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是什么
建阳市中等技术学校 国家心理咨询师 黄建忠
2010年12月15日
开场白:
各位青少年朋友、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我叫黄建忠, 是建阳市中等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非常高兴也很感谢今天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与家长朋友们沟通交流现代家庭教育。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是最早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影响时间最长,意义之深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我将以二个话题展开:一是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中的批评艺术?
第一部分:什么是家庭教肓?
1、家庭教育就是以父母及家人为依托,用语言、行为进行的教育活动。
2、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可许多的家长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让老师来教育。其实学校教育重在知识的传导,技能的培训。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
二是家庭教育概念不清,观念陈旧。其实家庭教育重在素质教育, 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事,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全中囯的父母没能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一番共同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这句话是教育荒废旳宣言,是现代教育的悲哀。最重要的教育目的被忽略了,忽略了人格的培养。林肯曾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无知的爱不是爱,而是伤害:
一是过度保护, 让孩子无能。父母爱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是一种本能。一但过度了,将会使孩子的独立性缺失和自我生存能力弱化。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孩子成长中的障碍,是对发展中的孩子的一种莫大伤害。
二是溺爱,让孩子无情。有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娇惯有余而严格不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的错误言行放任自流,甚至纵容孩子的错误,滋长孩子的恶习。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娇气十足,缺乏独立性;蛮横自私,随心所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把对子女的溺爱,看作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父母的“极度关爱”、“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私,造就了孩子“无情无义”,剥夺了孩子爱护别人、遭受挫折的权利。
(这里我们说一个故事:有一个善人很心疼路边的一个乞丐,每天都向乞丐的碗里放一块钱,天天如此。可有一天,乞丐发现此人将一块的硬币换成了一个五角的,乞丐不解为什么。善人摊了摊手:因为我结婚了。乞丐很生气叱问:你怎么可以用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当你总变着法地对一个人很好,日久天长,对方便习惯了你的给予,渐渐把你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一但有一天,你减轻了给予的份量,你在对方心中的位置立刻就一落千丈,还遭到对方振振有词的谴责。
三是干涉过多,限制孩子成长。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极为反感。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教育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对孩子干涉太多,无疑是在制约他的成长。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都有享受“基本人权”、“得到尊重”和“人格自主”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过多干涉在一部分孩子身上可能表现为他们会有严重的自责心理,做事畏手畏脚,优柔寡断,不敢进取,没有信心,另一部分孩子,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一意孤行,性格古怪,心智成熟滞后,对人对事常有过敏意念和强迫行为。
四是破坏性批评。什么是破坏性批评?——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对犯错误者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人格。
五是期望过高。有一个孩子曾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现在,一看书就很怕,真想把它撕得粉碎……”据报道,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心理障碍患病率在逐步上升,有关专家分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说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这是因为。
一是教育孩子要比任何工作都难。法国哲学家蒙田说:“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儿童”,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二是科尔曼报告认为,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老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的失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机会均等调查研究报告》,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令美国人大吃一惊:在此以前,人们只知道,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造成的。调查结果却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校舍设施、教师工资等有形条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学生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父母决定的!“科尔曼报告”发表后,人们开始从两个方面调整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视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二是重视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命业”。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当父母就是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三是孩子可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可能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悔恨。
第一是有许许多多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才, 在孩子面前,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哭哭啼啼或声嘶力竭地表白, 孩子我多爱你, 你要什么都满足你,为了你, 我怎么含辛茹苦地付出, 如果你不争气, 我就死给你看, 或者断决母子, 父子关系等等, 请问: 这难道就是为人父母的爱吗? 多么沉重的心理负担, 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压力。孩子的学习会快乐吗? 没有对学习的快乐心情, 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优秀吗? 孩子在德,智,体方面能够健康成长吗?
