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与日本某国际问题专家谈2013年国际热点时,大家比较统一的有两个,一个是朝鲜半岛,也就是朝鲜核武问题。还有一个是伊朗,也就是伊朗核疑惑的问题。专家斩钉截铁地说:今年美国肯定向伊朗动武,就算美国不动武以色列也会动武。
到目前为止我等到的不是美国动武的指令,而是米歇尔.奥巴马在白宫宣布《逃出德黑兰》获得2013年美国奥斯卡的消息。转念一想,这个会不会是美国准备向伊朗动武的舆论准备呢?趁星期一人少,日本电影票1000日元的优惠价,我就去看了一遍《逃出德黑兰》的电影。补充一下,其实这部《逃出德黑兰》早在去年就在日本上映,但是最初大家都没有什么关心,票房也是很一般。当他获得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奖以后,日本电影发行商想趁着奥斯卡的春风,又重新起死回生再次上映。
《逃出德黑兰》的日文版剧照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电影的情节:1974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领导了震惊伊斯兰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伊斯兰学校的学生占领了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并且把大使馆的53名馆员扣押为人质,这个就是美国大使馆事件。在这期间有6名美国大使馆职员趁乱逃到了加拿大大使馆,为了营救这些职员,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开始制定营救计划,在这个营救过程中发生了惊险的插曲……
看了这部电影有个简单的想法,美国人拍摄伊朗,朝鲜的人的电影与中国人拍摄日本人时的脸谱化一样,对手再狡猾也逃不出猎手的手掌。只不过美国的电影技法要比中国的高明些,隐蔽性要更好些。《逃出德黑兰》里用所谓假装拍摄电影的方法,真的逃出了德黑兰,看到这样的内容,我是在看历史电影呢?还是在看科幻电影呢?虽然内容是非常有趣,就像一部喜剧电影。记得最近日本媒体一直在批评中国媒体人,在进行仇视日本的教育,因为电影中的日本人都是青面獠牙般,而遇见中国游击队几乎不堪一击,有的人可以用弹弓打退日本军数百人的进攻,这样日本兵怎么会占领大半个中国呢?
《逃出德黑兰》剧照之一 《逃出德黑兰》中的CIA
很多人说《逃出德黑兰》是一部政治宣传片,我也是这样认为,其实伊斯兰革命以后,很多迹象表明伊斯兰学生可能会占领美国大使馆,但是CIA并没有及时地发出警告。而在电影《逃出德黑兰》描写所谓CIA要营救6名隐藏在加拿大大使馆的美国职员时,历史上美军企图营救人质的行动其实是遭到了惨痛的失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直升飞机在前往德黑兰的途中两架飞机相撞,这个营救行动成为不得不中止的大失败,这也是美军海外营救行动中大失败之一。虽然很多人说因为有了这次失败,才有了30多年以后美国海豹突击队追杀拉登的胜利,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美国的仇并没有报到伊朗身上,而是报到了拉登身上,当时的伊斯兰学生已经成为伊朗总统,不断地寻找机会攻击美国。
![《逃出德黑兰》的背后—美国式样的抗日剧 2016年铁路新制服式样](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21737t01aeedffeafdb14e25.jpg)
另一个方面,《逃出德黑兰》电影中美国大使馆的职员面临人数众多的狂热学生,变得如此令人同情,使人不得不对伊朗恨,对美国同情,因为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但是美国的编剧却巧妙地隐去了美国支持巴列维王朝使得伊朗成为美国中东警察的历史。扣押美国大使馆职员是违反了国际法,可是从美国在伊朗的做作所为来说,确实是一种因果报应。
《逃出德黑兰》剧照-营救人质
我不是刻意要替伊朗进行辩护,美国如果不对当时的中东政策进行反省的话,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伊朗,就像沙特的拉登一样,都是CIA在中东种下的果实。实际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虽然时间是抹去记忆的最好武器,但是很多东西是抹不去的,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清晰。
《逃出德黑兰》还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会认为,国与国之间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或者对立,很多人都会第一反应是国家间的对立除了有准备战争的决心,用特殊部队去解决,其实还有和平的道路可以解决,就像电影中的所谓拍电影手法,或许很幼稚,很无哩头,但是这样的方法或许是最好的方法。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性思维,这样的事情太可笑了,所以大家不会做,实际上如果去做了就成功了,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
最后,美国很多东西看上很好笑,思维很僵化,其实美国的思考非常有深意,或许美国人真的经过周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