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参照系原理 历史参照系 龙空
一切理论都是参照系在经典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通过参照系来确定。例如,当我们以地面为参照系时,路上的汽车是运动的。但当我们以同向运动的汽车为参照系时,同一辆汽车却可能是静止的。因为参照系的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的判断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但这一观点的意义似乎被人们忽略了,如何我们深入的思索就会发现,其实无论是科学、哲学或者宗教,每一种理论的本质都是参照系。对于每个参照系而言,都可以对所要研究的事物做出“合理”地判断,但所有的判断都是相对的,而所有的参照系也都是等价的。
如在经典物理学中,空间是三维的;在相对论中,空间是四维的;而在量子力学中,空间却是十维的。
在现代物理学中,这三大理论体系相互矛盾却又相互补充。
每个理论都是参照系,依照不同的参照系,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论参照系原理
关键词:参照系 参照标
----------------------------------------------
摘要:本文专门探讨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当中的参照系问题。核心观点是,参照系,参照系原理,对人类的一切科学研究,甚至日常生活,都极其重要。
本文核心目的与核心学术贡献:在人类科学研究史上,第一次,明确,把参照系范畴,参照系概念,上升到人类认知世界,最基本的,一个超级原理的层次。
一、人类已有的,关于参照系的认知。
百度,参照系的定义:参照系,又称参考系,物理学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这一点,可把参考系分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类。
百度,参照系的重要性: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在变化,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不变,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在运动学中,参照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研究和描述物体运动,只有在选定参照系后才能进行。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例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照物。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研究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照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照系最方便,例如,观察坐在飞机里的乘客,若以飞机为参照系来看,乘客是静止的;如以地面为参照系来看,乘客是在运动。因此,选择参照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二、笔者关于参照系的全新认知。
㈠、笔者,关于参照标的定义:所谓参照标,就是标准,标的,就是我们人类在任意命题问题当中选定的,专门用来参照比对其它事物用的标的物。
笔者这里所谓的参照标,就是传统物理学当中所谓的参照物,作者这里所做的是哲学研究,目的是想作出一种具有普遍科学研究意义的范畴来,笔者最终选定“参照标”一词。
㈡、笔者,关于被参照物的定义:所谓被参照物,就是被标的物,就是在任意命题问题当中,我们所要真正想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的事物,想去得出具体判断、描述、……命题结论的事物。
㈢、笔者,关于参照系的定义:参照标与被参照物所构成的系统,就叫参照系。
参照系,指我们人类选定任何一个参照标,与宇宙当中任何一个被参照事物,甚至任何一个被参照事物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独特存在面,所构成的独特考察比对系统。参照标与被参照物所构成的这个考察比对系统就叫参照系。
㈣、笔者,关于参照系的全新说明:从“一”当中,我们应该可以大致看得出来,人们已有的,关于参照系的认知,主要关注了它的惯性与非惯性的方面,所以人类已有的,参照系概念主要还是物理学领域的,它的产生,以及,到目前为止的主要使用,还都是在物理学当中。
笔者今天要将“参照系”这个关键范畴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人类的一切科学研究领域,扩展到人类的一切日常生活领域,指出它适用于宇宙一切命题问题领域。
笔者今天要从元哲学的层次意义上,进一步强调“参照系”这个范畴的核心意义与普遍意义。笔者今天要初步指出,人类哲学史上无数学派之间的大争论,人类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史上无数学门之间的争论,人类日常生活当中无数种族、宗教、阶层、代际、婆媳之间的争论,原来其实都就是,参照系这个东西不同,而导致的。
笔者今天要对全世界公开指出:人类如果把参照系这个东西,这种学问,深入搞清楚了,那么人类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当中的上述种种问题,必将有大幅解决与避免,人类文明必将向前不小一步。
三、从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的起源与本质,这样的深层地带,对参照系发起的探索与梳理。
㈠、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的起源。
应该说,我们人类的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并不是宇宙中从来就有的,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粗略地说,它们都是宇宙发展出我们人类这样的高级生命之后,才有的宇宙因素。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粗略地说,实践、认知与思维只是在我们人类的老祖先经历了一种“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洪荒二分、启蒙、开化、开窍之后,才明显有的,至于语言与文字,恐怕更是在人类形成共通的语言文字之后,才有的。
在哲学的意义上,笔者在这里,打算着重提醒大家关注一个关键词:“二分”。
这个所谓的“二分”,就是逻辑学的二元,辩证二分。
这里,主要可以将之概括为主客二分,即人类的主观意识将自己与宇宙客观万事万物,区别开来,划分开来。这个区别开来,划分开来,是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史上最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的开张,人类的一切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都是从这个开张这里开始去的,没有这个开张,人类的主观与宇宙客观万事万物如果没有区别开来,划分开来,人类没有开化,没有启蒙,人类一切所谓的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都是不可能的。
㈡、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的本质。
人类的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本质上,乃是宇宙当中新型的合力运动。如果从上面“㈠”的视角去看,概括起来,它们都就是人类主观与宇宙客观万事万物之间的合力运动,即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合力运动。是的,它们,实质上乃是“人类”这种存在物,与他所关注的宇宙万物,之间的,认知合力运动,思维合力运动,语言合力运动,实践合力运动。其中,认知、思维、语言、文字一般是要得出理论知识成果,实践一般是要得出实践成果。
㈢、人类的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合力运动,必然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必然要使用的工具。
宇宙万事万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合力运动,总是要遵守一定的合力运动游戏规则的。
人类的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合力运动,不仅也是要遵守自己特定的合力运动游戏规则,而且当中还有涉及到工具使用。根据笔者的研究,人类迄今为止,所形成的各种逻辑,譬如素朴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多元逻辑,就是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合力运动当中,最突出的游戏规则。根据笔者的研究,本文所关注研究的这个“参照系”,就是我们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合力运动当中,必然要使用到的一种关键工具。
为什么笔者要说“参照系”是我们人类认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合力运动当中,必然要使用到的一种关键工具呢?因为,根据笔者的研究:试过,我们就会知道,不使用这个工具,不构成任何的参照系,从来到永远,我们人类都是断断不可能形成,任何相对绝对确定的,理论知识成果与实践实践成果的。我们深入进去便会发现,人类的整个认知,其实就是一种,拿各种各样参照物,来参照比对被认知事物,得出关于被认知事物各种各样结论的合力运动。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从大宇宙,到基本粒子,莫不是这样干的,都是这样干的,都是参照比对。
四、笔者从“时、空、质、数、性、人”这六大参数因的角度对参照系发起更深入的探讨。
深入研究人类认知宇宙万事万物的合力运动,我们应该能够发现,被认知的宇宙客观万事万物,其存在一般都可以归类为“时、空、质、数、性”这五大存在参数因的方面;而认知主体的人,我将其存在参数因统归统称为“人”。下面,笔者将从“时、空、质、数、性、人”这六大参数因的角度对参照系发起更深入的探讨。
㈠、时间参数因。
在宇宙万事万物时间参数因的领域,我们人类一般会有时间迟与早,时间长与短,时间快与慢,……这样的一些基本命题问题。
1、时间迟与早。
⑴、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说任何迟或早。譬如张三7点钟上班,你说迟还是早?只要稍有教育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他人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张三7点钟上班,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迟还是早。李四,6点钟上班,与李四参照比对,张三7点钟上班就是迟的;王五8点钟上班,与王五参照比对,张三7点钟上班就是早的。
⑵、在某一大的统一参照系当中,人们往往会默认某种时间为基本参照标,譬如我们中国,全国绝大多数单位,基本都是8点钟上班,那么我出门碰到个7点钟就上班的,我们就可以省略参照标,直接对他说:您这么早就上班了?您上班真早啊!
