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 老子名言精选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4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49、“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为学,探讨大自然,所以知识天天增加;中国人是为道,提高“境界”、“修养”,所以知识天天减少。少之又少(损之又损),所以落后。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没有他固执的想法,以百姓的想法作为他的想法。百姓的想法善的,我认为它善;百姓的想法不善的,我也认为它善)–––––––老子主张听凭百姓,放任陋俗,混同善恶,与世浮沉,这与政治上有可取之处,但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毫无益处。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圣人在天下,使天下百姓的心思浑浑沌沌,圣人应使他们像无知无欲的婴儿)–––––––现代文明是让人民聪明起来,使人民懂得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懂得并遵守文明规范,懂得约束统治者。而中国文明正相反。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阻塞知识的巢穴,关上知识的大门,终生不生疾病)–––––––无知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中国人总是把知识说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实,知识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确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无所事事来取得天下)–––––––(旧)中国的政治是,以无为、不杀骗取天下,然后以暴力治国。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入昏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强盗反而越多)––––––中国文明是反技术、反法治的文明。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正常随时可能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能变为妖孽)–––––––老子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他认为好可能变成坏,善可能变成恶,所以,用不着死守是非善恶。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但不莽撞放肆,光辉但不耀眼刺人)–––––––老子一方面提倡韬光养晦,另一方面提出光而不耀,说明他还是有“发光”之心、世俗之欲的。
69、“治人事天,莫若啬”(统治人,事奉天,没有比吝啬更好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吝啬、节俭、轻松、少为、淡然、无事,也是小农社会的表现。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结束时象开始时那样谨慎,于是就不会把事情搞坏。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看重贵特的物品;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以补救众人的过错)–––––––“不欲”、“不学”与现代文明、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让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难治,就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识,有智慧,所以,焚书坑儒,批判知识分子的事何其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要统治人民,必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领导人民,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于上,人民并不感到有压力;领导人民于前,人民并不认为有障碍)–––––––此统治策略是以“上民”、“处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一切都是骗局。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一个好的士兵并不一味逞武,善于作战的人并不表现出他的愤怒,会打仗取胜的人并不跟敌人周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虚,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他人之力)––––––––“用人之力”是中国谋略的核心,也是中国武术的窍门。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中国的谋略是后发制人,在原子弹发明之前,它比西方的先发制人更加厉害。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以气势、意志、心战、同仇敌忾的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获胜,而不是唯兵器获胜。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由于世人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中国的圣人是神秘莫测、穷困潦倒的。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衣租食税的人太多,因而陷于饥荒;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巧取强为,因而难以统治)–––––––老子强烈地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太平之世,可是又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有平均主义、蒙昧主义一途。这种浪漫主义传统延续了几千年。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可惜的是,统治者不会听他的。(旧)中国的军队、官府从来是逞强欺民的,只有老百姓倒是不逞强,避强就弱,表现了老百姓的善良、憨厚兼懦弱。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小农经济必然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守土重迁,没有商品交换,没有技术、信息交流,人民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中国五千年社会的写照。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王钟渠
目录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13
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19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25
4、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3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4
6、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42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47
8、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53
9、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56
1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61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67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72
13、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79
14、贫也,非惫也……………………………………………………84
15、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87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16、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91
17、周将处乎材不材之间……………………………………………95
18、死生如昼夜………………………………………………………101
19、能不龟手一也……………………………………………………106
20、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109
21、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114
2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8
2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21
24、强梁者不得其死…………………………………………………124
2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126
26、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32
27、大声不入于里耳…………………………………………………136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41
2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45
3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149
31、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153
32、君子为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155
33、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159
34、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162
35、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165
3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168
37、物故相累,二类相召也…………………………………………170
38、大道甚夷,而人好径……………………………………………173
39、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178
40、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182
41、泽雉十步一啜,百步一饮………………………………………187
42、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93
43、夫水行不避蛟龙者………………………………………………197
44、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203
4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206
4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208
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11
48、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215
49、以道观之,物无贵贱……………………………………………219
50、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223
5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226
52、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228
53、指穷于为薪,火传也……………………………………………231
54、鱼不可以脱于渊…………………………………………………235
55、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38
56、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241
57、夫哀莫大于心死…………………………………………………243
58、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245
5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248
60、抗兵相加,哀者胜矣……………………………………………253
61、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256
6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261
63、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265
64、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272
6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273
66、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274
67、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275
68、将欲翕之,必固张之……………………………………………277
6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278
7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279
71、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281
7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83
73、善人者不善人之师………………………………………………284
74、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285
75、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286
7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87
7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89
78、治大国若烹小鲜…………………………………………………290
79、始乎谅,常卒乎鄙………………………………………………291
80、绝迹易,无行地难………………………………………………292
8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哉………………………………293
8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294
83、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295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五十七章
[要义]
以正道治理国家,以诡道用兵作战,这是政治路线和军事策略的不同处。老子的以正治国就是推行无为政治,在他看来,符合冲虚、自然、谦下之道的就是“正”。在卜辞中正是征的本字,就是出兵围攻城邑,“利用行师征邑国”是也;在篆文中,正是止一,天下公认的统一标准就是“正”。卜辞中奇是骑的本字,像人骑在马上,后来转作不正之义、不俗之义或不偶之义,出奇制胜就是采用特别的策略取胜。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这样做呢?根据就在于:天下的禁令越多,百姓就越陷于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的物品越多;法律越是分明,盗贼反而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自然顺化;我清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搅扰,人民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他又在四十八章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他在三十九章说:“古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的“一”就是冲虚清静、自然无为之“道”,“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也就是“以正治国”的意思。
[故事]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正也”即是以正治国,首先要清正国家机关,纯化官僚队伍。季康子是当权派,所以孔子说:“只要你正了,谁敢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来,上边正下边自然正了。“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又忧盗贼横行,问计于孔子,孔子说:“如果你不贪,你赏赐的,人家也不要。”意思是说,当权者少私寡欲,清静自正,下级们自然也不贪,虽是赏赐都推辞。言外之意,盗贼横行的根源在于季康子贪得无厌,不断榨取民脂民膏,致使百姓衣食堪忧,过不下日子了,自然起来做盗贼,暗中把官府掠夺的财富再偷回来。季康子是窃国大盗,是土匪头子,他只有以身作则,不贪不榨,才是根本的弭盗方法。说到底,以正治国就是要统治者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苟上正矣,谁敢不正?
