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底~12月中旬、2014年12月中旬,两次从福州前往宝岛台湾花莲,不仅是为了游览花莲举世闻名的旅游景观、品尝美食美味,更重要的是:花莲有一所“慈济大学”,它由慈善组织慈济功德会创办,以医学院和生命科学院闻名于世。我们参观了慈济大学解剖学系实验室、参加该校模拟手术室的启用典礼,亲眼目睹慈济大学领先全球的“人文关怀”文化教育。
位于花莲县花莲市中央路三段701号的慈济大学,是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证严法师创办。证严法师,是一个看起来又弱又小的佛教女法师,却影响和带动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无私做奉献。这种奉献不分区域,不分宗教,不分肤色,她的慈善事业几乎遍步全球。从未踏出台湾一步的证严法师,从三十个竹筒开始,率领着慈济人,打造了横跨慈济医院、慈济小学到大学、慈济广播、静思人文、慈济月刊、出版社、大爱电台、大爱电视台、骨髓捐赠数据库......等志业体系。
台湾慈济如今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会,会员超过400万,志工超过200万,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救援济贫工作,上千万人受惠。佛教慈济医学院有着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并免费在全世界配送,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作为亚洲目前最大的骨髓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台湾花莲市佛教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捐赠骨髓已超过八百五十例,其中向大陆捐赠三百多例为最多。
慈济大学虽由佛教慈善团体创立,但教职员生享有台湾“宪法”第十三条所保障之宗教自由,学生社团亦有圣经真理生命社、儒学社、触爱团契等,现全校绝大多数皆非慈济人。
上图台湾慈济大学.行政楼
迄2012年,慈大姊妹校已包括中国大陆名校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港澳名校香港大学;欧美名校伯克利大学;东南亚名校马来亚、朱拉隆功等。
上图台湾慈济大学.边门
慈济大学校园风光:
慈济大学.招待所:
慈济大学.荷塘风光:
台湾慈济大学.大爱楼:
证严法师说:教育,是净化人心的工作,是社会的希望,更是社会一股安定的力量。慈济办教育,只有一个深切的期待,就是希望学生能自爱、爱人、感恩。
花莲慈济医院旁边的静思堂,有一座高十三层的讲经堂,还有慈济从无到有的史料馆,这里不仅是慈善的世界,也是全球慈济人争相前来朝圣的“心灵故乡”。
晨曦中的静思堂:
台湾慈济大学.静思堂.前厅:
在静思堂讲解的志工:
1966年发生了“一摊血事件”,证严法师赴一诊所探望因胃出血开刀某位弟子的父亲,从病房走出来看到地上一摊血,民众转述是一名原住民妇女小产付不起保证金,无法就医而亡,证严法师悲痛之余发愿以功德救世,她号召6名弟子及30名会员,正式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当年证严法师要求出家信众每天多做一双婴儿鞋,信众每天存下5毛钱菜钱,每月存下1000多元的善款,用这些微小的善款,开始从事救贫、救急、救苦志业。
上图静思堂.缝制的童鞋
今天的慈济已是根深叶茂,慈悲济世的脚步踏遍了世界各地。1966年以来的数十年,证严法师秉持“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的理念,由“慈济志业”肇启,渐次开展“医疗、教育、人文”以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之所谓“四大志业、八大法印”,期待由有形的志业推展,达到“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
慈济信念:
台湾慈济大学.静思堂.援建的54所学校名单:
台湾慈济大学.静思堂.援助脐血库:
上图 花莲大爱幼儿园
证严法师:我们有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完全化,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的培养都有。这一贯的教育不只是在学校,也包括社教。那么在台湾每一个地方,哪一个社区有灾难,都可以随时启动。所以,社教也是一个慈善,社区中要有教育,有人文,社区里有学校,社区里的妈妈就是慈济人,她们也会组成学校的爱心妈妈,他们会去关怀所在社区的学校,关怀邻里间的老人、残疾人。有什么大风小事,慈济人都会出现在那里,这都是我们平常所做的。
同心圆餐厅:提供营养均衡且经济实惠的素食。
上图 台湾慈济大学.同心圆餐厅
在会议室观看校史影片:
学校秉持“感恩、尊重、爱”的理念,以人文活跃教学,推动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环保教育,医学院发展以“无语良师”为基础的利他典范教学。人文整合的分析教学,不仅落实专业,同时培育学生未来视病如亲的同情心,让学生在付出爱与关怀中,学习生命智慧,体会生命的真谛。
课堂外:
学校简介.讲解:
学校简介.花艺教室:
学校简介.茶道课:
学校简介.绘画教室:
台湾慈济医院:慈善国际化,医疗普遍化
证严法师:我谈到了慈济的四大志业,我们有医疗,普遍化的慈善需要国际化,那医疗是应该是普遍的,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慈善启动了,医疗就要跟着启动。所以慈善中有医疗,医疗中有慈善。
证严法师:慈善的国际化,医疗的普遍化这样一个过程中,骨髓捐赠我们也在世界各地推动,大陆的就最多了。接下来骨髓也可实现在20几个国家和地区间配对,比如说西亚、中东等都可以配对,这也都是要去落实、推动的。而且推动骨髓捐赠事业需要专人,所以要不断地上课,要对医疗做清楚的分析。虽然慈济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可是他们要从事这份工作,也要不断地上课、不断了解、不断学习。