2、时间长与短。
⑴、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说任何时间的长与短。譬如人一生的生命存在时间,你说是长还是短?只要稍有教育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它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人的寿命,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长还是短。与太阳系的寿命构成参照比对系,在参照系当中两者相比,人的寿命,显然是极其短暂的。与浮游,与中微子的寿命构成参照比对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当中两类相比,人的寿命,显然是极其漫长的。
⑵、在某一大的统一参照系当中,人们往往会默认某种时间为基本参照标,譬如我们人的一生,往往就在很多领域,常常被人们,默设为基本判断参照标,人们往往会自动以我们人类一生寿命的大致时间长短,来参照比对宇宙中国其它一切被认知事物,任何所谓的时间长短。
3、时间快与慢。
一直以来,人类基本都是认为,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这个理念,到爱因斯坦,开始遭到了质疑。时间,在不同的运动参照系当中,情况确实不一样的。爱因斯坦先生举例说,譬如在一对恋人的约会运动当中,时间显然就要过的快一些。而热锅上的蚂蚁,感觉时间的流逝,一定是,相当的慢。
是的,今天,我们进一步从参照系的角度确认,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不在一定的参照系当中,空空的就说,任何时间快慢的命题结论。
㈡、空间参数因。
在宇宙万事万物空间参数因的领域,我们人类一般会有空间大与小,空间有限与无限,空间边界,……这样的一些基本命题问题。
1、空间大与小。
⑴、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说任何空间的大与小。譬如大象,是大还是小?这个问题本身,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它事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大象的空间,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大还是小。以人与大象参照比对,大象就是大的;用大厦与大象参照比对,大象就是小的。
⑵、人们往往会默认某种空间为基本参照标。人一般是自动以自己的身体空间为基本空间参照标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省略我们自己这个参照标,往往直接说:大象、小蚂蚁、大山、小拇指、大人、小孩、大鲨鱼、小鱼小虾、……
2、空间的有限与无限。
⑴、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说任何事物空间的有限或无限。譬如,你说人的存在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它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人存在空间,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当我们人的身体空间与银河系构成参照比对系,在这个参照系当中两者相比,人身体空间,显然可以认为是有限大无限小的;当我们的身体与原子构成参照比对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当中两者相比,人的身体空间,显然可以认为是无限大的。
⑵、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默认自己的身体为基本参照标,来参照比对宇宙中其它一切被认知事物,任何所谓的有限或无限。一般情况下,人类往往省略说自己这个基本参照标,默认,大宇宙,无限大,基本粒子,无限小。
3、时间快与慢。
一直以来,人类基本都是认为,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这个理念,到爱因斯坦,开始遭到了质疑。时间,在不同的运动参照系当中,情况确实不一样的。爱因斯坦先生举例说,譬如在一对恋人的约会运动当中,时间显然就要过的快一些。而热锅上的蚂蚁,感觉时间的流逝,一定是,相当的慢。
是的,今天,我们进一步从参照系的角度确认,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不在一定的参照系当中,空空的就说,任何时间快慢的命题结论。
㈢、质的参素因。
质,即具体事物,具体存在物。
名。
宇宙万事万物的名,主要就是在这个质的参素因系统当中产生的。
譬如,“太阳”这个名,我不知人类在造这个名的时候,具体是以哪一个,或哪一些其它存在物为参照的,但是,我很清楚,没有其它事物作参照,“太阳”,这个名,是造不出来的。同样,月亮、喜马拉雅山、风、沙、马里亚纳海沟、原子、分子、原子团、年、月、日、宇宙、婚姻、……
总之,人类语言体系当中的一切名称,名词,其产生,其能够被人理解地存在,关于它们的一切语言文字构造,……,这些,都是建立在它物参照因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物质参数因,就没有人类的一切语言,文字,就没有人本身。
……
㈣、数的参数因。
数,即数量。在这个参数因的方面,我们人类一般会形成多与少,有限与无限等一些典型的哲学命题思考。
1、多与少。
⑴、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说任何数量为多还是为少。譬如1万,是多还是少?这个问题本身,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它事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1万的数量,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多还是少。以1千与1万参照比对,1万就是多的;用1亿与1万参照比对,1万就是少。
⑵、人们往往会默认某种数量为基本参照标。人一般是自动以自己的身体,或身体当中某种天然数,为基本数量参照标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省略我们自己身体天然的这些个参照标,往往直接说:很多、很少、好多、好少、挺多、挺少、……
2、有限与无限。
⑴、我们今天的结论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说任何宇宙事物数量的有限或无限。譬如,你说人身体当中的原子数量是有限还是无限的?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它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人身体当中的原子数量,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当我们人身体当中的原子数量与银河系当中原子的数量构成参照比对系,在这个参照系当中两者相比,人身体当中的原子数量,显然可以认为是有限多无限少的;当我们的身体与一个原子构成参照比对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当中两者相比,人的身体当中的原子,显然可以认为是无限多的。
⑵、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默认自己的身体存在数为基本参照标,来参照比对宇宙中其它一切被认知事物,在数的方面,任何所谓的有限或无限。一般情况下,人类往往省略自己这个基本参照标,默认,大宇宙,无限多。
㈤、性质参数因。
性质参数因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参数因系统。
我们人类,关于宇宙万事万物,所有一切的性质判断,都在这个系统包含之中。
譬如好与坏,善于恶,美与丑,……
1、好与坏。
⑴、我们今天的核心观点结论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判断任何事物为好还是坏。譬如吃饭,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本身,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不与其它事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吃饭这件事,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好事还是坏事。与一个吃饱了撑的人形成参照系,再吃饭就是坏事;与一个饥饿的人形成参照系,吃饭就是好事。
⑵、每一个历史时代,每一个具体存在空间层次当中的人们,往往都会有所差异地默认某种好坏为基本参照标。人一般是自动以对自己的身体有益有害,为基本好坏参照标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省略我们自己身体天然的这些个有益有害参照标,往往直接说:这个好、这个坏、挺好、坏的很、……
2、善与恶。
⑴、我们今天的核心观点结论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判断任何事物为善还是恶。譬如枪毙杀人犯,是善事还是恶事?我们今天要核心指出,不与其它事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枪毙杀人犯这件事,我们根本就无法判断它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件事在杀人犯自己的参照系当中,对于杀人犯自己来说,显然是直接的恶事;但是对于受害者,对于公众来说,却是好事。
⑵、每一个历史时代,每一个具体存在空间层次当中的人们,往往都会有所差异地默认某种善恶为基本参照标。人一般是自动以对自己的身体有益有害,为基本善恶参照标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省略我们自己身体天然的这些个有益有害参照标,往往直接说:这个是善的、那个是恶的、善良、邪恶、……
3、美与丑。
⑴、我们今天的核心观点结论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人,咱们都不能没有参照标,空空的判断任何事物为美还是丑。我们今天要核心指出,不与其它事物构成参照比对,不形成参照系,不在特定的参照系当中,我们根本就不能判断宇宙万事万物是美还是丑的。黑在黑人的审美参照系当中与白在白人的审美参照系当中,其所谓的美,应该是等价的。世界上任何美丑,必须都要在具体的参照系当中考量。
⑵、人类的生理身体,是天然的审美存在,每一个历史时代,每一个具体存在空间层次当中的人们,往往都会有所差异地拥有自己特定的审美参照标。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省略我们自己身体天然的这些个审美参照标的,我们往往直接说:这个是美的、那个是丑的、……。
论绝对静止参照系