《荀子·宥坐》:“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闻之不悦,曰:‘是老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慢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周易·系辞传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背着口袋骑驴走,肯定招来盗贼,因为他们认为,口袋里准是黄白之物,否则就放在驴身上了。金银财宝不好好收藏,就是教人家来偷,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妖冶,就等于引诱人家来淫。篱牢犬不入,都是自己思春人家才来淫,“女人浪,倚门框;男人浪,满街逛。”风流荡妇潘金莲常倚门向街,搔首弄姿,招蜂惹蝶,恰撞着眠花宿柳、妻妾成群、整天浪游的第一浪子西门庆,所以才有那桩千古当为戒的花案。内因更关键,权力核心先腐败了,慢慢向外烂下去,以至于整个权力机关都烂掉。所以孔子对季康子说:“你所不要的,赏给人家也不要。”上行下效,当权的希罕而抢购的,社会上也趋之若鹜,有钱的争购紧俏货,没钱的只好作偷作抢了,那是一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的强盗社会!“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又对孔子说,用以杀止杀的办法把坏人杀掉,进到正道那里去,怎么样?孔子说,为政之道不在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在于道德感化,你向善,百姓自然向善了。君子的道德像风一样,善通人的道德像草,如果一阵风吹过,草一定跟着风向眠到了,风力越大,草越倒伏。孔子对季康子的三次回答都是“春秋责备贤者”之意,高标准要求统治者。孔子作《春秋》的主旨,是责备领导者和有道德学问而应负历史责任的贤达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论语》以“政者正也”来解释为政在于当权者先求自正,正己而后正人正家正国。后来《大学》《中庸》以正心诚意作为领导人的必然修养,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这个意思。但孔子的“正”与老子的“正”是有区别的,因为二人的“道”不同,老子的“正”是自然无为、居下不争、贵柔守雌等,而孔子的“正”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正其位,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友爱。老子用阴、柔雌、谦下、不争、虚静、自然、无为等消极反面入世,孔子用阳、刚健、进取、有为、仁义、礼乐等积极正面入世。
我们如今讲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强调以法律制裁、以道德教化国家机关中的官员们,并不是针对人民群众来说的。中国历史一直强调德治,而且也一直是德治传统,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古代的以德治国,纯洁、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自身中正,从政是很容易的,不能自正其身,怎么能正别人呢?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的理想太高,王道仁政不适于乱世,因而周游列国都很失意,虽累累如丧家之犬,也没有人会采纳他那一套治国方略。相比之下在卫国那些年还是值得怀念的,卫灵公对他很重视,有人以为孔子可能要相卫,子路在这种背景下问过孔子:“假使卫灵公把国政委托先生,您首先要干什么?”孔子说第一件事就是要端正理念(指导思想)、名分(等级地位)。言就是指语言、文字、理论,“名不正则言不顺”通俗地讲,就是名分不正则说话无力,份内之事言之合理,份外之事言之不顺;深一点讲,就是指导思想不端正,理论则苍白无力,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是一定不会成功的。政事不成功,则礼乐教化不振,刑罚不中正恰当,以至于老百姓都无所适从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一套名言系统,也就是观念的上层建筑,首先是这个时代的灵魂、中心思想,其次才是政治法律制度。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孔子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做出对所问问题的相应回答。樊迟是善通学生,悟性不高,有时突然问道如何种谷种菜,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圣人很尴尬。这次他问什么叫仁,孔子说能够爱人就是仁;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能够知人就是智。愚笨的樊迟还不明白,孔子又说:“作为一个领导人,把正直之士提拔起来,安排在邪曲之辈的上层,以上之正直感化下之邪曲,就可以使邪曲之辈也学成正直之人了。”樊迟还是不甚了然,他出去了,见到子夏又问:“‘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老师的话太丰富太深刻了!舜当皇帝时,从许多人中选择了皋陶做助手,管理行政司法工作,天下再也没有冤枉事,坏人也远遁了,变好了。商汤举用伊尹,伊尹助汤成天下大业。用有才能、学问、道德的人作领导,上正则下化,天下皆正矣。古代历史上,特别是开国帝王,常常提拔一些有才能、有学问、有道德但不显达的人物作宰相,孟子不是说过这样的话吗?“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还有用直钩在渭水之滨钓鱼的姜子牙,被文王聘请去作军师;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凡是第一流的将相,决非论资排辈慢慢升上去的平庸货色,都是历尽坎坷、多才多艺的人中豪杰。有远见卓识的帝王亲自登门聘请,先师之而后臣之,一步登上将相位,擢拔于稠人之中。士为知己者用,感报知遇之恩,甘效犬马驰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说得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韩非子•二柄》:“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楚灵王有一怪癖,偏好细腰,不管男女,凡腰围粗大者,一见便如眼中钉。他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豪华壮丽的章华宫,在全国广选蜂腰的美女充实其中,因此又称为细腰宫。宫人求媚于灵王,减食忍饿,以求细腰,甚至有饿死都不后悔的。全国人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渐渐都以腰粗为丑了,因而都不敢饱食,一个个变得弱不禁风。百官入朝,都用软带把腰紧紧地束起来,尽量显得细瘦,就怕自己腰粗而惹灵王憎恶。官员们为了腰细,每天只吃一顿饭,他们憋住气,勒紧腰带,扶着墙才能站起来。一年以后,朝廷里的官员们都饿得干黑瘪瘦了。这不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吗?朴素自然最美丽,为什么故意瘦腰自讨苦吃呢?
春秋乱世,盗贼横行,有一个时期,晋国更是猖獗,晋君深以为忧。恰巧有一个叫郄雍的人善于因貌识贼,只要观察其眉睫眼目,便能知道是不是盗贼。晋君请他试观,一百个盗贼中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双眼。晋君很高兴,对大臣赵文子说:“我得到了郄雍,一国的盗贼都跑不了,弭盗何必多人呢?”文子回答说:“君王用识盗的方法弭盗,盗贼永远灭不尽,而且郄雍的小命也不保。”不久群盗都嫌郄雍砸了他们的饭碗,便合伙把他谋杀了。晋君闻报大惊,立即召见文子说:“果如先生所言,郄雍被暗杀了,以后何以弭盗呢?”文子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所以郄雍不得好死。而且您要弭盗,最好的办法是举贤任能,使其教化百姓,人民有了羞耻感,谁还做盗贼呢?”这个故事再次佐证了孔子对季康子说的话是多么正确,弭盗的根本方法不在于捕杀,而在于消除产生盗贼的原因,关键还在于统治者自身,是他们的贪得无厌、残酷压榨逼得人们做盗贼。人穷生盗心,饭吃不上就要饿死,不偷不抢怎么活下去?扬汤不能止沸,必须釜底抽薪。晋君便听从了文子的劝告,任用贤臣随会治国,大行仁政,盗贼们便羞得逃到秦国去了。
庄子在《则阳》中说道:“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民智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古代治国的君王,把功劳归于人民,把过失归于自己。如果一人受到损害,就退而自责。现在的社会却不这样了,隐蔽事情真相,反过来指责别人愚笨没见识;故意制造困难,却归罪人们不敢去做;加重任务,超过负荷,却责难人们不能胜任;大大延长里程,却责罚人们不能按时到达。百姓智穷力竭,便以虚伪来对付,瞒天过海。人君弄虚作假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多,人民怎能不弄虚作假?能力不足就要作假,智力不够就要欺骗,财物缺乏就要行盗,盗窃横行,该归咎谁呢?孟子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两极分化何其甚也!君王穷奢极欲,老百姓饥寒交迫,君王的牲畜都有好饭吃,人民却吃不上饭,不断地饿死,这不是君王领着牲畜吃人吗?你不让我过,我也不让你过,老百姓只好铤而走险,为盗为贼,甚至占山为王反叛朝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也。
[原文]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胠篋》
[要义]
偷了吴钩(一种佩刀)的被杀头,窃国大盗反而成了诸侯,诸侯的门下仁义高悬。在《盗跖》则作:“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小偷被拘留,大盗为诸侯,诸侯门下义士多。都是大盗不盗的意思,最高明的大盗不偷具体的东西,他偷国家,偷仁义礼法,偷圣人贤士,偷天下美女……超越小偷蟊贼的低层次,进入了看起来不是盗贼的高境界。两极相通,大盗反而像圣人了,大恶似大善,大奸似大忠,大伪似大真,大丑似大美。
[故事]
我们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伪装革命,窃取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之后原形毕露,想把民国变成袁家天下,又复辟而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岂不是窃取民国的大盗吗?我们说胜者王侯败者贼,专以成败论英雄,“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盗跖》)天下大乱,中原逐鹿,各路起义军都是“山大王”,他们一起推翻了统治政权之后便又相互攻伐争夺天下,捷足先登,力雄为长,最厉害的那支起义军统一天下,登上了皇帝宝座,转过头来又剿灭以前的战友们,宣布他们是大盗流寇,不灭之不足以安天下,自己的床头岂容别人打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代开国皇帝都是杀戮功臣的,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勾践灭吴称霸,范蠡逃走,文种被赐死。刘邦打下天下,杀害了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彭越黥布原是江洋大盗,黥布投项羽后成为最厉害的大将,彭越也是自立山头的一支起义军,他们都曾与汉军对垒过,但韩信投到刘邦手下一直是很卖力的大将军,不也没逃脱被宰的厄运吗?
胠篋就是打开箱子。《庄子·胠篋》说,为了防备开箱探囊撬柜的小偷,必须把它捆帮好锁牢靠,这就是世俗所谓的聪明。然而大盗来了,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提起口袋就跑,唯恐捆锁的不牢固掉出东西来,前面所谓的聪明人不正是为大盗做了准备吗?
