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式了。追击阿波丸也首映式了。看着电视里那个熟悉的身影,涌上心头的却是再次的失望。这失望也许是来自于对电影的爱,或也许是来自于对冯小宁影片的爱,谁知道呢,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曾几何时。喜欢电影的我也远离了电影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无片可看,优秀的作品实在太少了。国产影片拥塞的大多是一些低成本粗制滥造影片。既无主题也鲜见优秀情节。只是用散漫的故事填满胶片上时间的空白。至于一些贺岁的喜剧影片。确实叫好也叫座。可是在给人们带来欢笑之后,留给人思索的空间却很少很少。
至于外国影片么。可能是曾经沧海吧。自从失去了为他们注入灵魂的人之后。也很难再给人以欣赏艺术的感觉了。在此也缅怀一下毕克,怀念一下杨成纯,李梓,还有那至真至纯的刘广宁。潇洒帅气的童自荣。
也没有了那种在影院里可以喊着真热血啊,在走出影院后能给人以深深的回味的影片了。
或者有人会问。你都说不好。在你眼里电影就没好电影了么?当然不是。口味各色的我,只有两个人的影片,确切的说是两个导演的影片,在电影院里放映的时候,我是不看剧情介绍主演人物。就会直接进入影院去观看的。也就是所谓的免检。他们两个,一个是外国的。一个是中国的,一个已经故去,一个还在奋斗。他们一个叫黑泽明。另一个,则是冯小宁。
冯小宁是谁?他和冯小刚有啥关系?也许不是所有人都熟悉他和他的影片。但是我却非常喜欢他。第一次看到他的影片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大气层在消失”。虽然是一部儿童片。却有着他自己的内涵。保护环境,破坏他就是在自杀。那只可爱的大白猫,那当太阳运动到一定时刻,人就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剧情。还有那无助的失去了家园的鱼,老虎,狗熊。以及影片结束时的那只黑背,为了消灭污染源,抢去了小孩手中的火把,冲到列车下,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整座城市的生命的时候。即使我那时还是一个小孩,但仍旧给我以很深刻的震撼和印象。
不过那时,我也只是对影片本身很喜爱而已,至于导演何许人也?没概念。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部部的影片接踵而至。
战争子午线里孩子们的遭遇和抗争。大风警报中小人物为了他人而拼搏的坚强。看得不禁一阵阵的使人气夺。
以及电视剧北洋水师。大空战。这一类优秀而深刻的作品,一次次的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召唤回到了电视机前。踏踏实实的一看就是半天。
不过最使我难以忘记的,还是那部红河谷。当那首“在那草地上”唱起的时候。不禁使人荡气回肠。随着那众人的共鸣,我也禁不住的流泪。为那不屈的民族,也为那颗淳朴而追求自由的心。红河谷,巅峰,红河谷,经典。自那时起,冯小宁这个名字,就深深的映在了我的心里。
而后来的黄河绝恋,明显有许多地方与红河谷像通。而后来的紫日。嘎达梅林,也都以他那种淡淡的哀伤和对命运的抗争,成为佳作。
不过自此之后,除了青藏线。再难有如此震人发聩的深刻影片了。
而竟然也有如超强台风这类歌颂主旋律型的影片登场了,超强台风和大风警报,都是灾难类型的影片,都是在台风之下的故事。只不过,大风警报里那种小人物的拼搏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对市委书记的歌颂。是市委书记带领大家屹立在台风里,将灾难消灭的。可以说超强台风的投入比大风警报更大,视觉效果更好,制作时间更长,技术也更强,但却少了那么一股精神。少了那么一点灵魂。自从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对冯小宁不禁扼腕叹息了。感到中国电影届少有的一位深刻导演,也已经沉沦于世俗了。
不过还要提一下,在这前后的一部电视剧,“朱元璋”。对我影响也很大,也使我从“东高地之虎”变成了“日月重光”呵呵
而这之后又看到了他的喜剧电影“举起手来”。郭达,潘长江主演,将抗日战争中的侵华日军,演绎成了一群毫无头脑的蠢货,只会咋咋呼呼的跑来跑去。两个小孩,甚至老媪的一捧黄豆就能把他们戏弄于股掌之间。实在暴恶。如果当年的日军真这样,何用八年抗战?恐怕早如从军歌里唱的“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了。当时看完之后还以为是巧奔妙逃和绝境逢生的姊妹篇呢。没想到是冯小宁的导演。
而现在,举起手来的第二部,追击阿波丸又粉墨登场了。多余的话也不再说了。缅怀冯小宁吧。希望传闻当中正在筹拍的甲午海战不要再排成喜剧片了。不希望看到邓世昌和太阳犬被演绎成调戏日军的喜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