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降撤职五次负重伤的神奇将军王耀南 王耀南将军

八次降撤职

1 1927年10月,江西三湾红军部队改编,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副营)降为班长;

2 1929年12 月,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由于受单纯军事观点的影响,对党的领导问题,红军任务问题,军内民主等问题与毛泽东有分歧,支持陈毅为前委书记 。后在12月古田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毛泽东对此给予严厉批评。会后部队干部进行调整,由红一军团直属特务营副营长降为排长;

3 1930年7 月,在湖南长沙由于顶撞湖南省委特派员,认为扩大红军工兵3000人的任务不实际等原因,由红军第一方面军工兵总队予提总队长(师)降为伙夫;

4 1932年6月,在广东梅关率70名军校学员充当敢死队攻克梅关,驱敌一个团并且死守住阵地。但伤亡营团级教学员20人(含他本人),连排级学员50人,伤亡过重,林彪军团长评价:狗屁胜仗。由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工兵教员兼学员队排长降为教员兼副排长

5 1935年1 月,贵州遵义后部队整编,由军委作战科科员(师职)兼红一方面军工兵营营长降为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营职);

6 1943年11月,在河北阜平,由于拒绝承认百团大战的错误,顶撞漫骂晋察冀中央局领导聂荣臻(彭真?),由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兼冀热辽军区十七军分区司令员(旅)降5级为武装部长(营职,无具体单位,仍任抗大第四大队大队长);

7 1948年12月,在山西五台山,由于上书晋察冀中央局:反对土改极左路线。由西北野战军工兵主任兼第七军军长(因晋察冀中央局决定王耀南率工作队到五台山地区做土改试点工作未到职)降为山西省军区临汾军分区司令员;

8 1955年,在北京军队整肃,由华北军区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兵团)降为军区工程兵主任(军)。

五次负重伤

1 1930年8月, 第二次长沙战役,在湖南长沙,时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腿,腰负伤,左脚中脚趾被打断;

2 1931年1月,赣州战役,在江西赣州,时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多处被手榴弹弹片伤 ;

3 1932年6 月,梅关战斗,在广东梅关,时任彭杨步兵学校工兵教员兼学员队排长,头,肩等处多处受伤;

4 1936年9月, 安边战役,在陕西安边,时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背,腰等多处受伤;

5 1939年6月,在山西隰县川口,与日军骑兵大队发生遭遇战 ,时任115师独立支队代理支队长,经印度援华专家柯隶华大夫诊断:头部擦伤,右耳膜震破,右手食指关节粉碎性骨折,腹部中两弹,靠近肝脏大血管,右臂骨折,右腿骨折,右脚小指被击短,背部多处创击伤,肺部挤压伤,失血过度,神志不清,随时有生命危险。

荣立战功

二等红星奖章: 1933年11月, 沙县战役,在福建沙县,时任工兵连长,红三军团屡攻沙县不克,王耀南奉命率工兵连用坑道爆破法炸开沙县县城,为全歼卢兴邦旅作出决定性贡献。由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颁发。

三等红旗奖章 1934 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时任军委作战科科员兼工兵营营长,在阵地防御战中组织指挥工兵,野战部队指战员和赤卫队员,构筑工事,提出用坑道代替碉堡,大力推广应用阵前布防土地雷,保存了自己,大量迟滞消灭了敌人。由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颁发。

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全军通令嘉奖 七次

1.1931年10月,会昌战役 ,在江西会昌县,时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率部用坑道爆破炸开会昌城墙,保障战役胜利 。由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嘉奖;

2.1932年春 狐背岗演习 在江西瑞金地区红军学校,时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率部为集训红军高级干部组织教学演习,成功达到演习目的。由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和红军学校校长刘伯承嘉奖;

3.1934年12月,乌江战役,在贵州江界河,时任军委工兵营长,在水流速度超过2公尺,在没有渡船和设备的情况下,率工兵砍伐竹子扎多层竹排架设浮桥,在二师和当地老百姓全力支持下架成浮桥。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给与嘉奖;

4。1935年1月 天门洞战斗,在贵州桐梓,时任军委工兵营长,率部用炸药炸毁天门洞洞口工事,震晕洞内千余敌人并俘虏之,缴获大量金钱,烟土,白粉和武器。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嘉奖;

5.1935年1到2月, 四渡赤水战役,在贵州赤水河地区,时任工兵连长,率部在赤水河架设浮桥十余座,保障了部队的机动。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嘉奖;

6.1935年5月,行军过彝民区,在四川冕宁县巴马房,时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长,率工兵连被彝族老百姓包围,他命令不准开枪,模范的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全连被彝民抢去枪和衣服裤子。总部巡视员谭政嘉奖;

7.1948年10 月,太原战役,在山西太原,时任 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兼晋中军区独立1旅旅长,率晋中军区独立1,2,3旅7000余人在外围作战中,克黄寨,棋子山,牛驼寨等要塞毙伤俘中将要塞司令粟阴周等三万余人(攻克牛驼寨时和西北野战军第七军彭绍辉军长共同指挥) 。在太原战役第二阶段,王耀南率独5(原独2)旅,独6(原独3)旅攻克义井,大井峪,小井峪三个要塞,歼要塞之敌,歼敌第69师,70师,坚贞师,工兵师等部。由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嘉奖。

何涤宙是浙江临海人,家住江苏苏州?(右从衮)绣坊七十号。

何涤宙原名何兆昌,十七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后回校任第四期区队长。

何涤宙生于1908年,卒于1942年,时任国军暂编第二师少将参谋长。

何涤宙之兄何涤宇生于1906年,是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留校为教官。

详细内容见朱汝略、奚永宽所著《浙东军事芜史》第七章。

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一本尘封了近七十年的长征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红军长征记》公之于众,立即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书中那篇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更是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许多人希望了解:何涤宙何许人也?他在长征中有哪些作为?这个人后来怎么突然消失了?