第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 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忽视了素质教育。严肃地说, 这些家长所谓伟大、无私的爱--实际上是在孩子身上蛮目的索取。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为了能够让自己扬眉吐气,不断地向孩子要求这,要求那, 只要有一点没达到自己的目标,“爱”的态度和行为就发生了变化, 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 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美名其曰是为了孩子。其实这种无知的爱,给孩子形成了无形的压力,造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第三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采取付出与回报的模式, 这严重地违背了亲情的本质。要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的差异,在兴趣和爱好上是有区别的, 不能生搬硬套,要科学,人性的去培养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 并将孩子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成功, 这就是优秀。否则你那种所谓的“爱”是有代价的。别让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要更明白孩子还是社会的,塑造好孩子的优秀品格就是家长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第四知子莫若于父母, 让我们静下心,理性地重新审视自己, 评估孩子。(我们说一个案例:某县重点中学高三年段, 多年前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折腕的事件, 一女生用暴力殴打同班的另一女生,造成伤害, 肇事者被勒令退学。经调查;其原因是上高中以来该女生每次任何形式的考试在年段中总是第一, 而这一次考试的成绩却名列年段第二, 令该女生痛不欲生, 而后妒火中烧,精神失常, 加上性格内向,孤僻,导致行为的发生。以往老师对她评价甚高---学习优秀, 尊敬老师, 热爱劳动,生活朴实,勤俭。原因分析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偏面性是引起这埸悲剧的根源, 加上个人性格内向, 沉默寡言产生嫉妒心理,导致行为结果。该女生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父亲过去因家庭成份问题,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 把改变家庭命运的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考上名牌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只能赢,输不起。解决方法是分析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 严重影响自已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克服呢? 认清嫉妒的危害;克服自私心理;正确认知;提高自身;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世界各国教育的竞争,与其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竞争,不如看作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家庭教育的成败,同样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家长的手中。”我很欣慰的在一个正就读嘉庚大学的学生博客文章中看过这一段话:“中国自称礼仪之邦,确实,对家人对朋友谁不爱谁就不尊敬?可是对其他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呢?冷漠,嘲讽,耻笑,落井下石的都有,在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等恶习都是出了名的。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造成的,都认为社会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都把自己当作社会的路人甲而不是主角。中国人不缺智慧,只是被传统观念深深地束缚住了思想,若是每个人能把中国社会的发展做为己任,中国何愁不强。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不搞慈善,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不把钱留给自己的子孙。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我来自家庭”,而不是“我来自社会”。
四是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所有的人们都在兴高采烈地等待一星期后的马戏团到镇来演出,彼得的父亲更是一个马戏迷,可当一星后马戏团的到来那天,彼得的学校正好要开家长会,彼得父亲毫不犹豫地来到彼得的班级参加家长会,人们不解问他怎么不看马戏,他回答:马戏这次没看,下次还有机会,可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对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状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孩子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
五是中国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大多是“跟着感觉走”,忽视教育科学和儿童成长规律。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有教养的父母,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缺乏教养,孩子必倒霉。(我们说一个案例:赛达斯“神童”的悲剧,有这样一个“人造天才”的故事。美国“神童”赛达斯曾经扬名一时。赛达斯6个月会认英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已发表了3篇解剖学论文,12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但14岁因患精神病进入医院,21岁则成为商店的一名普通职员。为什么一个“超级神童”最终患上精神病而成为极普通的店员呢?这得从赛达斯的父亲——原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起。这位教授很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人脑和肌肉一样可以按计划试验变得发达。赛达斯一出世,父亲就在他的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卡片,并不断在他身边发出字母的读音。随后,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了儿童玩具。这样以来,赛达斯从小就被各种几何图形、地球仪和多种外国语言包围着,整个婴幼儿期成了他苦读的时期。试验的初期结果确实令人吃惊,小赛达斯天资聪颖,知识面宽而深,甚至在不少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过度的教育使小赛达斯过早成熟,而且过多的压力使得他的神经系统开始失常。他经常在不该笑的时候咯咯傻笑,到14岁时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后来尽管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但已讨厌这种“神童”的生活,他不仅对父亲的试验产生反感,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反感,而热切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不久,他离家出走,更名换姓而成了一名普通店员。一代“神童”就这样悄然消逝。点评:赛达斯无疑是一个早聪、早熟的孩子,他的父亲如果对他进行一点超常教育是完全应该的。不应该的是,他的父亲希望孩子成熟得要早上加早,对他的教育——也仅仅是知识教育,不断超常规、超负荷,结果违背孩子的天性,终于使孩子不堪重负,酿成了悲剧。)
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佛,好环境培养好人才。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所以说爱不是权利而是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指出: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发结婚证。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正如一个没有领到驾驶执照的司机一样,如果匆匆上路,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方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没到起跑线(还没出生),就意味着已经输掉了。
因此,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
第二部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中的批评艺术
您正在或曾经为下列情况烦恼吗?
