内居民自然苦不堪言,想逃跑的人越来越多。大顺军为防止居民逃匿,竟然用上了连坐之法。他们“先令十家一保,如有一家逃亡者,十家同斩。十家之内有富户者,闯贼自行点取籍没,其中下之家,听各贼分掠。又民间马骡铜器,俱责令输营,于是满城百姓,家家倾竭”。这种大肆劫掠行为,居民称为“淘物”。“刘宗敏、李过等大索京官,严刑拷掠,罄衣币金银诸器。未几,株连乡戚知交、典肄市贾,搜索寄顿,逮及菜佣、卖酱家、僧房、饭肆。”而“各铺有同乡株连者、有无故牵扯者,货物立尽,民不堪命,一时罢市”。

大顺军挖空心思地搜索财物,中饱私囊。他们将各衙门衙役或长班抓来审问,让他们供出某官绅的金银密藏在哪里,随后就去掠夺一番。一时间,城内混乱不堪。“贼兵满路,手揣麻索,见面稍魁肥,即疑有财,系颈征贿”,甚至“青衿白户,稍立门墙,无幸脱者”。

从三月二十二日开始行拷掠之刑起,不过十数日,在大顺占领区,京城内外,已经乱如鼎沸,无法收拾。

当初,大顺军每次想要攻下某个地方,就四处传唱自编歌谣,如“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北略》在引此类歌谣时就说他们“假行仁义”。的确如此,大顺军文告中也写过“均田免粮”文字,但从未施行过均田、免粮政策或举措,大顺“建国”或进京后,更没有制定以农为本的国策,而是以乌托邦式口号来赚取民众的拥戴,所以,当人民最基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会人心背离。

历史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去,留下来的记忆甚微。1980年春,在北京永定门外沙子口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者掘得一枚古钱,拂去尘土,只见铜色金黄,宽轮光背,“永昌通宝”4个楷体字清晰可辨。闻讯而来的考古学者断定,此钱当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铸,在北京还属首次发现。这是李自成推翻明朝,居京一月的又一实物见证。

时光倒退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入承天门(今天安门),他身后林立的刀枪剑戟和飘扬的大顺政权旗帜,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陌生时代的开端。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两个月,在西安建大顺国时,就开始铸永昌通宝钱了。永昌通宝铜质优异,但铸造不甚精工,常见品钱文楷书直读,最明显的特征是“永”字的写法自上而下,由“二”与“水”组成,通称“二水永”;还有一种钱文含行书意的平钱,大概铸于李自成后期,现属罕见品,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数枚。永昌通宝小平钱、折五大钱两种传世和出土颇丰,仅小平钱的版别就有约二十种,可见当年铸行规模是十分可观的。

锈迹斑驳的永昌通宝印证着李自成起义军短暂的辉煌,也是甲申年留下的一份宝贵祭品。

帝王梦终于实现了,可又迅速梦醒,所谓江山,瞬间成为幻影。李自成为什么如此迅速地丢掉了辛苦得来的天下?其实也很简单,民心是可怕又可爱的东西,忽略了它,一个王朝最终会走向灭亡,而李自成始终没有悟透其间的真理。

李自成的梦没有做多久。

在他向北京进发时,吴三桂奉诏从宁远入京支援。但因为随行百姓过多,每日行走路程不过几十里,等赶到山海关安置好百姓后,李自成已经攻下北京了。

吴三桂思量再三,决定投降李自成,三月二十二日率兵前往北京。这时李自成等人早已经飘飘然了,觉得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一边招吴三桂前来,一边又对吴府索要钱财,同时抢去吴三桂的爱姬陈沅(陈圆圆)。终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随即回攻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吴三桂兵变以及后来投靠满洲人的行为,影响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接到吴三桂叛变的消息后,李自成大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李自成出兵时,是带着太子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同前往的。这说明李自成有招降吴三桂的意思,吴三桂的决心并不坚定。北京到山海关四百余里,从四月十三日到二十日,大顺军竟走了八天,一天行军不过三四十里。等大顺军慢悠悠地走到山海关,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满洲人,满洲人正在快马加鞭向山海关奔来,于二十一日晚上到达山海关。此时李自成和吴三桂正打得激烈,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有援兵。这一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策,足以致命。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双方激战一昼夜,吴三桂兵少,至二十二日上午已经不能坚持。这时,清兵突然杀出,“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

李自成正挟持着太子在山上观战,看见清兵突然出现,农民军无法抵挡,他骑马仓皇逃走。农民军一路奔逃,清兵和吴三桂紧追其后,“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李自成胜算了那么多次,为什么功败垂成了?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李自成山海关大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李自成没有想到清兵会突然杀了出来,农民军与吴三桂军血战良久,这时清军以逸待劳,万马冲击下,农民军自然难以抵挡。况且,吴三桂和满洲兵的总兵力也超过农民军(约十三万对十万)。

另外,农民军自从进入北京后,安于享乐,均存有富贵回乡的念头,很多士兵带着掠夺来的银子,有的还带着女人到山海关打仗,怎么能不受影响?农民军习惯于流动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已经成了农民军的正常反应。李自成也是如此,在山顶上望见清兵杀过来,很快就骑马逃跑。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北京。农民军纪律更加败坏,“大肆淫掠,无一家得免者”。逃回北京后,李自成开始准备向陕西转移,派人“悉镕所拷索金及宫中帑藏、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据说,败退西安时,清兵和吴三桂在后面追得很紧,农民军于是将这些金饼一路走一路埋在土里。后来这些金饼被人挖出很多,这才有了晋商的辉煌。