1.前言爱因斯坦在上世纪初创立狭义相对论时就不无遗憾地感到,狭义相对论仍然存在着两个无法使他满意的内在缺陷。一个是狭义相对论还不得不保留惯性系的优越地位;第二个是不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把引力理论同狭义相对论联结起来。他认为:“更令人满意的应该是这样一种理论,它从一开始就不区分任何特别优越的运动状态。”为了弥补这种内在缺陷,他又进一步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以两者互为补充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无可否认,相对论几乎是无法直接进入到应用技术领域中来的。一种更为理想、更为基础的理论应该是,在可以对尽可能广泛的自然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同时,又可以在应用领域中获得直接应用,就象能量守恒定律那样。同样是描述能量与物质运动关系的热力学和经典力学动力学在当今科学体系中被分成了两大联系松散的部分,这是因为它们是源于人们对物质世界极不相同的观察角度。它们各自得出的科学论断和定律经常是难以贯通的,它们之间仅仅在能量守恒定律下若即若离地联结着,这种状况同样是可疑的。既然都是描述运动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理论,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呢?从物质的自然本性上讲,热力学和动力学果真应该有如此大的差别吗?它们是否可以更加广泛的联系、甚至完全统一起来呢?即问题又成了:对狭义相对论那两个内在缺陷的完善,是否只有建立广义相对论这一条出路呢?是否可以直接在狭义相对基础之上,将其正确的时空观放到正确的时空参照点上来消除它的两大内在缺陷呢?本文针对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内在缺陷,提出了对实际物质微观结构状态(热力学状态)的速度表达,扩展了速度的物理含义,建立了绝对速度轴模型━━J轴。所谓J轴是以“理想气体”的物质状态作为其静止端点;以“理想晶体”的物质状态作为其光速端点而构成的一条速度轴。它是一条用速度表达的、描述了物体微观结构状况的数轴。形象地说,通过改变普通速度轴上静止端点物理意义的方法,消除了狭义相对论的两大内在缺陷,指出了从认识观到具体技术方法上全面贯通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可行性。2.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与热力学之间的脱节现象热力学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认识观比之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力学对物体作了刚体假定要客观得多和合理得多。因此它可以指出:对于任何一个实际过程,由环境输入系统的能量流(功)一定会随着过程的进行,被系统分裂成属性不同的两个能量部分:自由能G和束缚能TS(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正是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的基本原因。但是,热力学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先天缺陷:它对物质系统间能量交换规律确切定量的描述都只能是在“可逆过程”的假定之下的。在这个假定下,一切过程都蜕化成了无限慢过程而与实际过程大相径庭。而在这点上,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力学却不存在这种速度上的限制。因此,这三大理论(本质上是两类)在对物质模型的认定和对于过程特征的适用性上出现了互为短长的脱节现象。这是它们无法贯通的原因之一。相对论力学建立后,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把关于速度的描述从牛顿、迦利略时空观的偏见中解脱了出来,使得对速度的准确描述由宏观静止一直扩展到了光速,即一切真实的速度范畴。试想,如果把相对论时空观的科学性和热力学对能量以及物质模型认识的科学性结合起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细想一下不难明了,象经典力学那样对物体采用了刚体假定,就关上了相对论力学与热力学相互贯通的大门。因为刚体是无内部结构、因而是无热力学性质可言的。这就造成了描述能量与运动关系的热力学无法将它的广普适用性与相对论原理的科学性结合起来。它们都只能在各自的大门之内徘徊。因此,采用了不客观的物质模型是制约相对论原理获得更广泛运用的根本原因之一。用热力学中定义的物质模型替换相对论力学的物质模型一定会使得相对论的科学性更多更广的发挥出来。这样,物体的热力学特性也成了动力学问题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另一个重要的脱节点是在关于能量参照零点的认定上。作为一门描述能量与运动关系的理论,选取何种物质状态作为理论中的能量参照零点(基础能态)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会得到关于物质性质的不同判断。经典力学运动学只考虑物体的宏观运动,对宏观静止状态下物体能量状态不作考虑。或者说宏观静止是作为经典力学的能量参照零点出现在其理论中的。热力学则对宏观运动本身就不作考虑,一切关于能量的运动都是物质微观运动的结果。只有在绝对零度温度下,物质的运动(系统基本单元子的热运动)才告停止。显然,热力学是把绝对零度时的物质状态作为其能量参照零点的。由此可见,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的能量参照零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以温度标定的能量参照零点与宏观运动问题似乎毫无关联,后面会看到其实它们是紧密相连并本质上相通的,这正是由热功当量定律所揭示了的自然本性。相对论力学突破了经典力学的思维框框,通过建立一种正确时空观的途径推导出了关于静止能的结论,革命性地把经典力学的能量观向着热力学能量观的认识方向上推进了一步。在特征上与热力学达成了一致。但是,相对论力学仍然带有着它由之脱胎出来的经典力学的特征,仍然是以宏观静止作为基本参照点的(优越惯性系)。所以,由这种性质恒定不变的物质模型(刚体)加上具有上极限(也是定数)的速度范畴(光速c)而得出的静止能必定是一个与具体物质无关的、确定可知的能量值:(静止能公式)。这与热力学认为一个静止物体(热力学系统)所具有的内能(U)是一个无穷的不可知值显然是不同的,但它们又显然都是在指着同一个物体讲述着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令人无法满意的情况呢?不难明了,选取宏观静止作为能量参照零点,就是默认了“宏观静止”是一个比其它运动状态更为优越的运动状态。(当年爱因斯坦可能忽视了这个关键之点,直觉的思维把他导向了由基于匀速运动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基于加速度运动的广义相对论的思索路径上,即借助加速系来消除惯性系优越地位的缺陷。可以想象,这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思维逻辑,但却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这种能量参照零点是无法将一切物质的共性揭示出来的。这种情况就象热学中的摄氏温标℃,由于它是以“人为”选定的水的三相点来作为零点温度的,在这种零度下,物质世界仍然是万千气象的,是看不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的。而在热力学中导出的绝对温标K,则“天为”地将温度轴的零点确定在了绝对零度。在这种零度下,所有的物质都具有同一的物质状态━━理想晶体。因此,这种温标轴才是与物质微观结构、即与物体能量状态紧密相关的。基于它才能真正标定物体的能量状态,也才会产生出热力学中最为精采、最为广普适用的热力学三大定律来。由上面的分析看出,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和热力学之间有着极为鲜明的互为短长的互补性质。其实这种状况正是一种最有利的条件。即,只要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共性揭示出来的物理参量,就有可能从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实现两大类理论的贯通。3.绝对速度轴模型宏观运动速度u是动力学基本参量,相对论效应的神奇性质也是借助于它推导出来的。在热力学中,物质微观结构状况则是一切物质的所谓热力学性质的决定因素。一种直观的思考使得我们来考查一个物体当它以宏观速度u运动时,它的微观结构相对于静止系(观察者)究竟会呈现何种状况。例如,考察一团水蒸汽团相对我们运动时的情况。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我们在气体团中穿行和气体团相对我们运动是等价的。该气体团就相当于是被考察的某个运动物体。假设我们乘坐一驾与水分子尺度大小相当的“分子飞机”在一团水分子气体中穿行,那么我们会看到周围水分子的排列形式呈现何种变化情景呢?由于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以及所有粒子的同质性,根据量子力学的全同性原理,我们并不会去追踪某个具体水分子的运行轨迹,而是仅对这些水分子在空间中可能出现的那些位置(阵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以及分子出现在这些位置上的几率大小感兴趣。随着穿行速度越来越大,我们将会看到周围的水分子越来越向我们聚拢过来(相对论长度缩短效应)。由于是量子化行为,所看见的这种聚拢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式的,结果使得我们并未察觉出自身的运动,而只是看见周围的那个空间构型在不断地被水分子填满着。使得我们依次看见了静止时在水中、冰中所能看见的分子排列情景。最后,看到全部水分子紧密地列成了沿穿行方向上的刚性直线━━此时我们已十分接近光速c了。由此不难想见,一个相对我们运动的物体,它的微观结构其实已不是当它相对我们静止时被我们感知的那个结构了。随着u的增大,物体的微观结构也随之变化,最后会变成它的理想晶体━━所有物质的终点站。那么从宏观的意义上来看上述情形又会是怎样的呢?当我们从刚才那架分子飞机上下来,又重新回到宏观世界中来时,结果发现,在我们周围,平时已习以为常的、那些结构和性质千差万别的“静止”物体其实只不过是它们此时具有各不相同的“速度”而已。气体的速度低而理想晶体的速度最高。将这种与物质微观结构直接对应的速度定义为物质的绝对速度,并用字母J来表示它。按照晶体学理论,所有的物质最后都可归结为七大晶系、十四种布喇菲点阵。所以,任何一种类型的物质结构都将唯一的对应着一个确定的绝对速度J的张量。以上讨论指出:改变物质的微观构型并不是只有我们早已熟悉了的热力学操作(向系统传入或导出热量)这一种方法,使其产生宏观运动的动力学操作(向系统输入正功或负功)也同样可以改变物质微观构型。无论是向系统输入热量还是功,最终都可以落实到对物体的微观构型的改变量、即J值的变化量上来。这种性质就是热功当量定律的物理本质: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无论被交换的是热量还是功,只要交换的能量相等,所引起的系统J值增量的绝对值就相等。对系统输入功使得J值增大;输入热量使得J值减小。现在来对普通速度轴进行改造。将普通速度轴上表示宏观静止的A点向着与表示光速的B点相反的方向延伸到一个表示“绝对静止”的C点,如下图所示。这样就得到了一条由C点到B点的绝对速度轴,简称J轴。
CAB
●………………●━━━━━━━●
绝对静止宏观静止光速绝对速度轴
所谓C点所代表的绝对静止,是指把构成某物体那个热力学系统的基本单元子分离到各自相距无穷远时所对应的物质形态。此时,一切物体的体积都是无穷大,一切宏观力学参量都不再存在,功和热量的差别消失了。而在C轴的另一端,B点,一切物质都以理想晶体的状态存在,系统的热力学参量不再变化,功和热量的差别也消失了。显然,获得这两种物质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同样都是无穷大。由此,我们得到了一条两端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不可超越的物质形态、中间则是仅具相对性意义的物质形态所确定的速度轴。在这个新的速度轴上,原来都是位于A点的一切物体都将离开A点,在整个J轴上重新进行分布,重新占据一个新的点J0(J0表示某物质的物体在宏观静止时所具有的绝对速度值)。由于物质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这些新的J0点一般而言并不重合,是随物质不同而异的。这个新的静止点J0,既包含了速度的全部含义又表现了物体在宏观静止时的微观结构状况。所以,不同物质的物体,之所以性质千差万别,不过是因为它们“原始气体”中的“分子”不同以及它们的绝对速度J0值不同而已。一条贯通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桥梁b