敏锐的庄子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一类普遍现象,这类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对付普通人的手段、策略、规范,不但对付不了“高级人”,反而帮助了“高级人”来对付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什么呢?这就是物极必反、大防为决的道理。每一事物都有一个顶点,过了这个顶点就翻个儿,真理越出它适用的范围一步便变成了谬误,失败与成功也只差一步。这仍然是质量互变原理。一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偷水和水流了,把两山之间堵截起来,建立一个堤防。一方面,堤防是有承受能力的,当水多承受不了时,豁然决口,万马奔腾,所有的水都光了;另一方面,对付一般偷水的还行,那些高级偷水的,运来一车TNT炸药,一下子把大坝给炸了,所有的水都没了。
一个富人自然被周围的穷人瞅着。如果富人平时好施舍收买人心的话,穷人也不会来偷来抢。如果他爱财如命,一分钱也攥出汗来,他的亲戚朋友也沾不了他的光,亲友便琢磨他了,勾结盗贼杀害他,把全部财产都抢走。正是“负且乘,致寇至。”爱财如命,寇夺之矣。金银财宝积满柜,临死带不走一文钱,奉劝财主们要舍得吃喝舍得花,扶弱济贫买人缘。平时对付盗贼的手段,反而为大盗做了准备,成为对付自己的有力武器,你越捆封得牢固,盗走时越容易。至亲不是亲是大盗,大盗不是盗是至亲,父母辛辛苦苦挣一辈子,平时舍不得吃穿,两眼一闭,一切的一切都给了儿女,儿女实际上是父母最大的盗贼!平时舍不得给儿女零花钱,最后一下子都给了儿女,不也是为“大盗”做积蓄吗?箱箱笼笼捆锁牢固,儿女瓜分、搬运起来更容易,就怕捆锁不牢固。
一个国君也是这样,爱财爱权如自己的老命。平时残酷盘剥老百姓,把民脂民膏都搜刮上去积累起来,甚至对臣僚将相也舍不得赏赐分封。将相们不但不为他卖命,反而煽动百姓起义,杀害国王,把国库分抢净光,“你不给我过日子,我也让你活不成!”至臣不是臣是大盗,大盗不是盗是至臣,将相公候等大臣是国君最大的盗贼,是与国王分享天下者,窃国者为诸侯,有的连国王的老命都偷走了,古今中外有多少国君死于近臣大臣之手,谁能数得清呢?两极相通,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至亲、至臣都是潜在的大敌,因此为人要特别提防自己周围的人,如果他们见利忘义害自己,则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仰赖管仲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终却死于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佞臣之手,桓公弥留之际,三贼幽闭桓公而为乱,桓公饥渴而死,腐尸生蛆爬出宫门,停灵六十多天才被收殓。秦二世胡亥不是被指鹿为马的赵高杀害了吗?张飞不是死于手下兵范疆、张达之手吗?东北土皇帝张作霖不是让两个亲密部将出卖而被日本鬼子炸死于皇姑屯吗?
《庄子》又继续论述:“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齐国大夫田恒杀了齐简公而专国柄,典章制度一仍其旧,甚至朝延大臣也没变多少,是彻头彻尾的窃国大盗。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逄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大治矣。”大强盗跖的手下问他说:“干咱这行也有规矩吗?”跖回答道:“干啥没有规矩呢?无规矩不成方圆。凭空臆测人家屋里储藏的宝贝,是圣明;带头先进去是勇敢;最后出来是义气;知道能否下手是智慧;分脏平匀是仁爱。不具备这五样美德而成为大盗的,天下从来没有过。”可见圣智仁义不但是帝王治国的工具,强盗集团也利用它。梁山好汉们最讲义气,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杀富济贫,锄强扶弱。如今的黑社会,规矩更严格,更讲忠孝仁义,如果谁不忠于黑老大,同伙就消灭他了;他们特别讲信用,说一不二,对钱财看得淡,很重同行义气。相对于官府来说,强盗集团是暗的黑的在野的民间的,其实帝王和强盗没有多大差别,本质上一个样。帝王是公开压榨老百姓,“损不足而奉有余”;强盗是暗中抢劫官家富户,以救济贫苦人民,“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说得好:“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哪一个更合理呢?杀富济贫的梁山好汉更符合自然法则。鲁迅先生说,大盗比小偷更可爱,小偷小摸惹人嫌,他们自私自利,见财忘义;大盗行侠仗义,锄强扶弱,有侠客精神,有大将风度。历史上很多绿林好汉、草莽英雄忠肝义胆,成为推翻无道统治者、打下新江山的大功臣,唐朝开国元勋中有好几位是山东响马头子哩,秦琼、程咬金、徐懋功等。
《庄子》继续说:“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川水干涸,山谷便空虚;山丘削平则深渊填实。圣人死了,大盗也不出现了,天下太平无事。圣人不死,大盗不会停止,虽然借重圣人以治天下,却也使盗跖大为获利。制造了斗斛量粮食,结果连斗斛一起盗走;制造了秤称东西,结果连秤一起盗走;刻造符契、印玺作凭信,结果连符玺一并盗走;提倡仁义来矫正世俗,结果连仁义也被盗走。庄子抨击的是积极有为的儒家圣人,越是有为天下越乱。打个比方说,一块平地,为了堆成一个山丘,必定在一边掘出一个沼泽,是为损下而益上,榨民以富君。国君榨取老百姓的越多,老百姓越亏损越贫穷,以至铤而走险,杀人越货,不敢明抢就暗着偷。上边剥削越多,下边盗贼也越多;上边剥削越少,下边盗贼也越少;上边越是提倡仁义,下边不仁不义的就越多;上边重用圣人,下边就有大盗。圣人和大盗是一样的,圣人想方设法对付老百姓,大盗想方设法对付统治者,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山丘削平了,沼泽也填平了,天下一片太平。老子早就大量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法令弥彰,盗贼多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上边贪得无厌,下边才盗贼蜂起。所以庄子也下结论说:“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抛弃了聪明智慧,大盗才休止;毁弃珠玉,小盗也就没有了;焚掉符节砸破印玺,人民就会纯朴;打破斗秤,百姓就不会斤斤计较地争执了;摧毁天下的礼法制度,才能与百姓对话。这虽然是因噎废食的办法,但能正源清流,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正则下正矣。
庄子在这里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仁义礼法的繁化,盗窃技术也相对提高了,盗窃队伍也更加庞大、严密了。盗贼自然也充分利用社会的发明成果提高偷窃水平,利用更先进的方法管理队伍。所以说“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当代社会的作案手段惊人。有的男女在网上聊天聊热了,约定地点见面,结果女的被男的强奸后卖给了人贩子。有的电脑黑客制造病毒,使全世界的电脑软件受损。更多的是利用电脑盗窃别人账号上的存款,很多出纳会计利用电脑高额贪污。或用遥控技术使大宾馆失火,然后不断敲诈老板。考场作弊手段也今非昔比,用传呼机将答案输送给考生。有的诈骗犯盯看对方的账户密码而盗其款,还有人用遥控引爆技术不断轰炸目标……如今黑社会也全用新技术管理,电脑、手机、遥控,加大了侦破难度。不但比侦破机关更能利用现代文明成果,而且用邪恶的宗教把徒众的心凝聚起来,铁板一块,其说教有过于孔孟之道、仁义礼法。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同庄子一样,也看到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俱分进化论。”社会的善和恶、苦和乐是同时进化的,善进恶亦进,乐进苦亦进,圣人在进步,大盗也在进步,统治者更会统治,被统治者也更会反统治。他说:“达尔文、斯宾塞尔辈应用其说,一举生物现象为征,一举社会现象为征。……彼不悟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他认为道德与知识成反比,人的知识愈进化,道德就愈堕落,“知文明之愈进者,斯蹂践人道亦愈甚。”和道家是一致的。
庄子看到,一切的条条框框,道德的,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民俗的,特别是儒家的仁义礼法,都像捆固箱子的绳索和锁钥,规范、约束、对付一般人普通人还行,不但约束不了那些统治者,反而成为他们争名夺利、巧抢权财的有效工具,打着仁义的幌子巧取豪夺、东征西讨以达到自己的私欲。刑不上大夫,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升华,是用来对付老百姓的,是他们剥削压迫人民的有力工具,根本不约束他们,他们唯恐不严峻苛厉。礼不下庶人,对于统治者来说老百姓是没有社会地位、人格尊严的奴隶,主人对自己的奴仆不用行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翻开中国历史,每一页上都写着“吃人”俩字,封建礼教是杀人的刽子手。封建时代以孝治天下,孝是最高道德,以至唐玄宗霸占儿媳妇杨玉环之前先给儿子讲《孝经》,孝顺父母高于一切,所以把妃子献给父亲也是大孝,就这样利用孝道霸占了儿媳妇。曹魏时期,司马氏集团为了篡权,利用名教(即礼教,封建时代的礼仪制度、行为规范等)剪除异已,曹爽、稽康都是被以不合礼教为借口杀害的,“魏晋之际多故,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宋明时代的道学先生们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不知摧残杀害了多少女子的生命和幸福,标榜贞节,残害妇女,有多少女子以身殉节啊!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越是提倡仁义,越是不仁不义;法律越禁止,犯法的越多。为什么呢?大盗不止,小盗何能止,上行下效也。统治者提倡的都是让别人去遵守,自己则例外。宫廷是最不仁义、最争名夺权、最寡廉鲜耻和最淫乱的地方,是一切罪恶的渊薮。为了争夺皇位有的儿子杀了老子(杨广伺病杀杨坚,李世民架空李渊),有的弟弟杀哥哥(秦时胡亥杀了哥哥扶苏,杨广杀了哥哥杨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上不孝悌,下何能孝悌?皇帝守丧期间(如杨广)照样花天酒地,一晚上串遍三宫六院,大臣丁忧时在祖茔林地里纳妾生子也就不足为奇了。皇帝或霸占弟弟的媳妇(李世民纳李元吉之妻杨氏为妃),或霸占父亲的妃子(杨广在病榻前调戏父亲的妃子,被父亲发觉,他弑父而立,并纳父妃;李治看上了李世民的武媚娘,继位后立为皇后,后武氏篡唐为周),或霸占儿媳妇(李隆基抢夺了儿子的妃子杨玉环),或霸占自己的姐妹(齐桓公占了七个同宗姐妹,齐襄公与异母妹妹文姜私通),民间男盗女娼的自然就多起来了。
考场规则只是对付一般人,使他们不敢作弊,真正会作弊的早就把试卷偷出来了,在考场上直接抄答案就行了。为了更严密正规,考试方法也利用了现代科技,涂卡答题电脑阅卷。这反而帮助了会作弊的,一是可以让别人在外边做,把答案用传呼机传给考生;二是可以在电脑上做文章,神不知鬼不觉地改分数。整个社会浮躁了,老师学生都不认真做学问了,老师出了题再向外透露,学生能不想法作弊?近来考研热潮年盛一年,各地办辅导班也年盛一年,从北京来的辅导老师都是从前的命题组成员或组长,今天的命题组成员的老师或朋友,命题组或多或少透题给他们,他们巡回全国办辅导班赚大钱,然后再回到北京“分脏”。欲考场无弊,其可得乎?这是什么社会呢?为什么这个社会都这样浮躁、虚伪?