他在长征突破乌江战斗中是架桥的主要功臣。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一书中,更有“何迪宙”这样一个同音的名字,还指出他系转变过来的国民党军人,在红军大学担任教学工作。至于生卒年月,何方人氏,都没有提及,也可能永远无人知晓了。

何涤宙到陕北后,是军委任命的红军大学训练处副处长,处长是刘亚楼,可见何涤宙当时地位是很高的。他的长征日记也显示他的生活待遇比很多军官都高。但是此人后来就消失了,有种说法是抗战爆发后他就回乡了。

长征功臣何涤宙湮没之谜今天终于解开。

经过十三个月的长征,到陕北瓦窑堡、保安时期,可以看到多位同志写下的行军日记。1936年春,上海的《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惊叹红军走过半个中国的远征奇迹,称其为伟大的史诗,感叹没有关于长征的文字记录。远在陕北瓦窑堡的红军和中共中央领导获悉后,决定由中央军委集中一切文件和一些个人日记,这些日记和年轻的记忆,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思想约束。稍后的日子里,连续西征东征,环境动荡,计划没有完成。同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的到访,促使已从瓦窑堡转移到保安的红军总部和中央机关改变计划。8月5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委员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的杨尚昆出面,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广泛征稿,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具体负责,动用组织和个人关系去发掘计划中必须有的稿件。到10月底,共收到稿件二百余篇,约五十万字。董必武、李富春、张云逸、徐特立、陆定一、萧华、王首道拿起了笔杆子。丁玲、成仿吾等组成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委员会,至1937年2月22日精选出一百篇文章、近四十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作者:毛委员董必武李富春童小鹏彭加伦张爱萍张云逸斯顿耿飚李雪三莫文骅谭政郭滴人陆定一陈明刘亚楼张震何涤宙李月波彭雪枫舒同谢翰文曙霞熊伯涛陈士榘萧华邓华王首道莫休李一氓曾三冯文彬刘忠廖智高谢觉哉黄镇周士第贾拓夫杨成武徐特立谢扶民。手稿存于总政治部宣传部,仅供借阅。丁玲、成仿吾等先后参与编选工作,最后由徐梦秋统稿,并撰写《关于编辑的经过》,至1937年2月22日完成。由于徐梦秋去苏联医治残缺的两腿而滞留新疆并叛变,该书稿手卷存于总政治部宣传部。毛委员为了照顾统一战线的大局,避免刺激国民党,指示暂缓出版,等到以后适当时机再说。因借阅频繁,损毁严重,便于1942年11月20日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延安付印。更名为《红军长征记》。《红军长征记》,最接近于历史事实。

供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李海文女士,以1954年《党史资料》版本为蓝本,从96篇中选出82篇,另外增补有关红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内容,共90篇,取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正如该书的前言所说: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在遵义的一段特殊生活:

我记不清那一个月那一日,只因为遵义十天的生活,是在长征的行军生活中划分出来的,所以到现在还是深刻地记忆着。这十天中没有行军的事,没有打仗的事,享受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是一年零一个月的长征生活中一段特殊生活。

第一天,进遵义。——下午一点钟我们才开始向遵义前进,到遵义已经将近黄昏了。萧队长说:我们乘这个机会带学生逛街,省得明天学生借故请假出来逛街。谁不想看看遵义全城情形,忘记了腿酸,忘记了疲倦,整起队伍,齐着步伐,从新城到老城,从大街到小巷,将遵义走个遍。遵义确实不坏,大街上的铺子一间挨一间。只是比较大的铺子,家家门口挂了“溃兵抢劫暂停营业”的牌子,从被刨坏的门板里,还看见柜台里凌乱狼籍的模样,似乎要我们替他向王家烈算账的神气。

第二天,进街上馆子。早起无事,学生们正在拭枪洗衣服,就约同萧、苏、冯三同志去逛街,买了一些应用的东西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找东西吃,问了老百姓,知道有川黔饭店,规模最大。到川黔饭店,因为过早未开张,同掌柜商量,掌柜很客气,让我们上楼到雅座,代我们点了他们的拿手菜辣子鸡丁,醋溜鱼,血花汤等六七个菜,一边同我们谈着王家烈的苛捐杂税。弄得商人没法做买卖,我们也告诉他红军的主张,不一时菜来了,一盆辣子鸡丁,堆得满出来,味道确不坏,大家都很满意,吃完算账,三元多,我们惟一的土豪S·T同志没有来,在座几个人谁也当不了这阔“主席”,于是大家凑钱,伙计看了很诧异。

第三天,在土豪家……今天我们搬到一个蒋师长的蒋公馆去住,在遵义算得数一数二的漂亮洋房子……“红军之友社”满街贴了标语,欢迎朱毛,街上很热闹……我住在楼上,可以了望全个遵义,算是蒋公馆里最好的房间。晚间坐在洋房子里,烧着白炭,靠在摇椅上,看着土豪家拿来的画报。我是布尔乔亚了。