[4.由J模型产生的认识观4-1.J模型对狭义相对论的一点补充由第3节J轴的引入过程易于明了,从物理量纲、刻度、以及时空属性上看,J轴与普通速度轴毫无不同。因此原来在普通速度轴上的一切自然规律在J轴上的函数形式仍然不变,最多只是因静止点的定位不同只有数值上的差别。J轴所做了的只是将普通速度轴上的静止点平移了一下,由一个表示相对静止的静止点移动到了具有绝对性意义的、表现了物质共同自然本性的物质状态点上。但就是这一点移动,使得我们在无数个等价的、仅具运动学意义的参考系中找到了一个唯一具有双重意义的参考系,它同时既具有运动学意义又直接与物质的微观结构始终联系着。因而它是一个具有绝对性意义的唯一参考系,其它一切参考系都是仅具相对意义的参考系。具有这样一种特点的参考系可能正是爱因斯坦曾经梦寐以求的。另外,绝对速度J的建立扩大了速度的物理含义,我们将不再是象以往那样仅从纯粹的运动学角度去看待所谓的静止问题和运动问题,而是从更深入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待宏观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深刻联系。因此,这里的绝对静止不仅仅指运动学意义上的静止,更是代表着对物质状态的一种认定。无论仅仅表现运动学意义上的绝对静止的以太系是否已被试验证实了它的存在,这种由J模型指出了的、表达了物质形态意义上的绝对静止都是必定存在并且有着物理实在意义的。一切运动学和热力学事件都应该可以被包含在由绝对速度轴J指定的范畴之内。在只有普通速度轴的当今理论体系中,实际上几乎一切热力学事件都被禁锢在了普通速度轴的宏观静止点A点上,无法向着A点以外的区域中伸展,那些A点以外的速度区域,只是“纯净的”动力学的固有领地。但应该清醒的是,普通速度轴只不过是人们用来观察物质世界的一个带片面性的工具。它就象用平面的照像手段去试图反映三维的实物形状一样,结果对三维情况的了解被无情地限制在了只能想象的思维范畴内而根本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实际测量。因此,站在普通速度轴上,热力学问题和动力学问题永远只能是部分相交的两大物理事件,它们是不可能从实用技术层面上全面贯通的。J轴使得我们转换了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原来被普通速度轴投影成了一个点的全部热力学事件,也将全部展开在整个速度轴上。使得热力学在同样作为描述运动和能量关系的理论的意义上与动力学统一了起来。可以想象,利用这个新的工具,将会产生出一大批现在还无法实现甚至无法想象的实用技术来。由一个相对性的参考系去观察其它的参考系,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认识特点,也是它否定了以太参考系后的必定结果。但是,它在成功地打破了相对以太静止的参考系的优越地位的同时,却又使自己陷入了新的困境中━━无法使自己从那种相对性中脱离出来,而必须保留惯性系的优越地位。因为抛弃了具有绝对意义的静止点也就丧失了自然规律的一种共同参考标准,相对论只好借助惯性系来作为一种无可奈何的“新型”的共同参考标准。所以说它的时空观是一种相对的相对时空观。我们不得不悲观地承认,“保留惯性系优越地位”这一理论缺陷,在不突破普通速度轴范畴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由狭义相对论以自我完善的方式来自行解决的。同时,仅限于从运动学意义上着眼,试图去寻找运动学意义上的真实的绝对静止参考系,其努力恐怕也会是徒劳的,至少在目前是十分困难的。现在,情况有了改观,J轴的获得使得狭义相对论有可能实现自我完善了。相对论原理实际上告诉了我们,由某一个惯性系中得出的自然规律其函数形式是广泛适用的,在跨越不同时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只是关于时空的基本度量值。简而言之,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理论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把迦利略、牛顿绝对时空观中的速度v用相对论时空观的速度u进行了一个代换,原有的函数形式保持不变。同理,将任何经典理论中的用绝对速度J进行代换,就使得原来运行于普通速度轴上的自然规律转而在J轴上运行了。表面看来用J的代换与相对论所作的u代换无甚不同,其实这里有着一个质的变化。首先,它把一切关系到运动和能量的自然规律都放到了一个共同且唯一的参照零点上来了,这就象用绝对温标对摄氏温标改造的意义一样。其次,它由此还带来了一个新的、在狭义相对论方法中所没有的解决问题的新线索:由于J与物质结构的紧密相关性,使得J值直接与在过程的进行中系统向环境吞吐的能量联系起来了(见4-3.节)。由此,除了用速度变换法则这种数学手段来了解不同时空之间的差别之外,还多了一条以实际测量为依据的途径━━可以通过考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吞吐情况来了解某个系统在跨越不同时空时发生的改变。只要确定了某系统在经历某个过程(无论是热力学过程还是动力学过程)时的J值的改变量(这个改变量是基于我们所处的观察系得到的实际测量值),就无须再借助一个另外的速度u,而是直接揭示出物质状态的改变情况。同时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直至广义相对论的变换内涵。狭义相对论必须保留惯性系优越地位的缺陷被J轴模型以极自然的方式消除掉了!显然,这里是采用了与爱因斯坦不同的途径━━建立合理的静止参照点来消除的。也就是说,重新找到的绝对静止点,使得我们可以不再依赖惯性系来作为自然规律的共同参考标准了。惯性系优越地位的消除也就极自然地消除了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内在缺陷━━“无法自然地描述引力。”由于引力是属于加速度运动范畴的自然现象,因此,建立在讨论匀速运动基础上的狭义相对论对它无法讨论。而J轴是一条再自然不过的速度轴,用它来讨论问题丝毫不会受到是匀速还是匀加速甚至变加速的限制,也就是说无须受到必须建立惯性系的制约。在此,引力只不过是由牛顿第二定律的J形式F=(dJ/dt)m所描述的一个力而已,与一切基于惯性质量和加速度运动的力学力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所谓加速场与引力场等价、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通过后面几篇专门讨论引力问题的文章将会更加明了,加速度运动产生的力学力和万有引力其实只不过是同一个J的加速度场dJ/dt的两个表现方面而已,它们的力学属性相同。在J模型的意义下,引力和力学力(弹力)都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它们本质上都是使物体产生了dJ/dt的加速度(结构变化)。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当然是相等并同质的,所不同的只是产生引力和产生弹力的具体物质结构运动方式不同罢了。用J的语言来说就是:产生于物体内部全体积范围的、均匀的dJ/dt的力为弹力;产生于非均匀的、局部区域的结构涨落方式的dJ/dt的力为引力。J模型使我们站到了一个绝对意义的参考系上,因此在J轴上运行的相对论就具有了绝对性的意义。它是由一个具有物理实在意义的绝对静止点去看世界的,与迦利略、牛顿仅从运动学意义上定义的绝对时空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具有着相同的特征。由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点去描述自然规律将会具有更加真实和简洁的结果。可以说运行于J轴上的相对论是一种具有绝对性意义的相对论。这样,我们由迦利略、牛顿的狭义绝对时空观,经过了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进入到了更新层次的广义绝对时空观。由J模型对自然规律进行的描述就自然地抹平了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联结所带来的生硬感觉。我们看到,对普通速度轴上静止端点的那个小小的一移有可能消除掉狭义相对论百年来的困惑。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对比一下经典理论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J模型时空观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用字母v、u、J分别表示与经典理论、相对论、J模型所对应的速度轴,则可以说,仅就速度轴的刻度而言,这三条速度轴完全相同。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以相对论速度变换法则相联系的。它们三者在认识观意义上的差别除了在关于速度轴的高速端(真空中的光速)的认识方面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关于静止点的认识上。v轴的静止点是不真实的绝对静止点(其实它是个相对静止点,或者说只是[物质场与绝对静止参照系
摘要: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参照系是物质各种场的衍生物,绝对静止参照系是多象多生的。关键词:绝对静止参照系,相对论,光媒体,引力场,电场。牛顿在地球上发现了F=ma的秘密,何以成为宇宙定律?科学纪律在牛顿身上也会松懈,在还没有弄清惯性力的来源以前,a=F/m只能是地球定律。“牛顿桶”证明相对宇宙旋转有离心力,同时也证明惯性力来源于宇宙,因为牛顿绝对静止参照系与宇宙学参照系(转动轴上)重合有其必然原因,宇宙物质以她们的存在形式通过引力场决定了绝对静止系的状态。之所以要通过引力场是因为,除了场物质,没有其它可以远程作用的东西了。这样,有理由相信在质量分布不均的宇宙,惯性不可能为恒量,因此,惯性定律的宇宙表达式必须加个引力因子Y,成为:a=F/Ym Y —为引力因子,地球表面定为1,宇宙外部恒为0不应把引力场物质同引力混为一谈,引力是质点在空间受到引力场矢量和的力现象,没有引力不等于没有引力场物质。引力因子是惯性运动时惯性力变化的修正因子,他的本质是该处引力场物质的代数和,而非矢量和,他是物质意义上的引力场。引力场作为物质而存在着,不一定要表现出引力。毫无疑问,在失重的情况下,惯性依然可以存在,甚至与强引力空间处无异。这反过来证明,引力场物质并不因为引力的消失而消失。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信:电场物质与电场强度没有对应关系。如果宇宙中的天体相互间都以匀速直线方式运动,上述定义可能是终极的真理。但是,宇宙中天体运动的普遍形式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在宇宙中,惯性是以各向异性的方式广泛存在的。在牛顿看来,“牛顿桶”证明了宇宙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但他忽视了绝对静止参照系存在的原因,那就是:宇宙引力场的存在方式决定了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状态。同时,由于质量分布不均的宇宙造就无数局部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可能。笔者认为,运动是绝对的,但有别于牛顿。牛顿认为绝对静止参照系不依赖任何物质,笔者认为绝对静止参照系是物质各种场的衍生物;牛顿认为绝对静止参照系只有一个,笔者认为绝对静止参照系是多象多生的。多象多生的含义是,第一:类型多,类型是指同一空间不同的力场可组成不同类型的绝对静止参照系。第二:不同类型的绝对静止参照系的数量也多。如引力场组成质量物质运动静止参照系;电场组成电波运动静止参照系;核力场亦组成它们的运动静止参照系。不同的力场又由于在宇宙中分布不均而各自为政,组成许多静止参照系。另外,当物质具有几种力学属性时,会被几种静止参照系纠缠。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运动呈现不合逻辑的状态,就是对多种静止参照系的大小及相对运动,对粒子运动的综合影响不了解的结果。要直接证明相对性原理的错误并不十分困难。例如:两平行直线上分别有同向同速电子运动(相对地球运动),按照相对论的观点,两平行直线上的电子之间相对静止,因而不会有相互间的磁场力。但事实上,两平行直线任一条线的周围都有磁场,那么另一直线上的运动电子不受到洛伦兹力?两平行直导线间的受力方向连中学生都知道。反过来,两平行直线上分别有同向同速电子运动(相对地球静止,相对观察者运动),我们的中学生还能画出它们的受力图吗?地球携带地表的静电子以30Km/s的速度绕日公转,地表的静电子有相互磁场力吗?无数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地表电子运动的绝对静止参照系,而能起作用的物质又无外乎场物质了。由于磁场与电磁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又知道引力场受激产生引力波而非电磁波,因此,电磁波依赖的场物质就只有电场了。笔者认为与引力场物质相似,电场是一种物质,地球上大量的正负电荷所释放的电场物质不可能相互抵消。合理的解释是:虽然地球表面相互抵消了电场力,但电场物质依然分毫不少地存在着,只是不能显示它们的电场力。这就是光媒体(电场物质)能被地球带动却不易被水流带动的原因。如此,不但可以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等老问题,还可以解释当代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暗物质的问题。在70年代,有人发现,银河系边缘处恒星的运动速度比理论的估计值要大得多,这个迹象表明,银河系内可能弥散有大量的不可见的暗物质。近30年来,一系列观测事实和天体现象的理论分析都似乎表明,宇宙中普遍存在暗物质,它们的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可见物质质量大约只是暗物质质量的百分之七。这个惊人的发现却使观测宇宙学陷于困境。近二三十年来,暗物质的探测已成为观测宇宙学、粒子物理学共同的热门课题,但是这些暗物质是什么,至今仍无一致结论,宇宙学的研究,无法摆脱暗物质的困境。笔者认为:宇宙中并无暗物质。由于各银河系间的距离过大,使得银河系成为小宇宙,银河系边缘处的引力场较弱,由F ↓=Y↓ma可知,惯性力必然要小于银河系内部,银河系边缘处恒星的运动速度自然比理论的估计值要大得多。另外,整个银河系都在旋转,也使河内绝对静止参照系与宇宙学参照系(转动轴上)不重合,共同导致了暗物质的假象。当然,离开了巨大的物质世界,物质的运动也就失去了绝对的特征,成为完全相对的东西。从那里产生的思想,在我们这个世界有多少物理意义呢?
