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1.下面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 D.丁[来源:Z+xx+k.Com]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经度1度的距离,纬度越高,距离越短。纬度1度的距离相同。读图,从纬度看,四地跨纬度相同,从经度看,丙地跨经度最多,且丙地纬度最低,所以表示的面积最大,C对。
考点:经度、纬度1度的距离,经纬网面积比较。
2、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B的什么方向,就是从B直射A的经线、纬线方向的和。读图,1图是逆时针自转,A在B的西北方向。2图顺时针自转,A在B的西北方向。3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A在B的西南方向。4图中A在B的东北方向。所以B对。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
3、下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等,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四幅图中等高距相等,等高线条数相同,说明图示区高差基本相同。根据图中比例尺,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距离越小,坡度越陡。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丁,所以坡度最陡的是丁,D对。
考点:比例尺的比较,比例尺与坡度的关系。
4、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图中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范围(T)分别是
A.1200米米 3℃℃B.1000米米 3℃℃
C.1500米米 6℃℃D.1200米米 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图中300米等高线的气温值是12.0℃,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的原理,可以计算出气温6.6℃的等温线海拔是1200米。A的海拔范围是1200-1500米。同理计算出1500米等高线的温度是4.8℃,B点的温度范围是3.0℃-4.8℃,A对。
考点:等值线图,海拔高度和气温的关系。
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 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B.地球上太阳直 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D.温带范围增大
【答案】D
【解析】
考点:黄赤交角的地理及影响。
6.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
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回归线上,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或是近日点附近,A错。北京昼夜长短差异最大,B错。华北平原可能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C错。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D对。
考点:晨昏线、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下列各题:
7、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北京时间”是
A、9月23日3时20分B、3月21日8时
C、3月21日3时20分D、9月23日7时
8、若此时,某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发现在烈日下直立的桅杆的影子突然不见了,则该考察船的地理位置是
A、0°纬度,西经110°B、0°纬度,东经70°
C、北纬23°26′,西经20°D、北纬23°26′,东经160°
【答案】
7、A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根据材料,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这一天是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图中夜半球与东半球重合,东半球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20°W与晨昏线重合,是18点,西1区区时是18:20.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是9月23日,“北京时间是9月23日3时20分,A对。
8、若此时,某科学考察船的船员发现在烈日下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则该考察船所在纬度是赤道。此时地方时是正午12点,可计算出船所在经度是110°W,船的地理位置是0°纬度,西经110°,A对。
考点:东西半球划分,日照图基本知识,晨昏线,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特点。
假设下图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为昼弧,其余各弧为夜弧,回答下列各题。
9.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0.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A.2l时B.3时C.6时D . 9时
【答案】
9、A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根据自转方向,图示纬线位于北半球,A在B的正东方,C、D错。根据材料,纬线是四等份.AB为昼弧,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A对,B错。
10.根据材料,纬线分成四等份,AB是昼弧,所以昼长为6小时,B点日出时间是9点。同一纬线上日出时间相同,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9时,D对。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下表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第11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来源:学|科|网Z|X|X|K]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11.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赤道的昼长时间是12小时,图中各地昼长与12小时相差越小,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根据表格中昼长时间,可以计算出,丙是与赤道昼长差值最小,纬度最低的是丙,C对。
考点:昼长变化的规律。
下图为某一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示意图。9月23日正午时在A处观测到的太阳仰角为550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据此回答第12题。
12、下列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B、该河段水流自西向东流
C、该河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
D、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在A处观测到的太阳仰角为5 5°30′,说明A地纬度约34°30′,位于亚热带或温带地区,没有亚寒带针叶林,C错。正午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说明河流是东西流向,没有凌汛现象,A错。根据剖面图,河流左岸侵蚀,说明位于南半球,河流自东向西流,B错,D对。
考点:河流流向,地转偏向力,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来源:学#科#网Z#X#X#K]
二、综合题 (共3小题52分)。
13、读北半球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如果在N河上兴建水库大坝,你认为应建在A、B哪处?请说明理由。(6分)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6分)
(3)如果在该地建码头,甲、乙两城镇沿海更具优势的是哪个城镇?其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12分)
【答案】
(1)A处(2分)。工程量小(4分)。(或B 处。蓄水量大)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3分),地势西高东低(3分)。
(3)甲(3分)甲位于海湾内,避风浪(3分)。水深岸陡,利停靠和航行(3分)。陆域平坦开阔(3分)。(港区附近有河流流经,淡水资源丰富)
【解析】[来源:Z,xx,k.Com]
试题分析:
(1)读图,在N河上兴建大坝,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点,建在A处,峡谷口较窄,工程量小。峡谷内蓄水区较大。如果建在B处,蓄水量大,但因峡谷口宽,且工程量很大。如果只考虑蓄水量大,可以建在B处。
(2)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判断,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3)读图,甲位于海湾内,容易避风浪。根据等深线,甲地等深线密集,说明水深岸陡,利停靠和航行。陆域平坦开阔,便于筑港。港区附近有河流流经,淡水资源丰富。所以选择甲地。乙地缺少港湾,风浪较大,水浅,不便依靠建港。
考点:水库大坝的选址条件,区域地形特征,港口建设的条件。
14、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左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右图)回答问题。(18分)
(1)由材料一左图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10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图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8分)
【答案】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6分)。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4分)。
(2)地面状况、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太阳高度(纬度)等因素。(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是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地面状况、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太阳高度、纬度等因素。
考点: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
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造成全球变暖。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材料二 2010年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定格在26℃以上。节约1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
(1)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4分)
(2)分析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根本措施。(3分)
【答案】
(1)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全球变暖使河流蒸发量增大,河水减少。(6分)
(2)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导致河水枯竭。全球变暖,使河流蒸发量增大,河水减少。
(2)减轻全球变暖影响的措施,主要是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考点: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