[原文]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六十四章
[要义]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为什么往往功败垂成呢?说穿了,就是恒心毅力不够,在“黎明前的黑暗”那紧要关头退却了,败下阵来,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每一个人都应记住先圣老子的这句话,时常勉励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最严峻的时刻也不要低头,也要咬牙挺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故事]
1644年(岁次甲申),李自成率领起义大军攻下北京,便恣肆享乐起来,而忽略了对中原虎视眈眈的东北满洲人。更有甚者,还抢占了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并杀了他全家。“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报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吴三桂倒戈为逆,引兵入关,两路大军很快攻下了北京城,不久便征服了全中国。李自成部队由于进京后骄奢淫逸、贪享富贵而失去了战斗力,根本不是清兵的对手,李自成战死九宫山,大顺政权昙花一现!1944年又是甲申,郭沫若为了提醒大家而写下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印发全党,让每一位共产党员熟悉这段历史,以李自成的失败为借镜,吸取血的教训,切勿因胜而骄,重蹈覆辙!1949年3月,党中央迁往北京之前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做了重要讲话,说以后要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全党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尽管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谆谆告诫,仍然有很多高级干部腐化堕落了,不能慎终如始,保持晚节。天津市委书记刘青山、市长张子善就是臭名昭著的一例,鉴于他们的贪污堕落,毛泽东亲笔批示枪毙他们,以儆效尤。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老了,血气已衰,筋骨不便,没有能耐了,因而更为贪得无厌爱财如命,恋权而不愿退位让贤,好色喜淫犹如少年,沽名钓誉厚颜无耻。自以为行将就木,余日无多,不赶紧捞点就再也捞不到了,是以十之八九晚节不淑。而名人伟人能人更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亢龙有悔”,帝王将相几乎个顶个晚节有亏不善终,致使一生英名大受损玷。老子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人到老年更需要战胜自己缺点的勇气,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那大唐天子李隆基,因平定宫廷叛乱而登上九五之尊,风华正茂,励精图治,在著名宰相宋璟、姚崇、张九龄的辅佐下取得了二十多年“开元盛世”之辉煌,使唐朝走向最鼎盛的巅峰!然而这位唐明皇却不能慎终如始,在成绩面前飘飘然起来,日益骄傲,固步自封,淫逸堕落,把儿媳妇杨玉环霸占过来,“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一个老头儿泡一个天姿国色的美女,而且爱屋及乌,连她的三个姐姐也都封为夫人,一切政事委托给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冒牌舅子杨国忠,这二人狼狈为奸,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终引发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多亏了郭子仪借来回鹘兵才平定了这场叛乱,但从此唐朝走向了日益衰败的下坡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当然,中外历史上慎终如始、善始善终而留芳千古的大有人在,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华盛顿便是这方面的好榜样。他因领导独立战争的赫赫战功,被选举为新美国的首届总统。在鞠躬尽瘁八年之后,他自动退出选举,弃权让贤,为美国选举定下了铁规矩,总统最多任两届。他的高风亮节使同时代的世界各国领导人相形见绌,自愧勿如!人到老年如日薄西山,光芒柔弱而不能远照,勉强尸位素餐,不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理应让英雄豪杰跳上政治舞台大显身手。再说八年时间中一个总统的政治才华也基本发挥得差不多了,再干也几乎是原地踏步了,故不如让给后起之秀。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八九年,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中专,因身高不足被除名,只好去了县一中。此后对课本彻底失去了兴趣,整天看课外书,探索宇宙人生问题。周末假期就到处游山玩水,散心解闷,领略沂蒙好风光。而内心总是忿忿不平,为什么农村孩子考上学都捞不着上呢?终于在一个腊月底我一个人来济南逛了一圈,当我走到山师门口的咸菜店时心里想,让我考上大学,天天吃馒头就咸菜棒也心甘情愿。然而我考取烟台师院后又不愿吃咸菜棒了,正是人心无足,得陇望蜀。在高等学府里,图书汗牛充栋,教授学者云集,新的求知欲望极度膨胀,过年都在校学习。读了一年中文系后,经考试转入政史系,后因迷于汉字研究而被勒令退学,大三没读完就解甲归田了。假使我能始终如一、慎终如始的话,怎么会半途而废、功败垂成呢?都是由于自己骄傲自满了,不守纪律了,目无师长了。骄兵必败,过刚则折,自遗其咎,我其谁怨?