再论绝对静止参照系
提要:电荷产生磁场的条件是----电荷相对其所处的引力场运动。引力场是光波的传播媒体。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存在于每一个引力场中,并与该引力场保持相对静止。由于宇宙空间各处的引力场运动情况不同,因而没有普适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区域内谁的引力场占优势,谁就成为那里物质运动的主宰。
关键词:绝对静止参照系,光导媒体,引力场
从历史上看,对运动参照系的理解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牛顿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另一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尽管牛顿坚持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对于一般惯性系中运动的相对性还是给予承认的。表面上,他们的区别在于对光速的不同理解。事实是,牛顿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因为相对性的存在而形同摆设,爱因斯坦只不过对相对性原理作了进一步拓展,把光速列为所有运动参照系中的常数,并将与相对性原理不相容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剔除。最后,相对论把诸如时间、质量等细节一并作了修订,使理论内部协调。这样,牛顿体系因相对论的建立而达到了一个顶点。但是,也正是爱因斯坦的努力,牛顿的相对性原理的终于露出破绽。虽然有不少人对相对论持反对或怀疑态度,他们极具怀疑精神,惟独不怀疑牛顿,可惜一个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就要了他们的命。否定相对性原理,并不是对其全盘否定,也不是对牛顿的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全面肯定。
本文从实验出发,否定了光速不变性,改变了对于运动相对性的理解,给出了物质运动与引力场的关系,并由此得到全新绝对静止参照系的理论。
大家知道,两平行直导线,电流方向相同时,产生磁场并相互吸引。同样,两条平行长轴,均布负性静电。当两长轴沿轴向同向运动时,也会有相同的效果。虽然平行长轴与平行直导线形式不同,但从相对地面静止的观察者来看,发现两运动长轴边分别有两组磁场(这完全符合事实),两组磁场可以与其它任意磁场发生作用力,它们之间发生磁场力亦在所难免。
相对性原理在这里显示出其失效的一面。因为在相对性原理看来,磁场仅仅是观察者与电场有相对运动时的结果,假如观察者追上运动电场,则只能发现电场。因而,两条平行带电长轴无论怎样运动,它们之间是没有磁场的。
另外我们也能看到,两条平行带电长轴相对地面轴向运动时,其间的磁场力与它们的速度成正比。这令我们发现了测量物体相对地面绝对运动速度的方法。该方法证明了地球参照系与其它一般惯性系的本质区别。
如果宇宙间只有一个天体——地球,那么,我们把地球参照系看作牛顿的绝对静止参照系是合理的。但事与愿违,宇宙中众多的天体显然分享了牛顿的绝对静止参照系。
众所周知,地球公转速度大约为30Km/s,加上太阳绕着银心250Km/s的公转速度,地球显然并非静止。那么,她又是如何分享到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呢?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带电长轴相对地球静止,相对牛顿绝对静止参照系运动,并不产生磁场;而带电长轴相对地球运动,相对牛顿绝对静止参照系静止时,却产生磁场。这与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的理论相悖。可见,电荷产生磁场的条件是——电荷相对其所处的引力场运动。产生的磁场也与观察者的速度无关。毫无疑问,引力场的存在破坏了相对性的普适性。地球正是通过自身的巨大引力场而获得了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地位。当然,这个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实用范围仅限于地球周围一定的空间内。
从电荷产生磁场的条件来看,在没有引力场的情况下,电荷无论怎样运动都不能产生磁场。
由于光的本质上是变化电场与变化磁场相互转变的过程,变化电场类似运动电子。电磁波的产生往往也依赖电子在导线中的运动。因此,光的传播必然要受到引力场的制约,没有引力场就没有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必须相对其所经过的引力场保持光速C,光速与源速无关。可见,引力场是光波的传播媒体。这不仅很好地解释了迈克尔孙-莫雷实验,更为重要的是破除了相对论的所谓光速不变的神话。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说,星系、星系团等超大尺度结构应该是早期等离子体的不均匀性增长演化而成,而这种早期等离子体的不均匀性,应该在微波背景辐射的小角度(1″~1°)各向异性上有所反映,而宇宙整体的不均匀性应表现在微波背景大角度上的各向异性。多年来,不少观测宇宙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在致力于探测这种各向异性,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结果。道尔哥夫和泽尔多维奇称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为“现代宇宙学中的一朵乌云”。
正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空气密度,当空气密度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声波将无法全部通过,直至无法前进。光波在引力场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宇宙边缘正好处在光波走向消亡的弱引力场间。当光波到达宇宙边缘时,由于传播介质(引力场)的减弱,没有前途的光波无力再玩电场与磁场相互转变的游戏,在一定厚度的转化层中,先后转变为正负电子(也可能为其它粒子),因此,湮灭的光波在宇宙的边缘就产生了极为均匀的粒子层。由于粒子层内侧与外侧弱引力场强度不同,粒子层内侧粒子较不稳定,部分粒子又转化为光子,这其中的一些光子又返回到宇宙内部,形成所谓3K的宇宙背景辐射的原因。由于该粒子层自身的均匀化,消除了上述微波背景大角度上的各向异性。
在70年代,有人发现,银河系边缘处恒星的运动速度比理论的估计值要大得多,这个迹象表明,银河系内可能弥散有大量的不可见的暗物质。近30年来,一系列观测事实和天体现象的理论分析都表明,宇宙中普遍存在有暗物质,它们的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可见物质质量大约只是暗物质质量的百分之七。这个惊人的发现却使观测宇宙学陷于困境。近二三十年来,暗物质的探测已成为观测宇宙学、粒子物理学共同的热门课题,但是这些暗物质是什么,至今仍无一致结论,宇宙学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暗物质的困境。
马赫在19世纪对牛顿用水桶转动实验证明物质进行的运动是绝对运动提出了质疑。马赫认为:水桶中的水转动时水面出现凹陷,是因为水面相对于宇宙中无数的恒星和天体有转动而引起的结果。他认为物质的惯性并非自身的属性,它是宇宙中其它物质对该物质作用的总效应,脱离其它物质,物质的惯性将失去意义。不过,马赫没有就牛顿桶脱离其它物质的具体情况作出进一步分析。显然,牛顿桶在脱离其它物质的时候,其惯性的将随着远离其它物质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各银河系间的距离过大,使得银河系成为小宇宙,银河系边缘处的惯性必然要小于银河系内部,银河系边缘处恒星的运动速度自然比理论的估计值要大得多。难怪二三十年来探测暗物质的努力,得到的竟是一无所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质的惯性在不同强度引力场下的不同表现,可能导致包括能量守恒在内的多项守恒定律的破坏。举例来说:将一个与引力场无关的压缩弹簧移至弱引力场中后,再把弹簧的内能转化为飞轮的转动,当它们被送回时,产生多出的能量。这也再次让人们从另一面看清引力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时,是把惯性参照系建立在地面的某个静止点上,而在研究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规律时又把惯性参照系建立在恒星太阳的中心上。地球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包括光的运动),在太阳看来并非就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个事实表明,牛顿的绝对静止坐标系并不是理想的运动参照系;而相对论中的惯性系平权思想同样无法实行。不仅光的运动受制于引力场,其它物质的运动也同样受制于引力场。现有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在引力场存在的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因此,它也必然与引力场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在一种强度的引力场中总结出来的运动规律,在另一种强度的引力场中不能完全适用。事实上,由于宇宙空间各处的引力场运动情况不同,因而没有普适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区域内谁的引力场占优势,谁就成为那里物质运动的主宰。
或许有人会问:“地球的公转速度大概在是30Km/s以上。那么以这个事实来计算的话,并假设您的这个结论成立,地球上两个带电球体之间的引力是相当可观的,哪里还会有库仑定律的发现。”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从两方面来回答:第一,太阳的引力场虽然覆盖了太阳系,但地球周围一定的空间内受到地球引力场的影响,局部出现了“自治”现象。这种“自治”现象不会出现在太小的天体上。第二,这种情形可以用大小不等的磁铁来比较,在地面上按太阳、地球等天体的位置情况放置大小不等的磁铁。虽然大磁铁的影响距离远,但在小磁铁附近磁场还是偏向小磁铁的控制。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所谓等效原理,把具有物质特性的引力场同非物质的加速度等效起来,并以人的感觉作为根据,已是不值一驳。这里提出只是声明,无论是自由落体还是多组引力场合力为零等造成的无引力场存在的人为感觉,都不能成为无引力场存在的证明。毫无疑义,引力场作为物质而存在着,不一定要表现出引力。
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参照系存在于每一个引力场中,并与该引力场保持相对静止。由于引力场相互交织、渗透,理想的绝对静止参照系是难以找到的,这点从迈克尔孙——莫雷实验的非零结果中很容易看出。相对于绝对静止参照系作运动的物质只能在该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引力场范围内符合运动定律。相对某一绝对静止参照系运动的惯性系,其内部物质运动只能在该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引力场范围内符合部分运动定律。绝对运动是由巨大物质聚集的引力场派生的现象,而非空间的性质。没有运动的或静止的空间,不能提出相对宇宙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离开了引力场,匀速直线运动与非匀速直线运动是很难区分的。离开了巨大的物质世界,物质的运动也就失去了绝对的特征,成为完全相对的东西。
本文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的阶段,不同引力场相互交织、渗透,对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影响量要遵循怎样的规律尚待研究。不过我感觉到不同引力场之间相互的交织、渗透,不会遵守矢量和的数学法则,否则因太阳自转而叠加到地球上的超高速引力场,对地球引力场的影响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大数。离开地球等较大天体,太阳系中的所有不显电中性的尘埃都将受到太阳自转的高速引力场作用,从这里我们似乎开始理解到太阳系中的所有天体为什么都聚集在太阳的自转平面上,不但如此,银河系也是这样。另外,地球赤道大气层上同样聚集了电荷圈,这一切仅仅是偶然?!
