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21:24:27分享人:残月青衣踏尘吟来源:互联网15
1、血清黏度 介 绍 : 血清黏度检测同全血黏度测定相似只是方法较简单而且可避免红细胞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 正 常 值 : 相对黏度(血清流过时间/蒸馏水流过的时间).~. 临床意义 : 相对黏度>时可疑为高黏滞综合征; 相对黏度>~时可能出现明显的伴随症状 特别说明:新生儿血清中血脂很低故血清粘度很低 2、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介 绍 :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互相黏附也是血小板的种重要的止血功能 正 常 值 : .μmol ADP最大聚集率为.±.%聚集曲线因方法与诱导剂不同而异 临床意义 : 血小板聚集试验主要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结果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高脂饮食及吸烟等 结果减少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储存池病May-Heegglin异常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尿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3、血块或血浆凝块溶解时间测定 介 绍 : 血液凝固后继续置于℃水浴中观察血块溶解的时间以测知纤维蛋白溶酶活性 正 常 值 : h尚不溶解 临床意义 :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异常亢进者其血块常于数小时内溶解严重者可于半小时内溶解 4、凝血酶原时间(PT) 介 绍 :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正 常 值 : ~秒 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介 绍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 正 常 值 : 暂无相关信息 临床意义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些免疫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6、因子VIII/因子IX促凝活性 介 绍 : 因子VIII因子Ⅸ在血液凝固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子VIII缺乏引起的疾病即血友病A因子Ⅸ缺乏引起的 正 常 值 : 因子VIII促凝活性 %±.%; 因子Ⅸ促凝活性 .%±.% 临床意义 : 本测定主要用于判断因子VIII因子Ⅸ促凝活性程度的高低 增多见于: a)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是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肾病综合征妇女口服避孕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b)肝脏疾病 减少见于: a)因子VIII促凝活性减低主要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及DIC等; b)因子Ⅸ促凝活性减低主要见于血友病B肝脏疾患维生素K缺乏DIC等 c)根据因子VIII因子Ⅸ 促凝活性减低的程度将血友病AB分为重型(因子Ⅷ促凝活性或因子Ⅸ促凝活性小于%)中型(因子VIII促凝活性或因子Ⅸ促凝活性%~%)轻型(因子VIII促凝活性或因子Ⅸ促凝活性%~%)亚临床型(因子VIII促凝活性或因子Ⅸ促凝活性%~%) 7、抗凝血酶III(ATIII) 介 绍 : 人体内与凝血系统功能相桔抗的是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 正 常 值 : ±.g/L(.%±.%) 临床意义 : 抗凝血酶III主要反映机体抗凝系统的功能 升高般不会引起病理性后果 减少见于: a)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b)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见于各种肝病如肝硬化重症呷肝癌晚期等; c)抗凝血酶Ⅲ丢失增多:如肾脏疾病; 抗凝血酶Ⅲ消耗增多:如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血酶Ⅲ中和活化的凝血因子以致消耗增加 8、凝血酶时间(TT) 介 绍 : 凝血酶时间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个简便试验 正 常 值 : ~s;超过正常对照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 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 9、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介 绍 : 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在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正 常 值 : 大于min 临床意义 :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缩短(小于min)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DIC 9、游离肝素时间 介 绍 : 本试验利用试剂甲苯胺蓝来纠正已经延长的凝血酶时间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肝素及类肝素物质的个试验 正 常 值 : 阳性 临床意义 : 游离肝素时间阴性(指凝血酶时间延长加人甲苯胺蓝后使凝血酶时间缩短s以上)见于使用肝素氮芥及过敏性休克严重肝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叶切除肝移植等 10、红细胞比积(PCV) 介 绍 : 红细胞比积(PCV)系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 正 常 值 : 男性 .~.(%~%)平均.; 女性 .~.(%~%)平均. 临床意义 : 比积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癌症及稀血症;增加见于脱水急性心肌梗死及红细胞增多症此外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测红细胞比积作参考。 11、红细胞流动系数TK值 介 绍 : 这指标是应用粘度法间接测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它是从相同切变下相同红细胞比积悬浮液相对粘度的比较 正 常 值 : . 临床意义 : 在病理条件下往往高于.;有时高达.表示红细胞变形性愈差 12、红细胞滤过指数(IF) 介 绍 : 孔膜滤筛法测出的红细胞滤过指数来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 常 值 : .±. 临床意义 : 在病理条件下红细胞通过滤膜时间延长IF值增大IF值愈大表示红细胞的过滤能力越差变形性降低反之亦然 1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介 绍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正 常 值 : <.(<%) 临床意义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MCV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RDW正常有助于鉴别 ()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增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 1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介 绍 : 根据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嗜酸性粒细胞仅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 正 常 值 : (~)×/L(~/μl) 临床意义 : 增高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银屑病等)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何杰金病等 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和猩红热等疾病严重时 1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介 绍 :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正 常 值 : 嗜碱性粒细胞~.