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
客岁初夏,于某寺庙内一窗下窃听一禅师高声释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甚为幸运。是为记。
寺庙在集资,告示栏上赫然写着:捐赠善款在四万元以上者,可当面咛听大师解读经文且铭之于功德坊;捐五千元以上者则有香茗善待且记之于册。如此说来,穷人是无法达到彼岸的,船票太贵。留在尘世慢慢煎熬吧,阿弥陀佛。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金刚经缩编而来,原经五千字;而金刚经则由大般若经缩编而来,原经六百卷。据说,即便是遁入空门,一生亦难参悟。而无菩提焉能成正果?于是便有此小《般若》经。属捷径,大师言。般若(念bo波,re热),梵语。般若,佛谓智慧——即观常人之所不能见,闻常人之所不能听,感常人之所不能为。波罗密多意思就是到达到彼岸,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照见就是指引,普照。行深:佛之大彻大悟。
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佛(释迦牟尼)认为:色即形形色色之世界,包括未知。色空即一切空。于是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去害人,奸淫掠夺,所以世界上有罪恶。世上人忙忙碌碌,惨淡经营、求之所不能,所以世上有苦厄。佛痛心、焦急,于是让舍利子(舍利佛)告诫世人,世界一切到头来都是空的,即世界之原空、真空。人不要去害人,也不要去白忙活。看透一切空,世界的原空,真空,世上就没有了罪恶,没有了苦厄。
佛所谓之法,即六百卷的般若大经,它规范善男信女的言行。由于人对佛法的理解各异,派生出不同的佛门,衍生出各自的教条。但般若经是不变的真理。世人懂法,看透一切,就能看到舍利子亦为法之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五蕴,无六根,无六尘;无尘世间之无明,亦无佛门之先明;无苦、集、灭、道(佛门四圣教);无尘世之生老病死,亦无佛之永生。如此,世上一切实际是空的,即原空、真空。
菩提:意指悟一切心空,萨缍(念duo多)意指了一切法空。人若能于此,身心已然升华,已入般若之境。佛曰:彼岸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
世人看不到世间的原空、真空而忙碌、奔波,终是飘渺,虚无;世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去害人,犯罪,终是徒劳、枉然。这是此岸,这是颠倒,由此生成梦想、挂碍、恐怖、不能般若,不能究竟,当长恨终身!
涅盘是一种境界。即清净、安静。亦世界之原来、原点。佛门中无论是方丈、主持、沙弥、和尚、其追求的,即是如此。
佛有两个含义,一是特指:即释迦牟尼;二是指哪些佛门中大彻大悟,看到一切空的高僧。
三世诸佛是指前世、今生、来世都能修行成佛。阿耨(nou)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即无上,正等,正觉)咒即经文,梵咒本不许译,只能言传身教,心领神会,但最后还是译了。芸芸众生,终当普渡。无所不能谓神咒,无所不照谓明咒,无以比之谓上咒,高低无异谓无等等咒。
羯(jie)谛羯谛——去呀去呀!波罗羯谛——渡过彼岸呀!波罗僧羯谛——众人都渡过彼岸呀!菩提萨婆诃(he)——快快证得菩提呀!
羯(念jie接)谛羯谛——去吧去吧! 波罗羯谛——到彼岸去吧! 波罗僧羯谛——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 菩提萨婆诃(念he河)——彼岸是光明的世界!