感情也这样,人往往喜新厌旧,“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很多男人热恋时甜言蜜语献殷勤,无所不用其极,一旦结了婚便失去了新鲜感、神秘感,一变而冷若冰霜,面目狰狞,动辄打骂,再也找不到婚前的如胶似漆、温情脉脉了。双方感情都不能慎终如始、始终一如,都发现对方变成了另一个极为讨厌的人,因而都把目光转向新的猎取目标,相去日远,最终分手。当今时代,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离婚率一天比一天升高,都是由于人心日渐浮躁了,感情上不能始终如一。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农村有一句俗语:“百日床前无孝子”,如果长久卧病在床,孝顺儿女也伺候烦了。一个人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大多是见异思迁、有始无终。如果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追求一个理想目标,或恪守一个道德原则,或笃信一种宗教信仰,这个人就了不得,就是难得的仁人志士了。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孔子也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斯滥矣。”只有道德学问高尚的人能够贫而乐道、致命遂志,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数世人都是随波逐流之辈,亦步亦趋之徒,与世浮沉以快我身,甚至有奶便是娘,哪有什么高远的人生理想,坚定的处世原则,即使有也不能始终如一地趋之循之。中国哲学都是体用合一的,即本体即工夫,内圣外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终生都在践履自己的哲学,追求完美的理想人格。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累累如丧家之犬,困于陈蔡之间几乎饿死,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圣人的人格魅力。中国哲学侧重人生,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为人的存在(主要是精神存在)立法,也就是让人树立起来一个终生目标和最高原则,一辈子始终如一地奔向之,这个目标就是终极关怀,就是哲学的本体,就是老子之“道”,孔子之“仁”……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大道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努力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追求理想目标如登珠峰,开始有很多人,一般都能登到半山腰,但再往上登就越来越困难。由于气候恶劣,氧气不足,体质弱败和力气不支等因素,人数越来越少,很多人知难而退,有些人跌到永远爬不起来了。快到山顶时所剩无几了,然而这所剩无几的佼佼者也不是都能登上顶峰,因为精疲力竭时再上一步万万难,又有人仅以一步之差而失败了。只有一星半个的最终登上顶峰,插上了鲜艳的国旗,露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微笑!拿破仑说过,失败与成功只差一步,这是多么深刻啊!很多人就在最后一步失败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功败于垂成之际,此恨绵绵无绝期。
几成而败的原因很多,总不外内因和外因。主观上,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骄傲起来,失去了谨慎作风和警惕性,不再艰苦奋斗而贪图享乐,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打击或不利因素、反对力量的颠覆;客观上,往往快要胜利时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客观阻碍不断涌出。而自己也快要精疲力竭了,最终只差一步却倒下了,留下无限遗憾。王安石的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写得好:“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无限风光在险峰,趋之越近,游者越少,风光越美。王安石在此论述了成功的几个方面:首先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不随人而止,这就是“志”;还得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等,志大才疏事不成,此即“力”;还需假借外在条件的帮助,以克服困难,善假于“物”以为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三者有一不足,则往往功败垂成矣。
[原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列御寇》
[要义]
有个叫朱泙漫的人,不惜倾家荡产跟着支离益学习杀龙的技术,三年学成了杀龙,却没有龙杀。这个寓言向我们说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价值取向问题。所谓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一件物品的价值就在于其可用性,能满足人们某方面需要。但由于价值主体不同,同一件物品的价值也随之不同,这就是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的选择便是价值取向问题。
[故事]
《庄子·逍遥游》中还有一个类似寓义的故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宋国人采买礼帽到越国去卖,越国人剪光头发,身刺花纹,根本用不着礼帽。这也是价值取向不对,也就是选错了价值主体,在不用礼帽的越国人看来,礼帽一文不值,送给他们他们也懒得接。价值取向,说得通俗点,就是卖货卖给识货人。俗语:“磕头找正墩”、“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就是价值取向,而“烧香烧到驴腚里去了”、“对牛弹琴”便是价值取向完全错了,卖礼帽的宋国人便这样。古语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都是这个意思。货卖识主,如果卖给不识货的,即价值取向不对,便是明珠投暗了。不识货的人拿着珍珠当石子,拿着凤凰当野鸡。一本《史记》,对于搞古史研究的价值最大,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次之,对于采矿、探海或炼钢的人也就是闲书,而对于目不识丁的要饭化子只能是揩屁股纸了。乳罩卖给爱好健美的青年女子可得十元,卖给中年妇女可得五元,送给老年妇女她们必定不要,而卖给男人准会挨一顿骂,他们以为是侮辱他们,正如当年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衣服一样。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一件物品(包括人)的价值有大有小,而且还有负价值,即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反作用、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屠龙术之于朱泙漫,不但无用,反而有大害,使千金之家一贫如洗,徒为天下人笑。龙只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屠龙术不但是无用之技,而且是骗人伎俩。支离益是个大骗子,通过想象而杜撰了一套杀龙技术,骗了富裕而愚蠢的朱泙漫三年,看到已倾家荡产的朱泙漫再也没有油水可捞了,便赶快让他出徒,而自己再去骗别的朱泙漫们。现实生活中,朱泙漫们俯拾即是,支离益们就是利用了他们的愚蠢和贪婪心理而骗他们的。汉末道教兴起后,不知有多少追求长生不老的人跟着道士学炼丹,一个个砸锅卖铁,最后也没炼成仙丹而长生,炼丹道士们都是些支离益,专门骗人以自活。又有谁炼成仙丹而长生?又有哪个炼丹道士没去阎王爷那儿报到?当今社会也不乏支离益们,据说东北一个青年发明了“水变油技术”,而骗取了百万钱财。现实社会中就有那么多朱泙漫们愿意跟着他学习“水变油”而快速致富,试问有多少水变成了油?凡是骗术都具有很大的负价值,对被骗的人来说,朱泙漫就是被屠龙术搞得“殚千金之家”了。
价值主体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社会,价值客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主体是个人的叫个人价值或个体本位价值,主体是群众的叫群体本位价值,主体是社会的叫社会价值或社会本位价值。个人价值常常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在某些个体那儿可能没有价值,甚至有负价值;同样,有个体价值的也可能没有社会价值,甚至对社会有负价值。人既可以是价值主体,也可以是价值客体,当他是主体时他是目的,他是被满足者和价值决定者;当他是客体时他是手段、工具,他去满足于他人和社会。人生在世,社会价值远远比个人价值重要,只有他溶入全社会的事业中,他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他的人生价值才更伟大。我们平时说一个人的价值,也主要是指其社会价值,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成正比,与他对社会的索取成反比,贡献减去索取就是他的社会价值。人是万物灵长、天地之心,其高贵伟大处就在于他是能创造价值的价值,他能“加工”价值客体使之满足主体的需要,便是创造价值了,劳动创造价值,然而只有人才能劳动啊。发明创造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被誉为“世界发明王”的爱迪生,小学都没读完,却有三千多项发明,电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普罗米修斯”!一个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没有社会价值甚至只有负社会价值的,他们虽生犹死或生不如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行尸走肉而已。一个人的索取大于贡献,就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只有负社会价值,那些破坏社会财产和安全的犯罪分子只具有极大的负社会价值,他们是人类的“渣滓”,是“社会败类”!而“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王拘于羑里而演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雷锋叔叔的价值观,是颗流星也要把光辉留给人间是残疾人张海迪的价值观。一般而言,道家偏重个人价值、个体生命自由,杨朱拔一毛可利天下而不为;墨家兼爱天下,以禹为范,偏重社会价值;儒家侧重群体价值,“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自近而远、由亲而疏的有先后有差等的爱,这也是比较现实的爱。
价值取向对人生的立志至关重要。没有人生目标,人就成了无缰之马,断线风筝,事实上谁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只不过有高低远近之异而已。盖房子取媳妇,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便是一般庄户人的“奔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人的目标越高,才力发展得越快。古今凡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逸群之才,更有高远宏伟的志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陈蕃立志扫天下,祖逊中流击楫,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价值取向选错了,可以毁灭一个人,特别对于搞学术研究的人更是如此。如果朱泙漫不去学屠龙,而随便学一技实用之长,则足以养家糊口,并有所造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哩。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率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古典物理学,揭示了宇宙的规律和秩序,而立之年已是盖世无双的巨匠!然而后半生却走入了歧途,全身心去研究宗教神学,自然不会有成就了。这便是价值取向的失误,使他的后半生黯然无光,不但没有意义,反而有损于前半生的辉煌。