(~%) 临床意义 :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等 16、淋巴细胞计数 介 绍 :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正 常 值 : 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 :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 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等 17、单核细胞计数 介 绍 :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正 常 值 :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 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18、血清铁 介 绍 : 铁蛋白是铁储存于人体的主要形式之目前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正 常 值 : 男性 ~μg/L; 女性 ~μg/L 临床意义 : 本试验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 血清铁蛋白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利用量下降)溶血性贫血(铁释出过多);血色素沉着症及反复输血(铁吸收或储存增多)铅中毒及维生素B缺乏引起贫血(铁利用降低)恶性肿瘤肝脏病变急性感染 血清铁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不良以及些特殊生理状态如孕妇乳母和生长期婴幼儿等 19、骨髓细胞增生程度 介 绍 : 检查结果中有核细胞越多说明骨髓细胞增生程度越高 正 常 值 :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有核细胞值为(~): 临床意义 : 增生极度活跃【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见于各类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和各种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受检者接受某些生物活性制剂治疗等 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见于各类型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急性失血等药物或生物制剂引起的骨髓反应细菌感染不典型的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可以造成脾对血液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使血细胞减少进而导致骨髓细胞增生)等 增生活跃【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见于健康人非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及早期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尚未出现造血系统紊乱的血液病以及少数不典型的白血病贫血细菌感染 增生减低【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O):】: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极少数低增生性白血病肿瘤白血病等化疗过程中骨髓被抑制时 增生极度减低【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见于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0、红细胞计数(RBC) 介 绍 :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 常 值 : 男性 (.~.)×/L; 女性 (.~.)×/L; 新生儿 (.~.)×/L 临床意义 : 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d)慢性氧化碳中毒; e)肾癌肾上腺肿瘤; 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 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b)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 c)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21、血红蛋白(Hb) 介 绍 :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氧化碳 正 常 值 : 男性 ~g/L(.-.g/dl); 女性 ~g/L(.-.g/dl); 新生儿 ~g/L(.-.g/dl) 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生理性减少:个月的婴儿至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般可较正常人的低%-%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22、血细胞比容(Hct,Ht) 介 绍 : 红细胞比容是指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压积) 正 常 值 : 男性 %~%; 女性 %~%; 新生儿 %~% 临床意义 :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 红细胞比容升高见于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以及大面积烧伤等各种有脱水症状的病人 红细胞比容减少见于正常孕妇各种贫血病人以及应用干扰素青霉素吲跺美辛(消炎痛)维生素A等药物 23、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介 绍 : 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是种变化了的网织红细胞正常人血中偶见 正 常 值 : 正常人为.(.%);绝对值</红细胞 临床意义 : 重金属(铅汞铋等)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慢性中毒时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升高亦可见于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肿瘤疟疾小儿肺炎等 24、白细胞计数(WBC) 介 绍 :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 常 值 : 成人 (.~.)×/L; 儿童 (.~. )×/L; 新生儿(.~.)×/L 临床意义 :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25、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介 绍 : 在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检查基础上进步分析骨髓中各主要造血系统细胞的比例 正 常 值 : 各类造血细胞比例比较固定般粒细胞系统占%红细胞系统占%淋巴细胞系统占%原始阶段的细胞都不会超过% 临床意义 : .粒细胞系统 比例增高(大于%)伴随骨髓增生程度呈明显或极度活跃则提示粒细胞增生增加 或受药物生物制剂的刺激或细菌毒素的刺激或骨髓造血细胞中粒细胞增生失控而导致的药物反应感染病变骨髓增生性疾病甚至是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系统 比例增高(大于%)往往是红细胞增生的信号可能是增生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而原始红细胞或早幼红细胞的增高往往是红细胞本身造血调控病变引起的可能是红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系统 比例增高(大于%)除淋巴细胞本身病变(即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等恶性病变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反应性增多)外主要是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再生障碍导致的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巨核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计数增高(张标准骨髓涂片有个以上)伴有其他血细胞数量的增多往往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其他细胞 当发现较多分类不明的细胞时可能各种造血系统以外的肿瘤细胞浸润 26、粒红比例 介 绍 : 粒红比例是指在显微镜下计数骨髓涂片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 正 常 值 : (~): 临床意义 : 比例增高:见于各类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和单纯红细胞生成障碍 比例减低: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增生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比例正常:除外正常人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以及非原发于造血系统的其他恶性及非恶性疾病 27、巨核细胞计数 介 绍 : 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特有的血细胞是人体内血小板的母细胞 正 常 值 : 在. cm×.cm骨髓液涂片上可有~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巨核细胞 临床意义 : 明显增多:在个以上或达到几百个往往提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明显减少(甚至全片找不到巨核细胞):可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巨核细胞生成障碍或急性白血病等有时骨髓液抽取过程中被血液或组织液稀释也会发生巨核细胞计数减少 28、骨髓象分析 介 绍 : 指综合分析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细胞计数粒红比例等项检查后得出的最后的骨髓象报告及结论 正 常 值 : 骨髓增生活跃各系统各阶段造血细胞比例正常无各种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临床意义 : .