值得一提的是宇宙的弯曲问题,引力场并不直接产生宇宙的弯曲,宇宙弯曲的根源在于不同引力场的相对运动。因此,宇宙弯曲发生在宇宙天体周围很有限的范围里,所谓由宇宙弯曲而派生的有限无边的宇宙观,以及宇宙背景辐射因为宇宙弯曲而回光返照以致阴魂不散,纯属无稽之谈。
参照系原理说
关键词:参照标 参照系参照系原理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将参照物与参照系范畴,从物理学领域上升到哲学普适意义的层面,获得一种可用于解决人类大量科学认知元问题的普适性原理:参照系原理。各种实证主义及卡尔.波普的否证论,或将因此而成为被翻过去的一页。
----------------------------------------------- 百度或维基百科“参照系”,我们一般会得到大致这样的搜索结果:“参照系”又称参照物,物理学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这一点,可把参考系分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类。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
以上百度的旧概念,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参照系与参照物互相混淆不清。
在笔者这里,“参照系”与“参照物”是完全不同的。
一、参照标、参照系、参照系原理。
参照系与参照标这两个范畴本身,并不是笔者的原创与首创。但是,笔者今天要做的是,要将其从物理学领域拿出,上升到哲学普遍一般的意义层次,形成一个参照系原理,使之适用于解释与解决人类一切认知领域的一系列元问题。
1、参照标:人类一切认知当中,那些被借助来,参照比对被认知事物的,参照标尺与标的,我简称为“参照标”。
当我把“参照物”范畴从物理学领域拿出来,上升为具有哲学普遍意义的范畴时,它当中所谓的参照“标的”,必然就多种多样化了,自然物仅仅只能是当中一种。所以,我不再使用“参照物”范畴,而起用“参照标”范畴。
参照标有动态参照标与静态参照标。
人类使用静态参照标比较多。
2、参照系:是指参照标与被参照事物一起所构成的体系。
参照系起码包含参照标与被参照事物两种构成要素。
参照系有静态参照系与动态参照系。
3、参照系原理:人类的一切命题判断,都是在一定的参照系当中,相对绝对于特定的参照标,而成立的。
二、能够帮助理解“参照系原理”伟大作用的其它一些相关性原理。
参照系原理拥有很多相关的基本哲学原理。其中,主观客观大系统论的原理、合力论的原理、万立大系统论的原理、相对绝对大系统论的原理、公认私认大系统论的原理、人本原理,是最为重要的六个相关性原理。对这些原理有一定的接受,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参照系原理将会给人类认知所能带来的伟大作用。
这六个原理,内涵极其广博(读者朋友如果有兴趣深入了解,可以参阅笔者的《超级大系统论》),此处仅选择与本文主题最紧密相关的一些方面,大致陈述一下。
1、主观客观大系统论的原理与合力论的原理。
主观客观大系统论的原理与合力论的原理合在一起,揭示出,人类的认知,本质上,就是一种人类主观与客观万事万物之间的合力运动。
看到人类认知的这种本质之后,我们起码要获得一个对我们人类认知有核心帮助的东西:万物本无名,一切名,都是人类主观强加给宇宙客观万事万物的。
举例,“真”与“假”这种两种名,就不是宇宙万事万物本来就有的,不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而是我们人类产生以后,在认知当中强加给万事万物的。
上面这个貌似简单的信息,或将会将我们人类传统的认知观,知识观,彻底扭转提升到一种全新的地带。
2、万立大系统论的原理。
这个相关性原理将带给我们一个核心的信息:宇宙当中,真理与真理之间,是可以互为谬论的。
真理可以互谬,这个信息,显然将给人类传统认知观,知识观带来猛烈的冲击。
3、相对绝对大系统论的原理。
这个相关性原理主要指出: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判断,首先必然都是相对的,然后又必然都是绝对的。
这个原理将帮助我们人类彻底告别单独相对论与单独绝对论的人类传统认知时代。
4、人本原理与公认私认大系统论的原理。
A、人本原理指出,人,每一个活人,其实都是一个创造理(真理与谬论)的小宇宙,同时,还是一个理(真理与谬论)的活标准。人文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切理都是人创造的,人是人文社会历史领域一切理的唯一活标准。
B、对宇宙一切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是人去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一场场合力运动,人类的主观显然是一切科学研究合力运动当中的半个说了算者。是的,科学研究当中,有很多东西,宇宙并没有客观规定过,最终往往取决于人。
C、私认与公认大系统论的原理则进一步指出:深入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史与知识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个人私认与群体公认,对于知识发展史上一切所谓的真理与谬论,具有核心的意义。
参照系理论的上述6条相关性原理,适用于一切自然科学领域,一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的人类现实实践领域。
后面,笔者将用参照系原理,对上述6条原理进行深入的诠释。
三、参照系理论的核心功能作用。
参照系理论或许能够彻底澄清人类认知与知识领域的很多元问题,或许能够彻底消除人类历史上的,人类现实当中的,很多争论。
1、参照系原理对主观客观大系统论原理的深入诠释。
主观客观大系统论原理指出:万事万物本无名,一切名都是人类产生之后,在自己的认知运动之中,强加给万事万物的。
下面,笔者就选择“真与假”这一对名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参照系原理分析,看看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收获。
宇宙万物本无名,其中必然也包括宇宙万物本也无所谓“真与假”,“真理与谬论”这些名。那么这些名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一切所谓的真与假,真理与谬论,都不过是我们人类主观,在任何特定的认知参照系当中,强加给具体宇宙万事万物的。这个所谓强加,主要就是拿特定的参照标去比对。譬如:天鹅都是白的,如果一个国家,一块大陆,上面的天鹅确实都是白的,没有黑天鹅,那么,这个命题在这个国家,在这个大陆的参照系当中,就是真。只有当参照系进一步扩大,把有黑天鹅的地域也包含进来时,一只黑天鹅参照标,就足以将“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命题参照为假。
是的,真与假,真理与谬论,不是万事万物自己单独所能决定的,而是人类在具体的参照比对过程当中,让被参照事物跟特定参照标,比对决定出来的。在任何已经构成的参照系当中,参照标支持被参照事物,被参照事物即为真,被参照的理即为真理;参照标反对被参照事物,被参照事物即为假,被参照的理即为谬论。再举例:牛顿定律本身不是天生而来就是为真的,它是因为很好地解释了低速物理运动现象,得到了低速物理运动参照标的支持,才在低速物理运动参照系当中成为真的。牛顿定律一旦走进高速运动参照系,马上即为谬了。
咱们需要核心掌握的是:真或假,真理或谬论的核心本质与核心关键,就是参照标与参照系。离开参照标与参照系,世界上所有的理论,都无所谓真或假。任何一种理论,放在合适的参照系当中,就都会是真理或谬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一切自然与人文社会历史的一切研究领域。
以上结论,与咱们传统的科学真理观,显然存在巨大差别。咱们的传统科学真理观,主要关注点在证明与证伪上面,参照系,并不受到重视,好像真理跟参照系根本无关似的。今天,我们请求科学家从根本上扭转对于科学真理的看法。养成“参照系决定真理与谬论”的新科学真理观。
我对“真”与“假”两个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猛烈冲击传统真理观的结论。我不知读者朋友有没有感觉到这个语词分析的巨大普适意义?简单一点讲,人们可以以此类推,对人类语词当中所有的名,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咱们或应该能够一次性地解掉,人类所有的,这种语词类型的命题问题。譬如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敌与友,好与坏,大与小,快与慢,优与劣,有限与无限,开始与结束,运动与静止,……。而这个,显然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譬如学术意义,善与恶这一对语词,如果我们真的一次性解题了,那么必然意味着,“人性论”的问题,就终结了;美与丑这一对语词,如果我们真的一次性解题了,那么也就意味着整个“美学”的根本原理问题,就终解了;至于有限与无限的研究,对宇宙物理学的很多终极性问题,必然有核心意义;至于运动与静止的研究,对于普通物理学的很多问题,必然有强力的参考意义。笔者曾经从这样的语词分析当中结晶出一个“语词层次的哲学研究方法”。这个“语词层次的哲学研究方法”,究竟有多大的科学研究意义与现实生活意义,我无法估测,还是每一个研究领域的人,还是每一个公民,自己去估测,才比较准。
2、参照系原理对万立大系统论原理的深入诠释。
万立大系统论指出,真理可以互为谬论。
那么,真理究竟是怎么可以互为谬论的呢?
通过参照系原理,我们便可以真正理解这种,人类传统的真理观显然无法接受,也根本无法解释的事实吧。
我们还是通过实例来说话。譬如1+1=2与1+1≠2,这两个案例,显然互为谬论,但是前者在初等代数的参照系当中,为真,后者在高等数学的参照系当中,显然可以为真。再譬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在欧氏几何的参照系当中为真,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或小于180度,在非欧几何的参照系当中,为真,而两者相互之间,显然互为谬论。再譬如,说黑为美,这个在黑人的审美参照系当中,为真,而说白为美,这在白人的审美参照系当中,为真,而两者之间,互为谬论。
真理可以互为谬论,这个,显然有无穷无尽的例证。
可是,传统的人类知识观与认知观,显然是那种真理永真的知识观与认知观。传统的人类知识观与认知观,是绝对不允许真理还可以互为谬论的,说真理可以互为谬论,那会被传统知识观与认知观认为是无知的笑话,是荒谬绝伦。
今天,我们用参照系原理,彻底击碎了这种传统知识观与认知观,并且树立了全新的真理观:参照系不同,能够导致真理可以互为谬论。
真理可以互谬,这个新的知识观与认知观,对科学与生活,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这个,我无法估测,只有人们自己去估测了。
3、参照系原理对相对绝对大系统论的深入诠释。
相对绝对大系统论指出: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命题判断,必然都是相对与绝对大系统的。
何以是这样的?