第四天,欢迎朱毛:早起街上闹哄哄的,挤满着人,知道是欢迎朱毛的……丁字路上人挤不动了,都是想看朱毛是怎样三头六臂的群众……十一点多钟,队伍都来了,都是风尘仆仆的,一列一列过着,“朱毛来了没有?”群众问着,谁知我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正在前面经过,只怪我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坐四人轿,不穿哔叽军衣,使群众当面错过……

第五天:……又到川黔饭馆去吃辣子鸡丁,竟有一半是白菜,未免欺人。向伙计理论,他说明天一定做好……

第六天。群众大会篮球比赛:今天开群众大会,成立遵义革命委员会……大会场在中学校的操场,人挤满了偌大的一个足球场。委员会产生了,一个红军里的遵义小同志也当了选,接着是朱毛的演说,群众今天才真正看见朱毛的庐山真面,“毛委员原来是个白面书生”。有的群众说,原来他以为朱毛一定是国民党所画的那样青面獠牙的……

大会结束,台上宣布遵义学生与红军比赛篮球,并传知要我出席参加比赛……篮球场已挤满看客,穿着高领细袖裹身长衫的遵义学生队已一条一条如鱼一般地在场上往来练球。自然双方都是一时之选,初次比赛,谁也不肯示弱,我们还是以前在中央苏区打熟的一队,球艺彼此知道,传球连络,素称不差,银笛一响,双方开始正式比赛。红军打仗是百战百胜,只打得学生队只有招架之工,没有还手之力,w的远射更使遵义队无法应付,W·T矫捷,更使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绪,两场终结,十二与三十之比,红军胜利了。大概是W·T在场上英文说得太多了,当我们出球场时,听得学生们纷纷地私议说:“他们都是大学生呀!”

八次降撤职五次负重伤的神奇将军王耀南 王耀南将军
第七天:上午讲了两堂课,下午同S·T去裁缝铺取大衣,小得不能穿,问他为什么不照量的尺码裁,裁缝说皮子不够,真是岂有此理!一件长袍子,改做大衣,袖子没有皮,长只到膝盖,岂有不够的道理,至少赚了一件背心的皮子去。貂皮的一件背心也抵得很多钱,但是未免太过分了呀!剥削得我大衣穿不成,同他争论,又无证据,只得在胁下两条加做棉的,裁缝愿意赔布……

回来又同S·T到川黔饭店吃辣子鸡丁,太不成话,少得连盘子底都铺不满,并且大部分是猪肉,大概认为“红军先生”可欺,同S·T决定以后不来吃了,伙计看我们有点像发脾气,又来赔不是……

第八天,同乐晚会女学生跳舞:今天大家都兴高采烈,因为我们晚上开同乐晚会,并且又有女学生跳舞。学生们忙于布置会场,我们的政治教员Y同志特别起劲,跳进跳出,指挥着学生布置……五点钟。晚会开始……照例的魔术双簧过去以后,最精彩的女学生跳舞出台了,穿着红绿舞衣的女学生,从幕后走出来。一阵鼓掌,“可怜的秋香……”就开始了……跳不像跳,舞不像舞,比起我们中央苏区的S家姊妹,差得太远了……我们还是热烈地鼓掌,因为听说这两位,还是遵义有名的舞星……我们大家要求萧队长来一手……莫斯科带来的高加索舞,虽然个子大些,但是舞起来竟非常轻巧,这才是艺术的跳舞,女学生算是今天开了洋晕……

第九天,准备行动:……

第十天,别矣遵义:半夜来的命令,拂晓就出动,天没有亮,就起来收拾行装,土豪家搬来的东西,完全送给了群众,依旧是十天前进遵义时的装束,穿上遵义的纪念品“大衣”,在八点钟走上去桐梓的马路,又开始我们的长途了。

朱汝略插说:刨坏的门板。一盆辣子鸡丁,堆得满出来。阔“主席”。我住在楼上,可以了望全个遵义,靠在摇椅上。丁字路上人挤不动了,都是想看朱毛是怎样三头六臂。一个红军里的遵义小同志也当了选。“毛委员原来是个白面书生”。我们还是以前在中央苏区打熟的一队,至少赚了一件背心的皮子去。裁缝愿意赔布。政治教员Y同志特别起劲,跳进跳出。跳不像跳,舞不像舞,比起我们中央苏区的S家姊妹,差得太远了。舞起来竟非常轻巧。女学生算是今天开了洋晕。以上这些都符合我们临海人的说话习惯,即台州方言。何涤宙是受台州方言影响很深的。整篇文章用临海话读起来会倍感亲切。

那位从莫斯科带来高加索舞,舞起来竟非常轻巧的大个子萧队长,就是任人民海军司令员三十年的萧劲光大将。

长征出发前夕, 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央苏区的四所红军干部学校红军大学、第一步兵学校(又名彭杨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又名公略步兵学校)、特科学校合并组成红军干部团。任命原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陈赓为干部团团长,陈赓大将,湖南湘乡人,1924年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在1925年10月的第二次东征中,陈赓还从火线上救下了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宋任穷为政治委员。按照原来四所学校的性质,红军大学改编为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队长是萧劲光,政委是余泽鸿。