原始细胞比例超过%通常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果这些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则考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这些原始细胞POX阴性而糖原染色(PAS)阳性则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或巨核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异常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如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阳性值高的考虑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是种强烈的炎症反应而不是白血病)而阳性值低的或阴性的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系统 增生明显多为增生性贫血其中红细胞颜色变浅体积变小的往往提示缺铁性贫血;而体积增大早期红细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种异常形态的往往是溶血性贫血 . 粒细胞红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也减少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单纯某个系统的血细胞减少往往是单纯性单个血细胞系统的再生障碍 29、中性粒细胞计数 介 绍 :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正 常 值 : 中性粒细胞.~.(%~%) 临床意义 : 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30、血小板计数(PLT) 介 绍 :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正 常 值 : (~)×/L 临床意义 : 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介 绍 : 血小板平均体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结合PLT变化分析其意义则更有价值 正 常 值 : .~.fL 临床意义 : 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多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是造血功能抑制排除后首先反映造血功能恢复的指标 血小板平均体积减少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 3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介 绍 :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比容变异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若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血小板比容均性 正 常 值 : .~.(.%~.%) 临床意义 : 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多提示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个体间相差悬殊; 血小板分布宽度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 33、网织红细胞计数(RC) 介 绍 : 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正 常 值 : 成人 .%~.%绝对值(~)×l/L; 新生儿 .%~.%绝对值(~)×/L 临床意义 :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3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介 绍 : 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正 常 值 : 生成指数 . 临床意义 :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时提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减少表明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因障碍所致的贫血 35、红细胞沉降率(ESR) 介 绍 : 血液加抗凝剂后置于特制的玻璃管中测定红细胞在定时间内下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正 常 值 : 男性 ~ mm/h;女性 ~ mm/h 临床意义 :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个月至产后个月年幼小儿岁以上老人 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炎症贫血恶性肿瘤大面积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严重肾病高胆固醇高球蛋白血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等 36、自身溶血试验 介 绍 : 体外将红细胞置℃环境中红细胞团能量消耗最终破坏即发生溶血正常人会有轻微溶血 正 常 值 : h不加葡萄糖管溶血率小于.%;加葡萄糖或加ATP管溶血率小于.% 临床意义 : 本试验主要用于溶血性贫血的病因诊断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明显增高并可用葡萄糖和ATP纠正 b)其他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也可增高并分别可被葡萄糖或ATP纠正 c)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药物性溶血等增高加葡萄糖不能纠正加ATP能纠正 37、酸溶血试验 介 绍 : 酸溶血试验又称Ham试验指病人红细胞与酸化后的血清起置℃环境中作用 正 常 值 : 阴性 临床意义 : 酸溶血试验是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主要确诊试验 阳性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8、血红蛋白A2(HbA2) 介 绍 : 不同的血红蛋白的等电点不同可选择适合血红蛋白A的pH缓冲液将其和其他的血红蛋白分开可用电泳法 正 常 值 : .%~.% 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A增多见于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发生破坏即为阳性 39、交叉配血试验 介 绍 : 交叉配血试验是指用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主试验)以及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副试验)交叉 正 常 值 : 主试验和副试验均不出现凝集(也不溶血)即说明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相配 临床意义 : 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40、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 介 绍 : 血小板黏附是指血小板黏附于异物表面是血小板的项重要的止血功能 正 常 值 : a)玻璃球法:男性.%±.%;女性.%±.%; b)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4382.html
更多阅读
打嗝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简介为什么会打嗝呢?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称为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
京剧脸谱图片及介绍——简介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对于年轻一代来讲,都不太了解京剧,更不用说是脸谱。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如何欣赏脸谱。 京剧脸谱图片及介绍——方法/步骤京剧脸谱图片及介绍 1、
最全的水晶功能介绍——简介水晶有很多种,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一种水晶的功能!最全的水晶功能介绍——步骤最全的水晶功能介绍 1、碧玺——皇族水晶又称愿望石,仅次于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的最贵重的宝石。能帮助愿望达成,也能改
手机看广告赚钱软件有那些及介绍——简介现在有许多的手机赚钱软件,我也下载了几个通过看广告赚钱的几个软件,通过这两天的使用,我来介绍一下几个软件,让大家也能吸取经验。手机看广告赚钱软件有那些及介绍——工具/原料手机手机APP
火狐(Firefox)优化及我使用的一些扩展介绍(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扩展)A.用参数"-Profile"改变火狐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 2.jpg (41.5 KB)2009-4-14 03:15只要在火狐的快捷方式上点属性然后在目标(T)后面加上"-Profile"及位置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