还是要从参照系这里,才能够弄清其中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本质上必然都是人类(主观)拿参照标比对万事万物(客观),形成参照系,然后人类才能够得到确定的知识,这样的一种合力运动,结果,我们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理,注定了必然都要被打上了各种各样的,“相对”与“绝对”这样的标签。举例:一个物体是大还是小,这个,人类只有拿一个参照标与之形成比对参照系统,然后才能够获得确定的命题结论,拿小的物体跟它比对,它就是大,拿大的物体跟它比对,它就是小。万物本无所谓大与小之名,我们人类硬要拿参照标为万物分辨出个大小来,那么其结论必然都是相对的与绝对的。一般来说,在强调相对性的参照系当中,都是得出相对论的命题结论;在强调绝对性的参照系当中,都是得出绝对论的命题结论;在强调辨证性的参照系当中,都是得出相对与绝对辩证统一的命题结论;在强调大统一的参照系当中,都是得出相对绝对大统一的命题结论;在强调大系统论的参照系当中,都是得出相对绝对大系统论的命题结论。
相对绝对大系统论的原理,一般性的解释是这样的:即,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命题判断,必然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标而成立的,所以,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判断,必然都具有相对论特征,即,必然都是相对的;而一切相对的判断,在它成立的那个参照系当中,相对于那个参照标,必然又是绝对成立的,所以,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判断,在其之成立的参照系当中,又必然都具有绝对论的特征,即,又必然都是绝对的。总起来就是,人类认知所得出来的一切理,必然是相对绝对大系统的。
参照系对这个相对绝对大系统论的深入解读,必将引导人类彻底告别单相对论与单绝对论的人类认知观与知识观时代。无论是一切科学研究当中,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当中,一切形式的单相对论与单绝对论,都会成为片面。
4、参照系原理对人本原理与公认私认大系统论原理的深入诠释。
A、人本原理指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特的小宇宙,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理(真理与谬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真理与谬论)的活标准。
其中,人文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切理,直接都是人创造的。人,是人文社会历史领域一切理的终结标准。
什么情况?
“A”里面所说的情况,传统知识观与认知观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传统科学研究,是将人文社会历史领域,也当作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去研究的。而“A”的说法,等于是宣告,人文社会历史的领域,自然科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将完全无效,因为,按照“A”的说法,人才是人文社会历史领域一切所谓真理或谬论的最终标准,那么,人文社会历史领域的真理与谬论,必然完全由人决定,完全由人嘴两张皮去说。
是的,在人文社会历史领域,真与假并不是最重要的,力量、选票、权力、意志、行动、统计、掷骰子、猜测……,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胜者为王;拳头大的,就是真理;枪杆子里面,才出政权;选票多的,就是正确;官大一级,压死人;爱拼,才会赢;干出来的,才是真实。
在这里,最科学的结论,莫过于统计结论;在这里,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真、根本就没有科学,而只有主义;在这里,很多时候,是掷骰子决定一切;在这里,行动永远大于一切,行动永远在真理的前面;在这里,模糊论、混沌论、博弈论才是“科学”;……
是的,在这里,真,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的真,很可能是我的毒药。在这里,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是不是对人有用,更加重要。人是一切真理的主人,人是一切真理的标准。在这里,一个人就是一个活参照系,就可以有一套真理与真理的标准。在这里,一个地方的人,一个行业的人,一个阶层的人,一个民族的人,一个宗教的人,一个种族的人,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有一套真理与真理的标准。当然,全人类,作为同一类,肯定也有许多普世的真理。
“A”条的核心观点就是,从今天起,所有人都要明确意识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研究,与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研究,区别巨大。自然科学领域的被研究对象都是相对不变的客观事物与客观事实,所以,自然科学研究生产出来的理论,主要特征也是客观性。而人文社会历史领域的被研究对象主要是人,而人是活的,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所以,人文社会历史科学的理论,主要特征是人的主观性。自然科学命题结论的主人是自然事物,自然科学命题结论是自然事物说了算,而人文社会历史领域人是主人,是人决定真理,是真理由活人说了算。
举例:譬如说“美”,有的人觉得林黛玉那种病态美很美,有的人觉得范冰冰那种美很美,有的人觉得鲁豫那种知性美很美,黄种人一般会选择在自己的人种参照系当中选择最美的,黑种人一般也会在自己黑种人的参照系当中选择最美的人,同样,白种人,绝大多数也会选择某个白人为最美的人,……,所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美的真理及真理标准;不同的人群心中,也都会有自己的,关于美的小参照系真理标准及真理。
再举例:湖南农民运动,在蒋介石的参照系当中,认为,糟得很,在毛泽东的参照系当中,却认为,好得很。共产党在蒋介石的参照系当中,是共匪,而国民党在共产党的参照系当中,是国民党反动派。
再举例: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在他的参照系当中,认为这是净化人种,而这件事在另外的人群参照系当中,被认为是反人类。
很显然,人文社会历史领域一切所谓的真理与谬论,只不过是参照系的事而已。
B、人本原理还体现在,人不仅是人文社会历史理的创造者与标准,还是很多自然理的标准。
由于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人去进行的,所以,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任何研究者的“主观”与一切“客观”事物,这两种参照系要素之间的一场场合力运动。那么,很显然,人类的“主观”,必然是一切科学研究当中的半个说了算者。是的,科学研究当中,有很多东西,宇宙并没有客观规定过,很多东西,最终往往取决于人。
譬如价值的问题,自然事物,本来无所谓价值之名。结果,自然事物的价值问题,往往最终取决于人的主观认定。具体譬如,一块土地,它究竟有没有价值,这个,往往取决于人有没有使用到它,使用到了,就是有价值的,甚至,其所谓的价值,往往会被疯狂炒高,但是,一旦没有人使用到这块地了,这块地,就毫无价值可言。
譬如大小的问题,大象究竟是大还是小呢?与一座山的参照标构成比对参照系,大象就是小。与一个蚂蚁的参照标构成比对参照系,大象就是大。在与大山构成的参照系当中,大象的大,为假,在与蚂蚁构成的参照系当中,大象的大,为真。
人本原理提醒人们注意:在对于一切命题而言,宇宙万事万物,只管事实,其它全部归人管。真假、好坏、大小、多少、善恶、动静、快慢、……,总之,人类语言当中的一切动词、形容词、副词命题,都是归人管的,都由人嘴两张皮说了算。
最多就是还有一个区别:即,私认与公认。
C、私认与公认大系统论的原理则进一步指出:深入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史与知识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个人私认与群体公认,对于知识发展史上一切所谓的真理与谬论,具有核心的意义。
我们可以讲一讲“公认”。譬如地球中心说与太阳中心说。应该说,天并没有规定过任何事物一定就是中心。但是,地球中心说,在欧洲社会的某个历史时期,竟具有了真理的地位,而过了一个时期,太阳中心说却取得了真理的地位,
我们怎么才能够合理地解释好这种现象呢?
公众在特定历史时代参照系当中的公约、公认,对于人类知识发展史上的很多所谓真理,具有核心意义,是能够合理解释这种现象的关键。是的,所谓真理,一方面,确实是取决于事实,但是,当我们走进人类知识发展史,我们就会看到它的另一方面,即,它还取决于每一个历史时代活人的公约与公认,一个理论,即使后来被证伪了,但是只要一个历史时代当中有“很多”的人公认为真理,那就是真理,而如果当我们走进人文社会历史领域,那么,我们就会看到,真理,完全就取决于人的认可。
其实,我们所熟悉的“人择原理”,“人存原理”,或,早就从另一种角度,提醒了所有的科学家:人,对世界上一切所谓的真理与谬论,人对于科学研究,真的很关键。
人本原理与公认私认大系统论原理想让所有人都记住的是:人类一切领域的一切认知,其实都是“研究者”与“特定被研究现象”两种要素之间的合力运动而已,而我们人类,过去,主要只是关注了“特定被研究现象”的“客观”一面,在一切科学研究与科学命题结论形成当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基本上忽视、甚至是无视了“研究者”的一面,即无视了我们人类的主观一面,在一切科学研究与科学命题结论形成当中,所起的另类根本作用。或者说,迄今为止,我们都非常缺少对“我们人类的主观一面,在一切科学研究与科学命题结论形成当中,所起的另类根本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关注。事实上,人类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越是往后,咱们必然就会越深入涉及到,人类主观要素在科学研究与科学命题结论形成当中的,巨大决定作用。
三、参照系原理出来之后,我们可以抛弃些什么,可以告别些什么?
