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0后对自由的追求与思考8
尽管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思想被严重束缚的年代,但我们终究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赶上了互联网的时代。我很同意高晓松在近期的“晓说”中,将六百年前的哥伦布大航海壮举与如今的互联网浪潮相提并论的观点。互联网的意义,不仅让这个世界变小了,普通人也可以最快地知晓世界各地最新发生的各种事件,更为我们当代人提供了自由发言、参与社会活动的自由空间和权利。
在网络出现之前,在我们这样的国度中,曾经有相当长的时期中,我们这些名义上的国家主人眼睛和耳朵所能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其实都是被严格限制的。人们的信息渠道相当单一,各种大众传媒的喉舌属性,决定了其报道的强烈政治色彩和倾向性。那时的人们要了解真实的情况,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的,这其实就是自由的代价。建国前,有李大钊、江姐,文革中,有遇罗克、张志新,再靠近些的西单民主墙、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一些场景,都不乏为自由献身、可歌可泣的壮举。在如今难得的和平年代,我们当然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和繁荣,但追求自由是现代人的基本精神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这方面的诉求必然后更加强烈的。
我们生活在网络世界的人们,的确可以享受到了更为充分的自由,我们可以同时听到更加多元的声音,可以在不同的观点和描述中进行独立的鉴别和思考,也可以了解和把握时代的脉搏,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和别人相比,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不足和遗憾需要改变等等。只要我们有积极的价值理念,知道的更多,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理性,也更加有危机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然而,在网络大潮面前,也的确会有小小的遗憾。比如,本来允许自由发言的空间内却突然有人被强制剥夺了发声的自由,尽管理由似乎有些冠冕堂皇,是为了维稳的政治需要,而在实际效果上,可能恰恰会适得其反。对这样的小遗憾,我个人能够理解,任何时代都允许有落后分子呀,有些人跟不上时代,甚至做出一些煞风景的无聊之举,不过是时代进步过程中的小花絮而已,完全无损于网络潮流的奔涌前行嘛。
设身处地地替那些忧国忧民的领导们想想,他们也的确不容易,对自由这把双刃剑尺度的把握出现一些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好在网络世界中的不和谐现象确实在逐步减少,在很多影响面很广泛的公众论坛上,许多尖锐的批评声音完全可以大行其道了,这当然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了。这方面的道理本来非常简单的,1949年前,我们批评国民党独裁,压制民主自由,赢得了广泛的人心所向;今朝如果我们却连面对公众批评的勇气都没有,甚至将公民的自由权利的行使视为洪水猛兽,岂不在重演当年的历史闹剧了吗?
在国人究竟该享受怎样的自由问题上,说法种类很多,其中之一是:我们的百姓文明素养比较低,不具备理性行使公民自由的能力。因此,尽管宪法上已经明文规定了公民应该享有的种种自由权利,但在实际的情况下,还是由组织上代行这种自由的权利更为妥当。显然,这种观点是将民众看成了白痴,在现实的社会进步面前,这样的论调当然越来越没有了市场。尽管和西方社会相比,我们社会的公民自由状况的确还有待改善,但我还是觉得,还是首先应该珍惜已经获得的自由权利,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已经可以比较充分地针对社会现象和新闻焦点发言和评说的权利,行使网络参政议政的权利,对政府工作和社会现象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既是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也是满足每个人精神需求的必要途径,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也非常需要这样的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