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出路
人 类 的 胜利?
来源:《绿色中国报告》 文/贺麓成(毛岸成)
人类似乎很值得骄傲:“早已访问了月宫;并已跨越了太阳系,去探索更深的宇宙奥秘;化学工业和生物工程创造了“上帝”所未创造的新型物质;信息革命更使人们的生活如梦如幻、如醉如迷……然而,当今的人类又确实可悲:吃不到未遭污染的食物;喝不到未遭污染的水;连呼吸清新的空气还得花钱上“氧吧”;各种怪病层出不穷;展望未来更是一个谁也猜不透的谜……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可谓五花八门,纷然杂呈,千丝万缕,错节盘根。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态危机,包括环境污染、资源锐减、人口激增;另一类是社会危机,包括各种犯罪、道德堕落、精神空虚。
工业文明的现实观是建立在人类征服自然这一信念基础之上的。由于把征服自然和社会进步的观念联系起来,把资源无限和利益递增的观念联系起来,于是在人类理性和行动的领域中便失却了自然与环境的维度。“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田园牧歌景象已不复存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审美情趣也逐渐远去。人类仿佛踏上了一条远离自已的自然大地母亲的不归路。石油化学工业的水平仍然是衡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无论是石油作为燃料的应用还是作为有机化工合成原料的运用,都给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而且其污染范围之大、程度之深,都使得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变得更加凸现和深重。更何况石油资源在锐减……
西 风 劲 吹
西方搞工业化之初,恩格斯便发出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步征服行动,都要遭到大自然加倍的报复”。
在工业文明指挥棒作用下,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后工业化”之后,进入到“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国家虽然不是明显地按这三步来走,但总的方向还是沿着发达国家所走的老路在发展。世界各国就这么前前后后地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大家只想如何跑的更快、如何赛过别人。没有几个人认真地想一想,这场“马拉松”究竟有什么意义?人类这三百多年的“得失帐”,概括起来就四句话:获得了物质财富,毁坏了生存根基,得到了浅薄的感官刺激,背弃了深层的真实自我。这便是人类社会的“得失帐”?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发达国家是成功的,因而都向他们学,都跟他们跑。可谓西风劲吹。这不仅是人心所向,并且是大势所趋。要想扭转这个趋势,真有点“螳螂挡车”的味道。广大发展中国家跟在西方后面跑,是以污染环境、滥耗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要治理污染就要有钱,要想有钱就要加快开发,要加快开发就要加剧污染。等到日后来治理的时候,污染已经严重得不可收拾了。要知道,在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的情况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污染就会增加十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担心。但不是担心将来增加竞争对手,而是担心发展中国家沿袭他们的老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滥耗,最后把整个地球生态破坏得无法收拾,弄得大家同归于尽。
任 重 道 远
由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乃是经济上的落后与贫穷,加之其所掌握的资源相对于发达国家又比较短缺和有限,因而对这些国家来说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制定上就不免要向工业和经济发展倾斜,由此也导致了其在环境当中的预防和控制上步履蹒跚。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去谋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在这种单向度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时却使得环境污染的危机日益加深。
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已不仅是一种污染危害,甚至更可能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状况的突发性的“灭顶之灾”。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建构在生态和环境系统上对人类活动的支撑和限制的基础之上的,由此也形成了人与自然、生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的推进,随着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结构转型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与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破坏也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危机的降临。而环境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危害更甚,压力更重、治理更难、投资更大……可谓任重道远。
《亚 太 环 境 报 告》说
2006年4月28日《亚太环境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目前的成长率是不可持续的,并呼吁该区域各国立即采取行动发展绿色经济。亚太各成员国虽然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仅仅采取环保措施已经不够。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寻找传统环保之外的新路子。报告提出的“绿色增长”新思路,目标是把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转变为更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此,各国必须把保护环境看成是机遇,而不是负担和开销。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经济,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需要“绿色增长”。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分担的环境负担越来越重。这些经济体本身的人均资源量少于其他区域。都市生活方式的演变越来越反映了这样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消费模式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资源,并产生大量垃圾和废料;能源、材料和水的低效使用,不但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还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争夺能源的纠纷。因此,提高能效不但有助于防止气候变化,也有助于增进能源安全。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一样,高消费水平并不总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一致。
报告发出警告,按照千年发展目标第七大目标来衡量,亚太地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这个目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整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继续在减少,生态与环境在不断恶化……
唯一的选择