萧劲光早年曾参加毛委员同志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后来同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一道前去苏联学习军事。大革命失败后又回到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还兼任闽西彭杨军事学校校长。两年后任由宁都起义改编的红五军团政委。与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参加了赣州、水口等战斗。1933年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的政治委员,就在萧劲光担任闽赣军区司令员期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浒湾战斗失利,博古为追究责任,将闽赣军区的司令员萧劲光抓了起来。把战斗失利的罪名加到了萧劲光的头上,撤了萧劲光的一切职务,准备公审,然后枪决。时任苏维埃中央主席的毛委员对处理萧劲光的问题提出反对意见,王稼祥也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萧劲光因此幸免一死。1934年1月6日,中央苏区的最高法庭组织了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对萧劲光进行了公审。参加公审的有红军各部队、中央一级及各后方机关的代表,法庭控告萧劲光擅自放弃黎川。最后,法庭判决开除萧劲光的党籍和军籍,并判处五年徒刑,无权上诉。在毛委员的竭力保举下,萧劲光被派往红军大学担任战术教员。但对他的处分一直没有解除,长征到遵义后,萧劲光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红军大学全校分为4个科,即:高级指挥科、上级政治科、上级指挥科和上级参谋科。高级指挥科主要是训练师长、政委和军区司令员等,其他三科是训练营团以下的领导干部,学员约三四百人,这些学员主要是从各部队调来的军政领导干部。每届学员毕业后,

一般都是分到前方去指挥作战,红军队伍中的许多将领都进过红军大学。

红军大学的教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兼职教员,主要是一些中央和总政治部的领导干部,他们经常在工作之余给红军大学的学员们上课。另一类则是专职教员,这些教员有政治教员、军事教员,也有文化教员,当时的专职教员主要有陈赓、宋时轮、萧劲光、周士第、苏进、冯达飞等,这些教员基本上都受过专门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这些人几乎都是被左倾路线排斥而“流放”到红军大学当教员的。指挥科科长周士第,大革命时期入党。任叶挺独立团参谋长、铁甲车队队长,是北伐名将。南昌起义中任师长。失败后同党组织失去关系。福建事变时参加蔡廷锴、蒋光鼐的反蒋斗争。失败后独自一人投奔红军。但左倾路线领导人并不相信他,不恢复他的党籍,只是将他安排在红军大学担任军事教员。地方工作科科长冯达飞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曾参加过百色起义,后随红七军一道来到苏区,同样也受到了左倾路线的排挤。为人忠厚的政治科科长余泽鸿也是受左倾路线迫害的人。

另两位最有名的专家就是何涤宙与陈时骥。他们都是第四次反“围剿”中被朱德和周恩来俘虏过来的。何涤宙是五十二师工兵营营长(师长李明被俘后伤重身亡);五十九师陈时骥则是被朱虚之、海凤阁的无线电分队活捉。陈时骥,浙江诸暨枫桥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33年1月5日任第五十九师师长。同年1月率部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诸暨籍民国将领录》说他是中将军衔,曾参与在闽赣粤浙边区对工农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后下落不明,一说被红军所俘。1933年5月28日,朱德在《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过与教训》一文中说:2月27日,我方面军出敌不意;袭击五十二、五十九两个师于登仙桥、摩罗嶂、霍源、黄陂各地点,遂取得将五十二师消灭,将五十九师消灭了四个团,敌两师长被擒的空前的伟大胜利(《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回忆录《中国纪事》中提到,有位教官在红军大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年青的工兵少校”,这位少校后来参加了长征,在很多军事行动中立有战功,而且还入了党。

长征之前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的张宗逊,生前是上将总后勤部长。《张宗逊回忆录》有关于何涤宙的文字:1934年6月,原红大校长兼政委周昆调前线工作。由我接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钟纬剑任参谋长,徐梦秋任政治部主任。当时,红军大学有一百多名学员,每期学习时间为三个月,分为高级班和上级班。高级班的学员是团以上干部,学员有蔡会文、邓华、姚喆等。上级班的学员主要是营以上干部,记得优秀学员中有韦国清、张爱萍等。军事训练的主要內容是学习苏军的战斗条令和野战条令,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列宁主义和政治工作方面的材料。高级班的主要军事教员有:何笛宙讲苏军条令,李德讲“短促突击”,陈时骥讲地形学、射击原理等技术课。

何涤宙参加了长征。按照新的编制,在长征中,何涤宙就是干部团上干队的一员。干部团自一组成就被编入了军委纵队之第四梯队,在纵队司令员的统一领导下,从于都的九堡镇出发,开始了长征。干部团的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保卫领导同志的安全,并负责储备、培训和为部队输送干部,必要时也参加一些战斗。可以说,干部团既是一支战斗部队也是一所培养红军干部的学校。由于干部团主要是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所以行军时一般都是走在纵队的最后面,而上干队又常常是走在全团的末尾。

1935年元旦,红军到达了乌江南岸的猴场,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已经强占了乌江渡口,为了保证军委领导和后续部队的通过,军委命令干部团的工兵连迅速到乌江渡口架设浮桥。

在长征途中,何涤宙主要贡献就是架桥。红军长征要过许多大江大河,自然少不了架桥。而何涤宙恰恰是个工兵专家,大有用武之地。何涤宙参加了搭乌江浮桥的战斗,许多回忆文章记载了这件事。

部队已经强占了乌江渡口,为了保证军委领导和后续部队的通过,军委命令干部团的工兵连迅速到乌江渡口架设浮桥。

乌江是条水深浪急的大河,在这样的河上架桥谈何容易,这是一项既危险又需要有较高技术的艰巨任务,上干队的何涤宙被派去进行技术指导。何涤宙是红军中的工兵专家。萧劲光则带领上干队的其他学员,同干部团一、二、三营的同志一道连夜到各地去收集物资。

