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八上杜甫诗三首教案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

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沦落天涯的游子在黄昏的孤独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

二、知人论世:你所知道的杜甫?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19 岁—33 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34 岁始困守长安求仕。44 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 (李林甫、 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47 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53 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 56 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湖南耒阳、平江各有一座杜甫墓。)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

1、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2、解诗题: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

“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王维曾在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

然而杜甫登高,主要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本来约好一位友人一起登高,可是友人有事没有来,他只好独自一人强打精神登高。那么,这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诗人,他这次 “登高”会是一种什麽样的心境呢?他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

三、初步诵读感悟:全班齐读;

1、美美地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播放《登高》视频朗读,同学们美美地听,注意: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美美地读——训练语感,把握情感。

(1)第一次读:播放《登高》音频朗读,请学生跟着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学生自由朗读,酝酿感情。

(3)第三次读:1-2名学生朗读,注意节奏舒缓,读出诗歌的感情。

3、朗读方法小结:

(1)读准字音; (3)注意轻重;

(2)把握节奏; (4)读出感情。

四、赏析诗歌:

1、整体感知:全班齐读后提问,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感情基调)是什么?(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沉郁、顿挫。)

2、 细品内涵:

(1)名词解释: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八上杜甫诗三首教案

意象: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

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如王维《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了诗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无比喜悦、闲适的意境。

(2)思考探究

在自主鉴赏本诗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下面一个问题:

本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分析这些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

① 首 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A、写了哪些意象?(风、天、猿、渚、沙、鸟)

B、它们有什么特点?传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 迅疾的秋风——寒冷;高远的天空—渺小无助;哀鸣的猿啼—悲凉;冷落的小岛——凄清;水落而出的白沙—苍凉;低飞盘旋的水鸟—孤独无依)

(感情:孤独凄凉、渺小无助)

C、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既苍凉雄浑,又肃杀凄清的意境;)

② 颔 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A、写了哪些意象?(落木 、长江)

意境如何?(意境)寥廓萧瑟 苍茫悲壮

暗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年华已逝,壮志未酬)

总结: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

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③ 颈 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孤独凄凉,贫病交加]

这里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字是“悲”, 南宋诗人罗大经就这一联分析出的八层意思,找一找,你能分析出诗人多少层愁苦,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

即八可悲:1、他乡作客 ;2、常作客 ;3、万里作客 ;4、正值萧瑟的秋天 ;5、年已暮齿,一事无成;“百年”是虚写,是说他已经步入了老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6、亲朋亡散;7、孤零零的独自去登 ;8、身患疾病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总结: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何乐可言,满纸悲凉,满腹悲凉。

④ 尾 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忧国伤时、消愁无门 ]

A、“苦恨”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艰难”二字?

( “苦恨”:极度遗憾-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遗憾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艰难”一词双关:不仅指个人艰难,还有国家的艰难;)

B、“新停”怎么解释?诗人为何“新停浊酒”?

(刚刚停止。杜甫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 如今他有满腹的愁苦,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全诗在沉重的感叹中收结,结得如此悲愤深沉。)

全诗小结:思考: 诗歌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后两联呢?前后两联是怎样的关系?

诗歌情景交融。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用字的精妙。后两联主要是抒情,抒发作者孤独凄凉,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消愁无门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五、理解诗意后再次深情诵读:

A、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B、个别朗读:1 ~ 2名学生演读(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六、方法小结:

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鉴赏方法——

(1)找出诗歌意象;

(2)分析意象特点;

(3)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

(4)品味诗歌意境。

七、个人体悟:

(1)个性化阅读:自由朗读诗歌,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想象联想:假如你身处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3)拓展延伸:

“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白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古诗词中常见的3种“悲秋”情怀有: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不过,由于作者的处境、心情、视角不同,秋天的色调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 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熟读成诵:

学生在个人体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本诗,尽可能地背诵本诗。

八、全诗小结:

1、知人论世 2、诵读感悟 3、细品内涵 4、分析技巧 5、想象联想 6、熟读成诵

九、布置作业—能力迁移训练:

1、背诵本诗;

2、根据《登高》中学到的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说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附:板书设计

写 首 联:风、天、猿、渚、沙、鸟 — 孤独凄凉 渺小无助

(苍凉雄浑、肃杀凄清) 情

景 颔 联: 落 木 长 江—— 年华已逝 壮志未酬 景

(寥廓萧瑟 苍茫悲壮 ) 交

抒 颈 联 —— 孤独凄凉 贫病交加 融

情 尾 联 —— 忧国伤时 消愁无门

首联:苍凉雄浑、肃杀凄清

写景

颔联:寥廓萧瑟 苍茫悲壮 情

颈联:孤独凄凉,贫病交加 景

抒情 交

尾联:忧国伤时、消愁无门 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3971.html

更多阅读

专题《长城》教案 长城专题ppt课件

专题《长城》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2、学会收集资料,在综合、概括及比较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学重点:1、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收集信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赏析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世称杜甫为诗圣,誉此诗为“杜甫七言律诗

原创 公开课《落花生》教案 原创落花生名师教案

公开课《落花生》教案 永乐学校孟彩平教学过程:一.课前互动请两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哪个同学能够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将你的名字介绍给 后面的老师同学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父母对你们的希望。二.揭示

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20古诗《池上》教案 池上古诗

古诗《池上》教案标签: 教案  正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

声明:《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八上杜甫诗三首教案》为网友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