1、孩子与你无法沟通,甚至冲突对立;
2、孩子表现出较差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3、孩子成绩下降厉害;
4、孩子找各种理由和原因推脱成绩不好的责任;
5、否定、逃避学习、特别是学校学习,不愿意上学;
6、迷恋游戏、上网等;
7、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忧郁或没理由地发脾气;
8、拒绝、反感家长和自己谈论学习的话题;
9、孩子表现出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烦!
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另一半的问题,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家长人格决定了孩子的教育结果:
一是和善、亲切、民主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性格稳定,待人态度好,学习积极进取。
二是严厉、专制、粗暴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情绪紧张,感情冷淡,行动带动攻击性。
三是冷漠、放任、自私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行动赖散,言行放任,人际关系冷漠。
好家长热情开朗,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沉着冷静,温和宽厚,心地善良等特征就能与孩子友好相处,就能对孩子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成长予以关心,对孩子心灵深处的喜悦和烦恼、欢乐与忧愁、肯定与疑惑、宽慰与愤怒进行勾通,和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命因成长而喜悦!
反之,有些家长,抑郁抓僻、粗暴、淡漠、喜怒无常、交往性差等,对孩子的教育环境及为不利,也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家长要常自我反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在家庭中克服不良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人们往往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具体做法上更存在着误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许多文章提倡对孩子的成长应采用表扬的方式,拇指教育,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是不变的法则,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绪决定了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瞒目自信、目空一切要警示,犹豫不决、悲观失望要鼓励,挑战自我、勇于开拓要表扬,明知故犯、推脱责仼要惩戒。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既可以是滋养生长的养料,也可能是腐蚀灵魂的鸦片,为人父母都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细细慢慢地品味。
一是成长时期的孩子,判断是非能力有限, 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这时候是需要家长们的提醒和引导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往往教育观念陈旧, 所表现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 从而背离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导致了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二是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多少家长用于教育子女的法宝,对子女的错误, 轻则骂, 重则打。其美名为“棍棒之下出孝子” 更有甚者, 为自己的简单粗暴行为找托词“刀子嘴, 豆腐心”,“打是亲, 骂是爱”,“ 不打不骂没人爱”。从而,走入了教育误区。
3、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应是情感教育, 亲子教育, 父母应该先提升自己的情商EQ, 懂的换位思考, 在教育工作中, 与时俱进, 没有家长的成长, 就没有子女的发展。父母好好学习,儿女才能天天向上。
时代的进步赋予我们的下一代在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中包括语言, 行为等方面都和我们有所不同, 个性彰显, 如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 强调自我, 性格表现突出, 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时代赋予孩子的特性, 没有和孩子交流沟通, 在家庭中营建宽松和谐的环境, 那么对孩子教育就会出现问题。(案例简介:闽北某市一女, 15岁, 初中学生, 家庭经济宽裕。在家中因被父亲责骂用头猛撞墙, 造成昏迷, 送医院救治。经调查: 该女生性格孤僻, 内向清高, 因学习成绩极速下滑, 又和同学吵架, 老师家访, 父亲听后勃然大怒,对孩子破口大骂,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过失。原因分析,家庭中父母不和, 经常吵架, 其因是父亲有婚外情. 家丑令女孩内心痛苦, 羞愧, 焦虑, 恐慌。情绪低落, 行动缓慢, 目光迟滞。母亲的吵闹,父亲的背离。无情地打碎了孩子心中的偶像, 家庭失去了温暖, 失去了爱以及女孩的自身性格产生抑郁,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解决方法:先解决心情, 再解决事情。一是引导她正确认识社会, 家庭和自己;二是理解, 关爱, 尊重的态度去打开她的心门, 耐心地听她倾诉, 释放压抑情绪;三是改变生活环境;四是帮助她重新树立信心, 鼓励带动她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感受家庭以外的生活。)