读大学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改革,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想学术界也要掀起革命,而且首先从最基础的汉字入手进行改革,创造简易新汉字体系,把十画以上的汉字全部减缩到十画以下,胡服骑射,以便应用。我运用溯源返新、双否递一的治学方法,充分利用甲骨文出土资料和《说文解字》,把每个字的原形原义搞清楚,然后再创新。我没白没黑全力投入这项工程中,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当我只搞出一部分新汉字时就被学校勒令退学了。因为:第一,作为学生,必须学好功课再搞别的,而我不听课不考试,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二,价值取向不对,在做无用功,研屠龙术,即使搞出新汉字体系,国家不采用推广,没有社会价值,就是一堆废纸!大学半途而废,是对青年之我的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十多年来我饱经风霜,历尽坎坷,边打工边学习,终于在新世纪到来之前考取研究生,重返文化界。但心灵的创伤是终生不能愈合的,一失足成千古恨,长使英雄泪满襟!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也是价值取向问题。像朱泙漫学屠龙术,我搞新汉字,都是男儿入错行了,一入错了行,再改就难了,因为人过三十难学艺。入错了行,一生别扭,如十轮卡跑在山道上,劳而无功,心力交瘁,默然不显,一生无成两鬓秋。如今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有充分的就业机会,不但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了。本来是好唱好跳当歌星演员的料子,却让她玩勺子,一是没兴趣,二是没素质,怎么能学好呢?旧社会男主女从,夫为妻纲,男人是女人的价值主体,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和工具,一旦女人嫁错了郎,就是运动员选错了裁判员,明珠投暗,明珠也不成其为明珠了,连粪土都不如了,粪土还能长庄稼哩!“好汉无好妻,赖汉攀花枝”、“鲜花插在牛粪上”、“花蝴蝶跟着老弓蚕”都是女嫁错郎的意思。古代不兴离婚改嫁,都是从一而终,一旦嫁错了郎,一生天空都布满了乌云,活着比死了还无聊,有什么幸福可言呢?秋瑾错嫁了王廷均,沈寿也错嫁了余冰臣,劳燕分飞各东西。当今社会男女互为主体客体,自由恋爱,结婚自愿,离婚自愿,有的还试婚,较大程度避免了古代的婚姻悲剧。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三十三章
[要义]
能了解他人的是智者,能认识自我的是高明之人,能战胜他人的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是强者。勉励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自制之力,能熟知自己的缺点并勇于克服它。
人生在世,总是得跟人打交道的,离开了别人就无法生活下去。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人既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有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阶级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敌对关系等。毛泽东说,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我的问题,其实人活着就得注意分清敌友我关系,是朋友就要团结,是敌人就要戒备。
要分清敌友我,就得有认识、分析、评价他人和自我的能力。要认识一个人,不但要观其言而察其行,看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还要大体了解其人的历史,看看他以前的人生路是怎样走过来的,更重要的是调查他的社会关系,看看曾经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怎样评价他。常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有过错,只是小些罢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对人不要求全责备,只要优点大于缺点,贡献大于索取,就是好同志。俗话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自己能称出自己的份量。人们往往自视过高,因而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也是人活在世上最起码的底线。一个人,连自己的轻重都不知道,就无法在社会上恰如其分地为人处事。摆不对自己的位子,时或没大没小、没轻没重,往往越分乱礼,头破血流栽跟头。
一个智慧贤明的人,首先要对自己和周围人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估价,然后再决定与谁交往以取长补短,要帮助朋友克服弱点,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以战胜之;要有自制之力,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只有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是强者,连自己都战胜不了的人往往是难成大事的。弱点突出的优点也突出,一个没有弱点的人也一定不会有多大优点,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的人在那方面可能一无是处。一个克服自己最大弱点的人就差不多是伟人了,因为他的最大优点可能是稀世可及的。《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百战不会危险;不了解对方,只知道自己,或胜或败,胜负参半;不了解对方,也不知道自己,每一战都必定危险。不光军事战争这样,政治竞选也这样,商战也这样,交朋友也这样。
知人者智,是主客二分的认识论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胜人者有力,只要力气大就能打败对方,这也没多大难处。最难做的是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一个人几乎无法真正认识自己,因为认识主体和客体都是自己,不跳到圈外是难以看清圈内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不能自视其睫,拿着手电筒夜里走路,也往往只照前方,不照自己;人在宇宙中,也往往只注重认识外界,而忽视了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以周围人为参照物才能看清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短处。普通人很难认识自己,真正认识自己需要一种返观内省的大智慧,通过静观玄览,觉悟自己的本来面目,避免各种自身障碍,不受私心物欲的遮蔽,了解自己的全貌。这种大智慧就是体悟冥通绝对、永恒、无限之本体的“玄智”、“慧根”,佛家说的“般若智”,是最高的智慧。自知者是圣明的,只有圣贤才有自知的这种“明慧”。同样,自胜者强也不是形下的经验层次的问题,是在自知之明基础上的自我战胜,这种战胜不是“力胜”,而是“心胜”,也就是在精神领域战胜自我,自觉克服自身弱点,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伟人。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有自胜之勇,这种勇是最大的勇,只有圣贤才有,孔子津津乐道的“智、仁、勇”就是这种最高的智慧、博爱和勇敢。大勇若怯,大勇不勇,这种勇已不是经验界的力大无比,而是一种“心勇”,这种大勇是战胜自我的精神力量。
老子在此把“知人”和“自知”、“胜人”与“自胜”对举,明确表示后者比前者更难。明胜过智,因为明是不被遮蔽的本心之灵明,是玄冥圆融的大智慧,后者是科学层次的巧智、机智、术智。强也胜过多力,前者主要是心强志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强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者则是匹夫之勇,力士之强。
之所以难以自知,就在于人的本心之灵明受各种私心、欲望和偏见成见的遮蔽,因而不能澄明敞亮,不能内视自我,照亮本相。即使觉悟了自己的缺点、不足,没有一种参天地、塞苍冥的浩然之勇也难以克服致命的缺点。由于各种感性享乐、物质满足的剥蚀侵淫,这种大勇已逐渐抛弃了人们,所以很难战胜自己的自私自利、本位主义、好逸恶劳、虚荣自尊等劣根性。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一个能战胜自己并从自己的影子中走出来的就是伟人!
作为一个领导,特别是为民父母的统治者,更得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和正人之才、自制之力。所以老子又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二十二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孔子也杜绝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告诫人们不要主观片面,认识事物时不臆断、不绝对、不固执、不唯我。荀子提出虚一而静以解蔽的认识方法,“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因此,要用虚一而静大清明的心境去解蔽,克服认识中的主观片面性。
只有知人,才能用人,知之是用之的前提条件。知道每个人的优点缺点,才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并逐渐帮助他(她)克服弱点短处。一个好的领导,不在于事无巨细必躬亲,而在于善于调动手下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的闪光点闪耀出最夺目的光辉来。所以说,好的领导善于“将将”,而不在于“将兵”,刘邦可谓知人善用了。
[故事]
同样一个韩信,为什么在项羽手下是默默无闻的小军官,而在刘邦手里却是无人及之的大将军呢?《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兵,为连敖。”后来由滕公夏侯婴推荐,刘邦委任他为治粟都尉,就是后勤部军需粮食官。他不在大将位子上,发挥不出才能来,“信数与肖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之,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经丞相力荐,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诸侯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剜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古之贤相贤臣都善于推荐人才,如鲍叔之荐管仲,晏婴之荐司马穰苴,李斯之荐尉缭,肖何之荐韩信,徐庶之荐诸葛亮,而所荐者皆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这就是其有知人之智、爱士之德了。古之开国帝王,大都善于利用从对方跳槽过来的人以战胜对方,因为曾在对手那里干过的人最了解他们的老板了。韩信陈平原都是项羽部下,因不受重用而弃项投刘,他们最了解项羽了,刘邦赖之打败项羽而王天下。《孙子兵法·用间》说得好:“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认识一个人也不是三天两日的事,“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是在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中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革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回贤人百里奚后,马上拜为相,百里奚便推荐了他的朋友蹇叔共理朝政。百里奚对穆公说:“臣尝出游于齐,欲委质于公子无知,蹇叔止臣曰:‘不可。’臣因去齐,得脱无知之祸。嗣游于周,欲委质于王子颓,蹇叔复止臣曰:‘不可。’臣复去周,得脱子颓之祸。后臣归虞,欲委质于虞公,蹇叔又止臣曰:‘不可。’臣时贫甚,利其爵禄,姑且留事,遂为晋俘。夫再用其言,以脱于祸,一不用其言,几至杀身,此其智胜于中人远矣。”(《东周列国志》)难怪百里奚说蹇叔之才胜他十倍,一不听蹇叔之言,便几乎遭杀身之祸。蹇叔深明天地万物之理,而有预见成败之先知,也是了不起的人物。穆公正是在这两位左右相的辅弼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知臣莫若君,刘备临终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北伐曹魏时却让马谡屯守街亭,那是决定胜败的咽喉之地,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副将王平之劝,屯兵于山,被司马懿彻底击败,诸葛亮也仅以空城计侥幸逃命。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痛心疾首道:“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明,因此痛哭耳!”(《三国演义》)
知子莫若父,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复越后,便从海上逃到了齐国,很快就成为暴发户。他又移居陶,“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而被囚起来,范蠡本想让小儿子去楚国打点,而大儿子却争着去,不让去就自杀。范蠡只好派大儿去,并交给大儿一封信,让他转交楚国的老朋友庄生,并送上千金,让庄生便宜行事,一定不要再管。庄生是贫而乐道的楚国名士,他看了信并留下了金子,让范蠡的大儿赶紧走,即使老二出来了,也不要问为什么。老大却私自留下来,并以自己的私囊贿赂楚国当权用事的达官显宦。“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遂以观星术劝楚王大赦天下。老大听说很快要大赦天下,老二自然就出来了。便去见庄生,庄生既惊讶他没去,又知道他是想来取回千金,便让他自去屋内取去。庄生被耍弄了,又羞又气,遂入见楚王说:“外边的人都说陶朱公的二儿子杀人被囚,陶朱公派家人贿赂大臣,国王不是爱民恤国赦天下,而是由于陶朱公二儿子的小命而赦天下。”楚王气得立即下令先杀老二,第二天才颁布大赦令。老大拉着老二的尸首回见父母。母亲疼得涕泪交流,范蠡笑道:“我知道老大去了必定断送老二的性命。老大从小跟着我艰苦挣家,舍不得花钱。小儿子生时家已巨富,挥金如土。小儿去能救老二,大儿去必杀老二,我天天都等着他拉回老二的尸首。”真是知子莫若父啊!