(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白话)
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二,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没有物质色身,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没有“六根”,“六境”,“六识”,没有烦恼,也没有除去烦恼的菩提,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也没有涅磐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法。总之,没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因此而最终达到涅磐。十方三世的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所以,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详细注释:
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色不异空 (形相不异乎空间)
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色即是空 (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空即是色(空间等于形相)
受想行识 (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亦复如是(都是一样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
是诸法空相 (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垢不净 )
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无受想行识(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无眼耳鼻舌身意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无眼界 (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无意识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无无明 (没有不能了解的)
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乃至无老死 (直到没有老和死)
亦无老死尽(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 (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无智亦无得 (不用智慧去强求)
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菩提萨陲 (菩萨觉悟之后)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心无挂碍 (心中没有碍)
无挂碍故 (由于没有碍)
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颠倒梦想 )
究竟涅盘(最后达到彼岸)
三世诸佛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说心经)
是大神咒 (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是大明咒 (是神光普照的咒语)
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是无等等咒 (是最高的咒语)
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苦 )
真实不虚(不是骗人的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即说咒曰 (其咒语曰)
揭谛揭谛 (去吧,去吧)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波罗僧揭谛 (大家快去彼岸)
菩提娑婆诃(修成正果)
般若波罗密心经释解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定下了心,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
【自在】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无色界,指禅天;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转念,这是行;转出那知识来,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这个五蕴,是众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资本,但也是开般若,除习气,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萨成大觉度众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蕴,只是佛菩萨能照见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转,众生反被所缚;是在觉不觉,明空不明空之别,不要指定为不好的东西,反生了偏见。
【皆】 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所以称皆。
【空】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笼统说:空就是没有了。不知“空”有空间、虚空、空相、空义种种的分别。今分为两种: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满了,空相破了,所以“有”与“空”是相对的,这就是世人说的没有就是空了。经上另有十八空义,不必尽说。
至于佛经上所说的“空”,是空义,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这个空的意义,先得明白几点: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相;还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相;一切包括在内,总名曰色,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以上一切色,寻不出一件是有独立自性的。第一说有相的:拿布来比,布没有独立自性,变成为布的,须依于纱线而成;纱线不能自为纱线,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种子;种子不能自种,必赖人工天时地肥等等。不必分析开来才空,在未成布成纱前,及正有布有纱时,他的本身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身体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说无相的:拿心来说,心是什么?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凉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极,这时候便没有我,没有心;忽然蚊虫咬了一口觉得了,这觉得的便是蚊虫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无自性,因缘生,无实体,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无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开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个空,也不是这个是空,那个不是空的。所以说到色,即不能离开空;说到空,就不能离开一切色。但要认明却是缘生幻有,又须切实知道这个空是因地本来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见闻,其义实空。
既决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执取当他是实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废,我仍随缘应付;不是麻木无心,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处自在,这才是真心空。佛说空是这个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评,岂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执取,那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会深入,天下没有极端的争夺了。佛法岂不是社会上最大的利益,有什么迷信可说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头禅,说:“莫著了空!”这是怕他执著空见,正因为他根本不曾明空,总在空有二见上作道理,格外搅扰不清了。所以明空则破色,破色则心空,这是断苦厄的第一法门!
【度】 超脱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见都净了也。
【一切】 包罗所有,净尽无余,凡有相无相,人我法我种种苦厄,尽包在内。
【苦厄】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无相,粗细微细,都是苦厄。其实全由心起,我果无心,苦在何处?心果无见,厄在何处?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为有智慧知道本来空,能够知而有若无知,受而等于不受;譬如两个人同时受苦,一个挡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个却无所谓,心不著意,便无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为总持分,是第一段,总三藏十二部经一切法,持无量义,亦是此经纲领。通了这四句,就明白心经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绰乎有余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总在文字上会,不肯从自心上会;弄得没有办法时,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报,求神通,死要一个有相的凭据,离佛道更远了。深入迷途,岂不可痛!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因为宇宙万有,就没有离了我的性海,浑同一体,尽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识,是无相相,也是色。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参透上面所说的空义,就知道这个意义了。所以心的形形种种,亦是五蕴流转;而色的形形种种,全似空华的乱起乱灭,如电影的一幕一幕,总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这四句看作玄妙,实是极普通极寻常的道理。你只认明“一切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识四蕴也如是;不但五蕴如是,宇宙万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是无相相,一切皆复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执有,所以说色不异空;二乘又执空,所以说空不异色;还有菩萨未曾会通不二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是破他们的法见。倘明白法见也是本空,就了无挂碍的了。
以上七句判为色空分,为第二段,用以会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 此时要点到本来上,在紧要关头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郑重的意思。