李自成本来做皇帝的心意就不坚决,从几件事情中都可以看出来。崇祯初年元旦,李自成与几个穷哥们在山中饮酒。兄弟们推李自成为首造反,李自成于是取一支箭插入雪中,曰:“若可作皇帝,雪与矢齐;不然,则否!”结果,漫天大雪飘然而下,雪没过箭羽。李自成大喜,所以起义了。

后来李自成被困鱼复山,就让刘宗敏用卜卦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生死。宋献策进谶语“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听了就很是高兴。进北京时,李自成指着承天门的门匾对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说:“我如果射中天字,必一统天下。”随即弯弓搭箭,正好射在天字下面。牛金星忙解释说:“这箭射在天字下,必定会中分天下。”李自成听后很高兴,于是迈入皇宫。

如果当初雪小一点的话,估计李自成是不会造反的;如果当初刘宗敏卜的是凶卦的话,估计李自成就会将他的人头奉上;牛金星后来针对“十八子,主神器”这句话进谗言说,你要小心李岩,说不定“十八子,主神器”指的是他呢,李自成就把李岩杀了,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进北京时,他非要箭射承天门的门匾,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其实,这时三分之一个的中国都已经是他的了,称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李自成就是没有信心。

自古以来,起事者以迷信方式宣扬自己皇位得于天授,从而为自己确立政治合法性的行为比比皆是。所谓天意,都是成就大事者的政治手段,他们自己当然不会去相信那种鬼话。但是李自成不同,他不仅是将它作为手段,而且将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天意是他内心的一种实在的需要。

登上皇位,是李自成既向往同时又隐隐惧怕的事情。他向往皇帝的权力和荣耀,又惧怕夺取皇位后遭到他人的唾骂和谴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由朝廷封他为陕西王,走“造反、招安、藩镇割据”的路子。有人说,李自成从来就没有投降过,他的革命精神最坚强。其实不是他不想投降,而是他认为在当时情况下招安会被朝廷消灭,自己手中的砝码还不足以向朝廷叫板。

李自成看见崇祯的尸体时曾经叹息道:“我来与汝共享江山,如何寻此短见?”因为崇祯一死,自己设想的道路就全被破坏了,这以后自己就要面对天下人的唾骂和谴责,所以才有当初杜勋与崇祯的谈判。

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作为交换,李自成答应“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可惜崇祯不答应。李自成没有办法,这才攻进北京。

即使进到北京,李自成也没有在北京称帝的打算,他说:

“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

这时被清军和吴三桂打败,正好带着猎物打道回府,回西安做他的山大王。可见,李自成做的不是整个中国的皇帝梦,而是陕西的土皇帝梦。

李自成不登极,被从龙之臣叹为“我主马上天子”,登极则被明之旧臣视为“沐猴而冠”。因此,李自成始终处在极度矛盾与痛苦之中。他没有正式受命,始终没有取得皇帝应该具有的权威。因此,他只能是“寇”。

但是李自成最终还是称帝了,而且是在大败之后。二十九日,“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礼。”大败于山海关,李自成已经是元气大伤,清兵和吴三桂又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称帝,追尊七代又有什么用呢?唯一的意义是李自成圆了自己的皇帝梦,有了心理上的满足。

李自成称帝完毕,便开始运柴草入宫及各城门。当夜二更纵火宫中,北京城内陷入火海,“止留大明门及正阳门、东西江米巷一带未烧,盖贼留一面出路也,其未出者,悉为百姓所杀,凡二千余人”。

当初进京时,北京百姓曾对李自成农民军寄予厚望。谁知不久农民军就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时李自成退出北京,百姓便随后袭击,一雪前恨。不仅是北京,在河北、山东等大顺地区,百姓也是蜂拥而起,到处袭击大顺官兵。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离京西撤。退回山西后,李自成不是积极组织防御和反攻,而是四处分兵,自己则一路撤往西安。随后,就有一些部将背叛了李自成,发动兵变。那些明朝降将原本就不是真心归附,这时见李自成兵败,于是相继叛乱。李自成当初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锐气好像在进入北京之后就全部消失了。

顺治二年二月,多铎率兵攻破潼关。李自成出战失败,于是放弃西安。离开时,李自成派人洗劫了西安,并将他旧日的宫殿焚毁,他最后还想将整个西安化为灰烬,幸好田见秀没有执行他的命令。

随后又是一路撤退,败仗连连。李自成自此下落不明。

李自成的生死,至今都是一个谜。仅李自成是如何死的,都至少有十几种说法。《明史》给出了两个说法,一种是李自成率二十来个人到山中掠食,被村民所困,李自成无法逃脱,于是自缢身亡。另一种说法是,李自成率二十来个人外出,正好碰上村民筑堡防贼,村民见李自成人少,便上前围攻,李自成和坐骑陷在泥中,头部中锄而死。村民剥李自成的衣服时发现龙衣和金印,又注意到死者损伤一目,这才猜测到是李自成。

还有“禅隐”一说,即李自成后来出家做了和尚,法名奉天玉,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这种说法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前两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自成结局研究课题组的论著《李自成结局研究》一书,通过比较大量的各家原始资料,尤其是通过对奉天玉和尚文物的考察,已经基本上否定了“禅隐”说。综合来看,李自成死在通县九宫山是确凿无疑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0848.html

更多阅读

巴西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差、电压及其他 巴西与中国时差

1. 时差  巴西时间要比国内时间慢十一小时。也就是说,北京时间减上11个小时,才是巴西的时间。夏令时间(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较国内慢十小时。巴西国内三个时区,圣保罗州比较玛瑙斯自由贸易区早2个小时。2. 与北京的航空联系  北京与

化验检测—— 血液检查(电解质、微量元素及其他) 化验微量元素

  中文名称:血清总胆红素  英文名称:T-BiL  化验介绍:化验介绍: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所生成的直接胆

声明:《李自成其人上 族籍、事业及其他 闯王李自成》为网友季节性降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