1、我们要抛弃科学命题都是全称命题的老意识形态,养成说话,命题结论要时刻说明参照系的新习惯。
今天,参照系原理出来之后,指出,一切命题必然都是非全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统一体。因为,任何一个命题,只有在一定的参照系当中,才能够是成立的,即为全称命题,一旦出了它自己的参照系,就不再成立了,即为非全称命题了。所以,首先说清参照系,是我们说任何命题是全称命题或非全称命题的必须。譬如1+1=2,这个命题,它主要的成立参照系范围就是初等代数。所有的1+1如果超出初等代数,就无法保证其还是都等于2了。再譬如牛顿定律,它主要的成立参照系范围就是低速物理运动的领域,在低速物理运动的参照系当中,它可能确实是一个全称命题,但是,一旦超出低速物理运动的参照系范围,它就不可能是全称命题了。再譬如欧氏几何,它主要的成立参照系范围就是平面的领域,超出平面的领域,欧氏几何当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无法还是全称命题了。非欧几何则主要在非平面的参照系范围成立。是的,在现实性上,我们也无法找到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一切参照系当中都是为真的全称命题的。
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科学命题都是全称命题。
今天,我们应该已经能够明白,说科学命题都是全称命题,这跟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样的观点,本质是一致的。这就是典型的,命题结论不说明参照系的信口胡说。
这种曾经非常普遍性的信口胡说,其历史根源在于,过去,人们对参照系的认识很局域化(一般只在物理学的一部分领域,懂得使用参照系。),大家基本上都不懂得世界上不可能有无须参照系就成立的命题,也绝少有在一切参照系当中都成立的命题。不懂得这些还不要命,要命的是,大家都一直想着,只要是“科学命题”的,它就必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称命题。于是,就有了“科学命题,都是全称命题”的贸然一说。今天,我们知道参照系原理之后,就懂得了,我们过去所讲的所谓全称命题,其实,都只是在一个一个具体的参照系当中才成立的非全称命题。
2、抛弃传统真理观,养成“参照系决定真理或谬论”的新意识形态。
传统的意义上,人们认为,证明或证伪,对于真理与谬论,非常重要。所以,在传统哲学当中,各种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大行其道。
A、现在,参照系原理,全新揭示出来,所有的理论,其实,本来都无所谓真与伪。是真,是伪,完全取决于它与怎样的参照标构成参照系,与支持它的参照标构成参照系,它即为真,与反对它的参照标构成参照系,它即为伪。而且,根据辩证逻辑的说法,万事万物,一般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如果事实果真是这样的,那么,世界上一切真理,恐怕都可以找到支持它成为谬论的参照系,世界上一切真理,都可以找到它的谬论。
譬如1+1=3,在初等代数的参照系当中,为谬,可是在高等数学的参照系当中,为真。牛顿定律,在低速运动的参照系当中,是适用的,但是在高速物理运动的参照系当中,只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才是适用的。社会主义在朝鲜,为真,在美国,为谬。割礼在很多非洲原始部落,在一些伊斯兰教社会,为真(为善),在绝大多数其它文明社会,为谬(为恶)。
B、现在,参照系原理,全新揭示出来,理论与理论之间,主要区别之一,应该是适用参照系的大小。牛顿定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相比,无所谓真理与谬论的区别,区别只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比牛顿定律,适用参照系更高更大。
这种适用参照系的大小,也可以叫做理论可证实度的大小。牛顿定律的可证实度,小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可证实度。
所有的理论,其实本来都无所谓真与伪,而只有成立参照系不同的区别。这个结论,应该能够彻底扭转人类对真理与谬论传统的看法。
3、抛弃“期望找到能够超越一切参照系,能够在一切参照系当中都正确的命题结论来解释统一宇宙”的幻想。
过去的科学研究,或有一个根本的非参照系谎言,一直从古希腊延续到了现在,那就是,人们总是期望找到能够超越一切参照系,能够在一切参照系当中都正确的命题结论来解释统一宇宙。事实只是,我们在牛顿定律之后,建立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再之后又建立了量子力学,弦论,平行宇宙理论,……
很显然,我们不仅没有找到能够超越一切参照系解释统一宇宙的理论,我们一直还没有对这些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科学理论成果的科学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清爽的解读。
现在,参照系原理,出来,就能够给出这些原理以各自恰当的解读了。参照系原理让我们明白,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它们都是仅仅在它们各自参照系当中正确与适用的物理学结论。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或互相矛盾,或并立共存,或包涵与被包涵。它们负责各自解决自己参照系领域的宇宙物理学问题。
顶级物理学家们,抛弃“期望找到能够超越一切参照系,能够在一切参照系当中都正确的命题结论来解释统一宇宙”的幻想吧,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么样的一种超级理论。
4、重新认识证明与证伪的本质。
深谙参照系原理之后,我们必然就能够明白:
A、所谓证明,就是这个证据支持某一个命题结论;就是这个证据能够与某一个命题结论形成支持性的参照系;就是到这个“证据——命题”参照系这里,这个命题还是成立的,还是为真的,还是真理;就是这个证据还是在这个命题为真的参照系范围当中的;……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1亿个证据,仅仅只表示这1亿个证据都能够证明这个命题结论为真,仅仅只表示这个命题结论在这1亿个证据的参照系当中是适用的,但是,并不保证下一个证据还是证明这个命题结论为真,也更不意味着这个命题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了。
以上,就是人类认识史上,那个“实证论”与“实证主义”的本质。
B、所谓证伪,就是这个证据已经不支持某一个命题结论了;就是这个证据已经不能够与某一个命题结论形成支持性的参照系了;就是到这个证据参照标这里,这个命题已经不成立了,已经为假,已经为谬论了;就是这个证据已经超出这个命题为真的参照系范围了;……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个命题结论,有可证伪性,并不意味着这个命题结论就放之四海而皆谬了。被证伪的命题结论在支持它的证据参照系当中照样为真。譬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命题结论,在没有黑天鹅的时空参照系当中,就为真。即使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现了黑天鹅,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命题结论,在它赖以成立的那个参照系当中,还是为真。只不过,那个参照系是限定参照系,有限参照系,不是包括有黑天鹅存在时空的小参照系而已。
以上,或就是参照系原理对卡尔.波谱证伪主义的一点意见。
5、卡尔.波谱其它一些值得质疑的思想。
A、卡尔.波谱主张以可否证性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认为,凡具有可否证性的理论,才占有科学地位,凡不具有可否证性的理论,都不属于科学。
参照系原理已经不建议今天的科学家与老百姓还这样说话了。
或许咱们只能这样做与这样说:毋需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任何一种理论,有多少证据证明它,它就有多少证据参照系范围的理论科学性。理论与理论之间,主要只有可证实度的区别。
B、卡尔.波谱认为:科学是由假设、推测所组成的。
事实上,科学,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人本主义的命题问题。人本原理提出来的建议是,这个问题,上天并没有作过任何客观的规定,这是一个人类在自己认识宇宙万事万物的具体过程中产生的,属客观与属主观大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一般是由每一个社会历史时代的人,走“私认公认大系统论”的程序,每一个历史时代地决定出来。不同的历史时代,可以各不相同。即先由人提出私认性的看法,其中,那些得到最大多数人公认支持与公共认可的私认看法,最终会获得统治地位。
卡尔.波谱提出“科学是由假设、推测所组成的”,这个观点就是一种典型的私认,这个私认究竟能不能够上升为公共认可的统治结论,那,恐怕要看运气了。
C、卡尔.波谱认为:科学是由假设、推测所组成的,因此,科学,不等同于真理。
参照系原理还是倾向于认为,凡是声称自己是科学的,那就必须要具有大于零的被证明为真性。与真完全无关的东西,不可能跟科学这个词沾边。
D、否证论认为:理论是不可证实的,因为,要证实一个理论,必然要包括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而,这个是不可能的。
理论可不可以证实,这可不是卡尔.波谱说了算的。
理论可不可以证实,这也是一个人本主义的问题,这个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标准。参照系原理揭示出,理论其实具有任意参照系的可证实性。譬如牛顿定律,它就具有低速物理运动参照系的可证实性。社会主义好,在朝鲜就具有现存参照系的可证实性。朝鲜是邪恶国家,在美国人前一段时间的视角参照系当中就具有一定的可证实性。
E、卡尔.波谱自己制定的,理论可证实的参照系标准是:“必然要包括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而,这个是不可能的。”,这个标准,确实太高了。科学论证,要想包含到未来,这,确实难。所以,卡尔.波谱这个标准的内涵本身,就已经彻底排除了一切理论可证实的可能性。卡尔.波谱跟马克思所存在的年代相隔不远,或许他们关于真理的标准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即,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才能够算得上是真理。不同的只是,马克思认为自己作品当中到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卡尔.波谱则站在另一个极端,声称,环宇之中,坚决不可能有任何一条理论是可以证实的。
更多阅读
斗战神剧情五部合并经典台词,逆天的黑历史,悟空传即视感,还你 斗战神悟空传视频
斗战神一太上老君:从前海边有块顽石,受天地孕化,诞出生灵。他无父无母,又秉性低劣,他在世间四处闯荡,可惜他没有去捍卫正道,反而扰乱天地,颠倒乾坤他闹龙宫,抢走定海的神针,将四海践踏改生死,无视生命的尊严,把规则打垮大闹天庭,藐视天地
黄风怪的三昧神风 西游记黄风怪
黄风怪是西天路上孙悟空碰上的一个武功高强的妖怪,论单打独斗,和孙悟空打个平手,如果使用法术,那么孙悟空远远不是对手,孙悟空被黄风怪吹了一口风,把孙悟空的眼睛刮得紧紧闭合,莫能睁开,仔细看,这个黄风怪有颇多的不寻常理之处。1、黄风怪
张祥前统一场论简介 新碎形全相统一场论
作者张祥前安徽庐江县郭河镇北圩村邮箱 zzqq2100@163.com电话0551 87968515QQ1105974776手机18714815159一,统一场论基本原理。宇宙是由物质点和它周围空间构成的,不存在第三种与之并存的东西,一切物理现象都是物质点在它周围空间相
名家评论——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好女婿 评论 龙空
第11节:PK易中天,惟有当年明月 谁能PK易中天,惟有《明朝那些事儿》 周枝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流行文学研究家 作为一个流行文学的死忠观察者,我直到本周才开始彻夜通读在新浪博客上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真是汗颜
张祥前统一场论4版 爱因斯坦 统一场论
张祥前统一场论4版一,宇宙的构成和统一场论基本原理。二,物理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三,宇宙中物质点为什么要运动?四,螺旋规律。五,平行原理。六,几何对称性等价于物理守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