大家都熟知徒能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其父是赵国名将赵奢。“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赵王还是中了秦相范睢的反间计而深信不疑,终以赵括代廉颇。长平之战赵括大败于白起,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余万。
知徒莫若师,孔子手下有名弟子七十二,个个都跑不出孔夫子的掌心,孔夫子对每个人的道德、学问、才能都很清楚,因而才能因材施教。他曾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即仲由字子路者,子路性格果敢侠勇,最终死于卫国内乱中。孔子评论过很多弟子:“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偏激),由也喭(莽撞)。”(同上)“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同上)“师也过,商也不及。”(同上)“闵子侍侧,狺狺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同上)“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同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同上)“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公冶长》)“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同上)
大多数人都是“猴子看不着自红腚”,劝说人时一套一套的,比唱的还好听,临到他自己身上却就糊涂起来了,就明白人办起糊涂事了。“为人不做官,做官都一般。”“光棍子管老婆,绝户头管孩子。”都是这个道理。
有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哥哥总想怎样能发点大财才好,于是他打发弟弟去种地,自己天天到财神庙里烧香磕头,祈祷财神保佑自己发大财。一天,财神化作他弟弟的模样,也来到财神庙,哥哥一见弟弟就生气了:“你不去好好种地,跑到这儿干什么?”弟弟说:“哥哥您天天在财神面前烧香磕头,希望财神保佑发大财,我也想发财,所以向哥哥学习,也来烧香磕头。”哥哥说:“你不去种地,不去播种,以后哪有收获?”“呀!原来一定要播下种,这才能有收获啊!哥哥你为了发财,播下了些什么种呢?”哥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时财神现出了原形,语重心长地说:“不播种就没有收获,不劳动就不会发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汗水一分成果啊!”
从前有一个农民,靠着自己的勤劳和节俭发了家,成为方圆有名的大财主。虽然富有了,他还跟以前一样,勤俭持家,保持着自己的很多习惯。其中一个习惯就是饭后舔碗,他吃完饭后总是把碗里的粥渣舔干净。有一次和佣人们一起吃饭,吃完后他又当着佣人的面把碗舔得光光的。一个佣人说:“我们给你干活的都不舔碗,你这当东家的怎么还舔碗呢?”他回答说:“你们不舔碗,所以永远给人家当佣人;我天天舔碗,因而成了财主。”
即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时也很糊涂。他带兵杀了反臣夏征舒,平定陈国内乱后,便把陈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庄王归楚三日后,出使齐国的申叔时才回来,申汇报了出使情况后便退出去了,并没有庆贺之言。庄王遣内侍传语谴责申叔时说:“夏征舒无道,弑其君,寡人讨其罪而戮之,版图收于国中,义声闻于天下,诸侯县公无不称贺,汝独无一言,岂以寡人讨陈之举为非耶?”申叔时便进见庄王说:“您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没听说过。”申说:“有人牵牛从别人家的田地里走,不慎践踏了人家的庄稼,田主生气夺了他的牛,您怎么剖断这个案件呢?”庄王说:“牵牛过田,伤害庄稼不会多,而侵夺人家的牛是太过分了,应当轻罚牵牛者,然后再把牛还给他。”申叔时说:“您怎么明于断案而昧于断陈?征舒有罪,至于弑君,但不至于亡其国。您讨伐他也就够了,为什么又取其国呢?取其国何异于夺牛,这有什么可贺呢?”庄王到底是庄王,从谏如流,下令恢复陈国。
我总结大学失败的教训,以为最主要的是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和自制之力。彼时年轻好胜,功名心太强,遮蔽了自己的本心之灵明,以致常常失去自知和自制。没大没小,无法无天,目无师长,刚愎自用,不听人劝,放荡不羁,不守纪律。特别是不听课,不交作业,甚至不考试,简直没有了学生样,学校自然容不下这种“害群之马”了。自制之力来源于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哪有自制之力呢?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错了也不知道是错了,走了邪路还以为是正道,自然不去自制了,只有认识了自己错误的人才勇于改过自新。我退学后应聘到邻乡中学教书,也没教好,因为我的灵明仍然没有敞亮开来,也就是仍然缺乏自知之明和自制之力,试想一个当不了好学生的人怎么能当了好老师呢?上大学时我本末倒置,放下功课去搞研究,讨厌考试,不守纪律。教中学时仍然本末倒置,授课抓不住重点,一个汉字分解一节课,进度赶不上,出力不少,学生收获很少,师生之间也渐渐形成了逆反心理。我不爱受别人拘束,也不爱拘束别人,因而不很抓纪律抓作业抓考试,久而久之,课堂涣散,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做作业就得不到训练和巩固,不参加考试就不知道自己吃了几碗干饭,自然不努力,学习成绩也上不去。后来我便自动辞职了,校长王守本还勉励我说:“陈景润当年也教不了中学,却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也许你是搞研究的好料子,不适合于教学,最起码不适合于教中学。你还年轻,以后的人生路长着呢,遇到挫折不要灰心,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将来一定能在某一领域火红耀亮!”