【是诸法空相】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缘起的种种道理。如果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心没有法了,所以是因缘生、生而不生,无自性,无实物,不可得,本来是空,不是造作出来的空。古人说: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法岂是真!诸法是说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总是以心缘心,以法缘法,不知本空,遂当他实有,彼此固执住了,争执就此多了。这个相字,应作义字解,下面正点到不生不灭的原理。
【不生不灭】佛经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这一句,须知宇宙间一切一切连我的思想五蕴等等,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说布不能自生为布,是无自性的,须赖众缘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单靠他缘,还不能离我这个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么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为两面也都是缘生,两无实体,只是一个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无因生,现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没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没有成布的果。以此类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现在虽有相,终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灭;但现在的假相,却有个假灭,只是不自灭,如布烧成灰,布不能自烧;不他灭,虽有火烧,终不能离了布;不共灭,不无因灭,都是一个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不生不灭,所以垢净、增减、长短、是非、好坏、来去,一对一对的都是因分别而缘生,统统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来是空相;因世事无一不由相对而成,苦恼也由相对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过暂时有这个虚妄相,那又何必执为实体呢?既不执有,亦不废有;即一切法,离一切法;既此用,离此用;心如长空万里,包罗一切,自在无住,此是诸法空相的本来面目,亦即无心可心的本来面目。但众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众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彻者是菩萨,都是有挂碍。所谓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种种。以上五句,判为本来分,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紧是这一点,切勿忽过。
【是故】 此是决定的口气。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么空之中还有什么实体可得呢?这“无”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无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为现在虽有幻相,但毕竟是无,毋庸执取以为实有而生法见,添许多烦恼。所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为是缘生的,无自性的,无实体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断灭;佛菩萨也要用以度众生,救世间无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开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过圣人明白本来空,所以无法执;众生迷了,遂生颠倒,这是众生的大挂碍。因为地狱众生,挂碍在具足多分贪嗔痴,鬼道挂碍于多分的贪,畜道挂碍于多分的痴,魔道挂碍于多分的嗔,人道挂碍于半分的贪嗔痴,天道挂碍于少分的贪。这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尘六识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烦恼挂碍。化除了,当下即是菩提;所以烦恼菩提,同是这个东西。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即是:一、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只要碰到缘就动了。缘就是转下去的意思。二、无明缘行:行是行动,做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业。三、行缘识:由于过去的行业,而起现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认识而成为果的。四、识缘名色:在胎中已有形体而有名色。五、名色缘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尘相对的了。六、六入缘触:是出胎后对于一切有所接触了。七、触缘受:接触之后,就受苦受乐而生种种感觉。八、受缘爱:如成年以后,就有强盛的爱欲。九、爱缘取:有了爱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驰求。十、取缘有:取得就有了,是有业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缘生: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转入未来。十二、生缘老死:有生就有灭,一切本是梦幻泡影,终必变灭,老死是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无明未灭,再来一转,生生世世转辗不已,遂有六道轮回,总是无明作祟。乃至两个字,是由无明跳至老死,中间略去十位。这十二因缘,位位都依据无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缘起,根本无有。尽者,极也,就是无之极也,言无亦无有也,是绝对不可得的意思。所以无明非有实体,如空中华,梦中事;梦中非无,及至梦醒,了不可得。可惜众生不能断无明,缘缘而下,无有穷期,无非是惑业苦。缘觉虽已悟到十二因缘,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见不净而生挂碍。
【无苦集灭道】这是声闻执取四谛法,而生挂碍。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就是四种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众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贪、嗔、痴。后世有三苦:地狱、鬼、畜生。更有三灾八难苦、坏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无寄托苦,这是苦谛。却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无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这是集谛。灭是消灭的意思,断一切苦,归到清净寂灭。因为结业既灭,则无生死的患累,这是灭谛。但要灭除那集合的诸苦,必得有个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离一切苦,到涅盘乐,这是道谛。声闻执此法见以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变易生死却不易了。倘明本来空,知此四谛法,不过一时的缘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实是因上色空,不必执取,便无挂碍了。
【无智亦无得】这是菩萨的挂碍。菩萨执取六度万行诸法,以为确有智慧可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罗蜜的行相,微细的法见不曾净,所以不到究竟涅盘地。从前阿难问佛如何是烦恼地狱种性?佛说行六波罗蜜行是烦恼地狱种;如我能布施,因见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厌恶,是烦恼地狱种;我能持戒等等,因见别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厌恨,是烦恼地狱种。这就是弥陀经上说的见浊,是名染法,染糊涂了。况且有智无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别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灯佛所得佛授记,成无上菩提,世尊当时并不取以为胜,因为知道性空!实无少法可得,不过名为菩提而已。所以菩萨必到法无我的时候,才是挂碍净尽。
【以无所得故】这是总结一句,极言上面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细推求,实无所得。以上十三句判为法用分,为第四段,说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启发,也不受法缚了。
【菩提萨埵】 简称就是菩萨,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萨,又名开士、大士;又萨埵译为精进勇猛,堪以荷担如来事业的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他因为依自性的金刚般若,能够超登彼岸的缘故,所以有下面实证的受用。我们应该知道修行不是图利,更不能图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药;名利的心不死,永无出头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总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实实,真参实究,决不要在神通奇特,出语玄妙上求,丝毫挡不住生死的。菩萨尚不能离开般若,何况我辈,离了般若之外,更有何法?这是成佛的根本条件,肯向这条法上走的,才是有智慧的人,此生决可成就。
【心无挂碍】这个心,是毫无挂碍,人空法空,寂灭轻安的大自在心,视世间出世间一切一切皆量等虚空,无有边际,包罗万有,了无挂碍。心且不有,挂碍何依?苦厄安在?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既是净空无见,白天没有想象,夜间自无乱梦,正如千眼千手,圆照十方,岂有颠倒?凡人恐怖,先有一个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种性。如能心空法空,登于佛位,两个生死已了。菩萨再来世间,是大悲愿力,不是业力,自然没有恐怖,颠倒梦想,都远离了,到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界了。
【究竟涅盘】这涅盘是清净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盘,不是究竟;这究竟涅盘是佛位,名为无余涅盘,连涅盘亦不可得。所谓成了佛,也没有成佛的法见。本来涅盘是对生死说的,既本来没有生死,亦安有涅盘,不过同是个假名罢了。这是菩萨的果德。
【三世诸佛】无论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统包括三世一切诸佛,不问已成未成,都是一体平等。须知释迦弥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众生是因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弃,也不可轻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诸佛,也无不由此法门而得无上菩提。一切大智慧,无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启发的意思。这个得,正是无得之得;必得心中了无所得,然后本来的面目斯得。此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寂然不动,而妙用恒沙,由此启发,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罗是无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言佛的意境。你想连佛也不能离此法门,众生岂可自外,另觅途径,岂非颠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适以自误!