由于乌江水深流急,河底石头大而光滑,桥桩难以固定。万般无奈,何涤宙想出了一个妙计,用竹篓装上石块,两个竹篓上下扣住,中间用硬木架成十字,捆绑结实后沉入河底,以此代锚,固定住浮桥。在何涤宙的指挥下,工兵连经过一个昼夜的奋战,终于把一座浮桥架了起来,为主力红军通过乌江天险立了一大功。

干部团政委宋任穷回忆:1935年元旦的次日,由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政治委员杨成武同志率领部队强渡乌江,准备抵贵州北部后,夺取遵义、桐梓。干部团奉命派出特科营工兵连参加搭浮桥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江,两岸高山望不到顶。陈赓、韦国清同志亲自率领特科营工兵连,星夜急行军六十里。赶到江界河渡口,砍竹、伐木、扎竹排。由于乌江水深流急,河底石头大而光滑,桥桩难以固定,几次被急流冲走,工兵教员谭希林和何涤宙同志,对架桥很有经验,他们想了不少办法,最后用竹篓装石头,两个竹篓上下扣住,中间用硬木架成十字,捆绑结实后沉入河底,以此代锚,才固定住了浮桥。经过艰苦战斗,终于克服了器材缺,工具少,军情急,时间紧的种种困难,把浮桥架到了乌江对岸。我中央纵队和各军团迅速渡过乌江,直下遵义。

萧劲光回忆:在这样一条水深流急的大河上架桥,是一项既危险又需要较高技术的艰巨任务。上干队的教员何迪宙被调去进行技术指导。何迪宙在国民党军队里曾任过工兵团团长,到红大任工兵教员。他在架桥等土木作业方面,在当时称得上是个专家。在中央苏区时,他在会昌、罗坊、兴国、瑞金、雩都架了不少桥;以后过金沙江、大渡河时,先头部队都曾把他请去,研究能否架桥。萧劲光不但说明何涤宙“被调去进行技术指导”,而且充分肯定何在中央苏区以及长征中架桥的功绩。

一本写陈赓的书则有更精彩的描述:

1935 年元旦,猴场。 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叶剑英来到干部团。

陈赓连忙接住:“司令员,好稀客呀!”叶剑英一面进屋,一面说:“怎么,不欢迎啊?”“岂敢!岂敢!”陈赓一面亲自倒茶,一面笑道。

“我今天不仅来了,而且还一时三刻不走了!”叶剑英满脸肃然。平时爱说爱闹的陈赓也立时严肃起来:“请首长指示!”“红军要过江。派我来请你架桥。陈团长,红军安危系于你一人一身啦!”叶剑英一字一句,说得似笑又没笑。

陈赓立刻明白了司令员的意思:“司令员请回,陈赓一定完成任务。”司令员当然没时间待在这里。陈赓当即命令特科营工兵连,火速赶到猴场乌江江界渡口架桥。

江界渡口,江面宽约两百多米,最深处达二十多米,水流每秒一米八到两米。在这样一条水深浪急的大江上搭桥,谈何容易!然而,追兵将至。红军没有别的选择。

一天过去了,种种尝试都归于失败。陈赓心急如焚。

“上干队有个土木专家,不妨把他请来看看。”陈赓回头,见说话的是工兵连一个老战士,连忙问道:“你说什么?”大家立刻都围过来。

原来这个老战士是国民党原工兵团战士,后来被红军俘虏,就到了红军工兵连当兵。长征出发,来到上干队,他突然发现他的老团长在干部团做教员。这位原国民党工兵团团长叫何涤宙,在架桥等土木建筑方面独具才能。工兵连一天劳累,毫无收获,这个老战士便这样冒了一句。陈赓立即命令:“请萧劲光和这位老师一块来。”萧劲光来了。

何涤宙立刻展开工作。一个试行方案很快出来了——何涤宙设计了一种土制石锚固定竹排扎成的门桥。成功了。第一块门桥固定了。

做这样的石锚门桥,需要大量的木材、竹、木板。萧劲光主动请缨:“陈团长,上干队也参加收集架桥器材吧?”“好吧!——多谢你呀,萧大将军!”陈赓一拳打在萧劲光的左肩上。

第三天中午,纵队司令叶剑英又来了。陈赓只说了一句:“司令员、下午两点请您剪彩。”“听说锚组组长石长阶同志牺牲了?”叶剑英将信将疑地问。陈赓点了点头。是啊,有多少好同志,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几天以后,中央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

耿飚,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具体负责搭设乌江浮桥。他在回忆录中也写到刘伯承总参谋长集合我们立即架桥。我抓了个饭团在手里,与杨力一齐向工兵连走去。工兵连几个干部正在那里犯愁,看到我走来,都不吭声,显然,架桥方案还没搞出来。在此之前,他们还专门去请教了工兵专家何迪宙。何迪宙也在为架桥犯愁,他指着桌子上一大堆中外教科书说:“我已听过侦察员的报告,情况也知道,我查了日本的、英国的资料,在流速超过每秒两米的河面上,不能架桥。而且,我们现在什么架桥材料、设备也没有。”我说:“现在不是能不能架,而是必须架的问题。我记得你们在会昌、罗坊、兴国、瑞金、雩都,架了不少桥么,那些困难都能克服,难道在乌江这里就束手无策了?”