我们现在东部地区就有600多人在上课,不断学习。他们学习课程后再去当地做义工,再把教育带给所在地的人们。一年中还会有几次集中世界各地的人都来这里上课,现在就有好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在这里上课。相关培训时间是两年,一年见习,一年培训。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经授证就可以去代表慈济开展相关活动,这样才可复制,具有复制性。
上图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花莲慈济医学中心
在医院门口有免费租借轮椅的服务,提供行动不便的患者使用,身穿志工服的志工,在患者还未进入医院大门就开始服务了。大厅内有钢琴表演、民乐表演、慈济志工的演唱,给人们带来温馨和欢乐,在看病前,病人的痛苦就减轻一半了。
在佛教慈济医院,比丘、比丘尼、幼童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看病治疗都是免费的,无论得了怎样的病,无论将要花费多大的代价。在慈济医院看病,丝毫不会有紧张感,医院的布局设计非常人性化,慈济的志工随处可见。在这里,患者可以享有五星级的服务,在看病的过程中也能深深体会到医疗人员的关爱与体贴。
正在忙碌的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这些志工不求任何的报酬,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佛教慈济基金会下属的医院、学校、养老院等所有部门的工作几乎都是由这些不领薪酬的志工来完成的。
上图正在忙碌的志工
上图台湾慈济医院.心莲病房.会客厅
上图 台湾慈济医院.心莲病房.作品展览
上图台湾慈济医院.心莲病房.医护人员个性化铭牌
上图台湾慈济医院.担任会议讲解的林医生(中间)
上图 台湾慈济医院.担任会议讲解的林医生
在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手术室启用典礼中,林医生(上图)遵照其父亲生前遗嘱,将父亲遗体捐赠给医学教学、成为一名崇高的“大体老师”和“无语良师”。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
上图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中心.客厅
台湾.慈济大学.讲堂:
台湾慈济大学.早课: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人文典礼(静思堂).恳谈会: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随意处置的。所以在中国人中,无论是捐献器官还是捐赠遗体,一直以来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和阻力。
人们往往跟着习俗走,而究竟被宣判后的身体能拥有?或该拥有怎样的尊严?大部分的时候家属来不及思考,在痛失亲人的那一刻变得茫然而又空虚。而长久以来,这是一个生死交接的神秘地带。
解剖研究需要累积更多医学的经验,1832年时英国首先立法,决定医学生、教学者可依法拥有解剖无主遗体的权利,这是属于医学界的特权。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启用典礼.大厅: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中心.王曰然主任和学生:
在典礼之前,慈济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们已经自行分组,亲自带着清扫工具,与解剖科主任王曰然一起到火化场,自发地扫地、擦窗户、拖地板。学生在解剖课之前,要先认识“大体老师”,到捐赠者的家里拜访家属,了解“大体老师”生前的故事,完成解剖课之后,不但要缝好大体,还要为老师缝制最后一件衣服,让“大体老师”完整地离开。借由这个过程,就能提早学习该如何对待病人,避免日后在患者身上划错一刀。
慈济大学模拟手术课程上的老师们对待同学极富耐心,老资历的医生对同学们每一个低级错误都是不厌其烦的去纠正,并且一遍又一遍亲自示范,用责任心和爱心去教导,而不是去吼骂,并且详细向学生讲解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提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更主动、更准确地去掌握知识。
如今,大体模拟手术教学已成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由此推动了社会人体捐献活动。自1994年慈济推动遗体捐赠以来,台湾已有三万多人签署了同意书,其中50%来自慈济医院,捐赠者年龄最长94岁、最幼14岁。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启用典礼.副校长致词: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启用典礼.佛教仪式.德诚法师致词:
慈济的模拟手术教学除专业学术式学习外,还包括生命礼仪课程,从一开始的启用仪式到最后的送灵入殓追思,无不体现学校以及医学生对“大体老师”的敬仰之情,这些不只是专业的学术传承,也是“大体老师”人文精神的延续,学生能学习“大体老师”的人品典范。“大体老师”让学生获得宝贵经验,让学生认识人性光明,让学生明白大舍大勇,启发学生尊重生命,真正明白"生命只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寓意。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启用典礼.家属进场:
每位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慈济大学的“大体老师”,他们生前都有各自绚丽的人生轨迹,但是人人都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年轮。当死亡降临时,他们把自己的身体捐献出来,贡献医学教育,他们情愿自己身躯被划一千刀,被缝一万针,也不愿意医学生在以后行医过程中划错一刀,缝错一针。在长期深受“落土为安”传统观念的中国人中,死后能将遗体捐赠给医学院供医学解剖之用,令我们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感染,为之敬佩,从中深深体会到“大体老师”无疆的大爱,无私的奉献。
上图台湾慈济医院.担任会议讲解的林医生(中间)及亲属和父亲遗体告别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启用典礼.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进场: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教学——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和福建医科大学的教师: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教学:
台湾慈济大学.模拟手术教学.示教:
慈济大学特别重视英语教学,可能受到西方医学教育的影响比较大,每位慈济大学的师生都能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术语,并且将其融入到平时课程和实际操作中。不管是平时的上课,还是在考试答题,都要求用英文,在大体模拟手术上用英文与老师探讨临床上的问题,这点让大陆的学生感到有些不太适应,每次手术之前都要把解剖英文术语查阅一遍,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那些难以记忆的医学英文单词。
国内在外科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是没有可以直接从事临床前实际操刀练习的机会的,教学资源的匮乏和医患关系的紧张,多半只能依赖模型来做练习,所以刚走入临床的实习生在刚上手术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而慈济大学大体模拟手术在世界上当属首创,著名的华尔街时报曾做过专题报道,需要先进的冷冻技术急冻保存遗体以及不采用防腐处理,这样使得遗体使用时如同活体,就像刚刚麻醉过的病人一样,当刚触及大体老师的皮肤时,可以感受到躯体保存得如此真实,皮肤红润柔软富有弹性。大体老师仿佛熟睡了一般,是那样的安详静谧。这种条件可以让医学生在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的情况下学习各种手术操作。
上图台湾慈济大学解剖学系.休息室
上图台湾慈济大学解剖学系.走廊
为解剖学带入人文
慈济大学医学院对于大体不称为遗体,而称之为“大体老师”、“无语良师”,也由过去神秘的、冰冷的解剖学教学,走入了互动的、利他式的“生命的毕业式”。
在“无语良师”解剖过程中,医学院学生是一位充满感恩的学习者,向大体老师学习,包括老师的一生。“我们要求学生以二百五十字写出无语良师的一生,而那是家人的全部。”唯有彻底了解一个人的一生后,才能有办法以二百五十字描述,所以学生必须向家属学习无语老师的一生行谊。
慈济大学解剖教育课程后,有“着衣”、“入殓”仪式,以及“行谊”分享及家访家属的后续互动等。慈济解剖教室靠外侧有大大的玻璃窗,走廊上有无语良师的相片,在与家属互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医学院生、家属或是教学者,重新一起了解老师的生前。
“透过互动,了解老师为什么要捐赠,才会有‘利他’的层面出现。慈大赋予了解剖学新的生命。为传统的解剖学带入了人文,就像是中古世纪的文艺复兴,把人文带进专业,所以这是解剖学的文艺复兴。”
毕生贡献解剖学的慈济大学曾副校长说,“我一辈子都用嘴巴教解剖学,所以如果哪一天我走了之后,我希望我可以躺下来教最后一次课!”当“无语良师”躺下的那一刻,也是生命还原的开始,冰冷的手术台上,智慧与典范再生,生生不息,代代相承!
1994年以前,慈济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课遗体来源主要靠政府配发和“路倒”等无名尸体,数量和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医学生要读到三年级才能有机会上人体解剖课。
慈济大学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创始人证严法师将佛教的精神和方法运用到人体解剖的全过程,创建大体模拟手术教学全套程序。在接到捐献大体的报告后,慈济大学医学院由佛教法师、医学部师生组成小组接回大体,迅速做医学处理。在解剖开课之前,师生会到大体老师的家中,向他的亲戚了解大体老师的生平,由学生写成小传配以照片放在大体老师的床头,最后将其扩大放在走廊上。在解剖前需做佛教法事,解剖课后,要求学生将所有的刀口缝合,还大体老师一个完整的身体,最后师生还为大体老师穿衣入殓火化,保存骨灰。
台湾慈济大学.追思会:
追思会典礼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大体模拟手术教学的最后一项内容——“送灵仪式”。庄严肃穆的灵堂,低回哀婉的佛乐,伴随着家属和医学生的诵经声,“大体老师”的遗体被缓缓送上灵车,在众人感念、哀思的目光中,踏上人生的最后一程。
台湾慈济大学.追思会典礼.王校长致词:
台湾慈济大学.追思会.德诚法师致词:
台湾慈济大学.追思会.学生:
台湾慈济大学.追思会.授匾:
台湾慈济大学.“无语良师”骨灰入龛仪式:
台湾.慈济大学.“无语良师”遗体骨灰存放室:
教育是人类的希望 学校是智慧的摇篮
无疆的大爱无私的奉献
感恩!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谨向为医学教育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杰出贡献的“无语良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