批评需要因人因情境而异
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受到批评的反应是不同的。多血质的孩子易于接受批评,但是忘得也快。对这类孩子应该开门见山,但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胆汁质的孩子容易冲动,会不服气,并且置疑公平,对这类孩子不能采取高压政策,需要等待其平静,态度要温和;粘液质的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批评,一旦明白,则不会再犯错误,对待这类孩子需要有耐心,等待其想通;抑郁质的孩子因其有逃避的特点,展示的机会不多,因此受批评的几率比较少,需要鼓励为主。
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更大,要特别慎重,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气质、性格、思想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所犯错误的程度,可以分别釆取不同方式。
什么是批评?
一是批评就是指看到, 听到孩子犯错误时,对它所犯得错,进行帮助教育,让它知道错误所在,并能够得以改正。批评, 既要“批”,又要 “评”。只批不评使孩子不知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只评不批使孩子不知谁错了。
二是“批” 应有具体明确的指向, 针对某一具体行为. 以事论事,点到为止。不必东拉西扯, 喋喋不休.。切忌用尖酸刻薄的语气, 让它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这样反倒让效果适得其反。“评”应该是以理服人。也就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用爱---耐心的引导,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帮助孩子, 让孩子自己知道错了, 该如何改正。
三是“批评” 这个词汇应是善意的, 其目的是让被批评者接受并改正.。所以批评者要有良好的心态, 较高的素质修养,语言与行为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反之不当的批评就变成了--批斗。
一是以表扬的方式批评。表扬--尊重的批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称赞会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愉快的情绪易使人的理智占上风,能够理解和接受正确的道理。赞美容易满足人皆有之的自尊心,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无异于在苦口的“良药”之外包上了一层糖衣,从而使孩子容易接受批评。(故事∶“四块糖”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二是以幽默的方式批评。幽默--睿智的批评
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表现出诙谐,风趣的特点,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孩子思考,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并能启发、调动孩子积极思考,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有一次在课堂上评讲试卷,针对有些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僵化、灵活性不够,我就讲了一个幽黙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故事:书生问路;古时,一书生在郊外行走,遇到一条小水沟无法前行,问正在沟边田地上干活的农夫,如何过去,农夫说跳过去,结果,书生一跳,掉进小水沟中,满身泥,一身水,书生爬起责问农夫:我俩无仇,你为何害我。农夫疑惑不解,觉的奇怪,自已平时都是跳来跳去,没问题,怎么这年青书生就跳不过去,农夫只好,走到小水沟边一试又跳过去了,结果书生说:不对、不对,你那是跃,不是跳,两腿并拢称之为跳,两腿一前一后是跃。)
三是以鼓励的方式批评。鼓励--关怀的批评
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因此可以不从正面提出批评,而是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予于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故事:“气球是如何上天”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然一个黑人小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气球也能飞上天呀?”老人慈爱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气球飞上天,跟颜色是红是黑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它肚子里有一口气呀!”)