耿飚同样承认何涤宙“架了不少桥”。

1月3日下午,中央纵队和第五军团顺利地渡过了浮桥。毛委员走在浮桥上,不住声地赞叹道:“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这样的桥。”

在遵义,随着毛委员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干部团中周士第、宋时轮、苏进、萧劲光等同志都得到了平反。中央将董必武、徐特立两位老同志送到了干部团,一起来的还有成仿吾、李一氓、冯雪峰和一些文艺工作者。毛委员对陈赓和宋任穷交待说:“董老、徐老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出了问题唯你们是问。”

《红军长征记》中有多篇文章提到何涤宙。干部团教员李一氓(1903-1990),原名民治。四川彭县人。沪江大学、东吴大学肄业,入中共,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参加南昌起义和长征,后任中共陕甘宁省委、陕西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淮海、苏北地委书记,苏皖边区政府主席兼华东局宣传部长,旅大区委副书记,大连大学校长,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中顾委常委。译有《马克思文选》,著有《一氓题跋》、《存在集》等。他写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在金沙江边,何涤宙指挥架桥,没有成功。李一氓渡江到北岸,坐在江边吃何涤宙为大家留下来的金沙江边生长的鸡。和何涤宙一同住在北岸的人造岩洞里。金沙水拍云崖暖,因天气太热,人造岩洞蒸得气闷,无法入睡,二人扯山海经,何涤宙还讲述了刘伯承带领干部团占领皎平渡渡口的故事。

《红军长征记》中周士弟写的《吃冰激凌》一文中,也写了作者与何涤宙、陈赓、宋任穷等一起过雪山,在雪山顶上吃冰雪的情节。何?熘婧统骡佟⑺稳吻畹纫黄鸸?┥健

天亮由中打鼓出发,宿营地是沙窝。一出下打鼓村子,就看见路旁一块木牌子,上面写“上午九时后,不准前进!”我们就会意是为着“由下打鼓到沙窝九十里,中间没有人烟,要翻过一个大雪山,如是过了九时,当天就不能走到,要在山下露营”而写的。

这块木板牌子告诉我们今天是怎样的程途了!但是已经尝过夹金山雪山、康猫寺雪山神秘的我们,已没有过夹金山时那样的当心了。过夹金山时,老百姓对我们说:“在山上不准讲话,不准笑,不准坐,若故意讲话、笑、坐,山神就会把你打死。”我们自然没有这样的迷信,可是已想到高出海水面五六千公尺的雪山上空气的稀薄和冷度了。今天的雪山总不会比夹金山高吧!

距山顶还有二十里的地方,就看见前面的人群走的比蚂蚁还缓,像一条长蛇弯弯曲曲而上。我们的呼吸短促起来了,脚步也不知不觉地缓下去。

我们踱上山顶,陈赓、宋任穷、周士第、莫文骅好多同志,已坐在那里谈天,我们也靠近坐下。

骄阳从天空的正中疏散地放出光辉,紧紧的吻着每个长征英雄的面孔。它在微笑喜悦似的接迎长征英雄们上雪山。它虽然把大地一切的景色照耀得特别显明起来,但没有丝毫的“炎炎迫人”的情境。这宣布广东俗语“盛夏太阳真可恶”的不灵。

我们周围的雪,洁白得十分可爱,令人回忆到“踏雪寻梅”的古典,而兴叹——白雪真可爱,梅花何处寻!?同时又加添了人类“盛夏赏雪”的乐趣。

萧劲光同志提议吃冰激凌,全体赞成。陈赓、宋任穷、毕士梯、莫文骅、郭化若、陈明、何涤宙、冯雪峰、李一氓、罗贵波和我十几个人,都持着漱口杯,争向雪堆下层挖。

“谁有糖精,拿出公开。”李一氓同志说。毕士梯同志的胃锁药瓶子,郭化若同志的清道丸瓶子,萧劲光同志的小纸包都一齐出现了。

大家都赞美今天的冰激凌,引起了上干队好多学生也向雪中冲锋。

“我这杯冰激凌,比南京路冠生园的还美”,我说。“喂!我的更美,是安乐园的呢!”陈赓同志说。

“安乐园给你多少宣传费?”我给陈赓同志一棒。

“冠生园的广告费,一年也花得不少!”陈赓同志暗中回一枪。

“你们如在上海争论,我愿做评判员,这里找不到事实证明,结论不好做,这个结论留给住在上海香港的朋友做吧!”毕士梯同志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争论。

《红军长征记》中何涤宙写的另一篇文章《绝食的一天》:

三天来没有看见一间房子,我们真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日子,诗人们是要大大的颂赞这种日子,可惜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那种高情逸趣,不但对这伟大的自然不发生兴味,并且还是恹恶,三天来的风吹雨淋,日晒夜露,任凭自然来欺凌我,不少脆弱的生命为自然夺了去,我们现在正是同自然奋斗着,谁还有心情去欣赏野草闲花?!

偌大的一条人流,在草地里,从南向北流着,如果以茫茫的草地来比较,真还不啻沧海一粟,这人流的每个细胞都是曾经二万里的长征英雄,他们为着革命,要经历人类罕有经过的地方——湿草地。

每个人都在一边走一边嚼着炒麦子,炒麦子的味道似乎还胜过巧克力糖。在目前吃的问题是占着人生的第一位,在愈没有吃的时候,是愈想吃,而且是特别吃得多,眼看我的十五天粮食计划,为着想吃多吃,已经破了产!