以上十句判为果德分,为第五段,是说到果德地位,一切挂碍才算净尽,才是究竟涅盘,都赖观空成就,并无别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经,专说此法无实。下面再翻身过来说个无虚,金刚经说:“此法无实无虚。”要人不要执实,也不要执虚,正显般若无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层讲,心既不有,法于何依?既没有法,更谈不到无实无虚的了。所以说,涅盘生死等空华。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以下是转入无虚,点明一知字的妙用。这知字是灵照觉知,表明悟后的意境,仿佛是转而为有;不知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时的缘生,暂时的法用,即是知而无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无生的道理,就不能证知真空的道理。前说一空字,是般若的体;此说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无可形容,无可言表;至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惟有神会,惟有赞叹,正是冷暖自知的时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六句是赞叹的辞句。咒是密意,以决定如是曰咒,如军令严速曰咒。以无所不包谓之大;以无所不通谓之神;以无所不照谓之明;以无可比对无可再加谓之无上;以毕竟平等谓之无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于寂灭无住的性体中,能启发恒沙妙用。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前为无实之体,此为无虚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想世上的人,没一个人没有挂碍的痛苦,哪一个人能离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为证知分,分第六段,要亲证才知这个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须要真参实究,从自性上用功,经是不过借来考证罢了。总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则一切智慧被无明所覆,不能启发。这一分是说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许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却使一切苦厄无所依附,根本无苦厄的了。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梵咒本来不许翻译的,因为怕持的人着了解释,反而添知见,心乱了。但此经是自利利他的,终不能忘记众生,离了大悲本愿。姑将咒义略述一二:揭谛揭谛,是说度过去呀!度过去呀!波罗揭谛,是向彼岸度过去呀!波罗僧揭谛,是彼岸大家度过去呀!菩提萨婆诃,是速速证到菩提呀!以上六句判为秘密分,为第七段,只有自己知道,没法出口的意思。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总是说个心,这心经是说心内精华。大凡人有七个心,每每自己不知道的,那六个是六道心,每日流转勿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又忽而三恶道心,总是无主的逐境流浪心。下等的人,并且不知道什么是叫做心,中等的人才知道善心恶心的分别心,上等人是多有向上的心,可以得人天的好果。还有第七个心是空心,是无上的心,是无住的心,是有主的心,是清净自在的心;这个心不是修证到是不会知道的,连二乘人和权乘菩萨也不会知道的。佛说:微生虫到处可去,只是火里不能去。众生的心到处可缘,只是不肯向般若上去,就是不知道那第七个心。这个心是出世的心,明了这个心,去成佛就不远了。众生在此岸,是六个心,超登彼岸,便是那第七个无心的心,正是毫无挂碍的心了。但人不从六个心上下手,就不能出世,要从烦恼上参透,挂碍上打开,方可成佛。譬如人已落在泥坑里,必要从泥里拔出来,所以世法正是出世的资粮。人先要明白烦恼是什么?还是我的六个心。
南无观世音菩萨!
白话心经:
通向智慧彼岸的途径
(菩萨说)
徒弟啊,如果你能参透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那么你就能摒弃一
切私心杂念,并且普渡众生。
徒弟啊,你所有的欲望和想念,其实正是帮助你真正得到解脱的
根源;而你所想要到达成功彼岸的梦想,也正是让你产生烦忧的源泉。
所以,徒弟啊,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欲望,正是你的智慧之源;
反之,你平和的心境,也正是你达到成功彼岸的途径。
徒弟啊,你必须明白,你所必须承受的一切,你所想念的一切,
你所希望努力去做的一切,你所希望领悟的一切,都遵循着这个看似
简单的规律。
徒弟啊,我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既没有
绝对的开始,也没有绝对的完结。
没有绝对的丑恶,也就没有绝对的纯美无瑕,更没有表面看去令
人欣喜的繁花盛开和令人心灰意冷的草木凋零!