四是以激励的方式批评。激励--塑造的批评
根据孩子好强的心理特征,用“激将法”教育。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不要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故事∶“打好手中的牌”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一天晚饭后,他和往常一样,又一次和家人一起打牌。谁知,这一次,他的运气特别差,每次抓到的都是很差的牌。开始他只是有些抱怨,到后来,他实在也忍不住了,便发起了少爷脾气。他母亲看不下去,便正色说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须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你的牌是好是坏。好运气是不可能都让你碰上的!”艾森豪威尔还是不理解,依然感到气愤。这时,他的母亲又说:“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手上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理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做最好的发挥,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艾森豪威尔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便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话,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的人生,不再一味地抱怨生活,而是以一种平静加进取的心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善待人生中的每一次机遇,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就这样,他从一个普通的平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从而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走进了美国的总统府,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34任总统。)
五是以自我反省式批评。反省--坦诚的批评
批评孩子时,先从自身谈起,说说自己年轻时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及造成的后果,如今都在追悔中。其一可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和悔恨,其二给孩子带来认同感,缩短亲子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坦诚相见的氛围,让孩子轻松接受批评。
六是以建议方式的批评。建议--诚恳的批评
面对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强,性格倔犟又易激动的孩子,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因为这是他们最反感的。应该以诚恳、平和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和引导,适时地并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言语要饱含深情,态度要蕴藏期望,表情要充满关心,心平气和地商讨不良行为的后果以及纠正的办法,使他感到家长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进而改正错误。另外∶孩子有些“错误”有时是成年人的成见,其实说不定这些错误中蕴含着创新思维,是一种智慧的火花,不经意被家长一通训斥,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及可能造成祖国未来一颗耀眼的星星被埋葬。
七是以沉默方式的批评。沉默--无声的批评
无声的批评在沉默中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让孩子由家长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让孩子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父母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此时无声胜有声”。
八是以写书信方式批评。书信--温馨的批评
对于不善言词或害怕面对家长的孩子。书信方式的批评有着良好的心理效应, 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在书信中与孩子交流, 探讨人生价值, 生活意义, 道德准则, 艺术修养等等, 成为了孩子的良师益友。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就是一部教子的优秀作品。
总之,家庭教育要存对心,说对话,做对事。
1、家长要存对心——爱心、细心、耐心、用心、恒心
2、家长要说对话——孩子喜欢听的话,孩子需要的话。
3、家长要做对事——要言传更要身教,做事让孩子感动。
4、切记,做为家长对子女的批评方式要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步的接受。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性、个体总是在不断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调整、改变着自已的內部结构(物质的、精神的),个体对外部世界的这种适应性就是人的发展、变化的根源,对不同的人的教育、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教育要采用不同旳方式。
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僵化了的教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唯一的标准。
只有将爱心和实践相结合,家庭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更多阅读
姜黄的作用是什么 黄姜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属生姜科植物。姜黄能解酒、防宿醉在日本民间很早就广为流传,效果显著。江户时代,姜黄已作为中草药而大为盛行,古亚洲人将其视为一种万能药,如同珍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除了解酒、防宿醉外,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血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粘稠的原因
2014-12-2509:12:00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相关论述+血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相关论述一、高脂血症概述“高脂血症”与中医病证自1977年张镜人首先提
主体与客体 写作主体与客体是什么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历史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文艺复兴时代法国思想家蒙
网络用语喜当爹是什么意思 浪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喜当爹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喜当爹是什么意思喜当爹:网络语言,指好不容易追到了女朋友,但是女朋友的肚子里却怀了别人的孩子,这种悲剧被现代强大的网友戏称为喜当爹。喜当爹有两种说法:1、喜当爹最初的时候,让友们用来对某事表示惊讶,意料之
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诗歌
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获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郭明义,外表朴朴拙拙,像一块粗糙的铁矿石,内心却十分灵秀和丰满。他会写诗,爱唱歌,是一个优秀的英语翻译,还是一个出色的岗位能手,更是一个奉献热血和真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