从毛儿盖出发,每人自己带足了十五天粮食。我的粮食是八十个,每个约有二两重的饼子,是用粗得像小米一样的青稞麦粉,自己在脸盆里烤成的,另外有两袋炒麦子,一小袋生面,不到二斤;计划着饼子吃十天,每天吃八个,最后五天吃炒麦子,生面是在可能找到柴水时,做面糊糊吃。

三天来粮食竟意外的超过预算,饼子还剩下二十四个,麦子已吃了一袋,如果长此下去,两天就有断粮之虑,草地谁也不能肯定哪天走完,即是走完草地,也不一定马上就有粮食补充,悔不该前几天太贪吃,以后无论如何要节省,自己觉得对于以前的浪费要加以惩戒,决定明天绝食一天,表示节省粮食的决心。

边走边想,肚子又有些发慌,明天即要绝食,今天一定要吃个饱,饼子留二十个也不为少,麦子还可装一口袋,吃完这个,就要一直等到后天才能再吃。主意打定,在休息时,又从马袋里补充完满,不久,这亲手做的又香又硬半生半焦的青稞麦饼,又开始吃起来了。

真想不到饼子的味道会这样好,虽然粉是粗些,饼里既没有盐也没有糖,更说不上有鸡蛋牛奶,但是从前也曾吃过广东月饼,罐头饼干,都没有这样美,大概烤饼子一定要在脸盆里烤,而且一定要烤得半焦半生,才会有这样美味!

不一会儿饼子吃完,又很自然的摸炒麦子吃,要不是被雨打湿的话,炒麦子真配得“香脆”两字,可是现在发软了,好像吃五香豆。

行行重行行,拖泥带水,也不知走了多少里,太阳还老高着就宿营了。不用分房子,各人自找干燥避风的所在,我在十分钟内架起用夹被撒开做成的帐篷,骤然间乌云满天,狂风大作,大雨随着来了,夹被帐篷里挤满了相熟的同伴,大家坐着,看人家淋雨,看树枝被雨打湿,说不上烧水洗脚。暮色笼罩着大自然,阵头雨改为毛毛雨,挤在帐篷里的同伴们,也就互相倚偎着追寻好梦,我为着准备明天绝食,摸出四个饼来,再饮餐一顿,在细雨霏霏的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就这样又过了一宵。摘自《亲历长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版

遵义十日日记逐日记述了在遵义十天的一些文体活动及琐碎小事,情趣盎然,从中感受到了红军秋毫无犯进遵义和群众箪食壶浆迎义军的气氛。作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外文,爱打球,也会享受,在那里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小资”生活。有着一种与工农出身的红军战士格格不入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这一篇《绝食的一天》文章风格更加布尔乔亚,简直是诗的语言和格调。临海土话已经完全派不上用场了。

何涤宙何许人也?

何涤宙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长征结束后,根据毛委员的提议,凡走完长征的人,都可以直接入党。这样,何涤宙也就成为了一名党员。到陕北后,何涤宙是军委任命的红军大学训练处副处长,处长是刘亚楼,可见当时地位是很高的。

1936年5月20日,中央政治局举行常委会议,会上通过了毛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红军大学的报告。会议决定林彪为红军大学校长,毛委员为政委,罗瑞卿为教育长,何涤宙为教务部主任。何涤宙继续从事红军的教育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然而,这样一位红军大学的重要干部,后来却从人间“蒸发”了。有种说法是抗战爆发后他就回乡了。

据萧劲光回忆: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指何涤宙)说要去大城市看病,到武汉以后不辞而别,离开了革命队伍。

有论者认为:何涤宙经过长征的洗礼,入了党,并受到重用,事业蒸蒸日上,因此,他没有理由“不辞而别”;何涤宙人缘不错,与中共领导干部关系密切,众多回忆录中的赞美之词就是明证。因此,如果他活着,肯定要与战友们联系,那么,党组织一定会知道他的去向。所以以为何涤宙“不辞而别”有些讲不通。但毕竟他是消失在革命队伍中,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若要解开这个谜,先得搞清楚何涤宙的名字和籍里。

何涤宙不是何天风,何行健根本就不是黄埔二期毕业生。

笔者近日于中国黄埔军校网上看到,黄埔师生,黄埔二期,何天风。其中说:姓名:何天风学籍:黄埔军校二期字号:兆昌党派:中国国民党籍贯:浙江省荔州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生卒:1906-1946军职: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 黄埔档案何天风,黄埔军校毕业。原名兆昌,浙江荔州人。庐山中央训练团高级警宪研究班毕业。1930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历任特务处组长,军委会别动总队第一支队上校支队长,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少将副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1939年夏被日军俘虏,充当汉奸,曾任少将高参。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捕入狱。后被军统局处决。

真是荒唐之极。以致有人未认真看书,却一口咬定“黄埔二期并无何涤宙其人,除非他就是那个后来做了汉奸的家伙”。

何行健号天风,黄埔军校同学录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名字,是哪一位好事者以为同学录中的何兆昌“无人认领”,就冒上了何天风的名。也不看看第四期工兵科教职员通讯录中的何兆昌,别号涤宙,湖南省档案馆所存名录、照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行健岂能冒名得了?