1990年10月15日,身为联合国环境规划暑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曾发表重要演说:“几十年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直依赖于短视的生态赤字式投资——资源掠夺和污染巨增”。“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们正在迅速接近不会有任何赢家的生态边缘。”危机的根源究竟何在?一句话,就在于形形色色人与人的争斗,导致社会危机;人与自然的争斗,导致生态危机。治本之方究竟何在?即在于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简而言之,就是化争斗为和解。这种和解,包括生态和谐、国际和平、社会和谐。而这一切必须以人生和谐为根基。因为,只有人类实现了同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正是对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盲目理解,才导致了今日的严重困境。现在,已到了人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讨的紧迫时刻了。只有彻底破除那些导致盲目行动的盲目文化观念,树立自觉而合理的文化观念即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才能为消除危机提供正确的观念“灯塔”。
克服人与自然的严重冲突,消除全球性生态危机,需要人类作出深刻的反省与自责,并对文化观念进行彻底变革。一方面,必须批判人类与社会的征服统治意识,克服人类疯狂膨胀的物质欲望,抛弃片面追求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否定那种不顾后果与不负责任、贪得无厌的生存态度。另一方面,人类必须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意识,善于把自然界看作人类存在的根基、家园与母体,建构生态意识与生态伦理,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自然资源的承受力,自觉预见人类行为所产生的或远或近的自然影响。所以说,和谐共处意识的确立,意味着人类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反思,意味着人类理智由狂热、自信、盲目向冷静、自省、自觉的转变,意味着人类对现实危机的公正评判与对未来生存的严肃思索。这是人类由漠视自然价值走向认定自然价值的过程,也是人类由片面张扬自身的社会属性走向协调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内在关系的过程。
应该说,人与自然和谐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全方位的庞大系统工程。本质上是对整个人类社会以往三百多年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的彻底反思与扬弃,因而意味着这是整个人类社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千头万绪,其关键在于更新人们的观念,而首先是效益观念。正确的效益观是什么?就是以生态效益为第一、以社会效益为第二、以经济效益为第三的综合效益观。唯有这样的效益观,才能体现人类社会根本而长远的利益,也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这种效益观念,是由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来支配的。就是说,尽管“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但必须以“人类本身的和解”为根基。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要想端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就必须深刻揭示宇宙和人生之真谛,使人们达到自觉的高度。这是“治理人心”的问题,是“绿化”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内容。
必须提出一套全新的即绿色的社会评价体系来更换“指挥棒”。如更新或置换GDP等现行评价体系。确立新的评价体系,即“和谐度”(蕴含绿色GDP),其中包括“生态和谐度”与“社会和谐度”两个大类,以此分别制定若干个具体的绿色衡量与考核标准。试想,当世界各国不再比GDP,而是旨在改变和谐度,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模式,还愁“可持续性”吗?
今天,人类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得到了凸现。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使全人类求生存与求发展的根本利益获得了某种独立性,这一共同利益不是阶级利益、民族利益的绝对对立面,也不是它们的简单附属物。生态危机已把全人类绑在同一驾战车上了。自然界的行为是没有国界的,西伯利亚的寒流支配日本的冬天;太平洋所产生的大风会经历数千公里的旅程来袭击日本;墨西哥的海湾在左右着欧洲的气候;美国的农作物如果歉收,全世界的粮食就会发生困难。地球是一个整体,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从人类的未来着眼,应当倡导全球意识、和平思想、宽容原则、克服精神与合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制度、局部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分歧。从本质上说,人类利益观念是批判意识与建构意识的统一,即在不断批判损害人类利益的思想意识的同时,积极构建维护人类根本利益的创造性观念,以便为实现人类的和平、生存与发展提供自觉的理性设计——实施绿色战略即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让我们共同关注绿色,共建“绿色国家”,共建“绿色地球”!
绿 色 中 国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谐社会的提出、节约型社会的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绿色GDP的诞生、循环经济的推广、绿色城市(乡村)的兴起、绿色企业的云涌……这一切足以表明,在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中国政府和广大公民在生态与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行动和意识正在迅速加强,从而为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跨越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这一两难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应当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在环境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即:农业增长对环境的负功能影响将趋于下降,而工业增长对环境的负功能影响将趋于上升;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有改进的生态与环境系统质量将趋于改善,而在有些方面没有改进的生态与环境系统质量将趋于下降。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将趋于改善,而农村及城镇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将趋于上升。另外,由于全球性的气候的变化如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对我国的环境系统的影响问题也将不断增强。在这样一种背景和趋势之下,怎样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建设一个承载中华民族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家园,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慎重而合理的选择和行动。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建设绿色中国,是中华民族唯一的选择!
绿色文明时代已经来临,绿色大潮逐浪高。不难看到,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绿色精灵”,正在中国大地上跃动。她竭尽全力试图引发建设绿色中国之燎原大势……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的诞生,无疑是绿色文明时代的“产儿”。作为“可持续发展品牌工程、弘扬绿色文化旗帜工程、绿色文明时代标志工程、知识发展战略样板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数字中国’推进工程、绿色GDP实践工程、绿色中国母体工程”,她承负着不可或缺的神圣使命,她是促进循环经济之“先锋”,是中华民族欲引领世界绿色文明大潮的强有力的表征之一。她将用行动向全世界发出呐喊:绿色中国是建设“绿色国家”、“绿色亚洲”、“绿色地球”之杠杆与“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