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读书为主线。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 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在朗读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指导学生朗读,并没有进行示范的朗读或录音带朗读,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我在想能不能分组来学习三大名松,然后小组选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