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化悲痛为力量玩文字成大家:岳晓东趣说三国杀17

曹植一生跌宕起伏,颇具传奇。政治上,他比起老爹、老哥差远了,在关键的时刻一再犯傻;文学上他比老爹、老哥高多了,被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好玩的是,曹植原本可以成为一位号令天下的君王,却成为了一位郁郁寡欢的囚徒,过了十多年“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日子。

据《三国志》记载,曹植自幼聪颖,10多岁时就能大段大段地背诵《诗》、《论》。每次曹操检查他的作业,曹植都能对答如流,一度被认为“最可定大事”,“欲立之为嗣”。但曹植自己不争气,仗着老爹是曹操,过着公子哥儿的生活,大有些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据《魏志·陈王传》记载,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也就是说,曹植一喝酒就没边儿,还时常口称“兄弟不喝酒,一点感情都没有;男女不喝酒,一点机会都没有”之类的话语。用曹植自己的话来说,这就做:“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箜篌引》)。

曹植的自我放纵最终导致了“司马门事件”。《魏志·陈思王植传》记载:“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也就是说,曹植喝醉了酒,命人擅自打开了司马门,违背了礼制,令曹操大恼,杀了他的驾驶员才了事。后来曹操派曹植率兵攻打关羽,解曹仁之围,可就在紧要关头,曹植又是烂醉如泥,不能受命,曹操崩溃了。

曹丕继位后,开始大肆迫害曹植,一点试用的机会都不给他。曹植“怅然绝望”,彻底崩溃。回到家中心思,这官府不让上班,学府不让上课,我还能干什么?就玩文字游戏吧,好嘞!

曹植从励志小语写起,什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什么“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桂之树行》)之类的。后来曹植发现,励志小语都是愤青关注的话题,心思怎么也得写点儿能穿越时空的话语。正赶上曹植这时候暗恋嫂子,就写了《洛神赋》的篇章,写出了什么“沉鱼之貌、落雁之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云髻峨峨,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之类的话语,这下子玩大了,成了后人描述靓女的标准用词。

不光如此,曹植还创作音乐。据《吾山书院记》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也就是说,曹植一不留心,成了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创始人!

精神分析老祖宗弗洛伊德提出,个人在面对精神困扰与痛苦时,会用自我平衡的机制,来化解焦虑,这叫做防御机制。它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有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补偿等,而成熟的防御机制有升华、幽默、克制、利他行为等。曹植当年化解烦恼,主要用的是升华,就是尽量个人的本能冲动或烦恼用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出来。简单说,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做有益社会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寻求心理平衡。

在政治上,曹植生性率直通达,放荡不羁,屡次违反礼法,惹怒父王。这样的人,是不具备政治家的特质的。特别是在“司马门出城”与“军前醉酒”的事件中,曹植更是挑战曹操的权威,这不仅使曹操勃然大怒,也使曹丕有机可乘。难得可贵的是,曹植在后来的逆境中,化悲痛为力量,将满腹的哀怨倾注于文学创作中,成了大家!

由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平庸的政治家,却多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善,莫大于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5319.html

更多阅读

论曹丕、曹植之优劣 曹丕杀曹植

曹丕和曹植在中国古代史上都曾获得过极具影响的声名。但是,后世之人对其却存在偏见,对于曹植而言,他之所以在文学史和历史上有名,更应该归结为他的悲情英雄角色的扮演。人们总是同情那些有才却不能施展的人。总是认为抑制这样人才的人肯

建安之杰——曹植下 建安工程费下浮率

以曹操去世为分界,曹植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半生他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生活在曹操的宠爱之下,身边又有杨修、丁仪丁廙兄弟等志同道合的文友,可说是颇为称意。“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陵墓 曹魏陈思王曹植墓山东东阿 陈思王

曹植,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建安七子之一,因其《七步诗》、《洛神赋》和超群的才华而家喻户晓。不仅国人熟悉他,就连日本禅宗也奉曹植为先祖,来墓地纪念这位才子的不仅有国人也有一些日本人慕名而来。魏晋南北朝的中日交流十分频繁,记得在

曹植《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是曹植写给谁的

作品简介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1]。《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唐代《文选》李善注引《记》称:曹植求甄逸女未遂,为曹丕所得。甄逸

声明:《曹植化悲痛为力量玩文字成大家:岳晓东趣说三国杀17》为网友无情少年毒如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