[原文]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齐物论》
[要义]
彼有彼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庄子认为是非都是相对而言的,是非不确定,陷入是非的对待中就烦恼无穷。以道观之则齐是非,混化是非差别,不谴是非,即能超然,何必去分别是非呢?所以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世人都希望凡事清清楚楚,事事争辩是非,而大智若愚者“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糊涂即不别是非,不去斤斤计较谁对谁错,人只有超越是非才能无烦恼。
[故事]
是非等对立观念都是相对而言的,事物本身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大小。“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都是认识主体或价值主体参与其中,在相对相较中才有了是非、大小等矛盾观念。甲相对于乙而言为是,相对于丙而言为非,甲本身无所谓是非,只是人拿它和乙相对则为是,和丙相对则为非,没有对待比较就没有鉴别判断。学生张三的学业无所谓好坏,只是在与李四比较时显得学业好,而与王五比较时又显得学业孬了,好就是是,孬就是非。一米之杆相对于半米之杆则为长,相对于米半之杆则为短,它本身无所谓长短,看和谁相对比较,也即看参照物如何。我们平时说某人高某人矮,都是以一般个头(男1.7m,女1.6m)为标准的,也就是参照一般个头而言的,男高于1.7m为高个子,女低于1.6m为矮个子。人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相对于两边的树木而言是飞动的,相对于火车而言又是静止的;人坐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而言则“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齐物论》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此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世上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方看看不见此,从自己方面看自己则很清楚。所以说,彼相对于此而为彼,此相对于彼而为此,彼此是相对而并生的。物的产生同时是走向死亡,物的死亡同时是走向新生,可能的同时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同时是可能的。因为有认为是的,因而有认为非的;因为有所谓非,因而有所谓是。所以圣人不陷于是非之争中,而按照自然行事,也就是顺着这个样子。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有彼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真的有彼此的区别吗?还是没有彼此的区别呢?彼此消除对待就叫“道枢”,掌握道枢就是抓住了是非之环的中心,以应付圆转无穷的变化。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双方互相照明。从概念出发来说明与之相应的事物不是概念,不如从事物出发来说明与之相应的概念不是事物。从马的概念出发来说明具体的马不是马的概念,不如从具体的马出发来说明马的概念不是具体的马。天地是一个事物,万物是一个整体。大道是绝于对待而唯一的,超越了一切对待,所以是矛盾之环(黑格尔称之为圆圈)的中心,任何一对对立面处于一条直径的两端上,如是非,彼此,物我,大小,长短,高下,贵贱,贤愚,贫富……道是超越了一切对待的,把一切对待拉齐了划一了,道居中正之圆心,以应圆转无穷的变化。道是形上本体,超越了形下的各种对立,混化了现实中的各种矛盾,达到了一种最高的理想境界。而儒家的中庸就是一种执两用中的方法,走中间路线则无过不及,因此中庸与道枢还是有区别的。
同一事物,相对于不同的价值主体便具有不同的判断意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谓之仁,智者谓之智。对于甲来说是对的东西,对于乙来说可能是错的,事物本身无所谓对错,看看谁来裁判它。相对于不同的价值主体,便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判断,本身无所谓好孬、丑俊、真假。有一个三九严寒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县官、财主和秀才在财主家的楼上围炉饮酒,楼下一个要饭化子又冷又饿直打颤。秀才穷酸,先吟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吃皇粮的县官接着道:“全是皇家瑞气,”不愁吃喝的大财主说:“下他三日何妨,”楼下露天中的要饭化子气得骂道:“放你妈的狗屁!”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同是下大雪,给富人侑酒,给穷人添灾,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是非判断,有不同的喜爱憎恶。
《齐物论》又说道,怎么知道我说的知不是不知呢?怎么知道我说的不知不是知呢?人睡湿地则腰疼或偏枯,泥鳅也这样吗?人爬上树浑身发抖,猿猴也这样吗?这三者谁才懂得真正的住所呢?人吃牛羊猪狗之肉,麋鹿吃长草,蜈蚣爱吃长虫,猫头鹰、乌鸦爱吃老鼠,谁知这四种里哪一样是真正的美味?猵狙和雌猿配对,麋与鹿交配,泥鳅和鱼相偶。毛嫱丽姬,是人们认为的大美人,但鱼见了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就高飞天空,麋鹿见了迅速逃跑,这四者究竟谁知道什么是天下最美丽的呢?依我看,仁义的头绪,是非的途径,纷然错乱,我怎么能知道它们的分别呢?百人百姓百脾气,一货中百客,没有普遍的价值原则,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甚至不亚于人与动物的差异,因而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
是非判断是随着时间的推迁而变化的,因为一切都在变,价值主体、客体都在变,没有固定的是,也没有固定的非。《则阳》:“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蘧伯玉行年六十而有六十年的变化,没有不是开始时认为对而后来认为错的,不知道六十岁所认为对的是不是五十九岁所认为错的?
人们大都以自己为判断标准,同于己为是,异于己为非,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已同则应,不与已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这段说庄子表达思想的手法,寓言占了十分之九,是借外物以寄寓己意,因为亲生的父亲不为自己儿子说媒,自己夸奖儿子不如转托媒人去夸奖更奏效。这不是父亲的过错,而是世人的偏见,父亲夸儿子人家不信,以为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们都这样,与自己意见一致就赞同,与自己意见不同就反对,同意自己观点的就说是,不同意自己观点的就说非。这说明没有是非标准,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没有是非标准就谈不上是非判断。
毛泽东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是以自己为参照来评判古代帝王的,雄视千古,气贯长虹,以为所有那些著名古代帝王都还比他老毛差一截,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我们平时说话其实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为标准来评判是非的,某某人无能,就是说他比自己无能,即使大家都说张三无能,但李四比张三还无能,则在李四眼里张三还是大能人。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就目中无人,所有上级官员无不被他谩骂侮辱,就是由于自己觉着比他们能,事实也是如此。
《齐物论》又写道,人生在世原来就这样糊涂吗?还是只有我糊涂而人家不糊涂?人们都把自己的主观成见作为是非尺度,那谁没有这种尺度呢?成心自取何必大智之人有之,愚昧之人也一样有。如果没有一定主见就论是非,如同说“今天去越国而昨天已到”一样,这就是把没有当有,把没有当有,就是神圣的大禹也不能明了它,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言论不是刮风,发言人各有议论,但他们议论的内容却没有准性。真的议论吗?还是未曾议论呢?说他说的话与小鸟的叫声不一样,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大道被什么东西遮蔽了,为什么有了真伪之别?大言被什么东西掩蔽了,为什么出现了是非之分?大道在什么地方不存在呢?大言在什么事情上不适用呢?道是被小的成就掩蔽了,言论被华丽辞藻遮盖了。因此才有了儒家墨家的是非之争,把对方以为非的说成是,把对方以为是的说成非,要是肯定对方所否定的而非议对方所肯定的,还不如放弃各自的是非而进入大明无别的道境。各师其成心,成心却不能成为是非标准,因为人人有成心。大道本来是无是非的,大言也是无分辩的,因为它们受到蒙蔽才有了是非言论,是非没有标准,都是主观产物。
庄子在《齐物论》中进一步说明在主观领域中没有判定是非的标准:我们辩论,你胜我败,果真是你对我错吗?或者我胜你败,果真是我对你错吗?还是一对一错呢?还是都对或都错?你我都不能知道,因为都受了环境和知识的局限。我们请谁来裁判是非呢?请和你观点相同者来裁判是非吗?既和你相同,怎么能做裁判呢?假使让和我观点相同的人来裁判,既同于我,又怎么能做裁判呢?如果请不同意我和你的观点的人来裁判,既然异于你我,又怎么能做裁判?若请同意我和你的观点的来裁判,既然同于你我,又怎么能裁判呢?那么,我、你、第三者都不能裁判是非了,难道还请第四个人做裁判吗?
“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朝。”庄子大隐不隐,没有出世遁入山林,而是心隐于现实生活中。他深知是非无定,相对才有是非,有是非即有苦恼,所以他“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也就是超越人为的是非对立,进入无对、唯一的大道境界,以道观万物,以方外观方内,则能彻底摆脱现实世界中矛盾之环的束缚,达到绝对自由。小孩子上学路上看到两个公鸡咛仗,他可以只管走自己的路,不会管哪个鸡是哪个鸡非,这就是不谴是非;到了学校里,为了桌面又和同桌“楚汉争”,陷入了对立、痛苦、不自由中,老师也不管谁是谁非,拿粉笔在课桌中间画一条“鸿沟”以平息战争;而老师回到办公室,又和同事为了奖金而陷入是非之争中,校长来个“昏官断案,不管有理无理,各打二十大板。”而在教育局召开的校长会上,这位校长又与别的校长为了各自学校的利益又陷入是非之争中……大而言之,家庭与家庭、村庄与村庄、乡镇与乡镇、县与县、省与省,还有不同的团体、单位,乃至不同的国家、民族、国家联盟之间都有可能陷入是非对立之中,跃上层次、提高境界就能超越低层次的是非之争。“二战”时全球都投入了战争,乱哄哄一片,但天上神仙却不管人间是非,俯视下界觉得挺好玩,好像看一群忙忙碌碌的蚂蚁一样。而人们看庄子笔下蜗角之国的战争不也挺好玩吗?“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则阳》)
庄子在《齐物论》中对待是非提出了“和之以天倪”的方法。“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蔓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什么叫用自然区别调和是非呢?那就是将对的也看作不对,将这样的也看作不这样。假如对的果真是?/td>
更多阅读
经典英语名言精选 精选古语励志名言大全
“Never interrupt your enemy when he is making a mistake.” -Napoleon Bonaparte“当你的敌人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打扰他。”(拿破伦)“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and I’m not sure ab
《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被误读两千年的“刑不上大夫”《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管子》名句《老子》名句《晏子春秋》名句《论语》名句《孙子》名句《墨子》名句《商君书》名句《列子》名句《孟子》名句《慎子》名句
名人名言精选友善篇 读书的名人名言精选
【友善】■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戏剧集》)一把叉子叉不起一堆粪。——高尔基《母亲》要像蜂房里的蜜蜂和土窝里的黄蜂那样,聪明人应当团结在一起。——高尔基《我的大学》等我长大成人,我一
教育家名言精选 幼儿教育家名言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
励志人生 励志的句子
坚持不懈之名言 战胜挫折之名言 牛根生的励志名言 黄冈天有高中学生修身励志名言 黄冈天有高中学生自信励志名言 黄冈天有高中学生勤奋励志名言 黄冈天有高中学生治学励志名言 黄冈天有高中学生人生励志名言 黄冈天有高中学生时间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