正因为如此,徒弟啊,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所有的私
心杂念,就都可以摒弃;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就会自然而
然把你的感受、念想、躯体、思维都忘记。
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
觉这五种基本的感觉都会变得不再重要,就连那玄妙的被称为“直觉”
的作用于你脑中的第六感,也会变得不再重要。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那么,那些所谓的霓裳美人、鲍鱼
之臭、旖旎仙乐、锦衣玉食、绫罗质感都会被视作凡夫俗子才珍惜的俗物,甚至,凡夫俗子在获得正常生活时所必须依循的法则,在你眼里,也会成为通向智慧彼岸的阻碍,因为违背你自然与和谐的准则,而被摒弃。
眼光不够高,于是思想境界就没办法达到足够的高度。
没有勇气面对思维深处最根本的偏颇之处,就没有办法得到超脱。
徒弟啊,你还应该明白,认识你自己的缺失之处,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世间所有的一切,最难了解也最难理解的,始终是你自己。
如果你悟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会明白,宇宙万物,并没有绝对的死亡。正因为如此,死亡从来不会被圣人们视做终点。
现在,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第八灵感”,我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不能领会?
如果你心中失却了悲苦,那么我可以这样说,你已经做到了无欲则刚。徒弟啊,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哪怕是为师我都悟不透的宇宙万物所深藏不露的玄机,在你眼里,也都会变得不值一提。
因为,你从来无须击溃整个宇宙。
没有必要。
我曾经告诉过你,如果你不能做到主动去学习,那么你就不会因心存杂念而留存本应忘却的烦恼。
而,一个不懂得如何正确学习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超越自我的。这是因为,适当的借鉴与学习,对任何人而言,都非常有必要!
如果你不能听懂我说过的这句话,那么不管你曾拥有多么强大的慧根,在我眼里,你都不会有真正得到智慧的机会。
因为,你既不了解你自己,你也就永远没有办法做到超越自我!你连你自己都不能超越,那么,我想问问你,也希望你自问,你
还能超越什么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明白,你之所以不停地追逐,是为了有一天,你真的能因为无欲无求而得到宇宙间最深沉的快乐!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世间得道的佛祖们,他们之所以能做到笑看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是因为,他们已经参透了通往智慧彼岸的玄机。
于是,他们心中再没有牵挂,
因为了无牵挂,所以没有任何东西能把他们彻底打败,于是他们再不需要惧怕!于是,他们能看破生死,他们能从人世间所有令人心烦意乱的漩涡中挣脱,最终永存于世!
而那三位公认的最具慧根的佛祖,则是因为真正悟透了通往智慧彼岸的道理,看破了天机。
因此,他们不但得以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为世人所景仰,就连他们的弟子,也做到了泽被苍生。
所以,徒弟啊,你必须明白:
“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是人世间最具玄机的六个字,是使人洞明世事的六个字,是使人超脱一切的六个字!
甚至,这六个字,能使人永远凌驾于宇宙万物之上!
你要相信我,这六个字,能使你彻底从人世间纷繁芜杂的牢笼中解脱出来!
师父我绝无虚言!
正因为如此,“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被尊为集人世间所有智慧大成的不二法门。
那么,徒弟啊,请你静下心来,跟着为师我默念: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这就是,为师我必须告诉你的——通往智慧彼岸的途径
更多阅读
转载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曾仕强 人性的弱点pdf
原文地址:《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读后感作者:雪梦@曾仕强教授-台湾昨天到的书,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读完后感觉物超所值。《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持经达变。表面上看这是一本介绍人际关系的书,但实际上应该归纳于哲学这一
2010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译文 张久中墓志铭 译文
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乞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转载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原文地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作者:历史劲松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合肥八中何劲松[解读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
转载 《心经》原文、注音、译文和注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音
原文地址:《心经》原文、注音、译文和注解作者:学思不至《心经》是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
转载 《森永高中三年二组》3D动态图!你能坚持看多久? 博客 转载 动态图
原文地址:《森永高中三年二组》3D动态图!你能坚持看多久?作者:小妮子最近忙于《妮时代》杂志的出版,一直没有时间写博客。十分的对不起大家,不过小妮子有抽空每天写微博哦!微博真是一个便于交流的方式,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最近《森永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