请问这个何天风,荔州在浙江的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何兆昌(涤宙)是浙江人,他最初留下的永久通讯处是荔州护龙街栗桥南一百三十六号。到黄埔第四期的时候,留的又是另一个地址(上海法界)。他哥哥何涤宇在六期(南京中央军校)读书的时候,留的是南京丁家桥的地址,到七期当教官的时候,才留了?(右从衮)绣坊七十号这个地址,与1932年补编的第二期同学录何兆昌(涤宙)照片下方的地址完全一样,只是绞丝旁加衮误作三点水的滚。此时的何兆昌(涤宙)正是二十五岁,离开黄埔已经六年了。

荔州是?州的简写(何涤宙原本怎么写我们无法看到),五十岁以上的苏州人,都知道苏州有一条护龙街,或因街道车水马龙,俗称“马龙街”。解放后护龙街改称人民路,至今依然。护龙街早在清朝晚期就是一条盛名于苏州城内的文化街。当时很狭小.仅能供两辆黄包车往返。当时的苏州人,尤其是文化人士都很喜欢这条街。因为那里除了一般商店外,还有接二连三的书坊店(今称古籍书店)和古董店(今称古玩店)。护龙街大约在1934年才开始慢慢地拓宽。栗桥现在变成了乐桥。不,何涤宙原本写的就是??蚰希?怯∈榈娜税阉?愠闪死跚拍稀

可笑这个何天风,竟把苏州当成了浙江的市县。

这个何天风,出生年份也比何兆昌(涤宙)大了二岁,其经历更与何兆昌(涤宙)风马牛不相及。试问:何天风当过黄埔四期的教官吗?当过红军大学的教官吗?参加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当过陕北红军大学的训练处副处长、教务部主任吗?工科出身的工兵营长(团长)何兆昌(涤宙)怎么会是庐山中央训练团高级警宪研究班毕业,又如何于1930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历任特务处组长,军委会别动总队第一支队上校支队长呢?

何涤宙毕竟离开了延安,在1942年就死了,年仅三十五虚岁。

笔者最近看到一份打字油印的绝密资料,是何涤宙老家浙江省临海县革委会第二专案组(封面下方盖浙江省临海县革命委员会第二专案组公章)于1970年7月25日形成的《下落待查之特务分子名册》第3期,长达七十页的名册之第29页,最后一位:

何?熘妫耗校??×俸 匪15补?处第一团团长及少将参?长,江西三次??耸比畏宋迨???け???ぃ? ????大留用,后在延安任抗日?政大学教育长,1937年叛变革命,逃往?管区任第一团上校团长,后任少将参?长,于1942年在匪?壕?第二师任参?长时死亡

战犯 交代(黄岩)

黄岩是国民党的将军窠,林蔚上将、陈安宝追晋上将、方策追晋中将加上将衔以下中将几桌,少将数十人。?壕?第二师是中央军于1942年新组建的嫡系部队,隶属第九十三军(军长刘戡,其所属第一六六师于1942年上半年奉调重庆改隶重庆卫戍司令部,故另组建了?壕?第二师列入该军建制)。师长就是与何涤宙同毕业于黄埔二期的黄岩人王公遐。王公遐(1903—1969)名芳,浙江黄岩人。黄埔二期毕业。历任宪兵第七团团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官处长、九十三师师长,1941年任重庆卫戍第十五补训处少将处长,1942年任暂编第二师少将师长。抗战胜利后退役。黄埔二期的台州小同乡有临海何兆昌(涤宙)、仙居王岫(云沛)、天台余云汉、黄岩解谟、王公遐、林树人,宁海吴仁涵、叶?v、邵桢、童葆晖、李士珍等。他们是经省各级国共党组织积极动员,物色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和工作的产物。同时,临海人林国光任第二期少校军事教官。

以下是笔者所作的猜测:

何涤宙到延安后,因为水土不服和条件艰苦而身体不适,于是要求到大城市去治病。到武汉后,遇到了黄埔同学王公遐,蒋介石对他的黄埔门生是既往不咎,立即让何涤宙官复原职,当上了重庆卫戍第十五补训处第一团团长,后来又当上了王公遐的少将参谋长。

仙居人沈之岳(1912—1994),临海回浦中学毕业,上海复旦大学肄业。1937年潜入延安抗大,从事特务活动,曾任毛泽东机要秘书。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党东南特侦站长、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胜利后转入中央警官学校受训,后任国防部保密局二处科长、苏浙情报站长。逃台后,曾任国民党大陈区特派员,当选中央委员,1964年6月1日任司法行政调查局局长、社会工作会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十二届(1981年4月6日选出)中央评议委员。沈之岳有可能策反了何涤宙。何涤宙受周恩来、陈赓、李克农派遣,负有特殊使命进入国统区。不幸牺牲。则所谓惊天谜案:政治局大惑不解,我党一重要干部神秘失踪云云,纯属子虚乌有。

瞬间诗兴袭来,吟成一律:

何涤宙将军百年祭 2009,2,12

翩翩年少羡鹰扬 军埔红黄两擅长

北伐东征真铁血 雪山草地竟华章

生前身世人疑猜 死后功名天度量

遵义平原俱十日 甘醇苦涩与君尝

猜:临海话读采,上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051.html

更多阅读

第一次乘坐飞机的具体流程 怎样坐飞机流程

第一次乘坐飞机的具体流程——简介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既快捷又方便的飞机作为首选的交通工具。而很多人之前没有坐过飞机的,对坐飞机的流程非常好奇,那么小编接下来将为大家一 一讲解。第一次乘坐飞机

K188次列车上的一群中国人 海信电视32k188

K188次列车上的一群中国人。还是在9号候车厅里的时候,就听到四处的东北口音,再一看显示屏,原来是开往沈阳北的。一拨拨的民工,带着硕大的包裹和塑料桶,甚至是电风扇,一阵风似的走向检票口,充满着力度。到车厢里坐定,视力范围内的十

声明:《八次降撤职五次负重伤的神奇将军王耀南 王耀南将军》为网友危险男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