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总复习提纲9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名称

开始时间

开始国家

主要发明

特征

概况

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英国的棉纺织业

蒸汽机

蒸汽时代

(1)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2)科尔特发明新炼钢法; (3)交通工具:汽船、斯蒂芬森的火车;(4)瓦特的蒸汽机。

(1)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

(2)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3)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下半叶

美国德国

电机

内燃机

电气时代

(1)“发明大王”爱迪生;

(2)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

(3)莱特兄弟制造飞机。

(1)电力的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2)生产领域发生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四大新型支柱性产业)

(3)汽车工业的繁荣,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生活的内涵。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

美国

计算机

原子能

空间技术

生物工程

网络时代

原子能时代

(1)美国制造第一台计算机;(2)原子能可用于制造核武器和核电站;(3)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出克隆羊“多利”。

(1)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和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2)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具,第三产业迅速发展。(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

专题二: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代表人物

路线图

哥伦布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达.伽马

葡萄牙---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初三历史总复习提纲9

麦哲伦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1、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要道;《马可.波罗行纪》刺激。

2、意义: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各大洲逐步结为一体,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三、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1、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2、首先从美国爆发。

3、各国对策:

(1)美国:罗斯福新政。a、特点: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b、内容:从整顿银行业开始;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核心是整顿工业,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

c、作用: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其他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质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

(2)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对内:残害犹太人和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

四、“二战”后世界经济

1、美国:a、背景:(1)二战使美国经济遥遥领先,为世界第一强国。(2)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b、变化特点:产业经济结构重大变化:农业—工业—服务→服务—工业—农业;第三次合并:混合合并,经营多样化发展;生产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并存;大企业小企业与世界市场关系密切;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

2、欧盟:(1)原因:为振兴经济,在美苏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

(2)步骤:a、欧洲煤钢联营;b、欧共体:c、欧盟:1999年使用欧元。

(3)作用: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加强欧洲对国际事务影响;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样化趋势发展。

3、日本:(1)原因:美国的扶植。(2)表现: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3)启示:重视教育,加强科技合作,引进海外人才,开拓海外市场,艰苦奋斗等等。

4、社会主义国家: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1)认识: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国情。(3)结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5、亚非拉独立和振兴: (1)印度(2)新加坡、韩国。启示:稳定的环境;抓住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六、经济全球化趋势:1、原因:二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2、表现:欧盟、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3、评价: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4、面临问题:地球生态环境危机、核战争危胁、人口爆炸性膨胀、资源日益缺乏、国际恐怖主义和贸易差距拉大等。5、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专题三:近现代国际关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凡尔赛会议):一战后,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

a、目的:清算战败的德国。b、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c、结果:鉴定《凡尔赛和约》。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2)华盛顿会议:a、目的:协调战胜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b、美国提出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c、结果:签订对华的《九国公约》和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公约》。d、《九国公约》的实质: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

阵营

政治

经济

军事

结束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苏联

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期间出现了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3、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2)“一超多强”: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

(3)中国应对政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专题四:两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1、背景:(1)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与三国协约(英、法、俄)。(3)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根本原因)。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概况:

(1)战线:主要在欧洲进行,分西线(决定意义)、东线、南线。

(2)著名战例:凡尔登战役。

(3)加速一战进程的事件:美国对德宣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

4、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5、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例如:推动科技进步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背景:(1)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平衡的加剧,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面对侵略,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使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绥靖政策其实质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满足法西斯的侵略欲望,以求避战自保,将法西斯祸水东引苏联。

2、概况:(1)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扩大:①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3)1942年初,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转折: ①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③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5)会议:雅尔塔会议(1945年):a、参加国:苏、美、英。b、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制。c 、内容:对德进行分区占领和民主化改革;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

(6)登陆:1944年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7)会师:1945年4月美苏军队会师易北河,后攻克柏林,5月8日欧战结束。

(8)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3、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专题五:美国史和中美关系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史实:(1)开始:列克星敦的枪声。(2)领导人:华盛顿:曾任大陆军总司令,使美国获得独立。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3)领导机构:大陆会议。(4)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发表,标志美国诞生。(5)胜利:《巴黎和约》的签订。

3、《1787年宪法》: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

4、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质。

5、意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二、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受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阻碍: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

2、概况:(1)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2)文献:《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决定性战役:葛底斯堡战役。3、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罗斯福新政

四、 美国战后经济发展

五、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

A、近代中美关系: (1)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

(2) 华盛顿会议提出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通过《 九国公约》;(3) 二战期间,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5 年,美国扶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B、现代中美关系的变迁 :

①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下于1953年被迫在签订停战协定上签字。

②1972 年,尼克松访华,1979 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专题六:日本史和中日关系

一、大化改新:646年,参照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二、明治维新(1689年)

1、主要原因: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美国等入侵)。

2、内容:(1)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改革军警制度。(4)“废藩置县”。(5)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评价: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三、日本再次崛起:

1、时间:20世纪50---80年代。

2、原因:(1)战后科技浪涛的兴起,美国推动下的民主改革,冷战下美国的扶植。(2)日本政府和人民的自身的努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重视科学技术。

四、中日关系:

1、友好交往: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对抗与友好:明朝戚继光抗倭。

3、日本侵华:(1)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2)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发动“九一八”事变。(4)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五、如何处理当前中日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日本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要谨防日本右翼势力、军国主义等的抬头。

分享到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2370.html

更多阅读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上册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上册)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名称 距今 地点 特征 地位 元谋人 170万年 云南元谋 打制石器、火的痕迹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70-20万年 北京周口 打制石器、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天然火、群居 人类文化遗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板块一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八年级历史上册1——18课)一、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

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数★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 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

声明:《初三历史总复习提纲9》为网友白衣飘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